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国内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
国内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的金融形势及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一.国内金融形势(一)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增速为6.1%。
虽然增速放缓,但是我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态势仍较为稳定。
(二)金融机构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也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
其中,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最大。
(三)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其中,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最快,2019年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了90万亿元。
(四)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内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同时,还有一些风险暴露问题,如房地产市场、债务问题等。
二.货币政策分析(一)宏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5倍以上。
为控制宏观杠杆率的风险,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在进行调整,以实现资金风险管理的合理分配。
(二)货币政策的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已经从过去的“紧缩”转向了“灵活稳健”,以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汇率政策为核心进行的。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主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稳定汇率为目标。
(四)金融市场风险管控金融市场风险管控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遏制金融市场的无序行为,我国一直在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二)经济增速分析创危机以来新高点1.经济并未“过热”一季度高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较大。
尽管此增速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如果以20一季度为基期,近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为9%,低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解析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解析概述经济金融形势是指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状况、走势和挑战。
了解和解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于个人和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和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深入解析,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走势做出展望。
国内经济形势1.GDP增速下滑:当前,国内GDP增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结构调整的影响。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就业市场都面临压力。
2.消费市场不振:当前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出现放缓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所致。
这对于零售业和效劳业等消费相关行业带来了挑战。
3.贸易摩擦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影响。
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以及国际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速也呈现放缓的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结构性问题。
2.金融市场波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如股票市场的波动、货币市场的变动、债务危机的风险等。
这些因素对全球市场秩序和资本流动产生了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逐渐加强,导致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这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产生了负面影响。
形势分析与展望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消费市场的振兴,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提升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金融监管:当前的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不断增加,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高金融效劳的质量和效率。
3.推动贸易自由化: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面,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
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而宏观经济的状况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来探讨金融学中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一、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通过资金的募集和配置,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
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利率水平,通过调整利率可引导资金流向不同的经济领域,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决策和经济活动。
此外,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传导到宏观经济层面,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产生影响。
二、宏观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的状况对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资金的流向。
例如,经济衰退时,投资者会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倾向于减少投资风险,将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市下跌、债券价格上涨。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金融市场指标。
三、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金融危机、股市崩盘等金融市场的风险事件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引发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甚至引发宏观经济的衰退。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状况和政策也会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利率变动等都会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进而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和融资决策。
四、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案例分析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该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宏观经济的严重衰退。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摘要: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水平变量和波动性的最基本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
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
目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在基数效应、政策刺激力度有所调整,以及中央可能遏制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0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7%左右,仍处在较高水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1. 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2. 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将继续支撑项目投资3. 社会投资会有所复苏,但仍不稳定(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1. 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2. 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三)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09年,我们预计2010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09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1. 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2. 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四)货币政策方向不变,但力度可能减弱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到明确,但根据对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的预测,我们预计2010年的货币政策将“名松实紧”逐步渐进的退出,在调控效果上逐步回归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收紧,2010年货币政策仍然相当宽松。
宏观经济形势问题分析
玻璃
纸板
2008 2014
2008 2014
过剩产能如何消化
