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脂类物质(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PPT课件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及 生理功能
一、脂类的概念
脂类(lipid):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元素组成:
C 、 H 、 O 、 N 、P 、S 共同理化性质: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二、脂类的分类
按照它的化学组成分为: 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单纯脂类 蜡 甘油磷脂 磷脂 鞘磷脂 复合脂类 鞘脂 鞘糖脂 糖脂 甘油糖脂 衍生脂类 取代烃 固醇类(甾类) 萜 其他脂质
三、胆固醇和胆酸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1 2 A 3 4 5 6 11 H 10 9 H B 12 H C H 8 7 13 17 D 14 H 15 16
动物固醇
胆固醇
植物固醇
酵母固醇
胆结石症的胆石成分几乎都是胆固醇构成的。
(二)胆酸与胆汁酸
胆汁酸
硬脂酸(18C)
油酸(18:1)
亚油酸(18:2) α -亚麻酸(18:3)花生四烯酸(20:4)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需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ω或n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甲基碳起计算碳原子顺序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二)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phospholipid)是鞘氨醇磷脂的 简称,是一种不含甘油的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 的脂类。
鞘脂
鞘 氨 醇
鞘磷脂
FA
鞘 氨 醇 鞘 氨 醇
FA
Pi
XLeabharlann 鞘糖脂FA 糖神经鞘磷脂
鞘 氨 醇 磷酸胆碱 脂 肪 酸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及 生理功能
一、脂类的概念
脂类(lipid):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元素组成:
C 、 H 、 O 、 N 、P 、S 共同理化性质: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二、脂类的分类
按照它的化学组成分为: 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单纯脂类 蜡 甘油磷脂 磷脂 鞘磷脂 复合脂类 鞘脂 鞘糖脂 糖脂 甘油糖脂 衍生脂类 取代烃 固醇类(甾类) 萜 其他脂质
三、胆固醇和胆酸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1 2 A 3 4 5 6 11 H 10 9 H B 12 H C H 8 7 13 17 D 14 H 15 16
动物固醇
胆固醇
植物固醇
酵母固醇
胆结石症的胆石成分几乎都是胆固醇构成的。
(二)胆酸与胆汁酸
胆汁酸
硬脂酸(18C)
油酸(18:1)
亚油酸(18:2) α -亚麻酸(18:3)花生四烯酸(20:4)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需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ω或n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甲基碳起计算碳原子顺序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二)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phospholipid)是鞘氨醇磷脂的 简称,是一种不含甘油的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 的脂类。
鞘脂
鞘 氨 醇
鞘磷脂
FA
鞘 氨 醇 鞘 氨 醇
FA
Pi
XLeabharlann 鞘糖脂FA 糖神经鞘磷脂
鞘 氨 醇 磷酸胆碱 脂 肪 酸
脂类代谢—脂类化学(生物化学课件)
碳原子数 和双键数
16:1 18:1 18:2 18:3 20:4
分子式
CH3(CH2)5CH═CH(CH2)7COOH CH3(CH2)7CH═CH(CH2)7COOH CH3(CH2)4(CH═CHCH2)2(CH2)6COOH CH3CH2(CH═CHCH2)3(CH2)6COOH CH3(CH2)4(CH═CHCH2)4(CH2)2COOH
(二)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1、类脂是细胞膜系统结构的基本成分; 2、类脂和胆固醇是神经髓鞘的重要成分; 3、胆固醇可以转化为性激素等其他物质; 4、磷脂酰肌醇磷酸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起重要 作用。
(三)维持体温和保护器官
1、皮下脂肪有助于防寒,从而保持体温的恒定; 2、脂肪组织较为柔软,存在于各重要的器官组织之 间,使器官之间减少摩擦,对器官起保护作用。
硬脂酸18∶0(脂)
油酸 18∶1(油)
3、甘油三酯结构:由脂肪酸和甘油缩合脱水而成。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其中m、n、k可以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也可以不全相同甚至 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脂类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提供机体所需的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 分。
(一)储能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1、脂肪是能源物质, 约占体重的10-20%。能在体 内氧化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1g脂肪在体内彻 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原彻底氧化仅供能17kJ。
2、脂肪是疏水性物质,贮存时不伴有水的贮存,占的 体积小。因此,脂肪是动物体用以贮存能量的主要物 质。
生物化学-脂类PPT
磷脂功能: 细胞膜的构成成分,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作为乳化 剂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防止脂肪肝)。 磷脂的缺乏: 造成细胞膜结构受损,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引 起水代谢紊乱,产生皮疹。
胆固醇
