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一、草鱼新三病简介草鱼新三病,是指草鱼常见的三种常见病害,分别是草鱼丝核病、草鱼异鳍病和草鱼绣球病。
这些疾病给草鱼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草鱼新三病成为了草鱼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二、草鱼丝核病的防治措施2.1 形成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草鱼丝核病的发生与养殖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首先,要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水底淤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其次,要合理投喂,控制草鱼饵料的供应量,避免过度喂养。
此外,定期检查草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加强病原菌的防控草鱼丝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水体和饵料中,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病原菌的防控。
首先,要对使用的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其次,要选择合格的饵料,避免过期或受污染的饵料使用。
此外,还可以在养殖水体中加入一些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消毒剂,起到预防作用。
2.3 防治草鱼丝核病的药物应用在草鱼丝核病的防治中,合理使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经过注册并且对草鱼丝核病有效的药物,避免乱用药物导致草鱼养殖环境污染。
其次,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
此外,要注意防治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估,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
三、草鱼异鳍病的防治措施3.1 加强鱼群的免疫力提升草鱼异鳍病的发生与鱼群的免疫力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加强鱼群的免疫力提升是防治草鱼异鳍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要确保草鱼的饲养环境符合要求,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其次,要合理投喂,提供营养均衡的饵料,增强草鱼的体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促进鱼群的免疫力提升。
3.2 做好草鱼的防病消毒工作草鱼异鳍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水源和饲料传播,因此,做好草鱼的防病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证水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其次,要对使用的饲料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潜在的病原菌。
此外,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
草鱼四种常见病的防治
草鱼四种常见病的防治
1.出血病:该病在每年的4~10月流行,主要为害1~2龄的草鱼咸鱼。
防治方法:①鱼种投放前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该疫苗可保证草鱼在14个月内不发生该病。
②在每年的4~10月,每10天用溴氯灵全池泼洒一次,浓度为0.6ppm。
③在每年的4~10月,每15天让草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一个疗程,用量为每50公斤草鱼每天用药80克,一个疗程为3天。
2.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鳃上黏液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者鳃盖中央表层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病鱼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发现有病情征兆时,用溴氯灵全池泼洒,浓度为0.6ppm,连用3天。
②发现有病情征兆时,让草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
用量为每50公斤鱼每天用药80克,一个疗程为3天。
③做好平时的鱼病预防工作和水体消毒工作。
3.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裂开呈烂扇状。
防治方法同烂鳃病。
4.肠炎病:病鱼体黑不摄食、腹部膨大并有红斑、肛门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剖检病鱼可发现病鱼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
防治方法:①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每50公斤草鱼每天用药80克,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②内服盐酸链霉素,病情严重时,每50公斤草鱼每天用药50克,连用两天为一个疗程。
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最新】
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夏季是草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 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从夏季草鱼疾病多发的原因入手,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整理,供大家参考。
1疾病多发原因1.1底质草鱼养殖大多采用土池养殖,池底大星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厂体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质氧化分解会消耗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池底缺氧,多年未清淤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的累积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更造成鱼体的伤害,成为疾病爆发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1.2溶氧水温升高时,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优势种群交替加快, 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导致水体溶氧不足。
夏季表层水和底层水温差较大,水体易岀现正分层,表层和底层的溶氧交换减少,导致底层溶氧缺乏。
夏季频发的异常天气也会引起水体缺氧。
闷热、低压的天气,造成空气中溶入水体中的氧气减少;炎热的天气突降暴雨,会造成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造成池塘溶氧水平大大降低;天气突变引发藻类大暈:死亡,水体溶氧急剧减少,还会增加水体的生物耗氧量。
1. 3人为因素养殖户为了片而追求草鱼的生长速度,在高温季节对H投喂量不加控制,增加鱼体肝脏负荷,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
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病意识薄弱,片面强调降低养殖成木,忽视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成为草鱼疾病多发的人为因素。
1.4病原草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多定条件致病菌,当池塘水质恶化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增加了草鱼感染疾病的机会。