中国高铁推销员——李克强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 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 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 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后
缺技术和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充裕。
何 实
+
现
需求端
发
国 家
从需求端看:
缺资本,自然投资能力低下,居民消
需求强劲
三驾马车:投资 消费 净出口
费能力不足。
追赶路径:加入全球市场
加入全球市场,利用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引
台湾
入资本和技术,向国际市场输出产品,赢取利润,积累资本。
香港
生产端,有效解决就业
擦 制造业成本
顺差波动, 上升,企业
服务贸易 外迁增加
逆差增大
3.投资增速下滑:政府债务过高+投资边际效益递减
产能严重过剩
钢铁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2008 2014
六大行业产能利用率
铝
水泥
炼油
2008 2015
2008 2014
2008 2014
允许外资独立办厂
特朗普极限施压,多轮谈判下来,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
当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分析当前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好转,对于中国出口需求有所增加,且区域贸易自由逐渐深化,经济依然有望复苏,年初投资增速有所上升,国内消费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而且工业通缩压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很难确保整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使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金融形势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经济金融形势;政策分析;信托业务一、前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去年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也有所下滑,今年年初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市场需求有所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增趋势,但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而且还面临工业通缩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金融投资风险,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当前人民消费理念以及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形成了新型的销售模式,可以通过促进新型销售模式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二、当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1.出口贸易形势严峻,但依然有望复苏今年年初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为负增长,2月份的贸易顺差为325.92亿美元,而当月出口负增长主要是春节假期导致的。
同时我国外需依然疲弱,去年不仅我国的对外贸易萎缩,其他国家也处于萎缩状态,甚至出口比我国下降得更多,去年我国在世界上的出口占比为12.3%,而今年约为13%,比重有所增加。
由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出口贸易压力明显增大,并且美国等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制造业格局,同时由于经济的增长,美国等国家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中国出口,我国出口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但依然有望复苏,首先,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弱势逐渐复苏,外需将会逐渐增大。
宏观经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备受关注。
而这种波动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市场的具体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一: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进而推高金融市场的表现。
当经济增长疲软或出现衰退,投资者将更加谨慎对待,市场将出现下行压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率对国际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受到冲击,投资者对风险更加敏感,资金流出加剧。
相反,当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时,国际投资者将乐观看待市场前景,积极投入资金。
宏观经济因素二:利率水平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
央行调整利率政策将直接影响市场资金成本和融资活动。
较高的利率将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而较低的利率则会促进经济活动,提高金融市场的活跃度。
例如,美联储升息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美国加息导致美元升值,进而对新兴市场的外债和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率,纷纷撤离新兴市场,造成股市和债市的剧烈波动。
宏观经济因素三: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关注点。
高通胀率会导致货币贬值,降低购买力,不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而低通胀率则可能引发通缩的担忧。
欧洲区域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欧洲经济体普遍面临通缩困境,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
投资者需警惕通缩风险,调整自身的资产配置。
宏观经济因素四:政府政策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财政政策的调整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性,从而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溢出效应。
货币政策的调整则直接影响市场资金供给和成本,对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美国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金融风险等方面对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
1. 货币政策中国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金融市场。
近年来,中国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然而,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的可能性。
2.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但仍保持在相对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包括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和开放型经济战略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 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市场面临一些风险,如债务风险、股市波动和影子银行等。
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较高,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股市的波动性较大,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影子银行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监管。
二、金融市场状况中国金融市场涵盖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下面将对这些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
1. 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近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些波动,如2022年的股灾。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如限制股票交易、加强监管等。
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
2. 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推出债券通等政策。
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促进经济增长。
3. 货币市场中国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银行间市场是主要的借贷市场,交易所市场提供了一些衍生品交易。
中国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目前,中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金融领域中的经济运行分析
金融领域中的经济运行分析金融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分析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旨在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措施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金融领域中的经济运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经济运行的分析必须从宏观经济环境入手,比如金融市场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变化等。
其中,货币政策是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
货币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形势,因此货币政策的科学制订和实施是宏观经济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运行分析的指标经济运行分析的关键是确定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经济周期的状态,这需要对多个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率、劳动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水平、国际收支、利率、汇率等。
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对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和调整市场策略。
三、金融市场经济运行分析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都有着不同的金融产品和不同的交易规则。
金融市场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市场情况,包括价格指数、产量指数、消费指数、人均收入、投资风险等传达的信息来研究市场趋势。
