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PPT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 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对他英雄业 绩的向往,还含有“如碰到刘裕这样的 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 的意思。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 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来讽刺苟安求 和者以及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 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建 功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 立
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人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仰
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为什么详写刘裕?
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体 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达出词 人对英雄的仰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 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最后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逃跑的结果。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以史为鉴,北伐金国必须作好准 备,委婉劝告韩侂胄不能草率行 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宋武帝刘裕的功绩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 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 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等割据反 抗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 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 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 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 定都建康,国号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3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3张
千古江山:千百年来江山依旧。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曾 以京口为政治活动中心,继续开拓发展江东根据地。赤壁 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赞美孙 权;深恨现实中无英雄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指孙权时期京口的繁华景象。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的无 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 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筑坛祭天以告成功)。狼居胥山,在今蒙古 境内。此处借封狼居胥表示要北伐立功。
风流: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叹英雄无觅 讽朝廷苟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 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气吞万里如虎:所向无敌的气概威势。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 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 之功业。 刘裕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这和屈辱苟安的南宋统 治者失地误国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对庸懦统治者的不满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刘裕率领兵强马 壮的军队,驰骋中原,所向无敌的豪迈气概,作者借此表达 了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表明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贰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 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 用的悲愤情感。
人物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历史事件
蕴含的情感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 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 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 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对 南朝的讽刺 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和 对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批判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 胄不能草率行事。
表示对南宋政府偏安一隅、 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赵王想再用廉颇,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 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 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 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 遂不召。
贰 上片小结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 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 国情怀。
贰 文本分析
词中哪些句子提到人物,有何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词解: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像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结果落得个北望敌军 而仓皇失措。 典故:南朝宋文帝,是宋武帝刘裕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 伐,结果大败,被拓跋焘率领的北魏军队追至长江边,几乎 全军覆没。 情感: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 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以廉颇自比,虽年老仍想为 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 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 酬的苦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临终都在高呼“杀贼”。
怀悲愤地写下这首词。
三、解题
题材: 咏史怀古词
词牌名
登临地点
内容
北固亭又名祭江 亭,位于江苏镇 江北固山上。
怀古,大多是观眼前 之景,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通过今 昔对比,以古讽今。
四、朗读课文,夯实基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阙:
下阙:
(xū)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临京口北固


亭这个地方
想起了那些
古人呢?




修辞手法:

用典
义 隆
五、小组讨论: 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下表
划出文中句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人物 概括典故内容 情感态度
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长津湖 冰雕连
由人及己,感悟生活。
同学们,不是每一个时期的中 国都是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 一个和平的时代;世界也并不是 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 平的国家,愿我们无论在何时何 地,都应有一颗如辛弃疾一样勇 于承担的爱国之心。
结合念奴娇 赤壁怀古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抄到笔记本上)
定义:诗词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问题1:本词用了哪些典故?请找出相应的词句。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情感基调:壮志难酬的悲壮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的关于人、事、地、物的 史实,来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增加诗文的含 蓄和典雅。
鉴赏时应注意: 1、典故本来的意思; 2、运用典故的用意。(正、反)
以情感为中心 核心情感:保家卫国,收复中原 核心问题:保家卫国、收复中原,靠谁?
再读深悟:体悟韵味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辛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再读深悟:体悟韵味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人 物。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几 句名言?
