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体质讲解与调理方法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广泛的一种病症,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长期性易上火,一直牙龈肿痛、舌疮、慢性咽喉炎、失眠症,此外又具体表现出很多寒性体质病症,如舌体胖大、小鱼际泛白、脚部冰凉等。
那么如何改进上热下寒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改进上热下寒1.合理膳食少吃重囗味的食物,以及一些凉性食物的食物,多吃些口味淡、温和食物,来缓解身体上身热,下身寒的病症,每天的营养搭配要周期性,一日三餐,无须饥一顿饱一顿,八分饱最好,要注意牛羊肉、朝天椒等食物对于这类体质来讲是发性食物,最好是无须吃,面点、白米饭、白木耳、水果蔬菜等,是首选,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对健康是有利的。
2.适当运动健身适当的运动健身可以使气血秩序井然运作流通性,去到该去的地域。
进到冬季之后,身体血气一开始封藏,不适合明显、高耐磨的运动健身,而这时候训练八段锦便是十分合适的选择。
3.作息时间表调调整不要熬夜,经常熬夜是会促进人体的各行各业全是会遭到伤害,内分泌紊乱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便会导致免疫能力出现减少,很容易遭到一些外在病菌的入侵,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病症,因此每天尽量要早一点休息,让身体各处都得到一个充足的疗养,是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和身体排毒的专业能力,减轻身体的工作压力,进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病症。
4.中药泡脚用艾叶泡脚也是去虚热,引火归元很好的方法。
每晚锲而不舍用温开水洗脚三十分钟,浸到浑身上下稍微出汗,再好吃一些温水,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以通调五脏六腑,有利于气血的止脱生发。
那般因虚热、寒火导致的头面部、咽喉的不适全是会大大提高。
5.艾炙调理依据艾灸疗法可以把气血由上向下正确对待。
艾炙要多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要让热流顺通,能一直传到脚里面去。
可是灸脚部前先灸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让气往下沉。
最好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切勿在家里独立操作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改进上热下寒的相关详解,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们生活起居高兴,身体健康。
上热下寒怎么调理恢复
上热下寒怎么调理恢复
上热下寒是一种寒热错杂的表现,这是一种寒热性质。
上热下寒体质对人身体影响很大,所以要及时调理。
很多人不知道上热下寒应该怎么调理恢复,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吃一些补气补血食物。
★ 1.补气
可进食补气的食物或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术、荔枝肉等。
★ 2.补血
可进食补血的食物或药物,如胡萝卜、黄牛肉、鸡肉、花生、
熟地黄、白芍等。
★ 3.补肾阳的食物和药物
如板栗、粟米、羊肾、牛肾、猪肾、葡萄、黑豆、黄牛肉、鸡肉、菟丝子、巴戟天、狗脊、杜仲等时可以多用枸杞子煮汤喝,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一年四季一家老少都能吃,煮鸡汤时放一把再放一个掰碎的冬菇,汤就很清甜的。
夏天隔一段时间就用两粒花旗参(切碎)一把麦冬煮水当茶喝,可以去火补气,很适合你这类的人饮用,最主要是平时吃多些枸杞子,无论煮什么汤都放一把,经常吃,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好起来的。
有淤血的话,就在来月经前几天,去中药店买一二两益母草和两朵鸡冠花煮水喝两碗就好了,平时就不要吃太多煎炸辛辣的食物和雪糕香蕉之类的东东,身体就不会湿热,就不会有淤血了。
★4.中草药
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热水泡脚,让气血形成大循环。
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
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伤害身体的元阳。
夏季常见之上热下寒体质之调理
夏季常见之上热下寒体质之调理关键词:夏季上热下寒疏通三焦引火归元暑乃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性炎热、升散,夏季人体阳气处于上越、外浮状态,且暑邪易耗气伤津,损耗阳气,加之夏季人们离不开空调、西瓜、冰饮等损伤阳气的外界因素,致使机体阳外而阴内,阳浮而阴闭,易导致上热下寒、外热内寒之证。
