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分析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则是其财务行为和业务活动管理运行的指南。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体现出了多样性和多层次化等特点,那么相应的会计制度也要跟随发展起来。

对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进行比较与分析就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其财务行为及其管理运行有着更为深入的把握,以期提高单位的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会计行为一、引言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开始施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新制度的制定和施行比之前一直施行的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即1998年制定并实施的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进步,表现在会计基础、会计科目的调整以及报告的完善等方面。

从就制度到新制度,是一个从量到质慢慢进步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我国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行为越来越得到相关群体的关注,并在此情形下不断的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会计准则来完善自身的会计制度。

面对新的经济坏境和新的国内国际金融环境,新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是对此做出适当的调整。

这些调整都是以旧制度作为基础而进行的,因此对比新旧制度,并对二者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更好的进行,有利于我国国有资产得到更为稳健的管理,同时还有利于我国整个公共财政体系提高效益。

二、会计基础问题的比较分析(一)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比较分析新制度的会计目的更为明确,即主要在与规范事业单位特定会计行为的合规性,整合并维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为的秩序,从财务角度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

旧制度会计目的因为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贯彻旧的会计准则的,同时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

在会计目的上,新制度的会计准则比旧制度更为具体而鲜明。

此外,新制度的会计目的还具有法理性。

新制度总则第一条就提出了会计目的,即“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其法律依据是我国的《会计法》。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计准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 了新 旧两个会 计准则的异 同之处。
关键词:会计 准则;事业单位 ;比较
新《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的实施, 标志着我 国事业单位的财 务工作迈 向新的 台阶 。新准则 的实施 , 加强 了我 国事业单位会 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 完善 了会计信 息的质量要求 , 对会计 科 目进行 了更合理 的分类 , 提高 了事业单位 内部管理。 新旧会计准则的相同点 ( 一) 制定 的依据相 同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条规定 , “ 为了规范 企业 会计确认 、 计量和报告行为 ,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 根据《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会 计法》 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 , 制定本准则” 。《 事 业单位会 计准 则》 第一条规定 , “ 为 了适应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体 制和 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 核算 , 保证会计信 息质量,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会计法》 , 制定本准则” 。由此可 见, 两个准则 的制定依据是相 同的, 都是根据《 会计法》 。 ( 二) 决 策 有 用 观 与 受 托 责 任 观 统 一 新旧准则都体 现 了决策有 用观 与受托观 的统一 。《 事业单 位会计准 则》既为财务报 告使用者进 行经济及社会决 策服务 , 又反 映了单位受 托责任 的履行 情况 。新准 则强化 了为投 资者 和社会 提供决策 的会计信 息 。旧准则也要 求财务报 告 目标 既 对企业管理层 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有所反 映, 也要考虑投 资者
3 . 支 出 的变 化
的需 要 。
( 三) 在会计准则体系 中地位相 同 新《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在维持原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 上, 做 出了修改和完善。 在我 国会计制度中, 行业会计制度 繁多, 缺乏统一的框架结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补充 了这个漏洞,事 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该体系 中起着统辖 、 核心的作用 。不仅是指 导各项会计准则 的建立 , 而且规范 了事业单位会计行为的规范 性, 是事业 单位 制定会计管理制) 新 会 计 准 则制 定 的 目的性 强 与旧会计准则相 比较,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的 目的性更强,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 高。 会计制度都是基于会计法、 会计准则而制定 的, 而会计法是我 国会计准则体系 中的根本大 法, 其制定必须遵 照会计 法。新修 订的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将 “ 一般原则” 修改为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并在原有 的六大质量 要求基础上 , 增加 了“ 全 面性 ” 要求, 保障 了会计信息质量 的完整 性和规范性 。 ( 二) 使用权 责发生 制, 全面反应会计信息 合理 界定了会 计核算基 础, 《 旧准则》 事业单位核算一般采 用收付实现制 , 具有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缺乏合理的收支配比关系 , 不能如期反应财务状况。 为了更加真实完整的反应会 计信 息,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规定, 事业 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 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 , 以及 行业 事业 单位 , 采用权责发生制 。 这样 , 对 于经 营性事业单 位, 如医院 。 就可 以采用权责发生制记账 、 算账 、 和报账 , 如实反 映当期收入和支出状况

事项会计的应用前景分析

事项会计的应用前景分析

事项会计的应用前景分析摘要:事项会计提供以“事项”为基本单位的原始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从事项会计的需求性分析、可操作性分析、技术分析和成本分析等角度来分析事项会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事项会计;需求性分析;可操作性分析;技术分析;成本分析一、前言目前对事项会计的发展研究主要是从传统会计和事项会计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传统会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目前事项会计的发展确实遇到了技术上的不足,但关键还是事项会计理论的不足,例如事项会计的各种规范性问题还没有解决。

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看,未来,企业的信誉将会越来越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只有充分的让债权人或投资者了解企业信息,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形象,从而继续生存下去。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事项会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二、事项会计的应用分析1.需求性分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可见,事项会计的需求性实际体现在使用者对事项会计信息的需求。

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债权人和投资者。

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需要企业提供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会计信息,同时我国政府还是国有银行的所有者、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国有企业最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国资委)。

债权人包括银行、企业单位和个人,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债权人需要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是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

投资者更是需要会计信息决定投资决策。

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使用者都希望得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同时能够获得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以便做出经营决策。

