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T 0305粗集料含水率试验——试验步骤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T 0305粗集料含水率试验——试验步骤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试验步骤

说明:

1、本法可测定碎石或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含水率

2、设备:烘箱,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容器(如浅盘等)。

3、计算过程详见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5mm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2 仪具与材料 2.1 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2 烘箱:能控温105±5摄氏度。 2.3 标准筛:孔径为1.25mm、0.07mm(用于水泥混凝土集料)或1.18mm、0.075mm(用于沥青路面集料)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5mm及5mm的圆孔筛各1只。 2.4 容器:容积约10L的桶或搪瓷盘。 2.5 浅盘、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按T0301方法取样,将来样用四分法筛分至表1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最小质量表1 4 试验步骤 4.1 含泥量试验步骤 4.1.1 称取试样1份(m0)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或用毛刷洗刷),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或1.18mm)及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75mm 的颗粒丢失。 4.1.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1.3 用水冲洗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而后将两只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 4.2 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4.2.1 取试样1份。 4.2.2 用5mm圆孔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5mm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m2)。 4.2.3 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5mm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2.4 小心地取出2.5mm筛上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3)。 5 计算 5.1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Q n=(m0-m1)/m0*100 式中:Q n--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对沥青路面用集料,此含泥量记为小于0.075mm颗粒含量。 5.2 碎石或砾石中粘土泥块含量按式(2)计算,准确至0.1%。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一、目的和要求 1. 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二、实验装置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烘箱:能控温在105??5?。 图2-1 恒温烘箱 3. 标准筛:孔径0.075?及1.18?的方孔筛。

图2-2 标准筛 1 4. 其它:筒、浅盘等。 三、实验步骤 1(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的试样两份备用。 0 2(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难免误将小于0.075?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3(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 1 四、试验结果及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式(T0333-1)计算至0.1,。 mm,01Qn= (T0333-1) ,100m0 式中:Qn——砂的含泥量(,); 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0

2016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细集料、集料

第1题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60 ℃ B.80 ℃ C.95℃ D.105℃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2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A.4.75mm和 0.075mm B.2.36mm和 0.075mm C.1.18mm和 0.075mm D.0.6mm和

1.18mm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3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B.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C.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10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答案:B您的

答案:B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4题 集料泥块含量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1% 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2% 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3% 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4%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5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

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文件编号xx 作业指导书 (集料坚固性)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xx试验室 (xx检测中心)

目录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6表格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 电子天平 2.1.1打开电源 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 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 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 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 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 2.2 电热鼓风干燥箱 2.2.1打开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打开箱门,检查电热丝是否正常加热,如发现不加热则需及时修理

2.2.2关上箱门,设定电热鼓风干燥箱的加热温度,打开鼓风开关 2.2.3待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时,将温控数显上显示的温度与插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的温度计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即可放入试样;如两者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修理好以后方可放入试样 2.2.4当放入的试样达到要求的时间后,取出试样 2.2.5关闭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 2.2.6待电热鼓风干燥箱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以防烫伤 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3.1 样品收发程序 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 3.2 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 粗集料(粒级>4.75mm)样品:筛分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4h→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3.3 操作过程 3.3.1试验准备 3.3.1.1试剂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 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 2SO 4 )300g~350g或加入10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办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 0333-2000)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二、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烘箱:能控温在105℃±5℃。 3、标准筛:孔径㎜及㎜的方孔筛。 4、其它:筒、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至㎜的套筛上,滤去小于㎜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的质量(m1)。 五、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 Q n =010 100m m m -? 式中:Q n ——砂的含泥量(%); 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 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或小于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当细集料中的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 标准亚甲蓝溶液(L±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

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

细集料的取样数量、技术要求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 细度模数公式:M= ———————————————— 100 - A4.75 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 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试样300g。 密度:m0 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0 + m1 - m2 m3 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 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3 + m1 - m2 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 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

细集料筛分试验

细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标准筛:对水泥混凝土用砂为孔径10mm、5mm、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1.25mm、0.63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对沥青路面用砂为孔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的方孔筛。 2.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2.3 摇筛机。 2.4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 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样通过10mm(圆孔筛)或9.5mm(方孔筛)筛,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分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 4 试验步骤 4.1 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列步骤筛分。 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并在筛分时增加0.075mm的方孔筛1只;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1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③无摇筛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问题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2 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按下列步骤筛分。 4.2.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4.2.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4.2.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 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4.2.5 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4.2.8 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 4.2.9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以确定碎石或砾石经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或强度降低的性能,以评定砂的坚固性能(也称安全性)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下表(表1)选用: 公称粒级(mm) 2.36~4.75 4.75~9.5 9.5~19 19~37.5 37.5~63 63~75 试样质量(g) 500 500 1000 1500 3000 5000 三脚网篮、波美比重计等 三、主要试验步骤 1、按表1规定分级并称取相应的各粒级试样质量αi,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 2、浸泡20h后,提出网篮,烘干,至此已完成第一次循环,待试件冷却至20~25℃,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开始,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 3、最后一次循环(5次)完毕后,将试样置于25~30℃清水中洗净硫酸钠中,再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用筛孔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4、对于粒径大于19mm的试样部分,应该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库里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四、计算 1、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Qi =(Mi-Mi')X100/Mi 式中: Qi--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i—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烘干质量,g Mi'--经硫酸钠溶液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2、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Q=(∑miQi)/(∑mi) 式中: Q--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mi—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 Qi—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粗集料泥块含量及含泥量

