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方法与应用

计量地理学方法与应用

计量地理学方法与应用一、统计分析方法。

这可是计量地理学里很重要的一类方法哟。

就比如说相关分析,它能帮我们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通过相关分析就能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看看关系紧密不紧密。

再比如说回归分析,它能根据已知的数据建立起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地理现象。

比如说根据过去几年某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数据,用回归分析就能预测接下来几年这个城市的人口大概会怎么变化。

还有聚类分析也挺有意思的。

它能把相似的地理区域或者地理现象聚到一起。

比如说研究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就能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归为一类,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各个城市的经济特点啦。

二、数学模型方法。

数学模型在计量地理学里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哟。

比如说地理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它可以用来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地区有一定的土地资源,要怎么分配给不同的农业产业,才能让经济效益最大化呢?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就能算出最优的分配方案。

还有一些非线性模型,像重力模型。

它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啥的。

就好比两个城市之间的吸引力大小,就可以用重力模型来计算,看看哪个城市对人口或者经济要素的吸引力更强。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在计量地理学里的应用那可太广泛啦。

它能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GIS技术就能把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加载进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哪些地方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而且GIS技术还能进行空间分析,比如缓冲区分析。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一个工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设定不同的缓冲距离,看看在不同范围内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

四、计量地理学方法的应用领域。

1. 资源管理方面。

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然资源。

比如说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用水需求等数据,制定出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让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现象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计量地理学的背景、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背景计量地理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地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问题。

地理现象具有多样性和高度复杂性,如何准确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成为地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计量地理学通过引入数学、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来量化和分析地理现象。

二、基本原理1. 空间分析原理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现象往往有着空间分布的特点,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空间交互作用等。

2.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工具之一。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量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IS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技术系统。

通过GIS,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可视化、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等。

三、常用方法1.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地理数据可以通过田野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测量仪器和民众参与等方式获取。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差异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出影响地理现象的因素,并进行空间预测和决策支持等。

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复杂关系。

该模型结合了因果关系和测量模型,可以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计量地理学》课程笔记

《计量地理学》课程笔记

《计量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1. 背景-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家们开始寻求更精确、更系统的分析方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地理数据的积累为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能。

2.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沃尔德华·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和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等人的工作标志着计量地理学的诞生。

- 我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引入了西方的计量地理学理论和方法。

3. 产生原因- 地理学研究的内在需求: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需要定量化的研究方法。

- 数学与统计学的发展:为地理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运算成为可能。

二、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研究对象- 地理空间分布:研究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 地理现象的变化:分析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 地理要素关系:探讨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研究内容- 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清洗、转换和存储等。

- 地理现象的定量描述: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

- 地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建立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 地理空间分析: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格局、空间过程和空间关系。

三、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数学方法- 概率论:用于描述和推断地理现象的不确定性。

- 数理统计:用于数据分析、假设检验和模型建立。

- 线性代数: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矩阵运算。

- 微积分: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率和累积量。

2.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可视化。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系统动力学 地理系统的仿真、模拟和预测。
控制论
用于地理过程、地理系统的调控研究。
信息论
用于各种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
突变论
用于有关突发性地理现象、地理事件的研究。
灰色系统方法 灰色地理系统的分析、建模、控制与决策研究。
(三)其他数学方法
网络分析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方法 分形理论 小波分析
用于交通网络、通讯网络、河流水系等地理网络的 研究。
2学时 3学时 14学时 6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1学时
➢ 系统仿真研究,如世界模型。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
研究对象
3、区域研究 均质区域与功能区域 强调区际之间的关系和区域空间组织
如跨流域调水,城市圈研究,城市规划,区域合 作。
二、研究内容 ——地理学应用中的各种数学方法
(一)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其他数学方法
1、定义:
计量地理学:是研究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
现代技术手段,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进行定量 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及演化规律,进行地理系统预测及优化调控的学 科。
实验数据 调查数据 统计数据
……
数据 整理
理 地理现象的规律
论 分
地理事物发生发 展的过程