传统的会计财务报告大都是会计工作人员经过汇总后用货币计量方式表现出来的,其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受到了极大挑战,显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事项会计即是基于这一要求发展起来的。

信息用户对事项会计的需求主要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事项会计与传统会计比较分析

事项会计与传统会计比较分析

用者可 以在 计算机 厦络系统 迅速 查词 到谚
娄 固 定 资 产 的 公 允 价 值 、 值 等 信 息 . 收 项 市 应 目 也 可 以分 孵 为 开 业 以 实 曰 所 有应 u 目 的 暑 复项 发 兰 蕊 、 末 余 额 、 用 政 策 、 账 损 失 等 情 期 信 环 况 它 的编 制 I 利 于 使 其所 列 示 曰事 项 重 新 苴有 暑 组 合 最 太 化 损 益 表 直接 反 映企 业的 经 营 事
自己感兴趣 的信 息 随着蜘识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技 [
的 不 断 发 展 更 能 反 映 使 慝 者 需 求 的 事 项 会 计 已被 趟 来 越 善 的 人 认 同 极 可 能 成 为 未 来 会 计 发展 的 主流 。 文 试 事 项 会 计 与传 统 会 计 进 本 行 比较 以便 对 事 二 页鲁计 这 一 新 的 鲁 计 理 论 成 更 加 全 面和 ; 的 认 识 。 军刻
维普资讯

事 项 会 计

謦羔
与传统会计

黼 《 习
比较 分 析
口 储姣 邓 畅
台 伟 不 在 像 传 统 扫 表 那 l 直 接 进 行 价 值 汇 总 芏 厦 嚷 . 是 将 企 业 自截 建 以 来 的 所 有 有 关 会 计 而 事 项 . 各 和 账 务 中 汇 总 反 映 倒 虹 固 定 资 产 在 的 赡 ^ 可 反 睦 购 进 成本 . 反 映 固 定 资 产 估 不 计 使 用 年 限 I 预 计 净 残 值 , 却 反 映 该 固 定 资 口 但 产 的 用 造 、 能 、 修 保 养 等 情 况 园 为 信 息 使 维
事 项会 计 是 16 9 9年 差 著 名 鲁 计 学 教 授 治 H 索特在 《 基本 会 计 理论 的 事 项 》中 . 针 对 传 统 财 务 害 以 价值 为 计 量 基 础 所 引 起 的 缺 陷 而提 出 井 太 j倡 导 ] 索 认 为 现 行 财 务 寺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法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具体方法是指在搜集、整理、分析企业各种资料、数据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

现分别介绍如下: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内容的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增减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是一种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

一般说来,经济指标的横向对比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本期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各项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可用于鉴定企业本身的先进性。

(2)本期实际指标与同类先进企业实际指标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可以找出本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从而增强企业挖潜改造的动力和参与同类先进企业竞争的能力。

(3)决策方案的收益与成本差量对比。

通过决策方案的收益和成本差量对比分析,为企业决策与方案择优提供依据。

(4)本期实际指标与历史实际指标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出该项指标的变动趋势,从动态上研究其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应当指出的是,运用比较法进行财务会计报告分析,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比指标应具有可比性。

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因此,对比经济指标的内容、计算方法、计价标准和时间单位等应相同或可比。

另外,在比较不同企业间的相同指标时,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技术经济特点和企业所处自然条件等可比性。

但可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为了使对比指标具有可比性,可以将某些指标做必要适当的调整换算。

如对比成本费用指标,可以先将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变动费用计划指标按产量增减幅度进行调整,再同实际指标对比。

第二,对比指标在形式上一般总是相减或相除的关系。

比较分析法对比确定的差异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可以弥补两者各自的不足。

第三,对比指标不仅要用数量差异说明,而且还要联系实际用文字分析。

事项法会计与价值法会计比较综述

事项法会计与价值法会计比较综述

可知的 很多 确定的
大部分使用者 单一历史成本计量 单一货币尺度
不可知的 很少或不确定 难 以确定
全部使用者 多种计量属性混合计量 多重计量尺度
( 二) 会计信 息的处理过程
1 . 计量属性 2 计 量 尺度
计有很大的不 同, 能够克服 价值法 会计的局限 性, 代表了知识经济时代会 计的发展方 向。 二、 事项法会计 与价值法 会计 的总体 比较 我 国学者最初对 事项会 计理论 的研 究是
完全不同的假设上, 其主要思想是会计信息提 供者可能对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无所知, 会 计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可能决策模型提供可能
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 , 而不 是直接 为不可知或 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决策模 型提供价值输入 。 事 项法中的“ 事项 ” 是指可观察 的、 可 以用会计数 据来表现其特征 的具体 活动 、 交易和事件 。事 项法会 计是在 否定价值法 会计 的基 础上提 出
的, 它 在研究 思路、 方法和 特征上 与价值法 会 比较项 E l
表1 价值法会计与事项法会计的比较
价值法会 计 事项法会计
( 一) 基本假 设前提 1 . 信息使用者信 息需求 的可知性 2 . 信息使用者 需求 的共性 3 . 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 型
4 . 信息使用者的 目 标 范围
究方法之一 。索托认为 , 按 照会 计理论研 究方 各国各地对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采取了 集对象 的范围不 同。传统会 计只 收集会计 事 法 的不 同, 可 以将会 计分 为“ 价 值法 ” 会计 和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 从而丧失 了会计信 息的 项, 而 事项会计 则收集范 围更广 , 包 括 了与信 而事项法下使用者按 自己的理论 和方 息使用者 决策相 关的会计 主体的 各种经济 活 “ 事项法” 会计两大类。 传统 的会计方法可称为 可 比性; 使会计信 息更具可比 动: ( 2 )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提供信 息的时 “ 价值法 ” , 价值法 的根本假 设是会计信 息用户 法对相似事项进行处理 , 的需求是 已知 的并能够被充分 而特 别地说明, 性。 ( 6 ) 对 会计报表 的认识不 同。 价值法认为资 间不同。 事项法可 以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与 因此价值 法足通 过会计理 论推断 为有用 的决 产负债表是一种价值报表或财务报表 , 反映会 业务活动 的时间差 , 实现会计与业 务的一体化 策模型产生最优输入 ; 而事项法会 计却 建立在 计主体在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 损益表 反映会 处理, 从而可 以提供实 时的会计报 告。李桂荣

