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管理讲座
舆情信息会议发言材料
舆情信息会议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舆情信息会议上发言,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舆情信息管理的思考和经验。
首先,我想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是指社会上公众对于某个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意见、观点和情绪。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舆情信息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舆情信息的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深远,因此,及时了解和管理舆情信息对于企业和政府部门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我想谈一下为什么要关注和管理舆情信息。
首先,舆情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众对于公司或政府的关注点、疑虑和需求,进而为我们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其次,舆情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危机和风险,及时采取预警和危机管理措施。
最后,舆情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和提升企业或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关于舆情信息的管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建立一个全面和及时的舆情信息收集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舆情信息的产生速度之快是经常令人咋舌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开发出一套高效的舆情信息收集系统。
这个系统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舆情信息,对于重要的舆情信息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以便及时作出应对。
第二,要建立灵活和高效的舆情信息分析团队。
舆情信息的分析对于及时把握舆论动向和做出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舆情信息分析团队。
这个团队的成员要具备深入的行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舆情信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要与公众进行积极沟通和互动。
舆情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往往是由公众对于某个事件或话题的关注引发的,因此,我们需要与公众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互动。
可以通过举办公众讲座、开展问卷调查、参与社交媒体等方式,了解公众的诉求和反馈,及时解答疑问和回应关切,增强公众对于我们的信任和认可。
第四,要建立一个危机管理预案。
舆情工作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舆情工作的讲座,聆听了专家对当前舆情形势的深入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精彩讲解。
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对舆情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做好舆情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明白了舆情工作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个事件、一条信息,都可能迅速发酵,引发公众关注,甚至影响政府形象。
因此,做好舆情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讲座让我了解了舆情工作的基本原则。
专家强调,舆情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时,我们要迅速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舆论,避免误导公众。
在讲座中,专家还分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1. 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态,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舆情引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引导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 提高舆论应对能力。
加强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舆情分析、研判、应对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应对舆情。
4. 建立健全舆情反馈机制。
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回应关切,积极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舆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的协同配合。
以下是我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1. 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舆情工作人员,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舆情形势。
2. 加强团队协作。
在舆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与同事们共同应对各类舆情事件。
3. 注重创新。
积极探索舆情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舆情工作的实效性。
4. 坚持原则。
在舆情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对待舆论,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园网络舆情预防知识讲座
失败案例剖析及教训
案例一
某高校未能及时处理网络谣言事件。该校在面对网络谣言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予以澄清和辟谣,导致谣言迅速传播,给学校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该案例教训我们,应对网络舆情要迅速果断,不能拖延和隐瞒。
培养自律意识
倡导师生自觉遵守网络道 德规范,不发布和传播不 良信息,积极维护网络空 间的清朗和秩序。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道德宣传活 动、举办网络道德讲座等 方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 的网络价值观。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
构建网络舆情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 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校园网络舆情现状
01
学生网络使用率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成为 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校 园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
02
舆情话题多样化
校园网络舆情涉及的话题广泛 ,包括学校管理、教学质量、 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等各个方
面。
03
传播速度快
校园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 快,一旦形成热点话题,会在
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邀请第三方参与
如有必要,可邀请第三方 机构或专家参与调查,增 加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
强化正面宣传
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优秀师 生事迹等,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培育意见领袖
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师 生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网络舆
论中的引导作用。