原虫类.蠕虫类、橈虫类的寄生虫在夏季的活力以及繁殖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2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2. 1细菌性并发症从近几年的技术服务中发现,草鱼的细菌性疾病往往表现出多种细菌性疾病并发的症状,比如烂鲤.岀血、肠炎的症状经常出现在一条鱼上,而且细菌性并发症的病程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和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春夏草鱼大量发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春夏草鱼大量发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近几日草鱼面临上市,但是很多水产养殖户却表示草鱼赶在这个关键时期大量发病,池塘出现了很多的死鱼,死鱼出现体表溃烂、烂尾、烂鳃等症状表现,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草鱼大量发病的原因
1、春季天气多变,许多养殖户还没有恢复投喂,加上冬季许多养殖户早就停止了停喂;长时间的停食周期,导致草鱼获得食物及营养少,体质下降,免疫力低,很容易发病。
2、一些养殖户对池塘的肥水工作没有做到位,池塘水体出现瘦、黄、浑浊等问题;天气突变,水质不稳,鱼体应激严重,增加了草鱼患病的风险。
3、水体水质不良,清淤改底没有做好,导致底质严重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繁殖,严重影响草鱼健康。
4、养殖户在给草鱼转塘时没有注意细节,在转移过程中导致鱼体表擦伤,或是转鱼后消毒不彻底,引起水霉寄生和细菌性继发感染。
二、草鱼发病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要早改底、早肥水、早投喂、早保健。
初春是要开始使用改底药物对池塘进行改底消毒,减少细菌性感染的发生;水温随着气温开始回升,要少量多次向池塘施肥,开始肥水;当池塘水温达到15℃左右,
草鱼开始摄食,要尽早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肠胃保健药物,尽早恢复草鱼体质。
2、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发病的池塘要及时治疗。
使用杀菌清塘的药物进行全塘杀菌消毒,快速杀灭池塘内的病原菌。
同时对症下药,给草鱼饲喂相关药物进行内服治疗。
草鱼出现大量死亡,对养殖户的收益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养殖水产时,一定要做好科学投喂工作,水质管理等,降低损失,确保养殖户的利益。
关于草鱼养殖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草鱼夏花常见疾病的的防治措施
草鱼夏花常见疾病的的防治措施草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也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
然而,在养殖草鱼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问题,给养殖户带来困扰。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草鱼夏季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首先,草鱼在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高温病、水霉病、细菌病和虫害病等。
针对这些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及防治措施。
一、高温病高温病是草鱼在高温季节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摆动、患鱼体表溃疡等。
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有:1.控制养殖密度,减少鱼群之间的竞争和摩擦。
2.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水循环等方式来增加溶氧量。
3.合理调控饲料,避免过量喂养,以减少饲料残留对水质的影响。
二、水霉病水霉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发生白色的绒毛状菌丝。
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有:1.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2.增加水体流通,减少死角,防止病菌扩散。
3.采用适量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重金属盐类等。
三、细菌病细菌病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发黑、腹部膨胀等。
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有:1.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提高水质清洁度。
2.定期给鱼进行皮肤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感染。
3.加强饲料管理,降低鱼体脂肪含量,提高免疫力。
四、虫害病虫害病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出现黏液、划伤、腹部膨胀等症状。
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有:1.加强管理,定期清理网箱或池塘中的淤泥和废物,减少寄生虫的生存环境。
2.控制养殖密度,减少鱼群之间的互相感染。
3.使用驱虫药物,对脱落的鳞片和鱼体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养殖草鱼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高温病、水霉病、细菌病和虫害病等,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如控制养殖密度,增加水质的溶氧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草鱼养殖,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草鱼的养殖效益。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一、出血症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防治方法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二、肠炎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4.防治方法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2)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三、赤皮病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并出现“蛀鳍”;4.诊断方法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病草鱼体侧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发炎5.防治方法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四、烂腮病1.烂鳃病可分为粘细菌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三种2.流行特点: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目前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3.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发病虾蟹鳃丝被侵蚀,呼吸受阻;病虾常游到浅水处俯伏不动;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脱壳,或脱壳不遂而死亡,常与肝脏病、肠炎病等并发,发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4.防治预防: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细菌的孳生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2利用粘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可在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的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3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五、水霉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1.