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川芎

川芎

川芎川芎拼音:Chuanxiong 英文:Szechuan Lovage Rhizome 日文:センキユウ拉丁文:Rhizoma Chuanxiong 【异名】芎蒡《本神农本草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蒡《名医别录》,马衔芎蒡《本草经集注》,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台芎《本草蒙荃》,西芎《本草纲目》。
【品种考证】本品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芎蒡,列入上品。
《本草图经》指出:“今关、陕、蜀川、江东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为胜。
四、五月生叶似芹、胡荽、蛇床辈,作丛而茎细。
”《本草纲目》载:“蜀地少寒,人多栽莳,清明后宿根生苗,分其枝横埋之,则节节生根,八月根下始结芎蒡。
”据上所述,现四川等省栽培的川芎与本草所述的种类是一致的。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撤或煎汤漱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黄连。
” 2.《本草衍义》:“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
” 3.《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
畏硝石、滑石、黄连。
反藜芦。
” 4.《本草经疏》:“芎蒡性阳味辛,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 5.《药品化义》:“凡禁用者,如心虚血少,惊悸怔仲,肺经气弱,有汗骨蒸,恐此辛温香散故也。
如火气升上,吐衄,咳嗽,热据痰喘,中满肿胀,恐此引气上腾故也。
” 6.《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7.《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药论】1.论川芎为血中气药①李时珍:“芎藭,血中气药也。
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
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
”(《纲目》)②倪朱谟:“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活血有功,而活气亦神验也。
川芎的药性和作用

川芎的药性和作用
川芎,学名为川芎(Radix Ligustici wallichii),又称川芎、五加参等,是一种
常用的中药材。
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川芎的药性和作用。
药性
1.味苦辛:川芎的味苦辛,主要归于心、肝、脾经,味辛而主于祛风,
味苦则主入心经,所以川芎适用于活血祛风,理气祛湿。
2.性温:川芎性温,主要作用在于温通阳气,助阳化气。
3.功能阐述:川芎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疼痛、
跌打损伤等疾病。
作用
1.活血化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瘀阻经络、疼痛
等症状。
常用于血瘀阻滞、经络阻塞引起的各种疼痛疾病。
2.祛风止痛:川芎有祛风止痛的功效,能够舒筋活络,缓解风湿疼痛、
关节炎、腰腿痛等症状。
3.调经止痛:由于川芎能够活血通络,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
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用药禁忌:孕妇忌用川芎,因为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孕妇服
用可能导致流产。
川芎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药性温中偏热,适用于寒湿、瘀阻引起的疼痛疾病。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掌握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川芎的药性和作用有所帮助。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活血祛瘀:川芎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痛经、头痛、胸痛等与血瘀有关的症状。
2. 舒筋活络:川芎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缓解运动伤害引发的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的症状。
它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炎。
3. 缓解偏头痛:川芎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它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部血管收缩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 降低血压:川芎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它可以扩张血管,提高血液流动性,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5. 抗炎止痛:川芎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炎症引起的肿痛和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关节炎和肌肉酸痛等炎症性疾病。
6. 调经止血:川芎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可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和月经不调。
它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止血和排除宫内血块。
总之,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缓解偏头痛、降低血压、
抗炎止痛和调经止血等功效与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的各个领域。
但使用川芎前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川芎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 幼果期9-10月。
病虫防治
病害
虫害
叶枯病 叶枯病多在5-7月发生。发病时,叶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随后蔓延至全叶,致使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10天1次, 连续3-4次。 白粉病 川芎 6月下旬开始至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先从下部叶发病,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灰白色的白粉,后逐渐向上蔓 延,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使茎叶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理田园,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托布律1000倍 液喷洒,每10天1次,连喷2-3次。 根茎腐烂病 根茎腐烂病在生长期和收获时发生,发病根茎内部腐烂成黄褐色,呈水游状,有特殊的臭味,成软腐状。
植物文化
历史传说