应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
(一)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
数学方法
用途
概率论
用于地理现象、地理要素的随机分布研究。
抽样调查
用于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相关分析
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
拟合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发展趋势。

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3篇)

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地理学在地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计量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 实践教学内容(1)计量地理学基本理论: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学习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ArcGIS、MapGIS 等。

(3)空间数据分析: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等。

(4)地理模拟与可视化:学习地理模拟软件的使用,如GeoSIM、SWAT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践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实例,讲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计量地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统计学的跨学科领域,旨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量化和分析地理现象、地貌特征和空间关系。

它的目标是通过量化研究和空间数据的定量分析,提供对地理现象的客观度量和科学解释。

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特点和方法包括:1.空间分析:计量地理学对于地理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空间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进行量化和分析。

通过空间聚类、空间交互、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地理模型和预测:计量地理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地理模型,以预测和解释地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回归分析、时空插值和模型模拟等技术,可以预测未来的地理变化和趋势。

3.数据采集和处理:计量地理学依赖于大量的地理数据。

它涉及到收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地貌参数、土壤特征、气候数据、人口统计等。

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转换和集成,以供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建模。

4.空间统计方法:计量地理学使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地理数据。

例如,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空间回归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

5.可视化和地图制图:计量地理学通常通过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和传达地理数据和分析结果。

地图制图和数据可视化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统计结果以图形和空间的形式直观呈现,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数据。

通过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量化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提供对地理问题的科学解释和定量预测。

它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资源评估、区域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量地理学期末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论文引言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理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背后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通过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本文将探讨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且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计量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地理学、统计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数量性质和空间分布规律。

它使用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 空间位置: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空间分布。

- 数量特征:地理现象的数量性质,如面积、人口密度、温度等。

- 空间关联: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影响。

- 空间模式: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

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计量地理学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1.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关联。

2. 空间插值:通过已知的数据点来推测未知位置的数据值,常用于生成地理现象的连续空间分布图。

3. 空间回归: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空间关系,以进一步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4. 空间聚类: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来识别空间上相近的地理现象,以便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趋势。

5. 空间可视化:使用地图和图表等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地理信息。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计量地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种地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城市规划: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流动、土地利用等,以帮助规划部门做出科学决策。

2. 环境研究: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地理现象,以帮助环保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

3. 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趋势,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又称数量地理学或统计地理学或理论地理学,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地理现象及地理要素的科学,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是数学与地理学相交叉的学科。

“计量革命”:指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以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为内涵的计量运动。

计算地理学:以向量或并行处理器为基础的超级计算机为工具,对“整个”、“大容量”资料所表征的地理问题实施高性能计算,探索构筑新的地理学理论应用模型。

空间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中位数:将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那个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

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方差: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罗伦次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锡尔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

变异系数:它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

偏度系数: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峰度系数: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统计分组:所谓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多样化指数:研究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综合发展的评定指标。

定性数据:表示地理现象或要素只有性质上的差异,而没有数量上的变化。

罗伦次曲线: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罗伦次,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后来,这种曲线就被称之为罗伦次曲线。

间隔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连续的量来表示地理要素,根据地理要素的不同性质,它采用不同的度量单位作为标准。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计量地理学:是以数学方法为核心,以计算机方法和现代计算工具为基础,以各种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空间与过程的研究、生态研究、区域研究。

其研究内容是:分布型研究、相互关系研究、类型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2、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

(其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属性数据功能或作用:可以分类;可以排序;标识作用;检索作用)3、相关分析就是衡量事物之间或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以相关系数为基础的统计方法就是相关分析。

4、趋势面分析:用数学的方法,以数学模型来模拟(或拟合)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性变化趋势的方法,称为趋势面分析。

5、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6、空间分析,即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是现代计量地理学中一个快速发展的方向领域。

7、聚类分析就是根据地理变量(或指标或样品)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亲疏程度,用数学的方法把它们逐步地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个体或站点之间、群体之间亲硫关系的客观的分类系统。

