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达地区建设都市型_产业社区_的新探索_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_郭勇

合集下载

探索都市型产业社区转型、城市提升、环境再造

探索都市型产业社区转型、城市提升、环境再造

探索都市型产业社区转型、城市提升、环境再造2010-06-09 14:30 南方报网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陈广汉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前段时期我们和南方日报社合作,对桂城都市型产业基地进行了一次调研,我们听了桂城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的领导一些情况的介绍,然后对两个重要都市型产业基地就是现在瀚城科技城,也调查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乡村,我们有些初步的想法和思考,在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都市型产业社区产业转型城市提升和环境再造的新探索,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南海都市型产业社区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第二个都市型产业基地的类型和特征,第三个问题是都市型产业社区成功的经验,第四个是未来发展一些展望和建议。

第一个都市型产业基地发展背景和动力,南海实际上在珠三角地区近30年来珠三角的改变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属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我们回顾一下发展,在近30年南海很多关键发展阶段,每在一个阶段有标志性的事件,我首先讲工业化时期,南海模式被称为广东的思想之一,南海、顺德、中山包括东莞被称为“四小虎”,以经济发展活力引进中小企业发展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第二个在信息化发展时期,90年代南海当时信息化基地受到国家的重视,当时也是影响很大的,到现在进入新世纪,发展现代服务业,南海发展金融创新区,这些都是亮点,对我们来说是标志性的成果。

现在在新的发展时期,南海又在探索珠三角一条新的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环境保护道路,都市型产业基地。

珠三角地区包括南海在近30年来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产业发展GDP,整体竞争力不强;第二个城市化水平不高,我们的土地利用率增值不高;第三个环境比较粗放,资源消耗比较大;第四个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空间利用效率不高。

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南海的探讨有四个方面的驱动。

第一个产业转型的驱动。

第二个是城市化的驱动。

第三个是生态环境的驱动,第四个追求更大的土地价值驱动。

产业社区探索中国城市产业双升级之路

产业社区探索中国城市产业双升级之路

产业社区:探索中国城市产业双升级之路 2010年06月11日08:45 南方日报南海桂城的产业社区模式为中国破解城市产业双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

卢慧明摄南海桂城“产业社区”最核心的意义,是其发展思路跳出了“就产业论产业”的桎梏,转而在城市、环境、产业以及与农村的发展关系中寻求破解之道,同时破解了传统产业粗放发展模式与现代产业体系之间的产业升级矛盾、城市土地的饱和与农村集体土地碎片式开发之间的土地升级矛盾,以及农村简单工业化模式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城市升级矛盾传统产业粗放发展模式与现代产业体系矛盾凸显,城市土地的饱和与农村集体土地的碎片式开发矛盾凸显,农村简单工业化模式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凸显。

三大矛盾既分别存在又连环共生,解决之道必然要求一种兼顾城市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总体发展模式的突破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驱车往西,不到十分钟就来到南海区桂城街道。

这片位于广佛之间的土地,如今是珠三角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9年,桂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税收总额55.8亿元,作为一个镇级行政单位,其主要经济指标甚至高于粤东和粤西个别地级市。

就像许多珠三角的专业镇一样,桂城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崛起,得益于传统乡村工业经济的繁荣。

但是,以这种方式聚集而起的大量财富,却无法为产业和城市带来本质上的提升。

就在全球经济面临着以“绿色”为主题的产业升级浪潮时,一道道被染黑的河涌只能发出无言叹息;数个月后开通的广佛地铁将穿越桂城,但是一座座在农田中矗立而起的厂房,显然与广佛核心区“黄金走廊”的形象相去甚远。

桂城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当前珠三角许多地区发展的困惑。

而就其根本而言,产业、环境和城市之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是连环相扣的,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之下已经难以取得突破。

今年5月11日,桂城启动了“广东金谷·光电产业社区”的建设,首次提出要变乡村工业经济模式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试图通过这种新型城市化形态,寻求“产业”和“社区”资源达到开放、融合和共享。

