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虫害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烟蚜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名桃蚜、菜芽,俗称蜜虫、腻虫。
是烟田发生的最主要害虫,烟蚜在各烟区均有发生,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
为害状
烟蚜在田间的危害分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种形式,直接危害是成蚜和若蚜群集在烟株上部幼嫩叶片背面利用其刺吸式(针状)口器吸食幼嫩烟叶汁液,被害株生长迟缓,叶片卷缩变黄变薄,同时分泌出一种甜而粘的蜜露污染烟叶,诱发烟叶煤污病,使烟叶表面变黑,造成烟叶品质下降;间接危害是传播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等多种病毒病害。
有翅蚜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
形态特征
参见桃树病虫害桃树蚜虫。
发生特点
烟蚜在我国东北至华南,每年依次发生10~40代。
在黄淮烟区年发生20~30代,一般以卵在桃树上(也可以成蚜在温室或越冬蔬菜上)越冬,翌年早春孵化为干母,4月底5月初产生有翅迁移蚜,在桃树上共繁殖3代,开始迁往烟田,在烟草上繁殖15代左右,烟蚜在田间以孤雌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
4月下旬或5月上旬烟苗移栽后,迁入的有翅蚜并胎生无翅蚜在5月下旬形成蚜量高峰,以后蚜量逐渐下降,到6月中旬蚜量降至最低点,田间基本上见不到蚜虫,6月下旬蚜量开始迅速回升,到7月中旬形成烟田第二次蚜量高峰,这次高峰形成快,数量大,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烟蚜具有明显的趋嫩性、避光性,有翅胎生雌蚜对颜色敏感,对黄色有明显的正趋性,一般对桔黄色趋性最强。
对银灰色和白色具有负趋性。
当气温24~28℃,相对湿度70~80%时对其繁殖有利,暴风雨能使蚜量降低,天敌发生量大可有效抑制其发生量。
蔬菜、杂草和其他农作物是烟草黄瓜花叶病等多种病毒病的毒源物,由这些植物上迁入烟田的有翅蚜是造成烟田发生花叶病等多种病毒病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1、早春治蚜。
为了避免烟蚜发生对烟草造成的危害,可在早春结合桃树的正常管理,在卵孵化后,桃叶未卷叶之前,防治桃树上的蚜虫,以减少迁移蚜的数量,减少烟田的蚜源。
2、苗床驱蚜。
苗床期,可利用银色薄膜驱避蚜虫,以减少移栽时带毒不显症的烟苗。
3、药剂防治。
烟草大田生长期,可采用移栽时穴施铁灭克进行防治,用药量为15%铁灭克颗粒剂100~150克/亩,或5%涕灭威颗粒剂500克/亩,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于烟株根际周围,残效期可达60天左右。
另外,也可采用在田间蚜量上升阶段进行药剂防治。
可用40%
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90%万灵粉剂3000~4000倍液,或10%一遍净粉剂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
药剂防治时,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喷雾时一定要喷洒均匀,对所有烟蚜寄生叶片都要进行喷施,防止漏喷,以保证防治效果。
1、打顶抹杈:及时打顶抹杈,恶化烟蚜的食物条件,促使无翅蚜转变为有翅蚜迁出烟田。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利用麦烟套种等措施,以减轻烟蚜的危害。
2、1、温度24℃—28℃,湿度适中,有利于烟蚜的繁殖。
当温度高达29℃以上或下降到6℃以下,相对湿度为80%以上或40%以下时,对烟蚜不利。
2、防治方法
⑴覆盖地膜,趋避蚜虫。
⑵及时打顶抹杈,恶化烟蚜食物条件。
⑶药剂防治。
对口药剂有阿克泰可湿性粉剂、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
3、
2、烟青虫
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Quenee,别名烟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青虫、青布袋虫。
国内烟区均有发生,是重要的烟草害虫之一。
其寄主植物主要有烟草、辣椒,其次是番茄、棉花、玉米、高粱、豌豆、龙葵、曼陀罗等。
为害状
烟青虫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烟草和辣椒。
在烟草旺长期,幼虫集中烟草心芽和嫩叶为害,形成小孔洞、缺刻或无头苗,严重时,叶片仅留叶脉。
留种田烟株现蕾后,危害蕾、花和果,有时还能钻入嫩茎取食,造成上部幼芽、嫩叶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27~35毫米。
体黄褐至灰黄色,雄虫翅黄绿色,雌虫前翅黄褐色至灰褐色。
前翅具有明显的卵基线、内横线、中横线、卵外缘线。
外横线为双线,黑色,波纹。
环形纹与肾形纹线条清晰。
后翅淡黄色,外缘有较宽的端带,内缘平直,有一条黄褐色的平行斜纹状条纹。
卵:半球形,高0.4~0.55毫米。
卵顶有l1~15个花瓣,卵体上具20多条长短相间的纵脊。
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前紫黑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l~41毫米,青绿色、黄绿色、暗褐色、绿褐色等。
体表密生圆锥体的短刺,气门上线有分散的白色小点,前胸气门前二毛和气门不在一条直线上。
蛹:长15~18毫米,纺锤形。
初为深绿色,后变红褐色,腹部第5~7节的点刻小而密,腹部末端刺基突起的基部相连。
发生特点
烟青虫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烟区一年发生2代,黄淮烟区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7~13厘米处越冬。