川芎(5张)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 了,便在混无顶的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猛然听 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淀粉粒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 状;复粒由2-4粒组成。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川芎,学名为Chuanxiong,属于伞形科川芎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它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1. 川芎的来源和制备川芎的主要部分是植株的根茎,一般在秋季采收。
采收后,要对根茎进行晾干或者蒸汽炙制,以防止发霉和虫害。
制好的川芎一般颜色呈红棕色或者棕黑色,具有特殊的香气。
2. 川芎的化学成分川芎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川芎醇、乙酰川芎酚、丁香酚等。
此外,川芎还含有多种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
3. 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在中医理论中是归于阳药的,有着温通气血、活血祛瘀、止痛、降压等作用。
它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可以缓解血瘀阻滞的症状,改善气血不通的情况。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4. 川芎的临床应用川芎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在治疗中风中,川芎可以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减轻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症状。
在治疗头痛方面,川芎可以舒张颅内外血管,减轻头痛的程度。
在治疗痛经中,川芎可以活血经络,改善经血瘀阻的情况,减轻疼痛。
在治疗跌打损伤中,川芎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5. 川芎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川芎的应用一般安全,但是对于孕妇、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人要慎用。
川芎具有活血作用,使用过量可能导致出血和肝脏损伤。
此外,川芎还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6. 川芎的研究和开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川芎的药理作用和药物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已有研究证实川芎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并找到了川芎中的一些主要活性成分,如川芎醇和乙酰川芎酚。
这些研究为川芎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川芎是一种传统中药药材,具有温通气血、活血祛瘀、止痛、降压等作用。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用量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用量
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短圆柱形。
川芎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被誉
为“四君子”之一,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着重介绍川芎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用量。
一、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 舒经活血
川芎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
达到祛瘀通络的效果。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因气和血凝滞所致的疼痛症状。
2. 调经止痛
川芎能够活血调经,对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可以减轻疼痛感,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
3. 降火明目
川芎还具有降火明目的作用,对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夜盲等眼部疾病有辅助
作用。
川芎可清热明目,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二、川芎的禁忌用量
1. 用量
川芎热性较大,不宜过量使用。
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不宜超过3~6g。
2. 禁忌人群
•孕妇忌服:孕妇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川芎,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川芎,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不宜过量使用川芎,以免影响血压稳定。
•腹泻患者: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腹泻患者慎用。
综上所述,川芎是一味非常有价值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药用效果。
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用量,避免禁忌人群,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在选择川芎药材时,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并慎重遵医嘱。
川芎10g可以长期服用吗

川芎10g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与效果
川芎,又名川芎1,是一种被广泛用于中药配方中的中药材。
其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功效,在中药方剂中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对于川芎10g长期
服用的安全性和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川芎10g长期服用的安全性
长期服用川芎10g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首先,川芎含有挥发油和
其他活性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其次,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长期服用川芎还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川芎10g长期服用的效果
虽然长期服用川芎存在安全性风险,但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带来一些效果。
长期服用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川芎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长期服用川芎10g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带来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安
全性隐患。
在使用川芎时,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控制剂量,注意身体反应,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建议。