流行情况: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180—3712-81192.症状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3.诊断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4.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运输过程时要小心以防止操作受伤2苗种下池前用3%~5%的食盐洗浴5~8分钟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2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六、细菌型败血病1.鱼细菌性败血病是由嗜水性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气单胞等的引起鱼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鲤、鲫、团头鲂、白鲫等鱼;2.流行特点:近年来,名、优鱼类,如斑点叉尾摇、鳜等也有本质发生;主要侵害1月龄以上的鱼,和2月龄的鱼种;在混养的鱼池中早期发病的是鲫、白鲫、鲢,随后为团头鲂和鳙;如果肠鼠气单胞菌引起鲤的细菌性败血病,但不能使鲢、鳙发病;本病发生的温度为9~36℃,而28~32℃为高峰,6~7月份容易暴发;如果鱼池中淤泥增多,水质恶化,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质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3.病症表现:发病初期,在鱼的颈部,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部轻度充血;病鱼食量减少;随后病情严重,病鱼体表充血加重,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如刹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剖检,腹腔内含有黄色或白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呈半透明,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部分鱼贫血鱼鳃色变深;4.防治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暴血停+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鱼病统杀+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七、竖鳞病1.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竖鳞病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2.流行特点: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3.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必须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短杆菌即可做出诊断;必须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的鳞囊内时,也可以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加以区别;5.防治预防:1彻底清池,患病的鱼种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浴10分钟(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1发病初期加注新水(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3)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八、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1.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2.症状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着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3.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生石灰带水消毒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料投喂,连用三天,半月一次;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或混杀鱼安30ml/亩·米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九、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淡水鱼的皮肤、鳃、鳍等组织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幼鱼和观赏鱼;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2.症状典型症状为寄生处组织增生,形成脓包,在皮肤和鳍上形成许多小白点;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3.防治方法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体胞囊,全池泼洒纤虫清20ml/亩·米治疗:1全池泼洒纤虫清(2)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2.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3.防治方法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2)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半个月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一.大中华蚤病1.病原:鱼大中华蚤病,又名鱼鳃蛆病;病原为大中华蚤,属桡足类甲壳动物;2.流行情况: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仅寄生于草鱼、青鱼及赤眼鳟,尤其对当年草鱼危害严重,而同一水域的鲢、鲤、鲫等鱼则不感染;大中华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5~9月最为流行;3.症状及病理变化:大中华蚤寄生很多时,病鱼常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变黑;病情严重或并发其他疾病时,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不久即死;掀开鳃盖,可见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并附着大量带卵囊虫体,像挂了许多白色小蛆,因此,俗称“鳃蛆病”;4.防治方法:预防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水中大中华蚤虫卵、幼虫和带虫者;2.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浸洗鱼种20~30分钟;3.根据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取轮养的方法进行预防;4.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食场挂袋;治疗:可全池遍洒正大灭虫精或鱼虫杀星或杀虫止血灵;十二;锚头蚤病此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病,是由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在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防治方法1.用碘王带水清塘,用量为200~250 毫克/升;180—3712--81192.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液浸浴,用量为10~ 20 毫克/升,时间15 ~ 30 分钟;3.在该虫繁殖季节,全池泼洒正大灭虫精,每两周1 次,连用2~3 次;正大药业技术部。