事项法:提升财务会计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事项法:提升财务会计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结果, 会计 计量 和报告 构成 了会 计 的核心竞 争 力 。美 国会 计 学 会 16 96年 的 《 本 会 计 理 论 说 基 明书》 认为, 会计就是要计量和传递一个经济主 体的活动 中 的数 量方 面, 虽然 定性 信息 是重要 的, 但会 计职 能强 调 通过 数量 表 示 有 意 义 的定 量
战要求会计重新审视 自我 , 应时代变化 , 适 用事
项会 计理 念改造 自身 , 升其核 心竞争 力 。 提


信息技 术 : 战会 计 的核心 竞争 力 挑
信息技术 的发展 , 尤其是通讯和 网络 , 从根 本 上改 变 着 商业 运 作 模 式 。战 略 联 盟 逐 渐 普 遍 起来 , 外购和合资大量涌现, 供应链 管理成 为关 键, 地理 位置 在很 多情 况 下 变 得无 关 紧 要 。利 用
提供了机会 , 使会计从传统的簿记转变为关 系数 据库管理 、 企业资源计划 ( R ) 但 同时大量非 EP , 财务计量的涌现也降低 了会 计信息的权威 , 使其
核心竞 争力 面 临挑 战。 1信息不 客 观 . 传统财务 会 计 理论 认 为 , 计 的 目标 就 是 提 会 供最优 的收益 和最 高 的资产 价值 。会 计人 员 的职
应 用条件 日益成 熟 , 计要保 持核 心 竞争 力 , 必须逐 步推 行事项 会计 。 会 就 关键词 : 事项会 计 ; 统会计 ; 传 会计 核 心竞争 力 中 图分 类 号 :2 0 F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7— 74 20 )3— 04— 5 10 93 (06 0 09 0
期以来的信息垄断地位。来 自非会 计信息 的挑
收稿 日期 :0 6— 3—3 20 0 0 作者 简介: 赵彦锋 (9 5一) 男 , 17 , 河南南 阳人 , 硕士 , 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 。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1001班任雄100202*134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与基于税法的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

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对比分析,来揭示两者的差异和联系,同时从多层面上探求协调的可行思路。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基本前提的差异入手,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基本前提的差异进行论述。

其次,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内容与内涵的相关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差异奠定基础。

然后,详细阐明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原则上的差异、以及具体交易核算事项方面存在的差异。

最后,在综合上述对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思路以及对策,这是本文的落脚点和结论。

【关键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基本前提内容与内涵原则核算协调【正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但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产生于财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所以二者存在共同点和联系。

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但是,税务会计毕竟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所以它与财务会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基本前提的比较分析1.1会计主体纳税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财务信息,被严格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之内,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

会计主体与纳税主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即纳税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在有些时候两者又不相同,如对稿酬征纳个人所得税时,其纳税人(即稿酬收入者)并非会计主体,而作为扣缴义务人的出版社或杂志社则成为这一纳税事项的会计主体。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技术手段已进入到会计信息化阶段。

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

对此,会计研究人员适时提出了“事项会计”的全新概念。

对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做一系统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事项会计;优势;局限性1 传统会计系统的缺陷1.1 信息不充分传统会计受严格确认条件以及计量模式的限制,导致信息不充分,致命的缺陷是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 而这些软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却没有在财务报告系统得到反映。

再者,成长公司以及高科技扩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在发展客户及大市场份额上,在研究开发上也花费大量资金,而没有反映在公司的价值中,这就导致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公司的市场价值差距很大,这种现状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矛盾越来越突出。

1.2 主观性强传统会计信息受环境及管理当局行为的影响,其生成过程充满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其输出结果是一个近似值,并且输出数据高度抽象和模糊,容易使信息使用者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而这种信息模糊会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些误解,如果再加上人为“门面粉饰”因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是难以保证。

1.3 相关程度低传统会计提供信息时假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可知并具体的,提供通用的信息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显然是“自作多情”,因为相关性是相对的,它总是与使用者的决策目标、决策类型、决策时点以及决策者的心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同一个信息使用者,其对相关性的评价结果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使一些重要的决策信息因过滤而被掩饰了,影响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1.4 报告不及时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是证、账、表体系顺序化处理,遵循一定程序。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本准则更强调可靠性。