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因追念古人、古事、古迹而产生联 想和想象,引发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初读感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问题2:这些典故本来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上阕:孙权、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廉助这些典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03
艺术特色与风格展示
辛弃疾豪放派诗词风格概述
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辛弃疾的词作常常展现出豪放的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 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
直抒胸臆,情感激昂
他的词作中常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情感激昂,具有强烈的 感染力和号召力。
运用典故,富有内涵
辛弃疾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事件,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 词作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忧国忧民思想在作品中体现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体现了强烈的忧国情怀。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作品在描绘京口北固亭的壮丽景 色时,也不忘提及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苦难,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
深深同情。
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对恢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强烈渴望,彰显了他
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忠诚勇敢品质对后世影响
1 2 3忠诚于国家Fra bibliotek辛弃疾一生忠诚于国家,他的这种品质在《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勇敢抗击外敌
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勇敢抗击外敌、保卫国 家的决心和信念,这种勇敢精神激励了后世的仁 人志士。
坚守民族气节
辛弃疾在词中所表现出的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对于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对 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ppt
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特色与风格展示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解读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15张PPT)(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15张PPT)(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 壮词千篇。 请同学们来读一组对联,并猜一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出理由。
这是诗人臧克家题济南辛稼轩纪念馆的对联。上联高度颂赞了辛弃疾爱国抗金的 浩然正气,同时也对他壮志难酬而深表惋惜。下联热情评价辛弃疾词作的悲壮慷 慨,高度评价了词人的文学成就,以“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称其光照史册, 永留后世。
学习活动四:体会情感,总结升华
这首词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抗金报国的爱国之心,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仰慕, 对草率出兵的暗讽,对人心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己壮 志难酬的悲愤。
学习活动五: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评论辛词"幼安之佳处,在有性 情,有境界"。当代著名词学家宛敏灏先生认为:慷慨愤 世的词家当以辛弃疾为代表。
请运用本课所学的辛弃疾用典艺术,鉴赏《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络完整而清晰。
4.从怀古词的表情达意来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 讨论并从形象描写或语言形象性入手,化难为易,提取 有关“形象”,还原有关“意境”,体味有关“情理” ,突破难点。
①典中塑形象。 “凭谁问”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作疑问,展现了廉颇 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联系 词人际遇,自况以表报国之心的用意不言而喻。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
①三 国 时 ,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
军 队;
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
中原并建立政权。
元嘉草草,封狼居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 草率而致兵败; ④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 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扣个人际遇)
忧民,深沉悲愤的豪放(紧
扣政治现实)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
苏 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
词 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
较 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
解题:
回顾怀古诗结构: 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
zhòng xi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g树ē,
读 正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x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可顾 堪。/回四首十,b三ì佛/l狸年í祠,cí下望,中一/犹片记/,神烽鸦火社鼓/扬。州凭路/。
●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借古讽今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理解文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①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但南宋皇室却首鼠两端,一些大臣更是明哲保身,主张偏 安一隅,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 和,无心收复失地。
辛弃疾作这首词的时候是南宋开禧元年。当时韩侂 胄把持朝政大权,图谋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 年被起用,但辛弃疾很快就发现了韩托胄好大喜功的弱 点,力劝韩托胄要做好淮备,不要急功冒进。但韩托胄 认为他年老胆衰,把他调离了幕府。辛弃疾对这种局面 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览景有感,就自然地倾吐出 来了。
年号(刘义隆) 草率
落得 败逃中回头北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扬州一带抗金的烽火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 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
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不堪、哪堪
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自己虽年老但仍有远大抱负
廉颇
辛弃疾
对 比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苦闷。
课堂 总结
主旨归纳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 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治者仓促 北伐的冒险行动,抒发抗金救国、收 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庸无能 的讽刺与愤慨。
联系现实
学习了这首怀古词,你看到了一个 什么样的辛弃疾?谈谈自己的感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异族皇帝佛狸祠下,竟是 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靠谁来问:廉颇那样 老了,饭量还好吗?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 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里,草树掩映下那个寻常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 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宋宁宗赵括即位后,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 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 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 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一、背景介绍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 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 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 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 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66 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 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 这首词的背景。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 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 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 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对联:铁板铜琶,继 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背景介绍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从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后,辛弃疾被迫退隐 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 ,但都不长。
走近作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 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 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思考讨论
