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课后习题答案
梅花岭记课后习题答案梅花岭记课后习题答案梅花岭记是一本经典的散文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文字著称。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
然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
下面是一些关于梅花岭记的课后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1. 作者为什么选择梅花岭作为写作的主题?梅花岭是作者的故乡,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梅花岭给予了作者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灵感,因此他选择了梅花岭作为写作的主题。
梅花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都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为什么作者对梅花岭的梅花情有独钟?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和纯洁。
在梅花岭的冬天,梅花依然能够傲然开放,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也是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赞美。
梅花岭的梅花给予了作者许多启示,使得他能够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3. 作者在梅花岭的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梅花岭虽然美丽,但也并非没有困难和挑战。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梅花岭的贫穷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他们的房屋简陋,生活物资匮乏。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梅花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指着梅花岭常年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梅花岭的人们,他们依然坚韧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 作者在梅花岭的生活中学到了哪些重要的人生智慧?作者在梅花岭的生活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人生智慧。
首先,他学会了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梅花岭的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却依然能够乐观地面对。
其次,他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梅花岭的人们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对生活的每一点美好都心存感激。
最后,他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梅花岭的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的追求。
5. 你从梅花岭记中学到了什么?每个人阅读梅花岭记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你从梅花岭记中学到了什么?或许你会从中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或者你会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
梅花岭记(全祖望)原文
梅花岭记(全祖望)原文岭记(全祖望)原文及原文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江都围急2。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3,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4。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5,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6:我史阁部也7。
被执至南门8。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9。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10: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11。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师大起12,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13。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14,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15,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16,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17,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18!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想见当日光,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19,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20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21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
梅花岭记读后感250字十二篇
梅花岭记读后感250字十二篇梅花岭记读后感250字1 我院子里还有两朵梅花。
每年寒冷的冬天,我们都高兴地呼吸着梅那悠长的香味。
沐浴在阳光下,香味让我陶醉。
天冷了,树枯了,草黄了,花谢了。
然而,被白雪覆盖的梅子依然耀眼。
猛烈地刮着,那娇小的花仿佛就要被吹落了,可是她仿佛被钉在了枝头上,顽强地驻扎着。
这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小生命。
慢慢地,春来了近。
梅的颜色更深了,味道更浓了。
我看到了梅微微上翘的嘴唇,她感到了限的欣慰——一个冬天的努力没有白费,梅清淡的香味使人陶醉,缤纷的色彩引人注目。
梅喜欢存在,但却是一种默默地存在。
也许你认为梅争强好胜,偏偏在无花开放的季节夺人眼球。
但是,正是有了这股傲骨之气,她才能从扼杀了无数生灵的冬天罪孽深重的手中逃了出来。
梅,其实也不争强,不好胜。
她有无私奉献的大爱,她要为那苍白的严冬,增加一抹绚丽的色彩,增添一丝幽香的气息。
她在用纯真美丽的心灵与外表带给人们一丝美好的心情。
她的花蕊就是她的心,完美而清楚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她的花瓣就是她的衣服,包裹着她炽热而娇羞的心。
所以,棕色的枝头上,总有她多彩的身影……梅花岭记读后感250字2 当你在严寒或是大雪飞舞的冬季,闻到一股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香气时,你也许想不到,这是梅花!严寒冬季,当花儿凋谢的时候,当小树*光了绿色的衣服,当万物即将沉睡的时候,它们却突然含苞怒放,开得是那么美丽、那么冷艳、那么有生机,它就是梅花啊!梅花虽是一种小花,但它是富有生机的、小巧玲珑,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们虽然在春意盎然的时候被人们所忽略,但它们却坚强,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默默奉献,在严寒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温暖,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我有很深的体会,梅花为什么这么香呢?是因为它们在寒冷的时候盛开,不像艳丽的牡丹花,高贵的玫瑰花,风一吹来便掉了几片花瓣,而梅花却迎着风雨,不向困难低头,我也应该像梅花一样,遇到困难决不低头,勇敢地去面对,遇到不会的题专心审题,认真思考,仔细研究怎么做,弹琴的时候遇到不会的要多弹几遍直到练会为止。
中考文言文《梅花岭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梅花岭记》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梅花岭记作者:全祖望顺治二年四月,江都(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
