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郭禹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实物,如三角形的积木、圆形的钟表、长方形的书本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
还可以引入数学游戏,如数学猜谜、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播放有趣的数学动画、展示精美的数学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当学生喜欢教师、信任教师时,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新的单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掌握哪些数学概念、会做哪些类型的题目等。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制定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让学生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创造探究环境:教师应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探索和发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愿意冒险尝试,不怕失败,因为他们知道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
设计有趣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设计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提供必要的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教材、网络、实验器材等,以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独自完成所有任务。
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教授探究方法: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外,教师还应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这些方法将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有效和高效。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们的表现如何,以及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鼓励合作学习,教授探究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些数学学习的角落,让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时间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
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练习题目和数学游戏等,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用。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
习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自主思
考和提出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和独立完成任务的充分发挥他
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希望这个模式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课题研究总结.doc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课题研究总结三江中心小学熊培辉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自开展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题实验以来,我在同组老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
现总结如下: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
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
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这就要求在改革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
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二、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现在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
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
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讲《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本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能。
但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而言,人在五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到七岁时下降为10%,而八岁以后就剩下2%的创造力了。
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孩子丢失了他们的创造力呢?如何引导孩子恢复探索的天性,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天资,还他们一片能自由飞翔的天空,这是目前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加强对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1.善置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依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能主动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又不能的心理状态,进而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通分”时,我准备了两组计算题,分男女生两大组来进行比赛,其中女生一组题是同分母加减法,而男生一组题则是异分母加减法。
比赛一开始,女生应用储备的旧知,很快就完成了;而男生因为遇到的是从未接触过的异分母加减法,顿感束手无策,便开始嚷嚷老师不公平。
这时,如何才能将异分母加减法也转化成同分母加减法,成为他们学习的迫切需要,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
又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练习中,我让学生进行了写百分数的比赛,要求他们在五秒内写十个规范的百分数。
时间到了,很多学生都未完成,他们都大感沮丧。
这时,我提问:”你能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告诉大家你完成的情况吗?”顿时把学生从一个低谷,引入了一个既新奇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索后,他们纷纷回答:我写的百分数个数占了要写的总个数的40%;我完成了总个数的60%;我再写20%就能完成任务了……这样,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不仅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乐扶持――开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附件1:(09上学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高少媚《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索呢?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探究活动中注意观察,不仅能发现数学知识,还能提高观察能力。
运用比较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带普遍性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各种变化的规律。
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每人发给长短相等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长方形纸条,要求剪下红色的1/2,黄色的2/4,绿色的4/8,然后,比一比,哪种纸条最长。
学生通过比较,观察,结果是同样长,于是得出1/2=2/4=4/8;再让学生想一想,上式的分子、分母在怎样变化?分数的值又是怎样变化?引导学生从等式右边往左边观察,再从左边往右边观察,发现这样在运动变化的情景中观察其不变的因素,再把这些共同点即不变因素联结起来,就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测一测,就可能有所发现。
动手与动脑、用眼结合起来,使多种神经分析器协同工作,可以加速新知的吸收、内化和与原有知识的重组,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时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动手是实践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用三条线段画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分辨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这样,学生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一概念定会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把三内角拼成直角,平角或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把它们加起来,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的定理。
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三年级的小朋友们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对新知识的渴望。
作为一位热爱数学的老师,我深知他们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
首先,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室里应该充满色彩和活力,墙上挂满了数学游戏和有趣的图形。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数学的世界中。
同时,可以设置一个“数学角”,放置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拼图和小玩具,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探索。
这种自由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其次,引导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们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还能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伙伴在解决一个难题时展现出的兴奋和成就感时,自主学习的动力会更加增强。
同时,这种合作氛围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此外,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或者故事情境,让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设计一个“数学寻宝”活动,在教室内隐藏各种数学题目,学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线索,最终找到“宝藏”。
这种形式不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与此同时,鼓励孩子们设定个人学习目标也十分重要。
在学期初,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一些简单而明确的目标,例如掌握特定的数学概念或提高计算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引导者,帮助学生们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在他们达到目标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能够持续激励他们,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除了课堂活动,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家长可以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最佳伙伴。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天河区华景小学江谊内容摘要:根据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实例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三点做法:1. 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激情”。
2. 注意探索前适时到位的点拨,实现自主探索的有效性。
3.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自主探索。
关键词:自主探索教学情境有效性适时到位课堂气氛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①简单地说,数学课的任务不是交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概念和定理,而是应该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富有挑战性的猜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进而引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
根据这一理念,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机会,现实、有趣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的简单模仿操作转化成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只要学生从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多个方面投入课堂学习过程,就可以在知识、能力和品质方面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现在就结合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实例加以分析。
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激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提供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规
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2.制定学习任务:给学生一些明确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
例如,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一个数学教学小册子、制作一个数学游戏或者设计一个数学实验。
3.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启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提供资源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互联网、教学视频等。
同时,
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鼓励反思和总结: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让
他们思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步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把解题方法一一讲解给学生,学生只需要照着做就可以了。
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问题往往需要多个人一起合作才能解决。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地组成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互相讨论思路,分享解题方法,相互帮助和支持。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方法。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探索和应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为小学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呢?一、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质疑。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通过提问:“大家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式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用鼓励的语言,如“再想一想,你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引导他们自己克服困难。
