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同课异构”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沦“同课异构”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其教学特点以及“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同课异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响应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然而要使“同课异构”能更好地促进美术的有效教学,教师需从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的基本环节来进行探究“同”的规律及“异”的价值。

[关键词]同课异构;美术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成了倍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

“同课异构”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以及互动的平台。

在交流中,教师们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致使教师们能够从多维的角度,以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在交流中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和探讨,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美术教学中,“同课异构”亦是如此。

一、解读美术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与特征
如何理解“同课异构”,首先需弄清“同”与“异”在教学中的所指。

文章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教学要素的角度来分析。

在教学中“同课异构”中的“同”是指教学客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相同,教师对教材文本课程标准的理解是相同的,教学目的大体相似。

而“异”是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的不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等就会大相径庭,所呈现
的教学风格也会各有千秋;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等差异而呈现其鲜明的个性主体。

二是从时间角度来分析。

主要有两种情况:基于一节课的“同课异构”与基于一门课程(全学时)的“同课异构”。

前者指同一节课(一般为40 -60分钟)由于需完成多项教学任务,则不同教学任务分别由擅长于此项教学任务的教师来完成。

后者指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学单元而形成了相对独立较长学时的教学任务,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由不同的老师来完成,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而形成的“同课异构”。

但是无论是从教学要素还是从时间角度来分析,“同”就是同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相似,“异”是异在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差异,以及因其差异而选择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的不同。

基于以上对“同课异构”的含义分析,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同课异教”——因材施教。

“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它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等个体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并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之间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
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而“同课异构”则重在要求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理念、经验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借鉴彼此成功的教学策略,在相互学习、切磋过程中寻求成功的教学经验及规律,即“异中求同”,同时又保留和鼓励发扬各具特色的有效教学策略、手段等,即“同中存异”。

(二)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
1.形象性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的描述、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所以美术教学要求突出和加强直观教学原则。

美术教学以表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目的,在美术教学中加强直观性,可以使学生比较快而明确地认识现实事物,获得美术知识和描绘事物的具体方法技能。

2.创造性
美术课堂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创造活动的场所,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所完成的每一次作业都会与众不同,都凝聚着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3.灵活性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美术教学相对比较灵活,主要体现在教
学方法多样及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例如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比较多样化,它有课堂教学组织(小班化教学、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室外教学组织(室外写生、参观活动、室外创作等),除此之外还有课外教学组织(一般是因需举办画展、美展比赛等活动而进行的个别化辅导教学)。

(三)美术教学与“同课异构”的关联
1.美术教学倡导“同课异教”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其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演示(示范)法,通过教师对全班学生讲授基础美术知识及规律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实物,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但是教师的讲授方法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对多的形式,而每个学生因其个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所讲解和演示的方法不一定能被每个学生所接受及掌握,更何况形象思维方式与观察方法并没有一定之规,那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大一统”的讲授和演示之后需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所擅长的美术技能技法。

这就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表现基础。

美术学科的求异思维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才能,使其美术作品呈现风格各异的景象,教师则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分析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等;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做到
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符合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美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意味着美术教学的复杂性。

美术教师要实现最优教学及提高教学效益,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极其重要。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寻求共同的教学规律与成功的教学经验。

同时又应发扬个人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不可因他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有效而盲目照搬采用,需在明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前、课后甚至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交流与协商,并遵循“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原则。

3.“同课异构”普遍存在于美术教学中
上文已从教学要素及时间两个角度对同课异构的含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毋庸置疑,美术教学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特点。

在美术教学中“同课异构”常常存在的形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节课由多人同时进行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其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灵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样。

但主要以精讲多练、个别辅导为主,那么在美术课堂上常常有多位教师同时进行教学,一般是有一位主讲教师,再有一位或多位辅导教师进行教学。

二是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门课程通常是因为课时较多,需完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为减轻教师的丁作量,以及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每个
教学任务就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

如素描课可分为静物素描、人物素描及风景素描等,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确定任课教师。

二、“同课异构”在美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同课异构”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培养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出现依葫芦画瓢,盲目模仿教师的技能、技法风格,丝毫没有体现独特性与创造性。

“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美术知识及表现规律基础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水粉画课为例,其绘画方式与表现技法多样,从表现技法上有薄画法与厚涂法(或湿画法与干画法),从绘画步骤上有整体画法与局部画法等不同的绘画方式及表现技法风格。

