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林斯及《甜蜜的悲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贡献
一、学术界的评价
二、作者的局限性
学术界的评价
萨林斯的研究方向多变,但其成就依然非常鲜明。萨林斯早年师 从莱斯利•怀特,因此他是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后他转向 研究经济人类学)他在对原初社会经济的分析过程中,倡导“人类 学的经济学”的经济实质论。萨林斯还是一位历史人类学家,通过 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他发现了其中的神话现实和历史隐喻。不仅 如此,他还分析了其中的社会结构变化,并在结构中阐发他的实 践论。而在诸多成就之中,萨林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新进化理论 、结构主义观点,以及他对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的批判和反思。
(一)萨林斯的新进化理论

萨林斯在早期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对进化理论兴 趣。他的进化理论主要与塞维斯合力提出。不同于 其导师怀特或是后来的斯图尔德,他们将两种观点 相互融合,在合并中提炼出新的理念。在他们看来, 这两种进化学说,反映的其实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两 种形式,即普遍进化和特殊进化。认为世界上各种 文化在适应各自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时,会呈现出各 种各样的姿态,即形成特殊的进化过程。而这些特 定、具体的进化过程又都反映了能量总量获得的提 高,或能量获取技术的提高,从而体现了普遍进化 的态势。
《甜蜜的悲哀》
《甜蜜的悲哀》一开始就指出,研究目的之一就是要说
明:“这种宇宙观 (西方本土宇宙观——笔者)既不起始 于启蒙运动,也不终结于启蒙运动。它们是历史悠久的 本土文化结构,至今依然占据学院式人类学(以及其他西 方社会科学),并使我们对别的族群的理解产生极为可怕 《甜蜜的悲哀》 后果。”通过对现代性的话语考古 ,它很好地实现了这 一目标——当西方资本主义、西方本土人类学也只是 一种历史的可能,而非二种人类社会的必然的时候,又怎 能说,非西方国家和社会是无历史的呢?所谓“没有历史 的文明”只能是作为强者的他者强行给予的标签。萨 林斯所倡导的历史人类学正是要“颠覆以资产阶级现 实主义作为常识的西方历史编纂学。”
萨林斯及其《甜蜜的悲哀》
主讲人:W H 专业 :XXXX 学号 :XXXX
萨林斯 And 《甜蜜的悲哀》
内容提要
一、作者简介
二、《甜蜜的悲哀》 三、作者贡献
作者简介: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出生于美 国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师 从怀特(Leslie White) 和弗瑞德(Morton Fried);从博士论文 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 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 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1972)、《文化与 实践理由》(1972)以及《历史之岛》(1985)等,这些著作 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见!
《甜蜜的悲哀》
在萨林斯看来,悲哀是常态,是根本性的,而甜蜜
则是一种试图缓解悲哀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或追求 越是恒久,其“悲哀性”则更持久地被显明出来。 因为人之有限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显然是循着 奥古斯丁对于罪(sin)的经典论证,即恶为善的 缺失,上帝并没有创造罪恶本身,但是人有犯罪的 可能。人作为有缺乏和需求的不完美的造物之本性, 既是罪之因,也是其恶之果。萨林斯继续引用奥古 斯丁的名言,“惩罚就是罪行”,即人因着自己的 不足或缺乏,但又试图“与上帝一样”,因此人成 了自己需求的奴隶,摘那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过是 人因着自己的欲望而发出的具体的行动而已。
《甜蜜的悲哀》内容提要
本书是萨林斯的名作作品之一,全书共分八个部分,主要核 心论述了西方犹太教——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宇宙观,或者说是 对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概念有着深刻制约性影响的文化观念形态。 萨林斯探讨的主题,是18世纪以后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的远 古宇宙观背景,他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某些在人类学界以至整 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萨林斯在本 书中引证了几个非西方宇宙观个案,佐证了他的西方文化批评理 论。本书实际是萨林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 的全部,内容的浓缩,展示了萨林斯心路历程。
局限性:

其三,西方话语限定。约翰· 克拉默说:“作为一名探讨西 方人类学但事 实上却从未对西方作过系统研究的人类学家, 萨林斯在许多方面将自己限定在他所考察的话语之中。” 在萨林斯的论述中,人类学自以犹太教一基督教为根底的西 方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西方本土文化的 甚深烙印,用它来对他者文化进行解读的时候,不可避免会 存在种种限定。但萨林斯自己似乎并未真正做到跳脱身份 限制,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限定,从而真正达至对他者文化 的理解与同情。鲍江通过对比萨林斯与奥比耶斯科尔(Ob eyesekere)两者的理论和胸怀,指出萨氏对夏威 夷人、 胡力人等的研究之中,不乏对他者文化的偏见,如过 分强调了他者文化中神话、宗教系统的影响力,忽视了他者 文化中务实的成分,忽略了“虚实相间”乃是文化存在的本 然常态。

局限性:
通过将西方作为他者,作西方与非西方的“文化联结”, 萨林斯完成了方法论和学术关怀意义上的一次人类学启蒙。 但《甜蜜的悲哀》在理论建构和局部问题的处理上,还是 有不少缺陷,招致了一些质疑与批评。 首先,对于基督教内部的差异,萨林斯的确没有予以重 视。托马斯· 巴 加采指出,圣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的学说所代表的只是经过各种文 化渗透的犹太-基督教发展史在3000多年中所创发的众多不 同思想中的一种。萨林斯认为巴加采存在对其思想的误读, 但巴加采提出的问题不容回避,“基督教并没有创造资本 主义,而是资本主义促进了满足其需要的那种基督教的发 展”的观点亦颇有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萨林斯的结构主义观点