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中。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购买了 5套桌椅,每套桌椅包括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每张 80 元,椅子每把 30 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先分别算出 5 张桌子和 5 把椅子的价钱,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一套桌椅的价钱,再乘以 5。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此外,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或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实践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实践方法探讨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不断培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阻碍,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能得到快速提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帮助,研究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做到快速掌握。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创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保证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得到不断调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1]。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以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可以选择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做到有效掌握后,为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的木框,再对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将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思考这一改变对图形的面积有何影响,不同的学生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就包括变大、变小和不变这三种不同观点。
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有关数据的测量以及计算,通过实物演示以及设置悬念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
学生结合本节课程的有关知识以及之前所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就能得出问题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进行实物的直观演示以及对悬念进行设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内在驱动力,保证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得到不断提升,这对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有着重要帮助,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
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索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寓学生自主探索于和谐的氛围与精彩的情境中在数学课堂上,基本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很少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
如学习十几加减一位数时,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极其自然地进入情境,再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代表的意思。
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且为学生参与表达、自主探索等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素材。
2.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
老师向学生展示素材后,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如学习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后,让学生自主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组成8?这样,学生产生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意愿。
3.为学生自主探索指导猜测方法。
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主要有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
学习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大改变就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新颖、多元的教学方案,激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在生本课堂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收获,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然而主动探索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先从唤醒兴趣着手,再渗透方法、启发思维、培养习惯,进而形成主动探索精神,提升自主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由于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过程容易受到更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要从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为着力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减少数学课堂的无序行为,引领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学习主动性与有效性。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1.1 学生参与兴致不高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运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如果从一开始教师就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可能造成学生参与兴致不高,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不感兴趣,自然不能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索,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听课学习的效果不佳,学习成绩难以提升,也会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陷入恶性循环。
1.2 教学情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以直观、形象为主,但是随着学习的推进,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增大,如果一味沿用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而没有结合场景化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陷入固性思维,不懂得灵活变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显然对培养数学素养非常不利,脱离生活的数学教育与预期目标有很大的差异,不仅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缺乏有效师生互动数学知识往往在互通、讨论与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想,掌握一定的学习与解题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考试成绩,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学生基础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自主学习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难点和挑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评价和调整的能力,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引导和干扰。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1. 设计趣味化的数学学习任务:数学在小学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设计一些趣味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或者数学问题,通过这些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鼓励学生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数学学习内容。
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图书或者网站,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验等方式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看、说、做、想。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在对学习方法和情感两方面做好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找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学生通过充分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创新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创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1-077-01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看、说、做、想,会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中。
三、加强合作学习,深化自主学习
如果只有自主学习,没有合作交流,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视野狭小、思维僵化等不良现象。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可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升”的模式,借合作交流,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第一步是自主探究,即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学生独立思考,重点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有效或无效、有效的信息应该怎样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并梳理思维过程。第二步是合作交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同学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自主探究让合作学习“有备而来”,能促进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能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借鉴同伴的经验,反过来又能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三步是反思提升。一方面反思自己解决问题时获得了哪些经验、还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解法,思考可以怎样改进或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八一小学郭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
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
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
其二,学生会探索。
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的。
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拆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许多名师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这种神态。
因此,教师积极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仔的《教育论》中就已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
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乐趣。
如教学《轴对称》一节,我让学生观察我们学校的两幢教学楼(包括门窗)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且让学生把教学楼的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把两楼中间的甬路作为一条直线,让学生沿直线折叠两幢楼房的平面图出现了什么情况?像这样的例子谁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学生们热情激昂:双喜字、飞行的蝴蝶、蜻蜓等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强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进一步探究这种图形的特点。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
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亲历学习过程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
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
如学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应用带好的测量工具,自选物体测量长度。
活动过程:首先组内交流介绍测量工具,过程和测量结果,然后组间交流与众不同意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又如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若干根各种长度的小木棒,然后让学生亲自从中选取三根首尾连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并归纳出结论。
整个实践活动从选物体、选工具、选方法、选单位都让学生自主充分选择,人人参与,成了活动主人,既长了见识,丰富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3、交给孩子学习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
“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
例如在教《9加几》在课堂中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说说“9+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打破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想,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激发孩子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
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悟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的闪现。
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
老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质疑解疑中起到“中介作用”,引导学生处理疑难问题。
浅显的问题问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磁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这种学习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Internet搜集大量相关课题的学习资料,然后将资料整理好放在局域网中,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这些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
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
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
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
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
”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
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
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
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
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
”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