川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川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川芎,又称川芎、川芎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部分,主要生长在我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等地,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
川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偏头痛、痛经等病症。
其功效主要由川内酯类成分和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发挥。
一、川芎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川芎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包括川芎内酯、苯丙烯酸、丁酸等成分。
川芎内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镇痛等作用,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活血化瘀作用:川芎内酯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排除,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舒缓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治疗一系列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
2.祛风除湿作用:川芎内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同时,川芎还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阻滞引起的病症,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镇痛作用:川芎内酯可以调节局部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川芎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偏头痛、经期疼痛等症状。
二、川芎的临床应用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
其主要应用包括:1.治疗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供,减轻脑部缺血和组织损伤,有助于恢复中风后的神经功能。
2.缓解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3.治疗痛经:川芎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川芎与乌草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4.改善微循环障碍:川芎可以增加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病症,如肢端冰冷、肢体麻木等。
5.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川芎具有抗炎和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川芎用量6克9克15克的区别

川芎用量6克、9克、15克的区别
川芎,又名川芎、川芎、川芎等,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川芎具有疏风除湿、调经活血的作用。
在使用川芎时,用量的大小往往会对疗效产生影响。
而常见的用量包括6克、9克和15克。
下面将详细介绍川芎用量6克、9克、15克的区别。
1. 6克川芎的用法
•6克川芎的使用量较小,适合处理轻微的风湿病症和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
•6克川芎在配伍其他药物时,多用于配伍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加丹参、川芎加当归等。
•6克川芎的煎服方法可以采用水煎冲服或煎煮后服用,一般不推荐生食。
2. 9克川芎的用法
•9克川芎的用量是一般常用的剂量,适用于一般的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等症状。
•9克川芎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如川芎加桃仁、川芎加红花等,用于调和气血、活络疏通等情况。
3. 15克川芎的用法
•15克川芎的用量相对较大,适用于气血瘀滞、经期不调等严重情况。
•15克川芎在使用时需慎重,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15克川芎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适宜的中药配伍,如川芎加红花、川芎加白芍等,以增强疗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剂量的川芎在使用上有着明显差异。
在使
用川芎时,应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差异等因素慎重选择用量,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在使用中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师指导。
川芎的作用

川芎的作用川芎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是指鼠茅的根茎,主要产于我国的川西、湖南、四川等地。
川芎味辛、性温,具有活血、祛风、止痛、祛湿等特点。
以下是川芎的主要作用和功效。
1. 活血祛风:川芎具有活血祛风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因血液淤滞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
同时,川芎还可以舒展血管,增加血流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疾病的症状。
2. 止痛:川芎对疼痛的缓解有一定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活血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由于淤血引起的疼痛。
川芎还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系统,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3. 舒经活络:川芎常用于舒经活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气的运输,调节身体的功能。
它对于痹证、瘀血症、中风后遗症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川芎还可以帮助治疗颈肩腰腿痛、四肢麻木、经络阻塞等症状。
4. 改善记忆:川芎对记忆力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脑血流,增加脑细胞供血,改善脑血管的弹性,从而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5. 抗炎消肿:川芎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作用。
它可以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产生,降低组织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川芎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肿胀疼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6. 抗血栓:川芎对抗血栓有较好的作用。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川芎虽然有较好的药用功效,但也存在一定的禁忌和副作用。
