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做好审计

合集下载

内部审计如何落实研究型审计的思考

内部审计如何落实研究型审计的思考

内部审计如何落实研究型审计的思考202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中国审计署审计长侯凯提出“研究型审计”这个重大命题。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部分,如何全力打造研究型审计是所有内审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基于日常工作实践,结合对研究型审计的理解,笔者就内部审计如何落实研究型审计谈几点看法。

1.研究型审计的定义对于研究型审计,当前尚无明确定义,大家普遍倾向性于“研究型审计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建立在审计实务并融入于审计实践中”的说法。

广义上讲(整个审计工作而言),研究型审计就是较传统审计来讲要更加注重调查、分析、研究,探求审计事项的真相、性质、发展规律等。

狭义上讲(具体审计项目而言),研究型审计就是把对政策、制度等基础资料的系统研究作为项目审计的前置准备,把对体制、机制、审计方法及方式的研究嵌入至审计全过程,把促进公司内控制度完善和防范重大经营风险等作为重点审计关注内容,站在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审计工作。

2.为什么要开展研究型审计一是顺应国家审计发展时代大潮的需要。

随着国家审计对研究型审计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势在必行。

为更好履行审计“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经济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需时刻关注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领会出什么是企业最核心的利益,查找出什么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出什么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等。

二是自身生存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行最有效的管理,但日常工作中时会发生审计发现问题少或问题未聚焦被审计单位主责主业及审计报告难以得到上级认可等最终令管理层失望的事情。

要想摆脱这种忙而无果、忙而不悦、忙而不活的窘境,审计组织需以“长久且高质量活下去”为立足点,以着力提升审计质效为目标,切实把研究性审计作为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三是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需要。

在派驻式监督机制下,探索如何应用研究性审计开展事前审计监督工作

在派驻式监督机制下,探索如何应用研究性审计开展事前审计监督工作

在派驻式监督机制下,探索如何应用研究性审计开展事前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署2021年印发的《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正式提出“研究型审计”,自此“研究型审计”成为现今审计实务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

本次,笔者将以政府审计监督力量派驻前移至国有企业为背景,探索在“派驻式监督机制”下如何应用“研究性审计”实现事前审计监督,实现“防未病”的审计目标。

本次将以股权投资项目为按例进行实务探索,具体内容如下:一、“研究型审计”理论研究目前“研究型审计”尚未有公认或确定的定义及实施思路或模式,如丁仁立[1]认为研究型审计是在审计项目中嫁接课题研究模式,把项目当成课题进行调研,对涉及项目的有关重点、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结合审计情况开展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形成层次较高、影响较大的审计调研成果;许芷浩和胡友良[2]认为,从狭义上讲,研究型审计是在完成审计项目特别是重大审计项目任务过程中嵌入专题理论研究,把促进体制机制健全、制度完善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审计工作模式。

但达成共识的是,如何提高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价值是研究型审计的根本问题和特征;孙夏赋[3]认为,开展研究型审计要加大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力度,审计成果需要研究加以开发利用。

上述学者的研究观点是站在“事后审计”的立场来强调研究的价值,但在““派驻式监督机制”下强调的是“事前审计”,实现的审计目标是“防未病”。

因此,笔者认为事前审计下的研究性审计是通过研究分析挖掘被审计项目的底层逻辑,找出被审计项目的关键性因素,审计分析关键性因素的合理性和合法合规性,以达到风险提前预警与预防措施合理安排的目的。

二、事前审计实务(一)选取案例基本情况A公司与B公司合资成立W公司,其中B公司委派人员全面负责W公司的经营,A公司委派经理层副职兼职参与W公司的经营和监督。

W公司核心经营资源由A公司通过租赁的方式向注入,并按照评估价向A公司支付租金。

另外,B公司向A公司做出收益保底承诺:若W公司亏损,由B公司全额承担,并向A公司进行业绩补偿(以A公司对W公司注册资金乘以5年期国债利率)。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研究及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研究及建议

652020年8期 (3月中旬)财经研究摘要:新颁布的《党政主要领领导干部和国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对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明确了对领导干部的履责、监管、落实方针政策方面的责任界定,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运用审计结果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阐述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代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大数据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阶段。

