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带给我们什么——《角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带给我们什么?
——《角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爱热闹。要是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一本正经地坐着,动也不动,那还能叫是孩子吗?那还能称之为课堂吗?老师的责任在于如何把学生的活动引导到正轨上,而不是扭曲在无谓的条规中。
在《角的认识》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数学活动。
[案例1]拼角
你知道这些三角尺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想一想,如果充分利用这两块三角尺,你可以拼出哪些角?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带给学生是无尽的思考以及思维的撞击,他们在从最初的30度、45度、60度、90度,想到75度、120度、150度、105度、180度、135度,然后在我的一句“难道除了这些角就再也不能拼出其它的角了吗?”反问下,学生又开始了自发的操作及讨论。“15度”,一个学生惊叫了出来,显得异常地兴奋,渐渐地,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上完课后,我在思考,如果让学生用三角尺去画角,那画的角岂不是更多。
[案例2]折角
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正方形纸。在这张纸上有哪些角?你能用这张纸折一个直角吗?
学生折的方法有很多。你能用这张纸折一个45度角吗?学生很快折了出来。你能用这张纸折一个30度角吗?这时的学生已经没有人闲着了,他们折呀,量呀,其实这时他们中已经有人知道要折30度的角,可以把90度的角平均分成三份,但是他们又在为平分三份为难,于是有人用三角尺的30度量,也有人大概地把它分成三份就算了。最后只能请教书本。虽然在这次的折角活动中,没有学生能准确的折出30度的角,但是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停滞不前,对他们来说,这已是一种进步,一种收获,一种成功,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满足。
[反思]单一的数学教材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这时数学活动就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是好动的,既然这样,那我何不顺水推舟呢,还学生一个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仅能成功地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而且这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体现。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案例一中三角尺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学具,但是很少能这么细致地去研究过,能利用他们身边看似平常的东西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道具,让他们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在彻底研究了一翻三角尺后,学生回过头来,突然感到:原来三角尺有这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这时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又如,案例二中虽然学生没能折30度的角,但是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学习的欲望确是显露无疑。
二、有助于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加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形成新的教学成果。适当的数学活动就能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拼一拼,折一折,了解知识形
成的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思维的动,以实物代替抽象,达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认识和完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案例一中,学生在拼15度角的时候,虽然大废了一翻周折,但最后的发现也着实让他们兴奋了一回;又如在案例二中,学生折30度角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能积极地思考,进行各种尝试,成功不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吗?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思后做,做后思,获得了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自由思维空间,思维丰富了,完善了,创新意识也就提高了,这将为每一个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实践性是数学活动的鲜明特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活动课中,教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寓学于“做”,“做”中有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才能把动手与益智做到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