因此,上热下寒之症候常于夏季更为多见。
“上热下寒”首出自《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文中“虚脉”指经脉之虚:“陷之于经络者”指邪气因经脉之虚而内陷,此处“气”当指阳气,即上热下寒是阳气上行而不下所致,故“气下乃止”。
治疗即通过针刺、导引之法,引阳气下行,所谓“引而下之”是也。
1上热下寒“上热”病机有三:一为浮火,由于肾中阳气不足,真阳潜藏无所,浮阳上越,假热泻散;二为肝火,肝肾阴亏于下,肝阳亢逆于上,郁而化火;三为心火,肾之阴阳双亏,心火下降失常,不能潜于肾脏,心火旺盛于上[1],三种病邪相互为病,病位多在上焦、心与肺,或头、面、颈项等处,表现在上则多有心胸头面等火热上炎之证,多见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痤疮、口疮口臭、口干渴、牙痛出血、咽喉干痛、口鼻热气、耳鸣、心烦失眠等等,表现于舌象、脉象,多体现为舌尖、舌边红、苔黄,脉见两寸口浮大。
“下寒”病机有二:一为肾阳衰微,由于先天不足,或年老久病,引起肾阳不足;二为脾气虚弱,由于劳思过度,或久病年老体虚,导致脾气亏耗,失于运化。
下寒者,易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寒为阴邪,且多夹杂湿邪、痰饮及瘀血等,因湿性趋下而粘滞,故病位多见于脾胃、大肠、肝、肾、女子胞等。
临床多表现为脘腹冷痛,肠鸣泄泻,腹胀便秘,夜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关节肿痛,下肢抽筋等。
女子则多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清稀、宫寒不孕等,表现于舌象、脉象多见舌中、舌根部色淡,苔白,脉见左尺沉弱无根,右关尺涩而紧。
上热下寒证是患者在同一时期内,阳盛于上,阴盛于下,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复杂矛盾症状,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临证宜审证求因、详察细辨。
上火下寒体质怎么调理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上火下寒体质怎么调理呢导语: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见有些朋友老是抱怨自己冬天非常怕冷,一旦遇到天凉的时候就手足冰冷,而有时候吃了一些比如说羊肉等热性食物却容易上火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见有些朋友老是抱怨自己冬天非常怕冷,一旦遇到天凉的时候就手足冰冷,而有时候吃了一些比如说羊肉等热性食物却容易上火,这就是上热下寒体质者的典型症状,很多上热下寒体质者,却难以找到很好的改善办法,那么上火下寒体质怎么调理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一一做一个解释。
中草药: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热水泡脚,让气血形成大循环。
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
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伤害身体的元阳。
日常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
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保证一日三餐吃热、吃饱、吃好,勿过饱而伤害脾胃之气。
少食煎炸、烧烤食物,可改为水煮、清蒸等烹调方式。
无论冬夏都应少食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此时的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相对应的是胆经、子时、鼠。
肝胆负责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此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有利于肝胆经气畅行。
子时一阳初生,不进入熟睡状态的话,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涵藏,日久则阳气暗耗,下焦更寒冷。
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可以温养五脏六腑,有助于阳气的生发。
慎吃西药、打点滴、。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理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理
上热下寒体质是一种常见的身体调理状态不佳的疾病表现。
通常情况下,上焦郁热极容易引起下寒,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居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要是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克不及下达,则必然引起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
