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治疗视觉训练和近视度数变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

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

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疗效观察张震英; 闫小艺; 田春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9)006【总页数】5页(P451-454,458)【关键词】弱视; 患儿; 视感知觉训练; 弱视类型; 弱视程度【作者】张震英; 闫小艺; 田春雨【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眼科医院唐山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医院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4+1弱视是由于眼睛和大脑无法有效协同工作而引起的视力障碍。

弱视主要发生于儿童群体中,在成年人中弱视的发病率约1%~5%[1-3]。

,3~12 岁弱视的发病率较高,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弱视患儿的视觉功能[4]。

目前,弱视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单眼遮盖法、屈光不正的矫正等,虽然传统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副作用较大[5-7]。

所以,有效治疗弱视的方法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神经可塑性理论是指大脑在接收到视觉信息后,可在原有神经信息基础上通过对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在重复刺激下建立和巩固新的神经联系,形成新的视觉[8-9]。

随着神经可塑性理论的出现,部分学者认为即便在视觉发育后期,即12 岁以后,人类大脑皮层的视觉处理系统仍保留一定的神经可塑性,且该假设得到了动物模型实验的证实[10-12]。

在神经可塑性理论的支持下,视感知觉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其主张通过视觉可塑性治疗来恢复弱视患者的视觉功能。

但现有研究中,关于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弱视类型和程度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尚未揭示。

因此,本研究按照弱视类型和程度对弱视患儿进行分类,分别考察了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患儿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中弱视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纳入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弱视患儿4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的400 例患儿中共包括563 只眼,男性231 例(336只眼),女性169 例(227 只眼),年龄为5~13 岁,平均年龄为(7.69±2.44)岁。

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训练——近视、弱视患者的一大福音视功能训练是科学、有效、全面、安全的,是全球目前最新理念的视功能优化训练系统。

视功能优化训练系统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非接触、非手术、无隐患提升视力的方法,针对近视、弱视进行康复训练。

视功能优化训练系统最为核心的项目在于眼的调节功能的优化和改善,传统的调节功能训练(如“斗鸡眼”操等)强度不够大,且训练方法单一、枯燥、乏味,致使孩子不能坚持,疗效长而不明显。

视功能优化训练系统的优势在于见效快、趣味性强,不仅结合传统理疗项目,更添加了专有的核心技术,从各项调节功能参数的提升、视功能的优化,到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的提高,都非常直观。

整个训练方案的制定让孩子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受益匪浅,5到10次的训练就能有效改善调节灵活度不良、调解不足、调节维持不良、调节异常等问题。

特别是对于弱视的训练,效果较传统弱视训练时间更短、疗效更加显著、适应群体更为广泛。

什么是近视眼?人的眼睛就好比一台照相机,角膜等屈光介质就好比镜头,视网膜就好比胶片,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介质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所以看远处的目标就模糊不清了,故称为近视眼。

什么是近视视觉训练?对于近视而言,积极进行视觉训练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如何治疗近视,更深远的还在于积极预防近视,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速度!在近视率逐年上升的今天,近视视觉训练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视觉训练主要有两大发展方向;其一是强调仪器的作用,所有的训练环节均由仪器主导,受训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优点是省时省力省心,不需要专业的引导和监护,更适用于自主行为能力不强的幼儿;其二则是强调人自身的作用,在训练环节中仅仅将仪器作为辅助工具,训练在训练师的引导下由受训者自动自主的去努力完成,需要有专业的训练师的引导和监护,更适用于有一定自主行为能力且迫切希望视力得到改善的青少年,一般幼儿无法有效配合。

近视视觉训练又分为家庭训练和医院训练;医院训练是在专业的训练机构在专业的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而家庭训练则是通过调节训练法或打乒乓或羽毛球等运动的方式在家庭成员的陪同下进行的训练。

弱视治疗原理

弱视治疗原理

弱视治疗原理弱视,又称“懒惰眼”,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视觉障碍问题,通常是由于视觉系统在关键期发育时受到不良刺激或缺乏刺激导致的。

