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题片的基本类型

(一)新闻性专题片

新闻性专题片即电视专题报道,是专题类新闻中侧重于进行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报道对象必须是新闻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并有深度报道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或社会现象。新闻专题往往是多侧面、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有关的新闻事实和相关背景材料,从中说明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分析其现象与本质、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示主题材的深刻意义。

新闻性专题的主要特征:必须围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展开,并尽可能及时编制播出。(二)社教性专题片

社教性专题重在于社会教育,是以思想和社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专题节目,与新闻性专题的区别在于不强调时效性,而强调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社教性专题融知识性、服务性、欣赏性为一体,突出在科教文卫、法制、民族等社会领域中选题。

社教性专题片的主要特征:新闻性并不突出,强调的是社会性与教育性,兼具知识性、服务性、欣赏性为一体。

(三)散文性专题片

散文性专题片注重电视片的文学性、抒情性。不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历史文献,或人物素描,其专题表现的不在“事”,而在于以事抒情,借景写意,散文性专题的主观表达与新闻性专题的客观叙述形成强烈对比,其解说词的写作常采用诗、歌、散文的笔法,文学性十分突出。

代表作品如《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等;刘郎的作品《西藏的诱惑》《苏园六纪》《苏州水》等也是散文性专题的代表作。

第二节专题片的叙事

一、叙述者

叙述者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即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它与视角一起,构成叙述。

叙述者 (NARRATOR)——在影片中直接以语言为观众提供讯息或发表评论的人,这个人不一定会出现在画面上。例如一般的纪录片解说员,就是评论者。

叙述者类型有:

1、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

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划分,将叙述者划分为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

(1)异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优势在于可以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全面的解说。同时采用纯粹的观察记录,能有节制地发出信息。

如《惊心动魄22小时》,摄制组置身于指挥部和抓捕两个现场,对警察和歹徒,整个事件全知。

异叙述者的劣势是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借别人的同期声来表现。

(2)同叙述者:故事的人物,他(她)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其优势在于能剖析人物内心活动,特别是处于矛盾中心的主人公的叙述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如电视专题节目《面对歹徒》。

2、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

(1)外叙述者:作为第一层次故事的讲述者,在故事中居支配地位,起框架作用。在《面对歹徒》中主要指主持人与无形的叙述者。

(2)内叙述者:主要指故事内讲故事的人,或者是说,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了叙述者。

3、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1)客观叙述者:即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不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

(2)干预叙述者:指具有较强的主题意识,它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表达主观的感受和评价,在陈述故事的同时具有解释和评论的功能。

二、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与或人物与叙述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叙述视角的类型

1、非聚焦型(即全知视角)

叙述者>人物,他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历史、现在、未来全在他的视野之内,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最大优势: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

2、内聚焦型(即内视角):即从故事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所思。

叙述者=人物

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优点在于对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其次,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

3、外聚焦型(即外视角):即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观察者像一台摄像机,摄入各种情景,但却没有对这些画面作出解释和说明,从而使情节也带有谜一样的性质。”

叙述者<人物。

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神秘莫测,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三、叙事结构

结构是对人物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迪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叙事结构范式:

根据托多洛夫的叙事模式,故事中的事件总是围绕着谜和解谜的基本结构来组织的,表现为打破平衡——重找平衡的结构模式。事件结构规律往往依因果关系组织,使叙事事件之间具有逻辑联系。

第四章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调查报道的目的:一是针对那些身处公众信任职位的人们的错误行为,去挖掘可能被隐藏的信息;二是解释一个人们已经有所认识的公共问题,或扩展公众对此的理解.

调查报道是指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足够的事实和文件,就事件的意义向公众提供一种强有力的阐释。

二、基本特征

1、揭丑性。罪行、邪恶和灾难正是在秘密的基础上得以孳生。

2、原创性。强调选题和采访是由媒体独立进行。

3、证实性。其目的也是提示事实真相。在全部事实展示出来之前,将调查报道定位于揭丑是不科学的。(我国包括部分正面报道)

三、意义

调查报道围绕新闻中的How与Why将报道深入,力求查出事件原因,找出事件本质并预测事件发展趋势,体现了电视语言的逻辑思辨能力,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

一、根据调查内容分类

1、人物调查: 新闻人物调查普通人物调查;

2、事件性调查: 要求:事件的显著性;提示内幕;分析原因;预测趋势;

3、主题性调查:(1)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调查;

(2)对新问题、新事物的调查;(3)对思想观念的调查;(4)对消费生活的调查。

二、根据调查目的分类

1、揭露性调查

与西方的揭丑性报道大致相同;在我国的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2、揭示性调查

通过对某一典型事件或人物的调查采访,揭示背后原因和深层次矛盾,引人深思。

三、根据调查模式分类1、侦探模式2、分析者模式3、游客模式

第三节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

一、调查方式

1、纯粹调查式

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客观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西方传统的揭丑式的调查通常采用这种调查方式。纯粹式调查报道中要注意:(1)调查取证的确凿性;调查取证应尽力找到第一手资料,第一当事人;(2)展现调查过程;调查过程的展现对提高调查报道可信性、增强可视性和观众参与度、发挥电视传播优势都至关重要。(3)敏锐观察,随机应变;

2、访谈式调查

调查以访谈的形式展开,常用于人物调查、问题调查;有的事件不便于或没有必要在事件发生现场进行调查采访,就通过对亲历者、目击者、相关者的访谈展开调查。这种调查虽缺少现场感,但容易表现细腻的情感与思想的锋芒。

3、记录式调查

有些真实事件折射出重大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此可借鉴纪录片手法的调查方法,用纪实的手法对客观的调查过程作真实的记录。

(1)抓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2)记录中不忘调查;调查不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而是展示事件本身不能清晰表明的事件背景、人物内心世界等,让事件中暗含的矛盾冲突、事物之间的对立联系明晰起来。

二、调查技巧

1、信源证实

鲍伯•格林认为:“得到的秘密消息必须用文件来证明。要利用文件、记录、私人访问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