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10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10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⒈科室有科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①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

②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③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④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⑤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实施新生儿保暖

制度。

1.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

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 ℃。

2..使用开放式红处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

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放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3..温箱、抢救台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

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4..早产儿使用“鸟巢”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

散热。

5..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6.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7.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

减少蒸发散热。

8.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奶液

温度38—40℃热水温度50℃。

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紧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

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 85%者应给予吸氧。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SO2)50~80mmHg,或TcSO2 90%~95%。

2.最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4.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使用头罩给氧、温箱给样时必须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5.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6.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7.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正确使用气囊面罩防止发生气漏

1.有新生儿气囊面罩给氧的指引、流程。

2.准确评估肺气漏发生的高风险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部感染、肺部肿物、肺不张、肺发育不全、肺透明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新生儿。

3.正确选择新生儿适用的气囊容量240ml。

4.正确选择面罩的型号。

5.选择具有减压阀的气囊使用前需要锁上减压阀以检查气囊密闭性然后打开查看减压阀是否正常。使用前需确保减压阀处于开启状态。

6.正确控制气囊给氧的压力新生儿呼吸容积的潮气量为6-8ml/kg。首次呼吸所需压力为30-40cmH2O以后为20 cmH2O。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为15-20 cmH2O再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5 cmH2O有条件者连接测压仪。

7.正确控制气囊面罩给氧的频率40-60次/min.。

8.气囊面罩专人管理定期检测。

五、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置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设置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2.急救车上附有NICU急救时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络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经色标识。

4.手写医嘱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

5.双人核对医生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

6.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核对。

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8.超过一条给药通道时输液泵、输液管有清晰的标识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如动脉通道的输液泵、输液管及三通管全部使用红色。

9.准确记录输入量。

六、预防静脉输注钙剂等药物外渗最大限度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1.建立和完善钙剂等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

2.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每次输注应尽量重新建立的静脉通道并有两名护士确认回血好后再用药。

3.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PICC导管或脐静脉导管。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和头部。

4.每次输注前后都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5.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作好床头交班做好标示。

6.输注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约为3-5分钟。

7.如发生外渗时及时处理使用药物外渗护理单。

七、确保管饲安全

1.有管饲安全管理指引。

2.经口留置管减少经鼻留置管导致的通气障碍。

3.胃管置入合适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记录胃管的长度。

4.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引起误吸。

5.管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a检查胃管刻度b检验回抽物的PH值≤5.5。

6.间断管饲喂养时采用重力喂饲。

7.持续管饲喂养时奶泵及管道上设置明显标识。

8.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

9.胃管每3天更换一次。

八、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和运送

1.建立各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运送、使用指引。

2.母乳用已消毒的奶瓶盛载。

3.贮奶前必须在容器上标明床号、姓名、挤奶日期各时间。

4.每次以一次喂奶用的份量为单位贮存。

5.指导家长院内母乳现挤现送院外母乳将载有母乳的奶瓶放入清洁防水袋内防止奶瓶直接接触冰块在保温盒内再加上冰块保存母乳的温度确保母乳储存于低温如室温.>4小时,冷藏>24小时或污染者拒绝接收。

九、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1.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喂养指引。

2.按时按量喂奶选择合适奶嘴。出生后遵嘱先试喂糖水或温开水无特殊后逐渐加质由烯到浓量由少到多。

3.喂奶时及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头偏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

4.鼻饲喂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枳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5.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

6.喂奶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7.喂奶后加强巡视至少每15~30分钟一次。

8.有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如发生能按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理。

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坠床/摔倒的防范制度及处理程序。

2.新生儿小床均设床档禁止无人看管。

3.用温箱、抢救台及时关闭箱门、档板。

4.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新生儿使用约束带。

5.操作时将新生儿置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

6、监测新生儿坠床发生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护理十大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Xxx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

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医嘱。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2、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10%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及签名程序。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2013-2014年度新生儿/NICU安全质量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4.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5.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6.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措施: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措施: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置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设置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2.急救车上附有NICU急救时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高危标识。 4.手写医嘱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 5.双人核查医生所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 6.在配药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核对。 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1 新生儿N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1科室有科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1.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 1.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1.4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1.5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1.6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⒉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⒉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⒉3使用开放式红处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臵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放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⒉4温箱、抢救台内放臵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⒉5早产儿使用“鸟巢”,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⒉6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臵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⒉7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⒉8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 ⒉9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奶液温度:38-40℃;热水温度:<50℃。 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3.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紧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 <85%者,应给予吸氧。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SO2)50~80mmHg,或TcSO2 90%~95%。 3.2最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3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3.4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使用头罩给氧、温箱给样时,必须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3.5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3.6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7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正确使用气囊面罩,防止发生气漏 4.1有新生儿气囊面罩给氧的指引、流程。