治疗上热下寒体质,最好避免食用海鲜,因为海鲜会加重上火下寒的症状。
中医药方可以选择附子泻心汤,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食物。
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药物或食物来治疗,例如姜糖水治疗胃寒,紫菜能治疗肠燥便秘,琵琶止咳露治疗肺热咳嗽等。
但要注意,内分泌失调是引起上热下寒体质的病根,需要先找到病因再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疾病,我们需要了解上热下寒体质的常识,坚持改善生活惯和饮食,才能有效地调理身体。
上热下寒体质‖半夏泻心汤
上热下寒体质‖半夏泻⼼汤上热下寒体质,⽤这个泡脚⽅⼦可以改善!上热下寒的⼈,⾝体特别⽭盾,上半⾝就跟有⼀团⽕⼀样,下半⾝就跟冰窟窿⼀样。
上⾯⽼是冒⽕,⼝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喉咙经常痛,⼼⾥烦得很,这⼀派热像都集中在上⾯;但是再⼀看下半⾝,腿脚都是冰凉的,腹部也是凉的,容易拉肚⼦,宫寒痛经,这⼀派寒像⼜集中在⾝体的下肢。
上热下寒的⼈是这样的,⼤家⾃⼰去对照⼀下:上热:⼝腔溃疡反复发作⽛龈肿痛,咽喉痛青春痘反复长难⼊眠,容易醒虚不受补,⼀吃热的补的就上⽕下寒:双脚常年冰凉肚脐以下凉⼥性会痛经,经量少⼼⾥想吃偏凉的⾷物,但是吃了很容易拉肚⼦⾆像最好判别⾆头尖是红的,⾆头中下部是⽩⾊,上热下寒体质的⼈,我推荐⼤家⽤这款泡脚⽅:上热下寒泡脚⽅。
黄连5g,黄芩8g,⼲姜10g,法半夏10,⾁桂5g,艾叶8,炙⽢草5g。
这个泡脚⽅⼦,⾚脚借⽤了张仲景先⽣的经⽅智慧,我来把⽅⼦思路跟⼤家拆解⼀下。
第⼀梯队,⽤半夏来把寒热分出来。
很多朋友很好奇,为什么⾝体⾥的寒和热不能中和呢?实际上,因为⾝体⾥的⽓机没有形成对流,热在上寒在下,中间没有形成漩涡,所以寒热不能对流。
⽽半夏这个药能消痞,它穿破⼒量强,能够把寒热错杂的痞结分出来,⽽且半夏本⾝是降的,可以把⼼⽕往下降。
第⼆梯队,⽤黄芩+黄连来清热。
⽤黄连来清⼼胃之⽕,并且苦味的黄连作⽤⼒也是降的,可以沿着⼼胃肾这⼀条路把⽕降下来。
然后再配上黄芩,黄芩主要作⽤在在胆和肺,从右路将相⽕降下来。
这样,将上⾯的⽕从两条通道⼀起往下降,最终⽬的就是要降到底下的⽔⾥⾯去。
第三梯队,⽤⾁桂+⼲姜来温阳散寒。
⾁桂是温热的,能引⽕归元,作⽤在肚脐偏下的位置,在这个地⽅将引下来的⽕继续往下引,引到肾⽔中去。
⼲姜⼤⾟⼤热,⾟味宣散,从左路把⽓机宣发出去,形成⼀个圆。
同时⼲姜⼤热,⽤来驱除下⾯的寒⽓,再配合艾叶温经散寒,艾叶可以温散⼗⼆经的寒⽓,提升散寒的效果。
第四梯队就是这个⽢草,⽤来调和寒热,让⽅⼦⾥这些药物的⽓机都能很好运转起来。
中医治疗孩子上热下寒医案
中医治疗孩子上热下寒医案《中医治疗孩子上热下寒医案》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小阳,他呀,身体可奇怪了。
他老是嘴巴长溃疡,喉咙也痛,就像有火在烧一样。
可是呢,他的脚却总是冰冰凉凉的,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脚半天都暖不起来。
这可把他和他的爸爸妈妈急坏了。
小阳的爸爸妈妈带他去看了西医,做了好多检查,什么血常规啦,微量元素啦,检查结果出来呢,又说没什么大问题。
医生就开了些消炎止痛的药,让小阳吃。
小阳吃了药之后呀,嘴巴和喉咙的症状好像是好了一点,可脚凉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而且那些药吃多了,小阳的胃口也变得不好了,吃啥都没滋味。
这时候,小阳的奶奶就说话了。
奶奶说:“咱们呀,去找中医看看吧。
中医可神奇了呢,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说不定就能把小阳这怪毛病治好。
”小阳的爸爸妈妈想了想,觉得也对,就带着小阳去看了一个很有名的中医爷爷。
中医爷爷可和蔼了,他看着小阳,就像看着自己的小孙子一样。
他先问小阳平常都吃些啥呀,爱不爱喝水呀,晚上睡觉出汗不呀之类的好多问题。
小阳就一五一十地回答,他说他特别爱吃那些油炸的东西,像炸鸡呀,薯条呀,还爱喝甜甜的饮料。
中医爷爷听了就笑着说:“哎呀,小阳啊,你这嘴巴里长溃疡喉咙痛,就像是有个小火炉在上面烧呢,这就是你吃太多这些热性的东西闹的。
”小阳就好奇地问:“爷爷,那我脚凉又是为啥呀?”中医爷爷摸了摸小阳的头说:“你看啊,你上面吃了太多热的东西,身体里的火气都往上跑了,下面就没多少热气啦,就像一个房子里,上面的暖气开得太大了,下面就变得冷冷的了。
”然后中医爷爷就给小阳把了脉,看了看舌头。
中医爷爷说小阳的舌头红红的,就像一个小火球,但是舌苔呢,又有点白厚,这就是上热下寒的表现。
小阳听了似懂非懂的,他就问爷爷:“爷爷,那能治好吗?”爷爷笑着说:“当然能啦,爷爷给你开点中药,就像给你身体里的小火炉重新调整一下,让热气均匀分布。
”中医爷爷开的药可有意思了,有一些是凉凉的草药,就像小冰棒一样,可以把小阳嘴巴和喉咙里的火给降下去。
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
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失调状态,它会给人们的
健康带来许多不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调理上热下寒引火归元呢?