使用川芎时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不可过量或长期使用。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出血性疾病患者等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川芎。
如有不适或不明确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川芎注意事项

川芎注意事项川芎是一种中药材,也称为川芎末、川芎茶等。
常用于治疗风湿痛、头痛、经痛等症状。
然而,在使用川芎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以下是一些关于川芎注意事项的详细解答。
首先,川芎药品一般出现在中药店或药房中,我们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的药店,确保药物的质量可靠。
此外,川芎的颜色应为红棕色,具有芳香气味,无异味。
如果观察到产品颜色异常或有异味,应避免购买及使用。
其次,对于川芎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者需要进行了解。
川芎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痛、头痛、经痛等症状,但对于孕妇以及乳母慎用。
此外,对于存在湿热中阻、气滞、血瘀等症状的患者也要慎重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接下来,剂量的使用也是川芎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之一。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用量为3-9克,一日2-3次。
情况严重或医生建议可加大用量,但剂量需遵循医嘱进行使用,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同时,川芎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此外,川芎在存储和保存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首先,川芎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其次,川芎应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潮湿、风化和虫害。
最后,川芎的保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两年,过期的药材使用可能会影响疗效。
使用川芎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可能的不良反应。
川芎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痛等。
同时,个别人可能对川芎产生过敏反应,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出现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最后,川芎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一些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川芎不宜与乙酰水杨酸钠、复方酒石酸可待因等药物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使用川芎时需避免同时使用酒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不适的风险。
综上所述,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川芎,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剂量使用和身体反应,合理存储和保存川芎,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川芎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川芎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活血化瘀
•缓解经痛
•舒张血管
•抗凝血
•止痛
•改善睡眠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感,并促进关节的恢复。
•经痛:川芎可以舒张子宫和卵巢的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经痛。
•脑血栓:川芎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症状,并预防血栓再次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川芎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失眠:川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入眠,改善睡眠障碍。
用法用量
•内服:川芎可以煎剂服用,也可以入药片、药丸等剂型。
一般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3次。
•外用:川芎可以作为外用药物,制成糊剂或药膏,涂于患处,用于治疗创伤、瘀血等症状。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川芎不宜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影响。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不宜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长期使用,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川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川芎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与医生咨询后再使用。
•严格按照用量使用:川芎属于中药,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减用量。
以上是川芎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川芎作为一种中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用量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作用与相关用法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作用与相关用法川芎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
川芎有哪些作用呢?川芎的用法是什么?接下来我为你共享一下川芎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川芎的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有明显的冷静作用。
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冷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
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脏的作用讨论发觉,川芎有增加血液流通的作用,可以使动物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扩张,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
而且,川芎有特别明显的对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3.对平滑肌的作用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加,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
4.抗痉川芎中所含的阿魏酸与中性成分(?-Lactone)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
