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

合集下载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_富集培养_纯化和菌种鉴定及净化水质的研究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_富集培养_纯化和菌种鉴定及净化水质的研究
到培养液完全呈红色、 深红色、 橙色或绿色为止。
对照不加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毫升 ( 升菌液
!* 1* +
球形红假单胞菌净化水质的能力见表 +
表+
加入量
!* #* ! 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采 用分离培养基,把生长良好的富集液适当稀释,在厌
形态基本一致, 纯化工作才结束。菌株做鉴定备用。
#) 5) # 光合细菌富集 富集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光合 细菌所用培养方法不完全相同。 首先, 取 %" : #"" 克生
长光合细菌的土壤, 灭菌后装入玻璃量筒内, 再加入采 集的样品水。 根据欲要分离的不同光合细菌选用上述相同的培 并与土壤搅拌均匀, 然后加流体 养基 #"" : !"" 毫升, 石蜡隔绝空气, 造成厌氧的环境。 在 !% : 5%; 温度下,用 % """ : #" """ 勒克斯的 光照强度进行光照培养 ! : < 周 $ 生活在海水中的菌株 光合细菌在 生长较缓慢, 需要培养 # : 5 个月 & 。这时,
表.
组份
多菌种净化水质效果
%2+ / 毫克 3 升 0 !#, *" #*, "1 #-, -# 氨氮含量 / 毫克 3 升 0 #, #" ", -# ", .1 亚硝酸盐 / 毫克 3 升 0 ", -$ ", 1" ", )(
", #1 毫 克 3 升 , 至 试 验 !" 天 后 升 至 ", (1 毫克 3 升,而试验池至 !" 天后氨

第一章光合细菌培养

第一章光合细菌培养
第一章 光合细菌培养
• • •
第一节光合细菌生物学特征 第二节光合细菌的分离、 第二节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保存 第三节光合细菌的应用
概念
• 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 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一群原核生物。广义的光合细菌包括产 氧光养细菌和不产氧光养细菌。产氧光养细 菌,又叫蓝细菌,也称蓝藻;不产氧光养细 菌,即狭义的光合细菌。包括厌氧光合细菌 和最近发现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培养基)无机物:NaHCO3 无机物: • (2)有机物: CH3COONa 、 CH3CH2COONa 、葡萄糖、 有机物: 葡萄糖、 苹果酸、 苹果酸、CH3CH2OH 2、氮源 (1)无机物: NH4Cl 、 (NH4)2SO4 无机物: (2)有机物:蛋白胨 、氨基酸 、酵母膏 有机物: 3、生长因子: B族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或核酸 生长因子: 4、微量元素:铜、钾、镁、硫、磷、氯等 微量元素: 5、磷酸缓冲液: KH2PO4 、 K2HPO4 磷酸缓冲液: 6、还原剂:半胱氨酸、Na2S.9H2O 还原剂:半胱氨酸、
1000ml
pH
7.4
3、紫色非硫细菌的富集与分离培养基
• ④R培养基(刘军义,2003):用于红假单胞菌属 培养基(刘军义,2003): ):用于红假单胞菌属
菌的培育。 菌的培育。
• • • • •
CH3CH2COONa NaHCO3 NH4Cl K2HPO4 pH
3.0g 1.0g 1.0g 0.5g
在自然界的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 在自然界的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们还能把下层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经异养分解后产生有 们还能把下层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经异养分解后产生有 机酸、硫化氢和氨等作为合成菌体的基础物质 作为合成菌体的基础物质, 机酸、硫化氢和氨等作为合成菌体的基础物质,起着 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了净化水质的作用,有利于地球的水循环和水生生物 的生长繁殖。 的生长繁殖。 (二)光合细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光合细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用作为各种水 光合细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生动物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 生动物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构成了生物界食物链的 重要环节。而光合细菌和其他细菌、 重要环节。而光合细菌和其他细菌、浮游生物的共生 关系,使生物界更加和谐。 关系,使生物界更加和谐。

光合细菌不同属类的分离培养

光合细菌不同属类的分离培养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略作PSB)是一大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

除蓝细菌外,都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研究与应用的实践表明,光合细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与促进健康生长、在农业生产中作为高效活性菌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有益的和令人瞩目的作用。

关于光合细菌的类群、形态与生理特征、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请参考有关文献与专著。

这里仅就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作一介绍。

1光合细菌的富集培养的一般方法①分离源光合细菌四个科-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绿菌科(Chlorobiaceae)、绿色丝状菌科(Chloroflexaceae)的各种菌,广泛分布于地球生物圈的各处。

作为光合细菌的分离源,一般可从富营养化的湖泊、池沼、海滩、以及水田、硫黄泉、灌水土壤、和污水厂活性污泥、畜牧场水沟等厌氧或缺氧环境采样。

在较深的水体,可使用采水器采取厌氧层的水。

在较浅的地方,可直接用吸管吸取带底泥的水。

采样的同时记录水温、pH、有无H2S气味等项内容。

将采集到的水样或泥样放在厌氧、低温条件下,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

②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用于光合细菌富集培养用的培养基有许多配方,这里仅介绍日本星野氏推荐的基本培养基I和基本培养基II。

前者适合于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后者适用于着色菌科和绿菌科的菌。

基本培养基I:KH2PO4 0.5g K2HPO4 0.6g (NH4)2SO4 1.0g MgSO4·7H2O 0.2gNaCl 0.2g CaCl2·2H2O 0.05g酵母浸出汁 0.1g微量元素溶液(见后)1mL 生长因子溶液(见后)1mL蒸馏水1000ml以上配制成的培养基pH值约6.7根据需要,可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成分,如富集的是缺少同化型硫酸还原系的菌种,则可在基本培养基I中加入0.01%硫代硫酸钠;如是海洋性菌种,可加入3%NaCl等等。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无机氮的去除能力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无机氮的去除能力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无机氮的去除能力作者:李凌志刘璇刘洋徐爱玲宋志文来源:《河北渔业》2019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海洋环境污泥进行富集培养及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光合细菌,通过16S rDNA 全序列分析,结合菌株形态和结构,鉴定其为Ectothiorhodospira magna。

