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中_光_的美学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 日本研究·2009 年第 1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都使用了“放光”一词。 佛像灵异有多种表现,其 中之一就是“放光”。 佛像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象征, 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圣性, 是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 因此,其“放光”一语,是佛教美学的文学表现形式, 渲染和夸大了佛像的神秘与灵异,体现了一种僧人 的宗教审美。 此外,该词在《日本灵异记》高僧灵异 故事中也频繁登场。 道昭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僧 人,曾经渡唐求法,受教于玄奘法师,后将法相宗引 入日本。 故事中借玄奘法师之口,彰表道昭的非凡 之行,并告诫弟子莫要轻视其人。 并且,故事中还以 “时利珠无玷,知鉴恒耀。 遍游诸方,弘法化物”的字 句,赞扬道昭的智慧如无暇美玉,学问光辉如镜,又 四处弘法,教化民众。 其圆寂的时候竟“光自房出, 施耀寺庭松树,良久乃光指西飞行。 ”又,赞道“船氏 明德,远求法藏。 是圣非凡。 终没放光”。 可见,对道 昭所有溢美之词都只不过是“放光”一词的注脚而 已。 即“放光”一词是对高僧审美的最为凝练的表 述。
二、作为形容词的“光”
和前面故事相比,另一部物语文学《源氏物语》 中主人公光源氏身上所散发出的“发光”之美,脱离 了佛教与神仙的宗教性,展现出的一个高级贵族的 “人间人”之美。 光源氏名字中“光”的由来与“放光” 相关。 故事这样写道:
皇上常谓藤壶女御名重天下, 把她看作盖世 无双的美人。 但源氏公子的相貌, 比她更加光彩 焕发, 艳丽动人, 因此世人称他为 “光华公子” (光君)。 ⑩
· 日本古典文学中 “光” 的美学意蕴
遭遇,并暗示了孩子身份不同寻常。 老翁将孩子带回家, 悉心养育, 三个月后孩
子变成了一个姑娘: 这期间, 孩子的相貌越长越 漂亮, 使得屋子里充满光辉, 没有一处黑暗。 有 时老公公心绪不好, 胸中苦闷, 只要看到这个孩 子, 苦痛自会消失。 有时, 即使动怒, 一看到这 孩子, 立刻心平气和。 ⑧
一、虚构事实的“光”
《日本灵异记》作为宣佛的说教文本,其中记载 了多个佛像灵异故事和灵异的高僧。 在这类故事中 多次出现了与“光”相关的词汇。 如上卷第5段中这 样记载道:
命安置野吉野窃寺而放光阿弥陀之像是也。 ① 又,中卷第21段: 时从趺放光, 至于皇殿……彼放光执金刚神 像, 今大东寺于绢索堂北户而立也。 ② 《日本灵异记》是用变体汉文写成,这两段引文
文学研究
·
日本古典文学中 “光” 的美学意蕴
刘九令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中, 和 “光” 相关的描写词汇频繁出现。 其中, 在表现人物方面尤为 突出。 既用于夸饰僧人道行之高, 又用来虚构佛像之灵异。 而且也用在描绘月宫仙女之冰清玉洁和表现 贵族公子的美丽姿容。 “光” 在古典文学中被反复使用, 表明这类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古代人的 某种审美取向。 本文以 “光” 为考察视角, 通过再解读经典文学文本, 发掘、 梳理其隐含的美学意蕴。
(责任编辑 吴占军)
通过对前面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这些故事 中无论是佛像、高僧还是仙女和贵公子,抑或吉祥 瑞兆之事,但凡美好的人或事物都可以用“光”来形 容。 日本古典文学是古代日本人的精神产品,承载 着日本人千年的审美历史。 这些作品尽管时期、故 事内容有所差异,阅读群体也不尽相同,却在其中 “光”字上表现出了日本人审美的共鸣。
孩子出生是以“放光”而来。 长大之后 “使得屋 子里充满光辉,没有一处黑暗”足见其发光的程度。 此外,“发光”还能宽慰老公公的心情,使其心境和 气。 所以,“放光”不仅展现少女视觉上的美丽容貌, 更上升到了某种驱愁解忧的精神抚慰的层面。 女孩 也给老翁带来了富贵,“此后老公公天天去伐竹,每 一节竹里都有黄金,于是家中逐渐富裕,老翁变成 了 一 个 百 万 长 者 ”,所 以 “发 光 ”还 是 富 贵 吉 祥 的 瑞 兆。 女孩能够“发光”,照亮黑夜,故被取名为“辉夜 姬”。
