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历史文化
一、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
1961年,龙门石窟(含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500余年,现存伊河两岸山崖峭壁间的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多数为北魏和盛唐两个时期的雕刻作品。
1999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
2002年3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计划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届时,将会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象出现。
那时,中外来宾可以在香山寺钟声的伴随中,漫步于水面涟漪的伊河河畔,驻足于佛龛之前,一览龙门众多景观。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便利的交通为中外宾客来洛阳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近几年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龙门石窟面貌一新,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002年,龙门石窟年收入达35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85万人次。
龙门石窟是河南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中外宾客,欢迎您们在闲暇之余,在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来洛阳观光,领略龙门石窟这一古代人民留下的文化遗产。
二、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
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点)。
三、关林
关林又称关陵,为三国关羽首级的葬地。
明万历二十四年建庙植柏,后经清代扩建,成今日规模。
占地100余亩,有殿宇150余楹。
大殿为关林最大的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高20多米;拜殿又称启明殿,殿前东端为明万历铸造的大锺,西端竖立关羽怒视东南坐像,左为持刀的周仓,右为持印的关平。
前或檐下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东吴赴宴”等故事。
庙内外有石坊4座,大小石狮150多个,古柏800余柱,有历代碑刻精品70余通。
1979年关林被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
四、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甲天下于宋朝。
其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名闻天下的洛阳牡丹节于4月10日正式拉开帷幕,因为是国花!所以特别多的人从各地赶来~开着场面是十分的热闹。
据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通直达洛阳航线,洛阳一时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之城。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著名花卉。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自古盛名,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
每年4月10日至25日举办,洛阳花会,同时还举办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和牡丹灯会,届时中外游人云集洛阳,花海人潮,热闹非凡。
每年清明前后,牡丹花会拉开序幕,数十万株牡丹发蕊齐放,五彩缤纷,蔚为壮观。
五、千年古宴——洛阳水席
“水席”是河南洛阳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它风味独特,选料十分讲究,烹制认真精细,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
洛阳水席是豫戒的一个分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少而干燥。
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
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