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
吴起油田榆树坪区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分析与研究
158吴起油田白河区块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吴仓堡镇西部,油区中心距离吴起县城约19.2km,北、西、南、东分别与定边采油厂、长庆油田作业区、胜利山油区、吴仓堡油区相邻。
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油区东西宽约10km,南北距离约22km,主要含油层为延安组延10、延8,延长组长4+5、长6、长8油层,油藏埋深1330~2230m;303省道北连定边、南至吴起,交通较为便利;全区分周关、黄砭、榆树坪三个开发单元,工区面积180km 2,探明含油面积92.09km 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395.58×104t,见图1[1]。
1 榆树坪区注水开发现状榆树坪区水驱控制面积1.35km 2,水驱控制储量64.93×104t,注水层位为延9,有注水站2座(吴90注水站400m 3、吴92注水站200m 3),设计注水规模600m 3,共有注水井5口,开井5口,利用率100%,日注水平72.84m 3,单井日注量14.57m 3,累积注水量1.38×104m 3,累计地下亏空30.31×104m 3,受益井18口,注采对应率89%,当前注采比4.48,累积注采比0.15。
区域内主力油层未划分至小层,小层地质图件不完善,各小层吴起油田榆树坪区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分析与研究赵艳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600摘要:随着油藏进入开发后期,含水逐渐上升,递减加大,有效增产措施不明确,油田稳产难度大。
为了改善吴起油田榆树坪区开发效果差的现状,在对研究区地质特征以及生产概况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油藏开发现状,并针对性提出了调整政策;并对主力油层地质基础研究、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以及开发特征进行分析,优化延安组注水方式,调整注釆井网,实现延9、延10注水高效开发,查层补孔,提高注采对应率,挖潜未动用储层,制定综合调整方案,提高油井利用率,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延长油田同类型油藏整体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高含水老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
23
高含水老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
!"# !" $ % #" &'( #" ) * !
!$+,-./.01234.5678 9: %&%'#& )*'''+ #(;<=>+?>@ABCDEF>G6HI JK
摘要
为解决吴起老油田因混采 混输 混合处理而导致的地面集输系统水体严重结垢 回注油层导 致岩心伤害等问题 通过对吴起老油田各站点采出水进行分析 提出分流处理 就地回注技术方案 即让占吴起老油田采出水总量 2" 的侏罗系采出水就地建站处理 然后就近回注侏罗系 其它 水 体仍然输往原刘坪站集中处理 回注三叠系长 & 方案实施后水体配伍性改善 地面集输系统不再 结垢 处理后采出水回注油层对岩心伤害小 注水效果改善明显 分流处理 就地回注是解决吴起老 油田采出水结垢 回注伤害油层问题的最佳方法
*+ 1 1 2 2 2 1
定的 $ 吴八转为 /0!#$! 从其 !"$."/0$.等成垢阳离子和
$4 *!+ 4 ,"2+3 等成垢阴离子均较高等特点看 ! 该水样自
身化学热力学不稳定 ! 分解结垢倾向大 &3'$
,-. 4*,67 / 1,9: $ 0 0& ,-'. 7061 / 1,%: $ 0 0& ,-. 4*)60 3 175%) $ ;8& ,-. 4*,65 3 4**%0 $ ;1*& 345. 3 175%) $ ;8& 486)
* *
吴起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研究
吴起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研究吴起油田是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一座较大油田,根据前期调查和勘探工作,该油田拥有丰富的储量资源。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准确的可采储量的标定对于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
可采储量指的是油田中可以被有效开采和采收的石油储量,它是油田综合开采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因此,通过研究吴起油田可采储量的标定方法,可以确定油田的开采规模和开发方案,以实现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油田开采。
首先,可以采用物探和地质勘探的方法对吴起油田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储层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地质构造等地质参数的分析,可以初步估计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
同时,在勘探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地质模型的构建,以模拟和预测储层结构和分布,进一步准确估计可采储量。
其次,可以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可采储量的进一步标定。
例如,可以采用采收率曲线法,通过分析油田生产数据以及相关的采收率数据,来判断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
也可以应用相似油田的经验参数法,通过分析相似油田的生产数据和可采储量数据,来估算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驱模拟和压裂技术来辅助估计可采储量。
通过水驱过程中的产液量和含水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推测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
压裂技术可以通过评估油层的透气性和有效裂缝面积,来估计可采储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标定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结合油田的生产实际来进行修正和调整。