研究表明菌株在盐度30‰、28 ℃、DO 8 mg/L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分别为280、84、98 mg/L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经过10 d处理的去除率分别为81.83%、46.21%、86.79%。

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共存的环境下,菌株首先利用氨氮,之后将亚硝酸盐氮转化成硝酸盐氮。

关键词:光合细菌;分离筛选;菌种鉴定;无机氮;去除效果光合细菌(Photosynthethetic Bacteria,PSB)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不产氧细菌的统称[1],主要包括红螺菌科(Rhodopseudomonas)、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外硫红菌科(Ectothiorhodosperilaceae)、绿硫细菌科(Chlorobiaceae)、绿色丝状菌科(Chloroflexaceae)、螺旋杆菌科(Helibacteriaceae)以及含细菌叶绿素a的好氧菌(Bacteriochlorophylla-containing aerobic bacteria)等七大类[2]。

由于光合细菌能够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并且不消耗水体中氧,而且其本身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光合色素等营养物质,亦可以作为幼虾的单细胞蛋白来源,以此显著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水平,以提高其成活率,很快成为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多的微生物之一[3]。

本研究从青岛海泊河入海口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光合细菌,通过分析其16S rDNA全序列并结合菌株细胞形态和结构、菌液的吸收特征波峰、碳源利用情况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菌株对无机氮的转化能力。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热带海洋光合细菌是一类在海洋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应用意义。

在海洋水质净化领域,热带海洋光合细菌具有较高的潜力,可以通过其光合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对改善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水质净化能力进行探讨。

一、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1. 样品收集与处理热带海洋光合细菌样品的收集是筛选鉴定工作的首要步骤。

我们可以选择在热带海洋水体中采集不同深度和不同区域的水样,将其进行滤过或沉淀,获取含有光合细菌的样品。

也可以从沉积物中分离得到潜在的光合细菌菌株。

2. 生理生化特性的筛选收集到的样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各种细菌、藻类等。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的筛选,如对不同波长光照的反应、对不同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等进行初步的筛选,从而筛选出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细菌种类。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测序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光合细菌的分类归属,从而准确地鉴定出所需的目标菌种。

也可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光合细菌进行鉴定。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获得一株具有较高光合作用能力的热带海洋光合细菌菌株,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热带海洋光合细菌水质净化能力研究1. 光合作用对水质的影响热带海洋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有利于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我们可以对热带海洋光合细菌在水质净化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方面的潜力。

2. 水质净化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样与热带海洋光合细菌接种培养,观察其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效果。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一.实验目的:在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改善水质的能力,而且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并能促进水产品的生长繁殖,故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分离得到高效的净化水产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对我国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待分离材料:取养殖池塘底污泥(或者学校东湖池底污泥)(2)培养基: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乙酸钠:3.0g,丙酸钠:0.3g,NaCl:0.5g,NH4Cl:1g,七水硫酸镁: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0.05g,四水氯化锰:0.003g,七水硫酸铁:0.005g,酵母膏:0.1g,蛋白胨:0.01g,谷氨酸:0.2*10-3g,无菌水:1000ml,琼脂:20g,pH:7.2~7.4,121摄氏度高压灭菌30min。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取污泥10 g,装入500 mL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e, 3 000 lx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 d,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1mL,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滚管法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2)细胞色素光谱吸收峰值测定方法培养物离心后洗涤,将细胞悬浮于60%的蔗糖溶液中,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范围为340~1 000 nm。

(3)生长量的测定为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光照、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物生长量的差别,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物D660 nm值。

(4)光照度对菌株生长影响的测定将已接种的光合细菌培养液于温度30摄氏度,光照强度分别为2 000、3 000、4 000、5 000 lx下培养3 d,每组3管,用722S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物菌液光密度D660 nm(用培养初刚接种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摘要:从南湾水库大坝下层水域取水样获得一株光合细菌。

采用多种培养基分离方法分离出纯培养物。

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和亚显微观察。

于不同条件下培养后分别测定光密度和生长曲线。

实验证实分离到的菌种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关键词:生长曲线;沼泽红假单胞菌;光合细菌The separation and culture and identified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bstract:A strain sample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was got from the lower water in South Bay Reservoir. using a variety of separation methods to get pure cultures. It was cultured with various medium to culture the pure strains.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graphs and microscope were observed of the strain. The optical density (OD) and the growth curve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train was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Keywords:Colony and cell; Growth curve;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引言光合细菌由于碳、氮代谢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的独特性和其生理类群的多样性, 而被大量关注。

多年来, 光合细菌一直被作为研究光合作用以及生物固氮作用机理的重要材料。

筛选光合细菌实验报告

筛选光合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2. 熟悉光合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3. 提高微生物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合细菌是一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们能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光合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光合细菌培养基(PSB培养基)- 琼脂- 生理盐水- 氯化钠- 碳酸氢钠- 氯化钾- 磷酸氢二钠- 蛋白胨- 硫酸铵- 碘液- 75%酒精- 紫外灯-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2. 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烧杯- 玻璃棒- 离心机- 移液器- 平板划线器- 紫外线灯- 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PSB培养基:称取PSB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分装于锥形瓶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备用。

2. 制备土壤样品:取适量土壤样品,用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

3. 制备平板:将PSB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稀释后的土壤样品,在平板上进行划线。

4. 恒温培养: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5. 观察与筛选:定期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6. 鉴定:a. 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b. 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包括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淀粉酶试验等。

c. 染色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筛选: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种菌落,其中一种菌落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初步判断为光合细菌。

2. 鉴定结果:a. 菌落形态:该菌落呈圆形,直径约1-2mm,边缘整齐,颜色为绿色荧光。

b. 生理生化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糖发酵试验阴性,淀粉酶试验阳性。

c. 染色观察: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芽孢染色为阴性。

综合以上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能进行自养生长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光敏感性和光耐受性,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在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分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培养条件,探索其生长规律及代谢特征,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优化光合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探究其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光合细菌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自然环境中选取不同样品,进行样品处理和分离步骤,通过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获得纯种菌株。

