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治愈移植肾后肺炎合并急性血管性排异反应一例

合集下载

肾移植受者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肾移植受者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1 资 料 与 方 法
持, 改 善 低 蛋 白血 症 , 部 分 患 者行 连 续 性 2 . 3 机 械通气 治疗 肾脏 替 代 治 疗 , 做好综合对症治疗 。
2 结 果
无创机 械通气 治
疗 成 功 5例 , 无 创 机 械 通 气无 效后 拒 绝 有创机械通气 1 例, 先 无 创机 械 通 气 治 疗 后 有 创 机 械 通 气 治疗 5 例。
文分析 1 1 例 肾移 植 受 者 重 症肺 炎合 并 通 气 , 病 情 好 转 及 时 拔 管 改 无 创机 械通 肠 杆 菌 1 例, 大 肠 埃希 菌 1 例, 白色 念 珠
急性 呼 吸衰 竭 的临床 特 点 、 诊’ 冶 隋况 , 并 气 。患者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及营养支 菌 1 例, 病 原 体 不 明 3例 。 总 结 治疗 经 验 。现 报 道 如 下 。
细胞病毒 ( C MV) p p 6 5抗 原 、 C MV 抗 体 样 改变 4 例, 合 并 支气 管充 气 征 3 例。
肾移 植受 者 感 染 的发 生 取 决于 受 者 免疫 功 能 受抑 制 的 程度 和 受 者 暴露 环 境
及C MV - D N A— P C R等 , 必 要 时行 支气 管 重 症肺 炎 感 染 时 间发 生 于 肾移 植 术后 时 中病 原体 的状 况 。感 染 死 亡者 多在 术 后
【 摘要】 目的 探 讨 肾 移 植 受者 重 症 肺 炎 合 并 急性 呼 吸 衰 竭 的 临床 特 征 。 方法 回顾 性 分 析 1 1 例 肾移 植 受 者 重 症
肺 炎合 并急 性 呼 吸衰 竭 的 临床 资 料 。 结果
重 症 肺 炎感 染 时 间发 生 在 肾移 植 术 后 5 2 d至 5年 。入 I C U第 1 天

宏基因组检测诊断肾移植术后非HIV型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宏基因组检测诊断肾移植术后非HIV型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宏基因组检测诊断肾移植术后非 HIV 型肺孢子菌肺炎一例[关键词]宏基因组检测,肺部感染,肺孢子菌肺炎,肾移植,免疫抑制状态。

患者,女, 64岁,因“发热1周”于2021年09月06日入院。

患者1周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测体温最高达38.9℃,伴有畏寒,无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促,无胸痛心悸,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曾至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5↑%;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46*10^9/L;C-反应蛋白:92.5↑mg/L”,考虑“脓毒症”,予“拜复乐针0.4g ivgtt qd”抗感染等治疗,后体温仍反复发热,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拟“发热(待查:肺部感染?败血症?)”收住入院。

既往史:患者20余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骁悉胶囊、环孢素、美卓乐”抗排异反应,目前方案为“环孢素胶囊10mg bid 口服、骁悉胶囊20mg qd(9am)口服、骁悉胶囊10mg qd(8pm)口服、美卓乐 4mg qd 口服”。

有“高血压病”10余年,近期口服“倍博特1片qn,络活喜1片qm”,平素血压控制可。

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予“非布司他、碳酸氢钠片”降尿酸、碱化尿液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T:37.4℃P:94次/分R:20次/分BP:118/71mmHg,神志清,精神软,静息状态下呼吸平顺,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居中,颈、锁骨上等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侧呼吸动度对称,两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

心率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未检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急):酸碱度:7.422;二氧化碳分压:29.0mmHg;氧分压:51.7mmHg;标准碱剩余浓度:-6mmol/L;氧饱和度:88%;血常规(病房)+CRP:白细胞计数: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6.1%;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计数:238*10^9/L;C-反应蛋白:79.6mg/L,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均阴性。