为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担当作为,承担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行为进行监督和客观评价的一种方式。

在新时代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以习近平思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决策部署,贯彻新理念,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揭示问题,客观评价,促进权利规范运行,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一、新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要求2019年7月,中办国办新修订并印发了《党政主要领领导干部和国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文件,与前款相比较,从总则、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这些新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思路也需要随之适应更新,审计实施方法也需要随之全方位升级,以达到审计评价更高水准的要求。

二、审计的责任界定(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铁路局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领导干部进行责任界定。

责任界定难以做到清楚明确。

在实际审计中,往往重大问题都是经过了集体决策,查阅相关的党政联席会、办公会等会议记录,只要主要领导干部同意,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也不会有反对意见,也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理由,很难清楚地划分将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容易造成主要领导少承担责任。

研究型审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型审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型审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1. 研究型审计的概念与特点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型审计强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审计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强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关注审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研究型审计注重从审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强调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重视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研究型审计鼓励审计人员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1.1 研究型审计的定义研究型审计是一种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审计模式。

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关注审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理论成果,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研究型审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揭示审计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为审计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型审计还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借鉴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丰富和完善审计理论体系。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审计模式,旨在推动审计学科的发展和审计实践的改进。

1.2 研究型审计的特点以理论研究为指导。

研究型审计强调对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理论武装审计实践,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深入研究审计理论,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审计的本质、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

研究型审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的审计方法和技巧。

实证研究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审计对象,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研究

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审计是一项关乎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独立的、专业的意见,以增强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机构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新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实践的重要创新,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新审计报告在传统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改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引入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要求。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有重要意义的事项,是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前要着重考虑的事项。

新审计报告要求审计师在报告中明确列出关键审计事项,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结果。

对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审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包括其定义、意义、确定方法、分类和披露要求,以及其在提高审计透明度和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分析其定义、意义、确定方法、分类以及披露方式。

通过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相关各方提供更为清晰和透明的审计信息。

通过对新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可以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审计制度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实现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新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可为进一步深化审计理论和实践,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审计事项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度。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认为对财务报告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其披露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使审计报告更加客观准确。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财务数据的庞杂和复杂性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法规的更新,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因此,本文将就审计工作进行调研,以期提出一份有效的调研方案。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前审计工作的现状和主要挑战2.探索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3.分析不同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和期望4.寻找创新的审计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企业,对其审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不同企业的审计实践和经验。

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当前审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4.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问卷,向广大审计从业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和需求。

四、调研内容1.当前审计工作的主要挑战:了解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审计风险评估不准确等。

2.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如何改变审计工作的方式,以及审计工作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审计工作者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4.创新的审计方法和工具:研究新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探索其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五、调研成果1.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一份全面而系统的调研报告,对当前审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宣传推广: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发布调研成果等方式,将调研结果向广大审计从业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宣传推广,提高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doc

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doc

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审计方面的研究对于审计人员提升自己的审计工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一[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与传统的经营导向相比,现代内部审计已经进入由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审计的新纪元。

战略导向对于内部审计的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以战略为导向,在公司治理层和高管层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所有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在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建立审计协作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形成公司审计文化,成功构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才能为公司经营管理查找弱点,弥补漏洞,帮助公司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战略导向;价值增值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现代内部审计目标已经由监督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管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开始从注重审计内部控制转变为监控公司未来风险,内部审计已然进入一个由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审计的新纪元。

战略对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战略正确,公司才能真正做到价值增值。

素有公司免疫系统之称的内部审计,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不能脱离战略去空谈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本文拟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入手,探讨战略导向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成功构建战略导向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方法及保障措施。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对内审的内涵及其目标的认识也在逐步发展。

最早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的是被称为内部审计之父的索耶。

他认为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1941年成立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当属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内部审计组织。

探究如何做好EPC总承包项目跟踪审计

探究如何做好EPC总承包项目跟踪审计

探究如何做好EPC总承包项目跟踪审计摘要:EPC总承包项目即由业主将项目委托于承包商,承包商根据合同内容,针对工程项目采购、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展开全过程,或者是几个阶段总承包,负责工程安全、质量、费用。