在黄淮烟区,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出现,一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下旬,多为害春烟;二代幼虫发生在7月上旬至下旬,为害春烟及夏烟;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份,为害夏烟;四代幼虫为害夏烟花、果,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
烟青虫的成虫多集中在傍晚7时至深夜1时羽化,羽化出的成虫白天潜伏在烟叶背面或杂草中,夜晚活动。
成虫还需要取食花蜜以补充营养。
成虫羽化后1~3天内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烟株中上部叶片正、反面绒毛较多的部位,也可产于嫩芽、嫩茎、花果及萼片上,一般一片叶上产卵1粒,少数2~3粒,长势茂密的烟田产卵量高。
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然后分散活动。
初孵幼虫昼夜活动,取食叶肉仅留表皮或蛀食成小孔;3龄后,白天阴藏在烟叶下,夜间及清晨取食叶片、嫩茎、花蕾、嫩果等,此期的幼虫食量大,造成的危害重。
幼虫还有假死及自相残杀的习性。
烟青虫幼虫一般分5个龄期,幼虫老熟后,即不食不动,身体皱缩,1~2天后入土做蛹室化蛹,入土深度3~5厘米,越冬蛹7~13厘米。
非越冬蛹期10~17天。
烟青虫的发生程度与栽培制度关系密切,套作田发生重,特别是套栽辣椒的田块发生重,白胁烟较烤烟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冬耕灭蛹。
烟青虫在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及时冬耕可以通过机械杀伤、暴露失水、恶化越冬环境、增加天敌的取食机会等,达到灭蛹的目的。
2、捕杀幼虫:在幼虫危害期,于阴天或晴天的早晨4~9时,到烟田检查新叶、嫩叶,如发现有新鲜虫孔或虫粪时,找出幼虫杀死。
3、诱捕成虫:利用杨树枝把、性诱剂诱杀成虫。
性诱剂(诱芯)的设置方法:在简易的三脚架上放置盛水皿,直径35~40厘米,诱芯挂距水面2~3厘米,诱捕器略高于烟株。
成虫盛发期挂置诱芯,诱芯有效期20天左右,每亩设置1~2个诱捕器。
4、化学防治:于幼虫3龄以前,可选用药剂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一遍净粉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用B.t剂(每克含1亿活孢子)1000倍液进行喷雾,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时,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
•⑴生活习性
以蛹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夜虫晚活动,对糖蜜趋性强,卵多散产在烟株中上
部,叶片正面的中部,一般一片叶上1粒卵,初孵幼虫昼夜活动取食叶肉仅留表皮或蛀食成小孔。
3龄后,白天隐藏,夜间及清晨活动取食,受害严重的,仅留叶脉。
⑵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蛹。
及时冬耕可以通过机械杀伤、暴露失水、恶化越冬环境,杀灭蛹。
②捕杀。
清晨发现烟株顶端嫩叶有新虫孔时,找出幼虫杀之。
③诱捕成虫。
利用杨树枝诱捕。
④药剂防治。
在幼虫3龄前进行药物防治,对口药剂有90%敌百虫1000倍液,
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
3、烟草麦蛾
烟草麦蛾 Gnorimoschema heliopa Loaw又名烟草蛀茎蛾、烟茎食心虫、烟草蛾,俗称大肚子虫、烟钻心虫。
属鳞翅目麦蛾科。
为害状
初孵幼虫直接蛀入烟株茎端,或先蛀入叶肉,有潜痕,烟叶被蛀食以后出现畸形、肥厚、皱缩,呈扭曲状,烟茎被蛀处肿大成瘿,即所谓的“大脖子”。
烟株受害后生长停滞,顶叶簇生,叶片厚小,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土黄色,前翅散有黑褐色鳞片,略带银灰光泽,第5径脉由第4径脉1/4处分出;后翅灰褐色,梯形。
雌蛾腹部末端的丛毛排列整齐。
卵长椭圆形,长0.5mm,表面具皱纹。
末龄幼虫体长10~13mm,黄白色,胸部稍肥大,虫体皱褶多。
蛹长5~8mm,纺锤形,棕色。
发生特点
烟草麦蛾的发生代数因地而异。
一般以幼虫及蛹在烟草的残株内越冬,越冬蛹在翌年的4月前后羽化为成虫。
成虫羽化后,昼伏夜出,当日交配翌日产卵,卵多产在烟叶背面。
初孵幼虫蛀食烟叶或嫩茎,幼虫活动力弱,很少迁移,幼虫危害后的主脉及茎顶端肿成椭圆形。
幼虫老熟以后在危害处向外咬一圆形羽化孔,结白色薄茧化蛹。
防治方法
1、烟叶收完后,及时拔除烟杆,并将其浸泡在水田或水塘里,或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
苗床期结合苗床管理,拔除有虫苗,集中处理灭虫。
2、加强田间管理。
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移栽时应采用无虫健苗,移栽后及时检查去
掉受害烟叶或捏死烟叶内的幼虫。
烟草生长后期,结合打顶抹杈,除去有虫杈芽等。
3、药剂防治。
在成虫产卵盛期,尚未出现肿胀之前,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斜纹夜蛾
•1、生活习性
以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化性,喜食糖、醋液及发酵物。
卵多产在烟株中部叶片背面距叶尖1/3处,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龄后开始分散。
1—2龄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与叶肉,仅留上表皮与叶脉,4龄后食量大增,仅留主脉。
幼虫有假死性。
2、与环境关系
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水肥条件好,作物生长茂密的田块往往虫口密度大。
3、防治方法
⑴诱杀成虫。
可用黑灯、糖醋液、杨树枝把等进行诱杀,或用甘薯、豆饼发酵