2.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对分离得到的纯种菌株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基础生理特性,选择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尝试研究其不同生长特性。

3. 光合细菌生长规律及代谢特征研究。

通过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工具,对光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其光合作用、嗜热特性等生物学特性。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
1. 本研究将通过对光合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筛选,获得一系列高效稳定的光合细菌菌株,为潜在应用领域的优化探索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

2. 本研究将研究光合细菌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征,探究其光合作用、嗜热特性等生物学特性,为光合细菌在环境修复、微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光合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光合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光合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

3. 优化光合细菌的培养条件,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氢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光合细菌样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

2. 培养基:改良的R2A培养基。

3. 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三、实验方法1. 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纯化(1)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涂布于改良的R2A培养基平板上。

(2)将平板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2. 光合细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光合细菌接种于改良的R2A培养基中。

(2)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3)定期观察菌液颜色变化,记录生长曲线。

3. 光合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1)单因素实验:分别改变光照强度、温度、pH、碳源、氮源等单一因素,观察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

(2)正交实验: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优化培养条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经过多次涂布和纯化,成功分离出单菌落,菌落呈淡紫色,边缘整齐。

2. 光合细菌的培养(1)生长曲线:光合细菌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菌液颜色逐渐变深。

(2)单因素实验: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温度、pH、碳源、氮源等单一因素,发现光照强度、温度和pH对光合细菌生长影响较大。

(3)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结果,优化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3000 lux,温度为30℃,pH为7.0,碳源为乙酸钠,氮源为氯化铵。

3. 光合细菌产氢能力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光合细菌的产氢能力显著提高,产氢量达到 1.5 mL/L·h。

五、实验结论1. 成功分离和纯化出光合细菌,并掌握了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2. 优化了光合细菌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其生长速度和产氢能力。

3. 为后续的光合细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着色菌属或称红硫菌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着色细菌与绿菌属一样也是光合细菌,但它们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胡罗卜素,而且后者占优势。

其细胞除球形外.有柱状,偶有弯曲有荚膜及极生鞭毛,能运动,细胞团块呈深浅不一的红色或紫红色。

在有硫化氢条件下生长时,能氧化硫化氢与硫,累积硫于细胞内,而绿色硫细菌却沉硫于细胞外。

分布在有腐烂藻类植物的海泥和淡水泥中。

1 分离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由于此种完全培养基的有些成分不能在高压灭菌.或在高温下不相容必须先制备好基础培养基,然后把其他成分的无菌溶液加到冷基础培养基中。

(1)基础培养基:NH4Cl 0.1 克 KH2PO40.1 克 MgCl20.05克 NaCl海生种30 克淡水种10克琼脂 20克水 925毫升,溶解以上无机盐于水中,加入琼脂,加热至121℃ 15分钟,使琼脂溶解,分装于试管或螺旋口瓶里.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

不加琼脂可作为液体培养基。

(2)无菌碳酸氛钠溶液:将NaHCO3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蒸汽下灭菌15 分钟。

(3)无菌硫化钠溶液:此液既作为HS-的来源,又起脱氧剂作用,若是预先配制,必须把它保存在没有氧的密闭容器里,否则应在临用前配制。

取Na2S·9H2O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4)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融化冷至45 ℃) 10毫升 NaHCO3溶液 0.4毫升 Na2S9H2O 0.2毫升,依次无菌地如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后可用。

2.分离与纯化培养(1)分离培养:在广口玻璃瓶底放一层0.5-1厘米厚的混有腐烂海藻的海泥,用海水覆盖,暴露于光下。

直至培养器最靠近光源的壁上长出红色菌为止。

这些红色生长物通常含有着色菌.它的生长决定于泥中硫酸盐的还原,和随后释放的H2S。

(2)纯化培养①深层试管法:a 、选取具有着色菌特征的红色生长物(已用显微镜检查过细胞形态),放于一定量的完全培养液中,混匀。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

光合细菌的培养操作教程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其在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这类生物的生理特性以及应用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研究。

下面是一份光合细菌培养的操作教程,供参考。

材料和试剂:1. 光合细菌试样2. 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MB、BG、YL等3. 去离子水4. 凝胶化试剂:如琼脂、墨汁5. 细菌菌液6. 磷酸盐缓冲液(PBS)器材:1. 烧杯和滤器2. 细胞计数器或显微镜3. 热水浴4. 紫外线灯或白炽灯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需要在洁净实验室或高洁净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保证实验的干净和安全。

2. 实验员应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

3. 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细菌的无菌处理,避免外界的污染。

4.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需要经过高温等严格消毒处理。

5. 实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装置、试剂以及实验室的彻底清洁,遵守相关的实验室管理规定。

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MB、BG、YL等,按照规定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制备。

最终制得无菌培养液需要经过高温杀菌处理。

使用前需要恢复至常温。

2. 分离培养:将光合细菌试样转移到培养基中,利用滤器进行分离培养,避免外界污染。

将分离后的培养基倒入烧杯中,利用自然光照射,同时对照组也要放置同一消光程度的无菌水。

为了防止过长时间的光照对培养的影响,适当的自然光和人工灯光交替使用。

3. 凝胶化试剂制备: 凝胶化是通过琼脂或墨汁等材料调制的粘稠液体用于生物器官或细胞等所附着于表面的固定试剂。

4. 菌落观察:观察所得菌落的孔菌荚和菌色等方面是否符合典型的光合细菌特征。

通过显微镜或细胞计数器进行定量观察,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5. 细胞处理:将光合细菌移至洁净的烧杯中,利用PBS等缓冲液冲洗菌液,次数视要求而定。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避免污染。