炎症细胞因子在肾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干预对策

炎症细胞因子在肾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干预对策

炎症细胞因子在肾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干预对策肾脏移植是治疗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并非每个肾脏移植都能成功,其成功率在术后六个月到一年不等为70-80%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术后炎症反应。

当身体接受到异体肾脏移植后,会有一种叫做炎症细胞因子的物质被激活,激活的炎症细胞因子会扩散至全身,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导致肾脏血液流量减少,初始损伤胶原纤维增多,使得肾脏发生造血细胞的聚集和白血球的浸润,最终形成一种叫做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症。

急性排异反应往往是由强烈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而炎症细胞因子的存在就会加剧这种免疫反应,因此如何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变得尤为重要。

一、炎症细胞因子在肾脏移植中的作用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白介素(IL)、白细胞介素(W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几种细胞因子组成。

其中,IL-1、IL-6和TNF的表达增加可以引起移植肾的炎症和受体发生急性排异反应。

以IL-1为例,其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周炎症介质,促进T细胞、B细胞的活化,引发免疫反应。

因此,当IL-1在肾脏移植发挥作用时,会增强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免疫反应。

此外,炎症因子还会提高NF-κB通路的活性,进一步激活IL-1和TNF,进而增加免疫系统的抗原负担,激活B细胞,诱导抗体选择性扩增,导致排斥采取免疫抑制剂干预需要。

二、炎症细胞因子的干预对策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避免排异反应的重要策略之一。

鉴于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和生理特性,控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降低炎症反应是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关键途径之一。

这里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干预对策。

1.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常见药物,这类药物能够通过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来降低炎症反应。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2.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炎药抗炎药物包括NSAIDs等,其抑制炎症因子的源头并减少白细胞的游走,这些药物的流行是因为它们的抗炎和催眠作用。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单项选择题]1、男性,27岁。

肾移植术后3个月,近日出现低热、呼吸困难,无明显咳嗽症状。

X线检查:双肺间质性肺炎。

血常规:WBC3.5×109/L,RBC3.35×1012/L,Hb90/L,血清肌酐125μmol/L,痰细菌培养(-),血清CMV-Ag阳性。

首先考虑的肾移植并发症为()。

A.细菌性肺炎B.真菌性肺炎C.巨细胞病毒性肺炎D.肺结核E.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经积极治疗可逆转率为()。

A.>60%B.>70%C.>80%D.>90%E.>100%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是一种烷化剂()。

A.抗淋巴细胞制剂B.霉酚酸酯C.环磷酰胺D.皮质激素E.环孢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抗淋巴细胞制剂可通过补体对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或封闭其表面分子如CD25;霉酚酸酯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及抗体生成,制止细胞毒性T细胞繁殖;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对B细胞和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皮质激素类主要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起作用,类固醇受体复合物结合DNA,改变细胞因子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阻止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长,抑制白介素-1和6合成,主要副作用是促进感染、应激性溃疡、糖尿病、高血压、库欣征面容;环孢素阻止数种早期T细胞激活基因的转录,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

[单项选择题]4、阻止数种早期T细胞激活基因的转录,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

A.抗淋巴细胞制剂B.霉酚酸酯C.环磷酰胺D.皮质激素E.环孢素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抗淋巴细胞制剂可通过补体对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或封闭其表面分子如CD25;霉酚酸酯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及抗体生成,制止细胞毒性T细胞繁殖;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对B细胞和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皮质激素类主要对T细胞和巨噬细胞起作用,类固醇受体复合物结合DNA,改变细胞因子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阻止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长,抑制白介素-1和6合成,主要副作用是促进感染、应激性溃疡、糖尿病、高血压、库欣征面容;环孢素阻止数种早期T细胞激活基因的转录,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排斥反应从配型开始的等待,到做完肾移植手术,实现自己健康生活的愿望就要实现了,那么是不是做了肾移植就没有问题了呢?虽然目前的肾移植是同种移植,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自然防御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免疫系统,这个系统就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一样,负责对抗、阻挡和隔离一些不属于我们身体的外来“侵害”,比如:病毒、细菌……,这些“外来的”当然也包括移植进我们身体的这颗肾脏,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虽然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不受侵害的系统,但是这个系统跟电脑杀毒软件不一样的是它不管“外来物”对身体时候有利,当它发现这个肾脏进入身体的时候,就会开启“杀毒”模式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排斥反应。