4、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及名称有所变化。

壹是将损益表改称利润表;二是取消了选择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要求;三是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

5、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

会计要素的定义基本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主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相关条款。

6、引入“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在理论上,前壹种利得和损失尚未实现,后壹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

本准则规定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壹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8、取消“会计记账须用中文”及“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关于用中文记账的要求,《会计法》第二十二条已经明确,会计准则不宜重复;而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应通过资产、费用确认来解决。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初始计量方面的变化。

(1)借款费用能够资本化。

对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允许将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化。

本准则第十壹条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即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是公允价值时,才能据此价值入账,有别于原准则壹律根据投资合同或协议的价值入账的规定。

(3)不计入存货成本的范围发生变化。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本准则规定“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意味着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等可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支出,能够计入存货成本。

事项会计、数据库会计及REA会计的比较研究

事项会计、数据库会计及REA会计的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 与 刨 耕 驴笼
事项会计 \ 数据库会计及 R A会计模 式的缺 陷 ( C 如信息不 充分 、 主观性 强 、 相关程度低 、 信息孤岛及报告不及时等问题 ) Sr r 16 ,ot 在 9 9年提 e
三 、lA会 计 FE
R A会 计 中 的 R、 、 E E A分 别 代 表 资源 ( eo r s 、事 件 R suc ) e ( vns 和参与 者 ( gns , 中资源是企业控制下 的稀缺的和 E et) A et) 其
有用 的资产 ( i, 7 ) 具体地说 , Ir 1 5 , ji 9 就是指稀缺 的 、 能为企业带 来经济价值且受组织所控制的易于辨认 的有形实物对象 。事件则
未克服传统会计所固有的缺陷。 因此 , 他们建议 应研究如何利用先 事项会计 大大简化了业 务处理 流程③提高 了会计 信息的及时性④ 进 的数据结构描述会计 处理 的对象本身 ,而不是 只描述复式记 账 , 和准确性 , 不仅满足 了信息使用 者多样化 、 化的需求 , 个性 而且在 会计 体系有关 的数据 ,使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产生多个与更全面的 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管理 当局盈余 管理 的机会 , 高了信息 的 事项 数据相关 的视图 。 提
事项进行存储 、 组织 、 传递 和输 出。 二、 数据库会计 该模式 由 G e 于 13 ot z 9 9年提 出 , 他认为会计人员 只有 完全了 解需 要进 行决 策的事项 的本质 , 才能对 经济现象进 行挑选 、 类 分 和计量 ; 另一方面 , 使用 者只有完全理解 了产 生信息的方法 , 才能

透明度 ,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 , 实现了 “ 受托 责任观” “ 与 决 策有用观”的有机统一。 事 项会计 的 目标是在 无法确 切定义 和描述会 计信息使 用者 各不相同的决策行为方式和决策模 型的情况下 , 为各种信息用户 提供决策相关的事项信息 。如何将事 项信息运用于决策 , 由 完全 会计信息用户 自己处理 , 与会计活动无关 。事项会计 的核心就是 将事项作 为会计分 类的最小 单元 , 日常 核算 中, 在 对各 项交易 的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在当前事业单位中,做好会计的新旧衔接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有效衔接建立在对新旧会计制度彻底了解的基础上,若是不了解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异同,很难做好新旧衔接工作,难以有效发挥新会计制度的价值。

故此,本文立足实际,对新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对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详细阐述,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进行。

一、会计科目方面的比较(一)固定资产会计科目比较在固定资产方面,新旧会计制度有明显的不同。

相对于旧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如何处理固定资产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增加了计提核算方法。

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旧会计制度时期,主要由上级部门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因为资产自主权缺乏,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

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处理资产收益的权利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必须要有效管理自身固定资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对于“虚提”,旧会计制度并没有相关处理手段和说法,但是为了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求,新会计制度提出了“虚提”概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累计摊销固定资产,这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符合单位本身发展要求,也能有效满足市场需要。

(二)新制度新增会计科目分析为了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等各种硬性要求,加上为了适应部门预算管理需要等,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在旧的会计制度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会计核算科目。

增加这些新的科目,目的就是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范自身的财务会计行为,以促进单位财务运行效率的提升,使整个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可以发现,新会计制度在内容方面增添的科目主要包括政府核算类、国库集中支付类、部门预算类等。

