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分布与种类-教案设计
·黔西北民族民间美术概论(二)000.
第二节 苗族服饰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 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 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 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 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 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 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 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 艺术特色。
黔西北(苗族西部方言区 )苗族分布
花苗(黔西吉星、素朴、定兴) 大花苗(滇东北语系。威宁;赫章;织金实新) 小花苗(赫章;纳雍;水城) 白苗(毕节;织金;大方) 歪梳苗(也称青苗;黔西;织金;纳雍;金沙安乐;大方砂厂) 箐苗(也称长角苗;纳雍白兴;六枝梭嘎;织金阿弓) 素苗(黔西铁石;大方竹园) 红线苗(毕节燕林清;黔西长槽、铁石、协和) 六寨苗(也称鸦雀苗。大方八堡、瓢井) 川苗(金沙岩孔;遵义仁怀) 大花苗(川滇黔语系。大方普底;黔西苦桃井、金坡)
黔西北民族民间美术概论(二)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刘国旭 教授
第六章 苗族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苗族在贵州的分布了解黔西北苗族在 众多支系中的所属情况;掌握苗族民间美术 中建筑、服饰、银饰和刺绣的独特审美价值。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苗族民间美术的了解,拓展学生在 苗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阐释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苗族的习俗以及苗族建筑、服饰、银 饰和刺绣的独特审美价值,养成理解和尊重 多元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小花苗
主要分布在六冲河南岸,约十万人,以 赫章、纳雍、水城等地较为集中。
小花苗虽然居住在大山深处,却有着自己华丽、 古朴、现代而又火热的装束和热情奔放、规模 隆重的民族节日。爱美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天性, 而小花苗的服饰的色彩尤为鲜艳,昔日小花苗 的头饰只是简单的将头发盘在头顶,朴实而简 单。可当他们选择生活的色彩时,通用了火红 的毛线作为头饰的专用装饰,一种古朴美与现 代美使大山深处流淌着火焰般的色彩。除专用 头饰外,小花苗的“花背”是他们另一个显著 特点,“花背”用红、黄、黑三种丝线织成, 黄色为主色调,红色镶边,黑色勾线。用色十 分大胆、夸张,从头饰到花背到百褶裙,都充 分张扬着小花苗族独特的个性。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
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代表: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银饰品。
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常常被用来装饰传统服饰。
其中最著名的银饰品是“二腕银镯”和“滚花耳环”。
2.侗族竹编: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竹编技艺而闻名。
侗族竹编作品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等,制作精细,造型独特。
侗族竹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3.布依族织锦:布依族是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织锦。
布依织锦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细腻柔软的质地而著称,常常被用来制作传统服饰和家居用品。
布依织锦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4.瑶族刺绣:瑶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而著称。
瑶族刺绣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和精细的刺绣工艺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常常被用来装饰民族服饰和家居用品。
瑶族刺绣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贵州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同时也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年级综合实践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术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工艺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工艺品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工艺品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
1、泥塑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布玩具的造型特色,和颜色搭配。
3、其他民间工艺品形式。
4、民间工艺品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敦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工艺品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工艺品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
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1
首先分析民间工艺品的内涵。
3、讲授新课分析泥塑,讲解泥塑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泥塑的图片和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工艺品。
提出问题:除了泥塑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
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一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
让学生明白民间工艺品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工艺品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工艺品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布玩具图片,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2。
贵州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
教案名称:人教版贵州初中美术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学习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
2.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将民间艺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讲解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进一步了解。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饰、建筑、器具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进行生活应用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小学美术《贵州民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美丽的家乡》中的《贵州民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贵州民居的特点、风格及建筑特色;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绘贵州民居的线条、色彩和结构;3.培养学生对家乡建筑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具体内容包括:介绍贵州民居的分布、类型、建筑材料和装饰风格;展示贵州民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描绘贵州民居,创作一幅以民居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贵州民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家乡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观察民居的特点,并在绘画实践中努力表现。看到学生们热情投入,我深感欣慰,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觉得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分享了自己对家乡建筑的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贵州民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描绘民居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创新表现手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贵州民居的基本特点:如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典型建筑风格,以及木质结构、坡屋顶、雕花门窗等元素;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描绘贵州民居:包括建筑轮廓、装饰细节、光影效果等;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种类。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民间美术是指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传承的美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2.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剪纸、年画、刺绣、泥塑、木雕、皮影、面具、风筝等。
3. 民间美术的价值:反映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种类。
难点:民间美术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种类及其价值。
2. 展示法:展示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如剪纸、年画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3. 欣赏: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列举出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民间美术的价值。
3. 学生能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2. 与民间美术相关的视频或纪录片。