大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大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一脊两翼...............................................13
2、强三优二...............................................14
3、“三旧”改造.............................................15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
2、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4
3、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5
4、环境再造获得明显成效...................................6
3、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是道路交通更为顺畅。联河大桥建成通车,伯奇路、博爱东路、皇朝西路、鄱阳东路、广虹路、平横路、广佛新干线一期和金虹大道等市政道路顺利竣工;广云路、广佛路及桂和路候车亭改造完成,镇内公交12条线路以及大沥的士陆续开通。二是旧城面貌有效提升。加大力度推进大沥、盐步和黄岐三个旧城区的主干道路改造提升,旧城功能改善,旧城焕发新气象。三是城市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110KV丹岐线竣工送电,雅瑶、长虹岭变电站建成使用,大沙线、瑞颜线等输变电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瓜步汛、漖表、九潭和六联水闸电排站等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盐步一期、盐步二期、城南、城西和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顺利推进。四是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盐步文化公园、省运会网球比赛场馆相继投入使用、村居文体楼建成开放、中国信盈艺术馆开馆营业、广东书法园奠基建设,丰富了城市文化元素。

南海区发展成就心得体会

南海区发展成就心得体会

南海区发展成就心得体会如果你问我们佛山市南海区近几年的变化是什么?我会自豪地告诉你,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海实现了飞跃性发展。

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倍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倍多。

而今,昔日的边远小镇变成了佛山新的中心城区,南海已然蜕变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从此踏上了与佛山同步发展的快车道。

南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

当我坐上去往西樵的公交车,放眼望去,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将南海的主干道装扮得更加靓丽;绿树掩映下的南海新城别墅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我们就住在这样漂亮的环境里啊!汽车行驶在大沥和狮山交界处的沥桂公路上,宽阔的马路,整洁的街道,明亮的商铺,高大的楼宇,奔驰的车辆……这就是大沥啊,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小镇,现在竟是佛山最为繁华的商业圈。

这是南海对外展示给世界的一面窗口,通过一条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向世界表达着南海的勃勃生机。

南海还有一大批科技创新的龙头企业,并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技术。

据说,就是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成就了今天的南海。

在大沥镇政府旁边,一座占地近百亩的玻璃厂正静静地伫立着,它的前身是香港光华玻璃厂,当初设备陈旧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出来的玻璃只能应用于当时较为普及的彩色显像管。

短短几年时间,光华玻璃从一家破烂不堪的玻璃厂转变成了一家世界领先的光电玻璃制造商,凭借的就是其高新技术。

回顾南海近五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到它抓住了重点,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逐渐形成了以轻纺、建材、家电、铝型材、陶瓷、不锈钢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而今,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截至201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已达473家,成为全国著名的“铝型材王国”,中国“不锈钢之都”,全球“灯饰之都”。

除了这些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也呈蓬勃发展态势,如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成为南海经济新的增长点。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经验做法及新政策实践探索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经验做法及新政策实践探索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经验做法及新政策实践探索佛山市南海区决策咨询与政策研究室作为广东省“三旧”改造的最早试点地区之一,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工作从2007年开始,通过多年的“三旧”改造推动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平均容积率从0.6提高到1.6,平均建筑密度从60%降低到约35%,优化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环境的改善提升,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对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截至目前,南海区共纳入省“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面积约30.9万亩,已认定“三旧”改造项目17.08万亩,实施改造项目774个,涉及土地面积超5.27万亩,占认定项目总面积的30%,累计投资约1500亿元,改造规模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名列前茅,连续7年获得佛山市“三旧”改造考核一等奖。

2019年,南海区修订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实施办法》,对原有的“三旧”改造政策主文件进行升级,重构政策体系,推动城市更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

区域·聚焦AREA68May 2019 / 广东经济“三旧”改造的经验做法(一)构建完备政策体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推动“三旧”改造工作扎实开展,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三旧”改造中来,南海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三旧”改造政策,对原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产业引导扶持、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补偿、政府资金扶持、项目改造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约集约用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上新台阶针对村级工业园空间分布零散、产业形态低端等特点,南海区按照“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属地整理、市场参与、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共同受益”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大村级工业园改造力度,截至2018年底已发放村级工业园奖励资金1.8亿元,成功探索出公有资产出资改造、镇村联合改造、村集体与运营企业合作改造、村集体自主改造、企业自主开发改造、社会资本参与改造6种较为成熟的改造模式。