随着油田的开采程度的提高和开采方式的改进,油田的可采储量也会随之变化。
因此,在标定可采储量时,需要密切跟踪和分析油田的生产数据,并不断进行修正和优化。
总之,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为油田的科学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数学统计、水驱模拟、压裂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吴起油田的可采储量。
然而,标定可采储量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结合油田的生产实际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油田开发中解决高含水油井问题
油田开发中解决高含水油井问题随着国内的大多数油井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油井采出液进入了高含水阶段,油井的开采率日益的降低,石油的产出比也逐渐的下降,给我国的石油供应带来严重的困境,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就要提高油井的出油率,因此解决我国油开发中高含水油井问题就成为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标签:高含水油井;石油;石油开采;油田开发目前过高的含水率和油层存在伤害是许多油田部分井产能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一些油井在注水开采的过程中,注水井和油井存在裂缝或是较大的孔道沟通,从而造成了油井暴性水淹,并且造成整个区块产能的下降,这种早期的开发方式严重降低了注入水的波及系数,不利于油田的长远开发。
高含水的油井,存在地层渗透率低、均质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油井的出油率,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对石油的需求量,我国的石油储备量下降,严重威胁着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本文就以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为例,主要对我国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油井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国油井的开发效益,增减石油产量。
一、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的概述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组建于1993年3云,现总资产有117.3亿元,职工5847人,生产油井3998口,现已具备年产200万吨,日产5400多吨的原油生产能力,是延长油田中生产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生产单位,产量占到延长油田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2011年,吴起采油厂把注水开发列为“天”字号工程,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本年注水工作的目标任务确立为:新钻注水井325口,投转注230口,新增注水面积98.53平方公里,新增水驱量3173.46万吨;注水区自然递减率控制在8%以内,注水相对增油5万吨。
累计建成投运联合站5座,计量增压接转站13座,铺设集输管线1748公里,集输单井2622口,井区管输率达52.6%,提前建成投用了吴延原油运输管线,彻底结束了汽车运输原油的历史。
建成注水站48座,铺设注水管线910公里,井区道路、桥涵、队部、值班房全面改善。
吴起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技术探析
吴起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油田,但是因为长期的使用,并且没有关注实际的保养情况,造成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出现使用过度造成的出油率下降,使得整个的开发出现严重的问题,影响整体的油田使用效率,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在油田开放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油田综合利用方法,进一步提升油田在使用中的科学性,提升油田的使用效率。
1 提升油藏开发的精细程度在进行油田矿产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对矿藏资源的具体位置和分布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油井发展动态和开发使用的具体情况,对藏井中的整体情况进行更加细化的测井解释,构建各个层级之间不同的电性标准,这样可以对矿井内部的采购现状、能量分布和含水分布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其中的各项规律,然后制定出适合该油田实际情况的改革意见,保证油田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全面的掌握油田的分布情况。
2 提升油田动态监测的科学性油田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监测的各项指标,将渗透率、综合含水量、油水的不同分部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清晰的监测,这些指标对油田后期的使用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掌握油管运行中的各种性能和状态,针对油管可能出现的损毁和破裂等情况进行细致明确的分析,掌握油管在运作中的各项指标。
其次,应该关注油田注水井的质量,对注水井实际吸水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条件允许需要对不能正常运行的吸水井进行实验,选择性的进行增注或者是补孔调剖,进一步增加吸水的厚度,提升油井的工作效率。
3 提升油田注水科学性油田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注水,但是注水的科学性和周期性需要进行关注,注意调整周期性注水和转注等的技术掌握,进一步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
首先为了继续平衡整个的水平驱面,需要结合油田内部矿藏资源的变动情况,不断的对注水情况进行调整,并探讨进行注水的周期情况,采用的注水方式,针对剖面吸水不均的情况,更加细致化的进行分层调整,采用不同的层级小规模注水的方式,提升注水这一步骤的效果。
吴起油区钻井漏失预防与综合治理