具体来说,有关于部门预算的内容,增加了非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转等会计科目核算,而国库集中支付主要规范“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这些内容都是没有的。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的广泛 应 用 。 3 . 2事 项 的标 准 难 以确 定 。 企业 的经 济 活动 是极 其 繁 多 复杂 的 ,
哪些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 还没有一个现实的可 操 作 的标 准 。 3 _ 3大 量 事项 信 息 的列 示 可 能泄 露 企业 商 业 机 密 ,对 企业 竞 争 不利 , 同 时可 能 增加 信 息 报告 成 本 。 3 - 4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 ,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造成信息 过量 , 而更加 难以做出正确决策; 并 且是 否多数信息使用者能够 自 行 判断 、 收集 、 分解 、 组合 、 汇 总 事 项会 计 信 息 , 这 对 事 项 会计 的发 展 将 是一 个 很 大 的 限制 。 3 . 5 事项 会 计 对 外提 供 财 务报 告 必 须进 行 必 要 的分 类 ,如何 分 类 也是 一个 问题 。 3 . 6事项信息 的列示是否 比传统的价值计量更可检验 ,事项特 点的展示是 否一定 比事项价值 的汇总反映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
蓄 反 映这 一 客观 需 要应 运 而 生 的 。
第三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 问题 , 提高会计信息 的透明度。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 企业管理当局掌握 的信 息 要 比 投资 者 多 , 出 于 自身 利益 考 虑 , 管 理 当 局会 选 择 对 自 己有 利 的会 计 政 策 和会 计方 法 对 会 计 报 表进 行 粉 饰 , 以牺 牲 投 资者 的利 益 来换取 自己的利益。而事项法将会计政策 、 会计方法的选择 留给信 息使用者个人 , 就大大降低 了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的可能。 第 四, 有利 于克 服 现行 财 务 报 表项 目的不 确 定 性所 导致 的误 解 和混 乱 。 不 可 否认 , 由 于估 计 和判 断 的客 观 存 在 , “ 不 确定 性 ” 充 斥 着 整 个 会 计处 理 过 程 。 面对 不 确定 性 , 不 同 的信 息 使 用 者将 做 出 自己 的判断和选择 。这样 , 现行财务报表提供 的经会计人员处理过的貌 似确定的信息 , 实际上可能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理智的信 息使用者是不会为这些貌似确定 的信息所迷惑的 , 但是要探究其本 质 上 的 确定 程 度 也是 一 件 令人 头 痛 的 事 。 因为将 这 些 单 一 的数 字 进 行重新分解 、 重新验证和确认 , 再重新组合 和汇总 , 是相 当耗时 、 费 力 的。 以至 于让 人 产 生 怀疑 : 会 计 人 员到 底 在 发挥 什 么作 用 ? 既 然 如 此, 采用事项法 , 将原始的会计数据直接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 不 是 一 件 两全 其 美 的事 吗 ? 第五,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实时报告系统 的思想实 际上 萌 芽于 事 项法 。在 实 时 报告 系统 下 , 企 业 可 以 通过 数 据 库储 存 大量 的信息f 事项) , 信息使用者通过 I n t e r n e t 访 问企业的数据库 , 借 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 的信息 , 根 据 自己的需要构造财务报表 , 而无须等待企业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处 理、 加工 , 这 就大 大 提 高 了会 计 信 息 的时 效性 。 3事项法会计的局 限性分析 3 . 1事项会计 的建立基础是计算机 网络的高度发达及财务软件

study139大学精品课程下载精品课程下载study139

study139大学精品课程下载精品课程下载study139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大学精品课程下载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所属学校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办主管)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管理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课程负责人宋献中申报日期 200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七年四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⑵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⑶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⑷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学位)的人的比例。

5.自我评价6.课程建设规划7. 学校的政策措施8. 说明栏。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分析【摘要】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两个重要的会计领域,它们在会计对象、目标、制度、核算和报告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对会计从业者和研究学者的重要参考价值。

企业财务会计侧重于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而事业单位会计则关注非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注重公益性和社会责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为完善会计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实现会计领域的跨越式进步。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差异、参考价值、联系、发展趋势1. 引言1.1 介绍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概念企业财务会计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外部财务报告需要而进行的会计活动。

它主要包括记录、报告和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任务是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相关的财务分析报告,揭示企业在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为核心对象,注重经济利益和盈利能力的体现。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为了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需要而进行的会计活动。

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公益机构、事业单位等,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公益性目的而进行,而非以盈利为目的。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注重公益性和透明度,强调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信任。

这两种类型的会计在对象、目标、制度、核算和报告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比较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区别,通过对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揭示它们在实践运作中的异同点。