(1)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内 源性,通常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相反,胆固醇过多,导致高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 (3)胆固醇与健康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又是合成肾上腺 皮质激素、性激素的重要原料。在紫外线作用下,皮肤里的胆 固醇能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促进钙磷的吸收。胆固醇又是合 成胆汁的原料。 (4)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品:动物内脏、禽蛋类、卵细胞(鱼 籽)等
内分泌作用
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 D E K)
磷脂
磷脂: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酸的其它基团
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它是由
一个含磷酸胆碱基团取代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而形成的。
代 号
C 4:0 C 6:0 C 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n-7 cis C18:0 C18:1,n-9 cis C18:1,n-9 trans C18:2,n-6,9,all cis C18:3,n-3,6,9,all cis C18:3,n-6,9,12 all cis C20:0 C20:4,n-6,9,12,15 all cis C20:5,n-3,6,9,12,15 all cis C22:1,n-9 cis C22:5,n-3,6,9,12,15 all cis C22:6,n-3,6,9,12,15,18 all cis C24:1,n-9 cis
胆固醇
(1)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内 源性,通常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相反,胆固醇过多,导致高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 (3)胆固醇与健康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又是合成肾上腺 皮质激素、性激素的重要原料。在紫外线作用下,皮肤里的胆 固醇能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促进钙磷的吸收。胆固醇又是合 成胆汁的原料。 (4)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品:动物内脏、禽蛋类、卵细胞(鱼 籽)等
内分泌作用
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 D E K)
磷脂
磷脂: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酸的其它基团
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它是由
一个含磷酸胆碱基团取代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而形成的。
代 号
C 4:0 C 6:0 C 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n-7 cis C18:0 C18:1,n-9 cis C18:1,n-9 trans C18:2,n-6,9,all cis C18:3,n-3,6,9,all cis C18:3,n-6,9,12 all cis C20:0 C20:4,n-6,9,12,15 all cis C20:5,n-3,6,9,12,15 all cis C22:1,n-9 cis C22:5,n-3,6,9,12,15 all cis C22:6,n-3,6,9,12,15,18 all cis C24:1,n-9 cis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甘 油 三 酯 10~16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1.94 ~ 3.23 mmol/L)
总 胆 固 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胆 固 醇 酯 70~200mg/dl (1.81 ~ 5.17 mmol/L)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ppt课件 (sphingolipids)
1
第一节
一、脂类的主要功能
概述
(Outline)
功能
储脂供能:1克甘油三酯氧化释放38.9KJ能量。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构成血浆脂蛋白成分。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转变成多种活性物质,如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等。 磷脂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
O
H3C (CH2)7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S CoA O
H3C C S CoA O
H3C (CH2)7 CH2 CH2 CH2 CH2 CH2 C S CoA O
O
H3C C S CoA
H3C (CH2)7 CH2 CH2 CH2 C CoA
O
O
H3C C CoA
clupanodonic
cervonic
系统名
碳原子 及双键
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食品专业-第三章--脂类物质PPT课件
Beta-Prime Crystal Shortening Beta-Crystal Shortening
Small crystals
Large clustered crystals
Whiter, creamier, more tender, A waxy or grainy texture
Smoother texture
2)Confectionary Fat (Enrobing Fat)
Cocoa Butter – Short melting range at mouth temperature Melting range of confectionary fa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roper crystallization Cocoa Butter: 80% of cocoa butter is disaturated triglyceride. SOS 20% POS 55% POP 5% POS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 texture of cocoa butter.