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和培 养,提高他们的网络文明素养和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建立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 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 对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舆情的管理ppt课件
二、行政管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管理重点是网络域名服务,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 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 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承担拟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互联网 新闻信息传播方针政策等职能,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 责监督管理执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协调互联网意识形态 管理,统筹宣传文化系统网上管理。公安机关负责互联网站安全监督,依 法处罚和打击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安全机关负责对互联网站涉及国家 安全事项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二、以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原则规范 网络媒体行为
其次,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舆情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颠覆和重塑了公众的传播方式,极大地 推进了网络舆情的社会效应。
然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急速膨胀和公众的参与度攀升,为政府进行网 络舆情的监控和治理带来了技术性的难题,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即便如此在浩大的互联网领域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容易错失网 络舆情管理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经备案的组织或者个人从事非经营性互 联网信息服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里的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 供者包括个人网站和个人独立博客,也就是说自此我国境内网站所有者都 将实现实名登记,拥有确定的备案登记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二)管制信息内容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 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知识培训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知识培训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迅速传播信息,极大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观点。
面对网络舆情的冲击,各个机构及个人应具备一定的应对及处置知识。
本文将介绍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的关键要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
一、网络舆情应对的关键要点1.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环境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态势多变等特点。
因此,应对网络舆情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环境,对相关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传媒进行了解,并及时掌握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
2.建立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是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手段。
该系统应包含多渠道的网络舆情监测、数据采集、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舆情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关注的焦点,预测舆情的走向,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3.加强舆情危机管理能力网络舆情常常伴随着危机,因此机构和个人应加强舆情危机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流程和责任人,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发布权威信息,以及展开危机公关措施等,可以有效化解危机,降低舆情危害。
4.加强舆情引导与舆论引导网络舆情中的舆论引导是应对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可以塑造正面舆论,稳定公众情绪。
同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积极与舆论互动,增强话语权,引导公众关注重点,并详细阐述相关政策和处理措施。
二、网络舆情处置的关键要点1.迅速响应与发布权威信息面对网络舆情,机构和个人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主动性,第一时间迅速响应。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向公众解读事件,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的态度和回应,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谣言的传播。
2.协调资源与沟通合作网络舆情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团队的协作与沟通。
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统筹调度各个部门的资源,形成合力进行舆情处置。
同时,与公众、媒体以及相关利益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不断传递正能量,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科学合理的舆情引导策略在进行舆情处置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引导策略,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舆情管控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舆情管控的话题。
舆情管控是当今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舆情管控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舆情管控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
一方面,网络舆论可以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负面舆论也可能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做好舆情管控工作,对于我们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1. 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软件,对网络、媒体、论坛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掌握舆情动态。
2. 建立舆情数据库,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为舆情应对提供数据支持。
3.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舆情。
二、提高舆情应对能力1. 制定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舆情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应对措施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加强舆情引导,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走向,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
3. 做好舆论回应工作,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权威的回应,消除公众疑虑。