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实施双向核对程序,先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核对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身份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对科室的重点患者、特殊患者及重点科室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区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等的相应管理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柜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并认真遵循。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过敏及配伍禁忌,控制静 脉输注流速,加强巡视、观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登记、上报记录。 8、对于新药特殊药品使用前要学习、了解其药物的疗效、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 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执 行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 向医生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准确记录,事后及时补充医嘱。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 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患者信息、检验结果 和报告者的姓名、接获时间,进行复述确认后方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 “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院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各科室、部门严格落实相应制度,并对落实情况及效果定期督查评价。 2、临床实验室应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表。 3、“危急值”报告应有快捷、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4、对所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 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相关规定,并认真

护理“十大”安全目标与措施

护理“十大”安全目标与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基本措施: (1)、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落实三查十对制度,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到患者床边查对时必须在患者或家属应答无误后, 方可操作。 (2)、查对患者姓名时,护士要以询问患者叫什么名字为主,进行双向查对。 (3)、静脉输液时输液单必须挂在输液架上,护士每更换一瓶液体告知患者输入的液体及主要药物,并记录更换时间、签全名,防 止错输、漏输。 (4)、处置、用药时培养护士应用思维查对,如患者为什么用这种药、为什么做这种治疗或者用止痛药哪里痛?用“降温药---发热 吗”,以此识别患者与治疗是否相符,提高识别患者的正确率。(5)、交叉抽血时,必须一次只能抽一人,操作完一人,再操作另一人,防止出错。给患者输血时,认真做好输血前查对工作,到 血库取血时,护士与检验人员认真核对交叉配血结果,并签字。(6)、输血时必须两名护士或请医生协助核对无误并签字,两人到患者床前与患者或家属再核对患者血型,方可给患者输血。并应 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7)、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主动进行解释,取得理解合作,并保证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别是进行插尿管、胃 管、静脉留置针等操作时,更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交待清楚此

项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防止患者或家属将管道自行脱出。(8)、急诊收入病房的危重患者,手术室护士护送的手术患者,门诊送病房的特殊患者,护士必须及时迎接,认真查体,做好交接 记录并签名。 (9)、门诊就诊、入院患者身份的核对:在门诊挂号处认真填写挂号信息单或持有效证件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10)、入院患者身份的核实: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门诊入院患者由收费处负责核 对并在《入院证》反面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 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收费处办理人员与病区当班护 士或负责人口头或文字性交接。病区护士长督促患者在入院三 日内提供身份核实相关证明,未带医保卡则记录为“自费”状 态,若三日内能提供医保卡,住院收费将患者电脑信息改为“医 保”状态。 (11)、按要求统一规范核对如下: 医保病人:医保卡(相片不清晰时需核对身份证) 农合病人:农合卡+身份证+户口本+纸质(电子)转诊单 自费病人:身份证 目标二:保证用药的安全 基本措施 1、所有常备药每周核对、检查并记录,保持数量准确无变质过期;急 救药品用后及时补充,保证数量,每班检查并记录。 2、氯化钾、硫酸镁等特殊药物单独放置。 3、病房内药柜,内服、注射、外用药严格分开,杜绝混放、乱放现象 发生,贵重药品、特殊药品上锁管理。定期核查,班班交接。药品使用后及时补充,发生损坏或近效期及时更换。外用消毒液必须单独存放,严防与液体混放。 4、处理医嘱时,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生核对清楚后,方可执行, 使用以往未用过的新药时,注意查看说明书,掌握其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防止漏作过敏试验而用药。 5、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 液滴速,认真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更换液体时,注意上下两瓶之间有无不良反应,必须观察两瓶液体在茂菲氏滴管混合后,无反应时护士方可离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制度措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制度措施

————————————————————————————————作者:————————————————————————————————日期: 2

陕西省友谊医院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3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七)发挥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九)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十)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药名准确、病人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 4

护理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护理“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提高对患者省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落实三查十对制度,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到患者床边查对时必须在患者或家属应答无误后,方可操作。 2、查对患者姓名时,护士要以询问患者叫什么名字为主,进行双向查对。 3、静脉输液时输液单必须挂在输液架上,护士每更换一瓶液体告知患者输入的液体及主要药物,并记录更换时间、签全名,防止错输、漏输。 4、处置、用药时培养护士应用发散思维查对,即患者为什么用这种药、为什么做这种治疗或者用止痛药哪里痛?用“降温药”—发热吗?以此识别患者与治疗是否相符,提高识别患者的正确率。 5、交叉抽血时,必须一次只能抽一人,操作完一人,再操作另一人,防止出错。给患者输血时,做好输血查对工作,到血库取血时,护士与检验人员认真核对交叉配血结果,并签字。 6、输血时一次输一人,必须两名护士或请医生协助核对无误并签字,两人到患者床前与患者及家属再核对患者血型,方可给患者输血。并应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7、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主动进行解释,取 得理解合作,并保证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别是进行插尿管、胃管、静脉留置针等操作时,更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交待清楚,防止患者或家