下面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的时间和发病机制说一下排斥反应:一、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超急性排斥反应非常少见,是肾移植手术中开放血流数分钟到48小时内,主要的原因是受体自身存在的针对供体的抗体——即体液免疫的结果,大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而且需要当场切除肾脏,所以又叫做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

主要表现:1、突然血尿、少尿、无尿2、血压升高3、移植肾肿胀排斥原因:1、长期反复输血2、长期血透3、多次妊娠4、二次移植5、某些感染致敏排斥预防:1、避免输血2、避免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3、血型相配4、 PRA试验(群体抗原反应)5、 HLA相配(人类白细胞抗原)二、加速性排斥反应(ACR)加速性排斥反应跟超急性排斥反应很相似,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延迟,大多发生于移植手的3~5天,它是由于受体自身存在大量的非补体抗体与新移植的肾脏接触时发生的体液免疫反应,造成肾脏大量出血。

主要表现:1、移植后恢复良好,肾功能正常,突然高烧,伴有恶心、乏力、腹胀,以及移植肾区胀痛2、出现高血压、提问升高3、出现明显血尿,从少尿迅速发展到无尿,肾功能减退、丧失4、有的病人甚至会出现移植肾破裂5、化验肌酐升高治疗方案:1、尽早使用ATG ALG 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可以扭转。

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许亚宏;马小平;李健;李宏辉;刘洋;辜松【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05(015)001【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开展的肾移植手术218例,对8例术后合并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CT和纤支镜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经早期接受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或克林霉素+伯氨喹啉治疗,同时合理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组织活检辅以病理诊断为确诊标准.药物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鉴别诊断须特别注意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区别.【总页数】2页(P51-52)【作者】许亚宏;马小平;李健;李宏辉;刘洋;辜松【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相关文献】1.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J], 谭毅刚;谭守勇;冯宝玲2.肾移植术后髂外动脉血管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附6例病例报告) [J], 明英姿;周威;刘洪;叶少军;邵明杰;叶啟发3.肾移植术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探讨:附41例报告 [J], 张依利;汪志伟4.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诊治(附3例报告) [J], 周洪澜;王远涛;王刚;高宝山;高嘉林;王金国;安伟;傅耀文;王伟刚5.肾移植术后真菌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J], 张永红;曾甫清;李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色泽由粉红色迅速变为暗红色,伴出血或梗死,出现花斑样外观镜下,广泛急性小动脉炎位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
二、急性排斥反应间质内单个核细胞浸润,或血管炎
细胞型:肾间质明显水肿,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主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有大量单个核细胞并侵袭肾小管壁,引起局部肾小管坏死
血管型: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和梗死。

亚急性血管炎。

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引起血管内膜增厚,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三、慢性排斥反应
进行性移植器官损害至衰竭。

肾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至肾缺血,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肾细胞外基质过多积聚。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1、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在移植后数分-24小时发生ABO血型抗体或抗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引起受者反复输血,妊娠或曾做过同种移植,其体内有可能存在这类抗体(igM)。

超急排斥一旦发生,无有效方法治疗,终将导致移植失败ABO及HLA配型可预防超急排斥的发生。

2、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iection)急性排斥是排斥反应中最常见,在移植后数天-2周发生。

移植物病理:大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体温度升高、移植物肿胀,疼痛,少尿(肾卜SCr增高,血小板减低,补体下降,进展迅速。

机制: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反应;CTL直接杀伤表达同种异型抗原的移植物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3、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iection)慢性排斥移植后数周-数年发生临床过程,肾移植与慢性肾炎相似(进行性肾功能丧失)主要病理特征是移植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使动脉腔狭窄,并逐渐纤维化。

