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育种学Chapter-01第一章 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学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总数、染色体组数、每条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大小及有无,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收缩适度,构造最典型。

三、茶树的变异1营养器官的变异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不但受遗传因素控制,个体发育和环境对其也有很大影响。

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由南到北,叶片逐渐变小。

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等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茶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组成。

茶花雄蕊花药具有(4)个孢子囊,内含无数(花粉粒)。

茶花雌蕊位于雄蕊中央,分(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

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果室数:以3室为多。

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花粉:花粉粒的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层。

花粉表面纹饰基本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不同品种其网脊的粗细和高低以及网孔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是有价值的分类依据。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 5.研究茶树的染色体遗传的意义: • ①有助于了解茶树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生物体的进化是 从简单到复杂,反映在染色体核型上也是如此,因为从染 色体的核型分析可反映出茶树的起源和进化方向,此外, 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可反映出茶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并 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称型比不对称 型原始) • ②有助于了解茶树不孕的原因(机理) • 研究表明:茶树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二倍体的数目(比例) 是影响茶树结实率的重要因素。因此,2倍体结实率>奇 数倍体,整数倍体>非整数倍体,除了染色体数能制约茶 树结实率,还有其他的因素也能制约到茶树结实率,如花 粉管粗短等
色受单基因控制,而红色、紫色则受多基因控制,在茶树叶片 的颜色类型中,绿色和紫色的遗传里最强。(此外,叶色还可 作为品质分类的一个指标) 2.叶形的遗传。茶树叶形包括叶的大小、形状、叶尖、叶缘、 叶片隆起性、柔软性等。茶树叶片形状与产量及品质有关,如 叶的大小与产量,叶的隆起性与品质,叶的形状与生化成分, 长叶的咖啡碱含量多过圆形。有些性状尽管不属于经济性状 (如叶缘、叶脉数)但与茶树进化有关,可作为茶树分类的指 标之一。 茶树叶形的遗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形状: 茶树叶的形状通常分为3种:长叶,椭圆,圆形。他 们的区分标准是R值(即叶形指数长/宽)2.5以上为长叶, 2.0~2.5为椭圆,2以下为圆形,以椭圆形居多,茶树叶形受到 多基因控制,因此其变异表现为连续性的数量遗传。 ②大小 :茶树叶片大小分为四个级别,叶面积(长×宽×0.7) >40c㎡为大叶,20~ 39c㎡为中叶,< 20c㎡为小叶,叶片大 小的遗传特点与叶形的遗传特点相似。 ③叶面形状: 叶面隆起或平滑与茶叶品质有差,而且隆起性显
第一节:茶树的遗传
由于对茶树遗传的研究不多,现有资料也不多现对过去的 一些研究或成果作介绍: 一.茶树染色体遗传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茶树染色体的研究。比较 有名的学者有孔恩司徒(cohtn stuant. 英国)、盛永氏、 大野氏、志村乔(日本)、詹梓金(中国福建)、陈尧玉 (中国安徽)、李斌(中国广州)等。他们他们的研究成 果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 1.茶树染色体的数目,他们的研究表明,茶树的染色体组 由最基本的15条(也就是说构成茶树最基本一套染色体, 共数目构成为15条)组成,即x=15。茶树是2倍体植物。 即茶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0条,即2n=30,茶树性细 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5条,由于茶树是一个随机变化的群体, 遗传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551P)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551P)
Fra bibliotek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四)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异。
化学成分的变异:多酚类从不到20%到超过45%; 水浸出物多数在30~50%之间;氨基酸在1~6%之 间;咖啡碱从低于1%到超过5%。 营养元素和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含量也有很大差
异 。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 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 锥形和不规则形。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5)花粉:花粉粒的 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 层。花粉表面纹饰基本 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 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
安吉白茶: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至
夏才呈全绿色。春季白色新梢的叶绿素含
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是一个温度敏感的
自然突变体。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二) 生殖器官变异
(1)花: 花冠(大、中和小花); 萼片数(4~7);花瓣数(5~ 16);雄蕊数(70~320);花
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
粉红);柱头数(2~7、个别 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 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 毛)等。
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鐘鳴谷應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群体品种中存在 整倍性变异的个体。 用秋水仙素、γ射线获得人工三倍体、四倍 体植株。 只开花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的通常称为不孕 种。
鐘鳴谷應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 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 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长度、染色体臂 比、着丝点位置、次缢痕等。