首先,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上热。
同时,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清热解毒,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其次,草药调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中医药中有许多草药可以帮助调理上热
下寒引火归元,如黄芪、白术、茯苓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失调状态。
当然,在使用草药调理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对调理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有一定的帮助。
适当的运动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热,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但是,在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负担过重。
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调理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重要因素。
保持良好的作
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发生。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也对身体的调理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失调状态,但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草药调理、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是可以有效地调理和改善这种状态的。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调理身体的失调状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今天彻底讲清楚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今天彻底讲清楚“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
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实火虚火,如何区分?”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
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所以,在对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从来不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实火;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
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
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
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阳主升,阴主降。
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
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上热下寒是指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态,引火归元则是指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呢?下面将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要达到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就需要从调理饮食入手。
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的阴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平时在饮食方面,要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
其次,中医强调调理情绪对于上热下寒引火归元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不稳定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娱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情绪,有助于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
再次,中医强调调理作息对于上热下寒引火归元也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
最后,中医强调药物调理对于上热下寒引火归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在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个体体质的不同,选用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有助于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达到上热下寒引火归元的最佳方法,需要从饮食、情绪、作息、药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上热下寒常见原因
上热下寒常见原因上热下寒是中医术语,常见于临床中,指的是身体上半身感到炎热,而下半身则感到寒冷的症状。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以下几种原因下:1. 饮食习惯: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结构趋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过多地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容易引起脾胃上热,从而导致上热下寒。
2. 环境因素:寒冷的气温、潮湿环境、冰冷的饮料等会降低体表温度,导致体表过冷,进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使得下半身感到寒冷。
3. 运动不当:长时间的静坐不动或长时间站立不动,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下半身感到寒冷。
4. 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压力过大、悲伤忧郁等都会影响体内的气血运行,导致血气不畅引起上热下寒的症状。
5. 体虚寒凉: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肝肾阳虚等体质因素也是导致上热下寒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体内阳气不足,造成上半身出现炎热,而下半身则感到寒冷。
6.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如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的问题,也有可能导致上热下寒的症状。
这些系统的问题会影响到脏腑的运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上半身炎热,下半身寒冷。
7.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系统的失衡也是上热下寒的原因之一。
例如,生理期、更年期等女性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上热下寒的情况。
8.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全身或局部的热感或寒感,进而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
以上是上热下寒的一些常见原因。
当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时,我们需要及时找到病因,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治疗。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1. 改善饮食:注意饮食搭配,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大米等,帮助调节体内的寒热平衡。
2. 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避免饮用过冷或冰冷的饮料。
3. 合理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代谢水平,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4. 注意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或忧虑,可以通过休闲娱乐活动、瑜伽和冥想等放松身心。
上热下寒最简单的方法
上热下寒最简单的方法
上热下寒是指上半身感觉到热,下半身感觉到寒冷的症状,可能与气温变化、穿着不当、体质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1.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
根据个人需求,调节暖气或空调的使用时间和温度,尽量与室外温度保持一致。
2. 注意保暖:选择适合的衣物,特别是在下半身多穿一些保暖裤或袜子,可以保护腿部的温度。
同时,可以在床上加一层薄被或保暖垫,增加睡眠时的保暖。
3. 饮食调节: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可以促进身体的热量产生。
同时,适量摄入有营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4. 充足运动: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消耗,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5.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如果上热下寒的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原因可能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医上热下寒怎么调理
中医上热下寒怎么调理你是否睡眠不安,烦躁易怒想发火,却腰膝酸软,手脚冰凉一片寒像呢?上热下寒是当今人们常见的体质。
许多现代人都有这种症状。
其实这种上热下寒属于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是否上热下寒的方法:观察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这就说明下寒上热。
上热下寒的调理方法在生活中可以从中草药、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不吃凉性水果。
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中焦不通可以从脾胃入手,以小建中汤等方调理脾胃。
脾胃虚寒的人中焦不通,势必造成上焦火和下焦肾水不能相济。
且脾胃虚寒运化不力,一吃点辛辣的食品脾胃便无法承受,就会上火,这种情况如果清热解毒必然伤其脾胃,造成脾胃虚寒更加严重,所以只适宜调理脾胃,当脾胃阳气充足反而不宜上火。
肾阳不足的用金匮肾气丸药补阳,也有助于上热下寒症的治疗。
配合柴胡等疏肝理气效果更好。
交泰丸,交泰丸功能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
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中药的调理还需找中医进行辨证开方)减少大脑的思虑,加强下半身的活动量,将神引下来。
引火下行先把虚火引到下焦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
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将火打压下去,那是一时的。
最好的是将上热引到下面去。
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一、调息静坐,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驱散自身的寒。
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既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二、热水泡脚,这也可以帮助解决上火严重的问题,并配合十指梳头,让气血形成大循环。
三、要多吃温的东西,另外,需要艾灸关元、带脉、足三里、三阴交、复溜、太溪、悬钟、涌泉。
中医说“上面有火,下边有寒”,该怎么调理?