机制:免疫机制:血管慢性排斥(Chronic vascular rejection)主要形式1)CD4+T细胞通过间接途径识别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LA抗原而被活化,长期活化,Th1细胞可介导慢性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参与B细胞抗体的产生2)急性排斥反复发作,引起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持续炎症损伤韭免疫机制一一慢性排斥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有关1)供者年龄过小或大2)并发症:高血压、高血症、糖尿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3)移植物缺血时间过长4)肾单位减少5)肾血液动力学改变6)免疫抑制剂:药物损伤(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 GVHR是由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所致的排斥反应,发生后一般均难以逆转,不仅导致移植失败,还可能威胁受者生命。

2. 形成条件:HLA型不符;移植物中足量的免疫细胞(成熟T细胞);受者免疫无能或免疫极度低下。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总结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总结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总结宋萍;翟秀宇;王淮林;王钢;王远涛;周洪澜;胡钰【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质性肺炎发病率及其与移植类型、诱导治疗的关系,分析其发病原因及诊疗过程.结果我院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易发生于术后2-12个月.166例患者大多以发热、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间质性改变.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细菌感染6.0%,病毒感染16.3%,肺炎支原体感染4.2%,真菌感染7.8%,但仍有65.7%的患者未查出病因.住院时间7-38天,平均16.5天.3.0%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死亡3例,占1.8%,余均临床治愈.1.8%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亲属肾移植350例,间质肺发病率为7.7%,其他类型肾移植1245例,间质肺发病率11.2%,亲属肾移植间质肺发病率较其他类型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诱导治疗733例,间质肺发病率10.2%,未诱导治疗862例,间质肺发病率10.6%,抗体诱导治疗与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结论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诊断以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为主,病原学诊断较困难.治疗上应给予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剂,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应用激素及预防卡氏肺孢子菌的综合治疗方案,另外对症支持治疗必不可少.亲属肾移植发病率较其他类型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抗体诱导治疗与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8(022)008【总页数】4页(P1320-1323)【关键词】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诊断及治疗;免疫抑制方案【作者】宋萍;翟秀宇;王淮林;王钢;王远涛;周洪澜;胡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3目前肾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一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

一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
17日10:00-18日08:00 18日10:00-19日08:00 19日10:00-20日08:00 20日10:00-21日08:00 合计
俯卧位时间
暂停原因
25h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行血液净化治疗暂停, 鼻饲后2小时暂停俯卧位通气2h
10:30股静脉血透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引
16h
血不畅,停俯卧位通气2h,鼻饲后2小时暂
病例介绍
第 10 页
呼吸36机.8℃参数脉搏:122次/分 呼吸:20 SIM次V,Fi/o分2100血%,压VT4:201m2L2,P/E7EP11m2cmmHH2gO,体PS1重5c:mH2O
医疗车、入护kg理措施
镇静镇痛、氨溴索化痰,美罗培南、替考拉宁、阿奇霉素抗 感染治疗、吸痰护理,机械排痰6次/日
俯卧位通气 有效
目录
CONTENTS
1
病例基本情况介绍
2
专科护理—俯卧位通气
3
护理心得
护理心得
第 28 页
➢ 俯卧位通气一种专门为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能力的技术。改善ARDS病人的体位可以改善气 体交换,持续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氧合。
➢ 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可促进ARDS患者气道痰液引流,对ARDS患者血 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胸片:双肺炎症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禁忌症,医嘱俯卧位通气
目录
CONTENTS
1
病例基本情况介绍
2
专科护理—俯卧位通气
3
护理心得
俯卧位通气——新技术
第 13 页
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改善ARDS 患者氧合能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Phiel等就观察到接受机械通气处于俯卧位的病人能改 善动脉氧合,最新研究显示,改变ARDS病人的体位可以改善气体交换,持续俯卧位可以提 高氧合2.67—9.20kpa,改善肺泡通气,肺血流灌注,预防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肾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

肾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

肾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肾脏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肾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植成功率和延长移植肾的功能寿命,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免疫抑制治疗的最新进展。

免疫抑制治疗是防止移植肾被宿主免疫系统排斥的关键措施。

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针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他克莫司和罗氏美廉美。