二、油性和粘度
1. 油性:即形成润滑薄膜的能力。分散能力。
2. 粘度:是分子间内摩擦的量度。
内因
脂肪酸饱和程度 脂肪酸碳链长短
外因 温度: ln 粘度=1 T
三、熔点和沸点
熔点:组成。与消化率有关。 沸点:组成。游离酸含量。
四、烟点、闪电和着火点
2021
11
三、稠度
(一)塑性脂肪
1. 概念
外观表现为凝固状的所谓“脂肪”,如猪油、 牛油、乳脂、起酥油、人造奶油,并非完全固体, 而是由液相和含有微小三甘油酯的固相所构成的混 合脂。这样的脂肪称为塑性脂肪,其塑性(稠度、 密度)取决于两相相对比例。
《生物化学》课件-本脂类
2、复合脂类
指分子中不仅存在醇与脂肪酸所形成的酯,而且还结合 了其他成分,主要有磷酸、糖或硫酸,他们分别被称为磷脂、 糖脂和硫脂。
(1)甘油磷脂
此类化合物所含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所酯化,而其他两 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它们的结构通式:
重要的甘油磷脂
结构特点:具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
所含的两个长的烃链使整个分子的一部分带有非极性的 性质,称为非极性的尾。而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与磷酸形 成酯键,因而具有极性,把这个极性部分称为极性头。
脂类
脂类是脂肪酸和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氯仿、苯等非极磷脂、糖脂等
1、单纯脂类
单纯脂类是由脂肪酸和醇(甘油、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 根据不同的醇基可分为脂酰甘油和蜡。 (1)脂肪酸:C原子数目大多是双数的 饱和脂肪酸
月桂酸 (C12H24O2) CH3(CH2)10COOH 豆寇酸 (C14H28O2) CH3(CH2)12COOH 软脂酸 (C16H32O2) CH3(CH2)14COOH 硬脂酸 (C18H36O2) CH3(CH2)16COOH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越多,熔点越低于相同链长的饱和脂肪酸)
含量:受营养、体力活动情况影响--可变脂, 占成年男性体重的10~20%。
生理功能: --储能供能:完全氧化释放37.7 kJ/g (9.1千卡)能
量(空腹时,供应50%以上能量;禁食3天,供应85%的能 量);
--保护组织和器官,防止机体热量的散失;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等)。
(2)脂酰甘油:
CH2-OH
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 CH -OH 其中三酰甘油(脂肪)含量
最多。
脂类化合物PPT
– 糖脂作为膜得结构成分可改变膜得物理性质,如赋予质膜一定得刚 性,使膜处于最适于发挥其作用得物理状态。
– 由于糖脂具有抗原性,质膜中得糖脂可作为表面抗原。例 如,ABO(H)、Ii、Lea/ Leb等血型抗原决定簇不仅存在于红细胞及 其她非红细胞质膜得糖蛋白糖链得末端,亦存在于质膜鞘糖脂糖链 得末端。 鞘糖脂与ABO血型
返回
3、2 脂酰甘油类
脂酰甘油又可称为酰基甘油酯,即脂肪酸和甘油所 形成得酯。其中甘油三酯就是脂类中最丰富得一 类。
p 脂肪酸
p 甘油
甘 油
p 甘油三酯
示
意
图
返回
脂肪酸
• 脂肪酸就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得有机物得总称, 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低级脂肪酸: 碳原子数小于10得脂肪
p 脂蛋白
就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得复合物,脂蛋白通过脂质得非 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得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鞘糖脂• 鞘糖脂与鞘磷脂相似,因极性基团 不同,形成不同类型得鞘脂。如右 图:含有糖基得,称为鞘糖脂;含有 磷酸得称为鞘磷脂。
• 鞘糖脂由脂肪酸、鞘氨醇和糖组 成。
• 鞘糖脂可按所含糖基得种类分为
脂类化合物
3、1 脂类得概念
脂类就是生物体中得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就是脂 溶性——不溶于水,只溶于苯、乙醚、氯仿及石油 醚等有机溶剂