6、上阙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 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之 情。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表建功立业雄心 借古讽今
刘义隆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不屑、讽刺 追击,建立行宫 耻辱、悲哀 廉 颇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同情、悲叹
谏为国者勿忘耻 借古讽今 望为政者用人才 借古抒怀
本 岳词珂的在五《个程典史故·是稼如轩何论联词系》在中一说起:他的提?出有《人永认遇为乐用》典一是词辛“词觉的一 大 用特事色多,”体之现后了,辛稼弃轩疾大的喜豪,放“词酌风酒而;但谓也坐有中评日家:讥夫笑君辛实弃中疾余‘掉书 袋 痼”。“’用乃事味多改” 其语,你,日怎数么十看易呢,?说累出月理犹由未。竟。” 本 人词们的往前往四从个这典 一故 段均 记和 载京 引口 出有 这关 样一,廉条颇结的论典:故辛看弃似疾与词京用口典无多关,, 但 是和个前缺点四,个但典他故能一虚样心,听都取体别现人了意辛见弃,疾创的作爱态国度激可情谓,这严就肃是认典真。 故 而之这间条的材结料合所点 透。 露如 的果 另脱 一离 条了 重结 要合消点息,却与被京人口们无所关忽的视典:以故稼则轩 会 这成样为一空位想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 用 累典月贴犹切未,竟恰”到,好想处改,而言终简于意改赅动,不以了一呢当?十这,不是恰辛恰词说的明一,大在特这点。 其 首实词,中这,用首典词虽就多是,一然位而暮这年些英典雄故的却叹用息得:一天叹衣世无无缝英.恰雄到;二好叹处治,者 无 它能们;所三起叹的怀作才用不,遇在;四语叹言老艺大术无上成的。能使量用,不典是故直,格接调叙沉述郁和,悲描壮写 苍 所凉能,代词替风的豪。放就。这正首如词明而代论杨,慎用在典《多词并品不》是中辛所弃评疾:“的辛缺词点当,以 《 而永正遇体乐现京了口他北·在固语亭言怀艺古术》上为的第特一殊。成”就。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 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 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 应有的做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赏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 典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
僻小街巷。刘裕在京口起事,平定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宋 朝。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巷,人们说那里是刘裕曾经住过 的地方。遥想当年,他带领的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骄虏一如 猛虎!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辉功业 的遗物。 风流:流风余韵,指英雄业绩。
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如故,却无处寻找到像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 歌舞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
解读典故——孙权
(1)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的情感倾向的字词,并说说作者对 他的态度。 “千古”“英雄”“觅”“风流”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孙权功业 的仰慕,对孙权本人的崇敬,慨叹英雄难觅,遗憾之情十分强烈。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青玉案·元夕》
2.背景展示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 大权的权相韩侂胄起用。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准备发动 北伐。而辛弃疾执政的镇江濒临抗战前线,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 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韩侂胄把持朝政,只 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辛弃疾虽然支持北伐,但反对盲目北伐, 但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反而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觅: 寻找 舞榭歌台:供歌舞用的台榭。 风流 英雄业绩 金戈:金属制作的戈。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寻常 普通 草草 草率 赢得 落得 可堪 不堪,哪堪
疏通文意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 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 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
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
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
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而作。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 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 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 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典故五: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 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 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 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 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2.北伐结果如何? 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作者主张北伐,但他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借此事咏叹当时南 宋近事,即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一事,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可⑦堪回首⑧,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风流:_遗__风__,__流__风__余__韵__ ②陌:_市__中__街__道__
⑤赢:_取__,__得__ ⑥路:_宋__元__时__行__政__区__划__名__,__相__当__于__元__明__清__的__行__省__
辛弃疾大事记
生于金国,长于济南(1岁) 起义反金,为掌书记(22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25岁)
瓢泉退隐(56—63岁) 浙东安抚使,力辞召命(67岁)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美芹十献》《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了解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205年作 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宋宁 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 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 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 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 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 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
作者介绍
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 ——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
时间 1127年 1141年 1161年 1164年 1195—1202年 1206年 1208年
宋朝大事记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绍兴和议,纳贡称臣 金主南侵,生灵涂炭 北伐失利,隆兴和议 宰相专权,庆元党禁 军事冒进,开禧北伐 嘉定和议,侄伯关系
初读思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 词的上片怀念了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表现了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同 时借赞扬孙权、刘裕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了作者抗金 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词的下片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 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9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9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 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调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词人的豪放风格,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收复中原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原文探究
刘裕
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讽刺主和派。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刘裕有何表现?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听读正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0
说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5分钟) 1.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 当时的时代环境是怎样的? 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 首词的? 2.在这样的情形下,结合 《水龙吟》,思考一下词人 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Page 11
说教学过程 诵读与整体感知(5—8分钟)
Page 12
说教学过程 逐层分析与方法指导(15分钟) 一、课文分析
Page 14
说教学过程 二、手法运用
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 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 么情怀? 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 事的目的是什么? 3.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 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4.有人说,整首词的情感都寄托在 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中,请谈谈你的看 法?