此种方式能够避免各环节彼此制约,保证责任主体明确,进而使项目质量、安全、造价、工期等与合同约定相符。

针对EPC总承包项目有效开展跟踪审计,能够减少项目成本,尽量缩短工期。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承包商;全过程EPC总承包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实施跟踪审计工作,能够使项目质量、项目安全获得比较充分的保证,确保项目造价可以和合同约定之间相符。

同时跟踪审计的开展,可以合理划分项目建设,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1]。

一、跟踪审计主要特点对于跟踪审计来讲,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同步审计、实时审计,主要指审计机关在政府委托下,在依法基础上针对民生重大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展开审计,目的在于结合审计的开展,针对项目建设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介入预防,确保项目实施绩效。

基于介入时间进行分析,传统审计工作开展时,往往在项目结束以后,决策工作、施工工作均已完成。

由审计介入时,项目已为静止状态。

跟踪审计使原本晶体审计更具动态性[2]。

在项目逐渐建设中,会展开实时跟进。

在此情况下,建设项目会处于受控状态。

跟踪审计的实施,能够实现审计监督预警。

基于审计内容进行分析,传统审计中,主要是审计工程造价。

而跟踪审计是项目全面审计。

关注工程造价同时,也能深入分析项目整个过程。

在项目建设出现问题时,可以将其及时发现,尽量减少纠错成本。

二、EPC总承包项目展开跟踪审计的有效措施(一)项目实施前期进行跟踪审计对于EPC总承包项目来讲,一般在初步工作中,项目概算为重要内容,会将其作为依据控制招投标。

初步设计未能深入实施的情况下,会导致概算不够真实,规范性也难以保证,进而严重影响项目投资。

在概算额度较大情况下,各项费用便会有所增加,提高工程项目整体成本。

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动因与方略探讨

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动因与方略探讨

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动因与方略探讨作者:吴秋生来源:《会计之友》2024年第01期【摘要】研究型审计是以科学研究的态度,通过增加实际调查和集体研讨等研究性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审计建议建设性,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审计工作新模式。

新时代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国家审计职能作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审计标准日益原则化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审计数字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做好研究型审计必须以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宗旨,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必须大力开发和采用数字审计技术,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必须具有国之大者的系统思维和观念,必须把实际调查和集体研讨的研究性程序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要重点做好具体审计判断标准的研究和建立、被审计对象执行法律法规具体情况和情节等的调查与研讨。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调查研究;集体研讨;审计判断【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1-0009-05一、研究型审计的含义与特征(一)研究型审计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做实研究型审计”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因此,弄清研究型审计的含义与特征,充分认识今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内在动因,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切实做好研究型审计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研究型审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纷纷兴起政府绩效审计,它们就把这种以自定评价标准为主要特征的审计称为研究型审计[1-2],以区别于传统的以公认标准进行鉴证批判为主要特征的真实合法性审计。

十多年前,南京审计局等也提出过研究型审计和课题式审计的概念。

2020年侯凯担任审计长后,开始切实重视研究型审计:2020年度审计署集中整训中,侯凯审计长发表《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的专门讲话,要求“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要求“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202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强调,审计工作要始终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型审计实现路径

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型审计实现路径

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型审计实现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挑战 (1)三、研究型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2)四、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3)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2. 数据分析与挖掘 (5)3.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 (7)五、研究型审计的实现路径 (8)1. 明确审计目标与计划 (9)2. 制定大数据审计策略与方法 (10)3. 搭建审计数据平台 (11)4. 实施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2)5. 开展数据分析与挖掘 (13)6. 可视化与报告审计结果 (15)六、案例分析 (16)七、结论与建议 (17)一、内容概述本文将介绍大数据背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挑战,分析当前审计工作中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阐明为何需要在大数据环境下推进研究型审计。

阐述研究型审计的核心概念及其特点,强调研究型审计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将详细阐述研究型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层面的支持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审计流程的优化与改进等方面。

