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妻,子女早已离家分居。
鳏寡期——包括:鳏寡就业期,指
尚有劳动能力的独居老人;鳏寡退休期,
指已退休养老的独居老人。
3.家庭的功能
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对性生活进 行社会控制; 家庭是人口生产的基本单位,承 担着生育子女繁衍后代和养育子女的 社会责任;
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主要表 现在形成共同的思想感情基础、形成和谐 的心理状态,增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 三个方面;
现出来。
3.婚姻类型及婚姻关系形态
功利型的婚姻(utilitarian
marriage)——指男女的结合建立在
实际目的上的婚姻。有时也指那些为
了实际上的需要或方便而生成的婚姻
关系,它并不重视伴侣间的亲密关系。
内涵型的婚姻(intrinsic
marriage)——指男女双方彼此有 深厚的感情,在彼此的心目中的价
二、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
1.家庭结构的变化特点
①核心家庭比率上升是现代家庭
结构变化的总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
现代家庭结构正趋向于从大家庭、扩
大家庭向核心家庭方向发展。家庭人
口减少,结构日趋简单。
②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并存。
核心家庭未能完全取代扩大家庭和
大家庭,形成多种形式家庭并存的 局面。 ③单身家庭大量增加。持独身 主义的男女越来越多,单身家庭有 发展的趋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以家庭
为单位进行消费是社会消费的基本特点;
社会稳定的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家庭的和睦。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的历史演变
本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类 婚姻家庭的演变史。学习时应注意家庭 形式演变的四个阶段,以及促使其变化 的原因。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原因:
社会分工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男子代替妇女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 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女子逐渐 退居次要地位。
这种变化反映在家庭关系中就是男 子作为丈夫的地位的提高,成为一家之 主;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发展使社会财富增多,并逐
渐集中于男子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
“满巢”期——夫妻和未分居的子 女构成的家庭。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满巢”Ⅰ期,由一对夫妻和一个
处在学龄前的孩子组成;
“满巢”Ⅱ期,由一对夫妻和处于
成长教育期的孩子组成; “满巢”Ⅲ期,孩子已经长大,但 父母仍须给予支持。
“空巢” 期——包括:“空巢”
Ⅰ期,子女已分居,夫妻仍有劳动能力;
“空巢” Ⅱ期,已退休的老年夫
经济关系论——认为家庭最本质
的是经济关系。家庭的形式、性质、 职能、结构等都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础相适应,并随之发生变化,家庭内 部的关系也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感情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 家庭最本质的关系是情感关系。男女
之间有没有感情,是否互爱是家庭建
立、组成或离异的关键性要素。
多层次论——认为家庭本质上是
4、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婚姻模式受到 颠覆,并出现了婚姻中经济关系的AA制、
婚前财产公证等。
5、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
坏性却降低。
6、离婚率急剧增高,无过错离
婚、良性离婚、协议离婚成为主流。
7、现代社会“短婚”、“速婚”
日渐平常。
8、离婚再婚——复式婚姻这种
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普遍。
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男女双方的离
异是经常、普遍的现象;
婚姻的基础主要是生育和性的需要;
女子仍是婚姻的主体,成为对偶家
庭的主人,男子则是客人;
对偶家庭没有自己的独立经济,而
是在母系血缘关系的联接下,过着共产
制的经济生活; 辨认父亲仍是困难的,但有一定的 可能性。
对偶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 发展。随着原始公社经济的发展,人 口密度增大,氏族之间往来频繁,许
值衡量上以对方的福利为首的婚姻,
它的建立基于伴侣间的亲密及彼此
的感情。
完全功利型或内涵型的婚姻是一种理 想的形式,在这两种婚姻类型之间衍生出 各种婚姻关系形态,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五 种:
无生气的婚姻(devitalized);消极同 趣味的婚姻(passive-congenial);有生 命的婚姻(vital);全盘的婚姻(total );冲突性的婚姻(conflict-habituated )。
一、婚

1.婚姻的基本含义
汉代郑玄在《诗· 郑风笺》中讲:“婚姻
之道谓嫁娶之礼。”在《礼记· 经解注》中讲
道:“婿曰婚,妻曰姻。”
可见,我国古代的解释主要着重于婚姻
的形式——嫁娶仪式,以及由婚姻这一事实
而衍生开来的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和姻亲 关系。
婚姻存在的客观基础分析: 婚姻的生理基础是一个正常人达到一 定的年龄和生理成熟阶段后,出现的对异 性的向往和性的要求。 婚姻的心理基础主要指由男女遗传因 素所决定的和生理因素而造成的性心理活
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形式。它最初产生
于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交替
时期,从对偶家庭中产生出来。
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基本特点:
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丈夫在家中掌握了经济大权,形成了对
妻子的统治权,子女按照父系继承财产;
婚姻不可离异。家庭关系牢固、持
久,夫妻双方不能任意解除婚姻关系。
多层次的,是社会关系、物质关系, 以及人本身的生产关系的三个层次的 综合,要认识家庭的本质不能割断各 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2.家庭的结构特征
家庭结构指家庭内部的构造,即
成员的成份及相互关系。家庭成员的
成份,即家庭成员由哪些人组成。家
庭成员的成份及数量决定着家庭结构
的类型。
根据家庭成员的成份、数量及其相
多男子的来访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个沉
重负担,越来越使妇子感到难堪和屈
辱,由此导致对偶家庭的逐渐建立。
对偶婚在婚姻家庭的发展过程 中所产生的另外一点影响就是从此 出现了结婚仪式,但由于对偶家庭
处于不稳定的个体家庭阶段,结婚
带有形成初期的朴素性质,结婚仪
式也较为简单。
四、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
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
④不完整家庭大量增加。由于离 婚率的提高,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单亲 家庭。
⑤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规模小
型化。“丁克夫妇(DINK)”家庭日
渐流行。
2.家庭功能的变化特点 ①家庭功能的社会化。家庭的 一部分功能如生产功能、教育、抚育、 赡养等功能已经开始转移到社会。
②家庭满足性爱和情感需求的功 能得到强化,家庭的政治功能、地位 获得功能、宗教功能则日趋弱化。
动。主要包括:男女性别角色的认同、性
机能反应和性的欲望。
婚姻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在社 会环境因素对婚姻关系生成、维持 适应和解体的制约作用。
主要包括:性环境因素、个体
的经济社会地位、社会意识形态和
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等。
婚姻的定义:婚姻是基于性爱基