8、偏相关分析:指在地理系统中进行多要素间相关分析时,而把其它要素视为常数来专门单独研究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关分析。

9、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罗伦次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10、锡尔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

(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11、拟合优度:是指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显然若观测点离回归直线近,则拟合程度好;反之则拟合程度差。

12、时间序列: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变量)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他反映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计量地理 学

计量地理 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向计算地理学 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大学开设运筹学课程,
《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开始出现运用有关数学 方法研究地理问题的论文。
3. 计量 地理 学在 中国 的发 展
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量地理学正式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0年5月,《计量地理学》被列为全国综合大 学地理系和高等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专业课;中 国地理学会于1983年召开数量地理研讨会; 1984年和1985年,正式出版了教材《计量地理 学概论》(林炳耀编)和《计量地理学基础》 (张超、杨秉庚编)。
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
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 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
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1.4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
应用方面 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 地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
期)
数学方法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规划 方法、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方法、数学物理方 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学方法、非线性 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等。
分形理论
小波分析
用于有关地理实体的形态及要素分布形 态的自相似机理研究。
用于多层次、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地理 时空过程的时频分析。
人 工 神 经 网 用于有关地理模式的识别、地理过程机 络 制的自学习及预测等。
遗传算法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1、计量地理学:它是一门在研究中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采用数学方法定量化解决地理问题的学科。

2、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

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3、间隔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4、比例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5、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则称其为有序尺度或等级尺度数据。

6、二元数据:即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7、名义尺度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8、洛伦兹曲线:意大利统计学家洛伦兹,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9、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指数。

10、回归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模型。

11、时间序列:也叫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12、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13、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1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15、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地理学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古代地理学和 近代地理学中的数 学方法限于定量地描述、记载和解释。
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是 为了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揭示地 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 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 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章主要内容
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
早 期 计 量 运 动 的 三 种 学 派
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形成了 3大学派:
①艾奥瓦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
蒂。受杜能、廖什、克里斯塔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 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 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
第1节
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计量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
近代地理学有3种主要学派:
①区域学派,代表人物是赫特纳(A.Hettner)、
哈特向(R.Hartshorne)。
②人地关系学派,Βιβλιοθήκη 表人物是洪堡三、计量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大学开设运筹学课程, 《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开始出现运用有关数学方法研 究地理问题的论文。 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量地理学正式起步。1980 年5月,《计量地理学》被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地 理系列为专业课;中国地理学会于1983年召开数量地 理研讨会;1984年和1985年,正式出版了教材《计量 地理学概论》(林炳耀)和《计量地理学基础》(张 超、杨秉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地理数学方法的应用与 系统科学、系统分析方法以及GIS技术有机地结合起 来。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1、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2、相关分析: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拟合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发展趋势。

方差分析:研究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时间序列分析:用于地理过程时间序列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主成分分析:用于地理数据的降维处理及地理要素的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用于各种地理要素分类、各种地理区域划分趋势面分析:用于拟合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

3、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评价一:在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计量地理学”担负着方法论的任务,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地理学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定位的分析。

地理系通过“计量地理学”的教学,让本科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理解数学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合实际问题的分析,是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数据资料,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把数学方法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也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了条件,可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评价二:计量地理学让本科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掌握计量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模型,着重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地理数据资料,利用定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简答)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定量化的地理数据是建立地理数学模型的基础,其作用为:确定模型的参数、给定模型运行的初值条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形式化、逻辑化与数量化,是所有地理数据的共同特征。

二、不确定性。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

(2)数据误差。

三、多种时空尺度。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_2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Me =Mo );(2)( > Me>Mo ); (3)( <Me<Mo ) 1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 比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 集中化程度 和 均衡度 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计量地理学的概念名词解释

计量地理学的概念名词解释

计量地理学的概念名词解释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现象与空间模式的定量化方法的学科。

它结合了空间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和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我们将通过解释几个常见的计量地理学概念名词,来探讨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地形图、地理图像、卫星影像、地理数据库等。

