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师)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人: 洪之渊审核人:建国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师、教案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条培养标准。
.知识标准
公共基础知识
1.1.1 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1.1.2 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
1.1.3 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1.4 音、体、美等方面的艺术素养。
学科基础知识
1.2.1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发展史、历代作家、作品及各类文学样式在创作
和理论上的特点。
1.2.2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结合作家、作品,掌握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
1.2.3外国文学基础知识,掌握世界文学的发生发展,熟知名家名篇。
1.2.4文艺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1.2.5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
.6写作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
专业知识
1.3.1古代文学方向。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
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
1.3.2现当代文学方向。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
品,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和回应
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
1.3.3外国文学方向。掌握欧美文学、亚洲文学及世界其他各国文学的发展演变,熟
读名家名作。
1.3.4文艺学方向。掌握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
1.3.5语言学方向。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的发展演变;语言学
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1.3.6写作学方向。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
学校管理知识
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
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
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能力标准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2.1.1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2.1.2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2.1.3理解并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
2.1.4创新创业能力
学科基本能力
2.1.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能力
2.1.2文学分析、鉴赏与创作的能力
2.1.3语言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2.1.4语文教育教案的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2.2.1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
2.2.3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2.5.1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表达能力
2.5.2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2.5.3学科、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
2.5.4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
2.6.1系统思维的能力,分清主次因素
2.6.2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项目的基本能力
2.6.3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国际视野
2.7.1了解本学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
2.7.2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沟通能力
.素质标准
人文素质
3.1.1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1.2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
3.1.3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
3.1.4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3.1.5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科学素质
3.2.1严谨的科学精神
3.2.2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
3.2.3在文学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
职业素质
3.1.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3.1.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效的职业精神
3.1.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四、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五、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案法等。
六、特色课程
文献学、民俗学、戏曲研究
七、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映射图
汉语言文学(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与核心课程体系映射图:
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专业课程相关实验、实践(不包括选修课)容安排表
九、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文学学士
十、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其中课学分,课外项目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