中医说“上面有火,下边有寒”,该怎么调理?
上面有火,下边有寒。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上焦有火,上焦一般指心肺功能,即心旺,肺热。
下边有寒,下边指的是肝肾,即肝瘀,肾虚。
正常情况应该是上下一致,上火下寒就说明三焦不通,导致上面的热量无法正常下传,从而导致过多的热量堆积在上焦,而下焦得不到热量而变得寒冷。
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疏通三焦,重点是中焦,健脾养胃,疏通经络,排出瘀堵,自然热量就可以正常流动了。
可以采用按摩或者刮痧的方式,并配合艾灸的方式健脾养胃,即可缓解。
解决问题后,注意加强运动,饮食规律,不吃冷饮冷食,作息规律,多吃些小米、铁棍山药、土豆、番薯、板栗等健脾养胃食物,慢慢就可以了。
中医辨证论治上热下寒证的临床经验举隅
中医辨证论治上热下寒证的临床经验举隅中医辨证论治上热下寒证的临床经验举隅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通过辨别病人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病理变化,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诊疗中,有一类常见的病症,即上热下寒证。
这种病症的特点是上半身热症明显,而下半身则出现寒冷的表现,如手脚冰凉等。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分享一些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上热下寒证的辨证论治经验。
举例一:王女士,女,50岁。
患者主诉近期出现上火症状,如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但同时腰腿冰凉,手脚发凉。
舌苔黄厚,脉沉细。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后,我认为该患者属于上热下寒证。
上火症状是由于上半身的气血瘀阻,热毒上升所致;而下半身的冰凉则是由于下半身的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我采用了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
方剂选用清热解毒的黄连石膏汤,同时加入温阳散寒的草果、附子等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上火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下半身的冰凉感也有所改善。
举例二:李先生,男,60岁。
患者主诉近期出现上火症状,如口渴、咽痛、便秘等,但同时腰腿冰凉,手脚发凉。
舌苔黄厚,脉沉细。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后,我认为该患者也属于上热下寒证。
上火症状是由于上半身的气血瘀阻,热毒上升所致;而下半身的冰凉则是由于下半身的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对于这种情况,我同样采用了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
方剂选用了清热解毒的黄连石膏汤,同时加入温阳散寒的附子、肉桂等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上火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下半身的冰凉感也有所改善。
通过以上两个举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辨证论治上热下寒证的关键在于分清上下半身的病理变化,并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上半身的热症,我们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使用黄连石膏汤等方剂;而对于下半身的寒冷症状,我们可以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使用附子、肉桂等药物。
这样既可以调节上半身的阴阳平衡,又可以活血温经,改善下半身的冰凉感。
上火下寒体质怎么调理
上火下寒体质怎么调理
一、概述
上火下寒是一种上焦虚火旺,而下焦寒凉的一种体质,有这种体质的人手脚是比较冰凉的,特别是在冬季,很怕冷,睡觉时手脚久久不能暖和。
然而上焦是虚火旺的,所以这种体质的人就很容易上火,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就可以引起上火,就会出现口腔溃疡或牙痛,有些人脸部和后背会出现粉刺或者痤疮,对于这种体质的人特别需要注意调理,才能慢慢改变这种体质。
二、步骤/方法:
1、首先,要从日常饮食做起。
主食要以米饭为主,不要过饱而伤害脾胃之气,绿豆粥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蔬菜可以多吃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食煎炸、烧烤食物,可改为水煮、清蒸等烹调方式。
2、其次,还需要多运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可通过出汗排除脏腑难于清除的毒素,所以得多运动才会出汗。
运动中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用心感触大自然,甩掉一身的压抑、烦恼。
3、最后,中草药调理。
必要的时候,大家还是得配合一下中草药的调理,才能使效果更佳,中草药能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具体用哪种草药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人情况作出。
三、注意事项:
除了这些调理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喝水,水是最好的排毒
载体,能稀释毒素在体内的浓度,但是不能喝冰冻的水。