以宰相身份在扬州督师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势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对他们说:“我已立誓与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时刻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能帮助我在城破时成就这一大节?”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现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公大喜,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可因同姓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上我家的家谱,列入她的孙儿辈中。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被攻陷,忠烈公就拔出刀来要自刎。
众将领果然争上前来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忠烈公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涕泪迸落,不有举刀,于是被众将领拥护前行。
到小东门时,清兵已如密林般来到。
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和刘都督肇基等将领都英勇牺牲。
忠烈公就怒目瞪视敌人说:“我是大明的史阁部!”接着就被俘押到南门,和硕亲王用“先生”的名称来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公大骂而死。
当初,史忠烈公曾有遗嘱:“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到这时,史德威寻求史公的尸骨,不能得到,就用他的衣冠来代替,把他葬埋在梅花岭上。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刀,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也有人这么说:“当江都城被攻破的时候,有人曾亲眼看见史公穿着青衣服,戴着乌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投入长江死去,并未曾死在城中。
《梅花岭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梅花岭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梅花岭记》原文和翻译译文《梅花岭记》原文和翻译原文: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刀,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译文:顺治二年四月,江都(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
以宰相身份在扬州督师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势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对他们说:“我已立誓与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时刻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能帮助我在城破时成就这一大节?”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现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公大喜,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可因同姓关系作我的后嗣。
梅花岭记的文言文翻译
梅,花之君子者也。
岭,山之高者也。
梅花岭者,乃梅花与岭之合称也。
余尝游于斯,心有所感,遂作斯记。
梅花岭在江南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宜人。
岭之巅,有一寺曰“梅花寺”,寺中梅花繁盛,香飘数里。
寺之前,有岭,岭上梅树成林,花开时节,如云似霞,美不胜收。
余至岭下,仰望山巅,只见云雾缭绕,寺影隐约。
遂攀援而上,山道曲折,树木葱茏。
行至半山,忽闻梅香扑鼻,遥望岭上,梅花如雪,皎洁无瑕。
余心窃喜,想:“此乃梅之仙界,真吾所向往也。
”既至寺前,见寺门半掩,步入其中,香烟袅袅,钟声悠扬。
寺内僧人见余,合十而礼,曰:“施主远道而来,有何贵干?”余答曰:“余慕梅花之美,特来一观。
”僧人微笑曰:“施主真知音也。
梅花虽美,尚需慧眼方能识之。
”遂随僧人步入寺内,见殿宇庄严,佛像肃穆。
僧人引余至一室,室中布置古朴,香炉中香烟袅袅。
僧人曰:“此室乃梅花仙子之居,施主欲见梅花仙子,须先诵经一卷,以示虔诚。
”余遵命,虔诚诵经。
经毕,僧人引余至一院落,院中梅花盛开,花瓣如雪,香气袭人。
梅花仙子立于梅树之下,身着素衣,气质高雅。
余见之,心中大喜,遂上前施礼。
梅花仙子微笑曰:“施主何来?”余答曰:“余慕梅花之美,特来拜见仙子。
”梅花仙子曰:“施主诚心,吾甚欣慰。
梅花者,乃坚贞之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故有‘凌寒独自开’之誉。
施主宜学梅花之精神,坚贞不屈,方能成就大事。
”余听罢,心中豁然开朗,谢过梅花仙子,遂辞别僧人,下山而去。
行至岭下,回首望岭上梅花,恍若仙子再现。
余心潮澎湃,遂作斯记,以志吾心。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过数载。
余屡次忆及梅花岭之行,心中依然充满敬意。
梅花岭之梅花,虽非世间常花,然其精神,足以启迪后人。
余常思,人生如行路,唯有如梅花般坚贞不屈,方能历经风雨,终成大业。
故记之,以飨后世。
愿世人皆能效仿梅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就一番伟业。
梅花岭之梅花,永留吾心,光照千秋。
梅花岭记 翻译
梅花岭记翻译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
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等众将领都战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大骂而死。
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
”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
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共20页文档
第一部分是他面对无法抵御的强敌从容地 作了殉难的抉择。
第二部分是对于他赴死的种种看法以及作 者的议论。
第三部分是联想到两位同样从容赴死的女 性的事迹。
返回
艺术赏析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 血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
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者 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夹叙夹议,既 表彰史可法的忠烈,也表彰丹徒钱烈女和史可法 八弟妇的节烈。作者以《梅花岭记》为题,是取 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征 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爱国人民的民 族气节。
返回
资料链接
• 作者介绍 • 主要作品 • 补充注释 • 扩展阅读 • 相关图片
返回
作者介绍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鄞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 在浙江省宁波市)人。他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应乡试到省 城,拿自己的文章谒见当时名作家查慎行,很受查氏器重。 二十六岁入京,也受名作家方苞的赏识。乾隆元年中进士, 任翰林院庶古士。一年后,被权贵排斥,左迁外补,以知县 任用,他就弃官不做,回家安于贫困生活。
大学语文---梅花岭记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梅花岭记》的教案
《梅花岭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梅花岭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4.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岭记》的故事情节。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3)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文章主题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梅花岭记》。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古文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梅花岭记》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的理解。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结合实例,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全祖望《梅花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全祖望《梅花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梅花岭记〔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③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于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梅花岭记》教案