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审计资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完善审计模型等方法,提升研究型审计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总结研究型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其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量的庞大使得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难以应对,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别增长,这些数据包括结构化的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新技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大难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大量的敏感信息被存储和传输,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成为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隐私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及到用户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审计变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措施研究
关键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一、新时代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 方法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新修订后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 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 中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健全了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制,也对内部审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 审计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内部 审计机构要积极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 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本部门、本 单位规范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提高管理绩效,促进廉 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 会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
分,会计核算过程工作的精准程度会 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现阶段我国审查制度不健全,时 常会有会计审核问题出现,正因如此, 需进一步强化对单位内部制定的制 度进行核查,与制度制定者及执行者 座谈,确保制度合理性,还要检查单 位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判 断内控制度的科学性是否符合相关标 准。
(四 )规范审计程序 在审计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对审计 程序进行总结和提升,审计成果需进 行取证并记录,由相关责任人员签字 盖章,审计成果需要向被审计单位正 职领导干部汇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 责任清晰明确,在发现问题时可直接 联系到相关负责人。而审计报告需征 求被审计单位及个人的意见,不断提 高审计报告的完备性及科学性。增强 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还要从外部证据着 手,外部证据优于内部证据,审计人 员要有敏锐的头脑快速分析财务及相 关人员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除此之外,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落实时 需考虑社会需求因素,在促进审计工 作的开展时要强调项目分析,延伸出 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为后续 决策提供可靠参考,通过整理数据不 同领域方面的经验对审计项目进行总 结分析,确保这些因素都可成为对审 计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 (五 )深 入 分 析 支 出 情 况, 了 解 支出明细 与传统工作内容相比,支出主要 针 对 单 位 公 车、办 公 设 备 和 维 修 支 出,从 这 三 个 方 面 入 手 进 行 细 致 核 查,对于大笔支出要有相关凭证、发 票及图片等证明材料。同时,要加大 实物检查力度,统一核算被审计单位 账目,对于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真 实性以及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进行细致核查和审计,落实各项工作

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型审计

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型审计

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型审计
周庆西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年(卷),期】2024()4
【摘要】2020年,侯凯审计长提出开展研究型审计这个命题,其目的是推动落实审计高质量发展和在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型审计的提出,是源于审计人的忧患意识,简单地讲,就是居安思危,是面对审计质量、风险、危机、挑战的一种感悟、预见和防范的能力,由此使忧患意识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彰显了审计人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奋勇开拓的理念。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周庆西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
【相关文献】
1.主动作为务实重行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
3.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意见的通知
4.贯彻《审计法》进一步做好同级财政审计工作──辽宁省同级财政审计工作访谈录
5.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做好研究型审计“三要”

做好研究型审计“三要”

100积极探索研究型审计 提升审计工作质效V V 马玉浩洛阳市偃师区审计局坚持“研究先行、以研促审、研以致用”原则,结合具体审计实践,积极探索开展研究型审计,将研究型思维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研究”在审前,夯实审计项目第一步。

立足研究审计对象,围绕区委、区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中心工作,把审计对象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考量,准确把握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职能定位、改革方向、核心业务等,深入了解审计对象发展趋势,不断储备更新行业政策法规,找准审计切入点和着力点。

围绕审计工作方案和研究掌握的审计对象情况,把握总体,把准审计重点环节,明确发力方向,高质量完成审前研究情况报告,切实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研究”在审中,着力打造优秀审计项目。

运用系统思维,对审计对象近年工作重点、资金项目、审计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着重从资金、项目、政策入手查透问题事实,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审计的精度。

狠抓科技强审,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积极推行“大数据多跑路、审计人员少跑腿”的大数据审计方式,不断提高审计的广度。

树立创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重点把握关键节点、重要环节,对问题线索进行研究、突破,形成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报告等,不断提高审计的深度。

“研究”在审后,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审计整改是确保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监督权威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助推器。

加大整改力度,推动审计整改见实效。

建立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提升审计效能。

注重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关注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长效机制,强化管理,从源头上强化治理,放大审计整改效果,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作者单位:洛阳市偃师区审计局)做好研究型审计“三要”V V 韩喜燕2020年8月,审计长侯凯指出要把开展研究型审计作为头等大事,从此在各级审计机关中拉开了研究型审计的序幕。

