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
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A. 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禅让制
2.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
实,它们反映出当时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是()
A.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B.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 人口流动,民族交融
D.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3.“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 《道德经》
B. 《论语》
C. 《诗经》
D. 《春秋》
4.“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
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这次“真正的统一”是()
A. 禹建立夏朝
B. 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
C. 汉武帝大一统
D.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5.灭六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便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于是统一六国文
字,颁行全国。
统一后的文字是()
A. 金文
B. 大篆
C. 小篆
D. 隶书
6.“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
A. 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
B. 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 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D.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7.《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罪,余悉除去秦法”。
这一史实说明刘邦()
A. 善用人才
B. 刚愎自用
C. 收揽民心
D. 武力治国
8.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
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A. 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 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 轻徭薄赋,体养生息
9.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
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A. 兴办太学,教授儒学
B. 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
C. 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
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 黄巾起义的打击
B. 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
D. 州牧割据,威胁中央
11.“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
事范围”。
对汉通西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 张骞
B. 蔡伦
C. 卫青
D. 霍去病
12.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
是()
A. 张角
B. 蔡伦
C. 董仲舒
D. 张衡
13.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
念范畴的中医学。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 擅长针灸的华佗
B. 尝遍百草的神农氏
C. 使用“四诊法”的扁鹊
D. “治未病”的张仲景
14.清朝赵翼说过,“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
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这里“此例”是指()
A. 纪传体通史
B. 国别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
15.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
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A. 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
B.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
C. 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
D. 《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
16.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联系的记载是()
A.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B. 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
C. 汉武帝开辟的海上航线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都护府在乌垒城
1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
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B.
C. D.
18.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商,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目的是()
A. 缓和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
B. 显示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民族向心力
C. 认祖归宗,促进民族融合
D. 促进草原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
19.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
口殷实”的景象。
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A. 官渡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
20.如图所示的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
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它们的引入()
A. 消除了民族矛盾
B. 丰富了汉族生活
C. 导致民族关系紧张
D. 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21.秦国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都获得了成功,其根本因素是()
A. 商鞅与孝文帝都善于谋略
B. 都是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C.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2.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
律进行精细的推算。
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A. 设计制造指南车
B. 设计制造千里船
C. 编著《缀术》
D. 精确计算圆周率
23.《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
长盛不衰。
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A. 锺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王献之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
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A.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
B. 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 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D. 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25.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
中,历史离我们很近。
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A. 阅读《史记》
B. 到博物馆参观
C. 采访老红军战士
D. 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史料丰富印证辉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科学》杂志上曾发表文章认为,处于旧石器早期的北京人“那里的任何火焰都不是人手所点燃的”。
在2009年6月24日开始的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灰烬、烧骨、烧石,这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的打了一巴掌。
据材料一,分析这次挖掘“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的打了一巴掌”的理由。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周口店北京人的遗存有何历史价值。
材料二周时期,吸取商朝人嗜酒亡国的教训,大量减少青铜酒器,礼器增多,不同等级贵族拥有的礼器类型和数量不同。
据《春秋•公羊传》中的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依此类推,不能越级使用。
据材料二,分析青铜礼器在周代被赋予的政治含义。
材料三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编自《诸子百家》
据材料三,概括“孔子之道”的影响。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孔子之道”的理解。
材料四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摘自季羡林《我心中的新疆》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请概括丝绸之路在古代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27.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史实。
通过考古发现,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磨制石器、陶器和骨器;在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碳化的稻粒和家猪骨骼。
据材料一,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莫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进步。
材料三(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据材料三,对比江南经济发展前后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北朝时期,位于渤海之郡的益都城,诞生了一位农学大师,他就是被誉为“农圣”的贾思勰。
在533~554年间,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生产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总结、分析、整理,终于写成了我国古代农学史上的第一部农业科学技术巨著。
据材料四,贾思勰著书立说凸现了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并写出这部农业科学技术巨著的名称。
28.创业不易,守成更不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据材料一,分析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时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毛玠初见太祖(曹操),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太祖敬纳其言,行之。
据材料二,概括毛玠给曹操提出成就霸业的两条措施。
材料三司马炎病故,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
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爆发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据材料三,概括“八王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材料四(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摘编自《魏书》卷四十
据材料四,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问题?并据此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实行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
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本题主要掌握春秋战国相关知识。
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
能力。
3.【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
在《道德经》里。
老子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故选:A。
本题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为切入点,考查老子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及其《道德经》,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B
【解析】
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诸侯割据”“十年间”“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颁行天下,废除
原来六国的文字。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文字,把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D
【解析】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阿房,阿房,亡始皇”就是对秦朝修建大型建筑--阿房宫的描述,是秦朝滥用
民力,民怨沸腾的表现。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秦的暴政。
秦朝暴政的表现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
注意掌握秦朝暴政
的具体表现。
7.【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可知,这反映了刘邦收揽民心,这与项羽的残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刘邦最终取胜的重要原因。
故选:C。
本题以《史记•高祖本纪》的一段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解析】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
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据“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
据“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关键信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
故选:B。
本题以《汉书•儒林传》记载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10.【答案】C
【解析】
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
向了衰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
原因与影响。
11.【答案】A
【解析】
对汉通西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
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辗转到达大月氏后返回长
安。
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及意义.
12.【答案】B
【解析】
我国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
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故选:B。
本题以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D
【解析】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还提出了“治未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治未病”的张仲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东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
据“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者遂不能
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此例”是指纪传体通史。
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的。
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蒋干
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演义》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演义》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联系的记载。
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依托,考查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
联系的记载。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联系的记载的相关知识。
17.【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国先灭了蜀国,266年,司马炎(晋武帝)然后西晋取代魏国,建立西晋,都城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
一些规律。
”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
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为了缓和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内迁的少
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商,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商,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
的后代为依托,考查民族融合。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19.【答案】D
【解析】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
但
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
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与
影响。
20.【答案】B
【解析】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所示的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它们的引入丰富了汉族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关知识。
21.【答案】C
【解析】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封建制度得以确立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说商鞅变法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富国强兵,确立新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因此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是根本原因,故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