针对学生的不同绘画习惯与个人爱好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以自己的技法为准则来要求学生,更不能以教师自己所喜欢的风格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教师应该在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正确指导学生熟练掌握适合自己的美术表现技法,进而鼓励他们大胆创作,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同课异构提倡利用教师资源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各类美术教学中,如美术欣赏教学、绘画教学、设计及工艺教学等其美术基础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其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其共同的
规律可循。

那么教师之间直接对话,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共商教学问题,通过知识互补、信息交流、思维碰撞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首先对于每一位美术教师而言其美术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在若干方面存在有缺陷,同事之间的交流可以了解不同美术课类的知识来完善自身的美术知识结构。

例如绘画教学与设计教学,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绘画重感性再现,而设计重理性创造,绘画教师与设计教师通过知识交流,绘画教师就会懂得更多的设计知识。

反之,设计教师也会了解更多的关于绘画的表现技法,并运用于设计之间,从而使绘画表现富有设计意味,设计更具绘画美感。

由此可见,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互补可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发展。

其次,“人们的智力开发要靠信息去激发,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使自己的智能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

美术类信息知识的更新对于教师的发展以及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及时关注最前沿的美术家、作品、艺术沙龙、美术论坛的相关信息知识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面对美术界信息更新的速度之快、容量之大,“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第三,教师在知识互补、信息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可以弥补个人意见的不足,实现思维的碰撞。

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获得灵感,以实现美术的创造性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有一位素描教师面对班上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点不知所措,他与一位设计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突然产生灵感——可以让学生以
一种设计感的形式来完善画面,这样降低了绘画技能的要求,不致于使学生因学习的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所以教师在沟通教法的过程中要使教与学在方法上取得一致,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三、实现有效同课异构的措施
同课异构是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来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最优教学方案的教研活动,它的特点在于“异构”,但“同”的价值仍然不可忽视,要使同课异构能促进美术的有效教学,教师需从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来进行探究“同”的规律及“异”的价值。

(一)备课——探同思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集体备课形式,大多是“孤军奋战”,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致使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美术课堂气氛低沉。

要改变此现状教师应该把集体与个体备课相结合。

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一起探寻共同的教学目标、一般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利用公共的美术课程资源,即所谓“探同”。

“思异”主要是了解班级情况(学生的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等)、学生个体情况(绘画基础,兴趣爱好)等,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身教学特点,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吻合,对于全班教学可以不用进行“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预设几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教学、个体教学或二者相结合,在备课充分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课堂情况,便可随时变换教学组织
形式与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呈同彰异
在美术教学中通常遵循的是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精讲多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讲解精练简明,目的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

多数情况下教师所呈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学生个性差异原因,不一定能被所有的学生理解或接受。

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备课时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来选择具体的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有的学生适合长期作业,有的适合短期作业,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教学,以及对其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对于适合长期作业的同学要求画面不仅要把握好大的画面关系而要求画面完整精细,对于适合短期作业的同学要求在很好地把握大关系的基础上能够体现自己的绘画风格。

对于美术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或课外写生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地彰显不同的教学风格,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并引导学生灵活选用学习方法。

(三)评课——明同析异
在美术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这里的“明同”是指明确美术学科评课的共同关注点。

一是看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1)注重直观形象性,营造课堂教学美感。

“美术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直观具体的形象来加强对学生视觉思维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2)强调创造性,激励学生
主动学习。

美术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创造性技能为中介的”,要让学生明确美术是想象的艺术,创造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3)倡导灵活性。

提高自由拓展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美术馆、博物馆)组织美术教学。

二是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尝试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三是重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

关注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是否理解和尊重,是否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关注学生作业中所反映的教学日标的达成度,作业的创造性、多样性。

“析异”则是指在评课的过程中遵循评课的差异性原则。

(1)课型的差异,分析不同的美术课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2)教师的差异,对不同执教年龄、不同职称、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应区别对待;(3)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是二者相结合,还可以是互评等方式,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及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同课异构是值得提倡与发扬的教研方式,
它不仅强调发扬教学中“异”的风格特点也注重探寻“同”的规律及价值,通过“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最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形成个性特征、提高美术素养等教育任务;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志跃,如何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