网箱养殖草鱼的夏季病害防治(下)
网箱养殖草鱼的夏季病害防治(下)三、草鱼”三病”并发症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是草鱼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对草鱼危害最大,并且常常一起并发,故将它们统称为草鱼”三病”并发症。
烂鳃病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头部乌黑;鳃充血发炎、腐烂带有污泥;鳃盖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形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
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
肠炎病症状病鱼离群独自无力游动,头部乌黑,有典型的”乌头瘟”表现,蛀鳍。
其典型症状还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和脓血流出。
赤皮病症状病鱼无力,离群独游,明显症状为腹部两侧发炎,鳞片松动脱落;鳍基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蛀鳍严重。
防治措施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切忌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对草鱼”三病”采用外消和内服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具体如下:(1)外消药用量,每立方水体用二溴海因0.4克或二氧化氯0.3克,全箱均匀泼洒,上、下午各1次,连用2天。
(2)内服药用量:每100公斤鱼用败血宁50克和大蒜素20克或氟苯尼考10克或环丙沙星25克。
加入面粉制成药面糊,凉后与鲜嫩青草拌和投喂,连续投喂5天为1疗程。
四、肝胆综合症症状病鱼尾鳍、背鳍的鳍条尖发白,体表无任何明显症状,病鱼的口腔及眼球周围均无明显症状。
将活的病鱼拎起,有少量血液从鳃盖下方流出,掀开鳃盖,鳃部有大量的淤血,黏液很多,轻轻刮去淤血和黏液可见鳃丝严重充血,但鳃丝却很完整。
防治措施(1)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户,应及时降低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投喂一些水草或苏丹草等植物性饲料,以补充鱼类对维生素和组纤维的需求量。
(2)用三黄粉和保肝利胆宁拌饵内服,连用3~5天,另外再用维生素拌饵内服,连喂5~7天。
五、中华鳋病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鳃丝末端发炎、肿胀、发白,翻开鳃盖,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白色蝇蛆样的小虫(俗称鳃蛆病)。
病鱼在水中显得不安、跳跃或急游,食欲减退或不摄食,鱼的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
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摘要:现阶段,草鱼养殖经常受到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等常见疾病的影响,该病症在夏季高温阶段发病率较高,且极易造成死亡。
如何更好的防治草鱼常见疾病已成为相关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方法,在养殖场做好防治技术,从而实现健康养殖,切实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草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前言:常见的草鱼疾病种类较多,而造成草鱼死亡通常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而导致的持续性死亡或大量死亡,不是一种疾病就能引发的。
因此,广大水产养殖者在对草鱼疾病予以防治时,可以使用药物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正确诊断草鱼如果在养殖中出现大量死亡,那么就会呈现出头背发黑的现象,在实际预防时,很多养殖人员采取一些药物。
一般而言,引起这一特别症状出现的疾病涉及到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以及病毒性出血病等,镜检过程中,有时无法检查到寄生虫,有时也会检查到,若在无法检查到时使用杀虫剂,极易造成草鱼大量死亡。
所以,草鱼死亡后应借助显微镜加上肉眼观察进行防治,不能盲目杀虫,使草鱼死亡的诊断更加准确,再展开针对性下药,防止更大量的死亡。
下面本文将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展开更深入的分析,以此为草鱼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作为鱼种养殖过程中一种具有较大危害性、流行广泛的病毒性疾病,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一般流行在25度以上的水温中,多发生在6至9月份,8月为流行高峰期,草鱼从身长2.5厘米至15厘米都会发生这种疾病。
可以采取草鱼免疫疫苗对该病展开预防,治疗过程中以降低草鱼应激、创造良好环境以及改善底质量、水质为主,通过内服多糖类免疫增强剂或中草药,降低草鱼的死亡几率,提高草鱼的抗病能力与免疫力。
2.1病原:多因草鱼呼肠弧病毒而引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2.2病症:可分红肌肉型、肠炎型以及红鳍红鳃盖型三种。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如果草鱼口腔充血说明其已发生病毒性出血病。
2.3并发症:其还会与肠炎病、赤皮病以及烂鳃病一同发生。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耐寒、适温、较强的抗逆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但是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草鱼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如白点病、水霉病、鱼鞭蚴病和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给鱼类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合理的防治方法对于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草鱼常见的“四病”,进行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草鱼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患病的草鱼身体表面会出现大大小小不等的白色颗粒,这些颗粒就像是洒满了白色的沙子一样,因此得名“白点病”。
白点病的主要症状还包括,草鱼食欲不振、不良活动、呼吸急促等。
为了有效防治白点病,养殖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疫病防治:可选用氯化钠、硫酸氨、甲醛等消毒剂对鱼池进行消毒,杀灭寄生虫的囊蚴,减少白点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减少寄生虫的存活环境,定期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
3.注意饲料卫生:鱼类饲料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优质饲料,避免饲料受污染对鱼类造成损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白点病的发生,保障草鱼养殖的顺利进行。
二、水霉病水霉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另外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水霉菌引起的。
水霉病的主要症状为,草鱼体表出现灰白色霉斑,同时鱼类活动力下降,食欲不振,甚至有的可能会死亡。
针对水霉病的防治,养殖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饮用水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漂白粉、臭氧等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霉菌的孢子,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2.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注意定期换水,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氧气含量,适度增加水中的盐度等,提高水质的清洁程度,减少水霉病的滋生。