(1)在满足钻屑携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泵排量, 目前吴起油区钻井泵多使用青州 1300A,排量约为 113.3m3/h (32.32L/s)。为追求钻井工程速度,各井队二开后排量变化不 大,导致井漏事故频繁,建议在易漏层段做到提前预防,使 用低排量钻井泵。
·29·
第47卷第6期
2021年6月
石油工程
Petroleum Engineering
化工设计通讯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主要为裂缝性漏失。 吴 起 油 区 微 漏( ≤ 5m3/h) 占 2%, 小 漏(5~15m3/h) 占
15.7%, 中 漏(15~30m3/h) 占 24%, 大 漏(30~60m3/h) 占 58.3%,主要为中漏到大漏,漏失严重,推测为孔隙 - 微裂缝 漏失为主,尤其是漏失最为严重的洛河组,微裂缝发育、孔隙 微裂缝连通性好是造成漏失的主要原因。 2.2 钻井漏失预防
要 漏 失 层 位 为 环 河 组、 洛 河 组、 直 罗 组、 延 安 组、 延 长 组,
漏失次数分别为 5 次、56 次、10 次、7 次、13 次。其中,洛河
组漏失情况最为严重,25 口井共计发生 56 次漏失,漏失频率高, 漏失速度快,平均漏速为 45m3/h,漏失量达 32 792m3,直接经
化工设计通讯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石油工程
Petroleum Engineering
振动采油在吴起油田的应用
振动采油在吴起油田的应用摘要:吴起油田在近19年开发生产中,出现了一些开发难题,主要是油、水井垢堵较严重,延10、长2、长4+5、长6油层投产后,呈现液量低,油水不出等特征,对油井垢堵严重、注水困难的注水井,我们采用双振源(振动采油)解除井底污染,从而提高单井产油量,使注水井注水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最终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工作原理油井分析水井分析回注井分析储层特征经济评价一、吴起油田主力层系物性分析侏罗系砂岩储集体的非均质性大,在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系下部富县组和延10油组粒度粗,物性好,储渗性能高。
三叠系砂岩储集体的非均质性大,主要表现为长2油层粒度较粗,物性较好,储渗性能高。
长4+5,长6砂岩储集体的非均质性较小,油层粒度较细,物性一般,储渗性能低。
据孔隙度、渗透率分级标准长4+5、长61油层组为一套中孔-低渗到低孔-低渗的储层。
1、岩石学特征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国家《碎屑岩薄片鉴定标准》的分类方案,进行三角端元投影,结果表明,吴起油田延9、延10、长2油层储集层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富县油组以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为主,长61-2、长61-1、长4+52、长4+51储集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另有少量长石岩屑砂岩。
长4+52、长61、长63储层中石英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岩浆岩经风化、剥蚀、搬运而来。
长石以钾钠长石含量明显高于斜长石,其形态多为板条。
长石风化程度轻微到中等,部分发生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
长4+52、长61、长63储层砂岩中含较多的云母类矿物,包括白云母和黑云母,且黑云母的含量高于白云母。
长4+51的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分选较好;接触关系以点~线状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薄膜型;成份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延安组延9、延10和富县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加大型。
二、吴起油各层系原油性质吴起地区油田原油性质均好,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沥青质等三低特点。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张信丽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摘要:胜利山油田是吴起采油厂主要的产油区之一。
经过几年的滚动式勘探开发,截止2009年12月,已钻井731口。
目前主力生产层为延长组长4+52、长61、长63油层,其它生产层位为长3、长4+51、长62、长9以及侏罗系延安组延10、延9油层。
该油区于2006年5月开始在长61层系选择1-5井组开始注水实验。
目前长61、长63、长4+52三套开发层系已经实施面积注水补充能量开发。
本文通过对油区多组油井注水动态分析,结合地质及开发现状,对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做了客观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注水井;注采比;井组动态;注水效果Wuqi Shengli oil field water flooding Mountain Effect Absteact: Shengli oil field is Wuqi oil plant one of the major oil-producing region.After years of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losing in June 2009, has been drilling 731. Main production floor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current head of C4 +52, C61,C63 oil, other productive C3, C4 +51, C62, C9 and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of Y10, Y9. The oil in the area in May 2006 began a long series of C61, started water injection well group select 1-5 experiments. Currently C61, C63, C4 +52three layer serie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add the energy development area of injection. Based on the oil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ple injection wells with