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一、什么是生长发育
1、生长:是指各个组织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3、成熟:是指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的状态。标志着个体发育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的阶段。
二、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至分娩)
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分娩共280天(约40周)为胎儿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组织器官正在形成,母体的身体状况、情绪、营养、卫生环境等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内前三个月(1—8周)称胚胎期,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是细胞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都会引起各种畸形发育。在胚胎期末,各系统器官几乎都已基本分化成形。中间三个月为内脏发育更趋完善时期;后三个月为形体增长体格发育更加迅速的时期。因而,孕妇若在整个怀孕期间,尤其前三个月内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受到精神创伤、感染、物理损伤、药物、营养缺乏等),往往可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胎、流产、先天畸形和智力低下等。因此,这阶段应注意孕期保健,如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品;防止各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防止接触各种有毒物品和放射源等。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预防各种先天性畸形,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二)新生儿期(娩出至生后28天)
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到出生后28天。从孕期第28周到生后一周称围产期,围产儿的死亡率最高,新生儿的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因此,围产期的保健特别重要。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从胎内依赖母体生活转到胎外独立生活,面临着内外环境巨变,全身各系统功能从不成熟转变到初建和巩固。
(三)婴儿期(29天-1岁)
从出生29天至1岁,称婴儿期,亦称乳儿期。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在生活中必须注意合理调配营养,适时增加辅食,一般10-12个月断奶为宜。
(四)幼儿前期(1-3岁)
相当于托儿所阶段。主要特点是身长、体重的增长减慢,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快。骨骼加速钙化过程。囟门一般在1岁左右闭合;乳牙在2岁左右全部出齐,由母乳转为普通食物喂养。
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增加,促进了动作的发展,孩子从走不稳到走得很稳,并且开始学习跑、跳、到3岁时走、跑、跳能运用自如,

能单足站稳,单足跳跃。接触的事物增多,也促进了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智能发育较快。因此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良好时期。但由于好奇心和识别危险的能力较差及运动能力的不完善,容易发生危险,故成年人要多加保护。活动范围扩大,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多,但免疫力仍然较低,容易患传染性疾病。该期仍应注意调配膳食,给予富含营养、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继续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预防接种。应防止中毒或创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还要对他们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五)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岁)

相当于幼儿园阶段。这一时期体格发育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使得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出现了飞跃。智力发展增快,理解能力逐渐加强,求知欲强,好奇、好问、模仿性强。运动的协调能力逐渐完善,可以从事一些较细致的手工和轻微的劳动,也能学习简单的文字、图画及歌谣。为入小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虽已增强,但因生活范围扩大,接触疾病和受伤的机会增多。该期仍需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幼儿活动量大,应供给充足的营养。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保教人员要注意言教、身教,为幼儿树立榜样,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和教育,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
(六)学龄期(7-12岁)
这一时期,身高、体重都平稳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发育基本完成,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已基本完成,抑制能力、分析能力显著加强,智能发育较快;感情逐渐稳定下来,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控制力较弱,仍有好动、好问的特点,在学习过程,神经显著紧张,因此,需要有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加以调节,以不断完善神经系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并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防治龋齿,保护好视力。
(七)青春发育期(13—20岁)
从生长突增开始到生长完全停止,又称发育期。一般女性从10-12岁起,到17-19岁,男性平均晚2年左右。此期最大特点是:身心都在急剧地变化,从未成熟达到成熟,从未定型达到定型。一到青春发育期,形态方面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加速增长;机能方面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红细胞等各有加强;

身体素质的速度、耐力、灵活性等变化很大;各种激素相继增量;性器官及性功能在迅速成长;心理行为以及智力技能等都有巨大的发展。在这身心成熟,心理定型的急剧变化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要很好地加以重视和引导。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此,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必须了解、研究和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共同规律,结合各年龄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促进、增强和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由此可见,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不仅身体比成人小,而且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机体。幼儿动作粗大,情感简单,是一个没有成熟,缺少经验的机体,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各种知识及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因此在进行卫生保健、教养工作时,必须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来安排具体措施,绝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教育。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各有独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也不均衡
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因此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胎儿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初期,而且女比男大约早两年出现。
(四)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身体的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发育不是同时进行的。某一器官可能增长得快,另一些器官增长得比较慢,有的器官却在一定阶段趋于退化。呈现出不同的发育趋势:
(1)神经系统领先发育
(2)淋巴系统发育得最快
(3)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时间和速度虽然各有