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模式——基于南海都市型产业社区的研究

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模式——基于南海都市型产业社区的研究
和 问 题 日益 凸 显 出 来
1 产业处 于 国际产业分 工体系 的低 端 。珠 角地 区具有全 国领先 的制造业 基础 .形 成 了相对完 善的 . 产 业体 系。但是 珠三角 的制造业 在国际制造业 的分工 体 系中处于低 端 ,产 品 的附加值 不高 .以出 口导向
为 主 。从 国 际 上 看 ,欧 美 等 国储 蓄率 提 高 、消 费 率 下 降 ,对 人 民 币 升 值 的 压 力 不 断 加 大 ,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 言
经济 增长 和发展方式 的转变是 中 国经济 发展面 临的重要课 题 ,产业 升级是 经济增 长 和发展方式 转变 的基础 。珠 三角地 区凭借改 革开放 先行一步 的制度创 新优势 和毗邻 港澳及 沿海 的 区位 优势 .将本 土工业 化和承接 国际制造 业 的转 移结合起 来 ,主动参与 国际产业分 工体 系 ,实 现 了传 统农业 社会 向现代 工业社 会 的转 型 ,成为 世界制造业 基地 。当前 国际经济正在 步入后 金融危机 时代 ,世 界经济 和产业 结构新 一轮 深 度调整 即将开 始 ,珠 三角正在经 历产业升级 和发展 方式转 变 的深 刻变 化 ,经 济 中的一些 深层次 的矛盾
二 、都 市 型 产 业 社 区 的 类 型 和 特 征
改革开放 以来 ,南海在 经济发 展每一个 阶段 ,几乎都 引领 着珠 三角产 业转 型和 升级 的潮 流。在 上世 纪 8 0年代 .南海被称 之为 广东 “ 四小虎 ”和南海模 式 ;上世 纪 9 0年 代 ,南海 成为 国家 首批信 息化 试点 城市 ,被誉 为 “ 国信 息第 一市 ” 中 ;南 海依托 香港 国际金 融 中心及 广州 、深 圳 区域金 融 中心 ,建设 金 融 服务创 新基 地和 “ 广东 金融 高新技 术服 务 区” 。都 市 型产 业社 区则 是南 海在 新 的经济 发 展 阶段 上 ,推进

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贯彻“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创建“三着力一推进”示范区,开创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区的幸福南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国首批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双轮驱动、东西板块”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区)级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2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8%。

工业总产值4419亿元,年均增长2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21.9%。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2082亿元,年均增长17.5%。

(二)产业转型提升效果明显1.传统产业在整治中改造提升通过“改造、提升、淘汰”等措施调整优化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区12个特色产业都纳入广东省技术创新试点,大沥、西樵成为全省首批创新示范专业镇。

与中科院、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产业平台,产业发展后劲充足。

二是品牌建设效应增强。

至2010年底,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4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名牌产品66 个;省著名商标92 件;有46家企业参与制订179项国家标准。

“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社会治理研究与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社会治理研究与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社会治理研究与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蓝宇蕴;黄泽深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24()11
【摘要】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以“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索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狮山模式”。

该治理模式的核心意涵是,狮山镇在区域性的产业增长、城市建设和人的进步之多重复杂关系中,通过多主体、多形式的社会治理建构,在使产、城、人三个领域均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还使三者之间形成相互顺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狮山这一创新探索,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地方样本。

【总页数】13页(P152-164)
【作者】蓝宇蕴;黄泽深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
2.传统南狮文化在校园推广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佛山市
南海区里水镇展旗学校醒狮项目为例3.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发展权的演化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4.城乡融合背景下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规划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村级工业园为例5.村级工业园改造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以佛山市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规划研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发展案例报告范文

地方发展案例报告范文

地方发展案例报告范文地方发展案例报告:佛山市南海区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一、地方背景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佛山市的一个市辖区,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一部分,南海区一直致力于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现状近年来,南海区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南海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在交通方面,南海区大力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通过应用智能控制设备、开展交通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在城市管理方面,南海区建设了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

三、发展影响南海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地方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为南海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南海区各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为南海区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和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南海区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为南海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南海区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市民的需求,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

四、问题与挑战然而,南海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和技术人才,而这也是南海区目前的短板之一。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