三、加强舆情教育培训1. 定期组织舆情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舆情意识、应对能力和责任感。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舆情应对经验,提高员工的舆情处理能力。
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舆情工作,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应对舆情挑战。
四、关注新兴媒体,拓展舆情管控渠道1. 关注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了解这些平台上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2. 加强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利用其传播优势,引导舆论走向。
3. 建立新兴媒体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处理新兴媒体上的舆情问题。
总之,舆情管控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完善舆情监测体系,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加强舆情教育培训,关注新兴媒体,拓展舆情管控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利益、促进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网络舆情的主题班会
网络舆情的主题班会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网络舆情。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我们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想法,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
然而,互联网也给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面临着网络舆情的挑战。
首先,我想先请大家共同回顾一下网络舆情的具体定义。
网络舆情是指利用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消息,并产生持续影响力的舆论现象。
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信息广泛,可以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具有较高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疑似真实感。
网络舆情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促使社会、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与公众沟通和互动,激发创新思维,满足公众期待。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负责任的行为、人身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网络舆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面对网络舆情,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信息。
互联网时代,我们面对海量信息时,我们要具备挑选真实信息的能力,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
通过比较、验证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做到真伪分辨。
其次,我们要学会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网络舆情。
帖子、评论往往暴露出人们的情绪和偏见,这是每个人情绪的自然反应,但我们不能被这种情绪所牵引。
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不被他人情绪所影响和操纵。
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真相,客观公正地看待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另外,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世界虽然无形,但危害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在利用互联网时,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犯;更要注意言行举止的规范,不发布不符合伦理和法律的信息,保证网络环境的良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
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往往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与不解,由此引发各种声讨与谴责。
作为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的身份,我们是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的栋梁之才。
开展舆情教育班会记录(3篇)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班会主题: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教育参会人员:班主任、全体学生---一、班会开场(时间:14:00-14:10)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班会,旨在提高大家对新媒体时代下舆情管理的认识,增强我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同学们,大家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开展这次舆情教育班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
---二、舆情教育讲座(时间:14:10-15:00)主讲人: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王老师王老师:1. 什么是舆情?- 舆情是指公众对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所持有的意见、态度和行为倾向。
- 舆情可以分为正面舆情、负面舆情和中性舆情。
2. 新媒体时代舆情的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 舆情传播主体多元化,意见表达自由度高。
- 舆情变化快,难以预测。
3. 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 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暴力。
- 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安全。
4. 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管理:-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
- 发现网络谣言及时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三、案例分析(时间:15:00-15:30)案例一:某明星因涉嫌违法行为被曝光,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案例二:某地发生自然灾害,网友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社会的温暖。
讨论:同学们,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你们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看法。
学生甲:我认为网络舆情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引导舆论走向,防止网络暴力。
学生乙:是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
---四、互动环节(时间:15:30-16:00)环节一:知识问答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知识问答环节,看看同学们对网络舆情管理了解多少。
环节二:情景模拟主持人:请同学们分组,模拟网络舆情管理的场景,展示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舆论舆情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1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会人员:全班同学---一、班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舆论舆情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舆论舆情的认识,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网络,本次班会以“舆论舆情”为主题,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网络素养。