Page 8
说教学方法 学法 1.充分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2.以诵读法为基础,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朗诵作品, 感知作品,配合圈点法,解决基础知识障碍,做到自 主学习;
3.分组讨论,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 过程的关注与引导,真正做到体验过程,避免讨论过 程的虚假与无效。
整体思路
说课标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Page 2
说课标教材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主动、合作的教学理念,我将始终在 我的课堂上做到:
教学课
执行课
学习课 自主课 个性化
标准件
Page 3
说课标教材 教材分析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必
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中的一首。
Page 15
说教学过程 归纳总结
用典:从典故内容上分析,注重通过典故所指合理联系作者本身; 从情感表达上分析,从对古人引申到对自己、对统治者、对当 今社会以及其他相关的特定感情,注意全面和具体;从手法效 果分析,注意考虑委婉、含蓄、增强文学底蕴和说服力等等。
怀古咏史:内容方面,注意所咏——“古人”、“古地”、“古 事”;情感方面,注意情感的抒发对象——对故人、对当今、 对统治者、对自己等等以及抒情方式的运用和情感的变化;手 法方面,较为突出的有用典、借代等等;结构方面,注意内容 的衔接与变化。
Page 19
谢谢观赏
Page 17
说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2—5分钟)
1.背诵全词,完成练习 作业。 2.运用用典手法,写一 首词或诗,写出自己 心目中英雄,并注明 所用典故。下节课进 行交流展示
Page 18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上 片 片下
忠心报国 政权无能 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
典用
用典: 内容特征 表达情感 结构作用 艺术效果 怀古咏史类: 所咏事物 所抒情感 所用手法 所现效果
2.《辛弃疾词两首》是在学习《苏轼词两首》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豪放派词风的关键。
3.本节课所侧重的情感分析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贯 穿了怀古咏史类诗词的整个教学,也是学生进一步顺 利、快捷掌握诗词赏析方法的基础,是形成学生合理 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Page 4
说课标教材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就目前知识 构成情况和之前古代诗歌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对古 典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认识,而本单元前两课
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归纳,要求学生掌 握本首词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 鉴赏水平。
Page 6
说课标教材 重点难点
“三个一”
一种词风 对豪放派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的学习,也让学生对宋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与掌握,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要真正做到全面、 系统地掌握赏析方法技巧从而内化为鉴赏水平还有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定的距离。Page 5
说课标教材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生
平,以及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2.通过诵读与分析,体会词人的创作心态与所抒情感,分析词 人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Page 16
说教学过程
拓展练习与升华总结(10分钟)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 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
一类作品
一种手法
对怀古咏史类诗词的赏析
对用典手法的掌握
Page 7
说教学方法 教法
1.提问法贯穿课堂。注意设置问题的思维价值,将典故 分析与情感把握作为主要的问题切入,杜绝“浅、碎、 平”,做到“精、实、活”; 2.点拨法与归纳法作为关键与抓手。在归纳总结的基础 上通过练习与知识拓展最终服务于应用; 3.多种资源,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资源 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拓展学生 视野。
Page 9
说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学生集体背诵《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提问学生词人创作《水龙吟》的思想情感;
3.设置导语,导入本课:
看来同学们对词人感慨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愁苦与愤懑都 已经有所体会,我们也知道,辛弃疾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饱受排挤与 陷害,但他不论出仕或归隐,都从未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豪放雄健的词风中时时流露出伟大的报国理想和爱国情怀。三十四岁的辛 弃疾写下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慷慨与激昂,那么三 十年多后,晚年的辛弃疾,又将如何用词作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第一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二层:“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Page 13
说教学过程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固”
“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尚能饭否” 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 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