弱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睛偏斜、眼球震颤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因此,弱视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弱视治疗的原理,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弱视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矫正视力缺陷,二是促进视觉系统发育。

首先,对于已经形成的弱视,我们需要通过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等方式来矫正视力缺陷。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明显改善视力,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事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视觉训练、眼部按摩、眼球运动等方式来促进视觉系统的发育。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加强眼部肌肉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弱视症状。

在弱视治疗中,早期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在儿童时期,视觉系统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或书本,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有利于视力的保护和促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应用于弱视治疗中。

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开展视觉康复训练,通过模拟各种真实场景来刺激患者的视觉系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另外,一些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也在不断探索中,有望为弱视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弱视治疗的原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早期干预,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人们对弱视治疗原理的了解,提高对弱视患者的关注和帮助。

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 P-VEP 的变化

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 P-VEP 的变化

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 P-VEP 的变化张艳芳;周妍丽【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目的:本文意在研究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的立体视觉以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 )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收治的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弱视儿患者43例(71眼),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变化情况、立体视觉变化情况和P-VEP 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的患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差异对比治疗前差异均显著( P=0.00、P=0.00、P=0.00);从治疗后6个月开始,患儿的立体视觉开始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弱视治疗后P-VEP 的P 100波改变情况为波幅增加和峰时值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弱视儿童经过治疗后,立体视觉恢复明显,P-VEP 指标显示患儿的视神经恢复状况较好,P100波的波幅增大,潜伏期缩短。

【总页数】3页(P1987-1988,1989)【作者】张艳芳;周妍丽【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襄阳441021;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襄阳 4410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光学药物压抑法辅助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P-VEP的影响 [J], 高智勇;李秀春2.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弱视临床观察 [J], 尹峥;夏旭光;黄慕贞;李婷;郝琦琦;江铭;唐蕊;郑志涌3.P-VEP游戏辅助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 [J], 尹峥;李小影;邝英桥;李婷;黄慕贞;夏旭光4.弱视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P-VEP的研究 [J], 赵冰莹;陶黎明5.图形P-VEP评估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J], 李孙平;廖琦;胡宇;周敏;关丽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觉训练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视觉训练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视觉训练对视力恢复的影响视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视觉训练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改善和恢复视力的方法,今天我们将探讨视觉训练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一、视觉训练的定义和方法视觉训练是一系列眼部运动和眼睛肌肉锻炼的活动,旨在增强眼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这些训练方法包括注视远方的物体、调整焦点、眼球运动和眼部肌肉放松等。

二、视觉训练的效果1. 近视视觉训练在近视治疗中被广泛运用。

近视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近距离的电子产品导致的。

通过视觉训练,人们可以改变使用眼部肌肉的习惯,减少对近距离屏幕的过度依赖,进而减缓近视的恶化。

一些研究显示,经过规律的视觉训练,近视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 散光视觉训练对于治疗散光同样具有积极的效果。

散光是由于眼球形状不规则或者角膜弯曲度不均匀造成的。

通过视觉训练,人们可以调整眼球的焦点和眼睛肌肉的协调性,从而减少眼球的形状不规则,使散光得到改善。

3. 眼疲劳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眼疲劳的问题。

视觉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眼干涩、眼疼痛等症状。

通过眼部放松操和视觉休息,人们可以有效减轻眼部疲劳,并且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

三、其他辅助方法除了视觉训练,人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改善视力问题。

例如,规律的眼保健操、正确的用眼姿势和充足的休息时间对于维护眼睛健康也非常重要。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和蓝莓等,有助于保护眼睛。

结论:综上所述,视觉训练对于视力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改善眼球协调性和肌肉灵活性,视觉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减缓近视和散光的发展,并且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视觉训练并非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效果因人而异。

因此,在进行任何视觉训练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案。

后像治疗弱视的原理

后像治疗弱视的原理

后像治疗弱视的原理弱视,也被称为懒眼,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主要表现为视觉功能的发育不良。

正常情况下,每只眼睛的视觉都会成像到大脑的视觉皮层,然后由大脑进行图像的处理和合并。

然而在弱视的情况下,一只或两只眼睛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和使用,导致视觉皮层未能正常发育,从而影响视觉质量和功能。