g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o win mountain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injection in oil gave a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Key words: injection wells; injection ratio; well group dynamics; injection effect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油藏特征和开发概况 (2)2.1 油藏特征 (2)2.2 开发概况 (4)第3章注水开发现状及效果分析 (5)3.1注水开发现状 (5)3.2注水效果分析 (5)第4章长4+5油层组注水见效及存在问题 (7)第5章长6油层组注水见效及存在问题 (26)第6章未注水井组动态变化及存在问题 (37)第7章对目前注水开发现状的认识及下步建议 (40)结论 (49)参考文献 (50)致谢 (52)第1章绪论1.1国内注水开发发展现状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采用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方法,多在油藏天然能量枯竭后注水,使油藏恢复压力,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称为二次采油法;把前期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阶段称为一次采油。
关于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的研究
关于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的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展开研究。
在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油田注水采出水的特点,探讨了治理技术及环境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个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研究发现,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面临挑战与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对油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技术、环境影响、案例分析、挑战、机遇、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是当前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油田注水和采出水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油田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油田注水采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油类、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油田注水采出水排放也会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退化等问题,影响到周边农田的农作物生长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加强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提高治理效率,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各国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迫使油田企业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油田注水采出水,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开展对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探讨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目前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问题,探讨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通过研究油田注水采出水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和治理案例,旨在为油田注水采出水的合理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分析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推动油田注水采出水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现油田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注水系统采出水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注水系统采出水处理工艺设计研究摘要:特低渗油田的油藏特点要求对于采出水的回注水质有着严格的控制,吴仓堡油田采出污水的处理量随着油田开发持续增加,采出污水的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解决好采出污水处理达标的问题是目前注水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对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设计研究。
关键词:吴仓堡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设计1油区概况1.1地理位置。
吴仓堡油田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吴仓堡乡境内,属陕北黄土塬区,地面海拔1400~1700m,地表沟壑纵横,起伏较大,油田开发难度较大,且地处偏远,井位分散,井况复杂。
1.2油区特点。
根据油区资料及现场踏勘,该油区有如下特点:点多面广,吴仓堡油区东西宽约7~8km,南北长约6~8km,油区面积约45km2,各采油井场距离远。
开发层系多,与浅层水源水质配伍性差,主要层位长6、长9等。
类比相邻油田相关层位的配伍性实验报告,与浅层水源水质配伍性较差。
2采出水处理规模与水质指标确定2.1水处理规模确定。