脂质得分类
(一) 按其皂化性质分类 (二) 按其化学结构分类
脂质得生物功能
返回
按脂类得皂化性质分类
• 可皂化脂类: (1) 中性脂肪:甘油一脂,甘油三脂等 (2) 磷脂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3) 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形成得脂 • 非皂化脂类: (1) 萜类(异戊二稀得衍生物) (2) 类固醇类(环戊烷多氢菲得衍生物) (3) 前列腺素(20碳不饱和脂肪酸得衍生物)
– 由于糖脂具有抗原性,质膜中得糖脂可作为表面抗原。例 如,ABO(H)、Ii、Lea/ Leb等血型抗原决定簇不仅存在于红细胞及 其她非红细胞质膜得糖蛋白糖链得末端,亦存在于质膜鞘糖脂糖链 得末端。 鞘糖脂与ABO血型
返回
3、2 脂酰甘油类
脂酰甘油又可称为酰基甘油酯,即脂肪酸和甘油所 形成得酯。其中甘油三酯就是脂类中最丰富得一 类。
p 脂肪酸
p 甘油
甘 油
p 甘油三酯
示
意
图
返回
脂肪酸
• 脂肪酸就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得有机物得总称, 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低级脂肪酸: 碳原子数小于10得脂肪
p 脂蛋白
就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得复合物,脂蛋白通过脂质得非 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得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鞘糖脂• 鞘糖脂与鞘磷脂相似,因极性基团 不同,形成不同类型得鞘脂。如右 图:含有糖基得,称为鞘糖脂;含有 磷酸得称为鞘磷脂。
• 鞘糖脂由脂肪酸、鞘氨醇和糖组 成。
• 鞘糖脂可按所含糖基得种类分为
脂类化合物
3、1 脂类得概念
脂类就是生物体中得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就是脂 溶性——不溶于水,只溶于苯、乙醚、氯仿及石油 醚等有机溶剂
脂质得分类
(一) 按其皂化性质分类 (二) 按其化学结构分类
脂质得生物功能
返回
按脂类得皂化性质分类
• 可皂化脂类: (1) 中性脂肪:甘油一脂,甘油三脂等 (2) 磷脂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3) 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形成得脂 • 非皂化脂类: (1) 萜类(异戊二稀得衍生物) (2) 类固醇类(环戊烷多氢菲得衍生物) (3) 前列腺素(20碳不饱和脂肪酸得衍生物)
第三章-脂类化学PPT课件
• 高等陆生动物
• 大量的C16和C18饱和 脂肪酸和少量不饱和 脂肪酸
• 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EPA(20:5), DHA(22:6)
• 两栖、爬行、鸟类:
• 脂肪酸的组成介于水 产动物和陆生高等动 物之间
.
15
四、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 ⑴色泽与气味 天然纯净的脂肪酸和脂肪是 无色、无味的。
• 人体摄入的脂肪,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 游离的甘油和脂肪酸,再经进一步氧化分解 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
11
三、脂肪酸
• 1.脂肪中脂肪酸的种类 • 就组成和结构而言,天然脂肪酸以偶数碳原
子的直链脂肪酸所占的比例最大。 • 不过现在已知的也有少量其他结构的脂肪酸
存在,包括奇数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环状 脂肪酸等,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由脂肪酸与醇作 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脂质或脂类。
• 脂类共同特征:
•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 都具有酯的结构,或与脂肪酸有成酯的可能;
• 都是生物体所产生,并能为生物体所利用。
.
