畜禽养殖与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疫病流行的影响
• 病毒感染带来的压力:PCV-2、PRRSV、PRV 、 CSFV、猪巨细胞病毒(PCMV)牛病毒性腹泻病 毒(BVDV)和边界病毒(BDV)等。 • 细菌、寄生虫的感染及其毒素。如:猪肺炎霉形 体、大肠杆菌恢复后的内毒素等。
• 真菌:霉菌毒素存在。
• 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造成肝脏、肾脏、脾脏 等造成的危害。
残留和病原微生物(包括潜在的)。
三、我国目前我国养猪业发展中的 生物安全问题
• 目前,猪场由于饲养密度大、养殖环境复
杂、饲养管理不尽科学,卫生消毒、封闭
隔离、疫病监控等防疫措施跟不上,造成
饲养环境与猪只群体受疫病侵害程度日趋
严重,已成为当前制约养猪场健康发展最
突出的问题
1. 养猪生产模式对疫病流行的影响
• 生物安全体系着眼于为动物生长提供一个 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动物机体的抵 抗力,尽可能使动物远离病原体的侵袭。 •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 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 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 方法集合体系总称,总体上主要包括环境 控制、科学管理、饲料营养、疫病控制等 方面的内容。
• 其他,如通过基因工程获得了抗各种除草剂的农 作物;杀棉铃虫的毒素蛋白基因等等
• 》 》 》担忧
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来保 护畜禽免遭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建立一道屏障 ,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畜禽。 • 在现今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畜禽群 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的好坏 是现今畜禽养殖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生 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传染性微生物的数量 来预防控制疫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 防制措施。
1. 环境控制
⑴ 猪场选址
⑵ 猪场内布局
⑶ 猪场规模
⑷ 猪场小环境控制
⑷ 猪场小环境控制
① 养殖场内不允许饲养其他无关动物,如狗、 猫等。 ② 定期杀灭舍内外的昆虫、老鼠等。 ③ 畜禽舍之间不宜栽种树木,以免引来飞鸟筑 巢,造成疾病传播。 ④ 房舍周围15 m范围内的地面要进行平整和清 理,以减少一些传播疾病的昆虫、鼠类等的 滋生。
1. 环境控制
⑴ 猪场选址
⑵ 猪场内布局
⑶ 猪场规模
⑷ 猪场小环境控制
⑸ 猪场的消毒
⑸ 猪场的消毒
① 大门舍门门口设立消毒池;
② 生产区入口处设有紫外线消毒室、洗澡更衣室。
③ 全场大环境彻底消毒每周至少1~2次,栏舍、走道 喷雾消毒每周至少2次; ④ 装卸台清洗消毒; ⑤ 猪转群、出栏后对舍内进行彻底清洗;
2. 针对“猪舍内卫生死角多”的措施
⑴ 每日清扫栏内和污水沟的粪污,清洗排污区及粉 尘堆积处,通畅排污沟。
⑵ 空舍实行清扫一清洗一消毒一(或熏蒸)一冲洗的 消毒模式。 ⑶ 排污沟每天冲水,每星期对排污沟消毒一次(先 冲污。再用2%烧碱溶液冲洗)。 ⑷ 调控猪舍内小环境的温度、潮度(如春季在潮湿 地面撒沸石粉)及空气质量。 ⑸ 购置并安装足够的冲洗、消毒设施,方便操作。 ⑹ 别忽略了工作服及场内的工具的消毒。
二、养猪产业生物安全的含义
• 养猪生产中的生物安全有多个层面的含义: • 一是养猪生产中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猪只远 离疫病,健康生长,包括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隔离
、消毒、疫苗接种、药物保健等一系列措施;
• 二是养猪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养猪生产不 能破坏周围的环境,更不能向环境中释放有害的 有机或无机物质或病原微生物, • 三是猪肉及其产品对人类生物安全的影响。药物
4.应对引种的措施

要不要引种,如何引种?
