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1、加速城乡空间融合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 力,优化核心区人口分布和城镇功能,形成城镇布局 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 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发展格局 )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1、加速城乡空间融合
一轴:金色大道为核心区发展中心轴,形成核心区空间组织的脊椎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3、全面发展
一是生态环境融合。通过生态绿地建设,改善生态 环境。突出“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生态安 全战略,有效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结合各区县农 田林网和防风固沙工程建立核心区防沙屏障,改善 区域生态条件。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3、全面发展
二是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坚持以线串点、以点 带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示范带动、融合发展, 以实施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 龙头、文明示范通道为轴心、文明工业园区为支点、 文明村镇为重点,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区域 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因灾因病返贫问题突出。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
理论背景
非均衡发展理论 增长极理论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发展思路 1个目标、2个统筹、3大集群、推进3化、实现一体化
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 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空间布局 以金色大道为骨架,建设小城镇集群;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工业集群; 以绿洲区域为基地,建设农业产业集群 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 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走 现代化农业道路。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2、资源共享
按照“双城———三组团———基本 单元”分级布局的原则,将生产要素和人 力资源重点整合配置,提升现有服务设施,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城乡居民共享城 市的资源
主线长124.8公里 1个城区:凉州城区。 29个乡镇:凉州区21乡镇,古浪县8乡镇。 2个农场:黄羊河农场、马路滩林场。 8个工业园区: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武威新能
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武威工业园区、荣华工业园、黄羊工业园 区、黄羊河集团工业园、土门工业集中区、大靖工业园等。 3个产业基地:荣华生物化工基地、威龙葡萄酒生产加工基地、 德隆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等。 2个现代物流中心: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 心等。 惠及人口近90万人。
结语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对武 威城乡融合发展高度肯定,要求把城乡融合发展 核心区建设成“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 现代化”的示范区。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 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 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年均 大口 年均 社会消
增长 径财 增长 费品零
(% ) 政收 ( % )售总额
入
(亿)
(亿)
31.6 20 25.9 90.3
25 40 25.3 168.78
60 30 67.7 150
50 20 200
年均增 长 (%)
17.5 17.5 28.1
17.2
2、结构优化升级预期指标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46﹕34.2调整为11.8﹕56.2﹕3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比重由63.9%提高到81.5%。 3、改善人民生活预期指标
等支柱产业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四化并举之农业现代化
按照城镇化型、发展核周边型和相对独立型, 实施分类指导,优化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居民区布 局。突出通道作用,实施沿金色大道两侧扩展, 构建绿化林带→经济林果区→居民区→设施农业 区(日光温室、养殖暖棚)→高效节水大田作物 区→外围生态区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农业、生态 经济和新农村发展区。
和主动脉。
双城:凉州城和大靖城。 三组团:永丰组团、黄羊组团、土门组团。依托核心区内
重点产业集中区和重点乡镇,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核心和小城镇集群, 以组团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意“ 一 轴 双 城 三 组 团 ” 空 间 结 构 示
主要内容之加速城乡空间融合
金色大道
起点: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在丰乐镇与连霍高速公 路相连,终点:古浪县大靖镇与营双高速公路相接。
着力将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打造成全市精神文明 建设的示范区、城乡文明融合的展示区、城乡一体化 发展的先行区。
主要内容之全面发展
3、全面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示 范区建设为重点,推动核心区党组织融合共建、党员队 伍融合共管、党建资源融合共享、党建工作与核心区建 设其他工作融合共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和保证城乡 融合核心区建设。
实施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示范区项目,在党组织和党 员作用发挥、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场所规范化建设、党 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等方面示范引领。在示范区内建设党建示范点。
争取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示范区。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人流、物流、信 息流的重新整合来促进武威跨越式发展。
谢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金色大道
王三运强调:“充分发挥金色大道 的带状带动功能,通过组团发展,最终 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镇集聚, 显现出一条路的多重效应,一路多得, 惠及百姓。”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2、 “四化”并举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构建现 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巩固提高第一 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 体系。
城镇居民人均可 年均增长 支配收入(元) (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年均增长 (%)
2015年 2016年
核心区 22000 武威市 24100
13.8 13
10000 10000
13.7 14
4、可持续发展预期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环境 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常住人 口控制在102万人。
综合经济实力预期指标
生产 年均 总值 增长 (亿) (%)
工业 年均 全社会
增加 增长 固定资
值
(% ) 产投资
(亿)
(亿)
2011全 267
市预计
2015 471 全市
2015核 300
心区
2016 600 ຫໍສະໝຸດ 市13.7 81 13 184 17.4 150 14 300
20.4 303 21 577.3 31.2 1000 25 2000
依托信息化,实现城镇带状化、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四化并举之城镇带状化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 培育发展小城镇集群, 增强重点建制镇 和组团发展支撑能力, 促进功能定位清晰和产业、 人口适度集聚的 中心镇发展, 逐步形成带状化的城市集群。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
四化并举之工业新型化
建设工业骨干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重点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业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是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探索河 西地区、西北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城乡统筹发展、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是为欠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 发展困境找到了突破口。
以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 化为支点,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镇化率 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探索欠发 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以前去城里要骑自行车,得花费1个多小时; 现今交通方便,坐个公交车10多分钟就到了;生活 在农村,享受着城市里的资源。”武威市高坝镇蜻 蜓村50岁农民刘国安高兴地向记者说着现今生活的 变化。
和刘国安一样享受着城市公共资源和便捷交通 的农民还有武威市29个乡镇364个行政村的农户。
——摘自《中国新闻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刚性需求与约束不可逆转,人口与 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愈加尖锐。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5、农村人口贫困面大
民勤县是典型的生态恶化沙区,古浪县属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天 祝县是高寒藏区,也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凉州区是农村人口密集区。 有5.2万人仍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深山区。天祝县、古浪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72.7元、761.7元。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1、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2、城市带动乡村能力不强
城市 指标
全国
甘肃省
武威市
城镇化 率(%)
51.27
35.1
30.86
2012年武威与全国全省城镇化率比较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
3、城乡公共资源短缺且布局不合理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居民点水、电、路等设施集中配套程度不高;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医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农民 就医难的问题突出。乡镇文化站经费投入不足。
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 三大战略。
提纲
武威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
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 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处于全 省发展后进阶段。
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 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 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基本涵盖了武威市中部 绿洲区的核心地带。
基本涵盖了凉州区和古 浪县经济发展的优势集 聚区域。
核心区集中了全市现状 约49%的人口、59%的GDP 和64%的工业增加值,城 镇化率为42.1%。
是武威长期以来人口社 会经济活动集中区。
是推动武威实现跨越式 发展实力最为强劲的经 济区域。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张玉禄
引言:
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 观,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我国的城乡关系在经历了 曲折的发展历程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 存在。
武威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致力突破“低水平均衡发 展”的困境,破解“二元分割”的难题,在2011年10月召开的武威市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
4、人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水资源十分匮乏,全市可用水资源总量仅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 仅550立方米,不足甘肃省的1/2、全国的1/4;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220 立方米,仅为甘肃省的1/2、全国的1/8;
人口密度达56人/平方公里,远远高出联合国人口临界指标,占到河 西五市人口总数的37.8%,土地资源处于严重超载状态,沙漠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