治疗弱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学矫正:弱视常伴随有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需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进行光学矫正。

光学矫正能够调整光线的折射,使虚化的图像一定程度上变得清晰,提供较好的视觉刺激。

2.强制使用弱视眼:为了鼓励弱视眼的使用和刺激,需要减弱正常眼的功能,通常通过遮盖健康眼或通过特殊的眼罩或滤光片来实现。

这样可以让弱视眼得到更多的刺激,提高其视觉功能的发育。

3.视觉训练:视觉训练是弱视治疗的核心,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刺激和促进视觉皮层的发育和功能恢复。

常见的视觉训练方法包括:-接触法:通过触摸、按摩等方式刺激弱视眼的感受性,促进其视觉功能的发育。

-望远变近法:通过让弱视眼不断改变焦点距离,从观察远处对象转换到近处对象,提高近视眼的视觉功能。

-暗室训练法:利用黑暗环境来增加弱视眼的敏感性,促进其视觉功能的发育。

-游戏疗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视觉训练,激发弱视眼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视觉功能的发育。

4.药物治疗:有些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可能对弱视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使用光感药物或神经调节药物可以刺激视觉皮层的发育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弱视治疗主要适用于儿童期,尤其是3-6岁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之后,视觉皮层的发育很难再有显著改善。

所以,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儿童改善弱视,如:-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合适的阅读距离。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使眼睛疲劳,影响视觉发育。

-鼓励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视觉刺激。

探究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

探究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

探究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6-22T12:31:25.9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罗超张娟[导读]探究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罗超张娟(绵阳市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屈光性弱视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综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经过传统综合治疗联合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后,在综合效果、双眼融象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传统综合治疗联合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应用于屈光性弱视病人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传统综合治疗;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屈光性弱视眼科中,弱视较为多见,它是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受损的眼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检查眼睛或视觉通路没有器质性病变,经有效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的病因分类中屈光异常导致的弱视占一大部分,是因为双眼或单眼的近视、远视、散光导致不能双眼单视,长期异常视网膜刺激引起功能缺陷,限制了患儿对视觉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1]。

目前对弱视的治疗仍是众多医师和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主要就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屈光性弱视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儿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区间为5至12岁,中位年龄为8.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儿同样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区间为5至12岁,中位年龄为8岁。

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视性弱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特点是患者既存在近视又存在弱视。

随着现代社会对视力要求的增加,近视性弱视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眼镜、隐形眼镜和手术等,但效果有限,容易出现复发。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近视性弱视患者的症状至关重要。

近年来,视觉训练领域不断发展,视感知觉疗法和调节功能训练逐渐成为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热门方法。

视感知觉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的视觉感知系统,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改善视力。

调节功能训练则通过训练调节眼球的肌肉,增强眼球的调节功能,进而改善视力。

联合视感知觉疗法和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为近视性弱视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近视性弱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对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比单一疗法和联合治疗的效果,我们旨在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1.3 研究意义近视性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

随着现代社会对视力需求的增加,近视性弱视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眼科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研究如何有效治疗近视性弱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视感知觉疗法和调节功能训练是目前治疗近视性弱视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调整患者的视觉系统,改善视觉功能,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弱视训练步骤

弱视训练步骤

弱视训练步骤
弱视训练是一种通过视觉刺激和眼部协调训练的方法,可帮助弱视患者改善或恢复视力。

以下是一般的弱视训练步骤:
1. 确定弱视类型:首先,确诊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斜视引起的弱视等。

这一步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诊断。

2. 确定训练方法:根据弱视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确定相应的弱视训练方法,可以是通过眼罩屏蔽正常视力眼,刺激弱视眼的训练方法;也可以是通过眼球运动和目视训练来改善眼部协调性。

3. 视觉刺激训练: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视觉刺激训练。

这一步通常包括观看具有明显视觉对比度的图形、图像或文字,通过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训练。

4. 编织训练:编织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弱视训练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编织、串珠、解纷结等活动,帮助锻炼弱视眼的眼球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