3. 民间美术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种类。
2. 第二课时: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讨论其价值。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民间美术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发展。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或泥塑。
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民间美术是指在广大农村和城市基层群众中流传并延续较长时间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
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度,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表现形式,并能够从艺术角度分析作品。
2.学习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研究和创作,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并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心中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内容:(1)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表现形式。
(2)民间美术的代表性作品欣赏。
(3)民间美术手工技艺的学习与实践。
(4)学生参与民间美术创作。
2.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表现形式。
(2)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3)实践:组织学生学习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如刺绣、剪纸、泥塑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创作:鼓励学生利用民间美术手法进行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创作,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心中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安排:1.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表现形式(2课时)(1)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和起源。
(2)学习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刺绣、剪纸、泥塑等。
(3)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2.欣赏民间美术作品(2课时)(1)组织学生观看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2)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如色彩运用、构图等。
3.学习民间美术手工技艺(4课时)(1)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如刺绣。
(2)通过讲解和实践,教授学生基本的刺绣技法和工具的使用。
(3)组织学生进行刺绣作品的设计和创作。
初中欣赏民间美术教案
初中欣赏民间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所创造的美术作品。
2. 民间美术的种类: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玩具、面具、风筝等。
3. 民间美术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构图自由、形式多样、寓意深刻;使用民间特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寓意、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名称、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欣赏民间美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并简要介绍作品的特点和寓意。
2. 学生认真观察作品,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构图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独特美。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挑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民间美术教案
民间美术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
2.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绘画工具:纸、铅笔、颜料、画笔等。
3.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间美术?它的特点有哪些?
Step 2:讲解
向学生详细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Step 3:示范
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中国剪纸,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对剪纸的制作过程有直观的了解。
Step 4:实践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实践,如绘制中国年画、糖画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
Step 5: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区,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学生自由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了解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Step 6:总结
结合课上的讲解、实践和学生的观察,对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7:巩固与拓展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实践民间美术,并收集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参加民间美术比赛或组织学校的民间艺术展览,展示自己的成果。
以上为民间美术教案。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随着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黔东民族民间美术。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吸引着广大的学习者和爱好者。
对于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和传承,课程开发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方面进行探讨。
一、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黔东民族民间美术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包括织绣、绳结编织、陶瓷、木雕、银饰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在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充分了解其特点,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1. 培养学生对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认知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4. 鼓励学生发挥个人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1. 传统手工艺制作:通过教授黔东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2. 彩绘与创作:通过教授黔东民族的彩绘技法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 民俗文化传承:通过教授黔东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4. 现代艺术与设计:通过教授现代艺术与设计理论,让学生了解黔东民族民间美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1. 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黔东民族的民间美术实践,感受民间美术的真实魅力。
2. 示范与模仿: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模仿并学习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实践与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贵州布依族刺绣教学设计
贵州布依族刺绣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喀斯特地区。
布依族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布依族刺绣被认为是独具特色的手艺传统。
布依族刺绣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精美细腻的刺绣技巧而闻名于世。
为了传承和弘扬布依族的刺绣文化,本文将介绍一种贵州布依族刺绣的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贵州布依族刺绣的历史背景、传统图案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刺绣实践。
同时,学生还将培养创造力、耐心和艺术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布依族刺绣的历史背景概述:介绍布依族刺绣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刺绣在布依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布依族刺绣的传统图案:介绍布依族刺绣常见的图案和意义,如蝴蝶、花鸟、山水等,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对这些图案有更直观的了解。
3. 布依族刺绣的工具与材料:介绍刺绣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刺绣针、刺绣布、刺绣线等,以及其用途和特点。
4. 基本的刺绣技巧:教授基本的刺绣技巧,如线描、填充、钉花等,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5. 刺绣作品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创造力,设计并完成自己的布依族刺绣作品。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展示:通过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布依族刺绣的特点和技巧。
2.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绎,让学生逐步了解并学习刺绣的基本技巧。
3. 一对一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刺绣水平。