南海区的财力有限,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时需要依靠社会资本和外部支持。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很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五、发展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南海区应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下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下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南海区当前经济形势、产业布局情况以及千亿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为南海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引言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佛山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近年来,南海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佛山市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本报告将对南海区在产业布局和千亿企业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挑战。

二、南海区产业布局情况1. 主导产业南海区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南海区的特色产业,已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占有率颇高的电子信息企业群。

2. 招商引资政策南海区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落户南海区。

通过提供土地、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南海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并成功引进了一批千亿企业。

三、千亿企业发展情况分析1. 千亿企业概况目前,南海区已经涌现出多家千亿企业,其中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行业为主。

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成功因素分析通过对南海区千亿企业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的成功因素:一是战略布局的准确性,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就树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这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升级和创新;三是市场拓展能力,这些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四、南海区产业布局优势和挑战1. 优势南海区产业布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优势,位于珠三角核心地带,交通便利;二是产业链完善,具备一定的龙头企业优势;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引导投资和创新的政策相对较好。

2. 挑战南海区产业布局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市场竞争压力大,部分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人才短缺,企业急需各类高端人才的支持;三是环境保护压力,南海区需要加大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

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胡品平;曾铁城【摘要】在界定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定义和范围的基础上,总结南海在发展都市型产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深入分析其主要特点,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提供经验借鉴.%On the basis of definition of urban industr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modus operandi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dustry in Nanhai and research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n, the paper provides the adv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dustry in Nanhai, which can provide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industry and city develop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district.【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8【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南海;都市型产业;经验与启示【作者】胡品平;曾铁城【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F269.27都市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程,国际大城市(如纽约、巴黎、香港等)在工业化过程中均发展了都市型产业,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我国直到1998年才在上海首次提出“都市型工业”,国内其他大城市如北京、杭州等把都市型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南海发展都市型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知识跨界流动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基于佛山市南海区提升创新能力的分析

知识跨界流动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基于佛山市南海区提升创新能力的分析

实践 与思考
新 系 统 的一般 研 究较 多,但对 于 区域 创新 系统 个相对 独立却不孤 立 的系 统,RSI系统也 受NIS
如何产 生创新 能力, 尤其是 对通过知 识跨界 流 机构 、NIS政策 工具 ,乃 至 国际组 织等 外部 因
动催 生 区域 创新 能力 的研 究则不足 。广东省 佛 素 影响 。奥 蒂奥 的RSI模 型 与英 国学者 库克 关
收 稿 日期 :2017.11-16 基金项 目:本文 系广 东省 党校 系 ̄L2017年度 哲学社 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地 方政 府超前 引领 区域 经济发展 的理论 与实践一 以佛 山为例 ” (项 目编号 ;17JJO6);2017#- ̄佛 山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 项 目 《地 方政府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研 究》 (项 目编号 :2017一QN07)。 作 者简介 :郭勇 (1986一),男,江西吉安人 ,中共佛 山市委党校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知识跨 界流 动是 各种 创新 活 动 中最为 重要 RSI模 型给 我们 的启 示是 :尽 管 以技 术 中介机
的形 式之 一, 只有知 识跨界 流动才 能使一 个创 构及公 共研 究机构为 代表 的 “知 识生产 与扩 散
新 系统具备 源源不 断 的动 力供 给,进 而产 生相 子系 统”, 以及 以企 业为代表 的 “知识投入和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区域创新能 力 ;知识跨界 流动 ;政 府政 策供 给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3X (2018)01.0054—06
近 几 年 来 ,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已成 为 国 是 经济 发展 的关键性 因素 。 近几 年来, 区域 家 发展 的核 心 战略。 实证研 究表 明, 影响 国家 创 新 系统越来越 受到研 究者和政 策制定 者 的关 经 济发展 的因素有 四种 , 即国家创新 系统之 完 注,正 如 国家 创新系统 对提 升 国家创新 能力 的 善 、政府 治理之水 平 、政 治体 系之特性和 经 济 重要作 用一样 , 区域创 新 系统对提 升区域创新 开放之 程度, 其 中 良性 运作 的 国家创新 系统 , 能力具 有根本推 动作 用。 目前, 学界 对 区域 创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下)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布局及千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下)
营业规模
这些千亿企业的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 完善。
创新能力
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不断推出新 产品和技术。
千亿企业行业结构分析
制造业
佛山市南海区千亿企业以制造 业为主,其中包括机械制造、
纺织服装、化工等。
服务业
服务业也是千亿企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 。
新兴产业
南海区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 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搭建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推广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和经济的 转型升级。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报告总结
1
佛山市南海区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 已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2
千亿企业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主要工业园区,但 存在部分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
3
政策支持
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将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 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企 业创新能力。
VS
产业发展计划
佛山市南海区将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 ,明确各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推动产 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
02
佛山市南海区千亿企业分析
千亿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千亿企业数量
佛山市南海区千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有 数家。
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 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国际先进 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措施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联合开 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和经济的 发展。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协同创新,共同开展前沿 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都市型产业社区的背景和驱动力