5. 定期复查:弱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训练的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6. 辅助矫正:除了视觉训练外,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配戴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以帮助改善视力。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的弱视训练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弱视训练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进行训练。

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指南

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指南

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指南视觉康复训练方法是一种有助于改善视觉功能损伤的治疗手段,对于许多视觉障碍的患者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并提供实施指南,旨在帮助患者和康复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视觉康复训练方法1. 光线调节训练法光线调节训练法主要通过改变光线的亮度、颜色和方向等因素,刺激和调节眼睛的光感受器官,进而提高视觉功能。

这项训练方法适用于眼睛对光线敏感度降低的患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实施指南:- 在为患者进行光线调节训练时,应选择明亮而柔和的照明环境,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 可以使用特殊的眼罩或眼镜来过滤光线,同时提供适当的色彩和亮度刺激,以帮助患者适应不同的环境。

- 康复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 视觉感知训练法视觉感知训练法旨在通过刺激和加强视觉感知能力,提高患者对视觉信息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这项训练方法适用于视觉功能受损、认知能力下降的患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脑卒中等。

实施指南:- 康复师可以通过提供视觉刺激物,如图片、模型、图表等,让患者观察和辨别。

-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通过观察物体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辨识训练,或通过观察图片进行物体的辨认训练等。

- 在训练过程中,康复师应根据患者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3. 手眼协调训练法手眼协调训练法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加强眼睛与手部运动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患者手眼协调功能的训练方法。

这项训练方法适用于视觉运动损伤、发育迟缓等患者。

实施指南:- 康复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游戏和练习,如投掷球、拼图等,刺激患者眼睛和手部进行协调运动。

- 康复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

- 这项训练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康复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

弱视治疗方案与训练方法

弱视治疗方案与训练方法

弱视治疗方案与训练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弱视治疗方案和训练方法。

你知道吗,弱视就像是眼睛里的小懒虫,得想办法把它叫醒!那怎么叫醒它呢?首先就是要配个合适的眼镜啦。

这就好比给眼睛穿上了合身的衣服,让它能看清东西呀。

然后呢,遮盖疗法可不能少。

就像让一只眼睛好好休息,给另一只弱视的眼睛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它快快强大起来。

这就好像跑步比赛,你得给跑得慢的那只脚多一些机会去锻炼,才能让两只脚跑起来一样协调嘛。

还有精细训练呢!比如穿珠子、拼图呀,这就像是给眼睛做健身操,让它的“肌肉”更有力。

想象一下,眼睛在努力地做这些精细动作,可不就在一点点变厉害嘛!
视觉训练也很重要哦!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训练,让眼睛学会更好地协同工作。

这就好像一个团队,要不断磨合才能配合得更好呀。

咱可别小瞧了这些方法,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效果。

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总会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弱视治疗也是这样,需要耐心和毅力。

你说,咱要是不好好对待眼睛,它以后怎么帮我们看清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呢?难道要模模糊糊地过日子吗?那可不行!所以呀,发现弱视就要赶紧行动起来,别拖拖拉拉的。

平时呢,也要注意用眼卫生,别老是盯着手机、电脑看个不停。

多去外面走走,看看绿色的植物,让眼睛也放松放松。

总之呢,弱视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用对方法,坚持训练,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眼睛重新变得亮晶晶的!别犹豫啦,为了我们能看清这美好的世界,赶紧行动起来吧!。

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视觉训练仪器是一种用于改善视觉能力和增强视觉功能的设备。

它通常采用图像投影和光线调节技术,通过特定的训练模式,刺激和锻炼眼睛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本文将介绍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视觉训练仪器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神经可塑性视觉训练仪器通过刺激视觉系统,触发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在接受外部刺激后,能够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可逆变化。