金融市场能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机制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正常运转。
四、宏观经济调控方案经济运行分析对于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方案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和经济运动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维持国家经济平衡、保持经济持续性增长,以及避免和抵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涉及到限制产品价格、劳动力市场调节等问题。
总之,经济运行分析是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经济发展、市场运转与政策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金融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资产和收益,更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金融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关系,分析造成波动的主要因素,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1.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经济形势是金融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危机和衰退的风险增加时,市场投资者更关注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市场的风险偏好会降低,导致市场下跌。
2.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是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时,市场价格会下跌。
而当供给不足或需求增加时,市场价格会上涨。
3.政策因素:政策也是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监管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市场。
例如,政府加大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市场流动性增加,资产价格上涨。
反之亦然。
4.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当金属、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时,市场也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与能源有关的商品价格波动最为明显,会影响全球市场。
二、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资产和收益,更涉及到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
市场的波动、下跌会造成投资者恐慌,导致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
而风险偏好从长期看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此外,市场的波动也将影响国际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形势造成危害。
三、应对策略1.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选择投资品种,注意资产配置的分散性,减少单一资产的风险。
2.把握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资讯,尤其是与自己持有的资产品种相关的资讯,及时作出调整以应对市场的波动。
3.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仓位风险:投资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仓位风险,尽量避免大额投资。
4.注意政策变化:投资者应该关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和监管政策调整,及时作出调整。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起伏和波动的周期性现象,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萎缩和复苏等不同阶段。
而宏观经济分析则是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调控经济运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以及经济周期的演变。
一、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1. 高速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长期高速增长的趋势,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2. 工业化水平高: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并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迅速工业化。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化水平高,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3. 依赖出口: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
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中国正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4. 全球化:中国的宏观经济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外资的引进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都是中国宏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演变1. 高速增长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到2008年的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内需求增长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经济增速一度超过10%,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2. 经济调整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
国际需求下降,外贸出口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如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应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府对策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府对策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偏冷,有的认为过热,有的认为发展态势良好。
这种对经济形势看法的不同体现到宏观经济政策上,就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
为了使人们了解相关各方的观点和理由,现将近期人们的有关讨论综述如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情况1.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丛明认为,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既快又稳的好势头,经济增长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经济形势是这三年来最好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
2006年的经济形势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
从经济上行的趋向看,投资需求膨胀的危险依然存在,投资表现为投资规模大、投资增幅高、新开工项目多、能源资源供应偏紧。
从经济下行的趋向来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逐渐显露,并由工业消费品向基础产品扩张,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
两种趋向同时并存,近期过热反弹的影响要大一些,经济下滑的影响稍远一些,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对经济过热趋向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大起之后必然是大落,经济发展就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但如果措施过急过快,容易导致“硬着陆”,造成经济下滑。
2.我国宏观经济出现过热。
一些人士认为,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猛、外贸收支不平衡加剧三大问题,表明我国经济需要继续紧缩。
2006年1-5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30.3%。
这是自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后,固定资产投资再次迈过30%的关口。
同时,人民币贷款余额的5月份数据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6%,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
为了防止贷款继续高增,中央银行宣布自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从5.58%提高27个基点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
随后,央行要求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地方政府不得为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变相担保。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宏观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现状及可采取的宏观政策
本来我是要继续谈关于“共卖品”的问题,我感觉这种物品很有意思,是要深入展开一下的,但一个将要考研的学生传过来一个宏观经济学试题要我找人解答,本来我向来讨厌接这种题目,但这次却改变主意要替同学解题,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就是教这门课的,不好意思叫别人做,二来一看题目还合乎自己的胃口,并非那种解解联立方程组求什么什么均衡点之类的无聊题目,于是就决定放“共卖品”到明天再谈,先为同学解题。
同学传过来的题目是:试用你所学过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简要解答如下:一、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这几个字表达,各种表示经济增长的指标都快速下滑。
一些背景性的特征有:(1)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外需严重萎缩,导致我国沿海地区很多接单工业陷入困境甚至停产、破产,进而影响到国内其他产业的需求;(2)接单工业困境导致大量农民工工资收入减少甚至失去工作,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3)物价指数涨幅快速回落到了较低水平。