T 0310-2005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质量及4.75mm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2 仪具与材料 (1)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烘箱:能控温105±5℃。 (3)标准筛:测泥含量时用孔径为1.18mm、0.075mm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36mm及4.75mm的方孔筛各1只。 (4)容器:容积约10L的桶或搪瓷盘。 (5)浅盘、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按T0301 方法取样,将来样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T0310-1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含粘土块被压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表 T0310-1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最小质量 4 试验步骤 4.1 含泥量试验步骤 4.1.1称取试样1份(m0)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或用毛刷洗刷),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mm 及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75mm的颗粒丢失。 4.1.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1.3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而后将两只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 4.2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4.2.1取试样1份。 4.2.2用4.75mm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4.75mm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m2)。 4.2.3 将试样在容器中平摊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36mm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的清澈为止。 4.2.4小心地取出2.36mm筛上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3)。 5 计算 5.1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式(T0310-1)计算,精确至0.1%。 Qn=(m0-m1)/m0×100 Qn-----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 m0-----试验前试样烘干质量g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14-2000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1g。 2.3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0314-1选用。 注:①粒级为9.5mm~19mm的试样中,应含有9.5mm~16mm粒级颗粒40%, 16mm~19mm 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19mm~37.5mm的试样中,应含有19mm~31.5mm粒级颗粒40%,31.5mm~ 37.5mm粒级颗粒60%。 2.4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2.5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mm,高为150mm,采用孔径不大于2.36mm的铜网或不锈钢丝制成;检验37.5mm~75mm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mm的网篮。 2.6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3 试验准备 3.1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3.2 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量m i。 4 试验步骤 4.1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筛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4.2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4.3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T 0333-2000) 3.4.1 目的与适用范围 3.4.1.1 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3.4.1.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3.4.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烘箱:能控温在105±5℃。 (3) 标准筛:孔径0.075㎜及1.18㎜的方孔筛。 (4) 其它:筒、浅盘等。 3.4.3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 )的试样两份备用。 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 3.4.4 试验步骤 3.4.4.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难免误将小于0.075㎜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3.4.4.2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4.4.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附录1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记录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附录1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记录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作者:————————————————————————————————日期: 2

附录1 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序号项目参数参数号表格名称记录表号报告编号 1 土 颗粒级配010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筛分法) JJ0101a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一)JB010101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二)JB010102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密度计法) JJ0101b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移液管法) JJ0101c 界限含水率0102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 JJ0102a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限碟式仪法) JJ0102b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塑限滚搓法) JJ0102c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缩限试验) JJ0102d 最大干密度0103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3 最佳含水率0104 CBR 0105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一) JJ0105a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二) JJ0105b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三) JJ0105e 相对密度0106 土的比重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6 天然稠度0707 土的天然稠度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7 回弹模量0108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检测记录表(承载板、强度仪法) JJ0108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0109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9 黏聚力0110 黏聚力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0 内摩擦角0111 内摩擦角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1 自由膨长率0112 自由膨胀率试验检测记录表JJO112 烧失效量0113 土的烧失量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3 有机质含量0114 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4 含水率0115 土的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JJ0115a 土的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比重法) JJ0115b 3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集料,含泥,试验,方法,集料,含泥,试验,洗法,0333-2,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0333-2000)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二、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烘箱:能控温在105℃5℃。 3、标准筛:孔径㎜及㎜的方孔筛。 4、其它:筒、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

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至㎜的套筛上,滤去小于㎜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 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五、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

细骨料试验试题

姓名:分数: 细骨料试验检测试题 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分界粒径是。 2、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的颗粒的质量。 4、在细骨料的试验中,采用细度模数对砂子进行粗、中、细的划分,粗砂的细度模数为、中砂为,细砂为 5、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组成一组样品。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试验项目中,()不属于砂子的常规试验项目。 A、筛分析; B、含泥量; C、压碎指标; D、云母含量 2、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来表示的。 A.稠度 B.塌落度 C.维勃稠度 D.分层度 3、人工砂的亚甲蓝试验中,判定石粉含量是以石粉为主还是以粘土为主的MB 值为()。