物诱杀。
⑵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
⑶药剂防治。
防治幼虫的时机应掌握在3龄以前,对口药剂有90%敌百虫,50%
敌敌畏乳剂。
4、烟粉虱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ius)属同翅目,粉虱科。
为害状
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
形态特征
粉虱类害虫属渐变态昆虫,若虫期基本上经过三龄,三龄若虫蜕皮后即成为具有外生翅芽的"蛹","蛹"即化于三龄若虫所蜕下而经硬化的皮壳内,此壳称"蛹壳"。
粉虱蛹壳略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亦有不规则形状者。
在横缝之前为头胸部,其后为腹部。
有时在蛹壳边缘有各种形状的凹刻。
成虫体长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
蛹长0.55一0.77mm,宽0.36一0.53mm。
背刚毛较少,4对,背蜡孔少。
头部边缘圆形,且较深弯。
胸部气门褶不明显,背中央具疣突2—5个。
侧背腹部具乳头状突起8个。
侧背区微皱不宽,尾脊变化明显,瓶
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m)。
盖瓣近圆形。
尾沟0.03—0.06mm。
发生特点
亚热带地区每年发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月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若虫3龄,9~84天,伪蛹28天。
成虫产卵期2~18天。
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
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
成虫喜无风温暖天气,有趋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1~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0℃时成虫死亡。
相对湿度低于60%时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
暴风雨能抑制烟粉虱的大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在对烟粉虱的综合治理中,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防治手段。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2、农业防治
①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以防粉虱传播蔓延。
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如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
②培育无虫苗。
育苗时要把苗床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幼苗上有虫时在定植前清理干净,做到用做定植的烟苗无虫。
在我国北方要紧紧抓住越冬环节,打好歼灭战,以控制翌年露地大暴发。
在农业防治中,要注意清除为害或侵染来源。
烟粉虱除了为害烟草、多种蔬菜、花卉外,还寄生于多种杂草,同时还传播病毒。
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尽可能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并在烟草的整个生长期注意摘除布满烟粉虱卵及若虫的底部老叶,并予以销毁,均可在不同种程度减轻受害。
3、药剂防治
在应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同时,在烟粉虱大发生初期,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防治。
使用药剂:在零星发生时开始喷洒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农药,并要根据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大用量,以免抗性增长;同时注意与生物防治措施相配合,利用自然天
敌的控制作用,尽可能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
并在防治其它病虫害时,尽量选用生物制剂或低毒农药。
小地老虎
1、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6—7代,以老熟幼虫、蛹、成虫越冬,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间或其它隐蔽处,夜间取食、交尾,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喜食糖蜜等带有酸甜味的汁液。
对黑光灯趋性强。
卵多产在土面上,地面缝隙、土面枯草,幼虫共6龄。
1—2龄为害寄至叶背、心叶,3龄右齐面咬断茎,幼虫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性。
2、发生与环境关系
⑴温度。
高温不利于小地老虎生长与繁殖,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不能产卵。
⑵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壤板结及碱性大的地区发生轻,重粘土或沙土对老虎不利。
⑶水旱轮作地区发生较轻,旱地地区较重。
3、防治方法
⑴水旱轮作。
⑵诱杀成虫,用黑光灯、糖、醋、酒诱虫或捕杀。
⑶诱杀幼虫,利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杀幼虫。
⑷药剂防治,在烟苗移栽前,用日高敌杀死乳油喷施烟穴,结合覆盖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