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技术手段已进入到会计信息化阶段。

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

对此,会计研究人员适时提出了“事项会计”的全新概念。

对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做一系统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事项会计;优势;局限性
1 传统会计系统的缺陷
1.1 信息不充分
传统会计受严格确认条件以及计量模式的限制,导致信息不充分,致命的缺陷是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而这些软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却没有在财务报告系统得到反映。

再者,成长公司以及高科技扩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在发展客户及大市场份额上,在研究开发上也花费大量资金,而没有反映在公司的价值中,这就导致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公司的市场价值差距很大,这种现状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矛盾越来越突出。

1.2 主观性强
传统会计信息受环境及管理当局行为的影响,其生成过程充满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其输出结果是一个近似值,并且输出数据高度抽象和模糊,容易使信息使用者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而这种信息模糊
会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些误解,如果再加上人为“门面粉饰”因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是难以保证。

1.3 相关程度低
传统会计提供信息时假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可知并具体的,提供通用的信息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显然是“自作多情”,因为相关性是相对的,它总是与使用者的决策目标、决策类型、决策时点以及决策者的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同一个信息使用者,其对相关性的评价结果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使一些重要的决策信息因过滤而被掩饰了,影响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1.4 报告不及时
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是证、账、表体系顺序化处理,遵循一定程序。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活动相脱离,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等到会计期末财务报告出来后,才能被动地接受“历史”信息。

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适时信息与前瞻性信息,而不是过时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承担着降低投资成本和引导资源分配的社会责任,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大大地影响了传统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降低其价值,使得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在与其他信息争胜的过程中劣势日益凸现,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传统会计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心理所致,事项会计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其以使用者为中
心,树立市场或顾客观念,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2 事项法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相比具有的优势
事项会计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

这里的“事项”是指可以观察到的、亦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

事项会计强调要尽量提供与经济活动相一致的原始信息,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统一。

正因为如此,事项会计在提供信息等方面较传统会计有以下优势:
第一,尊重信息使用者的个人偏好,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面对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反应。

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以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假设,这一假设导致了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

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是一切信息使用者都只能被“一视同仁”地接受同样的会计信息,而阻止使用者按他们自己的需求来认识信息和重新编制报表,这显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需要。

与之不同的是,事项法强调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由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需要对数据进行剪裁,这样就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

第二,提供多重计量属性,使会计不仅能够反映过去,还能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

事项会计允许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
面,如以劳动、时间计量。

因此,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人力资源、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在事项会计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真实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事项会计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将客户满意程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兼收并蓄反映这一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

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掌握的信息要比投资者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管理当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而事项法将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信息使用者个人,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的可能(当然,指望事项法完全解决盈余管理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管理当局仍可隐瞒某些事项不予披露,但事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一问题得以缓解)。

第四,有利于克服现行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误解和混乱。

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面对不确定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这样,现行财务报表提供的经会计人员处理过的貌似确定的信息,实际上可能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

理智的信息使用者是不会为这些貌似确定的信息所迷惑的,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因为将这些单一的数字进行重新分解、重新验证和确认,再重新组合和汇总,是相当耗时、费力的。

以至于让人产生怀疑:会计人员到底在发挥什么作用?既然如此,采用事项法,将原始的
会计数据直接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第五,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实时报告系统的思想实际上萌芽于事项法。

在实时报告系统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储存大量的信息(事项),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财务报表,而无须等待企业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 事项法会计的局限性分析
(1)事项会计的建立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达及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

(2)事项的标准难以确定。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极其繁多复杂的,哪些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还没有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标准。

(3)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可能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对企业竞争不利,同时可能增加信息报告成本。

(4)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造成信息过量,而更加难以做出正确决策;并且是否多数信息使用者能够自行判断、收集、分解、组合、汇总事项会计信息,这对事项会计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5)事项会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必须进行必要的分类,如何分类也是一个问题。

(6)事项信息的列示是否比传统的价值计量更可检验,事项特点的
展示是否一定比事项价值的汇总反映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还有待实践检验,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桂荣.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2003,(6).
[3]关宏伟.谈事项法与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