A、1.2 B、1.3 C、1.4 D、1.5 4、两份质量为500g的烘干砂子试样,进行含泥量试验,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分别为485.0g和486.0g,其含泥量为() A 2.9% B 3.0% C 3.1% D 2.8% 5、由细度模数为3.25的天然砂改为细度模数为1.95的天然砂,为保持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变和坍落度不变,则最合适的办法是哪一项()。 A、增加砂率 B、减小砂率 C、增加拌和用水量 D、减小水泥用量 6、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 60℃? B. 80℃? C.95℃? D.105℃?? 7、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超过砂面约(?? ?)mm。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8、细集料堆积密度所用容量筒体积为( ?) A.容量筒体积约为500mL? B.容量筒体积约为1L C.容量筒体积约为2L? D.容量筒体积约为5L 9、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10、筛分试验中用摇筛机摇筛后,还应手工逐个手筛,直到筛出量达到多少时为止(? ?) A.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测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分成份较多的细集料 二、仪器设备 1、烘箱:控温在105℃±5℃ 2、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3、标准筛:孔径0.075mm及1.25mm(或1.18mm)的筛。 4、筒、浅盘等 三、试验操作 1、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2、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或1.18mm)至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

丢失。 3、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四、结果分析 1、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0.1% Q n=(m0-m1)/m0×100 式中:Q n——砂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测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1.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3 方孔筛:孔径0.075mm及1.25mm(或1.18mm)的筛。 2.4 其它:筒、浅盘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或1.18mm)至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mm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mm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避免误将小于0.075mm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4.2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料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5 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式(1)计算至0.1%。 Q n=(m0-m1)/m0*100 式中:Q n--砂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细集料含泥量应该是细集料中的泥土的含量,本方法是将细集料放在水中淘洗,让砂沉淀,悬浮液倒走,并用0.075mm过滤的方法区别砂与土,所以试验时务必不使砂(有不少细砂颗粒会小于0.075mm)随水一起冲走,否则就不一定是含“泥”量了。但淘洗后,小于0.075mm部分的细砂粒,沉淀很慢,是很容易随土一起倾走的。有的试验室在试验时直接用0.075mm在水中淘洗或者直接将砂放在0.075mm筛上用水冲洗,将通过0.075mm部分都当然“泥”看待的做法是不对的,因此严格来说,本方法是测不准真正的含泥量,应该尽可能采用T0334的砂当量试验。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中已经将砂当量作为含泥量指标,而将本方法测定的结果称为“小于0.075mm含量”,以示区别。

粗集料坚固性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01-2008-19 作业指导书 (集料坚固性)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东南北二环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中心

目录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电子天平 2.1.1打开电源 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 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 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 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 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 2.2电热鼓风干燥箱 2.2.1打开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打开箱门,检查电热丝是否正常加热,如发现不加热则需及时修理 2.2.2关上箱门,设定电热鼓风干燥箱的加热温度,打开鼓风开关

2.2.3待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时,将温控数显上显示的温度与插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的温度计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即可放入试样;如两者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修理好以后方可放入试样 2.2.4当放入的试样达到要求的时间后,取出试样 2.2.5关闭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 2.2.6待电热鼓风干燥箱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以防烫伤 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3.1样品收发程序 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 3.2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 3.2.1粗集料(粒级> 4.75m m)样品:筛分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4h→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3.2.2细集料(粒级< 4.75m m)样品: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3.3操作过程 3.3.1试验准备 3.3.1.1试剂的配制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

.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 + A+ A+ A+ A)-5 A 4.750.151.180..32.360.6细度模数公式:M= ———————————————— 100 - A 4.75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类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 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 .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试样300g。 密度:m 0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 + m - m 201m 3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 + m - m 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213 m 0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 + m - m 213式中:m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0m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1m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2m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3吸水率: m - m 03吸水率公式:w=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x m 于0.02%时,应重做。)0式中:w_________集料吸水率x m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0m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3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 堆积、紧装、密度 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33,空隙率小于1350 Kg/m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47% ,松散堆积密度大于T0333—2005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试样400g。精确至0.1 g。用1.18mm和0.075mm的筛。计算至0.1%。两次差超过0.5%时重做。 T0335—2005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将来样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试样200g两份。用0.6mm的筛洗。计算至0.1% m –m 21泥块含量公式:Q = ——————k m 1式中: Q_________砂中大于1.18mm的泥块含量k m_________试验前存留于1.18mm筛上的烘干试样质量1m__________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2试验仪器:天平,烘箱、标准筛、筒、、浅盘 含泥量不超过0.5%,块泥含量不超过0.4%。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