茶树的种质资源

茶树的种质资源

茶树分类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
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
乔木型茶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 乔木型茶树 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 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 抱。 半乔木形茶树: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 半乔木形茶树 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 灌木型茶树 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地质年代及生物进化对照表
进化
• 拉马克:用进废退 • 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 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新物种产生 • 长颈鹿,原产非洲,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 回
茶树的传播
• 起源中心为中国的西南部 • 造山运动将云贵川切割成若干小地貌气候 区,使茶树被分置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在自然选择下形成了不同的茶树类型 • 人工选择 • 杨絮:杨树的花 • 柳絮:柳树的种子
茶树的植物学地位
• 拉丁语学名:Camellia sinensis • 英语名字: tea plant 科属 • 域: 真核域 Eukarya • 界: 植物界 Plantae •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 科: 山茶科 Theaceae • 属: 山茶属 Camellia • 种: 茶树 C. sinensis
其它产茶国茶树均源于中国
• 山茶科植物23属380余种,我国有15属260 余种 •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劳亚古大陆南缘(北), 造山运动前就是热带植物的大温床 • 气温低,叶片小,叶绿素转化较少,山高、 风大,树比较矮和稀疏,俗话树大招风; 气温高,叶片大,易于散热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树姿:分开、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拟稳定的性状。

(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形状随果实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那么形。

3.花粉:花粉粒外表分外壁和壁2层。

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2.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长度、染色体臂比、着丝点位置、次缢痕等。

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收缩适度,构造最典型。

三、茶树的变异1营养器官的变异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果室数:以3室为多。

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花粉:花粉粒的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层。

花粉表面纹饰基本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不同品种其网脊的粗细和高低以及网孔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是有价值的分类依据。

3物候期变异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四、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五、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3)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 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 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 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 香气高强,具观音韵味。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4)桂红3号:广西桂林茶叶所从广西茶园红茶 品系中选出的农家品种。1994年通过国家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 GS13001-1994。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 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 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适宜在 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白毛茶var.publilimba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花萼外部、 嫩枝密被茸毛, 小乔木型; 叶片长,多内折, 叶质较硬 多革质。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广东北部, 云南、湖南、 海南和越南、缅甸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二、茶树种质及其分布


茶树原产我国 分布:茶树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温和、湿润、酸性土地区生长, 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而在北纬6度-22度之间 分布最集中。 。 繁衍特性:茶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 按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系和有性系。
武夷岩茶——大红袍
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最的优点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兰花香、优秀 的口感表现与强而持久的回甘、耐泡
5.黑茶


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 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 茶的主要原料。 按地域分布:湖南黑茶(如安华黑茶),四川 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1)绿茶