不同,但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的发育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适应的。因此任何一种对机体起作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多个系统。
(五)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般的规律,但由于儿童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先天因素决定一个孩子发育的可能性,后天因素决定他发育的现实性。
在评价某个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时,不能简单的将其指标数据同标准平均数比较,并由此做出片面的结论,而应考虑到个体发育的差异性,将他们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幼教工作者应尽可能改善幼儿的后天环境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遗传潜能,使他们的生长发育达到应有的水平。
(六)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密切联系
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在儿童身上是统一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而心理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生理功能。
幼儿生理和心理之间相互发生重要的影响。生理上的缺陷会引起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总之,幼教工作要想促使幼儿生长发育达到最高水平,就必须认识和掌握幼儿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更有效地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保证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有两类: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遗传基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而环境和教育条件则影响了遗传潜力的发挥,最后决定发育的速度及达到的程度。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都受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子女达到成人时身高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儿子成人时身高(cm) (父身高+母身高) × 1.08
2
女儿成人时身高(cm)父身高× 0.923+母身高
2。
(二)外在因素
1、母亲的健康状况
2、营养
3、疾病:
4、体育锻炼
5、生活制度
6、药物
7、季节与气候
8、社会因素
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
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能了解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为卫生保健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及素质指标等。
(一)生长发育形态指标
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等;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等;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1、体重: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
儿童的体重可用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kg)
7~12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6×0.5(kg)
1~10岁: 体重(kg)=年龄×2+8(或7)
2、身高(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儿童的身高可用以下公式估算
2-7岁身高=年龄(岁)×5+80(cm)
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表示颅骨及脑的大小与发育程度。是反映学前儿童脑发育的重要指标。也是脑积水、小头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
4、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1周的长度。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是人体重视厚度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也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5、坐高(顶臀长):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坐高占身高的比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时与胸围相等,2岁后更小。
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用以评价营养状况。
(二)生理功能指标
1、心率、脉搏、血压:是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测定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心电图、心血流图观察)。
2、呼吸频率、肺活量、呼吸差: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测定呼吸功能。
3、握力、拉力、背肌力及静力性肌耐力:是反映运动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测定骨骼肌肉的功能。
4、最大耗氧量: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的综合指标。可以全面观察心脏血管和呼吸机能相互配合的能力。
(三)生长发育其他体格评价指标
1、视力
2、听力
3、微量元素
4、血红蛋白
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
(一)生长发育标准
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可因选择样本的不同而分为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
现状标准: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儿

童的发育水平。
理想标准: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体格发育状况较理想,而高于一般儿童水平的标准。
(二)身体发育的评价方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评价应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和发育匀称程度三个方面。常用的评价方法
1、发育等级评价法
发育等级评价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根据与应该均值差异的大小和高低,评定该儿童的发育水平(等级)。
2、曲线图评价法。
3、指数评价法
这是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的方法。指数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人体形态、功能和素质三方面的指数,以下为主要的几个形态指数:
(1)身高体重指数:即体重(g)/身高(cm)它表示每厘米身高所含的体重量,可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也反映当时的营养状况。此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男孩大于女孩。
(2)身高胸围指数:即胸围(cm)/身高(cm)×100,它可反映胸廓发育状况,说明人体的体形。指数大说明胸围相对较大。此指数在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增加,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且男孩大于女孩
(3)身高坐高指数:即坐高(cm)/身高(cm)×100,该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的比值来反映人体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以说明体型特点。它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说明下身比例逐渐增加。
(4)Kaup指数:即体重(g)/身高(cm)×104,该指数同样反映了人体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充实度,尤其适合于婴幼儿。正常值为15-19(如>22为肥胖,13-15为消瘦,13-10为营养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