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野中的全球化与大众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视野中的全球化与大众传播李彬

第一节何谓全球化

全球化是某种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全球化(如西方政治制度及其价值体系的全球化)和生活方式全球化(如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消费文化的全球化)。其中经济全球化居于核心地位。

无论事实判断还是就价值判断而言,在全球化问题上始终存在两种主要的认识与态度,一是把全球化实为人类历史的一个晚近的发展时期和一种普适的进化过程,属于一种不可阻挡、不可逆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它在政治层面上表现为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间的倚赖加强,在经济层面上表现为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得到优化配置,在文化层面上表现为信息传播的空前活跃以及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

以上认识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他们认为全球经济与市场一体化是推动整个人类进步的先驱或动力,因为通过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最终都将获得比较长远的利益。其中,特别强调信息及其共享的意义。

另一种认识与态度是批判性的,把全球化看做“西方文明”\“现代文明”的新一轮全球扩张,亦即资本主义的新一轮全球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性不平衡与不平等格局,其中体现的实际上不过是资本有无止境的欲望和横绝人寰的逻辑。所以全球化在历史观上属于西方中心论,在价值观上属于西方中心主义。

以上认识以新马克思主义或左翼为代表。全球化现实着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暂时胜利,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两级分化,而国家和政治往往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这种新帝国主义的危害远远超过“旧帝国”,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帝国主义臣民的前景已经昭然若揭。

关于全球化的起源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无一不是从西方中心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着眼的。第一种把1500年作为全球化的源头,标志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仿佛人类所有的文化都以百川归海之势奔向文艺复兴的欧洲,然后由此获得新生再向世界展开向全球蔓延。第二种是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现象是为全球化的开端,是以苏东解体以及冷战结束位标志的20世纪90年代更被当做真正全球化时代的起点。

批判性学术研究及理论思考,基本上围绕这类时间坐标展开,比如对应第一种的依附理论,对应第二种的后现代理论和全球混乱理论。

公认从科学理论上而不是从形而上学上最早触及全球化现象并解释全球化本质的思想家是马克思,阐发“世界历史”的思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冲破了地域的壁垒,把各个民族都推向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交往之中。

马克思认为,这种全新的、迥异于以往所有历史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与历史的可能。他的著名阐发属《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为解析全球化问题,不仅提供了一套通透的思想如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以及科学的方法及历史的、全面的、有机联系的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现实了一种道德力量与价值取向。尤其一些具有批判意识的理论与学说,其中可大致分为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流派,意识立足于政治经济学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二是侧重于文化批判的“后学思潮”,三是着眼于全球混乱的各种现实思考。

第二节“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第一套系统化的全球化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及其全球扩张不仅将整个世界联为一体,而且导致全球范围的不平衡状态,在近代历史上造成一种“中心—边缘”的发展格局,而中心部分的发达与边缘部分的不发达或欠发达密切相关,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边缘地区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并非是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对各国都有益无害的过程,二是由资本主义核心地区的资本积累所限定的一种依附性关系。

依附理论的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加萨米尔·阿明。早在1957年的博士论文里,他就形成了依附理论的基本思想框架,为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衣服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流派看来,资本的积累依附一种全球分工,而这种分工的本质是不等价交换和剥削,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进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就日渐形成一种“中心”与“边缘”的格局,而边缘地区的生产发展都是依附于中心区的。不发达国家想要获得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摆脱依附性的地位。

依附理论在解释或解读全球化方面不失为一种科学、系统而深刻的思想,但对于如何打破这种两极化格局则又不免显得无力与无奈。

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世界体系”学说,标志是这个全球化理论的奠基人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的出版。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并作同一个全球化学说及学派。

按照世界体系理论,资本主义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系出现的,它由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个组成部分连为一体。三个区域分别承担不同的经济角色,这种角色是由不同的“劳动分工”决定的。

沃勒斯坦认为看待世界不应该再用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而应该用整个“世界体系”作为“分析单位”。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二是一种文化上的“耻辱”,大多数文明一直在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

阿明和沃勒斯坦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都是从马克思关于全球市场与世界历史的视角切入的,他们的理论旨归都在于一方面揭露和批判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及其成因,另一方面力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理论。

贡德·弗兰克的《依附性积累与欠发达》、阿明代表作《世界范围的积累》和沃勒斯坦代表作《现代世界体系》同为这个全球化学派的扛鼎之作,标志着战后以中国革命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对全球历史资本主义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依附性积累与欠发达》里,资本积累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重商主义阶段(1500~1770)、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779~1870)和帝国主义阶段呢(1870~1930)。通过对每个阶段历史的分析,说明由于依附关系而导致的一种普遍的欠发达状态。“欠发达”,既非“未发达”,亦非“不发达”,而是由于依附性关系导致的畸形发达。现代资本资本主义基于自身发展逻辑而系统地、彻底地摧毁了殖民地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社会文化结构,是指按照宗主国的需要形成一整套依附性的关系。

《白银资本》不仅涤荡了西方中心论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比较系统地清算了所谓现代与全球化的历史旧账,为审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意义提供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