6
二、脂类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分:
真脂
简单脂质 脂肪 甘油+脂肪酸(占天然脂质的95%) 蜡 高级一元醇+ 脂肪酸
对植物油的消化吸收较好。因此食用动物脂 肪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堆积在体内。
.
19
• ⑶相对密度、溶解性与折光率
• 相对密度
• 绝大多数脂肪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
• 脂肪的相对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与 不饱和程度成正比。
• 溶解性
• 脂肪均不溶于水,微溶于极性有机溶剂,易 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 大量的C16和C18饱和 脂肪酸和少量不饱和 脂肪酸
• 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EPA(20:5), DHA(22:6)
• 两栖、爬行、鸟类:
• 脂肪酸的组成介于水 产动物和陆生高等动 物之间
.
15
四、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 ⑴色泽与气味 天然纯净的脂肪酸和脂肪是 无色、无味的。
• 人体摄入的脂肪,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 游离的甘油和脂肪酸,再经进一步氧化分解 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
11
三、脂肪酸
• 1.脂肪中脂肪酸的种类 • 就组成和结构而言,天然脂肪酸以偶数碳原
子的直链脂肪酸所占的比例最大。 • 不过现在已知的也有少量其他结构的脂肪酸
存在,包括奇数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环状 脂肪酸等,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由脂肪酸与醇作 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脂质或脂类。
• 脂类共同特征:
•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 都具有酯的结构,或与脂肪酸有成酯的可能;
• 都是生物体所产生,并能为生物体所利用。
.
6
二、脂类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分:
真脂
简单脂质 脂肪 甘油+脂肪酸(占天然脂质的95%) 蜡 高级一元醇+ 脂肪酸
对植物油的消化吸收较好。因此食用动物脂 肪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堆积在体内。
.
19
• ⑶相对密度、溶解性与折光率
• 相对密度
• 绝大多数脂肪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
• 脂肪的相对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与 不饱和程度成正比。
• 溶解性
• 脂肪均不溶于水,微溶于极性有机溶剂,易 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生物化学-3-脂类ppt课件
3.自由基链反应(chain reaction)
包括3个阶段:引发、增长、终止。 (详见下图…)
(1)引发(initiation)
LH hv L. + .H
当脂质分子LH被抽去一个氢 原子则生成起始脂质自由基L·。
(2)增长(propagation)
L. + O2 LOO.
(a) (a)和(b)步骤可以反复进行,
I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不具有溶剂可溶性, 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
II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是成膜分子,能形成 双分子层和微囊。
III类极性脂质(去污剂):是可溶性脂质,虽具有界 面可溶性,但形成的单分子层不稳定。
•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包括三酰甘油和蜡。
王强
一、引 言
• 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脂类,类脂):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丙三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脂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有些含氮、磷、硫。
• 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
单纯脂质(simple lipid):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由20碳不饱和脂肪 酸(PUFA,至少含三个双键)衍生来的。
类二十碳烷是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 的附近,半寿期只有十秒到几分钟。在很低浓度就能起作 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包括几类信号分子:前列腺素(PG),凝血噁烷(TX), 白三烯(LT)。
• Some biomolelcule (mixed terpenoids) have isoprenoid (isoprenyl) components. Examples include vitamin E, ubiquinone, vitamin K, and some cytokinins (plant hormones).