根据环境保护和油田开发的需要,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出水处理后全部作注水用水。
根据开发指标预测,10年内产水量最大524.67m3/d,洗井水量60m3/d,采出水量最大800m3/d,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综合考虑,采出水处理站按800m3/d规模进行设计。
2.2注入水水质指标确定。
原水来自油气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缓冲罐等,以及注水井的洗井水。
吴仓堡油区属于低渗油藏,处理后水质参照《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SY/T5329-94要求的A1级标准,主要指标如2所示。
3采出水处理工艺设计3.1水处理工艺流程。
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粒以保证回注通道的通畅,避免堵塞地层孔隙。
同时通过药剂控制细菌滋生,减少腐蚀。
由于处理精度需求高,本次设计采用“一级气浮+多介质过滤+超滤”流程。
3.1.1主流程。
联合站来水进入调节罐,初步回收油及沉降分离,并对来水实施均质均量,靠重力进入斜板溶气气浮装置,在管式混合反应器上投加絮凝剂、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后,污水在气浮池内进行固液分离。
吴起油田地面系统优化治理研究
吴起油田地面系统优化治理研究一、引言吴起油田是中国三大油田之一,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中国石油的重要产油基地。
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吴起油田的产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油田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消耗等,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油田地面系统进行优化治理研究,以实现石油开采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就吴起油田地面系统优化治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吴起油田地面系统特点1. 大型油田吴起油田为大型油田,开采规模庞大,涵盖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对于地面系统的管理和治理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2. 生态环境脆弱吴起油田地处黄土高原,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稀缺,植被脆弱,土地容易沙漠化。
油田开采活动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3. 社会经济压力吴起油田所在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相对集中,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油田开采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
以上特点决定了吴起油田地面系统的治理工作必须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设立环境监管机构吴起油田地面系统的优化治理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机构,负责对油田开采活动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和安装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保护周边的环境安全。
2. 加强油田水资源管理油田开采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可以采取开采水回用、降水收集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消耗,保护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3. 实施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工程针对吴起油田地处黄土高原,土地容易沙漠化的特点,应加强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工程。
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生态修复等方式,加强对沙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升土地的生态功能。
4. 推进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借助绿色开采技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产效率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吴起油田特低渗透水淹井研究及对策
– 56 –工作研究·吴起油田特低渗透水淹井研究及对策doi:10.16648/ki.1005-2917.2019.03.048吴起油田特低渗透水淹井研究及对策李帮军(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7600)摘要:随着吴起油田的开发步入中后期,多数油藏已经进入中高含水期,产能不断下降、携液能力逐渐变差,受到种种因素如:高渗带、储层微裂缝、初期压裂规模较大、超前注水等影响,水淹井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个别井甚至被迅速水淹,给油田产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田;水淹井研究对策一、 前言注水开发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吴起特低渗透油田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点,注水井普遍存在一定的水淹问题,再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部分储层已经水淹或者被严重水淹,注入水进入地层后导致地层水矿化度进一步变得复杂,使不同水淹层测井曲线形态呈现多样性,给石油开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吴起特低渗透油田水淹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稳油控水措施,为后期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些参考。