通过刺激训练,大脑会逐渐调整神经连接和神经元的激活方式,从而改善视觉功能。

2.2 视觉反馈训练视觉训练仪器通常配备有显示屏或投影仪,能够呈现各种视觉刺激。

利用这些刺激,用户可以进行各种视觉任务和训练。

在任务进行过程中,视觉训练仪器提供实时的视觉反馈,帮助用户进行准确的动作和决策。

2.3 光线调节技术部分视觉训练仪器还采用了光线调节技术,通过调整投射到眼睛的光线属性,对不同的视觉系统进行刺激和调节。

例如,通过调整投影光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属性,可以训练眼睛对颜色、亮度等方面的敏感度。

3. 视觉训练仪器的应用3.1 运动训练视觉训练仪器在运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训练可以通过视觉反馈和神经可塑性机制,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些运动训练仪器还可以模拟不同的比赛场景,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实际比赛环境。

3.2 视力康复视觉训练仪器也被广泛用于视力康复中。

例如,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视觉训练仪器可以通过调整视觉刺激和训练模式,帮助近视患者减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此外,对于一些视觉障碍患者,如斜视、弱视等,视觉训练仪器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3.3 注意力训练视觉训练仪器也可以用于注意力训练。

通过设置特定的任务和刺激,视觉训练仪器可以帮助用户训练和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工作,如驾驶、学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视觉矫正视觉训练仪器可以用于视觉矫正。

视觉训练的意义及与眼镜结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视觉训练的意义及与眼镜结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1 眼镜店开展视觉训练的意义视觉质量取决于眼睛的屈光状态、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眼球聚散功能、视觉信息传导功能和大脑视中枢整合功能。

正常的屈光状态是实现完美视觉的基础。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是将进入眼内的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眼球的聚散作用,将聚焦到视网膜上的光线移至视网膜黄斑凹上,视网膜的光感受器接受光刺激,吸收光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眼睛传递至大脑而产生视觉。

大脑的融合功能则是将两只眼分别上传的视觉信息整合成一个完整影像。

由此可见,眼视觉训练工作远远超越了眼屈光工作,眼屈光只是眼视觉的一部分,视觉训练则能解决眼屈光以外的很多问题。

目前,不少眼科医生和眼镜店老板对视觉训练持否定态度,有的甚至对家长说,“如果孩子真正近视了,进行视觉训练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近视是治不好的。

”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从科学角度来看,截至目前,真正的近视确实无法实现逆转,但以此为由,进而完全否定视觉训练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意义,则是非科学的。

在此,我们随机抽取近视、远视、弱视、散光、斜视等各类屈光不正100人,年龄5~19岁,其中调节功能异常83人,双眼视异常55人。

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症状:刚开始看字是清晰的,看的时间长了出现眼球酸胀、头晕、眼干涩,患者会常常揉眼;看字时会一阵模糊一阵清楚,离眼越近越模糊,不能持续阅读。

双眼视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症状:阅读时常感觉字体是重叠的、运动的;用一只眼读写时比用双眼读写更舒适;看东西出现复视、重影、流泪;阅读时容易串行,注视点丢失;观察运动目标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看书容易犯困。

视觉训练的意义及与眼镜结合使用的基本原则王文江2 视觉训练必须与眼镜结合使用的原理和依据常规矫正仅仅是靠镜片的光学补偿提升视力,比如近视眼配凹透镜,远视眼配凸透镜,却无法增强眼肌力量和耐疲劳能力。

要增强眼肌力量和耐疲劳能力,必须在一定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作用下才能实现。

因此,眼镜店结合视觉训练,既能用眼镜补偿提高视力,又可以通过视觉训练增强眼肌力量和耐疲劳能力,使眼的调节、聚散功能恢复到正常生理范围;在同等距离、同等用眼时长状态下,不出现或减轻视觉疲劳感,从而有效控制近视,快速提升弱视眼视力,重建、强化三级视功能。

弱视治疗原理

弱视治疗原理

弱视治疗原理
弱视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弱视通常是由于视觉传入信号被抑制导致的,因此,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是弱视治疗的首要原则。

这包括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等形觉剥夺性眼病,以及改善视觉环境等措施。

2.促进视力发育:通过对弱视眼进行遮盖或精细视功能训练等训练,可以促进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遮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强迫使用弱视眼,促进视力发育。