• 答案是要,但尽可能在本地规范的种猪场合理 引种。不可否认,通过从国外大量引种,提高 经济性状让全国的养猪人受益匪浅。但不合理 的引种导致疾病大流行也让我们养猪人几乎崩 溃。既然还要引种,最好在本地区比较引种。
大力开展人工授精,建立专业化的人工授精站
3.应对“全群集中连续饲养方式”的措施
⑴ 离猪场下风向约50米处设病猪隔离舍。
⑵ 发现病、弱猪及时隔离,科学诊治、细心照料, 有利病弱猪的恢复。 ⑶ 设置病死猪处理设施。死亡猪只及时处理,死猪 的处理:建造的化尸坑。
⑷ 对产房和保育舍“按全进全出”模式进行合理改 造, 是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和扩散的有效方法。 ⑸ 出现疫病时进行部分清群是净化一些传染病的可 行办法。
应对“无序引种及种猪群健康管理不科学” 的措施
⑴ 引种前要了解、考察,来源场的健康水平须优于接 收场,必要时进行检疫。
⑵ 离原猪舍约50m处新设隔离舍,若无隔离驯化舍。 可将新购的后备猪饲养在相对独立的清洁卫生的栏 舍中,种猪留置观察至少60天:用健康的淘汰母猪 等进行接触感染。
⑶ 年产万头规模的猪场。可考虑引入祖代猪,自繁父 母代种猪,减少引种数量。 ⑷ 选择固定的l~2家供种场。
4.饲 料或原料造成的疫病传播
• 饲料是一个很大潜在的疫病传染源。
• 其一是饲料及原料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家 对饲料质量的监督仅限于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和 个别卫生指标的抽检,对饲料安全卫生的监督 力度远远不够,再加上多数饲料企业对饲料安 全缺乏足够的重视,饲料工业标准不够完善等 原因,使饲料原料的质量不合格而引起药物残 留。还有霉菌毒素普遍存在。
⑶免疫接种
• 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合理使用是建立动物养殖场 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之一。所谓合理使用包含 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选择适合的疫苗,疫苗质量包括疫苗本身 产品的质量、保存、运输及使用过程的质量。
• 从疾病的角度讲是很有必要的,人工授精不仅能达 到引种的目的,还能有效阻隔疾病的传播。比如口 蹄疫通过精液就不能传播,圆环病毒传播的几率为 5.8%,伪狂犬病为27.2%,其他传染病病毒也能通 过人工授精得到有效的阻断,因此种猪场和一般猪 场通过引进精液达到改良种猪或配种的目的不失为 一种良策。
• 必须规范现在人工授精现状,拒绝不规范的人工授 精站和劣质精液,公示授精站的种猪为不带毒的种 公猪,搞好生物安全防范,提高自身意识。减少人 为传播疾病。
改善猪场的环境

研究表明,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花,在寒冷的 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 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l0%~20%;可将场内空气
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 ;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猪场植树造林、种wk.baidu.com花存在争议
搞好粪污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生猪养殖与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概念
•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
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 广义的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
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
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
控制措施。
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担忧
• 迄今为止,只发现有一例改造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个例子就是:科学家们把巴西坚果中的清蛋白 基因转到农作物中以期提高农产品中的蛋白质含 量从而提高品质。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是提高 了,但有些人对这种新加入的蛋白质过敏,
⑵ 疫病净化

猪场对重点动物疫病应有计划地实施净化。 疫病净化的标准为:种用猪群重点疫病血清学 阳性率低于0.2% ,一般猪群低于1% 。
疫病净化的方法为:依据猪群疫病监测结果,
对猪群进行重点净化疫病的血清学全群检疫,
隔离并淘汰阳性猪;

实施疫病净化后3~6个月,对猪群再次进行疫
病监测,确定种猪群是否达到疫病净化标准
5.应对“猪群免疫力低”的措施
⑴ 创造条件改善母猪群生存环境。加强卫生消毒 ,特别是排泄区的卫生。降低环境病原量。 ⑵ 加强母猪营养, 除了常规营养满足外,日粮 中额外添加一些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的物质。如多糖、有机锌硒、中草药、霉菌 吸附剂等,使母体群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强有力 的免疫机能,提高对病原的抵抗力。 ⑶ 根据猪场的病原情况构建合理的特异性免疫程 序。
5. 猪的疫病变化更加复杂且具有更高的 多样性
⑴ 旧病未去,新病又来 ⑵ 混合感染、共同感染严重 ⑶ 病症非典型化,隐性感染增多 ⑷ 猪群中应激性疾病增
四、猪场主要生物安全薄弱环节