---二、班会流程(一)开班仪式班主任张老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强调了本次班会的意义和目的,并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
(二)主题讲座1. 主讲人: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李教授2. 主题:《网络舆论与舆情传播》3. 内容摘要:- 李教授首先介绍了网络舆论和舆情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接着,李教授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的特点,如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参与主体多元化等。
- 针对网络舆论的这些特点,李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 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传播不实信息;- 积极参与网络监督,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明星涉嫌偷税漏税事件》- 分析: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大量讨论。
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同学们认识到舆论的力量以及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性。
2. 案例二:《某地政府回应群众诉求事件》- 分析:政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引导了舆论,避免了负面影响的扩大。
(四)小组讨论1. 讨论主题: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被不良舆论影响?2. 讨论过程:-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 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五)总结发言班主任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1. 网络舆论和舆情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同学们要提高警惕,正确使用网络。
2. 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不盲目跟风,传播不实信息。
在全县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讲座上的主持词(完整版)
在全县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讲座上的主持词在全县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讲座上的主持词在全县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讲座上的主持词同志们:现在开会!随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互联网产生的新问题、热点问题,对地方党委、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正确引导舆论舆情提出了诸多新挑战、新要求,加强互联网舆情应对成为不可回避的长期任务。
新的舆论环境下,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应对舆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引导舆论的能力。
我们举办这次“全县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讲座”,就是为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认识,提高舆情危机应对与处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局时政处负责人**同志,为大家作关于“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的讲座。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老区47万人民,对**专家莅临我县考察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志!**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互联网舆情工作的研究,在新闻界久负盛名,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网络舆情专家。
先后在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中国证券报》、《新京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表文章600多篇,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为多个部委及省级网信部门做过网评引导及写作培训。
曾任***主编、**主任。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授课!…………………………刚才,**专家给我们作了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讲座,系统地讲解了当前网上舆论总体态势、网络舆情易发领域及热点成因、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网络舆情策略等等,并对我县互联网舆情认真把脉,为我们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方法。
**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符合我县的实际,使我们受益匪浅。
大家都知道,做好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互联网舆情培训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互联网舆情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互联网舆情管理的认识,增强应对互联网舆情的能力。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作这次发言。
以下是我对互联网舆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互联网舆情概述1. 定义互联网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对某一事件、现象或人物所持有的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
它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某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评价和期待。
2. 特点(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使得信息传播迅速,舆情传播速度快。
(2)传播范围广:互联网用户遍布全球,舆情传播范围广。
(3)互动性强: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形成互动,舆情传播更具影响力。
(4)情绪化: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舆情波动较大。
3. 重要性(1)反映社会热点:互联网舆情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动态。
(2)揭示社会矛盾:互联网舆情能够揭示社会矛盾,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引导舆论导向:正确引导互联网舆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二、互联网舆情管理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1)建立舆情监测团队: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舆情监测团队,负责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2)制定监测策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策略。
(3)运用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舆情应对策略(1)快速响应:发现舆情后,要及时响应,制定应对措施。
(2)公开透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避免谣言传播。
(3)积极引导:引导舆论走向,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
(4)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媒体、公众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3. 舆情处理原则(1)依法依规:在处理舆情时,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处理过程合法合规。
(2)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处理舆情,避免偏见和误导。
(3)及时有效:快速处理舆情,防止事态扩大。