紫式部告诉她说我们女人理想的丈夫就是《源氏物 语》中的光源氏,这时电影的场景上是樱花飘落的 镜头,樱花又幻化成了一团耀眼光芒,光芒隐去,光 源氏登场。 此时,紫式部说道:“他正如的名字‘光源 氏’,像光一样漂亮”。
然而, 光源氏的美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表感官 上,还表现在聪明智慧、多才多艺、多情好色、风流 不羁的才能与贵族气质上。 张哲俊在论文《〈源氏物 语〉与中日好色观的价值转化》一文中指出:“好色 人物的先觉条件是绝世的容貌和情场的练达。 源氏 具有着可以 ‘好色 ’的 外 在 条 件— ——姣 好 可 人 的 外 在容貌,精通情场风情,多情又真情,是众多女性心 目中的白马王子, 许多女子不能抵抗源氏的诱惑。 ……源氏作为好色人物的第二个特点是精通诗书 画乐。 源氏风流倜傥,聪明绝顶,诗书画乐无所不 精,受到无数女性的青睐。 ”? 訛輰輥综合各个方面,光源 氏几乎是完美无瑕的贵公子,其对女性所具有巨大 的“杀伤力”的种种理由,恐怕都含在了其名字中的 一个“光”字上吧。
《今昔物语集》中除了僧人,还有其他历史人物 “发光”的故事。 该书十一卷第1段有关圣德太子的 故事就是这类内容。 此故事共有三处涉及到“发光” 描写。 首先是和圣德太子出生的情景:
最初, 母夫人做了一个梦, 一位金色的僧人 来说道: “我发誓拯救世人, 想暂宿于此胎中。” 夫人问道: “这是谁在说话?” 僧人说道: “我是 救世的菩萨, 家住西方。” 夫人说: “我胎垢秽, 岂能宿?” 僧人说道: “我不厌垢秽。” 说着跳入 口中, 梦到这里, 夫人醒来。 此后, 喉咙里像含 了什么东西, 随后便怀了身孕。 ……有人将太子 抱入寝殿, 不一会便有红黄色的光照耀殿内。 ④
在老翁的眼里“放光”的辉夜姬的美丽,也许更 多的是父母对孩子亲情上的“自我欣赏”。 可是,天 下男子对辉夜姬芳容的无限遐想则是对女性客观 美的神往。
天下所有男子, 不论富贵之人或贫贱之夫, 都想设法娶得这辉夜姬。 他们徒闻其名, 心中恍 惚, 有如燃烧, 希望只见一面也好。 住在她家隔 壁的人, 也不能窥见辉夜姬的容颜, 何况别的男 子。 他们通夜不眠, 暗中在墙上挖了一个洞, 张 望窥探, 聊以慰情。 ⑨
注释: ①②③引 文 依 据 中 田 祝 夫 校 注 《 日 本 灵 异 记 》, 小 学 馆 刊 行 ,1964年 , 第 75、203-204、107-108页 。 ④⑤⑥原 文 引 自 金 伟 ,吴 彦 译 《今 昔 物 语 集 》,2006年 出 版 ,万 卷 图 书 出 版 公 司 ,第 448-449、435、436、437页 。 ⑦⑧⑨原文引自丰子恺译:《竹取物语》, 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84年 , 第 3、3、4页 。 ⑩輥輯訛原 文 引 自 紫 式 部 著 , 丰 子 恺 译 : 《 源 氏 物 语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1980年 , 第 14、16页 。 訛輰輥輱 訛輥张 哲 俊 :《<源 氏 物 语>与 中 日 好 色 观 的 价 值 转 化 》, 载 于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社 版 )》,2007年 ,第 6期 ,第 30页 。
【关键词】 日本古典文学 “光” 美学意蕴
与“光”相关的词汇多次出现在日本古典文学 名著中。 如,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 最大的说话集 《今昔物语集》、 物语鼻祖 《竹取物 语》、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等。 这些日 本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之 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创作者在内当时日本 人普遍的审美趣味。 关于前面所提到的经典文本的 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对作品中的“光” 进行系统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以“光”为考察 点,结合相关故事,解读这一美学语言符号,发掘其 隐含着的美学意蕴。