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内酯都有解痉作用,而藁本内酯则是解痉的主要成分。
iv藁本内酯还能明显解除乙酰胆碱、组胺以及氯化钡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
5.抑制肺血管收缩川芎嗪亦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对肾上腺素或氯化钡引起的血管收缩也有抑制作用。
从离体组织和细胞对川芎嗪作用机制表明,川芎嗪对主动脉平滑肌的松弛效应与异搏停的特性特别相像,推想川芎嗪可能为一种新的钙离子拮抗剂。
川芎的用法1、荨麻疹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荨麻疹患者57例,结果经用药1~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者52例,有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8%。
用法:川芎茶调散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逝为止。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川芎,又名白芷、川芎、戏普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川芎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和中药饮片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川芎的功效与作用、适用症以及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一、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具有独特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机制,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活血祛瘀:川芎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微循环血流,避免血液凝结,减轻血管阻塞,从而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痉挛等症状。
2、舒肝理气:川芎能够调节肝气,舒缓肝脏紧张和痉挛,改善肝胆郁结和气滞血瘀的症状。
因此,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如肝郁气滞型头痛、月经不调等。
3、祛风解表:川芎具有较强的发散风寒的作用,能够舒展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寒引起的痛症。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4、抗菌消炎:川芎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等抗菌、消炎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
5、抗肿瘤:川芎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人体免疫力。
因此,川芎常被用于辅助治疗肿瘤疾病。
二、川芎的适用症根据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我们可以总结出川芎的适用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瘀血症状:川芎能够活血祛瘀,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痉挛等症状,如瘀血型头痛、痛经、血瘀性疼痛等。
2、肝胆疾病:川芎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胆郁结和气滞血瘀的症状,如肝郁气滞型头痛、月经不调等。
3、风寒症状:川芎能够祛风解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症状,如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
4、皮肤感染:川芎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
5、辅助治疗肿瘤:川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辅助治疗肿瘤疾病。
三、川芎的禁忌症虽然川芎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特别注意:1、孕妇禁用:川芎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活血祛瘀的作用,在孕妇身体内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禁用川芎。
中药川芎的功能主治

中药川芎的功能主治1. 川芎的概述川芎,又名川益芎、川芎穗、四川防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部分。
川芎为中草药中的常用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川芎的主要产地包括四川、陕西、山西等地,是一种经济作物和重要的中药材。
2. 川芎的药用功能川芎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活血祛瘀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凝结,缓解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对于治疗瘀血经痛、痛经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2.2 调经止痛川芎对于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缓解月经痛有着显著的疗效,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减轻经期痛苦,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3 抗炎消肿川芎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和炎症引起的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2.4 祛风除湿川芎对风湿湿热有较好的祛风除湿作用,可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湿疹等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具有良好的风湿痹痛的治疗效果。
2.5 舒肝止痛川芎可以舒肝止痛,对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肩颈痛、胸胁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身体因肝气郁结而产生的疼痛不适。
3. 川芎的主治范围川芎的主治范围广泛,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瘀血经痛、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骨伤筋痛•头痛、肩颈痛、胸胁痛•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湿疹、湿疮、疥癣等皮肤病川芎常见的使用方式包括煎汤剂、酒剂、颗粒剂等,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4. 川芎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川芎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大剂量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川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川芎,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川芎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抗凝血药、阿司匹林等,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增加不良反应。