(4)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已经由2007年10月份最高点大幅下降了大约70%;(5)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低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保八争九”,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是国务院的“四万亿”刺激经济两年计划。
(6)央行2008年8、9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多次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与央行在2007末至20 08年上半年连续提高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形成鲜明的反差,这说明央行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扩大总需求的政策亦即使得AS-AD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向由移动的政策。
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
按照IS-LM模型,政府要刺激经济增长,在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即短期内,可以通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使得LM曲线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扩大。
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金融市场的波动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其对投资环境的调整和市场信心的动摇。
金融市场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在市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减少投资,甚至暂停或取消一些原本计划中的项目,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
其次,金融市场波动还会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利率的变动往往是普遍现象。
利率上升将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导致实际融资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意愿。
这将直接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影响经济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第三,与金融市场波动密切相关的还有股市表现。
中国股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国际市场因素等。
在市场波动下,股市可能遭遇大幅下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挫伤,股票价格下降也会导致财富损失。
这将对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产生消极影响,对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因素。
此外,金融市场波动还将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波动会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冲击。
当市场波动剧烈时,金融机构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上升等问题,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最后,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金融市场波动也会波及全球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可以通过国际金融渠道传导到其他市场,进而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这种传导效应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管理金融风险,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影响投资环境和市场信心,还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行为,对股市和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影响,并且可能波及全球市场。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概述: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运用一系列手段对整个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对实体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金融市场也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三个方面对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金融市场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利率影响: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
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时,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下降,这将增加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并提高股市和债市的投资收益率。
相反,当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也会上升,这将减少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并对股市和债市带来不利影响。
2. 货币供应量影响: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金融市场。
当央行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时,货币供应量将会增加,这将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增加资金的供给。
这通常会对股市和债市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股票和债券价格的上涨。
相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时,货币供应量会减少,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也会相应下降,这将对股市和债市产生不利影响。
3. 汇率影响: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汇率来影响金融市场。
当央行通过升值本国货币来控制通胀时,外汇市场将会出现供求失衡,汇率也会相应升值。
这将对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会减少进口商品的成本,对股市和债市带来不利影响。
相反,当央行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刺激经济时,汇率会相应下降,这将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对股市和债市产生积极影响。
二、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金融市场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3国际金融研究引言金融对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合理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促进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以及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等途径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以及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又是阻碍经济增长、加剧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金融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渠道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不仅显著地改变着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而且也为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合理评估中国的金融状况,分析其变动规律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理,对于进一步判断和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科学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金融改革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倾向于利用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各类资产价格构建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FCI ),对包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在内的金融系统进行综合描述,并以此作为判断一国金融状况的依据。
这些研究一般都通过对各类金融变量进行加权的方式得到金融状况指数的测量结果,但在各金融变量权重的确定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按照现有研究,确定权重所依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大型宏观经济模型、总需求方程缩减式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三种。
如Dudley &Hatzius (2000)利用美联储的大型宏观经济模型,根据各金融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邓创滕立威徐曼作者简介:邓创,经济学博士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滕立威,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徐曼,吉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CJL012、12CJY1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3JJD790011);中央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号:2015FRGG09)。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以此考察了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分析表明,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和缓慢扩张快速收缩的非对称性特征,且分别领先于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11个月和5个月左右;金融状况变动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冲击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状况好转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促进作用要比金融状况恶化对二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近年来,中国金融状况处于松紧适度的良性区间,因而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金融状况指数通货膨胀经济波动TVP-VAR 模型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 *17DOI:10.16475/ki.1006-1029.2016.03.002国际金融研究2016·3变量对GDP 的影响大小设置权重计算了美国的金融状况指数。