都市型产业社区的背景和驱动力

一、都市型产业社区的背景和驱动力(一)与时俱进——南海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从1979年迄今的三十年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利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制度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珠三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处在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南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功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建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形成和发展了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玻璃等传统优势产业。

2008年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64.2%和33.9%1,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南海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新时期。

在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南海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始终走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产生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

1.工业化时期:南海模式和广东“四小虎”1984年南海县委县政府提出,“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三大产业齐发展,镇、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6个轮子一起转’”,民营经济走上更加包容的舞台。

一批“洗脚上田”的农民办起了一批小五金、小冶炼、小化工、小塑料等个体私营企业,南海的非公有制经济由此起步。

1993年,南海洲表村、下柏村、沙涌村一起成为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尝试成立股份合作社,把村民土地折价入股,村民凭股权证定期分红,并将全村土地划为农业保护区、工业区和商住区,集中土地引资办工厂,迅速走向工业化。

1995年3月,1574个股份合作组织开始登上南海的历史舞台。

此后数年间,南海农村呈现出这样的景象:连片的厂房建设起来,农民大规模地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南海农村的发展走入了一个不同的轨道。

该制度随后在南海全区以及珠三角推广。

这种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及征地制度的改革,后来被总结成“南海模式”,而农村股份合作制也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经济的一个经典模式。

佛山发展实践案例

佛山发展实践案例

佛山发展实践案例
佛山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佛山发展实践的一些案例:
1. 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以传统制造业为优势,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加强研发创新,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例如,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了华南机器人制造中心,引进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推动了佛山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2. 建设世界级科技园区:佛山市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

例如,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全国创新型试点园区,吸引了一批知名的科技企业入驻,并成为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3. 推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佛山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佛山市积极推进市区功能疏解,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和居住区,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

环境保护方面,佛山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深化与港澳合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积极推动与港澳的合作,加强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

例如,佛山与香港、澳门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推动了佛山与港
澳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以上是佛山发展实践的一些案例,这些实践对于佛山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南海区产业发展情况

南海区产业发展情况

南海区产业发展情况一直以来,南海以传统产业发达著称,拥有四大支柱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主导行业,其中四大支柱行业2009年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0.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8%;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实施“双轮驱动”、“东西板块”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取得突出成效。

(一)传统制造业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9年,南海区共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17家,实现产值361.26亿元,下降14.5%,占全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11.3%。

由于节能减排、原材料价格动荡、外贸政策变化等原因,近年来该行业综合成本不断增加,发展势头放缓,但是拥有规模、品牌、创新优势的龙头企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税收、产品市场等日益向龙头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集聚,行业优胜劣汰趋势比较明显。

2、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9年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35.34亿元,增长13.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5%。

其中,家电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志高电器、东芝家电等龙头企业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势头,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集聚,狮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电产业链。

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我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占有重要份额,近年来我区铁腕治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陶瓷企业所受冲击最大,众多企业关停或搬迁,对整个行业生产增长造成了较大影响。

2009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61家,主要涉及建筑陶瓷和玻璃制品两大领域,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33.7亿元,下降16.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

4、金属制品业2009年,金属制品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21家,实现产值500.1亿元,增长31.2%,占全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15.6%。

5、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008年,全区拥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规模以上企业282家,主要分布在西樵、大沥、桂城、里水、九江等地,全年共完成产值185.54亿元,增长21.97%;规模以上企业布匹产量2.83万米,增长2.6%,皮鞋产量5857万双,降低28.6%。