•使用川芎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或过敏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川芎,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川芎功效与作用禁忌

川芎功效与作用禁忌川芎是一种中药材,又名四川川芎、水川芎、红川芎等,其学名为Radix Ligustici Chuanxiong。
川芎主要生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是中国传统药材中常见的一种。
川芎具有许多功效与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下面将详细介绍川芎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
一、川芎的功效与作用1. 血液循环: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液流动性。
因此,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病症,如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
2. 缓解疼痛:川芎对于缓解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它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因此,川芎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病症,包括头痛、肌肉酸痛、风湿痛等。
3. 舒张血管:川芎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减轻血管收缩引起的症状。
它对于中风、高血压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 抗菌消炎:川芎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因此,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5. 抗氧化:川芎富含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提高人体免疫力。
因此,常用于抗衰老、抗癌等。
二、川芎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对于孕妇而言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
因此,孕妇应避免或减少使用川芎。
2. 排卵期禁用:川芎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性,促进子宫收缩和血流增加,可能影响排卵和受孕。
因此,在排卵期的女性不宜使用川芎。
3.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容易引起出血。
因此,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细胞减少症等,不宜使用川芎。
4. 高血压患者禁用:川芎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川芎,以免引起血压过低。
5. 低血压患者禁用:川芎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因此,低血压患者应慎用川芎,以免加重病情。
川芎的介绍

川芎(学名:Ligusticum sinense 'Chuanxiong'),别名芎藭、胡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等,属于伞形科藁本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中国四川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以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并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人工栽培。
川芎的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内部为黄色;茎直立且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叶形似芹菜叶;花期通常在7月至8月间,花序为复伞形花序,花朵小而密集;果实在9月至10月成熟,为双悬果。
作为传统中草药,川芎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具有显著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
临床应用广泛:
1.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因气滞血瘀导致的各种症状,如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头痛、胸胁疼痛等。
2. 祛风止痛:对于风邪引起的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3. 心脑血管疾病: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通过与其他中药如红花、丹参配伍,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效果。
此外,现代研究发现川芎还具有降低脑缺血引起的相关物质含量,改善脑缺血性损害,以及缓解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川芎的部分部位,例如叶片,在烹饪时可以用来炖汤或制作沙拉,其特殊香气受到一定食疗和美食家的青睐。
川芎的成分

川芎的成分1. 引言川芎,学名Angelica sinensis,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伞形科。
它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归功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芎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 川芎的主要成分川芎的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多糖类、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
2.1 挥发油挥发油是川芎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占据了其总成分的30%左右。
主要的挥发油成分包括川芎酮、川芎烯醇、川芎烯酮和川芎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川芎独特的香气和药理活性。
2.2 苯丙素类化合物川芎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其药理活性的重要来源。
最具代表性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川芎内酯,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此外,川芎内酯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等作用。
2.3 多糖类川芎中的多糖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多糖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机制发挥作用。
2.4 有机酸川芎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川芎酸、丁香酸和咖啡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
川芎酸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2.5 微量元素川芎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和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和酶的活性调节。