然而,这些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感染易增加、肾毒性和高血压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药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许多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相继问世,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

其中,重组人抗体药物布利特佐马布和贝利珠单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

布利特佐马布是一种CD20抗体,通过靶向B细胞的表面抗原抑制B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

贝利珠单抗则是一种抗IL-2受体α链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活化的T细胞活性,从而降低移植肾受损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正在积极研发中。

例如,靶向CD28抗体的阿特利珠单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CD28是T细胞活化的关键参与因子,通过抑制CD28与受体的结合,阿特利珠单抗可以有效地抑制T细胞的活性,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此外,一些靶向细胞表面共刺状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的药物也被证实在抑制排异反应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除了药物疗法外,免疫规避策略也是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移植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如细胞治疗和特定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可以降低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发生。

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信号途径,如免疫调节细胞(Treg)和调节性树篮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也可以有效地预防排异反应的发生。

总之,肾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免疫抑制治疗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应。
治疗与监测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并定期进行监测,评估治
疗效果。
04
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怀疑出现移植肾排 斥反应,应立即进行诊 断,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强化免疫抑制
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强化免疫抑制,以控制
排斥反应的发展。
恢复肾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 移植肾的肾功能,减少
病理学诊断标准
总结词
病理学诊断标准是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肾组织活检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学检查。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水肿、肾小球 基底膜断裂等;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以及补体激活程度等。根据病理学诊断标 准,可以将移植肾排斥反应分为不同的级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THANKS
血钾、血钠、血糖 等。
04
血流动力学指标
肾血管阻力、血流
03
速度等。
免疫学指标
抗体水平、细胞因 子等。
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移植肾排斥
反应。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 疾病,如感染、药物性肾损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
进行肾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检查,确诊移植肾排斥反
分类
根据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可分 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 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机制
1 3
免疫机制
移植肾排斥反应主要是由受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对供肾产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所致。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2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护理【关键词】肾移植;排斥;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7-01急性排斥反应(ar)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它不同于超级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只要及时正确的处理,都可逆转恢复正常。

ar多发生于移植后第5天到30天之内,近50%的肾移植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部分患者排斥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延误了治疗时间。

1 临床表现急性排斥反应(ar)多发生于移植后第5天到30天之内,少数患者可延迟到术后60-90天。

主要以少尿、无尿、血肌酐迅速升高、体重增加为主要临床特点体温为低热或中等热,血压升高;自觉全身不适,烦躁不安,腹胀、呃逆;触摸移植肾区:移植肾变硬,张力增加,移植肾区肿胀、压痛;彩超发现移植体积增大,锥体长大,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经历了长时间的透析治疗,对肾移植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出现对患者打击很大。

所以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尿量、身体改善的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心理护理应包括:①向患者讲解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取得病人对治疗护理的配合;②介绍成功的病例给患者认识,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后,由于病人的尿量骤减,移植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甲基强的松的冲击治疗,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电解质紊乱(主要为高血钾),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心衰、肺水肿,移植肾破裂,感染,消化道溃疡等。

因此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特别是移植肾破裂的患者更不容忽视。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关键词:移植物排斥超急性肾移植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超急性排斥(HAR)的病理学机制及其临床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HAR患者。

将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行形态学及荧光抗体染色观察;并对HAR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再次手术情况等进行了总结。

结果:(1)HAR的病理学改变:早期肾间质小血管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红细胞淤滞为主要改变,可发现淤滞的红细胞呈串珠状贴附在血管壁上;(2)临床治疗结果:21例术中立即切除移植肾,42例分别于术后第1~20天切肾,仅1例经对症处理后,移植肾逐渐萎缩未予摘除。

15例HAR患者经严格配型、血浆置换及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在短期内行再次移植,10例获得成功。