包括3个阶段:引发、增长、终止。 (详见下图…)
(1)引发(initiation)
LH hv L. + .H
当脂质分子LH被抽去一个氢 原子则生成起始脂质自由基L·。
(2)增长(propagation)
L. + O2 LOO.
(a) (a)和(b)步骤可以反复进行,
I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不具有溶剂可溶性, 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
II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是成膜分子,能形成 双分子层和微囊。
III类极性脂质(去污剂):是可溶性脂质,虽具有界 面可溶性,但形成的单分子层不稳定。
•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包括三酰甘油和蜡。
王强
一、引 言
• 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脂类,类脂):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丙三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脂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有些含氮、磷、硫。
• 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
单纯脂质(simple lipid):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由20碳不饱和脂肪 酸(PUFA,至少含三个双键)衍生来的。
类二十碳烷是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 的附近,半寿期只有十秒到几分钟。在很低浓度就能起作 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包括几类信号分子:前列腺素(PG),凝血噁烷(TX), 白三烯(LT)。
• Some biomolelcule (mixed terpenoids) have isoprenoid (isoprenyl) components. Examples include vitamin E, ubiquinone, vitamin K, and some cytokinins (plant hormones).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按脂肪酸组成分:
➢单纯甘油酯(simple glycerides): 甘油酯中脂肪酸为同一脂肪酸。
➢混合甘油酯(mixed glycerides): 脂肪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性质:
1、水解和皂化:
•甘油三酯的酯键对酸碱敏感,可被水解,脂肪 在KOH或NaOH条件下加热,可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的钠或钾盐,这种盐被称为皂,此过程为皂化 作用。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
低级脂肪酸:碳原子 数小于10的脂肪酸; 熔点偏低,常温下呈 液态
高级脂肪酸:碳原子 数大于10的脂肪酸, 常温下为固体
自然界一些常见的脂肪酸
月桂酸 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花生酸
棕榈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烯酸
脂肪酸的共性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 4、脂肪酸分子的碳链越长,熔点越高;不
一类难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乙醚、 氯仿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供能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
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
少;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碘值=(N*V*127/1000W)*100
蜡(Waxes)-贮存能量及防水外被
❖生物体的蜡由长链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 酸(14-16C)与长链的醇(16-30C)形成的 酯。蜂蜡是软脂酸与31醇形成,虫蜡(白 蜡是26酸和26醇形成的酯。
❖蜡的熔点为60-80°C,较甘油酯的为高
脂肪堆积,发胖
2.保温
体表脂类可防止热量散发,保持体温,因其不易导热。 3.防止机械损伤:
分布在体表及内脏周围的脂类有保持体表及内脏免 受机械冲击和磨损的作用。 4.促进脂溶性物质的溶解,以利机体吸收。 5.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内所含的磷脂几乎都 存在于生物膜中。
6.调节功能,对机体营养及代谢有调节功能。 如:脂溶性Vit; 类固醇激素; 胆碱等均为调节物质。
•皂化值:皂化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从 皂化值的数量可略知混合脂肪酸或混合脂肪的 平均相对分子量,皂化值=VN56/W。
•平均相对分子量与皂化值的关系。
2、酸败作用(氧化作用):
脂肪长期暴露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 受到空气的作用,游离脂肪酸被氧化、 断裂生成醛、酮及低分子量脂肪酸,产 生难闻的恶臭味,称之酸败。
生 物 蜡
二、磷脂类
是含有磷酸的脂质,是构成生物膜的 重要组分。
根据分子中所含醇的不同分类
甘油磷脂
鞘磷脂
(一)、甘油磷脂
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 三碳的甘油骨架 + 两条脂 肪酸链是甘油磷脂主要组分。
式中:R1——脂肪酸C-H链,通常为饱和脂肪酸。 R2——脂肪酸C-H链,通常为不饱和脂肪酸。 X —— 含N碱(胆碱、胆胺),Ser,肌醇等。