3.增强视细胞敏感性:通过对弱视眼进行长期、规律的训练,如精细视功能训练、红光、海丁格刷、后像等,可以增强视细胞敏感性,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

4.恢复视力:通过弱视训练方案,促进视网膜功能发育,从而使视力恢复。

此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光学矫正、手术等方法来辅助治疗弱视。

总之,弱视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上述原理,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逐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同时,家长和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训练。

儿童弱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弱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弱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儿童视力健康的重视,儿童弱视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弱视,也被称为“懒眼”,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

本文将介绍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1. 弱视治疗的一般方法弱视治疗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眼镜矫正、视力训练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首先,眼镜矫正是最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准确检测孩子的视力问题,配制适合的近视眼镜或散光眼镜,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视力,提高视觉舒适度。

其次,视力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视力训练通过一系列的眼部运动、视觉刺激以及眼部肌肉锻炼,帮助孩子增强视觉功能和视觉感知能力,达到改善弱视的目的。

最后,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弱视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减轻眼部疲劳、舒缓眼睛表面的不适感以及改善眼底血液循环等途径,起到促进眼睛健康的作用。

2. 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儿童弱视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的概述。

(1)虚拟现实技术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刺激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弱视的治疗中。

通过设计生动逼真的虚拟场景,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多维度的视觉刺激,促进弱视儿童的视觉功能发展。

(2)光学调节在弱视治疗中的研究光学调节作为一种新颖的弱视治疗手段,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光学系统中的光学参数,如曲率、屈光度等,来改善孩子的视觉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光学调节在促进弱视儿童视力发展方面具有潜力。

(3)基因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前景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前沿技术,为弱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研究与弱视相关的基因变异,科研人员试图通过基因治疗方法改变异常基因的表达,以达到治疗弱视的效果。

目前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在弱视治疗中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3. 结语综上所述,儿童弱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解决弱视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

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

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

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弱视是指在儿童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其中一种原因使得一个或两个眼睛视觉功能受损,表现为视力减退。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是一种采用计算机、视听器材等多种媒体技术,结合游戏化的训练方法,对儿童进行视觉训练的系统。

本文旨在观察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等,能够激发儿童的视觉兴趣,增加他们对训练的参与度。

其次,系统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训练任务,如找不同、拼图等,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系统能够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儿童的视力情况、年龄等因素,调整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临床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弱视儿童,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的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视觉训练方法。

在一定时间内,监测两组儿童的视力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视力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

首先,他们的视力明显提高,相关视力指标如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等均有显著提升。

其次,他们的视觉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如眼球运动协调性、眼震、融合功能等方面的改善。

此外,实验组儿童的临床症状也有所减轻,如视觉疲劳、眼睛干涩等。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在视力改善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刺激,激发儿童的视觉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增加训练效果。

此外,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能够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针对性强,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视觉发育。

在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儿童的视觉训练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其次,训练时间需要适度控制,过多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视觉疲劳。

再次,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只是治疗弱视的一种手段,应与其他视觉训练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

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

摘要:弱视是常见的视功能异常的疾病,在视觉发育阶段由于异常视觉经验(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尤其在屈光参差的儿童当中较为常见,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视网膜成像模糊,造成视力下降,导致双眼成像质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最终造成弱视。

对于弱视的儿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弱视,视功能异常,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单视,视觉训练1 弱视1.1 弱视的定义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早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传统综合疗法包括有光学矫正、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

临床资料表明,综合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强化训练,较单一疗法更有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率。

1.2 弱视的分类1.2.1 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为单眼弱视,患有斜视时,两眼视线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同一物体的物象不能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因而产生视觉混淆和复视,为了减轻不适症状,大脑就主动产生抑制,传导给斜视眼的神经活动出现了抑制,该眼的黄斑部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则形成斜视性弱视。

1.2.2 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刘堃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眼性弱视。

比较多见的是在高度屈光不正(如远视或散光)下形成的弱视,由于度数较高,如果发育期间视力未能矫正,那么所成的像则不能清晰聚焦于黄斑中心凹,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视觉发育抑制。