3.饲料管理: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喂食和剩饲料污染水质。
三、鱼鞭蚴病鱼鞭蚴病是由鱼体内寄生的鞭毛虫造成的一种寄生虫病。
患病的草鱼主要表现为,皮肤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食欲减退等症状。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一、白化病白化病是草鱼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高温季节易发生。
该病的症状为口、鳃、鳍等处出现白色粘稠物,逐渐覆盖整个鱼体,导致草鱼活动力下降,食欲减弱,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1. 合理养殖:草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低,应保持水质清洁,尤其是夏季水温过高时,应定期换水降温。
2. 加强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增加富含维生素A、B及氨基酸的饲料,增强草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草鱼患有白化病,应采取措施及时治疗,可用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药浴、喂食预防药物等方法。
二、眼球突出病眼球突出病又称“走眼病”,多发于草鱼幼鱼期,症状为鱼眼球向外凸出,甚至完全突出,病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
1. 控制鱼池水质:草鱼眼球突出病与水质有关,应注意控制池水的PH值和氨氮含量,维持水质的稳定。
2. 合理饲喂草鱼:草鱼幼鱼不宜过度饲喂,饲料应先润,后干,避免刺激鱼体。
3. 防止攻击:多为因为饲料分配不均或饲料量不足时,鱼儿相互攻击而引起,应相应调整饲喂方式。
三、鳃腐病鳃腐病是草鱼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高温季节和水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更易发生。
该病症状为鳃部发黑、发腐,甚至脱落,给草鱼呼吸造成严重困难。
1. 管理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水质的清洁,进行定期换水,避免水质严重污染。
四、背鳍糜烂病背鳍糜烂病多发于秋季,是由于寄生虫及细菌侵染引起背鳍组织的溃烂和坏死,病鱼背鳍部位出现溃烂、发红等症状。
1. 坚持钓鱼消灭寄生虫:养殖草鱼时,钓鱼消灭病鱼或病虫,及时清除废弃物,保持清洁有助于控制寄生虫的滋生。
3.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草鱼出现背鳍糜烂病症状,应采取药浴或局部涂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草鱼的养殖需要全方位的管理,包括水质、饲料、环境、预防疾病等。
只有全面加强草鱼的养殖管理,才能够避免或及时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确保草鱼养殖的高产、优质和安全。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出血病•草鱼烂鳃病•草鱼肠炎病目录•草鱼白头白嘴病•草鱼赤皮病•草鱼竖鳞病•草鱼其他疾病症状识别草鱼出血病主要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病毒在低温下仍可存活并感染鱼体。
病毒通过水体、饵料和鱼体接触等途径传播。
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症状识别鱼体发黑,呼吸困难鳃丝腐烂,粘液增多,伴有出血症状鱼头、鱼尾色泽变淡,呈现贫血状病原及病因病原:黏球菌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鱼体受伤,抵抗力下降。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鱼体,避免鱼体受伤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青霉素等,连续投喂5-7天。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症状识别病原病因病原及病因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饲料,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用氟苯尼考、痢菌净、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防治方法VS症状识别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症状识别鱼体出血、皮肤溃疡,鳍条腐烂。
鱼鳞脱落,局部发炎,组织坏死。
鱼体消瘦,食欲减退。
细菌引起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荧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要点一要点二诱发因素鱼体受伤、水质恶化、营养不良等。
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鱼体受伤。
加强饲养管理药物治疗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鳞倒竖,严重时鱼体遍体鳞伤,鳞片向外翻。
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腹部膨大,有明显红斑、出血点,眼球突出,眼眶下陷。
症状识别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保持水体清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温稳定。
发病后,用食盐水全池泼洒,浓度为2~3g/m³。
或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浓度为1~2g/m³。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症状01原因02防治方法03症状原因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之一,也是人们经常食用的常见鱼类之一。
草鱼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白点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鳃丝蓝病等。
本文将针对这四种病症进行防治方法的浅析。
首先是白点病。
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草鱼一旦感染白点病,会出现体表出现小白点,鱼体活动力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防治白点病,可以在养殖池塘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盐,例如每亩水面添加10-15千克盐。
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对甲氯硝基苯酚等药物进行疗程使用。
其次是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草鱼感染细菌性疾病时会出现鳃出血、鱼体溃烂等症状。
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检查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氧化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如过氧化物等。
第三是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草鱼感染寄生虫病时会出现体表出现白斑、鱼体出现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可以在养殖池塘中进行日常消毒,杀灭水中的寄生虫卵。
可以使用甲硝唑和吡硫翁等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是鳃丝蓝病。
鳃丝蓝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草鱼患鳃丝蓝病时鳃丝会呈现蓝色或灰蓝色,出现换鳃频繁、鳃通气不畅等症状。
为了防治鳃丝蓝病,可以提高养殖池塘的通气性,增加水流,促进鱼的正常呼吸。