重要的磷脂
磷脂酰胆碱 卵 磷脂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磷脂酰胆胺)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 营养素”。具有保护肝脏、心脏、促进大脑发 育,血管的清道夫等功能 。
OO C OC O R1 R2
极性端 非极性端
中 极 两 性
磷 脂 在 膜 的 位 置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性质
水 解 作 用
三、鞘磷脂
鞘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磷酸、胆 碱等组成的脂类。鞘脂类是植物和动物 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脾脏、 肺及血液中含量较高。
脂类和生物膜
本章主要内容
一、脂类物质 1、脂类的定义、种类、生理功能 2、脂类的结构(重点)
(1) 油脂 (2) 磷脂 (3)固醇(4)鞘脂
二、生物膜 1、化学组成(重点) 2、生物膜的结构(重点) 3、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脂类的概念
多数脂质,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酯类及其衍生 物。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差异很大。 脂类具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 —— 溶解性质相似:
结构
鞘磷脂的基本骨 架是 鞘氨醇: 十八碳二元醇。
酸值: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KOH的mg数称为,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3、氢化和卤化:
➢氢化:Ni的作用下,甘油酯中的不饱和双
键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油脂被饱和,液 态变为固态,可防止酸败。
➢卤化:油脂中不饱和双键与卤素发生加
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称为卤化作用。
※ 碘值:用来判断油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多
7.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和免疫有关。
(二)种类:
油脂 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脂类 类脂
磷脂
鞘磷脂 胆固醇 胆固醇脂 糖脂
一、油脂(酯酰甘油)
➢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成的酯,亦称脂 肪。甘油三酯是脂类中最丰富的一类。
➢ 二酰甘油;2脂肪酸 + 1甘油 ➢ 单酰甘油;1脂肪酸 + 1甘油
R1,R2,R3 可相同,也可不同。R2 多为不饱 和脂肪酸。
甘油
无色、无臭的粘稠状液体。 广泛用于炸药,防冻剂、防干剂、柔软剂
脂肪酸
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碳 链为3-33碳的碳氢化合物的羧酸,这些碳链在一 些脂肪酸中为饱和的不分支脂肪酸,而其他的则 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也有一些含有三碳的环或 含有羟基。
磷酸甘油脂的特点
磷酸甘油脂含两个长C-H链(R1,R2)使分子一部 分为疏水性(非极性),第三个C原子被磷酸酯 化并带有亲水X基团,有极性。分子为两性脂类 或两性分子。如: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 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 H 3)3 CH2 CH2 O O P OO CH2 CH CH2
饱和三酯的结构示意图
(一)甘油脂种类:
1、按脂肪酸种类分: 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油酸、亚油酸。
2、按熔点:
常温下为固态—脂;如:动物脂肪。 常温下为液态—油;如:大多数植物油。
➢单纯甘油酯(simple glycerides): 甘油酯中脂肪酸为同一脂肪酸。
➢混合甘油酯(mixed glycerides): 脂肪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性质:
1、水解和皂化:
•甘油三酯的酯键对酸碱敏感,可被水解,脂肪 在KOH或NaOH条件下加热,可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的钠或钾盐,这种盐被称为皂,此过程为皂化 作用。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
低级脂肪酸:碳原子 数小于10的脂肪酸; 熔点偏低,常温下呈 液态
高级脂肪酸:碳原子 数大于10的脂肪酸, 常温下为固体
自然界一些常见的脂肪酸
月桂酸 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花生酸
棕榈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烯酸
脂肪酸的共性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 4、脂肪酸分子的碳链越长,熔点越高;不
一类难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乙醚、 氯仿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供能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
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
少;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碘值=(N*V*127/1000W)*100
蜡(Waxes)-贮存能量及防水外被