二、 水淹井的形成因素及影响油田的开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后期通常会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降压吞吐开发,油藏内部压力下降,导致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多次吞吐油层内部压力低于边水压力时,边水逐渐内推,起到补充能量作用,最终导致边水推进,随着原油越来越稠,粘度越来越大,油水的流度比越高,水淹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边水推进造成油井水淹,而油层层内和层间的非均质严重,剖面之间的动用差异不断增大;随着吞吐生产时间的不断加长,此时油藏压力进一步降低,油水流度比增大,边水推进速度加快,导致油井完全水淹,加上油水的运动和浮动性以及分布范围不断变得更加复杂,采油指数整体较低,不利于对石油的采收,同时由于井况恶化以及开发经济效益相对低下等原因,逐渐的进入到一个特高含水期,造成的开采难度也更进一步的在加大。
吴起庙沟油田延长组注水开发技术分析
52一、研究区块背景吴起油田庙沟区块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境内,该区域2003年投入开发,工区面积36km2,主力油层主要为长4+51-2、长4+52-1、长61-1。
2008年开始注水,主要注水层位长4+5、长6。
截止2017年11月底,该区长4+5、长6油藏探明含油面积34k m2,探明储量1158×104t,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58×104t,可采储量195.38×104t。
二、油田开发效果评价1.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研究区井网部署研究区面积45km2,现有油水井总数数329口,2008年以前研究区处于自然能量开采,在井网布置上没有进行理论验证,所有基本属于不规则井网。
2008年以后研究区进入到注水开发阶段,在原油井网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基本采用近似反九点井网。
(1)布井原则①井网必须在油层分布面积广,连通性好的区域部井,使油井能得到多向受效。
②基础井网的井连线应与地应力方向一致,其中长4+5油藏已证实75°为地应力方向,长6人工主应力方向NE81.8°;③要求井网对储量控制程度高、损失小,进行整体部署、分步实施,先好后差滚动前进。
(2)布井方式庙沟油区延长组油藏已有的大致呈300×300m正方形的基础上,采用反九点注水、总体部署分期实施的原则,完善总体注采系统。
目前,首先是完善含油面积大、连通性好、储量丰度高以及地面条件好的区域注采系统,然后再完善其余地区的注采井网。
2.注采比分析研究区各个层位均为滞后注水,累计注采比小于1的井组占总井组的35%,目前各个层位的累计注采比基本都处于大于1的状态,但是目前注采比大于3的井组占总井组的42%,由于是滞后注水,而且有大部分注水井为转注油井,因此目前注采比需优化,实施温和注水,配注调整范围在1.6-2.6之间。
3.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分析从研究区定点测压的4口井得到的测试结果来看,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到2016年底,长4+5、长6平均油层压力为8.80MPa,压力保持水平为65.9%。
活性水压裂技术在注水井上的应用
活性水压裂技术在注水井上的应用摘要:吴起采油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中段,目前已经进入二次采油阶段,注水是我厂二次开发补充地层能量、保持油层压力、维持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主要手段,做好注水工作,成为我厂发展的重中之重。
伴随注水时间的加长,注水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注水量下降,注水压力升高的情况。
怎么样才能使注水质量达标,成为我们当前注水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目前注水所存在的困难及分析1.注水方向性突进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注采井网及储层裂缝发育情况影响,注入水沿裂缝方向上推进快,导致该方向上的油井含水率上升快,甚至出现暴性水淹;而裂缝侧向油井见效慢,随着地下原油不断采出,侧向油井地层能量不足,整个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剧了注入水的单层突破,使油层的体积波及系数降低。
2.注水井水质不合格目前我厂采取注入清水和污水回注来补充地层能量,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流体、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引起地层黏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溶于水中的矿物质、机械杂质、细菌等堵塞储层。
于是注水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过程中表现出注水指数降低,注水压力逐渐升大,注水难度加大。
3.注水工作制度不合理注水速度超过油气层岩石微粒的临界启动速度,会使岩石微粒脱落、运移、沉积,引起储层堵塞,降低储层渗透率。
注水速度越大,堵塞越严重,改变注水方向和流速,堵塞也不容易消除。
目前常规的增注方式是提高系统注水压力、酸化解堵、水力压裂解堵,但这些方法存在弊端,如水力压裂施工费用高,酸液残留造成二次伤害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厂开展了活性水压裂工艺实验研究,通过现场反复试验,探索出适合吴起油田的新型压裂液配方体系,该体系具有配方简单、添加剂种类少、成本低等特点,不仅可以减少常规压裂施工费用而且可以减少冻胶压裂液残渣对储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改造增产效果,为油田下一步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活性水压裂技术的研究所谓的活性水压裂,是指在压裂过程中,用清水代替交联冻胶,加入活性剂、杀菌剂、破乳剂、增粘剂,大排量、小砂比的代入支撑剂,提高注水井井筒附近地层导流能力,实现注水井增注目的。
吴起采油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文-农业论文
吴起采油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论证区水平年的用水要求,在区域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以及取水,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建设项目合理的取水方案和退水方案建议,以便达到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并为业主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必要性;合理性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石油大规模的开采,地质日贮量日益减少,石油采取率降低,直接影响了石油产量。