1.2.3 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屈光参差较容易引起弱视,特别对于未矫正眼来说,双眼的视觉刺激不均衡,特别对于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程度较低的眼提供相对清晰的视网膜像,大脑选择该眼的像,而抑制另一屈光不正程度高的眼的模糊像,造成该眼的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单眼弱视。

1.2.4 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和角膜瘢痕等)、完全性上睑下垂和不恰当的遮盖眼等,限制了充分的视觉感知输入,干扰了视觉正常发育,均会产生弱视。

医学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和训练

医学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非传统配镜和训练
时的屈光之差。
远点
影响远点的因素有两个 逆向调节 视轴外旋
远点距离是什么?如何训练?
晶状体屈光力的相对最小值
完全散瞳/睫状肌麻痹时的晶状体屈光值 应该是晶状体的静态屈光的自然值
近点
近点如何训练,使用代偿性负镜的目的是 什么?多长时间为合适!
近点极限训练
极限调节训练是精细调节训练的基础, 极限调节训练不完全相同的是精细调节训
(时间约在1小时结束) 结果:裸眼视力右0.8 左眼 0.6
验光 右眼-0.50 DS 左眼-0.75 建议先不配镜,以视功能训练为主!
处理方法(2) 阿托品散瞳 美多丽散瞳 双星明散瞳
处理方法(3)
以雾视训练法:
1、采用直线训练仪,把视标远移到清晰 与模糊之间,以眼前加入+1.00DS,盯住 十字视标,每当视标能看清楚,按动视标 远移1cm,时间约为20分钟。
练不仅需要逐步提升调节力,还需要通过 更加复杂精细的视标来强化被训练者的图 像分辨力训练。 我们除了需要使用凹透镜、三棱镜外,有 时甚至需要配合运用不同轴位、不同度数 的柱镜镜片。
原理:
图5-2 通过晶状体调节使眼睛看清近目标
眼球内外旋训练 建立眼球运动之轨迹
眼球运动轨迹训练
以双眼视轴为准共同捕捉目标,使眼球产 生内转,外旋运动。(从远到近会使调节 与集合同步运动)
(协调其舒适度)
什么是视力训练?
针对视知觉系统和眼球运动系统缺陷进行 的个性化治疗
视觉治疗又称为视轴矫正或视觉训练,是 一种改善视觉功能的方法
视觉功能包括眼球运动功能、调节能力和 双眼视功能等
远点:眼所能看清的最远点。 近点:眼所能看清的最近点。 调节距离: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 调节幅度:眼的静态屈光与最大调节

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性研究

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性研究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13期(总第489期)2021年5月- 148 -①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视感知觉训练对不同类型和程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性研究王吉翔① 王玉瑾① 李军①【摘要】 目的:探讨对不同类型及程度弱视儿童给予视感知觉训练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240例弱视儿童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120例采用矫正眼睛配戴+视感知觉训练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参照组120例采用矫正眼镜配戴+遮盖法;对比两组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弱视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P <0.05);治疗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治疗组斜视性弱视儿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

结论:视感知觉训练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使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有效改善弱视儿童预后。

【关键词】 视感知觉训练 不同程度 不同类型 弱视儿童 治疗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21.13.0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13-0148-03 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o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Degrees of Amblyopia/WANG Jixiang, WANG Yujin, LI Ju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1, 19(13): 148-1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degrees of amblyopia. Method: A total of 240 cases of amblyopia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2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odd-eve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20 case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rrective eye wear and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The reference group (120 cases) used corrected glasses+cover metho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mblyopia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egrees were compared among groups. Result: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hildren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mblyop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In terms of different typ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metropia amblyop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hildren with anisometropia amblyop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rabismus amblyop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use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and types of amblyopia,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Key words] Visual perception perception training Varying degrees Different types Amblyopia children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 ’s address: Lanzhou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Lanzhou 730050, China 弱视作为视力障碍疾病一种,其主要因为患者大脑以及眼部工作无法有效协同造成,于儿童群体中多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视治疗视觉训练和近视度数变化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择通过网络训练来给孩子治疗弱视。