佛山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佛山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佛山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黄琼;郭勇
【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1)006
【摘要】城市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佛山的文化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强势的产业链.应进一步完善佛山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优化佛山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佛山城市文化产业对城市升级的助推作用.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黄琼;郭勇
【作者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佛山528000;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体育赛事助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辽宁省本溪市承办CBA赛事为例[J], 董晓春
2.跨境电子商务助推佛山民营企业外贸转型升级研究 [J], 梁娟娟
3.轨道交通助推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J],
4.佛山市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研究 [J], 肖静荣
5.产业链招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高端载体建设佛山“三箭齐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南海区走过了“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自发发展时期,经过了工业产业进园区的工业园区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南海区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的专业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专业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走“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进入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融合时期,即“产业社区”时期。

此后,随着城市升级与城市形态向高端升级的步伐,产业社区进一步向都市型产业社区爬升,实现城市价值的升值。

一、都市型“产业社区”的由来及其基本内涵学界关于“产业社区”的并不多,在政府层面最早则是由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于2010年5月提出的都市型“产业社区”。

当时,桂城街道立足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提出依托佛山一环重点发展都市型产业,打造都市型产业基地,避免出现散乱无序的“马路经济”。

同时,桂城街道启动“关爱桂城”行动,主要思路是由传统的硬件打造更新为软环境创设和营造,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实施对企业和企业人的关爱。

都市型产业与关爱理念的结合,逐渐形成了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工作思路,在概念上也实现了“都市型产业基地”到“都市型产业社区”的跨越。

2010年5月11日,桂城街道启动“广东金谷·光电产业社区”建设,首次提出要变乡村工业经济模式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正式开启南海区都市型“产业社区”的探索之路,并先后开发了金谷·光电产业社区、瀚天科技城产业社区、平洲玉器街产业社区和天安南海数码新城为代表的一批都市型产业社区1。

由传统的专业镇向产业社区过渡,让产业与生活相互融合,这是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基本出发点。

产业社区依托和服务特定的产业集群,将现代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有效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

这种产业形态兼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并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对产业升级和社会管理产生共同提升的作用。

在这种“产业社区”中,改变了传统产业(企业)聚集区把经济功能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功能,而是将产业(企业)和企业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作为地位相当的工作目标。

因此,都市型“产业社区”是以现代产业发达地区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的新探索———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郭勇[摘要]佛山市南海区在产业较发达的镇(街)探索发展都市型“产业社区”,将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产业社区与生活社区融合发展。

在创新土地使用方式方法、产城人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产业社区产业升级产城融合[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14)05-0028-05[作者简介]郭勇(1986-),男,江西永丰人,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高端环节和科技型企业集聚为基础,使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产业发展相融合,产业形态与自然城市生态协调、宜商与宜居环境共生、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2。

二、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的重要价值再认识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内涵和外延需要继续丰富和拓展,“产业社区”的政策位阶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期将“产业社区”确定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政策。

这首先需要对都市型产业社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重新再认识。

(一)都市型产业社区是实施“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的目标愿景所在目前,制造业大市佛山正大力推行“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

产城人融合发展就是将人才、产业与城市这三个现代城市的基本元素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融合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管理创新”三轮驱动的新格局,城市与产业、产业与人才、人才与城市协调共融的发展新模式。

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意在以产带城,产城互动,其目的就是形成“产业社区”的发展,将镇街与产业园区融合,形成或大或小,或连片或独立的“产业社区”。

因此,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就是建成一批都市型产业社区。

目前,南海区乃至整个佛山的城市化整体水平不够高,归根到底的原因是镇街的城镇化或城市化滞后。

而“产业社区”蕴含着“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理念。

各镇街都是产业集聚的专业镇街,各类工业园区也坐落在镇街范围之内,推行“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具有现实基础和动力,发展潜力巨大。

在这些产业(企业)集聚的地方建设“产业社区”,既要完善生产性的配套,又要完善生活性的配套,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城镇化、城市化的走向。

如果“产业社区”能够广泛推行,将有助于指引“产城人融合战略”更好的落地实施,有助于镇街、村居就地实现高水平的城镇化、城市化,有利于从源头上提升城市化整体水平。

(二)都市型产业社区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建设“产业社区”有助于“同城融入”,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地化,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南海区流动人口已超过常住人口1/2,其中大多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异地务工人员,他们广泛地分布在各类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

