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
吉林省通钢一中岳春雨134003
一、教学内容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同时教师还须把握好教学深度,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只需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即可。
三、通过教学可体现出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领悟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4.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5.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认识到电及电池对现代人类生活的不可替代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
3.通过讨论、探究与归纳,全面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4.通过提问、假设、验证等系列的探究活动,体验其中的困惑与快乐,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模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①回归生活,用从家中带来的水果制作水果电池,用刚才初步得出的影响电流(电压)的因素来设计电池,比谁的电池电流(电压)最大。
②将采用金属铜作为材料的耳机两根导线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发现耳机中有轻微电流声。
这是为什么?与原电池的原理矛盾吗?
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试着做一做,再一起讨论其中的原因。
(鼓励、欢迎学生继续参与共同感兴趣的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对一堂课的活动从提问的质量、思维的活跃度、创新度以及学习收
获等方面给予自评和相互评价。
九、教师的自评
本节课期望通过实际教学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从学生的质疑、假设、探究热情、过程操作与评价等环节来看,应该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的思想,即期望通过持续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物情境的创设,本次教学体现出了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形真”特点;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的要领;通过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情切”的特点,体现了“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和“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的两种要求;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与阐发(例如节能意识),体现了“意远”、“理寓其中”的两个特点,突出了“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的理念。
另外,学生的自主提问,探讨、交流与总结,还是“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的体现。
而且,在这堂课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结合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帮助了预期情境的创设,促使了学生的全面参与。
总之,在对新课程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在对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本课的教学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收获都将颇多
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