属将管道自行脱出。 目标二:保证用药的安全 1、所有常备药每周核对、检查并记录,保持数量准确无变质过期,急救药品用后及时补充,保证数量,每班检查并记录。 2、氯化钾、硫酸镁等特殊药物单独放置。 3、内服、注射、外用药严格分开,杜绝混放、乱放现象发生,外用消毒液必须单独存放,严防与液体混放。 4、处理医嘱时,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生核对清楚后,方可执行,使用以往未用过的新药时,注意查看说明书,掌握其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防止漏作过敏试验而用药。 5、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光,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认真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更换液体时,注意上下两瓶之间有无不良反应,必须观察两瓶液体在茂非氏滴管混合后,无不良反应时护士方可离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特殊用药时,应严格交接班,以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高度注意。 目标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医护之间的学术问题、工作问题要在办公室讨论。 2、抢救患者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向医生重复背述,严格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同时做好记录,保留安瓿,抢救结束后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国医院协会)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细目如下: (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细目如下: (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细目如下: (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教学文案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目 标及措施

2013-2014年度新生儿/NICU安全质量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4.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5.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6.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措施: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 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 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措施:1.有药物安全使用护理指引。设置NICU常用药物剂量快速参考手册,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设置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2.急救车上附有NICU急救时国际常用四种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的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3.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 10%氯化钾、高浓度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高危标识。 4.手写医嘱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缩写,减少误读的差错。 5.双人核查医生所开药物的浓度、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给药。

老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老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骨科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骨科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 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 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 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放置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 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 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 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做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直活动每 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 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肢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背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 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汞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汞、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石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 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附件: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主控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1.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1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1.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要求: 1.2.1腕带管理: (1)急诊、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 (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患者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1.2.2识别方法 (1)院内所有场所都应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2)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1.2.3在以下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2)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检验科等医技检查科室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诊疗活动。 (3)在交接患者的关键流程中,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1.2.4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1)患者门诊就诊、入院身份核对 1)门诊挂号处:患者需持有效身份证明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入院患者身份核实要求: a)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 b)门诊入院患者由入院登记处负责核对,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护士核对,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并在《入院证》反而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门、

2014-2015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细则(最新)

遵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安全十大目 标 来源:中国医院协会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细目如下: (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 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 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 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细目如下: (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 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

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细目如下: (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 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 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 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 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细目如下: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 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 SSI。 (三)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 全性。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 本要求。 (五)严格遵循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陕西省友谊医院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七)发挥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九)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十)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药名准确、病人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的】 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紧急抢救时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与数据报告。 【主要措施】

助产十大安全目标

助产专科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助产人员对母婴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母婴识别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应主动与孕产妇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对孕产妇,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母婴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如病区与产房之间、手术室与病区之间、新生儿科与产科之间建立母婴交接核对表。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孕产妇的一种手段。 5、新生儿娩出时,应与产妇及家属共同确认新生儿性别,填写并佩戴新生儿腕带,在“分娩记录”相应位置上印上新生儿足印和母亲拇指指印。母婴回病房时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无误,交接清楚,在《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上签字,方可离开。 6、严禁在家属不在场情况下交接新生儿,转送助产士∕医生必须与转入科室接诊护士进行交接,并在专用登记本记录新生儿转科情况,转诊及接诊护士需共同确认新生儿身份和性别,并须三方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离开原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助产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

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助产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与,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4、接诊急诊孕产妇:如胎膜早破、中央性前置胎盘伴阴道出血者、高血压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等责任护士∕助产士协助其卧床,高级责任护士∕助产士快速进行重点评估,通知当班医生,必要时通知二线医师到场。 5、接诊未产检孕妇:由高年资护士∕助产士进行入院首次评估,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如已临产立即协助开通绿色通道尽快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高年资护士∕助产士立即协调人员协调医生开通绿色通道,叫床边超声和心电图,通知麻醉科,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始手术。 6、接诊临产孕妇:接诊助产士向孕妇作自我介绍,介绍产房环境、设施的使用,讲解产程中注意要点。 7、接诊传染病孕妇:应放置于隔离分娩间,按《消毒隔离规》进行护理和助产。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认真填写母婴交接核对表∕手术交接核对表,以确认分娩∕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制度与规,并主动邀请产妇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3、新生儿娩出后由助产士给产妇或家属查看新生儿性别和外观,让其主动确认新生儿性别,查看新生儿外观有无异常,并告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