6. 细胞计数:将处理好的细胞盛放在细胞计数器中进行计数,获取培养菌液的分散度和生长情况,以及对营养和修饰剂的作用情况的反应展示。

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配方研究

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配方研究

第32卷 第4期2010年12月 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Jo urnal o f Ag ricultur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Vol .32No .4 Dec .2010收稿日期:2010-10-15 基金项目:延边州科技局项目(2009y b507c01).作者简介:韩云哲(1970—),男(朝鲜族),吉林图们人,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配方研究韩云哲1, 黄哲禹2, 李钟民2, 金福淑2, 朴雪梅1(1.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2.龙井市智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龙井133400)摘要:从水田土壤中分离得到光合细菌,鉴定该菌为荚膜红假单胞菌.通过一系列的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含有细菌个体数60亿/mL 以上的配方2,并将此配方命名为“延农光配1号”,以期为光合细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光合细菌;配方筛选;延农光配1号中图分类号:S76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999(2010)04-0265-04光合细菌(Photosy nthetic bacteria )是微生物中一类可利用太阳能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物类群,广泛存在于自然水域的厌氧层上部,能利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1].光合细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辅酶Q10、类胡萝卜素、生物素等促长和抗病活性因子[1,2].据研究,光合细菌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同时具有促进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根系和植株发育、促进花蕾和果实的形成、促进早熟及土壤有机物的消化等作用.除此之外,光合细菌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具有抑制病原菌的能力,还可有效降解土壤中残留、有毒物质对净化土壤有良好作用[1~10].我国对光合细菌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有少数厂家开始生产和应用,而延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生产光合细菌菌剂的厂家及应用的例子.本试验从水田土壤中分离红色非硫光合细菌科(Athiorhodaceae )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us ),筛选出该菌种的最适生产配方,命名为“延农光配1号”.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供试菌株采自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田土壤中.1.2 富集培养液配方氯化铵1g ,碳酸氢钠1g ,乙酸钠1g ,氯化钠1g ,磷酸氢二钾0.2g ,丙酸钠0.2g ,硫酸镁0.2g ,蛋白胨0.2g ,酵母浸膏0.1g ,水1000m L ,pH 值6.8,灭菌.1.3 分离培养液配方分离培养液配方是在富集培养液配方的基础上加入0.1%~0.3%葡萄糖和丙酸钠.1.4 光合细菌的富集和分离1)光合细菌富集 取50~100g 水田土壤,装入磨口玻璃瓶,加入250~500m L 培养液,封闭瓶口,造成厌氧的环境.在25~30℃、500~5000lx 的光照强度下(以下培养条件相同),用GTOP -300D 光照培养箱进行光照培养8d .这时光合细菌会在玻璃壁或液面上呈菌落状,培养液呈棕色或深棕色时,取50m L 菌液,放入磨口玻璃瓶,加入200m L 的富集培养液,重复多次培养,在BK -5000光学显微镜下光合细菌占优势时可确认富集成功.2)光合细菌分离 在富集培养和分离培养时,不同的种类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生态要求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3].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纯分离,可在富集培养多次的基础上,把碳源基质(丙酸钠)改成葡萄糖,以0.1%~0.3%的量加入培养液中,经过反复几次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均一时,再次以丙酸钠(0.2%)作DOI :10.13478/j .cn ki .jasyu .2010.04.004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第32卷 为基质,分离培养多次后鉴定.1.5 光合细菌的菌种鉴定以《土壤微生物实验法》、《伯杰细菌鉴定》(第八版)[11]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2]为主要鉴定手册的同时,以革兰氏染色法进行菌种鉴定.1.6 培养液配方筛选筛选最适培养液试验配方如表1.表1 培养液配方Teble 1 Medium formula试剂Reagent配方1F ormula1配方2F or mula2配方3F or mula3配方4F o rmula4配方5Fo rmula5配方6Fo rmula6氯化铵Ammo nium chlo rine1.01.0碳酸氢钠So dium hy dr oge n carbonate 1.00.6乙酸钠So dium diacetate 1.01.5氯化钠So dium chlo rine1.00.20.3磷酸氢二钾Dipotassium hy drog en phospha te 0.20.90.6硫酸镁M agnesium sulfate 0.20.20.10.30.5丙酸钠So dium pro pionate 0.21.10.5蛋白胨Peptone0.22.00.11.0酵母浸膏Yeast ex tract pow der0.10.10.11.0磷酸二氢钾Po ta ssiy m pho sphate moneha sic 0.60.51.0氯化钙Calcium odium hlorine0.13.01.7 细菌计数JH A70-20细菌计数检测板进行计数.1.8 菌液浓度测定采用TU -190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菌液浓度,OD 650nm ,空白为水.2 结果与分析2.1 菌种鉴定已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pH 值7.0以上呈杆状、卵形,具有运动型,pH 值8.0以上细胞大小0.5~1.2×1.0~6.0μm (图1),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厌氧液体培养物呈淡黄棕色(有的菌株呈绿色),后为深棕色,可利用丙酸钠、葡萄糖及一些氨基酸.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主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认为红假单胞菌属的荚膜红假单胞菌.图1 BK -5000光学显微镜照片Fig .1 Photo of BK -5000microscopical slides266 第4期韩云哲,等: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配方研究2.2 “延农光配1号”培养液配方筛选6种配方pH 值6.8,培养液接种量为总量的20%(V /V ).由图2可知,接种后第4天到第7天内OD 650吸光度快速增长,第7,8天吸光度增长缓慢,而部分配方的吸光度有些回落现象,这可能与配方中是否加入酵母浸膏有关.图3为8d 后光合细菌计数结果,配方2,3,4的光合细菌数分别64.6,30.1和34.6亿/mL ,超过了30亿/m L ,而配方1,5,6的细菌个体数均低于20亿/m L .综合上述配方2是红假单胞菌属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最适配方,命名为“延农光配1号”.3 讨论与结论1)从水田土中分离得到光合细菌,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碳源、丙酸钠和葡萄糖等试验结果,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2)通过6个配方筛选,筛选出无贴壁现象、细菌个体数64.6亿/m L 以上的配方2,比刘昆等人的12.5亿/m L 高5倍[13],此配方命名为“延农光配1号”,为进一步探讨其在农业、畜牧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267延 边 大 学 农 学 学 报第32卷 268参考文献:[1] 杜近义,秦际威.光合细菌的开发应用进展[J].生物学通报,1998(11):15-18.[2] 韩静淑.光合细菌的开发和应用[J].应用微生物,1983(6):1-5.[3] 柯元生.光合细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科学报,1997,6(2):20-22.[4] 杜近义,秦际威.光合细菌的开发应用进展[J].生物学通报,1998(11):15-18.[5] T er rance E M,M ichael A C.Discove 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 f e lectro n tr ansfer pro teins in the pho to sy nthe tic bacteria[J].P ho atosynthesis Resea rch,2003,76(1~3):111-126.[6] 史清亮,贺跃武.光合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0,28(2):3-6.[7] 王秋菊,崔战利.光合细菌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及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76-178.[8] 赵强,光合生物有机肥在有机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1):10-11.[9] 吴小平,吕川冰,陈锋.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278-281.[10] 朱美珍,吴永强.荚膜红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协同固氮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1999,26(5):342-344.[11] 布坎南R E,吉本斯N 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6-54.[12]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43.[13] 刘昆,倪学勤,曾东.光合细菌生产配方的优化研究[J].中国饲料,2008,32(9):41-43.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r photosyntheticbacteria and study on the formule of itH AN Yun-zhe1, H UANG Zhe-y u2, LI Zho ng-min2, JIN Fu-shu2, PIAO Xue-m ei1(1.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Y anbian;2.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 echnology o f Z hi x in:Long jing J i lin133400,China)A bstract:The pho to synthetic bacteria w as iso lated fro m paddy soil,w hich is identified as 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us.Through a series of the fo rmula screening tests,above60million/m L fo r the num ber of bacterial is filtrated,and the fo rmula is nam ed“Yannongg uangpei No.1”,fo r the fur ther applicatio n of 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provides theo retical basis.Key words:pho to sy nthe tic bacteria;screening the fo rmulations;Yannong guang pei No.1。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德 田 颐 贝 隆 公 司 中 避 巷代 理