数量庞大的异地务工人员为佛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异地务工人员的同城融入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从整体上看,异地务工人员的同城融入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课题,但目前来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尤其是服务是缺位的,由于传统的社区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聚集的区域如产业园区的员工无法充分享受到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资源十分匮乏。

另外,目前在南海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多是80后、90后,在自我认同、权利意识和意见表达方面与其父辈均不可同日而语,同质化的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社会的疏离不仅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容易产生其他社会问题,富士康连环跳、南海本田事件等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产业社区”就是以企业员工为服务主体,在生活上、文化上、精神上采取全方位的关怀措施,进而推进同城融入。

同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有的不少工业园区“只见工厂不见城市”的环境现状让城市价值大打折扣,出现企业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现象。

建设“产业社区”而实现的全面生产、生活的配套,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挖掘人力资源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佛山的做法有可能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特色之举。

(三)都市型产业社区是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协同推进的有效载体都市型产业社区集聚了制造业的高端环节、科技型企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避免了制造业的空洞化,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南海区制造业的竞争力,为优质的人才和要素的集聚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城市发展创造了产业基础,由于都市型产业社区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通过都市型产业社区建设,推动了由传统产业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类型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同时并实现了从城镇化向新型城市化的二次转型;第三方面,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发展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正在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实现传统的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为农民告别传统农业生活方式,转变成为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双转型。

三、南海区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实践案例①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南海区都市型产业社区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产业链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基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增值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桂城、狮山等产业发达镇街产业社区建设初具雏形,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宜商与宜居环境共存、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统一新格局。

从运营模式看,产业社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第二种是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即政府注资控股,租赁经营模式。

由上级政府或村集体注资,控股企业建设平台,按公司法人市场化运作,村民则以土地投入比例分享租金。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以下简称为“金融高新区”)和瀚天科技城属于这种建设模式。

1.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

金融高新区于2007年7月由广东省政府授牌在南海区成立,是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也是省政府批准的唯一省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高新区依据“金融后台,产业金融”的战略定位,致力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和广东产业金融中心。

成立伊始,金融高新区积极完善生活港湾、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力求为在此就业的金融人才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办公与生活空间。

邻近广佛地铁千灯湖站出口的益禾公寓项目,作为金融高新区的重点配套项目,总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由11座公寓组成,能容纳约4500人居住,配套的餐饮、超市、游泳池、篮球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将于近期建成;紧邻桂城街道千灯湖中轴线的生活港湾,教育、医疗、商业等方面的服务齐全便捷。

金融高新区2公里以内建有沃尔玛、家乐福、吉之岛等多家零售企业,千灯湖公园、南海全民健身广场等休闲场所与金融高新区毗邻,保利国际影城、南海广场电影城,酒吧、健身俱乐部等娱乐场所相对齐全,驻区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乐等服务需求得到保障。

2.瀚天科技城。

佛山市南海区和桂城街道共同出资组建广东天盈都市型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直接参与瀚天科技城等一批都市型产业载体项目的建设,负责产业基地的投资、建设、开发、策划推广和管理工作,当地农民以土地分享租金。

瀚天科技城项目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聚集区核心区,是由南海区、桂城街道与北约经联社、平西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开发建设,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三旧”改造项目,占地面积486亩,平均投资密度约每亩267万元。

定位为都市型制造业、服务外包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引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核心区、广东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海数字产业基地。

项目已形成以科技创新、低碳经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五大主导产业,已引入企业超2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民营科技企业21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上市企业3家,国标制定企业4家,公共服务平台8个,包括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南海)云计算中心、南海“智慧环保”物联网监控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佛山环境与安全检测认证中心、南海—日本节能环保产业合作促进平台、创享蓝海孵化器、南海红盾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关爱桂城·企业创享家。

园区企业员工近7000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导1人、博士14人、硕士91人。

瀚天科技城已成为一个集创新研发、办公总部于一体、配套设施完善的都市型产业社区,带动了产业提升、环境再造、区域增值和城市转型。

(二)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即企业投资兴建,产权转让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