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霉素和华法林等。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容易发生白点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鳃丝蓝病等疾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进行消毒和杀虫等措施。
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草鱼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江河湖泊中。
由于环境污染和不良养殖习惯,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常见的“四病”包括白点病、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和真菌性病害。
本文将从这四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浅析,希望对草鱼养殖者有所帮助。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草鱼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一种寄生虫导致。
该病的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鱼体活动减少,食欲下降。
白点病一旦发生,会造成鱼群感染,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1. 加强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加强水质检测,及时清理鱼塘底泥,减少寄生虫滋生的环境。
2. 采用化学药物。
如甲硝唑、洒杀死等药物,能够有效杀灭寄生虫,但需慎重使用,避免对水质和鱼体造成损害。
3. 饲料添加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抗寄生虫药物,预防白点病的发生。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草鱼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
其主要症状包括鱼体表面出现圆形溃疡、鱼鳃呈现红色等。
细菌性病害容易在水温较高、饲料质量不佳、水质污染等条件下发生。
防治方法:1. 加强饲料管理。
避免过度投喂,选择优质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
2. 维持水质稳定。
定期清理鱼塘中的杂草和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澈。
3. 使用抗生素。
一旦发现细菌性病害,可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唑等,但需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来进行。
三、寄生虫病除白点病外,草鱼还容易感染其他寄生虫病,如鳃腔寄生虫病、寄生虫鳃下囊果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导致鱼体退色、鱼鳃出现病变、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方法:1. 定期消毒。
定期对鱼塘进行较大规模的消毒,杀灭水中悬浮的寄生虫卵,减少鱼群的寄生虫感染。
2. 选择免疫力强的鱼种。
在养殖草鱼时,应尽量选择身体健康、免疫力强的鱼苗,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一旦发现寄生虫病,可以添加适当剂量的杀虫药物,如驱虫酮、枯叶松酮等,杀灭寄生虫。
鱼类初夏常见病的防治
鱼类初夏常见病的防治初夏季节,水温适宜,各种病源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发病季节。
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
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
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水霉病:发病症状:鱼体局部受伤,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
游动失常,食量减退,以致瘦弱而死。
发病原因:主要是捕捞后鱼体受伤,疾病乘虚侵入鱼体后发病。
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投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鱼体不致于受伤。
(2)在投入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5~10分钟。
浸泡时间的长短看当时气温及鱼的承受力而定。
(3)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3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
二、肠炎病:症状:腹部膨大、有红斑、外突、红肿,腹部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粘膜外溢。
流行情况,一般在4~9月份。
1~2龄青草鱼发病死亡率达5%~90%。
防治方法:(1)可采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或25~30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
(2)每万尾鱼种或50公斤成鱼用大蒜头250克,食盐200克,饵料5公斤拌和成团投喂,连续3~6天。
三、烂鳃病(又称乌头病):症状:鳃腐烂,充血,鳃边有开天窗,鳃内粘膜将鳃丝粘住,影响呼吸,最后导致窒息死亡。
流行季节4~10月份。
水温在28℃~30℃,池水pH值在6.7~7.5之间,立秋至秋分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1)可用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
(2)每5公斤饵料加10克甲胺磷拌和投喂。
(3)每亩也可用200~300克甲胺磷兑水全池泼洒。
以上三种方法可任选一种。
四、草鱼出血病:症状:口腔、下颌、头顶、眼部,外表起红点。
鳃呈鲜红色,肠道局部也呈鲜红色。
肠,肝呈灰白色。
鳔上有血点,胆囊充血,各个部位都有病变。
防治方法:用大黄口服,每万尾鱼种或50公斤成鱼用大黄0.5~0.75公斤拌入10公斤饵料中投喂;也可用1公斤面粉加适量豆饼,然后把4片病毒灵溶于水和饵料搅和成浆液加50克食盐,连续投喂3~5天。
第三天起用量减半。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由于其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各地的水库、湖泊、河渠、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但是,草鱼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如疾病、环境污染等,其中以“四病”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了草鱼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针对草鱼的“四病”进行防治方法的讨论。
一、“不消化病”草鱼因摄食粗饲料、不易消化,常常出现“不消化病”,表现为进食量减少、体表发黑、虚弱浮浮沉沉等。
针对“不消化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腹部按摩对于出现“不消化病”的草鱼,可以适当在腹部进行按摩,帮助其消化吸收,增强肠蠕动和胃肠功能。
2、饵料选用选用易于消化的饵料,如蚯蚓、水毛虫等,可以避免草鱼因摄食不易消化饵料而引起的“不消化病”。
3、适量添加酶制剂给草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酶、蛋白酶等酶制剂可以促进饵料的消化率,提高草鱼的饲料利用率,从而减轻因“不消化病”而引起的损失。
二、“白点病”草鱼的“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病原体为白点虫,其卵孵化后即潜入草鱼体内,寄生在草鱼的皮肤和鳃上,繁殖过程中会引起皮肤和鳃的刺激,导致草鱼表皮出现小颗粒状的白点,病情严重会导致草鱼的死亡。
预防和治疗“白点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马里尼、甲硝唑、甲氧硝唑等,药物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指导使用,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药物残留。
2、维护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对预防和治疗“白点病”非常重要,如合理控制水温、调节酸碱度和水的流动等。