(4)注重效果:注重舆情处理的效果,维护社会稳定。
舆情培训讲座心得体会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形象的重要因素。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某知名机构举办的舆情培训讲座,通过此次学习,我对舆情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舆情管理的必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络舆情已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监督政府和企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网络舆情具有匿名性、情绪化、易传播等特点,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加强舆情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树立政府和企业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舆情管理的策略1. 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要有效管理舆情,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为舆情应对提供有力支持。
2. 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在舆情应对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及时回应: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迅速回应,避免谣言滋生。
(2)正面引导:积极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
(3)真诚沟通:与公众、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
3. 加强舆情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的舆情管理队伍,是提高舆情管理水平的关键。
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个人感悟1. 提高自身舆情意识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舆情管理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网络舆情,提高自身舆情意识,积极参与舆情应对。
2. 学以致用,提升自身能力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诸多舆情管理策略和方法,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身舆情应对能力。
3. 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应对舆情舆情管理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协同作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各类舆情事件。
总之,此次舆情培训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舆情管理能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如何应对网络时代-讲座
网民的政策态度认知
公共政策态度是公众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在认知基 础上形成的满意与否的心理感受以及相应的支持或反 对的心理倾向。 近年来,公众通过网络对政策施加的影响日益显著。 基于“网络公共空间”与哈贝马斯的“理想传媒” , “网络话语空间”、 “网络舆情空间”、 “网络论 政”不断被学者提出。 网民的政策态度对中国政治所产生的压力机制也在逐 渐增强。因此,网民“正读”政策还是“误读”政策 往往直接决定政策的成败。 公众政策态度形成机制.doc
网民政策误读的原因
网民政策解读的特征:网络空间体现的是虚拟的民意 与政治,其政策态度现实的哈哈镜式的、近似的反映。 政策批判迁移。由此及彼,借题发挥,相似事件的负 面经验和相关政策的失效,影响网民对新一轮政策目 的和政策措施的判断; 情绪多于理性。网民的政策态度以情绪宣泄为主,理 性分析和逻辑推理不足,情绪化、片面化; 群体压力。少数网民对政策措施的中立态度被多数网 民的情绪洪水压倒; 信任危机。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任缺乏; 利益诉求强烈。网民有强烈的政策倾向和利益诉求;
提 纲 1 把脉网络时代与网络舆情
2 网络舆情的焦点和诉求取向
3 舆情热点事件及官员的“行为失范”
4 领导干部该如何面对媒体与回应舆情
1 把脉网络时代与网络舆情
1.1 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新兴的、迅速发展的经济形态 网络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网络是国家政治治理的新领域、新平台 网络是军事斗争和国力竞争的新战场 网络是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网络是精神家园的新空间 网络是日益发育的社会场域——网络社会 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暂新的网络时代,带来的 是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新社会、新生 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
1.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型社会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公众对于社会管理者产生 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简单说来就是公众对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 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Copyright 2006 2
3.网络舆情的现状
(2)互联网舆论的技术平台非常发达,成为最便捷的 公众参与渠道。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除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网络论坛、 网络评论、网络聊天室等传统的交流模式之外,近年来 又出现了维基(WIKI)——人人都可以参与编写的百科 全书、聚合新闻(RSS-新闻定制)等新形态的信息交互模 式,以QQ、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舆情模式,以博客、 播客、个人新闻台为代表的个人网站舆情模式和以手机 短信、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和手机杂志为代 表的手机舆情模式成了网上舆情在表现形式上的新动向。 Copyright 2006 6
把握。
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要求我们的工作由被动应对 为主动出击。在小热点成为大热点之前,发现苗头,做 好预测。比如三鹿奶粉早在奥运会之前就检测出三聚氰 胺超标,为什么不及时采取措施? Copyright 2006
17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3.以重大突发时间为契机,争取舆论引导的“第一落 点”。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和及时反应是衡量政府危 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化被 动为主动的必要条件。 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外面的舆论风暴应经开始,而 风暴的核心区山西洪洞县却一片平静,官员们对外界 的反应几乎一无所知。 突发事件-2小时上网-6小时转载-24小时之内达高潮 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
三.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2.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1)网络舆情主体造成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而政 治参与是衡量民主程度一个不可或缺的尺度。
(2)舆论监督功能。是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 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 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3)对官方霸权话语的瓦解。
经济民生类:广州注水西瓜事件、五一长假取消的 利弊、手机单项收费、汽油涨价、猪肉涨价、三聚 氰胺事件 政府管理类:国家药监局郑筱萸案、山西黑砖窑、 太湖蓝藻事件、广州白云区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事 件、海南有毒香蕉事件 立法司法类:重庆最牛钉子户 道德失范类:南京彭宇案、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 件、华南虎照真伪事件 科教文化类:中国选秀末年、超女相关的各类新闻 Copyright 2006 9
3.网络舆情的现状