绿茶的绿色主要是叶绿素的颜色。 叶绿素分为:1.叶绿素A:深绿色。 2.叶绿素B:黄绿色。 茶叶越嫩,叶绿素A的含量越少,所以嫩叶多 呈黄绿色,所以特级龙井的干茶为『炒米黄』 色,就是这道理;茶树叶片长大后,叶绿素A 的比例大增,叶色呈浓绿色。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上)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上)
(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 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 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 分类的依据之一。 乔木型: 从基部到顶部主干明显; 小乔木型:基部主干明显,中上部主干不 明显; 灌木型: 无明显主干,从根颈处开始分 枝。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2)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 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鐘鳴谷應 划分标准和观测方法
测定成龄茶树采摘面上单位面积(m2)内一年可采摘的芽 叶数。 未开采、肥水等管理中等水平的幼年茶树,当春梢第一轮 侧芽的一芽三叶占全部侧芽数的50%时,从新梢鱼叶叶位处 随机采摘一芽三叶30个。 用直尺从基部量至芽基(生长点),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方法同上,100个一芽三叶的重量为百芽重。
新梢
淡绿、绿、 浓绿、紫红、 玉白
芽叶茸毛(Bud leaf pubescence)
多、中、少
当春梢第一轮一芽二叶占供试茶树全部新梢的50%时,有 性繁殖资源随机采摘一芽二叶20个,无性繁殖资源采摘10个, 进行观察,以多数样本为代表。 为了便于对资源芽叶茸毛多少的定性描述,可用龙井43作 为“少毛”判别标准,以福鼎大白茶与云抗10号作为“多毛” 判别标准,以多数样本为代表。
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于10~11月间观察6~15年生自然生长茶树。 10株,无性繁殖资源观察5株。当占总数50%的 花蕾花瓣已达自然开放时即为盛花期。
full flowering,月/旬) 每株树随机观察10朵花蕾,有性繁殖资源观察
终花期(Period of
1/2以上植株,每株80%以上的花瓣已脱落的
类别
性状 叶长(Leaf length, mm) 叶宽(Leaf width, mm) 叶片着生角度 (Angle of leaf with trunk)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属归入山茶属,并成为茶组。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2. 组的形态学分类
陈亮(2000)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有 无、花冠大小、树型、枝叶形态为依据,提出茶组:
大厂茶 C. tachangsis 大理茶 C. taliensis 厚轴茶 C. crassicolumna 秃房茶 C. gymnogyna 茶C. sinensis: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我国茶叶产区
四个大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和 江南茶区。浙江省属于江南茶区。
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位于中亚热带,春夏秋 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偏酸,生态 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茶区 辽阔,品种繁多,采制经验丰富,是我国茶叶 重点产区,也是我国茶叶生产、科研、教育和 茶文化的中心,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二、茶树种质及其分布
茶树原产我国 分布:茶树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温和、湿润、酸性土地区生长,
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而在北纬6度-22度之间 分布最集中。 。 繁衍特性:茶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 按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系和有性系。 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 国家种质资源勐海茶树分圃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茶树品种资源和茶类 资源均很丰富,茶叶品质好,发展潜力很大。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茶树种质差异和鉴定
主要依据品种间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并结合环 境及栽培条件、产量、抗逆性、品质、化学组 成等进行。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树型和树姿
树型:乔木、小乔木、灌木。 树姿:直立、半开展和开展。
茶树种质资源及茶品种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一、茶树学名及茶组的分类
山茶科 Theaceae 1.茶树的学名史 1973, C. Linnaeus: Thea sinensis L. 1882, H.F.Link: 山茶属Camellia与茶属Thea合并 1881, O. Kuntze: Camellia sinensis 1935,国际植物学会: Camellia sinensis(L.)Kuntze;茶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茶树遗传育种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研究茶树引种、选种、育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茶树遗传育种学要求学生明确茶树育种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与育种目标;了解茶树品种资源、良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良种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育种试验程序等。

学习倍数体育种、辐射、激光、高光效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良种繁育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明确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茶树遗传变异的规律、茶树的进化和分类,掌握茶树育种各条途径的意义、原理、方法和程序。

能力和技能方面:掌握主要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能完成品种资源的调查及优良单株的选择,熟悉茶树有性杂交技术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能进行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的品质、产量、抗逆能力的鉴定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教学目的:明确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育种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以教材为参考,以新近相关资料为补充。

讲授要点: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茶树育种的目标。

一、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建国以来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三、国外茶树育种概况四、茶树育种的目标第一章种质资源( 12 学时)教学目的:弄清茶树遗传、变异、进化和分类状况。

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了解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遗传及变异的特点和规律涉及内容较多,部分内容要应用普通遗传学相关知识,有一定难度。

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各自特点,茶树品种概念及中国主要优良品种基本性状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教学挂图讲解,适时回顾复习相关遗传学知识,扫清理解障碍。

讲授要点:茶树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及茶树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生理特性的变异规律。