此外还有一段与光源氏名字相关的叙述: 世人传说: “光华公子” 这个名字, 是那个 朝鲜相士为欲赞扬源氏公子的美貌而取的。 輥輯訛 天皇的宠妃藤壶的美貌天下无二,可是却不及 光源氏,最主要的是光源氏“光彩焕发,艳丽无比”, 可见“光彩”是光源氏美貌的最重要亮点之一。 朝鲜 相士也以“光华公子”来赞扬其容貌。 这里的“光”不 是真实的“发光”行为,而是作为一个形容词来描述 主人公像光一样美丽。 所以,“光”是光源氏容貌之 美的高度概括。 古典文学文本中蕴含的是一千年前的审美,这 种 审 美 在2001年 上 映 电 影 《千 年 之 恋— ——源 氏 物 语》中,被当代人以光影的方式再次演绎出来,古典 文学中的这种美学意蕴表露的更为直接。 电影在美 学内涵上, 尽量保了持与古典文学文本中一致性。 其中,光源氏没有用男演员担当,而是由日本当红 女演员天海祐希扮演。 这恐怕是光源氏的古典之美 和优雅气质非一般男演员所能表现出来,只有长相 偏中性的天海祐希才能表达得恰如其分。 更值得注 意的是光源氏的出场。 紫式部问中宫彰子未来理想 的夫君是什么样的人, 彰子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其次是太子八岁那年,新罗人送来佛像时: 太子惊慌逃走时, 日罗跪下合掌对太子说道: “敬礼救世观音, 传灯东方粟散王。” 日罗说话时 身放光明。 太子的眉间也放出太阳般的光明。 ⑤ 最后,崇峻天皇即位,百济国的使者,一位叫阿 佐的皇子拜见圣德太子: 说道: “敬礼救世大悲观世音菩萨, 妙教教 流东方日出国, 四十九岁传灯演说。” 皇子说话的 时候, 太子的眉间放射白光。 ⑥ 圣德太子是对佛教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的历史人物,他颁布宪法十七条,其中第二条就是 “应崇敬三宝”,并著《三经义疏》。 因此,他虽不是僧 人却在佛教故事中处处被赋予了圣僧的属性。 他的 出生就是一位高僧的投胎转世,新罗、百济的两位 使者也将其尊为“救世观音”。 而且,故事中圣德太 子三次“发光”都表现了他不同凡俗的圣性,从另一 个侧面也表明“发光”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对圣 德太子的无上崇拜之情。 前面故事引自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与《今 昔物语集》的本朝佛法部,所以“光”表现出的是一 种佛教崇拜之情,反映了僧侣们的某种审美取向。 物语文学的鼻祖《竹取物语》的“光”,则从另外 一个角度对其美学意蕴做了诠释。 故事中有一老 翁,名叫赞岐造麻吕,以伐竹为生,某日上山砍竹, 意外在竹子中发现了一个小孩: 有一天, 他照例去伐竹, 看见有一支竹, 竿 子上发光。 他觉得奇怪, 走近一看, 竹筒中有光 射出。 再走近仔细看看, 原来有一个约三寸长的 可爱的小人, 住在里头。 于是老公公说: “你住 在我天天看见的竹子里, 当然是我的孩子了。” 就 把这孩子托在手中带回家去。 ⑦ 老人发现有竹子发光,在发光的竹筒里竟然有 个婴儿。 可见,“发光”在这里展现的是一种奇异的
辉夜姬不仅拒绝了前来求婚的五位贵公子,还 拒绝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天皇。 表明了“发光”美学具
91 日本研究·2009 年第 1 期
·
日本古典文学中 “光” 的美学意蕴
有冰清玉洁,孤傲聪敏的内涵。 后来辉夜姬飞向了 月宫,人们才明白她确非凡间俗子,实为仙女之身。
事 实 上 ,佛 像 、高 僧 、女 孩 都 不 可 能 发 出 “ 光 ”。 在这种具有一定宗教色彩作品中,为了达到某种创 作目的或增强某种艺术效果,虚构了这种发“光”的 事实。 这种“发光”的文学手法的运用,不管是创作 者的精心设计也好还是某种习惯性的修辞借用也 罢,都是其美学意蕴的不经意流露。
正因为男子们不能够窥得辉夜姬的姿容,更表 现出她美丽的遥不可及。 五位求婚者之一的石作皇 子为了博得辉夜姬的芳心,弄了一个赝品石钵送给 她,却被辉夜姬慧眼识破。 于是,送石作皇子一首 诗:“一点微光都不见,大概取自小仓山。 ”石作皇子 虽然感觉羞耻但却依旧不死心,给辉夜姬送上一首 诗:“钵对美人光自灭,我今扔钵不扔君。 ”这两首诗 中“光”既是辨别宝物真伪的一个标志,又借以比较 珍宝与美人的美丽程度。 特别是,“钵对美人光自 灭”一句说明,石钵即使发光与光彩照人的辉夜姬 相比也黯然失色。 这和中国的“沉鱼落雁,闭月羞 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