论述我国的事项会计

论述我国的事项会计

机软件 的大力推广上。 随着 我 国现 代 化信 息技 术 的 发展 , 尤其 是 网络 技 术 的发 展 , 统 传 22 加大 了信息在形成 中的利 益矛盾 。事项 会计 的特征就是面 . 的 会计 技 术 已经 跟 不 上 社 会 的 发展 了 ,事 项 会 计 的 提 出 正 是 符合 这 向广大 的客户 , 为客户进行决策所服务 , 事项会计在信息的提供上对 种会计发展模式的 , 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 下, 其重要性和优 势 日益 于具有决策的客户来说具 有可靠性 、 及时性和完整性 , 但从会计信息 显现, 最终将会成 为网络时代会计 发展 的方向的。 供给 方的利益来看 , 事项会计却未必能提供足够 的激励。 企业作具备生产的功能以及价值创造的 11事项会计 的目标 事项会计 中的“ . 事项 ” 的是与会计信息使 指 站 创造 价 值 是 企 业 存 用者 决 策相 关 的会 计 主体 的各 种经 济 活 动 。 项会 计 理 论就 是 构筑 于 功 能 , 在 汇集 各 方利 益 的联 接 点 即 企业 的角 度 , 事 在 的 首 要 目标 ,而 每个 企 业 的价 值 形 成 过 程 是 其 在激 烈 的商 业 竞 争 “ 事项 ” 础 之上 的会计 理 论 , 以“ 项 ” 起 点 并 贯穿 始 终 。 事项 会 基 它 事 为 在 黑 存 这正 计 理 论认 为 , 会计 的 目标 是提 供 用于 信 息 使 用者 各种 可 能 的决 策模 型 中的 生 存 秘诀 , 这 个 问题 上企 业 更愿 意 作 为一 个 “ 箱 ” 在 , 提 相 的相 关经 济 活动 的信息 。 会计 信 息 使用 者 对 会计 信 息 的 需求 具 有个 性 是 与 事项 会计 理 论 思 想 所 倡 导 的 “ 供 价 值 创 造 过 程 ” 对 立 的 。 23事项法会加大对管理 者行 为的约束 ,在实践中很难得 到真 . 化特征 , 依赖于个人的期望 函数、 个人的偏好 函数、 个人的决策模型 以 会计 信 息披 露 往 往 是 选 择 性 的 , 至 是 蓄 意造 甚 及决策者 的心理类型等 , 并且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 同的时期也会有不 正 的 支持 。在 实际 中 , 同 的信息 要 求 。 因 为如 此 , 正 事项 会 计 提 出在 既 定 的技 术 条件 下 , 少 假的结果 ,事项法则能够有效地减少信 息操纵和价值法导致的信 息 较 增 从 但 地 汇 总信 息是 合 适 的。 也 就是 说 , 尽 量 提供 与经 济 活 动相 一 致 的原 扭 曲 , 加 了信 息 的透 明度 , 而 加 大 对 管 理 者 行 为 的 约 束 , 这将 要 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 在实施过程 始 信 息。 会计 信 息用 户 可 以通 过 对相 关 的原 始 信 息进 行 汇 总 处理 来 获 与管理者 自身 的利益相冲突 , 取与其决策模型和效应 函数相一致的信息输入值。 事项会计真正做 到 中很 难 得 到 他 们 的 支 持 。 3 事 项 会 计 的 改 善 措 施 了“ 各取所需”实现了“ , 决策有用观 ” 受托责任观 ” 与“ 的统一。 对 于 现 在 的事 项 会 计 中 的 一 些 弊端 ,我 们 要 加 以改 正 使 它符 合 1 事 项 会 计 的特 征 . 2 事项 会 计 的制 定 目 的 , 而 企 事 业 的 发 展 发挥 应 有 的作 用 。 从 1 . 实 时 性 。 我们 通 过 对 事 项 会 计 的 理 论 研 究 不 难 发 现 事 项 .1 2 31 加 大 对 事项 会计 技 术 的研 究 ,对 关 键 的会 计 信 息 进 行 加 密 . 会计 的核算 方法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 ,通过 网络把发生交易的数据 事项 会计要求企业披露详细的信 息, 但是这样做就会造 通过互联 网传到核算程 序上,从而使得原始的会计 凭证最终 转化 为 防止其外泄。 成企业的许多商业秘密被 外泄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事项会计在处理 核算的结果 , 这样就使 的想要的会计 信息随时都可 以得到。 对 不 1 _ 多种 计 量 性 。 多种 计 量 性要 求进 入 事 项 会 计 计 量 系统 的 信 息 方面 的技 术 手 段 , 于 涉 及 企 业 密码 的信 息我 们 要 加 密 , 对 外 _2 2 宣 布 , 对于 一 些 不涉 及 商 业 秘 密 的 我们 要进 行 详 细 的 披 露 。 之做 而 总 数据 是多维性 的、 方位 的记录 , 全 以满足不 同需求者的要求。事项会 到 面 对 企 业 商 业 机 泄 露 密 问题 , 该 选择 合 适 的信 息 披 露 程度 , 应 我们 计 允许 采 用 多 种计 量 方 法来 描 述 经 济 活 动 的 各 个 方 面 , 以劳 动 、 如 时 应 该 对 不 同 等 级 的 外部 用 户 赋 予 不 同的 权 限 ,在 涉及 商 业 机 密 的 会 间计量。 因此 , 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 的信息如人力资源、 团队精神 、 社 会责任等 ,在事项 会计 中可 以用不同的方法真 实地提供给信息使用 计 信 息 库 进 行加 密 ,相 关 财 政 部 门应 该 制定 合理 的制 度 来 区分 商业 者 。事 项 会 计 正 是 为 了 满足 人 们 对 将 客 户 满 意 程度 、 品质 量 、 场 机密的等级 , 以此来监督企业的事项披露状。 产 市 并 32 为事项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个适合的会计环境。我国在经过经 . 份额 、 人力资源 、 会责任等 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 息兼收并蓄反映这 社 客 观 需 要 应 运 而 生 的。 济 的快 速 发 展 以后 , 项 事业 都 有 了较 大 的 发展 尤其 是 互联 网 的 出现 各 123 数据 与 系统 的 统一 性 。 由于传 统 的会 计 只是 注 意 数据 的统 促进 了我 国会计 业 的 发展 , 以说 网络信 息化 带 动 了 电子技 术 的发展 , .. 可 计 而没 有 与其 它 的系统 相 联 系 , 成各 项 工作 单 一 , 据 不 一致 。事 项 会计 信 息 系统 以融 合 会 计 信 息 和 网 络 电子技 术 为特 征 带 动 了会计 环 造 数 会计 建立 在数据 仓 库 基础 上 , 刚强 度 的数 据 统计 功 能 , 且 它还 建 境 的进 步 。要逐 步 建 立相 适 应的 会计 环 境 , 具有 而 为事 项会 计 的发 展服 务 。 立在互联网的功能上这样也就使的会计的信息的互通以及远程操作。 33 制 定 出事 项 会计 在 实 际 的 使 用 中 的 应 用 规 范 。 事 项 会计 在 . 2 事 项 会 计 的优 势 实 际 的 会计 工 作 中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但 是要 想使 事 项 会 计 在 实 际 中 可 以说 事 项 会 计 的 应 用 对于 完善 企 事 业 单 位 的财 务 管 理 有 着 重 得 到推 广就 必须 制 定 出事 项 会 计 的 一 些 规范 来 规 范 事 项 会计 。 先 , 首 要 的 作用 , 于 改 变传 统 的会 计 模 式 有 着 重 要 的作 用。 首 先 , 一定 要确定事项会计 的确认标准 ,由于 事项会计 的立论基础是使用者 的 对 在 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企业的会计信 息不对等 的局面 ,提高会计 的透明 信 息需 求不可知 , 所以在制定事项的确认标准前 , 首先应通过调查 了 度 , 当前 的 企 业 制度 下 , 多数 的企 业 的财 务 状 况 还 是 掌 握 在 极 少 解 使 用 者 需 要 哪 些 信 息 ,并 根据 重 要性 原 则 来 确 定 纳 入 事项 会 计 核 在 大 数 的 管理 者 手 中 , 财务 没 有 相 对 的公 开 , 事 项 会 计 的 应 用 可 以 使企 算体 系的事项。其次 , 而 要制定 出事项会计 的使用软件。对于用来生成 业的财务 出现公开化。 其次 , 有利于克服现行财务报表项 目的不确定 和 报告 事项信 息的软 件 , 制定 统一的标准 , 应 在词汇表 、 数据库及财 性所 导致 的误解和 混乱 ,事项会计可 以把每个会计信 息进行 分析从 务报告格式等方面 , 同的软件应采用同样 的标准 , 不 并且 不同的软件 而导出有用的信息。 最后 , 能够满足不 同的客户 的需求。 财务会计之 之间应具有兼容性 ,不影 响会计信息在不同的软 件之间进行导入和 所 以 复杂 , 因 为 不 同 的信 息 使 用者 面对 相 同 的信 息 , 有