晚上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定不能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空闲时候还可以考虑一下刮痧、拔罐除去体内的湿热、寒邪。
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
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上热下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一般表现为上身发热,下身感觉寒冷。
其主要原因是上身阳气过盛,下身阳气不足,常见于寒冷的季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药物治疗:一般来说,对于上热下寒的症状,可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在上身发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花、金银花等。
而在下身感觉寒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如附子、肉桂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注意饮食调理: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来增加体内的阳气。
例如,可以多吃一些姜、辣椒、葱、蒜等具有辛温性质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羊肉、鸡肉、牛肉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定,避免过于偏热或偏寒的食物。
3. 保持温暖:对于上热下寒的症状,保持温暖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穿上合适的衣服,尤其是在下身,可以多穿一些保暖内衣或棉裤。
此外,可以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等保暖用品来增加身体的温度。
同时,也要避免受凉,特别是脚部和下身,可以使用暖水袋或泡脚来保持温暖。
4. 中医养生:根据中医理论,上热下寒的症状也与脾胃功能减弱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一些中医养生方法来改善脾胃功能,提高体内的阳气。
例如,可以定期按摩腹部,活动气机,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改善阳气不足的情况。
5. 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还应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和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的精力充沛。
总之,上热下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保持温暖、中医养生和调整作息等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咨询中医师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坚持,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中医对上热下寒的辨证分型
中医对上热下寒的辨证分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大家都不陌生但又容易弄混的中医话题——上热下寒。
光听这个名字就有点意思吧?上面热得像火,下面却冷得像冰,感觉就像是身体里两股火焰在打架,搞得你整个人都不舒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身体反应不正常,去看医生也是一通药物就解决了,但咱们中医对这种情况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分得特别细,讲得特别清楚。
让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上热下寒”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不然,就是简单的说:你身体的上半部分热得不得了,而下半部分却冷得像掉进了冰窖。
想象一下,冬天的北风吹得你上半身都想脱衣服,但下半身却冻得像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你说说,烦不烦?而且这个“上热下寒”的症状不仅仅是体温不对劲,它还包括了你皮肤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脸上火辣辣的,而脚下却冰冷,甚至有些人会感到内脏的不适,像是胃部胀痛、寒冷的感觉。
如果你身上也有类似的症状,那就不妨听听中医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
二、上热下寒的原因有的人会说,我明明是有发烧,头热得要命,但脚还是冰冰的,是不是发病的时候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这里面的原因可多了去了。
咱们的中医特别讲究辨证论治,意思就是根据你身体的具体表现来推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要说上热下寒,常见的原因有几种,咱们一条一条来说。
1.阴阳失调先来讲讲阴阳失调的原因。
大家知道,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上热的部分过于火爆,而下寒的部分太过冷静,整个身体就处于一种“失调”的状态。
就像是你家空调坏了,一边开得贼热,一边又漏风超冷,那整个人的舒适度会有多差,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2.脾胃虚寒再说说脾胃的事。
脾胃虚寒的人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脾胃在中医里被认为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寒,人体的阳气无法正常上升,导致上面就热了,而下面又没有足够的阳气来温暖,结果就形成了“上热下寒”。