研究型审计文章

研究型审计文章

研究型审计文章研究型审计文章是指针对审计领域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理论或方法。

以下是一篇关于研究型审计文章的文章,供您参考:研究型审计:推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作为保障国家财政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需求,研究型审计应运而生。

本文从研究型审计的内涵、特点、意义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推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创新发展,审计实践,审计理论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经济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审计作为保障国家财政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

研究型审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

二、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和特点研究型审计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问题导向:研究型审计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 研究基础:研究型审计强调以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审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实践检验:研究型审计注重实践检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理论体系。

三、研究型审计的意义1. 推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研究型审计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审计问题,挖掘其本质和规律,为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型审计注重实践检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财政经济安全。

3.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研究型审计的现实使命与实现路径研究

研究型审计的现实使命与实现路径研究

研究型审计的现实使命与实现路径研究作者:秦荣生来源:《会计之友》2024年第04期【摘要】研究型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式,是通过研究用审计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的审计实践。

实施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履职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审计政治性要求的需要,是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把握审计规律性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实施研究型审计的路径主要有:围绕审计主责主业实施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应贯穿审计工作始终,聚焦重大审计项目、注重审计整改成效、采用数字审计技术、锤炼审计人员能力都应实施研究型审计等。

实施研究型审计应守正创新,从事研究型审计应有“大气”“正气”“勇气”“傻气”的研究作风。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审计高质量发展;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4-0002-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研究型审计是指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透过表象探究本质,运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促进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做好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研究,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将永远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

要做好审计工作也一样,应实施研究型审计,别无选择。

一、实施研究型审计的现实使命研究型审计,本质是审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审计实践,而辅之于“研究”,主要是使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研究型审计不仅是一种审计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科学的审计工作思想[1]。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需不断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扎实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研究型审计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研究使审计工作揭示问题更加精准,分析原因更加深入,提出建议更有针对性。

因此,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提高审计质效的重要手段。

研究型审计座谈会发言稿

研究型审计座谈会发言稿

研究型审计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审计员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各位专家和审计员们共同探讨研究型审计的相关问题。

研究型审计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研究型审计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为研究型审计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和意义研究型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执行审计任务的同时,开展相关研究并产出科研成果的一种工作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审计只注重事后检查的局限,通过研究和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建议和决策支持,以提升审计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型审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经营能力和效益;另一方面,它能够促进审计机构的专业发展,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满足审计市场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国家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型审计的方法和应用研究型审计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

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采集和整理企业的各类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2.风险评估和预测: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预测,识别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3.业务流程优化: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找出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升效率和质量。

4.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通过对企业战略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初步的方法探索,在实践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和工具逐步发展和应用。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提升研究型审计的方法和应用。

三、研究型审计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型审计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审计人员。

农业农村审计的重点内容及研究思路

农业农村审计的重点内容及研究思路

董萍艳 田颖开展农业农村审计要未雨绸缪,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明确审计工作重点,结合具体的审计要求,着力把握政策、资金和项目三个抓手,致力于解决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落实不彻底不到位、农业农村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乡村振兴项目管理混乱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审计监督的政策范围和要求开展审计。

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对相关指示批示、政策资料的理解领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标对表,梳理排查找出短板,结合政策全面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效益,深入剖析制度缺陷、机制障碍的根源,有力发挥审计在督促农业农村政策落地见效中的保障作用。

(二)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大量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投入农村,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呈现面广量大的特点。

党和国家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度很高,审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农业农村资金的监督,以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确保项目合规开展。

乡村振兴涉及项目众多,如何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开展以及执行过程不走偏、不走样,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针对乡村振兴项目种类多、涉面广、周期长等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建设周期、验收情况及后期管护等情况,找准项目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并提出改进建议是审计的重要职责。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审计对象数量多、行业涉及领域广,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同步发生变化,要以调查研究的思维,开展对审计对象的全面研究,畅通数据归集渠道,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有效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面制约和监督。