这些数据反映了地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是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为决策制定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空间模式:空间模式是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呈现出的特定形式或规律。

它描述了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聚集、散布和交互关系等特征。

计量地理学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出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并研究其形成原因和演化机制。

对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空间模式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

空间统计学:空间统计学是一种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相关性的统计方法。

它考虑了地理数据的特殊性,即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是非随机的,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通过使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可以量化和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进而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空间组织的规律。

空间统计学在城市规划、环境科学、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把地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GIS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多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模型构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例如,通过GIS可以分析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土地利用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等方法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计量地理学课件1绪论

计量地理学课件1绪论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量地 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应用 范围不断扩大。
计量地理学的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具有重要价值,如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它能够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复杂的地理问题。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对于推动地 理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重 要意义。
计量地理学课件1 - 绪论
• 计量地理学简介 • 地理学研究方法 • 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计量地理学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计量地理学简介
定义与背景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学 科。
它强调定量化、模型化和预测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 相互关系。
空间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空间大数据的获取和存储能力将 得到大幅提升,为地理学研究提
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
空间大数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掘和分析将有助 于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 律,提高地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空间大数据的应用将拓展到更多 的领域,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 护、灾害预警等,为社会发展和
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和相互作用,如距离、方向、拓扑关系等。
空间过程
研究地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包括扩散、迁移、演变等过程。
空间优化与规划
空间优化
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优化地理要素 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空间利 用效率和效益。
空间规划
基于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制定 和实施空间规划方案,实现区域可持 续发展和城乡建设。
02
地理学研究方法

计量地理学实习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结合了地理学和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解释。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 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计量地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讲座和讨论,我们对计量地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实习的第二周,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商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地理数据。

3. 地理数据分析与建模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建模。

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剔除无效数据。

(2)数据探索性分析:运用统计图表、散点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分析。

(3)计量模型构建: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如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等。

(4)模型参数估计:运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4. 实习成果展示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成果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展示实习成果。

四、实习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计量地理学在实际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地理数据分析,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

3.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4. 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导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沟通能力。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是: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极差答案:B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的是:A. 点B. 线C. 面D. 拓扑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A. 缓冲区分析B. 叠加分析C. 距离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A. 数据来源B. 数据类型C. 数据处理方法D. 数据量答案:C5. 在进行空间插值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数据?A. 克里金插值B. 最近邻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线性插值答案:B6. 地理坐标系统中,经度表示:A. 东西方向B. 南北方向C. 角度D. 距离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A. 数据输入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输出答案:C8.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的点、线、面的是:A. 属性数据B. 空间数据C. 非空间数据D. 元数据答案:B9. 在空间分析中,用于计算区域内部相似度的指标是:A. 标准差B. 变异系数C. 相关系数D. 均值答案:C10.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关系的是:A. 拓扑关系B. 几何关系C. 空间关系D. 属性关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计量地理学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A. 热点分析B. 空间聚类分析C. 空间插值D. 空间回归分析E. 空间关联分析答案:ABCD2.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描述空间实体属性的数据类型包括:A. 数字型B. 文本型C. 图像型D. 几何型E. 声音型答案:ABD3. 地理坐标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A. 经纬度坐标系统B. 投影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极坐标系统E. 球面坐标系统答案:ABC4. 空间插值方法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确定性插值?A. 最近邻插值B. 克里金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样条插值E. 泰森多边形插值答案:CDE5.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包括:A. 地图符号化B. 地图注记C. 地图渲染D. 地图投影E. 地图制图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计量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计量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1)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1)二、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三、国际计量地理学发展 (2)四.中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 (3)第二节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一、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二、计量地理学的内容 (5)第三节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一、地理系统分析 (6)二、随机数学方法的应用 (6)三、地理系统模拟 (6)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6)第四节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7)一、计量地理学和生产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7)二、系统分析的应用 (7)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7)四、计量方法的发展 (7)第一章 绪 论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第一节 计量地理学的产生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计量地理学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十世纪中叶,地理学掀起了一次巨大的革命,主要是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即所谓“计量革命”(Quantitative Revolution )。