颐 贝 隆 电子 科 技
( 京 ) 有 限 公 司 北
・ 3 ・ 5
2 通 过 对 光 合 细 菌强 化 浓度 对 比实 验及 ( ) 图 3 的数 据 , 得 出 如下 结 论 : ) 可 同一 批次 的菌 种 , 添
表 2 金鱼死亡时水质指标
项目 自然体 强化 体
p 值 H 56 . 72 .
氨氮( g ) m/ L ≥1 . 5 <02 .
32 光合 细菌 强化 浓度 的对 比实 验 .. 2
图1
取p H值 6 、 氮 浓 度 0 m / . 氨 8 . g 9 L的 污 水 样 l0 m , O0 l等体积分装在两只矿泉水瓶中, 使用 同一 批菌种 ,# l瓶添加光合细菌发酵液 01m , 瓶添 . l# 2 l 加0 21 . m 。氨氮降解速率不同, ( ) 2 见 图3 。
步骤同富集培养 中的 3 、) , )4 步 再次富集培养 。
6 富集 培养光 合细菌 应注 意的 问题 :. 因 ) a 生长 子 溶液 为 限定 因子 , 如果不 添加 , 将导 致 富集培 养 .. 酵培 养 5发 缓 慢或 失 败 .. 一 次 富集培 养达 不 到效 果 , b如果 再 31 富集 培养 一次 。c横 向依 次加 入 ( 1 中试 剂 , . 表 ) 每 将 纯 化 的 lO 三角 瓶 培 养 液 摇 匀 , 入 已 Oml 倒
图2
添加一种试剂 , 必须待充分溶解后再添加下一个 灭 菌的2 0 l 5m 三角瓶 中, 添加无 菌培养基至瓶塞 .~ 厘 具塞 , 养 方 法 同标 题 2 培 富集 培 试 剂 。用 1%的碳 酸氢 钠调节 培养 基 p 0 H值在 下方 05 1 米 ,

一株光合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一株光合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一株光合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一、材料与器材
1. 全水:用于分离和洗涤细菌。

2. 乳酸:用于识别光合细菌。

3. 盘状冰膜:用于分离光合细菌。

4. 尿素:用于识别光合细菌。

5. 液体无氧培养基:用于支持细菌生长。

6. 杆状细菌培养物:用于支持细菌生长。

7. 高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培养光合细菌。

8. 实验室细胞膜:用于分离细菌。

二、流程
a. 收集样品:采集的样品应及时运输至实验室,以避免培养条件的变化,为分离细菌提供最佳环境。

b. 启动培养基:将采集样品放入液体培养基,稀释后供细菌培养。

c. 浇发: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块冰箱冰膜,将未拆分的培养液浇注在上面,采用盘状法,可以将培养的细菌分离、纯化。

d. 识别:在分离的细菌培养物中添加乳酸和尿素,看是否有光合细菌的特征出现,从而判断细菌的表型。

e. 鉴定:使用高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分离出的细菌,检查该株细菌的形成、形态和生活习性,鉴别出细菌种类。

三、结果
根据上述流程,成功分离出一株光合细菌,经鉴定属于假丝酵母菌。

其具体特征包括:在高选择性培养基上,以星状小颗粒菌群生成,菌落褐色;细胞多呈球形,偶尔有枝节;光合酶微量出现,具有酸性氨基甲酸酯酶、呋喃胺酶(URA)和α-
糖原酶(GLU)活性,而不含β-惰性酶。

综上,成功分离出一株光合细菌,经过初步鉴定,此株光合细菌属于假丝酵母菌。

光合细菌M_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光合细菌M_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收稿日期]20050512 [第一作者简介]操玉涛(1973),男,湖北武汉市人,农学硕士,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师.光合细菌M 201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操玉涛,陈 刚 (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刘立鹤 (湛江水产饲料技术中心,广东湛江524017) 肖明禅,叶 剑,陈 佳 (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摘要]从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中富集分离出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M 201,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菌株生长温度为30℃时,最适培养光照度为3000lx 。