(一)以翔实的审前调查为研究型审计“搭桥铺路”。

了解被审计单位工作职能的变化,农业农村审计对象职能各不相同,应在审前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分析,紧扣各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找准审计重点;瞄准被农业农村审计的重点内容2023年第五期2023 05农业农村审计的研究思路审计单位的主责主业,调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把上级领导对该行业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要求融入审计目标,认真研究农业农村审计的项目资金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排查盲区和漏洞找准审计切入点,锁定各渠道资金监督盲点,排查资金使用环节监管漏洞,一些审计人员较多关注被审计单位自身实施项目经费支出,对专项资金关注度不够,缺少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后续排查。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实研究型审计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实研究型审计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实研究型审计V V 黄琳持续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审计机关要加快推进研究型审计,积极探索和建立研究型审计的工作机制,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运用到审计全过程,注重审计成果开发,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让审计人员既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法规审理、整改执行的审计“四分离”工作机制,探讨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实研究型审计工作。

在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际,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开展,有助于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市县基层审计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强化机制保障,注重调查研究,做实研究型审计工作,以有据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上级政策执行不走样,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机制保障,夯实研究型审计基础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全方位的机制保障。

一是要强化制度保障。

基层审计部门应结合基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推动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实施细则,完善如何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运用到计划管理、项目实施、法规审理、整改执行的审计“四分离”工作机制中,确保研究型审计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提升审计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要强化组织保障。

着力建设研究型领导班子,创建研究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带领审计干部研究政策、钻研业务,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审计机关各内设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三是要强化人才保障。

人才是强审之基,要加强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既懂宏观政策,又懂审计业务,还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的研究型审计人才。

根据基层审计工作特点,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型人才培养计划。

顺应研究型审计工作的要求,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注重培养青年审计干部,敢于给青年审计干部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审计干部担任重大审计项目主审,让他们在审计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得到锻炼成长。

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

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

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
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仅仅关注发现问题和揭示风险,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以下是一些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的方法:
1.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2.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出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3.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

4.关注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审计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被审计单位实施和落实。

同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确保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在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之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案,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跟踪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跟踪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确保被审计单位按照建议进行改进。

如有需要,可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做实研究型审计意见建议,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升,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如何做好审计
作者:hui572460标签:审计如何做好2011-06-29 18:34 星期三晴
审计工作总体来说可以分成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

这三个阶段纵向贯穿了审计的全过程,横向涵盖了审计的各环节。

要做合格的主审,必须从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环节入手,全过程地进行把握、协调、监督、检查。

一、从审计准备阶段入手,为实施审计程序打好基础
在审计准备阶段,作为主审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组织审计人员合理的人员结构及数量,能够保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并节约审计成本。

目前,内部审计任务重、人员少是普遍现象。

因此,作为主审在组织审计成员时,就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结合审计目的,合理组珠海fapiao织审计小组,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特点及所承担的审计分工。

根据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审计经验、受教育程度、协调沟通能力等进行权衡,使其组合能够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

遇有特殊业务要求,可聘请相关业务部室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员,从而确保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为审计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认真进行审前调查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保证以后阶段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审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做好审前调查,并详细填写调查记录。

审计前调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作为主审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如,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座谈,现场观察,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组织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状况、内部控制体系等进行初步了解。

二是查阅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和外部审计结果。

借阅该单位前期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充分做到审计信息的再利用;搜集该单位前期的外部审计结果,做到审计资源的共享。

同时,将前期发现的问题作为本次审计的关注点,可以很好地避免审计风险。

三是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行业资料,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内部考核等资料,并对前期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变化和变动,分析重要问题和线索,初步确立审计的重点、难点,为制订审计方案打好基础。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作为主审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切忌过于简单笼统、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这会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性,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因此,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围绕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制订详细、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审计工作方案。

方案的内容应分工明确、合理,确保每位审计人员明确吉林fapiao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要求,保证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

二、强化审计实施阶段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合格的主审应做到,在审计组成员取证中给予指导,在汇总所有审计证据后进一步分析、复核,并对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加以复核、使用、管理,以保证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到位。

(一)汇总复核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用来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的凭证。