(3)网络舆论压力十分强大,形成超越空间地域的广 泛影响。 在互联网上,网民针对哪些关系自身利益和自己所 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 政府决策以及公共人物言行发言。这些言论一经碰撞, 可以引起强烈的共鸣。特别是网上的观点得到传统媒体 的相应和声援,哪么网上网下的交互作用,会使舆情形 成更大的舆论浪潮,对事件的当事人形成语舆论压力。 人肉搜索。深圳海事局副局长林嘉祥涉嫌猥亵少女被停 止检查。 Copyright 2006 7
Copyright 2006 12
三.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3.网络舆情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1)网络语言失范 (2)虚假舆情泛滥 情绪化信息、虚假信息、谣言 (3)网络黑客的攻击行为 恶意的攻击
Copyright 2006
13
三.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4.网络舆情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三.网.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提供原生态舆情基础,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进行有效监督,增强决策的公信力。 校正不合理的决策,丰富决策的合理性。 (2)消极影响 舆情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态度,受到利益的支 配,不同的利害关系是人们对一种事物持有不同的观 念,因此公众的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 Copyright 2006 11
3.网络舆情的现状
(4)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呼应,逐步成为舆论的 “主流媒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锻造出一个新的舆论形 成机制。如果说过去主要是通过报刊等传统媒体。现 在则主要是通过网络发起或由网络推波助澜。
网上报道,网民相应、报刊跟进
Copyright 2006
8
二、当前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
(1)网络舆情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2)网络舆情给中国信息安全带来挑战 (3)国内对西方思维方式的无意识认同 (4)各种有害信息的肆意传播
Copyright 2006
14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网络舆情控制包括社会评价、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等 三个方面。
社会评价:是网民对某个行为是善还是恶、是高尚的 还是卑鄙的判断;
2.网络舆情的特点
(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 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通畅。 由于互联网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 的真实观点。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 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可以成为点燃舆论热 点的导火索。一方面,事件发生的时候,网民可立即 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网民意见可以迅速地汇集起来 形成公共意见;另一方面,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 地进行互动,网上网下相互影响,进而扩大意见声势。 Copyright 2006 3
Copyright 2006 18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4.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报道正面的事实,用提供 新闻信息来引导新闻舆论。
南方电网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在抗冰救灾新闻宣传中,发表新闻稿件13000多条, 连续18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为取得抗冰救 灾的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网络舆情的特点
(3)丰富性。网上的主题极为广泛,话题的确定往往 是自发的,随意的。一旦话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就会以 病毒传播的速度形成扩散效应。 (4)互动性。在互联网上,网民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 识,并通过互动形成共识,继而形成舆论。 (5)偏差性。网络舆情由相当部分的内容是情绪化意 见的表达,带有满足自我利益诉求的倾向性,事实的真 伪一时难以辨别。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网络舆情,但又不能一味迎合网络 的意见,而是要理性分析网民的意见,突出主流,抓 住重点,尽可能避免出现事实性的偏差。
Copyright 2006 16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2.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 重要热点的出现往往是有一定的征兆。把握这个征
兆需要我们对国家政策、民生疾苦、社会心理有充分的
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强同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在热 点问题上建立共识,从而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 Copyright 2006 21 导向。
二、当前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
1.涉及民众权益的问题 中印\中日、中韩、中越 关系等 重庆钉子户事件。 5.社会道德滑坡的问题 2.关于政府的公信力 南京彭宇案 华南虎照的真伪问题 6.反腐败问题 3.环境保护问题 国家药监局郑筱萸案 圆明园湖底铺膜事件、 7.社会公平问题 太湖蓝藻事件、 炫富与仇富 4.民族主义的话题 8.突发性事件 3.14西藏事件的网民集 汶川大地震 Copyright 2006 10 体抵制CNN\奥运火炬
社会情绪:是网民对具体的对象崇敬或憎恶、尊重或 嘲笑的情感, 它通过如何对待某个行为表现出来; 社会行为:由一些规范构成,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网民 意见和情绪的表达,而且也是社会用以影响人们的东 西。 Copyright 2006 15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1.正确看待网络舆情, 网上的意见非常庞杂,不能一概视为舆论,舆情 是公众的意见,单个的意见如果只是个人情绪化的极 端反映,不能引起碰撞和互动,就不能算是舆情。况 且舆情也不等于全民立场。
Copyright 2006 4
3.网络舆情的现状
(1)年轻、高学历群体成为网民的主体。 年轻意味着思想活跃、发言无所顾忌,而高学历群
体的网民对社会政治关切度高,参与网络舆论的热
情高,网上发言的质量也高。
有人经过比较:网上BBS发帖见解的深度普遍超过报
纸读者来信。
Copyright 2006 5
Copyright 2006 20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6. 培养网上的意见领袖,引导网民自我教育。 在网上一些较权威的论坛和个人博客里,资深网友扮 演了传播学上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在对一些复杂 的现实问题难分伯仲的辩论中,“意见领袖”的意见 往往能左右网友的最终价值判断。有的意见领袖的观 点并不完全客观公正,蛋却能引导整个网络舆情的走 向,造成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Copyright 2006 19
四.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
5.推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网络舆情既来自传统媒体的热点新闻,又可以集中和放大传统媒 体的舆论。同时,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选择和控制, 来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方向。南方都市报的报网互动。
11月9日,天涯网友“我叫梁山伯”发表万言书《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 工厂》,认为东莞产业并未伤筋动骨,并提出6条建议。 11月11日,天涯网友“我不是祝英台”发表万言书《拿什么拯救你,风暴中 的东莞?》,认为“梁山伯”提的解决方法不实用,企业应靠自我救赎。 11月15日,天涯网友“帛儒”发表万言书《东莞问题的深度思考》,认为东 莞面对危机应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并希望民间智库发挥作用。 11月23日,奥一网友“我叫祝英台”发表万言书《东莞:无法持续的现在, 方向不明的未来》,认为小企业一样在创造幸福,并认为政府应首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