3. 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的多种成分赋予了它多种药理活性。
3.1 血液循环促进作用川芎中的川芎酸和有机酸等成分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液流动,从而改善组织氧供和营养供应。
这对于缓解心绞痛、防治中风和改善冠心病等疾病非常重要。
3.2 免疫调节作用川芎中的多糖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3.3 抗炎作用川芎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和促进炎症的愈合。
川芎栽培技术

川芎栽培技术川芎,又称川芎茶(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疗。
川芎栽培技术是指种植和养护川芎植物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适宜环境、种植方法以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种植川芎的农民或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适宜环境1.气候条件川芎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喜欢日照充足、无严寒的川娄山谷地带。
其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
2.土壤条件川芎对土壤要求不严苛,但以土层深厚、通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肥沃壤土为宜。
酸碱度在pH值为6.5-7.5之间的中性土壤最适合。
二、种植方法1.育苗川芎的育苗阶段非常重要。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气温稳定、日照充足的时候进行育苗。
先选择健康的川芎种子,用蒸馏水浸泡2-3天,然后播种于育苗盘中。
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
2.定植当川芎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定植。
选择坚实的苗株,将其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花坛或田地中。
定植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植株间距,一般为30厘米×30厘米。
同时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和通气性。
三、养护管理1.浇水川芎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浇水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水渍过多,以防止根部烂根。
干旱期间需要适量增加浇水次数。
2.施肥在川芎生长过程中,适当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定植后的20天左右开始施肥,每隔15天施一次基础肥,可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用量要适度,避免过量施肥影响植株生长。
3.病虫害防治川芎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黑斑病、蚜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适时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理。
四、采收与储藏川芎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生长期的7-8月,此时植株的根部已经长到一定长度。
采收时,用锄头轻轻将植株整株拔起,然后切除根茎和叶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本经》)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多系栽培。
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性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多系栽培。
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性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
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温中内寒。
《药性论》:臣。
能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畏黄连。
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
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沥,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本草图经》:蜜和大丸,夜服,治风痰殊效。
《本草衍义》: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沈括云:予一族子,旧服川芎,医郑叔熊见之云:川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
后族子果无疾而卒。
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川芎甚久,亦一旦暴亡。
皆目见者。
此盖单服耳,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
既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于能至此也。
《药类法象》: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也。
如妊娠妇人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一钱半,或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服之神效。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
升也,阳也。
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纯阳,无毒。
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本经药。
《象》云: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
妊妇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二盏,煎至一半服,神效。
《珍》云:散肝经之风,贯芎治少阳经苦头痛。
《心》云:治少阳头痛,及治风通用。
《本草》云: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除内寒。
《日华子》云:能除鼻洪、吐血及溺血,破结宿血,养新血。
易老云: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
入手、足厥阴经。
《衍义》云:头面风不可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若单服久服,则走散真气。
即使他药佐之,亦不可久服,中病即便已。
东垣云:头痛甚者加蔓刑子,顶与脑痛加川芎,苦头痛者加藁本,诸经苦头痛加细辛。
若有热者不能治,别有青空之剂,为缘诸经头痛,须用四味。
《本草》又云:白芷为之使,畏黄连。
《本草衍义补遗》:久服致气暴亡,以其味辛性温也,辛甘发散之过欤?《局方》以沉、麝、檀、脑、丁、桂诸香作汤,较之芎散之祸,孰为优劣?试思之。
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
既使他药佐使,亦不可久服,中药便已,则乌能至此也。
《春秋》注云:麦面曲芎,所以御湿,详见楚子伐萧。
《本草发挥》:洁古云:补血,治血虚头疼之圣药也。
治妊妇数月胎动,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二钱,煎至一钱,服之神效。