你有没有过吃了冰冷食物,结果胃部不舒服,又怕冷得要命的体验?就是这种脾胃虚寒导致的。
3.肝郁化火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肝气郁结,导致肝火上升。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方剂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方剂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是传统医学中针对特定体质和病症的治疗方法。
上热下寒是指人体上半部分出现热象,如口干、咽痛、面红等,
而下半部分则表现为寒象,如四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以下是几种
常见的中医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
1. 温阳散寒汤:该方剂主要用于温补肾阳,散寒通络。
主要成分包括
肉桂、附子、干姜等,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上热下寒症状。
2. 清上温下汤:此方剂旨在清热降火,温补下焦。
常用药物有黄连、
黄芩、熟地黄等,适用于因内热而上热,下焦虚寒的患者。
3. 交泰丸:交泰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调和阴阳,平衡上下。
其
成分包括黄连、肉桂等,适用于阴阳失衡导致的上热下寒症状。
4. 理中丸: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调和气血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引起的上热下寒。
5. 六味地黄丸:这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适用
于肾阴虚引起的上热下寒,表现为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等症状。
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此方剂具有调和阴阳,固表止汗的功效。
适用
于因表虚不固导致的上热下寒,常见于出汗过多、身体虚弱的患者。
7.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
上热下寒,如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症状。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由有经验的中医
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热下寒体质详解与调理方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种体质,是最复杂的一种了,就是上热下寒,身体里寒热错杂。
这种人的身体里面特别矛盾,上半身就跟有一团火一样,下半身就跟冰窟窿一样。
上面老是冒火,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喉咙经常痛,心里烦得很,这一派热像都集中在上面;
但是再一看下半身,腿脚都是冰凉的,腹部也是凉的,容易拉肚子,宫寒痛经,这一派寒像又集中在身体的下肢。
你说用咱们中医的方法来调吧,怎么都不对。
吃点滋阴清热的吧,拉肚子了;如果吃点温热散寒的吧,身体上面上火就更严重了。
所以,这类朋友非常痛苦,说这体质不知道该怎么调了。
今天咱们把这个最难调的体质来跟大家分析清楚。
上热下寒的人是这样的,大家自己去对照一下:
上热: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牙龈肿痛,咽喉痛
青春痘反复长
难入眠,容易醒
虚不受补,一吃热的补的就上火
下寒:
双脚常年冰凉
肚脐以下凉
女性会痛经,经量少
心里想吃偏凉的食物,但是吃了很容易拉肚子
舌像最好判别
舌头尖是红的,有些舌边是红色
舌头中下部是白色,有些还有白厚腻苔
大家自己去对,是不是中奖率很高。
上热下寒体质在14岁到42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特别多。
我来跟大家说说这种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以女性为例,女子在14岁的时候,体内阳气达到最高峰。
这时候体内的心火很旺,肾气也很足,这样子心和肾的阳气相加,导致体内有热。
而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热有多宝贵,只想着要凉爽点,就特喜欢吃寒凉的东西,冰镇西瓜啊,冰淇淋啊,沙拉水果啊等等,总之什么东西越寒,她就越喜欢吃。
这些寒凉的食物就进入到胃里,先把胃里的阳气就扑灭了。
胃里的阳气是非常宝贵的。
赤脚一直以来喜欢把人放到大自然中去思考,这个胃阳就好比土壤的温度,如果胃里没阳气,就跟土壤没温度是一样的。
土壤没温度之后,大家去想一下,土里还能长出生命来吗?
所以,这些长期喝冷饮寒凉的小姑娘,伤了胃的阳气之后,身体的生命力就在一点点消耗掉,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气血不足。
因为脾胃是气血化生气血,胃里没有能量了怎么去化生气血啊。
胃里没有热能之后,消化食物的能力就开始减退了,很多女孩子还经常想着节食减肥的,这样气血就不能满足供应了。
如果只是气血不足还比较好调,更严重的是会出现上热下寒这种错杂复杂的问题。
那胃阳不足之后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胃火,在中医观念里是属于相火,跟胃火相连的还有肺火和胆火,他们都是相火。
这个相火是要下行的,是要把心的热能引到肾水里面去的。
正常情况下是心里面的火要跟肾里面的水相交的,这样火不会太热,水不会太寒。
而现在这个胃火没有了,相火不足了,就没有能力把心火引到肾水里面去了。
心火不能降到水里去了,这样火就在上面烧,水就在身体底下却结冰了。
就这样,上热下寒体质开始形成了。
这时候,人往往就非常难受了,就要去找医生来治。