只有依据充分的证据作出的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才有充分的说法力,才能被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所接受。

因此,在审计组成员按照审计方案分工,将搜集的审计证据提交给主审后,作为主审,应首先鉴定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以能说明问题为限。

主审应对每份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加以鉴定。

检查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足以证明审计事项并形成审计结论;检查证据是否相关,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则予以保留,证据与被审计事项没有内在联系的应果断剔除;检查证据是否可靠,即证据是不是客观存在,有无歪曲事实的现象,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

其次,分析、复核审计证据。

对经过鉴定的证据还必须加以分析、判断,主审必须对相关证据从总体上加以归纳、分析、整理,使其条理化、综合化。

通过综合,选出最适宜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这一过程,能使审计事项从个别上升到全面、从表面跨越到本质,为建设性审计意见、建议的提出打好基础。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是形成审计报告的依据。

主审应对底稿的完整性、合规性、正确性负责。

主审在审计现场实施后,应及时对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复核。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计底稿与所附的审计证据的内容、金额是否相符。

二是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做到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审计工作底稿内容是否全面、规范。

三、规范审计报告阶段是促进目标实现的关键
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应在归类、整理、核对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审计报告。

在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中杭州fapiao,主审应特别关注以下四点。

(一)审计报告的原则
1.客观。

主审的写作态度应实事求是,不带丝毫个人偏见;事实是审计人员亲自证实的,并非来源于道听途说。

所揭示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并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

2.清晰。

要求审计报告具有良好的组织安排,内容容易理解。

一份表达清楚的审计报告应该使使用者准确地抓住报告的中心主题,理解报告的内容,明确报告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要求主审必须用词准确,文章逻辑性强,前后一致且突出重点。

3.及时。

审计报告能否达到审计目的,发挥其监督服务作用,取决于报告的及时性。

因此,主审应该在审计实施现场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编写并呈送给有关人员。

审计报告修改定稿后及时上报或下达执行,提高审计报告的时效性,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一步。

(二)审计建议要可行。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发现问题、批评过去,而在于解决问题、指导未来。

审计报告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建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对问题的解决速度与决策。

事实上,当公司领导接受了所反映的事实和问题时,他们会很自然地问审计人员“既然这样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或我们究竟该怎样改进”。

审计建议最常见的毛病就是针对性不强,分析问题部分与建议之间缺乏相关性,造成建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论,没有明确的方案与做法,没有操作性,更谈不上效果了。

(三)做好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1.评价的原则。

(1)合法性。

即审计评价的内容及依据必须合法。

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适用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客观性。

即审计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审计查明的审计问题情况如何,审计评价就应据实加以评价,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2.评价对象。

审计评价必须是对审计范围内的事项所作的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信息不应作为审计评价的范围。

3.评价的资料来源。

评价必须依靠审计直接审查过的并已经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未经审计人员审核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能作为审计评价的来源和基础。

(四)用词恰当,审计报告用词应得体。

主审撰写报告时,应避免对审计问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批评别人、指责别人的行为。

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报告的用词往往是决定能否取得被审计单位合作的关键。

偏激或夸大的词语都将影响双方协调合作关系的建立,这就要求主审具有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和踏实朴素的语言功底
三、对审计业务应真学勤钻。

审计是项技术活,需要有一定的技艺和谋略,否则,就查不出问题、理不出缘由、提不出对策。

当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规行为越来越隐蔽,各种信息数据来源越来越复杂,如果仅凭被审计单位的几本账本、几本凭证、几张报表、几句承诺,有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审计干部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增长本能,做一名既懂财务、经济,又懂法律、金融、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干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查核账务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加强学习,钻研业务,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要加强审计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谋事本能。

要把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充分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二要加强本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干事本能。

要熟练掌握国家审计准则、财务会计知识,做到查得出问题,指得出原因,提得出建议。

当前,尤其要加强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的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在电脑上打不开账本、翻不动凭证;三要加强财经法规学习,不断提高干成事的本能。

要注重学习财税法规和各级各部门的财经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来促进审计工作,使审计查核出来的问题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确保审计处罚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