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2g ,磷酸氢二钾0.2g ,乙酸钠4g ,碳酸氢钠2g ,氯化钠1g ,酵母膏0.15g ,硫酸镁0.2g ,T.M 储液少量,蒸馏水1000mL ;其中乙酸钠为最大影响因子。

[关键词]光合细菌(PSB );分离;培养;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Q939.11;S96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5)08007204光合细菌(Photo synt hetic bacteria )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古老细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特性,光合细菌作为水质净化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如一些经济鱼类、虾蟹、贝类的养殖和育苗中[1~4]。

在生产上有意义的红螺菌科包括红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微菌属[4]。

现已有学者对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培养特性及保藏做了研究[5~7],但还没有关于其营养条件优化的报道。

笔者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了光合细菌M 201,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待分离材料 取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滩表层污泥。

(2)培养基 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8]。

1.2 方法(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 取污泥10g ,装入500mL 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3000lx 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d ,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液1mL ,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 厌氧培养技术———柱滚管法[9]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一株脱氮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性能研究

一株脱氮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性能研究

目录1 绪论 (1)1.1 光合细菌概述 (1)1.2 光合细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主要实验仪器 (8)2.3 方法 (8)3 结果分析 (11)3.1 光合细菌的富集 (11)3.2 光合细菌的分离 (12)3.3脱氮光合细菌的筛选 (12)3.4 SY②-7光合细菌形态特征观察 (16)4 讨论 (18)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 绪论1.1 光合细菌概述光合细菌 ( PSB)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比较古老并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属于水圈微生物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几乎遍布于土壤、泥炭、沼泽、淡水、海水、水生植物根系,甚至在90℃的温泉、冰天雪地的南极海岸、以及含30%盐的水体中也能找到它的踪迹,它是地球上物质和能量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群微生物。

因其细胞内具有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常使用光合细菌自下而上的水体或固体呈现出红色。

PSB是生命演化中的过渡类型,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代谢类型极为多样, 有光能自养、异养和混养多种营养生长方式, 具有光合、固碳、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固氮、脱氮、硝化、反硝化、硫化物、氧化等代谢方式,在养殖用水、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中显示出其强有力的优势[1]。

1.1.1 光合细菌的分类根据在光合作用中是否产生氧气,可将光合细菌分为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两大类。

其中蓝细菌为产氧光合细菌的代表;不产氧光合细菌主要包括外硫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色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多细胞丝状绿细菌、螺旋杆菌科、含细菌叶绿素的专性好氧菌等7大类群50个属[2]。

1.1.2 光合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光合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 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卵状、环状、半环状、丝状, 也可以随着培养条件、生长阶段以及菌种的不同变为链状、锯齿状、格子状、网球状等;球状细胞的直径一般为0.3-0.6 μm, 杆状为0.5-1.0 μm×0.9-2.0 μm,螺旋状细胞通常为0.7-1.0 μm ×3-5 μm;在运动方面有通过鞭毛运动的, 有滑行运动的,或者不运动的;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少数为出芽生殖;一般没有形成芽孢的能力[3]。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

1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能力热带海洋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水质最为清澈的海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排放的不断增加,热带海洋的水质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恶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一种高效的水质净化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研究一株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水质净化能力展开讨论。

一、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热带海洋光合细菌是一类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研究表明,热带海洋光合细菌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筛选和鉴定出一株高效的热带海洋光合细菌对于改善海洋水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在热带海洋水域采集水样,并将其通过一系列的细菌培养、分离和筛选步骤,筛选出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细菌菌株。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多方面信息,我们可以初步筛选出一些可能具有水质净化潜力的光合细菌菌株。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等多种手段,以确定其属于何种细菌门类,以及其在系统发育上的位置。

通过这些鉴定手段,我们可以最终确定出一株具有良好水质净化能力的热带海洋光合细菌。

二、水质净化能力的研究一旦确定了具有良好水质净化能力的热带海洋光合细菌菌株,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究其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

通过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我们可以评估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水质净化能力,并探究其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我们还可以考察其在真实海洋水域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将来在实际海洋环境中应用提供依据。

三、应用前景展望目前关于热带海洋光合细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在水质净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引入光合细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施用于生菜的效果的开题报告

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施用于生菜的效果的开题报告

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施用于生菜的效果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氧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氧气,而氧气的源头则是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氧作用。

然而以往传统的光合作用研究大多缘于青藻、绿藻等单细胞微藻类,而对于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研究却并不足够。

不产氧光合细菌能在光线的作用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生产氢气,因此在生物制氢产业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此外,不产氧光合细菌还可作为植物生长的生物体,增加土壤抗旱、抗风等的能力,合理地使用也能对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

研究目的则是在不产氧光合细菌筛选中分离出优质光合细菌,并考察其施用于莴苣的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不产氧光合细菌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为不产氧光合细菌的应用搭建起了一个基础的平台。

二、研究方法1. 不产氧光合细菌筛选方法:(1)环境采样法:在泥土、水、沉积物等环境中采集可能带有不产氧光合细菌的样品;(2)分离培养法:将样品分离培养于含红光/绿光的光源及富含光合作用元素的光合培养基上;(3)确证性标志物鉴定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序列等方法鉴定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物种及种的分类地位。

2. 设计生菜不产氧光合细菌的施肥实验:(1)设计两组施药对照组:分别在正常土壤基础上,其中一组施用普通的无机肥和有机肥,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只施用不产氧光合细菌;(2)实验措施:分别在两个基础中种植相同数量的莴苣,每隔五天测量一次莴苣生长状态,比较莴苣生长状态的差别。