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
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 即婚姻过程。 婚姻过程一般包括:择偶过程、 嫁娶过程、维持适应过程、解体过程 (离婚或自然解体)。
血缘家庭也称血缘公社,它既是 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生活单位。 作为一种婚姻制度,血缘家庭排除
了不同辈分的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
系。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血缘
群婚和知母不知父。
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
组织形式,也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式。
它的出现表明,人类不仅在物质资料
生产方面摆脱了动物状态,而且在人
传统的母系继承制,而要让自己的子
女能够继承自己的财产,为此,逐步 确立了按男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男系 继承权,促使家庭形式发生了改变。
第三节 当代社会婚姻与家庭 的变化
当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
必将引发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继而导致人类社会婚姻家庭的变化。 本节即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一、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变化 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 族”人数增多。 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 形式更为常见。 3、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 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
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③其他家庭形式——主要指丧
失配偶的孤老家庭;丧失父母的未 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或者是由 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组成 的家庭。
根据一个家庭的发展过程,可以 把 家庭生命周期 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单身期——一个成年人的择偶时 期,是一个家庭产生的预备期或酝酿 期。 新婚期——家庭结构上表现为年 轻夫妻、无子女。
二、家

1.家庭的基本含义 男女通过婚姻结合而组织成家庭,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 关于家庭含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人口生产关系论——认为家庭是以
一定形式的经济为基础的人口生产关系。 家庭所担负的最基本的社会职能是通过
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维持生命的延续和
人类的延续,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良性
循环提供最基本的要素——人。
第三章 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婚姻家庭的基本含义和本
质特征,分析了婚姻家庭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
演变的历史,阐述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发展的
情况。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的含义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主要分析
了婚姻的定义、本质和类型,以及家
庭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在学
习时,应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家 庭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 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 从较低的形式进到了较高的形式。
一、血缘家庭
大约出现在170万年前的人类蒙昧
时代中期,是在同辈分内部发生两性关
系的婚姻集团。相同辈分的人互为夫妻,
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血 缘家庭。这种婚姻家庭形式又称作等辈 婚或兄妹婚,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
③家庭功能向社会转移加重了社
会负担,家庭又失去了更好地承担责
任的机会。
谢谢!
公社的建立。
三、对偶家庭
人类家庭发展的第三种形式,产生
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交替的时期。
对偶婚是从多偶婚向单偶婚(一夫
一妻制)的过渡,指的是一对男女在或
长或短的时期内比较固定的同居,但双
方能够轻易离异的个体婚。
对偶婚的基本特征: 人类婚姻开始摆脱群婚状态,成对的 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能够保持相对稳 定地同居;
2.婚姻的本质
婚姻的本质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
属性的统一。
婚姻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
性基于性爱的需要而达到性的结合,从
而满足男女两性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求,
以及通过婚姻这种形式繁衍后代的需要。
婚姻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
性通过婚姻关系实现结合,从而在社会 生活中实现人性的完美和统一。
婚姻的本质主要通过其社会属性表
互关系,家庭结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妻及其
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其共同特征是:
人数少、规模小、结构简单,只有一对 配偶、一个权力和活动中心。
②扩大式家庭——指由两对或两
对以上的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包括: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即由
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又称大家庭或复式家庭,指 至少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妻及其未
自身生产方面也摆脱了动物状态,从 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 的身体结构的显著变化。
二、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亲密
伙伴的意思。“普那路亚家庭”这
个名称来自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 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
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的第二种家庭 形式,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
群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族外
群婚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绝对禁止集团
成员(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系、婚姻 关系,人们只能在集团之外寻找性伴侣 或婚姻配偶。
普那路亚家庭的产生原因: 自然选择的作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血亲婚配的弊病,从而逐渐产生 了禁止同胞兄弟姐妹之间通婚的观念;
经济发展的状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出现了旧家庭公社的分裂和新的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