❖生物体的蜡由长链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 酸(14-16C)与长链的醇(16-30C)形成的 酯。蜂蜡是软脂酸与31醇形成,虫蜡(白 蜡是26酸和26醇形成的酯。
❖蜡的熔点为60-80°C,较甘油酯的为高
脂肪堆积,发胖
2.保温
体表脂类可防止热量散发,保持体温,因其不易导热。 3.防止机械损伤:
分布在体表及内脏周围的脂类有保持体表及内脏免 受机械冲击和磨损的作用。 4.促进脂溶性物质的溶解,以利机体吸收。 5.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内所含的磷脂几乎都 存在于生物膜中。
6.调节功能,对机体营养及代谢有调节功能。 如:脂溶性Vit; 类固醇激素; 胆碱等均为调节物质。
•皂化值:皂化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从 皂化值的数量可略知混合脂肪酸或混合脂肪的 平均相对分子量,皂化值=VN56/W。
•平均相对分子量与皂化值的关系。
2、酸败作用(氧化作用):
脂肪长期暴露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 受到空气的作用,游离脂肪酸被氧化、 断裂生成醛、酮及低分子量脂肪酸,产 生难闻的恶臭味,称之酸败。
生 物 蜡
二、磷脂类
是含有磷酸的脂质,是构成生物膜的 重要组分。
根据分子中所含醇的不同分类
甘油磷脂
鞘磷脂
(一)、甘油磷脂
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 三碳的甘油骨架 + 两条脂 肪酸链是甘油磷脂主要组分。
式中:R1——脂肪酸C-H链,通常为饱和脂肪酸。 R2——脂肪酸C-H链,通常为不饱和脂肪酸。 X —— 含N碱(胆碱、胆胺),Ser,肌醇等。
重要的磷脂
磷脂酰胆碱 卵 磷脂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磷脂酰胆胺)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 营养素”。具有保护肝脏、心脏、促进大脑发 育,血管的清道夫等功能 。
OO C OC O R1 R2
极性端 非极性端
中 极 两 性
磷 脂 在 膜 的 位 置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性质
水 解 作 用
三、鞘磷脂
鞘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磷酸、胆 碱等组成的脂类。鞘脂类是植物和动物 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神经组织、脾脏、 肺及血液中含量较高。
脂类和生物膜
本章主要内容
一、脂类物质 1、脂类的定义、种类、生理功能 2、脂类的结构(重点)
(1) 油脂 (2) 磷脂 (3)固醇(4)鞘脂
二、生物膜 1、化学组成(重点) 2、生物膜的结构(重点) 3、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脂类的概念
多数脂质,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酯类及其衍生 物。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差异很大。 脂类具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 —— 溶解性质相似:
结构
鞘磷脂的基本骨 架是 鞘氨醇: 十八碳二元醇。
酸值: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KOH的mg数称为,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3、氢化和卤化:
➢氢化:Ni的作用下,甘油酯中的不饱和双
键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油脂被饱和,液 态变为固态,可防止酸败。
➢卤化:油脂中不饱和双键与卤素发生加
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称为卤化作用。
※ 碘值:用来判断油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多
7.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和免疫有关。
(二)种类:
油脂 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脂类 类脂
磷脂
鞘磷脂 胆固醇 胆固醇脂 糖脂
一、油脂(酯酰甘油)
➢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成的酯,亦称脂 肪。甘油三酯是脂类中最丰富的一类。
➢ 二酰甘油;2脂肪酸 + 1甘油 ➢ 单酰甘油;1脂肪酸 + 1甘油
R1,R2,R3 可相同,也可不同。R2 多为不饱 和脂肪酸。
甘油
无色、无臭的粘稠状液体。 广泛用于炸药,防冻剂、防干剂、柔软剂
脂肪酸
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碳 链为3-33碳的碳氢化合物的羧酸,这些碳链在一 些脂肪酸中为饱和的不分支脂肪酸,而其他的则 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也有一些含有三碳的环或 含有羟基。
磷酸甘油脂的特点
磷酸甘油脂含两个长C-H链(R1,R2)使分子一部 分为疏水性(非极性),第三个C原子被磷酸酯 化并带有亲水X基团,有极性。分子为两性脂类 或两性分子。如: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 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 H 3)3 CH2 CH2 O O P OO CH2 CH CH2
饱和三酯的结构示意图
(一)甘油脂种类:
1、按脂肪酸种类分: 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酯; 如:油酸、亚油酸。
2、按熔点:
常温下为固态—脂;如:动物脂肪。 常温下为液态—油;如:大多数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