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2)(山东)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2)(山东)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

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

”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

”彦回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

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彦回惧而奉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2分,每小题3分)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

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

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

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

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

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

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乃决杖释之。

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

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

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

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

拜尚书左丞。

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

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

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

”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

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

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

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

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

”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

”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

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

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事遂寝。

都城种
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

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

”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

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

大德三年,移河南省。

明年卒。

有诗文数百篇。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情俱轻,宜从贷.减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戾.乎戾:违背,违反
C.迹.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尚.尚:尊敬,仰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 B.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C.乃.如绍言以闻 D.权势因.取为己有
今君乃.亡赵走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

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

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

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3分)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4分)
(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授开府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分)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3分)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

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

服阕,署威宁府。

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

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

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

寻以.母忧去官。

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

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

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

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

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

今就邻省雇
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

”诏允行。

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

官署
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

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

七年,贵
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

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

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益囚粮。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

十一年,迁安徽布政
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音pí,附属的土墙②甃,音zhòu,修砌③堞,音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鞫,音jū,审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勖:勉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寻以.母忧去官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乃.给工本,筑坝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十二年,卒于.官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

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 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
的远见卓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3分)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3分)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4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
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

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

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

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

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

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嘻!其可叹也。

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

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

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

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
也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
效胜:克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②木欣欣以向荣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

(2分)
试题答案
一、9.B(延:伸长。

延首,伸长头颈。

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10.D(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通过”;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语气,翻译为“一定”;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11.C(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

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12.D(“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13.(1)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

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

(“惭而去”“贵乃归罪”各1分,“待之如初”补出主语1分)
(2)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

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

(“假”“见与”“相”“启”各1分)(3)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莫己若”“我之谓”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

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

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

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

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

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

”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

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

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

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

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

”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

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