林木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1

林木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1

Hale Waihona Puke 种 质 资 源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五、育种资源的工作内容
种 质 资 源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一)、搜集 (二)、保存 搜集到的种质资源,必须妥善保存,以免 基因资源丧失。 1.就地保存 就地保存是指保护天然林分,或用保护林 分的种苗就近营建新的林分。 2.易地保存 易地保存是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 适宜的地区栽种。 3.保存种子和花粉 ·
种内多层次遗传变异
(二)、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事实上,在同一种源内有许多不 同的林分。这些林分在相似的自然选 择因素作用下,在生态习性方面很可 能具有相似的倾向,但由于起源不同, 特别是在人为干预下,在生长、干形 等经济性状方面却很可能是不相同的。
种 质 资 源
种内多层次遗传变异
(三)、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在同一个林分内,不同植株在生 长量、材质等经济性状以及形态特征 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三)研究和利用 经研究确定具有优良经济 性状的资源,可以通过种子园、 采穗圃等方式繁殖推广,并加 以利用。
种 质 资 源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遗传资源从调查到利用的过程
第一章 种质资源
种 质 资 源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
种 质 资 源
林木种质资 源是指在选育林 木优良品种工作 中可能利用的一 切繁殖材料。
种 质 资 源
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
按林木育种工作现有发展 水平,可分类为: (1)本地种质资源。 (2)外地种质资源。 (3)人工创育的种质资源。 (4)野生的种质资源。
种 质 资 源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高在江苏泗洪县陈圩县林场的 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1998年3月定植,面积约为 20hm2。搜集保存了原产地南部3个州天然林中的 42个半同胞家系、350余个无性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花粉萌发孔
鐘鳴谷應
花粉外壁表面具有 的开孔称为萌发孔, 花粉萌发时花粉管由 萌发孔伸出,萌发孔 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 上重要特征之一,大 多数茶树花粉的萌发 孔为3沟型。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三)物候期变异
品种间的变异范围很大, 在杭州,不同品种萌芽期在 3.15-4.4。一芽三叶开采期 在4.7-4.28.日,相差22天。 不同品种对有效积温或活动 积温的要求差异很大,如凤 凰水仙开采期的活动积温为 303.5℃,白牡丹为641.0℃。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发育期不同的茶树品种生化成份的含 量有差异,茶多酚含量中芽>迟芽>早芽, 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四)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
鐘鳴谷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异。 化学成分的变异:多酚类从不到20%到超过 45%;水浸出物多数在30~50%之间;氨基酸 在1~6%之间;咖啡碱从低于1%到超过5%。 营养元素和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含量也有很大差 异。
(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 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 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 分类的依据之一。
乔木型: 从基部到顶部主干明显; 小乔木型:基部主干明显,中上部主干不 明显; 灌木型: 无明显主干,从根颈处开始分枝。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2)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 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 中期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收缩适度, 构造最典型。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形成2个子细胞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一)营养器官的变异
的分枝角度。
分枝角度大于50°为开展,30°~50°为半开展,
小于30°为直立,参见图1-9。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鐘鳴谷應
类别
性状
性状描述
划分标准和观测方法
新梢密度(Shoot density)
密、中、稀 测定成龄茶树采摘面上单位面积(m2)内一年可采摘的芽 叶数。
小乔木型:基部主干明显,中上部主干不明显;
灌木型:无明显主干,从根颈处开始分枝。
直立、半 有性繁殖资源随机取自然生长茶树10株,无性
树姿 开展、开 繁殖资源随机取5株,用量角器测量,每株测2个。
(Grow 展
灌木型茶树测量外轮主干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
th habit)
乔木和小乔木型茶树测量一级分枝与地面垂直线
鐘鳴谷應
第一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第三节 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类别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六节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的分布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生物遗传学研究核心是基因,染色体是基因载体。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 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 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 锥形和不规则形。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花粉纹饰
(5)花粉:花粉粒的 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 层。花粉表面纹饰基本 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 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 不同品种其网脊的粗细 和高低以及网孔的形状 和大小不同,是有价值 的分类依据。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鐘鳴谷應
类别 性状 性状描述
划分标准和观测方法
植株
树型 (Tree type)
乔木、小 目测5龄以上自然生长植株,有性繁殖资源随机
乔木、灌 取样10株,无性繁殖资源取样5株。

乔木型:从基部到顶部主干明显;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群体品种中存在 整倍性变异的个体。
用秋水仙素、γ射线获得人工三倍体、四倍 体植株。
只开花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的通常称为不孕 种。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鐘鳴谷應
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 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 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长度、染色体臂 比、着丝点位置、二) 生殖器官变异
(1)花: 花冠(大、中和小花);
萼片数(4~7);花瓣数(5~ 16);雄蕊数(70~320);花 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 粉红);柱头数(2~7、个别 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 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 毛)等。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6)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 品种间差异显著,是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 一。在不同的栽培和生态条件下,叶色会发 生变化。
叶色与茶类适制性、抗寒性和光合效率 有关。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有些品种的幼嫩叶和成叶的色泽差别 不大,如白毫早为淡绿色等。
安吉白茶: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至 夏才呈全绿色。春季白色新梢的叶绿素含 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是一个温度敏感的 自然突变体。
(4)叶形: 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
椭圆形、近圆形。
近圆形
椭圆形
长椭圆形
披针形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5)叶片大小: 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品种间叶片大
小差异显著,是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同一品种叶片会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
而改变(地理分布、遮阳、台刈、连续采摘), 所以应在同一环境和栽培条件下观察比较不同品 种的叶面积。
一级分枝与地面垂直线的分枝角度。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3)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 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叶片的性状不但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个体 发育和环境对其也有很大影响,用未投产茶 树当年生枝干中部成熟叶片来描述。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