《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苦。
气味厚薄,浮而升,阳也。
其用有四,手少阳引经一也,诸经所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
《本草纲目》:川芎,血中气药也。
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
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
《左传》言麦曲,川芎御湿,治河鱼腹疾。
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也。
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
此皆医学妙旨,圆机之士,始可语之。
五味入胃,各归其本脏。
众服则增气偏胜,必有偏绝,故有暴夭之患。
若药具五味,备四气,君臣作使配合得宜,岂有此害哉?如川芎,肝经药也。
若单服既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邪,久则偏绝,岂不夭亡?故医者贵在格物也。
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本草经疏》:川芎禀天之温气,地之辛味,辛甘发散为阳,是则气味俱阳而无毒。
阳主上升,辛温主散,入足厥阴经,血中气药。
扁鹊言酸,以其入肝也。
故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肾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以上诸病皆病在血分,正以其性走窜而绝无阴凝粘滞之性,故入血药上行而不可多用耳。
简误:川芎性阳,味辛。
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
升也,阳也。
无毒。
功专疗偏头疼。
台芎出台州,属浙江。
祗散风去湿;抚芎出抚郡,属江西。
惟开郁宽胸。
余产入药不堪,煮汤浴身则可。
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
反藜芦,使白芷。
乃手少阳本经之药,又入手足厥阴二经。
堪佐升麻,升提气血。
止本经头痛,血虚头痛之不可遗;余经头痛亦宜用,俱各加引经药。
散肝经诸风,头面游风之不可缺。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通肝经,血中之气药也。
治一切血,破癥结宿血,而养新血及鼻洪吐血溺血,妇人血闭无娠;治一切气,驱心腹结气,诸般积气并胁痛痰气疝气,中恶卒痛气块。
排脓消瘀长肉。
兼理外科;温中燥湿散寒,专除外感。
得牡蛎,疗头风眩晕吐逆;得细辛,治金疮作痛呻吟。
同生地黄酒煎,禁崩漏不止;用陈艾汤调末,试胎孕有无。
妇人经断三四月,用此药服之,腹内觉动是孕,否则病也。
所忌须知,单服久服犯则走散真气,令人暴亡;务加他药佐之,中病便已。
谟按:川芎不宜单服久服,犯则走散真气,令人暴亡,无乃因其气味辛温、辛甘发散之过,丹溪尝此示人也。
又古一妇人感患头风,服芎半年,一旦暴死,亦载经注,垂戒叮咛。
迹此观之,芎散之祸,信弗轻矣。
故今明医,每用四物汤治虚怯劳伤,减去其芎,亦鉴此辙。
奈何乡落愚民,罔明药性,明采土芎煎茶,谓啜香美。
体气稍实,侥幸无虞,倘涉虚羸,鲜不蒙其祸者,惟归天命,果真天作孽耶?抑自作孽耶?《本草乘雅》:川芎,谐聋。
穹,高也,极也;穷,究竟也,言主治作用也。
故王风中头脑,或脑痛,或头脑俱痛者,此风气通于肝,亦即春气者病在头也。
力能直达肝用,从踵彻巅,正鼓而邪自罢矣。
风与寒合,斯成筋痹,或挛,或缓,或急者,此属不直,直之使通也。
并治金疮者,仍转动以成执持。
血闭即血痹,逐而通之,使巳亥相合以结胞胎,寅申交会而成种子,皆究竟高远之义。
《药性解》:川芎,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肝经。
上行头角,引清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
久服令人暴亡。
白芷为使,畏黄连。
小者名抚芎,主开郁。
按:川芎入肝经,能补血矣,何云暴亡,以其气升阳,其味辛散,善提清气,于上部有功。
然宜中病即已,若久用则虚逆且耗,故有此患。
凡气升痰喘、火剧中满等症,不宜用之。
《药鉴》:气温,味辛,无毒,气厚味薄,升也,阳也。
血药中用之,能助血流行,奈过于走散,不可久服多服,中病即已,过则令人暴猝死。
能止头疼者,正以有余,能散不足,而引清血下行也。
古人所谓血中之气药者,以能辛散,又能引血上行也。
痈疽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能散故耳。
盖心帅气而行血,川芎入心,则助心帅气而行血,气血行,则心火散,邪气不留,而痈疽亦散矣。
东垣谓下行血海者,非也。
何者?血贵宁静,不贵疏动,川芎味辛性温,但能辛散,而不能下守,胡能下行以养新血哉?即四物汤中用之,特取辛温以行地黄之滞耳。
痘家血不活者,用杏仁汁制之,加少许,以行肌表之血,何也?盖芎之辛,但能行血,单用恐成内燥之患,必须杏仁汁制,外借之以行表,内借之以润燥。
若痘黑陷烂,则勿用。
《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升也,阳也。
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
反藜芦。
畏硝石、滑石、黄连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
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
同细辛煎服,治金疮作痛。
同陈艾煎服,验胎孕有无三四月后,服此微动者,胎也。
以其气升,故兼理崩漏眩运;以其甘少,故散则有余,补则不足。
惟风寒之头痛,极宜用之,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
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头痛,谬亦甚矣。
多服久服,令人走散真气,能致暴亡,用者识之。
《本草备要》:补血润燥,宣,行气搜风。
辛温升浮。
为少阳引经。
胆。
入手足厥阴气分。
心包、肝。
乃血中气药,助清阳而开诸郁,丹溪曰:气升则郁自降,为通阴阳血气之使。
润肝燥而补肝虚。
肝以泻为补,所谓辛以散之,辛以补之。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冲脉。
搜风散瘀,止痛调经。
治风湿在头,血虚头痛,能引血下行,头痛必用之,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丹溪曰:诸经气郁,亦能头痛。
腹痛胁风,气郁血郁,湿泻血痢,寒痹筋挛,目泪多涕,肝热。
风木为病,诸风眩掉,皆属肝木。
及痈疽疮疡,痈从六腑生,疽从五脏生,皆阴阳相滞而成。
气为阳,血为阴,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湿搏之,则凝带而行迟,为不及;火热搏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
气郁邪入血中,为阴滞于阳,血郁邪入气中,为阳滞于阴,致生恶毒,然百病皆由此起也。
芎归能和血行气而通阴阳。
男妇一切血证。
然香窜辛散,能走泄真气,单服、久服,令人暴亡。
单服则脏有偏胜,久服则过剂生邪,故有此失。
若有配合节制,则不至此矣。
昂按:芍、地酸寒为阴,芎、归辛温为阳,故四物取其相济以行血药之滞耳。
川芎辛散,岂能生血者乎?《治法》云:验胎法,妇人过经三月,用川芎末空心热汤调一匙服,腹中微动者是胎,不动者是经闭。
白芷为使。
畏黄连、硝石、滑石,恶黄芪、山茱萸。
《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反藜芦。
川芎辛温上升,入肝经,行冲脉,血中理气药也。
故《本经》治中风入脑头痛等证,取其辛散血分诸邪也。
好古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又治一切风气血气,及面上游风,目疾多泪,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四物汤用之者。
皆搜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
助清阳之气,去湿气在头,头痛必用之药。
血痢已通,而痛不止,乃阴亏气郁,药中加川芎,气行血调,其痛立止。
《灵苑方》验胎法,以生川芎末艾汤服一钱匕,腹中微动者为胎。
《千金方》治子死腹中,以川芎末酒调方寸匕,须臾二三服立出。
凡骨蒸盗汗,阴虚火炎,咳嗽吐逆,及气弱之人不可服。
其性辛散,令真气走泄,而阴愈虚也。
《本草崇原》:芎气味辛温,根叶皆香,生于西川,禀阳明秋金之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