3、消毒在发现“白点病”病灶后,应当及时将病死草鱼处理干净,对养殖设施、水泵、网具、塘底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白点病”病原体的传播。
三、“竹节病”草鱼的“竹节病”又称“未死未熟病”,是病由鱼身内侧寄生的吸虫引起的,病灶表现为草鱼的肌肉中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细丝状。
防治“竹节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出现“竹节病”的草鱼进行药浴治疗,常用马来酸甲酯等药物,并根据使用说明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处理。
草鱼常见病和治疗方法
草鱼常见病和治疗方法引言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
了解常见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草鱼养殖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草鱼的常见病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帮助养殖人员更好地保护草鱼的健康。
一、细菌感染病1. 贝壳病症状:贝壳病是由鳃头吸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鱼体生长迟缓、贝壳状的溃疡形成、鳞片凸起和色素沉积。
治疗方法:对于贝壳病的治疗,可以使用一些广谱抗生素,如金霉素和氧氟沙星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加强草鱼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
2. 红腰病症状:红腰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鱼体发红、鳃弯曲、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方法:针对红腰病的治疗,可以使用青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投药的同时,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增强草鱼的身体抵抗力,饲喂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
3. 尾腐病症状:尾腐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鱼尾出现腐烂、溃疡和肿胀。
治疗方法:针对尾腐病的治疗,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和氧化剂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加强管理、改善养殖环境,控制水质,避免积弱饵料和过度饲养。
二、寄生虫感染病1. 鳃腔寄生虫病症状:鳃腔寄生虫病是由鳃蚓和其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表现为鱼体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鳃呈现红肿等。
治疗方法:对于鳃腔寄生虫病的治疗,可以采用专门的寄生虫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要定期清理鱼塘,防止寄生虫的滋生。
2. 眼部寄生虫病症状:眼部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其具体症状为鱼的眼部出现发炎、肿胀、结膜炎等。
治疗方法:针对眼部寄生虫病,可以使用复方酮康唑或硝硫酸氨基己酸盐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养殖人员还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草鱼吃到污染的食物。
3. 能诺倍病症状:能诺倍病是由原蝇幼虫寄生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鱼体的肌肉出现溃烂、脱落和变色。
治疗方法:能诺倍病的治疗可以采用甲基托布津、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1. 引言1.1 介绍草鱼养殖的重要性草鱼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盈利空间。
草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水中的珍品”。
草鱼的养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径,促进经济的发展。
草鱼的养殖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种群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相对容易管理。
草鱼养殖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着积极作用。
除经济价值外,草鱼养殖还对水域生态环境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通过草鱼的放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有害生物和水草,保持水体清洁和生态平衡。
草鱼养殖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水域的生态保护和再生产,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草鱼养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防治,草鱼养殖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探讨草鱼养殖中常见的四种疾病1. 鱼体长白点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会在草鱼体表产生小白点。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饲料质量、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量的药物治疗。
2. 鱼体肿胀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草鱼体表出现肿胀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饲料管理、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并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以上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四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养殖者来说,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预防胜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2. 正文2.1 鱼体长白点病的防治方法鱼体长白点病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点状病变,严重影响草鱼的生长和健康。
为了有效防治鱼体长白点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消毒:定期清理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定期消毒池塘和养殖设备,杀灭病原菌。
2.饲料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保证草鱼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其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夏季是草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从夏季草鱼疾病多发的原因入手,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整理,供大家参考。
1 疾病多发原因
1.1底质
草鱼养殖大多采用土池养殖,池底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质氧化分解会消耗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池底缺氧,多年未清淤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的累积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更造成鱼体的伤害,成为疾病爆发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1.2 溶氧