但是大部分医生对这种问题是认识不足的,看到你上火就去清火,再是一派
寒凉药用下去。
大家想想,再用寒凉药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只会更伤胃中阳气啊,仅存的阳气都可能被浇灭。
这样的治疗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身体越来越糟。
身体上面越来越热,身体下面越来越寒,这种体质要调整过来其实不太容易,赤脚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组调理方法。
上热下寒体质调理
先来说泡脚的调理方法。
上热下寒泡脚方:黄连5g,黄芩8g,干姜10g,法半夏10,肉桂5g,艾叶8,炙甘草5g。
这个泡脚方是赤脚借了张仲景先生的经方智慧,我来把方子思路跟大家拆解一下。
既然是上热下寒,那么在调理思路上一定要寒热并用,将上面的热引下来,同时把下面的寒散出去。
第一梯队,用半夏来把寒热分出来。
很多朋友很好奇,为什么身体里的寒和热不能中和呢?一杯冷水倒进一杯开水里面就成了不寒不热的温水,这寒和热是可以中和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实际上,因为身体里的气机没有形成对流,热在上寒在下,中间没有形成漩涡,所以寒热不能对流。
而半夏这个药能消痞,它穿破力量强,能够把寒热错杂的痞结分出来,而且半夏本身是降的,可以把心火往下降。
第二梯队,用黄芩+黄连来清热。
用黄连来清心胃之火,并且苦味的黄连作用力也是降的,可以沿着心胃肾这一条路把火降下来。
然后再配上黄芩,黄芩主要作用在在胆和肺,从右路将相火降下来。
这样将上面的火从两条通道一起往下降,最终目的就是要降到底下的水里面去。
第三梯队,用肉桂+干姜来温阳散寒。
肉桂是温热的,能引火归元,作用在肚脐偏下的位置,在这个地方将引下来的火继续往下引,引到肾水中去。
干姜大辛大热,辛味宣散,从左路把气机宣发出去,形成一个圆。
同时干姜大热,用来驱除下面的寒气,再
配合艾叶温经散寒,艾叶可以温散十二经的寒气,提升散寒的效果。
第四梯队就是这个甘草,用来调和寒热,让方子里这些药物的气机都能很好运转起来。
这个泡脚方的用方思路基本上是来自张仲景先生的经方思路。
接下来,我们看下运用中药汤剂怎么来调这种上热下寒体质。
在用方上,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最为对证。
法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
好,咱们来分析下张仲景先生的这张方子。
咱们在分析上热下寒这个体质的时候火了,主要问题是胃里没有能量了。
所以,第一步要去建中,把脾胃之土建立起来。
用什么来建呢?张仲景用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
张仲景那时候的人参并不是咱们现在这个东北人参,而是党参。
所以这个方子里的人参大家看实际情况吧,如果脾胃气虚比较严重可以用人参的,如果脾胃气虚不严重改为党参遵从医圣原方精神不要动它。
人参配上红枣,就可以把中焦稳固住了。
第二梯队是用半夏来消除胃里的痞结。
我们很多朋友知道半夏是化痰的,实际上半夏还擅长消痞。
什么叫痞呢?就是痞块硬块。
因为胃里寒热交错,这些寒啊热啊就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
那咱们现在要来解决寒热的问题,就要把这些病理产物分开,半夏非常擅长消除这些痞块。
第三梯队,就是寒热并用。
用黄连黄芩把心里的热,肺里的热,胃的热清掉一部分,然后引相火下行,用大辛大热干姜来散中下焦的寒气。
所以呢,张仲景之所以称为医圣自然是最高明的。
方子有攻有守,寒热并用,针对咱们讲的上热下寒这种体质自然是最适合不过的一张方。
其实呢,经方的这些方子,我们现代人都不太会用,就只简单认为这个方子治什么病,调什么体质这样。
经方里100多个方子,整本书都没出现一个病,如果说治病的话,伤寒论只讲了6个病,分别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6个。
我们现代人学中医大多数读不透伤寒论,都知道这里面方子都很经典,但是不会用。
实际上,如果咱们把这100多个方子都搞明白了,90%以上的病都会治。
但是很可惜,我们现代人智慧不够,对经方里面的东西研究不透。
就拿这首甘草泻心汤为例,原文也没说它治什么病,只列了几个症状,就说用甘草泻心汤。
我们现代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医圣的意思,实际上,甘草泻心汤可以治疗很多种病症。
比如胃炎,肠炎,胃溃疡,胃粘膜受损,口腔溃疡等等,都是可以用这个方子的。
咱们现代治病的思路实际上是乱了的,而且越来越乱。
我们现代分了很多很多的病名,我们就追着这些病名跑,结果一个病就去研究哪个方子最好,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发现都解决不了。
而伤寒论的治病思路就是化繁为简,把病只分成这么6种,所有的病不管你叫什么病名都逃不出这6经框架,最终都能给你治好。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赤脚在跟大家分享方子的时候,优先选用的都是经方。
自己拟的方也都是根据经方思维来的,大家用起来效果好,道理在这。
泻心汤在伤寒论里面共有三张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其中半夏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差不多,只是在甘草的用量上有点变化,其他都一样。
这里大家不用去分这么细,把他们当成一个就行。
另外一个生姜泻心汤,是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姜12g。
生姜泻心汤:
法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生姜12g。
生姜主要是用来和胃止呕,用来散水气。
所以,如果是平素胃不好,吃了药容易反胃呕吐,或者胃里水气较多的人,就用这个生姜泻心汤来服用。
一般而言,上热下寒的人,用上张仲景的泻心汤,同时配合赤脚给大家的《上热下寒》泡脚方,这样的体质慢慢就会得到改善了。
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完整九大体质调理方法
长按识别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