11例HAR患者,6个月~2年后再行二次移植,仅4例获得成功。

结论:(1)据病理学机制推测:红细胞可能参加超急性排斥反应;(2)HAR发生的影响因素:反复输血,多次妊娠,再次移植,服用过人参、西洋参、中药及各种营养剂;(3)HAR的临床分型:可分为Ⅰ型(即刻HAR),Ⅱ型(延迟HAR),Ⅲ型(亚HAR);(4)发生HAR后以近期内(1~17d)再次移植的效果优于传统的6个月~2年后;(5)对策:强调对高敏人群做PRA配型或随机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HAR后再次移植以短期内成功率高。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超急性肾移植移植肾超急性排斥(hyperacuterejection,HAR)系一种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

国内多位学者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5%[1~3]。

由于HAR一旦发生,只能切除移植肾,给医患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人们对HAR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如探索先后移植同一供体的两个肾脏来治疗HAR[4],或利用肾移植受者已存在的动-静脉瘘试验供肾的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来观察是否出现HAR,以决定是否放弃肾移植[5]。

最近几年来,人们采用术前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来筛除高敏患者,并探索应用良好的HLA配型来改善高敏患者的移植效果,但疗效尚不尽如人意[6]。

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如下:超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出现在开放血流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表现为移植肾淤血变黑、松软,无尿或开始排尿后突然无尿。

加速排斥反应:通常在肾移植术后2~5天内发生,且越早发生,程度
越重。

病人会有尿量减少或无尿的症状,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下降后又迅速反弹升高。

这种排斥反应非常严重,且基本不能被逆转。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出现在术后的3~6个
月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发热、血压增高、肾功能恶化、移植肾区不舒适等症状。

移植肾彩超提示移植肾血流减少,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异常升高。

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于术后6~12个月,病情进展缓慢,一般血肌酐呈渐进性或破浪性升高。

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血压增高,贫血,血尿,肾功能逐渐恶化等表现。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第13卷 第4期2022年7月Vol. 13 No.4Jul. 2022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 )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 )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

结果 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Ⅰ类阳性(11%),术前未行特殊预处理,手术当日及术后予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

术后早期受者康复顺利,术后13 d 出现胸闷、气促,并呈进行性加重,迅速进展为Ⅰ型呼吸衰竭,PRA Ⅰ类上升为58%,并出现dnDSA ,其位点为A24:02,平均荧光强度(MFI )值为2 110,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指南,拟诊为(可能)AMR 。

予血浆置换、蛋白A 免疫吸附、糖皮质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后,PRA 及DSA 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d DSA MFI 值为0,受者临床情况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消失,气促逐渐缓解,呼吸衰竭纠正,肺部渗出影逐渐吸收;术后45 d ,受者完全康复出院。

随访1年,受者状态良好,生活质量与同龄健康人相同,PRA Ⅰ类为5%,Ⅱ类为阴性,未出现DSA 。

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蛋白A 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去除受者循环血液中的DSA ,减轻靶器官损害,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

针对肺移植术后AMR ,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联合免疫吸附,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肺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群体反应性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中图分类号】 R617,R4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2)04-0016-06蛋白A 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 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徐钰 练巧燕 陈奥 王晓华 徐鑫 何建行 巨春蓉·论著·【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n de novo 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nDSA) mediated acute rejec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 recipient with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early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recipient underwent right lung transplantation due to systemic sclerosis-associated end-stag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reoperatively, class Ⅰ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was positive (11%). No pretreatment was given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duction therapy was delivered on the day of transplantation and postoperatively. The recipient was properly recovered ear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Chest tightness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occurred at postoperative 13 d, which were progressively worsened and rapidly progressed into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Class Ⅰ PRA was increased toProtein A immunoadsor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DSA-mediated acute rejec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Xu Yu, Lian Qiaoyan, Chen Ao, Wang Xiaohua, Xu Xin, He Jianxing, Ju Chunr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Health,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Guangzhou 51001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JuChunrong,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4.016基金项目: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ZNSA-2020013);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基金(2019GIRHZ04)作者单位:510012 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徐钰,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Email :****************通信作者:巨春蓉,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终末期肺病肺移植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诊治,Email :******************徐钰等.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第4期·517·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数据显示,约有1/3的肺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至少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1],其中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ACR)最为常见,但随着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