分析政府会计体系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与协调

分析政府会计体系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与协调

ACCOUNTING LEARNING117分析政府会计体系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与协调邢爱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二0二二台摘要:不管是预算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是政府会计体系的重要内容。

以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政府会计体系应用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层探索如何协调发展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以此为政府会计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政府会计体系;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协调在市场经济体制全面革新的背景下,公共财政体制也得到了优化,此时面对日益革新的会计环境,传统意义上的预算会计制度带来的信息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公共部门信息应用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保障政府收支的有效性,革新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对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演进过程政府会计影响着企业是否可以为国家决策和监督机构提供完善而有效的财务信息。

若是政府会计内容不完善,会计主体、引用方法等存在缺失,不仅会为提出决策的工作人员带来错误信息,还会威胁他们的个人利益,同时政府也将难以受到群众的信任。

因此,各国政府的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加大了对政府会计革新工作的关注。

下面从两方面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一,国家层面。

政府会计从2010年4月财政部提出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开始进行全面革新。

在2013年,三中全会提出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进而确定政府会计革新的发展方向。

而后在2015年,为了更好进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国家财政部提出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将其看作是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以此控制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

其二,学术层次。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并不健全,在引导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深层探索政府革新的原因和方向可以为实践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有学者提出,宏观层面国家治理市场体系、政治等内容的制度变迁,可以为政府会计革新提供驱动因素,而革新后的政府会计要与这些制度相符。

浅析事项会计的目标、特征及其信息质量要求

浅析事项会计的目标、特征及其信息质量要求

浅析事项会计的目标、特征及其信息质量要求李松青1(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摘要】本文通过事项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浅析了事项会计的会计目标、基本特征和相关的信息质量要求。

【关键字】事项会计会计目标会计特征质量要求自从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事项法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引起会计界的响应,“这主要是因为事项法所要求的多重计量属性以及提供以事项为主的信息,将信息的具体加工留给信息使用者,这与当时主流的会计思想大相径庭,而且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向使用者传递分散的信息以及使用者自己加工信息都有很大程度的难度,因此,事项法在当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葛家澍,2001)。

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IT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思想的演进,特别是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事项会计将是未来时代会计发展的趋势。

目前在会计领域中,事项会计理论上不够完善,体系尚未形成,研究人员也很少。

笔者就事项会计目标、特征等提出自己的一点初浅看法,予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

一、事项会计目标(一)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目前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而言的。

国内外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一般认为,“受托责任观”是强调财务会计应反映经营者的履约责任,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约情况,是不考虑受托者如何理解并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而“决策有用观”是强调财务会计应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应考虑会计信息与决策者的相关性。

随着会计的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决策有用观”。

(二)传统财务会计目标存在的矛盾客观地说,提供信息与利用信息一般是两个不同主体的行为,只有当提供信息的行为主体能够满足利用信息的行为主体所需时,才能真正体现决策有用。

传统财务会计是一个闭环系统,它存在边界。

提供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的终点,会计循环是其边界,至于如何利用信息则早已超越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胡玉明,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项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分析
最近一些年来,由于当前的信息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在财会行业中不断的发展,此时的会计技术方法已经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