《梅花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梅花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梅花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梅花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 文中梅花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3. 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梅花岭记》;2. 相关资料(梅花图片、作者简介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2)简要介绍《梅花岭记》的作者背景;(3)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吗?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标记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梅花形象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梅花的?(2)全班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3)教师总结:梅花的象征意义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4. 深入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2)引导学生默写课文中的名句;(3)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2)教师分享自己对梅花的感悟;(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岭记》,了解了梅花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感受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梅花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梅花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刀,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翻译译文或注释:顺治二年四月,江都(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
以宰相身份在扬州督师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势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对他们说:“我已立誓与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时刻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能帮助我在城破时成就这一大节?”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现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公大喜,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可因同姓关系作我的后嗣。
梅花岭记两次写梅花
梅花岭记两次写梅花梅花岭,位于中国的江苏省,是一个以梅花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每年的冬季,梅花岭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游客,他们慕名而来,欣赏这里盛开的梅花。
我曾两次去梅花岭,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第一次来到梅花岭,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踏入梅花岭,漫步在梅树丛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纯白的世界。
那些傲立的梅树,仿佛是冬日里的战士,它们顶着寒冷的天气,傲然挺立。
梅花似雪,盛开在纤细的树枝上,像一个个精致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柔美的花瓣仿佛在微笑,让人感到宁静和温暖。
不仅仅是梅花的美丽,梅花岭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梅花季期间,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梅花文化展览。
展览中,各种以梅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出,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这些作品以梅花为灵感,展现了梅花的优雅和坚韧。
此外,还有梅花文化讲座、茶艺表演等活动,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
第二次来到梅花岭,是在一个雪后的寒冷日子。
这一次,梅花岭仿佛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雪。
梅树凝固在冰雪中,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姿态,如同艺术家的作品。
雪花和冰晶点缀在梅花上,更添了几分神秘和绚丽。
梅树下形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景象,纯净而美丽。
这时,我才真正领悟到梅花的坚韧和顽强。
它们能够在严寒的冬日中绽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除了欣赏梅花,梅花岭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有一个古老的寺庙,名为“梅花庵”。
这个庙宇依山而建,古朴典雅。
庙内供奉着梅花的守护神,人们来到这里祈求梅花庇佑。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小溪,名为“梅溪”。
溪水清澈见底,流淌于山间,给梅花岭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来到梅花岭,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感受到梅花的魅力和生命力。
不论是梅花的美丽、文化活动的丰富还是独特的自然景观,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花岭告诉我们,不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坚持向前,无论多么艰难,都要积极乐观。
(完整版)梅花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梅花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刀,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翻译译文或注释:顺治二年四月,江都(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
以宰相身份在扬州督师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势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对他们说:“我已立誓与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时刻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能帮助我在城破时成就这一大节?”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现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公大喜,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可因同姓关系作我的后嗣。
梅花岭记两次写梅花
梅花岭记两次写梅花
梅花岭是一个因梅花而得名的地方,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曾经两次到访这里,对这里的梅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来到梅花岭,是我读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的梅花岭并没有现在这么繁花似锦,但依旧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家人一起走进了梅花岭。