为了提高石油采取率,提高单井产能,增加投资回报,油井注水开发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高效开发的有效手段,对油层进行注水可以补充提高地层能量,增加油井产量,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建设用水的合理性该区所在区域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下白垩系洛河组潜水及承压水含水岩层,吴起县地下水总储存量较大,地下水利用率低,可开采空间较大,同时区域内其他用户较少,属于零星取水。
因此,该站的取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用水构成太大影响。
3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1)该厂区注水站的地下水取水井所取的地下水来自白垩系下统华池组,洛河组裂隙孔含水层。
经分析计算,当取水井水位降深80.5~85m时,取水井涌水量403.32~427.33m3/d,且降深不大于含水层的2/3。
计算区域不同的保证率下的补给量,枯水年95%的降水入渗补给量29503.25m3/d,合计总补给量为59853.99m3/d,项目区已开采量32712.33m3/d,计划开采量4650m3/d,开采量是有保证的。
(2)论证区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848-93),采用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分别进行评价。
经分析,在25眼井中符合IV类水质的井点有7个,占监测井总数的28%:符合V类水质的井点有18个,占监测经总数的72%。
吴起油田低效井开发技术研究
吴起油田低效井开发技术研究摘要:吴起油田属于中低渗与特低渗的复合油藏,由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构成的多油层复合连片。
吴起油田的油层类型复杂,侏罗系和三叠系油层的物性差异大,各层开采中的技术工艺以及措施规模都不相同。
吴起油田延安组老区块地层压力低,其开发潜力逐年变小,含水高、产量低增产措施难以实施。
本文结合吴起油田的地质特点分别研究了油田低效井的成因和技术现状,提出低效井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低效井低渗油田精细开发1、低效井成因(1)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井水驱储量的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注入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挖潜余地较小。
油井的地下产能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若不采取保压开采措施很容易造成油井产能下降采油效率降低。
(2)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
搞清低渗透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对低产低效井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改善其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3)油层低压区的影响:低渗透油层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高,注水井附近地层压力上升很快,甚至井口压力和泵压达到平衡而停止吸水,不少注水井因注不进水而被迫关井停注,或转为间歇注水,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注水井周围,油井见注水效果程度差。
在250~300m井距条件下,一般注水半年至一年后油井才能见到注水效果,见效后油井压力、产量相对保持稳定,上升现象很不明显(4)新投产区块同层、水砂发育形成低产低效井:在我厂新投产井中,一部分井位于微幅度构造变差或构造低部位,为主要注水推进,油井投产后,水淹快,见水早;另外,这些井区同层、水砂发育,个别区块还出现水下油的复杂现象,油水层识别困难,投产后部分井出水,水质为地层水,使油井投成为低效井。
2、低效井治理开发的技术现状通过调剖或堵水治理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形成的低产低效井;通过细分或调剖治理储层层间均质性强形成的低产低效井;通过堵水、关井治理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强形成的低产低效井;通过加强注水治理低压区中的低产低效井;通过转注或关井治理投产出水井。
吴起采油厂水源水与储层配伍性能研究
K 的含量 , 据 水 质分 析 对 水样 的 水型 作 出正确 ) 根 的判 断 , 并预测 水质 结垢趋 势 。 】 2 2 水 源 水与不 同层 系水物 理 配伍实 验 .. 考虑 到不 同层系 水样 在水 型 、 离子组 成 、 质配 地
伍性 等 方 面存在 的 明显差 别 , 过 本 实 验具 体 探讨 通
其彼 此之 问相互 配伍 的可 能性 。实 验 内容为水 源水 与各 地层 水系列 水样 之 间的配 伍可 能性 研究 。 1 2 3 水 源水 与储 层 配伍 性能 实验 方法 ..
采用 天然岩 心流 动注 入评 价试验 :
2 2 水源水 与地层 水 配伍性 实验结果 .
表 2 吴起采油厂水源水与延 9 层产 出水配伍性实验结果
( ) 验 装 置 : 心流 动试 验 流 程 , 温 , 速 1试 岩 恒 恒
驱 ;
() 2 试验 岩 心 : 自吴 起 取 心 井 的 岩 心 , 选 钻切 成 2 5m×5m 的 圆柱 , 油 、 和 。 .c c 洗 饱
() 3实验 用水 : ①地 层 水 : 过精 细过 滤 ; 注入 经 ②
水 : 源水 , 水 经过精 细过 滤 。
() 4试验 程序 : ①将 准备 好 的岩心 抽空饱 和地 层
水 4 h ②饱 和后 的岩 心装入 夹 持器 中 , 温6  ̄ ③ 8; 恒 0 C; 用 地层水 注入岩 心 , 恒速 注入 , 压力稳 定后 测定岩 待
r q ie o pl td sg n o p u - b c u i go e a in n o d rt e td ma d n e h e tol e u r sn i e in a d n lg- a k d rn p r t .I r e om e e n sa d g tt eb s i o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对现阶段吴起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吴起油田在污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油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吴起油田污水处理防腐除油配伍性