Mayes &Viren (2001)则根据总需求缩减式中的变量系数估计结果计算权重,对欧洲11个国家的FCI 进行了测算。
Swiston (2008)通过建立包含汇率、股票价格、贷款标准以及公司债券收益的VAR 模型,利用各变量对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计算权重,构建出美国金融状况指数,并发现其领先美国宏观经济约6-9个月。
国内关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测度研究主要是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或者VAR 模型确定变量权重。
陆军和梁静瑜(2007)运用总需求缩减式和超额需求缩减式两种方法估计FCI ,发现在样本期内FCI 对CPI 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而与GDP 增长率走势则较为吻合。
王维国(2011)基于联立方程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并验证了FCI 对通货膨胀的指示器作用。
王玉宝(2005)基于VAR 模型构建了包含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短期利率和汇率在内的FCI ,其分析认为FCI 可以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辅助参照指标。
封北麟和王贵民(2006)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变量选取的范围,加入实际货币供给量对FCI 进行了测算,分析表明,包含实际货币供给量的FCI 对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王彬(2009)、郭晔等(2012)也都运用VAR 模型构建了中国的FCI ,并就其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力以及在制定货币政策中的指示器作用进行了检验。
比较上述研究在FCI 测算过程中所使用的三种权重计算方式来看,大型宏观经济模型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体现各变量间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但模型往往过于复杂,数据的获取和计算难度都比较大,因而在实证研究中比较少见。
而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的方法虽然克服了大型宏观经济模型计算困难的缺点,但方程中能包含的金融变量数量十分有限,难以对一国金融状况做出全面、系统的描述;并且关于总需求方程特定形式的假设在现实中是否成立,也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比之下,VAR 模型不仅可以纳入更多的金融变量,而且不依赖于特定的理论假设,计算简便,因而在FCI 构建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研究大多得到了许多有关金融状况波动态势和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重要结论和有益启示,但在FCI 的测算上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各金融变量的权重在样本期内固定不变。
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各金融变量在整个金融环境中的重要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的冲击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时期必然存在显著差异,而基于固定权重构建出来的FCI 显然无法刻画和解析这种差异或时变特征。
可见,研制基于时变权重的动态FCI 构建方法,对于提高FCI 测算结果的可靠性、正确分析金融状况的变动特征及其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转向利用时变权重对FCI 进行测算,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Montagnoli &Napolitano (2005)基于总需求方程的缩减式,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测算了FCI 的时变权重,并以此构建出美国、加拿大、欧元区和英国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
一些国内学者也借鉴这一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王雪峰(2009)和卞志村(2012)等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基于时变权重的FCI ,分析认为其可以很好地反映金融状况波动态势并包含了未来的宏观经济信息。
刁节文(2012)在此基础上加入货币供给变量,运用同样的方法构建了具有时变权重的FCI 。
余辉和余剑(2013)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别估算了1997-2009年以及1997-2011年的两组金融状况指数,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股价、房价所占的权重相对较大。
总结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对于金融变量时变权重的计算,大都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出时变系数作为计算依据,而运用其他方法确定时变权重的研究比较少见。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 )用于分析经济中的时变问题(Jouchi Nakajima et al.,2011),该模型假定系数矩阵和扰动冲击的协方差矩阵均具有时变性,不仅可以有效捕捉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现象和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可以模拟出各变量对于单位冲击的时变响应结果。
本文认为,一方面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克服总需求方程缩减式包含金融变量个数较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据时变脉冲响应结果对金融变量权重的时变性进行合理度量,因而不失为构建动态金融状况指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18鉴于此,作为一项新的尝试和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拟构建包括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以及信贷规模等多个金融变量在内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在确定各变量时变权重的基础上计算中国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进一步分析金融状况变化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等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非对称影响,以期为深入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波动态势、提高金融改革措施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一、金融变量的选择及其时变权重的计算(一)金融变量的选取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与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等指数的构建在变量选择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仅要综合对资产价格、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量等各类金融变量的波动态势进行描述,而且要充分考虑这些金融变量与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
考虑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维持物价稳定,并且金融变量对价格的传导冲击也比对产出的影响更为直接。
因此,本文在金融变量的选取及其动态权重的计算方面均将该变量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另外,选取的金融变量是否可以涵盖各个金融领域,也是金融状况指数测量结果能否全面、系统地反映金融环境变动态势的关键。
因此,本文借鉴Goodhart&Holfmann(2001)的思路,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的做法,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信贷规模、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六个金融变量,以综合反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银行体系的变动情况。
为了能对金融环境的“松紧”状态进行合理度量,本文考虑去除各金融变量的长期趋势成分,只保留其循环波动成分,以考察各金融指标短期内受宏观经济波动、金融冲击或政策干预的影响而偏离其稳定状态的程度。
具体处理方式如下:(1)实际股价缺口(GAP_S t):以上证综合指数除以1990年为基准的定基CPI得到实际股价指数,取自然对数后利用X12法和HP滤波法先后消除季节波动和实际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势,得到其循环波动成分作为实际股价缺口。
(2)实际房价缺口(GAP_H t):考虑到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样本长度的限制以及以此描述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情况可能存在偏差,本文选取国房景气指数作为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代理变量,并将(国房景气指数-100)/100计算为实际房价缺口。
(3)实际利率缺口(GAP_R t):以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得到实际市场利率,经X12法季节调整,利用HP滤波得到循环成分作为实际利率缺口。
(4)实际汇率缺口(GAP_E t):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作为实际汇率的代理指标,取自然对数并经X12法季节调整,用HP滤波法计算得出实际汇率缺口。
(5)实际货币缺口(GAP_M t):选取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供给量的代理变量,除以定基CPI指数得到实际货币供给量,取自然对数后使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最后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实际货币缺口。
(6)实际信贷缺口(GAP_C t):选取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月末数据作为信贷规模的代表,同样在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取自然对数并先后经X12法和HP滤波法去除季节成分和长期趋势成分,得到循环成分,以此作为实际信贷缺口。
最后,本文中作为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t),采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比数据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