水温升高时,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优势种群交替加快,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导致水体溶氧不足。
夏季表层水和底层水温差较大,水体易出现正分层,表层和底层的溶氧交换减少,导致底层溶氧缺乏。
夏季频发的异常天气也会引起水体缺氧。
闷热、低压的天气,造成空气中溶入水体中的氧气减少;炎热的天气突降暴雨,会造成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造成池塘溶氧水平大大降低;天气突变引发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急剧减少,还会增加水体的生物耗氧量。
1.3人为因素
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草鱼的生长速度,在高温季节对日投喂量不加控制,增加鱼体肝脏负荷,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
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病意识薄弱,片面强调降低养殖成本,忽视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成为草鱼疾病多发的人为因素。
1.4病原
草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多是条件致病菌,当池塘水质恶化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增加了草鱼感染疾病的机会。
原虫类、蠕虫类、桡虫类的寄生虫在夏季的活力以及繁殖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2 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2.1细菌性并发症
从近几年的技术服务中发现,草鱼的细菌性疾病往往表现出多种细菌性疾病并发的症状,比如烂鳃、出血、肠炎的症状经常出现在一条鱼上,而且细菌性并发症的病程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和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引起细菌性并发症的细菌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是常年存于水体中的,只是在池塘底泥较多、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当它们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致使鱼发病,因此只要定期消毒,控制细菌数量,就能有效地预防细菌性疾病。
通过摄食活动感染鱼体的致病菌,只要定期内服一定的抗菌药物即可。
抗菌药物可以是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喹诺酮类药物或磺胺类药物,也可以是中草药。
然而抗生素很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建议抗生素轮换使用,忌超量或低量使用。
因此,细菌性疾病预防时用中草药为好,治疗时用抗生素或与中草药联用。
目前,土法疫苗在预防细菌性疾病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以后随着专业化的疫苗的普及,疫
苗会成为预防细菌性疾病的首选。
实践证明,细菌性疾病多发于养殖密度高的精养塘口:池塘底泥较多,池塘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因此做好日常的水质管理,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意义重大。
此外,鱼体发病后,通过水质调节可以缓解鱼体的发病状况,为鱼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总之,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思路就是,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外用消毒药(禁用强氯精),内服抗菌药。
2.2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主要以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的危害最大,主要危害2.5~15cm大小的草鱼,其中以7~10cm的当年鱼种最为普遍,有的可持续于整个鱼种培育阶段。
根据经验,在浅水塘、高密度草鱼养殖池发病常为急性型,发病急,来势凶猛、死亡严重,2~3周后池中草鱼大部分死亡;而在稀养的大规格鱼种池发病常为慢性型,病情发展缓和,每天死亡数尾至数十尾。
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的内服药物,所以草鱼出血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
目前,有效的预防途径有两种:一是注射或者浸泡草鱼出血病病毒灭活疫苗,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这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使得鱼种的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二是定期内服免疫刺激剂或者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也叫基础免疫力)。
免疫刺激剂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肽聚塘、酵母或脂多糖等;中草药型免疫增强剂主要成分有甘草、绿豆、五加皮、党参、栀子、杜仲、枸杞、当归、泽泻、陈皮等。
此外,池塘的养殖管理很重要,比如放苗前清除池塘淤泥,鱼种
消毒,定期水体消毒,加强水质调控,这些措施对于预防草鱼的病毒性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
3 肝胆综合症
该病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与投料、池塘环境、养殖管理、滥用药物等有很大关系。
夏季高温大量投料时,草鱼患此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在水体环境变化时易引起死亡。
由于此病不易发现,常常被养殖户忽视,待到发病后再来治疗时,所需疗程较长。
预防是此病的首选。
多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勤开增氧机,使水质保持清爽。
高温季节,控制投喂量。
采用少量多餐,同时搭配青饲料投喂。
定期拌饲保肝护胆药物(如肝肠宝、保肝宁、盐酸甜菜碱等)和维生素C。
纠正不良的养殖习惯。
不要频繁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杀虫;准确诊断,对症用药,抗生素轮换用药,要用足疗程,切勿随意加大剂量使用。
4 寄生虫疾病
草鱼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锚头鳋等等。
除中华鳋、锚头鳋肉眼可见外,上述其它寄生虫要用显微镜检查确诊。
所以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要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虫,即要及时用药。
并且杀虫之后,要接着消毒,这是因为寄生虫往使得草鱼的鳃、体表受伤,伤口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如果杀虫之后不消毒,就会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达不到治疗效果。
一些常见药物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甲苯咪唑溶液、苦参提取液、溴氰菊酯溶液等。
草鱼体内的寄生虫主要以绦虫为主。
大量绦虫堵塞肠道,影响草鱼摄食与消化吸收。
防治绦虫,要根据绦虫的生活史不仅要拌饲驱虫
药物如吡喹酮或百部贯众散,还需要外泼阿维菌素溶液或溴氰菊酯,杀灭水体中的剑水蚤等大型蚤类(绦虫的中间寄主)。
5 结束语
草鱼疾病的预防是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养殖的成功与效益。
我们一定要摒弃“预防无用论”观念,提高防病意识,在正确的防治思路的指引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药品(给合),这样才能降低养殖用药成本,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