4.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刺绣操作,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刺绣技巧。
5. 作品分享与评价:学生完成刺绣作品后,可以进行作品分享,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旨在评估学生对布依族刺绣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包括:1. 口头问答:通过提问学生的刺绣相关问题,评估学生对刺绣知识的掌握情况。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黔东民族民间美术是指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教育中,将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纳入课程体系,既可以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程开发的目标1、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开设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黔东南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苗族的木偶戏、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剪纸、壮族的刺绣等,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黔东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3、传承和弘扬黔东民族民间艺术。
开发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黔东民族民间艺术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以促进其传承和发扬。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1、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艺术。
介绍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如苗族的绣花、侗族的竹编、水族的草编等,让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一些简单的民间手工艺,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学习。
介绍黔东南地区各民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侗族的“花山故事”、苗族的“木偶娃娃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到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培养其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三、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1、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黔东民族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增强学习兴趣和吸收效果。
2、实践性教学。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织布、烹饪、剪纸等,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3、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如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走访民间艺人等,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生动和活力,以加深其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了解。
四、课程评价方法的规定1、综合性评价。
评价学生对黔东民族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了解、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鉴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民间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代表性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三、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民间美术相关书籍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属于民间美术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以及与民间文化的关系。
2. 民间美术的分类:介绍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工艺、民间器具等类别。
3. 民间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4. 民间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展示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作品,讲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提出鉴赏要点,如造型、色彩、构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实践,如剪纸、绘画、编织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 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绘画等。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创作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民间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民间美术1.2 课时安排:45分钟1.3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1.4 教学目标:1.4.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4.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1.4.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1.2 民间美术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2.2.1 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2.2 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具体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3.2 环境:安静、明亮、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创作和展示;3.3 学生准备:了解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4.2 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民间美术的特点,如寓意、形式、色彩等;4.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4.4 创作实践: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和传承意义。
五、教学反思5.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5.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5.3 探索更多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扩展活动6.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6.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6.3 开展民间美术主题的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表现等;7.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创意表现、寓意传达等方面;7.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
第1课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2.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欣赏、鉴赏民间美术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2.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欣赏、鉴赏民间美术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类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1)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指在民间生产、生活、文化活动中所创造的美术作品,其内容直接反映人民生活、习俗、精神世界和艺术创造能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民间美术的类型:包括剪纸、皮影戏、布袋戏、泥塑、灯笼、剪红窗花、布艺、扇画等。
2.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与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1)基本特点:真实、朴实、生动、形式多样等。
(2)表现手法:利用色彩、线条、形象等手法,渲染出生动有趣的图画,以及运用人物、动植物、器物等物体形象表现出各种意象和寓意,让观众获得审美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
3.民间美术鉴赏与欣赏教学方法:欣赏+分析(1)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观看民间美术作品,借助讲解、引导的方式进行欣赏和鉴赏。
(2)分析民间美术作品:提供多样的分析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蕴与寓意。
五、作业1.按照老师的步骤,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作品;2.结合本节课所学,阅读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民间美术的文章,介绍民间美术的类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对于民间美术的鉴赏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观看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学生也增强了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需要更多的实践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展示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民间美术的知识和技能。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分布与种类-教案设计教学文案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分布与种类-教案设计