萨林斯的结构理论受到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 影响。列维 · 斯特劳斯是在宏大叙事模式的深层结构中, 发掘出结构主义微观分析策略的源动力。同样的,萨 林斯详尽考察了南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和欧洲入侵 者进入夏威夷诸岛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出了历史与 结构的理论。萨林斯从人类学角度对库克船长案例进 行的经典分析中,围绕库克为何被杀,对夏威夷土著 的玛卡希基仪式进行考察,在现实与仪式的背离和巧 合中发现了土著社会的神话所起的关键作用。
《甜蜜的悲哀》书名的由来
“甜蜜的悲哀”这一表述,受西敏司(Sidney W.M
intz)《甜与权力》(Sweetness and P ower)的启发。西敏司《甜与权力》将资本主义作为一 个文化经济来研究,通过探讨糖的历史,指出正是西方社会 的本土人论在近代历史的特定点上赋予了“甜蜜”经济上的 功效。萨林斯认为,西敏司对甜蜜(或糖)的考察准确地概 括和综合了西方历史中基本的文化主题,同时也揭示了西方 本土人论本身的历史相对性。换言之,西方的人论,以及由 此发展出来的经济体系、社会科学模型和概念,乃是一种西 方独特的宇宙观。萨林斯认为这种思路对于人类学家来说, 能够产生巨大的知识能量。《甜蜜的悲哀》即延续了西敏司 的这一探讨。西敏司对糖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现 代性的诞生”,而萨林斯的重点却是要讨论这种资本主义现 代性其实有着更为古老的渊源。
作者简介:
1952 年取得了硕士学位。1954 年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 当代著名人类学家。
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创始委员。
《甜蜜的悲哀》
《甜蜜的悲哀》是人类学家萨林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的全部内容的浓缩,文章虽短,却蕴含 广博艰深的意义。其中的内容是萨林斯思想的精华所在,对 中国人类学以至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理论深化有重要启发―― 萨林斯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生成的文化符号逻辑,而 且还包括对一系列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范式的 批判。

局限性:

其次,对西方的历史与现状,萨林斯未能全面、完整地把 握。鲁里· 伯一大卫评论:“不过,这幅“地图”,遗漏了一个 重要的细节:西方世界的异常变异。” 约翰· 克拉默也对萨 林斯将这么多东西统统归入“西方”之下持怀疑的态度,他 举例说,比如,大量的法国人类学所采取的认识论策略就与北 美或英国的大多数人类学稍有不同。应当说,这种质疑是颇 为有力的。对于惯常使用的“西方”一词,确实 需要作些辨 析,究竟何为“西方”?作者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西方” 的?
甜蜜的悲哀图书目录
萨林斯及其西方认识论反思(代译序) 原著前言 一、引论:罪恶之花 二、“需求”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三、插叙:文艺复兴札记 四、生物学观念的人类学分析 五、“权力”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六、神创秩序的人类学解剖 七、关于现实的人类学 八、甜蜜的悲哀
(三)萨林斯对西方本土文化的反思
在对西方本土文化进行研究之后,萨林斯对西方社会的生物学 和文化的两方面的理念做出了批判和反思。例如:他首先驳斥了 西方生物学观念,认为社会生物学是一种达尔文主义和对自然选 择论的偏离。他在《生物学的运用与滥用》(1977)。一书中,对 西方社会生物学理论作出针锋相对的反驳。他认为社会生物学的 一些概念不应该归结为新符号文化体系,这些概念并不是与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一起发明出来的,而实际上是西方宇宙观 的一种延续,“生物学的滥用”实际上揭示了西方“科学主义”的资本 主义信仰实质。 通过《甜蜜与悲哀》(1996)一书指出,西方本土文化中存在 着需求与满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对 人性的双重解释,即一方面认为人有权利从各种外在的社会制约 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则认为这种解放与资本主义造成的剥削和 殖民主义侵略的悲哀有关。

甜蜜的悲哀图书目录 评论与回应 评论一 评论二 评论三 评论四 评论五 评论六 回应 附录 何为人类学启蒙?——20世纪的若干教诲 参考文献
甜蜜的悲哀目录
1995年4月12日,萨林斯应邀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1994
年度西敏司讲座作题为《甜蜜的悲哀》的演讲。次年,这 篇多达5万字的长文正式发表于《当代人类学》( CurrentAnthropology, Vol.37, No.3, p395-428)杂志 。同时收录的还有6位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类学者的评 论以及萨林斯的回应。 这六位评论人背景各异,包括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民族学系 托马斯-巴加采,以色列海法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系鲁里•伯• 大卫,日本东京索菲亚大学比较文化系约翰•克拉默,加拿 大蒙特利尔大学社会学系雅克•哈梅尔,日本筑波大学历史 学人类学研究所前川启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社会人类学 系居卡•西卡拉。他们的评论各有旨趣,其中不乏严厉的批 评。 附录:“什么是人类学的启蒙?”则是萨林斯在1998年于 北京大学发表的一文章,继续思考,进一步探讨西方“本 土”的世界观问题及其对非西方社会或他者的认识的深度 影响。
《甜蜜的悲哀》
《甜蜜的悲哀》将西方(欧洲)自身视作他者进行考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察的结果是:作为 “他者”的西方,其文化秩序乃是 其历史实践的结果,亦只是偶然,而非绝对的必然。 这印证了他在《他者的时代,他者的风俗:历史人类 学》中提出的观点:诸多不同的文化秩序拥有它们 各自关于历史行为、意识和目的——他们自己的历 史事件一样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