• 选址错误,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齐全。
• 猪舍内卫生死角多,藏污纳垢。 • 全群集中连续饲养方式。 • 无序引种及种猪群健康管理不科学。 • 猪群免疫力低。 • 管理制度不严。
• ⑴ 科学引种;
• ⑵ 加强管理,实行全进全出;
• ⑶ 加药早期断奶和早期隔离断奶;
• ⑷ 多点生产;
• ⑸ 病死猪及其废弃物处理。
3. 饲料营养
⑴ 饲料原料安全
⑵ 科学设计饲料配方
⑶ 饲料品质检测和运输贮存
⑷ 科学饲喂和饮水
⑸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4. 疫病控制
⑴ 健康检测 ⑵ 疫病净化 ⑶ 免疫接种 ⑷ 抗生素和益生素的应用
⑴ 健康检测
• 动物健康状态的描述,是疫病控制的重要措施 ,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期对动物群进行疫病
和免疫状态的监测。
• 疫病监测和免疫状态监测方法:一般均采用血
清学方法,疫病监测也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 抽样比例一般为种用猪存栏数的20% ~50%, 其余为存栏数的5% ~10% ,监测时间一般每 4~6个月进行1次。
6.严格管理制度
• 定期培训,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 严格员工管理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生物安全要求
• 严格猪场卫生、清洗、消毒制度 • 等等
五、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 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 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 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也是 目前比较经济的有效控制疫病的手段。 • 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 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 • 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 散,尽可能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进而从根 本上减少依赖用疫苗和药物来实现预防和控制 疫病的目的。
1. 针对“选址错误,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齐 全”的措施
⑴ 猪场周边设屏障,如建隔离墙和种植防护林 ,减轻病原在区域间传播。 ⑵ 出猪台改在围墙外面,装猪车装猪前要严格 消毒。 ⑶ 区域内养猪场实行相同的免疫程序和消毒措 施。 ⑷ 实用的粪污处理:中小规模场采用“干清粪+ 沼气池+氧化池”的处理模式。 ⑸ 限制车辆、人员等频繁往来。
⑥ 定期在舍内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进行带猪消毒;
⑦ 定期防鼠、灭鼠、灭蚊蝇、驱虫和驱赶飞鸟,并 对粪便及其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⑧ 如有疫情发生,应另外采取紧急消毒措施。
1. 环境控制
⑴ 猪场选址
⑵ 猪场内布局
⑶ 猪场规模
⑷ 猪场小环境控制
⑸ 猪场的消毒
⑹ 猪场的人员活动
⑺ 区域大环境
2. 科学管理
• 营养性因素:微量元素的缺乏(FE、硒)蛋白质 、不好的饲料、氨基酸、生物素的缺乏。
3.气候和环境因素对猪的疫病的影响
• 近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厄尼诺现象引 起的气候反常,对猪的疫病的发生也带来了巨 大的影响,临床中感觉到猪的呼吸道疾病逐渐 增多,猪的流感的检出率成倍增长,同时由于 环境污染的影响,猪的抵抗力明显降低,对巨 变的天气和较大的昼夜温差等特别敏感,极易 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偶然因素诱发大的疫病的发 生和流行。
4.饲 料或原料造成的疫病传播
• 其二是饲料中动物蛋白的使用,尤其是同动物 蛋白如血浆蛋白粉、血球粉和肠绒毛蛋白粉等 的使用,这些饲料和原料由于灭菌不彻底或更 深层次的原因而携带许多病原,成为最快捷最 直接的疫病传播途径。
• 其三是在规模较小养猪又密集的地区,存在饲 料经销商代加工配送饲料的现象,这种方式方 便了养猪户,但成为疫病传播的一个新途径, 在疫病的流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国养猪业的生产模式大体可分为3种:
⑴ 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产业化养猪公司( 场); ⑵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⑶ 个体养猪户。 还有“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
• 前几年大力推广和倡导的所谓“立体养殖”模式, 其初衷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即养猪又养鸭 养鸡又养鱼,是否科学? •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讲是不科学的。通过临床观察 和生产实践发现,这种饲养模式对疫病的控制造 成了许多困扰,也对人畜的生物安全构成了重大 威胁。如许多养猪生产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在 猪鸭混养的地区,猪最易出现流感。同时这种立 体养殖模式为病毒的传播和跨宿主传播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