但一部分人始终有害怕通过网络视觉训练会加深近视性弱视孩子近视度数的担忧,毕竟天天上网,天天打电脑都是近距离操作。

其实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合理的视觉训练不仅不会加深近视,反而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研究表明近视由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引起的。

先天因素为遗传和发育(眼轴长曲率陡等情况),后天因素与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环境因素有关。

青少年近视也称单纯性近视或学校性近视,原因是眼睛调节能力强,晶体伸展性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睫状肌和眼肌处于紧张状态,看远调节不能放松,久之形成近视。

近视按性质分为病理性近视和生理性近视。

按程度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

按屈光成分分为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和指数性近视。

眼的调节是指人眼通过改变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使得外界物体能够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当双眼共同注视眼前同一目标时,为了保持双眼单视的效果,双眼不但要付出调节同时还要内转,使视轴同时交叉在该目标,即集合。

而老花则是人进中年时期的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睫状肌功能也逐渐降低,调节力也相应下降。

近视度数加深的原因
我们知道近视青少年通常需要配镜,但配镜其实也没那么简单。

视功能异常者处方应特殊处理,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不良、调节不能持久、集合不足-视觉训练;集合过度-渐进多焦点;散开不足-低矫处方,散开过度-三棱镜处方等。

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主要原因除了很多由于不规范的验配造成的之外,还与近视发生年龄早,父母或祖父母有近视,眼轴长,角膜曲率陡,近距离阅读时间长,阅读距离近,配镜姿势不正确,调节力差,双眼度数差1.50D以上,身体发育快有关。

如何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儿童近视出现低龄化,近视增长速度加快,儿童配镜要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双眼视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视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单光眼镜、渐近镜、角膜塑形镜、视觉训练等个体化治疗方案,延缓近视发展,避免形成高度近视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高度近视眼(近视大于600度)的危害及并发症主要包括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内障等,严重者甚至失明。

因此延缓近视快速发展,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就显得非常重要。

初发近视者一定要检查视功能(而视力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眼睛分辨目标微小细节的能力)。

第一次发现近视的儿童一定要查视功能,有的儿童伴有外隐斜,会代偿性的动用过多调节性集合来代偿,从而表现为调节超前,这部分儿童用托品酰胺散瞳并不能完全放松调节,而通过视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儿童是否有外隐斜或调节功能异常。

如果有双眼视异常,应该进行有效的视觉训练,一方面缓解视疲劳,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近视增长。

近视眼之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做才能不让近视的度数越来越大?近视儿童要采取个体化矫治方案,如弱视软件视觉训练、角膜塑形镜,RGP等,延缓近视快速发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

首先要知道你的近视是那种类型,最好的矫正方式是什么,需要戴什么眼镜。

当然,在近视的矫正不能仅仅以视力矫正为目标,而是要恢复他的视觉功能,当视功能恢复正常时,度数增长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视觉训练课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视觉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于用眼疲劳引起的近视增加,视觉疲劳多以调节与融合的问题引起,眼睛调节能力差,会引起严重的视觉疲劳进而导致近视的增加,因此,视觉训练将是防患于未燃的有效方案。

那么什么是视觉训练?视觉训练也称为视觉治疗,是通过光学、心理物理学等方法,训练双眼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眼球运动功能以及两者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改善及治愈视疲劳、眼球运动障碍、阅读障碍等双眼视觉疾病。

在您和您的孩子工作、生活中是否存在下列现象:1) 看书、看报或看电脑时间长后头痛、眼酸、眼累、想睡觉、视物重影;2) 看书、写作业时注意力不能集中;3) 工作、学习效率低;4) 阅读速度慢,记不住读过的东西;5) 从黑板抄写笔记困难;6) 看近时间长后看远不清楚,而看远后再看近也不清楚;7) 阅读时文字移动、跳动、游动或在纸面上漂浮;
8) 阅读时偶尔会“串行”;9) 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如果存在上述表现说明您的眼睛处于不健康状态,可能存在眼睛的调节功能异常、集合功能异常或眼球运动功能异常,需要进行视觉训练。

以缓解上述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