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微风中还带着一丝梅花的香气。
我们沿着山路漫步,看到了许多不同品种的梅花。
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有的甚至是已经凋谢的花瓣,但无论是哪种状态,都显得十分美丽。
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做“玉碟”的梅花。
这种梅花的花瓣非常丰满,颜色也十分柔和。
我记得当时我站在一株玉碟梅花树下,抬头看着那些花朵,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梅花,享受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第二次来到梅花岭,是几年后的春天。
这时候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重新踏上梅花岭的土地,我发现这里已经变得更加美丽了。
除了那些熟悉的梅花品种,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品种。
其中有一种叫做“红梅”的梅花,它的花瓣像火焰一样鲜艳,让人看了非常惊喜。
除了梅花的美丽,这里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
在梅花岭的最高处,有一座古老的塔,这座塔叫做“梅花塔”。
塔身高大而雄伟,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站在塔上,俯瞰着整个梅花岭,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畏之情。
在梅花岭,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梅花,还感受到了这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体验这里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无论你是喜欢摄影、画画、写诗还是仅仅喜欢自然风光,梅花岭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动。
《梅花岭记》的教案
《梅花岭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梅花岭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作品主题。
(2)能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事件。
(3)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岭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涨潮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梅花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内涵。
2. 知识点梳理:(1)作者涨潮及其作品特点。
(2)梅花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作者涨潮及其作品特点。
(2)阐述梅花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梅花岭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梅花岭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3. 比较教学: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突出《梅花岭记》的特点。
新梅花岭记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于新梅花岭,见其山川秀丽,风景宜人,遂记之。
新梅花岭,位于江南之地,东临大江,西接西湖,南濒钱塘江,北依白鹭洲。
岭之得名,盖因岭上梅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犹如仙境。
岭之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昔时,岭上梅花盛开,游人如织。
有诗云:“新梅花岭上花,春风吹过香满家。
众人争赏不知倦,唯有梅花独自夸。
”此诗描绘了当时梅花岭的繁华景象。
然而,岁月如梭,人事易分,梅花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新梅花岭,山势险峻,道路崎岖。
岭之巅,有一座古寺,名为梅花寺。
寺内古树参天,香火旺盛。
寺后有石阶,拾级而上,可达岭之极顶。
极顶之上,有一巨石,名为“望江石”。
登临望江石,极目远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水滔滔,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岭下有一溪,名为梅花溪。
溪水清澈见底,鱼翔浅底。
溪边有一座石桥,名为“梅花桥”。
桥上青石铺就,古意盎然。
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灯火阑珊,与溪水相映成趣。
行人至此,无不驻足观赏,赞叹不已。
新梅花岭,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
岭上有一树,名为“梅花树”。
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花开时节,繁花似锦。
此树已有千年历史,相传为仙人所植。
梅花树旁,有一座石碑,刻有“梅花仙子”四字。
据传,此碑为古代一位诗人所立,以纪念梅花仙子的美丽传说。
近年来,新梅花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梅花岭的保护力度,修复了古寺、石桥等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岭上梅花,依旧清香四溢,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美景。
余游新梅花岭,感慨万千。
此岭之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愿新梅花岭,永远美丽,永远繁荣。
译文:我曾游览过新梅花岭,见到那里的山川秀丽,风景宜人,于是记录下来。
新梅花岭,位于江南之地,东临大江,西接西湖,南濒钱塘江,北依白鹭洲。
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岭上的梅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犹如仙境。
岭的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以前,岭上梅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 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 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 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 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 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 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 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 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 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 “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 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词类活用:
1、吾誓与城为殉
2、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动词用作名词,殉国之物 名词作动语戴乌帽
3、谱汝诸孙中
4、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5、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情
特殊句式:
1、江都围急。 2、为诸将所拥而行。 3、我史阁部也。 4、被执至南门。 5、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 6、德威流涕,不能执刃,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被动句 被动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被动句
课堂展示(露一手)
1、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入敌人
之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我发誓和这座城共同作为殉国(之物),但匆 忙急迫中不能落到敌人的手中,谁替我到时 候成就这个大节呢?