该项内容并非是会计技术措施的代替物,或者是电脑的发展,它是从中发展而来的对于当前的行业规则的一种考验,是对过去的理论知识和措施的综合。

所以,财会工作者展开了一项全新的论述,事项会计。

文章将其和过去的财会进行了细致的比对。

标签:事项会计;优势;局限性
1 过去的财会体系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信息不充分
它受到非常严苛的确认信息以及计量体系的干扰,使得不充分的问题发生了,最为眼中的不利现象时在负债表里确认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它们对于单位的运作的意义不断的增加,但是未能够展示到报告体系之中。

同时,像是一些高科技的单位其使用非常多的费用来获取市场占有率,同时它的研发费用也很多,并未展示在单位的价值里,此时就使得单位的账面内容和其市值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此类状况和单位的财会目的间的不利现象不断的变严重。

1.2 有着非常高的主观性特征
对于过去的信息来讲,它受到氛围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的干扰,它的形成步骤中涵盖了非常多的财会工作者的主观分析,它的输出信息是一种近似的内容,而且内容很是不清晰,此时就导致使用人在分析的时候出现了不利现象。

此类不精准的问题会导致人在特定的层次之中发生误会,假如再由于门面粉饰等现象的干扰,此时信息的精准性就更加的无法确保了。

1.3 关联性不高
过去的会计供应信息的时候,假设使用人的信息需求是明确存在,并且是非常实际的,供应常用信息以此来合乎有关人员的规定,很明显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思想,由于关联性是比对来看的,其和使用人的决策意义以及种类和特征等都是紧密关联的,就算是相同的使用人,对于关联性的测评结果同样会由于氛围的差异而存在很多的差异。

当开展该项处理活动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的有意义的信息由于过滤而无法体现了,此时就会导致决策不精准。

1.4 速率不快
过去的体系中,信息是按照一种次序化的模式来设置的,按照设定好的步骤来开展活动。

因为体系和业务活动无法有效的联系到一起,此时它们间有一个时
间上的差异存在,所以,对于使用人来讲,必须当期末的报告得到之后,才可以得知。

而在当前背景之中,信息变化速率非常快,使用人规定财会要和活动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供应合理的精准的信息。

对于财会信息来讲,它负担着减少投资费用,指引资源配置的具体意义,此类不利现象的存在会干扰到信息彼此的关联性,以及稳定性,使得它的意义受到干扰,此时过去的信息在和别的一些信息比对的时候,它的不利点就体现出来了。

其从根源上讲,是因为过去的信息在供应的时候,未充分的分析使用人的心理规定而导致的,而该项会计能有效的处理这个不利现象,它将使用人当成是关键人,形成一种市场思想,合乎不一样的使用人的规定。

2 关于事项法和目前的财会理论的比对分析
该项内容是结合实际的经济活动来展示单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而且将其当成是前提,设置财会的明确和计量等的措施。

此处讲到的事项是说能够明确的,能够用信息展示出来的实际的活动。

它规定要供应和当前的活动相互协调的信息,确保彼此的需求得以实现。

就是因为这样,它在供应信息的时候较之于过去的体系存在如下的一些优点:
首先,重视使用人的个体偏爱,可以合乎使用人的个性化的规定。

导致财会繁琐的缘由是不同的使用人在看待一样的信息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此时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

目前的财会模式将提前明确使用人的信息需要当成是假设,此时就使得信息具有综合性特征。

而这个特征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所有的信息的使用人都被一样看待,此时就使得其无法结自身的规定来明确信息,很明显这和使用人的个性化的规定是无法保持一致的。

不一样的是,该项法规重视的是在不明确使用人的规定和决定状态的时候,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由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需要对数据进行剪裁,这样就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

其次,供应多项计量属性,此时其不但能够体现过去,同时还可以预知今后,提升预测性。

该项会计许可通过很多的计量措施来体现单位的经济活动。

它是未来合乎人们对将客户满意程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兼收并蓄反映这一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

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掌握的信息要比投资者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管理当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而事项法将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信息使用者个人,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的可能。

第四,有利于克服现行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误解和混乱。

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面对不确定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这样,现行财务报表提供的经会计人员处理过的貌似确定的信息,实际上可能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

理智的信息使用者是不会为这些貌似确定的信息所迷惑的,但是要探究其本
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因为将这些单一的数字进行重新分解、重新验证和确认,再重新组合和汇总,是相当耗时、费力的。

以至于让人产生怀疑:会计人员到底在发挥什么作用?既然如此,采用事项法,将原始的会计数据直接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第五,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实时报告系统的思想实际上萌芽于事项法。

在实时报告系统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储存大量的信息(事项),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财务报表,而无须等待企业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 事项法会计的局限性分析
3.1 事项会计的建立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达及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

3.2 事项的标准难以确定。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极其繁多复杂的,哪些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还没有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标准。

3.3 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可能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对企业竞争不利,同时可能增加信息报告成本。

3.4 大量事项信息的列示,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造成信息过量,而更加难以做出正确决策;并且是否多数信息使用者能够自行判断、收集、分解、组合、汇总事项会计信息,这对事项会计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3.5 事项会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必须进行必要的分类,如何分类也是一个问题。

3.6 事项信息的列示是否比传统的价值计量更可检验,事项特点的展示是否一定比事项价值的汇总反映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还有待实践检验,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桂荣.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2003(6).
[3]关宏伟.谈事项法与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