许多新的地理著作和论文,再不是如过去那样只用文字及地图,而是应用了许多数学公式及统计图表。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些模式(Models )、法则(Rules )、定律(Laws )、学说(Theories )或假说(Hypothesis )等。

在过去只有自然科学能够做到,现在则许多社会科学都已如此,而且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Computers )进行复杂的数理统计分析。

地理学的研究,已经与其它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一样,迅速地建立起科学的分析方法。

传统的地理学,每每用一些过于笼统的形容语句去描写一个区域或城市的特性。

例如:某区气候良好,适宜人居;或某地地形崎岖,生产落后;又或说某一城市形势握要,工商业发达;或者说某地的土质肥美,农产丰盛;某市交通发达,人文荟萃等等。

这些形容语句,在传统式的教科书中应用太多,而缺乏了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数理统计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 模拟分析方法 计算机技术运筹学分析法 研究中广泛应用 在地理学各领域在地理上,各种现象因地域而异,也是由于构成此一现象的许多因素的量的配合不同所致,所以质变是由量变而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配套实习指导
§10 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主成分分析
1.概述
Matlab 语言是当今国际上科学界(尤其是自动控制领域)最具影响力、也是最 有活力的软件。它起源于矩阵运算,并已经发展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语言。 它提供了强大的科学运算、灵活的程序设计流程、高质量的图形可视化与界面设 计、与其他程序和语言的便捷接口的功能。Matlab 语言在各国高校与研究单位起 着重大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 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for p=1:length(newi)
for q=1:length(y)
result(q,p)=sqrt(newval(newi(p)))*vec(q,newi(p));
end
end
%计算载荷
disp(result)
cwscore.m
%cwscore.m,计算得分 function score=cwscore(vector1,vector2); sco=vector1*vector2; csum=sum(sco,2); [newcsum,i]=sort(-1*csum); [newi,j]=sort(i); fprintf('计算得分:\n') score=[sco,csum,j]
k =1
n
n
∑ ∑ (xki − xi )2 (xkj − x j )2
k =1
k =1
(2)
因为R是实对称矩阵(即rij=rji),所以只需计算上三角元素或下三角元素即可。 ② 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配套实习指导
首 先 解 特 征 方 程 λI − R = 0 , 通 常 用 雅 可 比 法 ( Jacobi ) 求 出 特 征 值
青 岛 702.97 0.369 3 2 382 320 11 492 036 13 408 17 038 658 435 4 978 045 103.52 961 704
郑 州 615.36 0.342 4 677 425 5 287 601 10 433 6 768 387 252 5 135 338 84.66 696 848
武 汉 740.20 0.586 9 1 211 291 7 506 085 9 793 15 442 604 658 5 748 055 149.20 1 314 766
长 沙 582.47 0.310 7 1 146 367 3 098 179 8 706 5 718 323 660 3 461 244 69.57 596 986
南 京 537.44 0.534 1 989 199 13 072 737 14 269 11 193 664 299 5 680 472 113.81 1 357 861
杭 州 616.05 0.355 6 1 414 737 12 000 796 17 883 11 684 449 593 7 425 967 96.90 1 180 947
4.程序测试
原始数据
中国大陆 35 个大城市某年的 10 项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见下表。
5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配套实习指导
城市 名称
年底总 人口 /万人
非农业 人口比 例/%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客运 总量 /万人
货运 总量 /104 t
地方财政 预算内收 入/万元
z 22
L
z
2m
⎥ ⎥
⎢M M
M⎥
⎢ ⎣
z
n1
zn2
L
z
nm
⎥ ⎦
2.程序结构及函数作用
(4)
在软件 Matlab 中实现主成分分析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编程来 实现;二是直接调用 Matlab 中自带程序实现。下面主要介绍利用 Matlab 的矩阵 计算功能编程实现主成分分析。