他山中学美术——王静
一、课题: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版本: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二、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课
三、上课年级:高二
四、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贵州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与我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主要学习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十大分类,了解其地域文化和各种类的特征。
五、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学子而言,美术大多不能成为学生所重视的科目,但
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下,美术课也能成为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必备课程。
学习身边的地域文化,更能使学生正视自身的审美观。
六、教学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课例教案
第八课:民族民间扎染榕江民中李学辉课时:2课时课类:民间美术学习领域:设计、应用一、扎染,属传统民间工艺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省。
它具有朴实、单纯、自然的美质,它融抽象与具象图形为一体,具有很大的实的用价值,它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创造与追求,他对揭示自然美和人类的美好感情有着想象不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传统的扎染工艺,受到国内外人们普遍的青睐。
二、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
是一种通过打绞成结进行防染、染印的民间印染技艺。
它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桨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三、扎染的布料以棉布、人造棉、绸布为最佳。
四、染料多用植物染料或直接染料(化工染料)。
五、民族民间扎染的发展概况:1、中国扎染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已具备。
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
到了六朝时代,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它的意思是说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喜欢穿),可见当时应用已经很普遍。
2、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趋于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以及主题纹样、艺术形式、风格等出现了新的面貌。
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历时千年的扎染工艺几乎失传。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扎染这们古老艺术正在发扬光大。
3、我国历史上用于印染的原料相当丰富。
这些原料植物居多,也有其应用较为常见的有红、黄、黑三色染料。
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
六、扎染分为防染和染色两种技法:1、防染技法(1)圆形扎法: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
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可制作窗帘或裙料。
如下图所示(2)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一、前言黔东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美术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开发和建设黔东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黔东民族的传统美术形式、技巧和艺术创作。
2. 学习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培养学生对黔东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1. 黔东民族传统美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1) 硅耐皮画:介绍硅耐皮画的历史和特点,学习制作硅耐皮画的技法。
(2) 刺绣:介绍刺绣的种类和样式,学习基本刺绣技巧。
(3) 泥塑:介绍泥塑的制作过程和艺术表现,学习基本的泥塑技法。
2. 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创作。
(1) 学习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线条和构图,进行素描和速写练习。
(2) 学习黔东民族传统图案的绘制和运用,进行绘图和设计实践。
(3) 学习黔东民族传统颜色的运用和调配,进行绘画和彩绘实践。
3. 黔东民族传统美术的鉴赏和评价。
(1) 学习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鉴赏标准和评价方法。
(2) 了解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历史与发展过程,进行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学习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
四、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2. 实景考察和实地实训:组织学生到黔东民族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和传统工坊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加深对黔东民族传统美术的认识和体验。
3. 互动教学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和演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黔东民族民间美术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中学美术——王静
一、课题: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版本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二、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课
三、上课年级:高二
四、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贵州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与我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主要学习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十大分类,了解其地域文化和各种类的特征。
五、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学子而言,美术大多不能成为学生所重视的科目,但
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下,美术课也能成为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必备课程。
学习身边的地域文化,更能使学生正视自身的审美观。
六、教学过程
课题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授课班级二()课型欣赏(新授)课时 1 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种类。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类的特征及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各种类的了解,使学生提高对非物质文
化的保护意识,并进行有效的传承。
教学重难1、重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分布。
点2、难点:正确认识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示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一、导入1、展示贵州省少数民族分布地图,学生观察并总结。
(贵州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其答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安顺市
贵阳市
遵义市
毕节地区
铜仁市
六盘水市
二、新课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
根据造型方式、材料、工具的不同,分为以下主要种类:
1、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是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内容,各民族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服饰,它反映了这个民族特
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还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渊源、宗
教信仰和审美意识。
2、织绣工艺
织绣工艺包括刺绣、织锦等。
刺绣即用彩色丝绒、棉线或绒线,根据一定的意图在布面上绣出的纹样,它主要
用于服饰的装饰。
3、印染工艺
印染工艺包括蜡染、扎染、蓝印花布等印染工艺。
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
4、剪纸
5、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或以金属材料为主,辅以其他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及其
技艺。
思考:你认为女性、男性的银饰分别有哪些?
女性:头花、银帽、银冠、银角、发簪、银梳、耳环、项圈、项链、围腰花片、银衣片、胸兜坠、手镯、戒指等。
男性:头花、项圈、手镯、烟盒、项链等。
6、陶器工艺
贵州最有特色的民间陶器主要有平塘牙舟陶、黄平苗族泥哨和织金砂陶。
7、雕刻工艺
贵州民族民间雕刻工艺主要有木雕、石雕、竹雕。
8、民间建筑
贵州最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建筑当属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布依族和屯堡人的石头房。
9、民间绘画
贵州的民间绘画是指始于 20 世纪中、后期,在传统民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它的创
作者是各族农民,故又称农民画。
10、编制工艺
编织工艺一般采用各种天然植物编织的工艺品及其技艺。
贵州的编织多以竹、藤、野生植物或农作物的茎、叶等为
材料。
总结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
1、民族服饰
2、织绣工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印染工艺
4、剪纸
5、金属工艺
6、陶器工艺
7、雕刻工艺
8、民间建筑
9、民间绘画
10、编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