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刘天来;刘永光;李民;郭颖;李留洋;赵明【摘要】10.3969/j.issn.2095-4344.2012.40.006% 背景:国外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中国尚缺乏此类研究及报道.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肾移植后病理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患者18例分为2组,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组8例采用单剂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10例不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与结论:用药后6,12个月,药物组肌酐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用药后随访6-12个月,药物组1例患者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随访期间无威胁生命的感染发生,人/肾存活率为100%.结果证实,利妥昔单抗在治疗肾移植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中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00)040【总页数】6页(P7438-7443)【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肾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后免疫;器官移植;移植并发症;移植后存活率【作者】刘天来;刘永光;李民;郭颖;李留洋;赵明【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病情进展快、临床诊断困难,对激素及常见的抗T淋巴细胞抗体治疗反应差,常导致移植肾丢失[1]。

利妥昔单抗作为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消耗B淋巴细胞,以治疗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移植患者中应用,可有效降低抗人白细胞抗原和抗ABO抗体。

VV-ECMO成功治愈重症肺炎1例报告

VV-ECMO成功治愈重症肺炎1例报告

VV-ECMO成功治愈重症肺炎1例报告邵强;钱克俭;刘芬;江榕;王联群;曾振国;聂成;詹以安;丁成志;卿城【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7)00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重症肺炎;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作者】邵强;钱克俭;刘芬;江榕;王联群;曾振国;聂成;詹以安;丁成志;卿城【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广泛地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在显著改善氧合及通气的同时,可使得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和肺的修复赢得足够的时间,已成为治疗ARDS的有效手段。

笔者运用静脉-静脉ECMO(VV-ECMO)成功救治一例重症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岁,因“发热伴全身疼痛6 d,出疹1 d”于2015年4月17日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患者4月11日始以流感样症状起病,病情进展快,逐渐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4月15日当地医院肺部CT示右肺及左下肺炎症。