油层压力低,渗透率低,单井产量低,埋藏浅是陕北低渗透油藏典型的特点,油田自然能量不足,就需要依靠注水补充能量,这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和效益至关重要,吴起油田处于黄土高原腹地,水资源不足成为油田注水开发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
因此,吴起油田在进行注水开发时常采用清污回注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来,吴起油田在污水处理和排放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但是在油田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1 油田污水处理的意义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造成油田污水越来越多,给油田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一些老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采出液中的含水量为60~8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90%。
如果这些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有效利用油田采出的污水,对污水进行处理回注是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所以油田水处理技术是发展我国石油生产的一项重要的新技术。
2 吴起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油田污水处理是去除水中的油、悬浮物以及其它有碍注水、易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不利成分,延长油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絮凝和絮凝与防垢、杀菌、防腐相结合的方法。
2.1 杀菌防腐技术
根据现场水质的检测数据,延长油田注入水中普遍含有100~2500mg/l的s042-离子,有利于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生长,它们含量比较高,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2]。
先后引进了sq-8、1227、wc-85等多种杀菌剂,在现场注水系统周期性、段塞式投加,一般交替投加2~3种杀菌剂,添加的浓度为100~80mg/l,添加的周期
1次/5天,对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率可达99%~100%。
2.2 采出水预氧化处理技术
电化学预氧化工艺是通过电解富含nacl的水,对水中的还原性成份进行氧化处理,水驱常规油田开发产生的高矿化度、高腐蚀性(矿化度大于2×104mg/l、腐蚀速率大于 0.5mm/a)含油污水,能除去水中fe2+、s2-,杀灭水中菌体,对低浓度的fe2+、s2-去除率低,起到控制腐蚀、稳定水质。
3 吴起油田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上述水质处理技术,对吴起油田的采出水进行处理,基本上能够达到污水回注的要求,但是在某些部分仍然存在如下的问题。
3.1 水体配伍问题分析
吴起油田各井场采出液经支线输送到转油点,再经干线输往联合站,沉降分离净化处理回注各油层,目前吴起油田输液干线水体结垢,站点净化污水注入地层,仍然存在伤害油层等问题。
现场采集水样,进行配伍性实验,结果如表1。
表1中“刘坪混”为剔除吴八转后其它站点按产水量比例混合后的水样。
结果表明,目前刘坪站出水回注长2时与油层水体不配伍,存在油层明显结垢现象,回注侏罗系y9、y10油层时结垢轻微,基本配伍。
吴八转水型为 mgcl2与cacl2比较接近,回注y9如176-5时结垢严重,不配伍。
表1中实验数据说明,剔除吴八转来水后其余采出水混合处理后,与三叠系的长2如旗 14-8 油层水配伍良好,可见吴八转采出水单独处理是解决结垢与配伍问题的关键。
3.2 预处理除油效果差
处理工艺中缺少必要的除油工艺或现有除油工艺除油效果差,含油和悬浮物较高的污水进入后续的过滤设备,使过滤阶段的负荷严重超限,导致出水效果变差、过滤压力升高、反洗频率增加、处理能力下降,严重时将对滤料造成不可恢复的污染、滤料严重堵塞或板结,最终使过滤设备瘫痪[3]。
目前仍沿用以重力沉降罐为主的除油方式,不能有效地去除低含油量,也就不能满足过滤器的工作条件,最终导致水质不合格,应该采用旋流除油、聚结式溶气气浮除油等新工艺技术。
4 对未来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探究4.1 生物处理技术
大家普遍认为生物处理技术是未来最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一直受到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来,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
质粒育种菌和基因工程菌为代表的高效降解菌种的特性研究和工程应用是今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4.2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已经应用于很多的领域,而且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油田污水处理方面,还处于工业性试验阶段,难以大规模工业推广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膜的代价太高和污染比较严重[4]。
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廉价环保新材料膜的研发,减少膜污染的方法,清洗方法的优化以及清洗剂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李秋实,吴汉宁,张金功,等.陕北特低渗油田工业油流标准确定及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345-348
[2] 李秋实.陕北浅层低渗透油藏管理的特点及对策[d].西北大学,2006
[3] 张艳.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评价处理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2,3(30):52-541
[4] 朱义吾,赵作滋,巨全义,等.油田开发中的结垢机理及其防治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