2、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 诸将所拥而行。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下眼泪,不能 拿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3、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 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 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 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 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 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 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 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 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 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 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 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 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 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 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 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 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我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家谱,在孙儿辈中。
4、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 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扬州城被攻破,有人看见忠烈公穿着青衣, 戴着乌帽,乘坐白马,出了天宁门投江死 了,没有死在城中。
探究一:
划出前两段描写史可 法的句子,思考这两段采 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史可法 这一形象的?塑造了史可 法什么形象?
我认为史可法并非一定要选择死,他的忠 烈,视死如归让人叹服、敬佩。但我想敢 于接受现实能够忍辱负重的活下去,所需 要的勇气远大于死。名垂史册,光耀古今 的有司马迁,他的“苟活”远比死更受折 磨,更需勇气,而且他的“苟活”的意义 远远超过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 烧”,而死又能改变什么!
生与死的重量
无论选择生或死,都是为了实现生命的 价值。择死,捍卫了尊严,坚守了气节; 择生,尽自己的责任,实现伟大的理想, 增加了生命的质量。 作为新世纪的人,我们应该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更有质 量。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走进作者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 清代鄞( yí )县 人。他一生致力于学术 n 研究,博学多识,为人刚直而有气节。有 鲒琦亭集。
课前促学反馈之字音:
与城为殉(xùn) 瞠目(chēng) 遗骸(haí ) 肇(zhào)基 诡诞之说(guǐdà ) 乙酉( yǒu ) n
我们一起来归纳
作为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动词作名词:殉葬品 吾誓与城为殉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慷慨激昂的样子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名词作动词:列 入家谱 成功
重要实词: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因为
我们一起来归纳
老交情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 详细知道 还是 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怒 恨 部下 谓颜太师以兵解 兵器 杀害 像蝉一样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 脸面 面貌
讨论赏析
殉国前安排 殉国惨况 城陷后自裁未遂 壮烈牺牲 骨不可得
正 考虑周到 面 一心为国,宁死不辱 描 忠烈刚强 述
侧面烘托 反面对比
托名起师
洪孙交锋
探究二:
你如何看待史可法 面对生与死的选择?
为了气节,文天祥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面对国破家亡,元人的铁蹄践踏 着中原,他深感痛楚;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他 拒绝了高官厚禄,忍住了酷刑,坚守了气节,显 示出南宋宰相的铮铮铁骨。再看忠烈公史可法, 他明知明朝大势已去,知事不可为而为之,誓与 扬州城共存亡。在清军攻下扬州后,史可法不幸 被俘,但他宁死不屈,大骂敌人而死。为了民族 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死的壮烈,死的伟 大!
我们一起来归纳
虚词: 以: 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相当于“而” 凭借„„身份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 用 用 拿 乃以衣冠葬之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因为 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而:集诸将而语之曰 承接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修饰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 递进 之名哉 作为 为:势不可为 誓与城为殉 作为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替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为„„所表被动
谥号
忠烈
评
政治家 军事家
事迹
明朝末年,清兵南 下,史可法孤军抵抗, 兵败殉国。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言 特殊句式。 2、学习史可法忠义不屈、视 死如归的名族气节。 3、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解题
《梅花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梅花岭,是史可法衣冠冢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