4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急诊转入本院。

入院查体:T 37 ℃,P 133次·min-1,R 35次·min-1,BP 101/39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嘴唇紫红,两肺语音震颤增强,无胸膜摩擦感,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大量湿啰音,无胸膜摩擦感,HR 133次·min-1,律齐,心音可,无杂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产指 征 。
[ ] 白圣 光 , 永全 . 颈 环 切 术 对 妊 娠 结 局 的 影 响 [ ] 临 4 王 宫 J.
床 误诊 误 治 ,0 6 1 ( 1 : . . 2 0 ,9 1 ) 8 8 4 5 [ ] 钱 德英 , 仁 海 , 淡 华 , . 宫 颈 上 皮 内瘤 变 患 者 行 5 曾 洪 等 子 宫 颈 环切 术 对 妊 娠 结 局 的 影 响 [ ]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 J.
1 病 例 资 料 女 ,5岁 。 因慢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及 慢 性 肾 功 能 不 全 尿 4
蛋 白 7 .0 / 血 尿 素 ( U 2 g L, B N) 3 .1 o/ 0 m lL,肌 酐 5 80 p lL 3 . , / 。移 植 肾 彩 超 检 查 示 :移 植 肾 大 小 mo
( 稿 时 间 : 1 - -2 修 回时 间 : 1 - -1 收 2 00 0 0 3 2 00 0 ) 0 4
[ ] 李 力 . 孕症 [ / 妇 产 科 学 . 杰 . 2 不 M] / 乐 6版 . 京 : 民卫 北 人
成 功 治愈 移 植 肾后 肺 炎合 并急 性 血 管性 排异 反 应一 例
5 4):2 —3 . 4( 3 53 1
cnzt n odk i , a e,a dL E [ ] E r b t o i i :cl n e l r n E P J . u O s t ao f s J e
G n c lR po il 0 3,0 ( : 1 — 1 . y eo e rd Bo ,2 0 1 6 2) 2 4 2 8
[ ] 张立冬 , 静 , 冰 , . 颈病变 L E 3 裴 李 等 宫 E P锥 切 术 后 宫 颈 功 能形 态改 变 的 l 观 察 [ ] 现 代 妇 产 科 进 展 ,0 6 临床 J. 20 :
1 ( ):3 -3 . 5 8 6 46 5
创 , 对松 弛 , 相 易于 扩张 有关 。通过 以上 分析 我们 认 为 , 宫 颈LE E P不影 响患 者分 娩结 局 , 宫 颈 L E 且 E P后妊 娠 可 经 阴道分 娩 , 除产 科 其 他 因 素外 , 颈 L E 宫 E P术 不 应 成 为 剖
杨其顺 , 姜 伟, 杨广庭 , 张 琳
[ 键 词 ] 肾 移植 ; 异 反应 ; 关 排 合并 症 ; 炎 ; 克莫 司 肺 他 [ 国 图书 资 料 分 类 号 ] R 1 ; 53 1 中 67 R 6 . [ 文献 标 志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0 — 7 (00 0 —330 0 90 8 2 1 )40 5 - 8 2
[ 考文 献 ] 参
[ ] G i R,R z tl A, o a F e a.T ea y f e ia 1 r o i i l C l , t 1 h rp r i cl z io l ocv i re i e a a d fr ly J . iev ieo , 0 2 n apt l l n eti [ ] J M n raG n cl 2 0 , t h i it
颈病变 患者 。
[ ] 胡 桂英 . 产 [ / 妇 产 科 学 . 杰 . 6 早 M] / 乐 6版 . 京 : 民 卫 北 人
生 出 版社 ,0 5:9 1 1 2 0 9 —0 .
[ ] 李 荷莲 . 膜早 破 [ / 妇 产 科 学 . 杰 . 7 胎 M]/ 乐 6版.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5:4 —4 . 2 0 15 1 6
[ ] Ma e e P C e a , o e a .L n - r ucm 8 t vt , h m l E R yM, t 1 o gt m o to e h i e
o a r n o z d sud c mp rng t e t c n q e o f a d mi e t y o a i hr e e h i u s f
2 0 3 5) 3 63 8 0 4,9( :2 —2 .
总之 , E P是治 疗 宫颈 病 变 的安全 、 LE 有效 方 法 , 术 且 后 宫颈 塑形好 , 不增 加人 工 流 产 术 时扩 宫 难 度 , 提 高 早 不 产 、 膜早 破 、 出生体 重儿及 宫颈 裂伤 的发 生率 , 不 扩 胎 低 亦 大随后 妊娠 的剖 宫产率 , 也适 用 于年轻 有生 育要 求 的宫 故
1 . m ×6 9 c ×8 6 c 结 构 不 清 晰 , 流 丰 富 , 动 32e . a . m, 血 搏
毒 症期 行 同种 异体 肾移 植 术 。供 肾为 尸 体 捐 献 。。 肾移植 术 后 2个 月患 者 出现发 热 、 嗽 、 咳 咳痰 等症 状 , C 行 T检查 明确 为 双 肺 肺 炎 。查 巨 细 胞 病 毒 抗 体 :g IG(+) IM ,g (+) 咽拭子 细 菌 培 养 见 大肠 埃 希菌 。予 减 少 免 疫 抑制 ; 剂、 抗感 染 治疗 1 后 , 周 肺炎 无 明显好转 。血气 分析 ( 氧 吸
3 . 5 , Mah vt等 报 道 的 冷 刀 锥 切 剖 宫 产 率 12 % 与 tee 2 . 0 比较 , 57 % 差异 无显 著性 , 我科 同期 住 院普 通人 群 的 与 剖宫产 率 比较差 异亦无 统计 学 意义 。另 外 , 颈 L E 宫 E P后
患者越 早 妊 娠 分 娩 产 程 就 越 快 , 能 与 L E 可 E P后 宫 颈 受
21 0 0年 8月 第 2 卷 第 4 2 期 Me aD f dn F re i ot hn , o.2 N ., u.0 0 d JN t ee ig ocsnN r n hC ia V 1 , o A g 1 2 4 2 生 出 版 社 ,0 5:8 —8 . 2 0 3 13 4
・35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