三、预期成果1. 成功分离出不产氧光合细菌的优质菌株;2. 研究优质菌株的土壤适应性,初步探究其地理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要求;3. 探索不产氧光合细菌对莴苣生长状态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用于莴苣的施用方式,以及最佳施用量,从而丰富施肥方式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细菌分离筛选与培养着色菌属或称红硫菌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着色细菌与绿菌属一样也是光合细菌,但它们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胡罗卜素,而且后者占优势。

其细胞除球形外.有柱状,偶有弯曲有荚膜及极生鞭毛,能运动,细胞团块呈深浅不一的红色或紫红色。

在有硫化氢条件下生长时,能氧化硫化氢与硫,累积硫于细胞内,而绿色硫细菌却沉硫于细胞外。

分布在有腐烂藻类植物的海泥和淡水泥中。

1 分离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由于此种完全培养基的有些成分不能在高压灭菌.或在高温下不相容必须先制备好基础培养基,然后把其他成分的无菌溶液加到冷基础培养基中。

(1)基础培养基:NH4Cl 0.1 克 KH2PO40.1 克 MgCl20.05克 NaCl海生种30 克淡水种10克琼脂 20克水 925毫升,溶解以上无机盐于水中,加入琼脂,加热至121℃ 15分钟,使琼脂溶解,分装于试管或螺旋口瓶里.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

不加琼脂可作为液体培养基。

(2)无菌碳酸氛钠溶液:将NaHCO3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蒸汽下灭菌15 分钟。

(3)无菌硫化钠溶液:此液既作为HS-的来源,又起脱氧剂作用,若是预先配制,必须把它保存在没有氧的密闭容器里,否则应在临用前配制。

取Na2S·9H2O 5克加水至100 毫升,在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4)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融化冷至45 ℃) 10毫升 NaHCO3溶液 0.4毫升 Na2S9H2O 0.2毫升,依次无菌地如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后可用。

2.分离与纯化培养(1)分离培养:在广口玻璃瓶底放一层0.5-1厘米厚的混有腐烂海藻的海泥,用海水覆盖,暴露于光下。

直至培养器最靠近光源的壁上长出红色菌为止。

这些红色生长物通常含有着色菌.它的生长决定于泥中硫酸盐的还原,和随后释放的H2S。

(2)纯化培养①深层试管法:a 、选取具有着色菌特征的红色生长物(已用显微镜检查过细胞形态),放于一定量的完全培养液中,混匀。

b .准备一系列深层融化的完全培养基管,并保存在45 ℃水溶中,将混匀于培养液中的生长物稀释成一系列稀释度。

c .每支试管用经160 ℃灭菌1 小时的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1:1 的混合物覆盖,每管盖2 厘米高。

d 曝光于25-28 ℃下培养,3-7 天后完全分开的红色菌落出现在较高的稀释度里。

选择一支合适的试管培养物表面灭菌,切断玻璃,移去管子,然后在无菌的培养皿里,以无菌操作法把菌落解剖出来。

e. 在无菌的完全培养基里乳化菌落,并在一系列稀释度中重复以上操作培养,保证纯度。

纯培养物可在这些深层琼脂里保存,2 个月移种一次。

②琼脂培养基划线法:将红色生长物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于厌氧条件下曝光25-28℃,培养4-7天.挑出典型菌落,重新划线培养,直到纯化为止。

纯化后可保存在深层完全培养基中.红螺菌属的富集培养与分离:其中包括红色红螺菌(或称深红红螺菌)、度光红螺菌、巨大红螺菌、长形红螺菌、纤细红螺菌(或称细小红螺菌)、棕黄色红螺菌(或称黄褐红螺菌),此类细菌均生长于水和淤泥中,属厌氧或微嗜氧菌,在厌氧条件下.于光亮中能合成有机物.细胞螺旋状盘绕,长度不一,有不等数蜷曲.同种细胞的大小变化很大,有端生丛毛,能运动。

细胞内含有菌紫素。

菌绿素和类胡罗卜素等.故细菌呈红色、褐红色、绛红色或玫瑰色不一。

1.富集培养(1)培养基成分及配制:NH4Cl 1.0 克 K2HPO40.5 克 MgCl20.2克 NaCl0.1 克酵母膏 0.1克 H2O 900毫升,将上面各物溶解于水,在121℃蒸汽下灭菌20 分钟。

分别制备及过滤除菌下列各液:①5克碳酸氢钠加50 毫升蒸馏水溶解。

②乙醇或4%丙氨酸.③0.1N的磷酸溶液。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和1.5-2.0毫升乙醇或50毫升4%丙氨酸.用0.1N的磷酸调pH 至7.0(2)富集培养:①最适的接种物是暴露在光下的富含有机物的淤泥。

接种时,放淤泥于50 毫升的带玻璃塞的磨口瓶中.酌量放一层。

②加满培养基,塞好塞于,隔绝空气。

③置于30 ℃的照明箱中培养,培养物放在离照明的25 瓦钨丝灯4 英寸处。

④观察通常在3 天内可见到液体培养基里和淤泥曝光的一侧呈现微红色的生长物。

⑤从微红色处取1 毫升的富集培养物,接种于第二瓶的富集培养基中,培养2 天.2.分离培养(1)培养基成分及配制:从上面的富集培养基中加酵母膏至0.2%,及1.5-2.0克琼脂(但碳酸氢钠应改为2 克),制法同上。