程序结构
子函数
城乡居 民年底 储蓄余额 /万元
在岗职 工人数 /万人
在岗职工 工资总额
/万元
北 京 1 249.90 0.597 8 1 843 427 19 999 706 20 323 45 562 2 790 863 26 806 646 410.80 5 773 301
天 津 910.17 0.580 9 1 501 136 22 645 502 3 259 26 317 1 128 073 11 301 931 202.68 2 254 343
sumrate=sumrate+rate(k);
newi(length(y)+1-k)=i(k);
if sumrate>0.85 break;
end end
%记下累积贡献率大于 85%的特征值的序号放入 newi 中
4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配套实习指导
fprintf('主成分数:%g\n\n',length(newi)); fprintf('主成分载荷:\n')
3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配套实习指导
3.源程序
cwstd.m
%cwstd.m,用总和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
function std=cwstd(vector) cwsum=sum(vector,1); [a,b]=size(vector);
%对列求和 %矩阵大小,a 为行数,b 为列数
呼和浩特 207.78 0.441 2 365 343 816 452 2 351 2 623 105 783 1 396 588 42.11 309 337
沈 阳 677.08 0.629 9 1 295 418 5 826 733 7 782 15 412 567 919 9 016 998 135.45 1 152 811
主成分分析计算步骤:
①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 r11 r12 L r1p ⎤
R
=
⎢ ⎢
r21
⎢M
r22 M
L
r2
p
⎥ ⎥
M⎥
⎢⎢⎣rp1
rp2
L
rpp
⎥ ⎥⎦
(1)
在(1)式中,rij(i,j=1,2,…,p)为原变量的xi与xj之间的相关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rij =
n
∑ (xki − xi )(xkj − x j )
for z=1:length(y)
newy(z)=y(length(y)+1-z);
end
fprintf('%g\n',newy)
rate=y/sum(y);
fprintf('\n 贡献率:\n')
newrate=newy/sum(newy)
sumrate=0;
newi=[];
for k=length(y):-1:1
主成分 zi 的贡献率为
累计贡献率为
λi
p
∑ λk
k =1
(i = 1,2,L, p)
i
∑ λk
k =1
p
∑ λk
k =1
(i = 1,2,L, p)
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 85%~95%的特征值 λ1, λ2 ,L, λm 所对应的第 1、第 2,…, 第 m(m≤p)个主成分。
④ 计算主成分载荷。 其计算公式为
λi (i = 1,2,L, p) ,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即 λ1 ≥ λ2 ≥ L ≥ λp ≥ 0 ;然后分别求出
p
∑ 对应于特征值 λi 的特征向量 ei (i = 1,2,L, p) 。这里要求 ei =1,即 ei2j = 1,其中 j =1
eij 表示向量 ei 的第 j 个分量。
③ 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广 州 685.00 0.621 4 1 600 738 23 348 139 22 007 23 854 1 761 499 20 401 811 182.81 3 047 594
深 圳 119.85 0.793 1 299 662 20 368 295 8 754 4 274 1 847 908 9 519 900 91.26 1 890 338
哈 尔 滨 927.09 0.462 7 2 663 855 4 186 123 6 720 7 520 481 443 6 450 020 172.79 1 309 151
上 海 1 313.12 0.738 4 2 069 019 54 529 098 6 406 44 485 4 318 500 25 971 200 336.84 5 605 445
南 昌 424.20 0.398 8 688 289 2 305 881 3 674 3 189 167 714 2 640 460 62.08 479 ,555
济 南 557.63 0.408 5 1 486 302 6 285 882 5 915 11 775 460 690 4 126 970 83.31 756 696
fprintf('特征向量(vec)及特征值(val):\n') [vec,val]=eig(std) %求特征值(val)及特征向量(vec)
newval=diag(val) ;
[y,i]=sort(newval) ;
%对特征根进行排序,y 为排序结果,i 为索引
fprintf('特征根排序 ) = λi eij (i, j = 1,2,L, p)
(3)
得到各主成分的载荷以后,还可以按照教材中(3.5.2)式进一步计算,得到 各主成分的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