另取Na2S·9H2O 1 克,加水10 毫升,于121 ℃蒸汽下灭菌15分钟,在调pH 之前将此液加到分离培养基中,分装,灭菌后制成平板或柱状培养基。

(2)接种:取富集培养物于分离平板培养基上划线或涂布接种.或用摇管法于柱状培养基中分离.后者由于硫化钠在培养基深处把氧气迅速消耗,很快就形成厌氧条件。

如用前一种分离法,可用焦性没食子酸和碳酸钠造成厌氧条件.或于其他的缺氧条件下培养,挑选具有此类细菌特征的菌落.作穿刺接种,管口塞紧后封蜡,培养,备用。

1.培养基:(1)酵母膏 0.5 g/L NH4C1 1.0 g/L NaAC 3.5 g/L MgCL2 0.1 g/L CaC12 0.1 g/L KH2PO4 0.6 g/L K2HPO4 0.4 g/L PH 7.2-7.4(富集用)★(2) 酵母膏 1.0 g/L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0.5 g/L NH4C1 1.0 g/L NaAC 3.0 g/L NaC1 1.0 g/L NaHCO3 1.5 g/L K2HPO4 0.2 g/L MgSO4 0.2 g/LPH 7.0-7.2 (专利富集用)(3) 酵母膏 0.1g/L NaAC 3.0 g/L (NH4)2SO4 1.0 g/L MgSO4 0.2 g/LNaC1 1.0 g/L KH2PO4 0.3 g/L K2HPO4 0.5 g/L CaC12 0.05 g/L PH 7.2-7.4 (分离纯化用)(4)酵母膏 3 g/L 蛋白胨 3g/L NaC1 10g/L MgSO4 0.5 g/L KH2PO4 0.25 g/LPH 7.2-7.4 (计数保存用)★(5)酵母膏 0.5g/L NH4C1 1.0g/L NaAC 3.0g/L MgC12 0.1g/L NaHCO31.5g/L CaC12 0.1g/L NaC11.0g/L KH2PO4 0.6g/L K2HPO4 0.4g/L 黄腐酸0.2g/L或苹果酸0.3g/L PH 7.2-7.4 (富集分离用)可加促进剂黄腐酸0.1-0.3 g/L 乙醇3.0 g/L代替NaAC 作碳源 PH上升慢(专利)。

★(6)酵母膏 0.1g/L NaAC 3.0g/L 丙酸钠0.3g/L NaC1 0.5g/L NH4C11.0g/L MgSO4 0.2g/L 蛋白胨0.01g/L 谷氨酸0.2/1000g/L K2HPO4 0.3g/L KH2PO4 0.5g/L CaC12 0.05g/L MnC12 0.003g/L FeSO4 0.005g/LPH 7.2-7.4(分离纯化用)(7)NH4Cl0.1g NaHCO3 0.1g KH2PO4 0.02g CH3COONa 0.1-0.5g MgSO4.7HO2 0.02g NaCl0.05-0.2g 生长因子1ml 微量元素溶液1ml 蒸馏水97mlPH7.0-7.2(8)醋酸钠1.145g/L、蛋白胨0.055g/L、碳酸氢钠0.6g/L、硫代硫酸钠0.4g/L、氯化钠0.3g/L、硫酸镁0.1g/L、磷酸二氢钾0.05g/L。

2.富集培养:2.1采样:淡水、海水、底泥、有机物污染、营养化虾池等2.2富集培养:1-5g底泥 1mL水样一层底泥或15mL水样 10mL/15×150mm 试管 250mL/250mL200mL/250mL磨口瓶带螺帽或橡胶塞细口磨口瓶石蜡封面石蜡封面装满扎好转接10-15mL 转接0.5-1.0ml菌液转接1mL菌液菌液于同样条件下培养于同样条件下培养于25mL/25mL小磨口瓶25℃-30℃ 7-14天(海水1-3月)连续光照(2000-3000lx)40-60w灯泡距离20-50cm,培养基转为红色或紫色(棕红)。

若不出现红色可在富集一次,直到出现红色的培养液。

注意事项:转接时一定震荡均匀底泥和水样经曝晒后使用避藻措施:滤光片>800nm,添加0.05%NaCL,绿色蓝色遮阴布遮阴.含氯化物培养基优于硫酸盐。

3.分离纯化紫色非硫菌:生长较快,七天左右移植合适,海水种慢(2-3周)平板混菌单菌落划线半固体或液体石蜡封面保存石蜡密封二至三次富集菌液或双平板直接划线双平板连续光照连续光照连续光照梯度稀释(10-4 10-5 10-6)深层柱式半固体培养挑单菌落于液体培养重复半固体培养(0.6%-0.8%琼脂)或双平板培养菌液混合均匀石蜡封面,橡胶塞封好扎紧28℃-30℃ 7-10天 28℃-30℃ 7-10天或连续光照60w白炽灯泡. 增加一次穿刺接种,表面封蜡.距离30-40cm。

连续光照直到培养基中没有杂菌菌落,染色镜检得纯菌株。

注:1.也可蘸去一环富集液直接化线双平板培养。

白色或杂色为杂菌,紫红色为光合细菌不同土壤和水样得到不同光合细菌,有杂菌过多无法得单菌落,有时会分离到藻类.2. 光合细菌培养周期较长,培养时采用在大烧杯中放入培养的平皿,周围放一些加水棉球,盖上玻璃板在培养箱中培养以防干裂。

3.可取1mL富集液于10mL半固体培养基中混均培养,当琼脂中出现红色菌落时,进行单菌落液体培养。

4.商品制剂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快速培养(1)培养基:固体培养基★(6)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5g/L NaC1 0.5g/L NH4C11.0g/L MgSO4 0.2 g/L K2HPO40.5g/L Na2CO3 5g/L PH 7.2-7.4碳源和电子受体:苯甲酸柠檬酸钠乳酸钠乙酸钠丙酸钠甘油丙酮酸苹果酸甲醇甘露醇硫代硫酸钠。

(2)实验方法:1)厌氧条件建立:双层平板培养基法或厌氧袋法。

2)光合细菌的分离纯化:双层平板进行分离,通过观察,挑取红色单菌落,复平板划线得菌株B3。

3)菌落及菌体观察: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

4)碳源和电子受体利用试验:在每支厌氧管中分别加入各种碳源和电子受体,然后接种菌株B3光照培养,几天后观察结果。

(3)细菌鉴定:据伯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鉴定。

(4)B3快速培养条件确定: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培养,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最大吸收波长确定:以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光合细菌制剂规摸性培养1.生产条件1.1营养:淡水型对盐要求0.1%-0.2%,海水型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