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义
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这制约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在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并且长期不改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不仅帮助以前受压迫剥削的民族达到政治上的平等,而且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的现代化。
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
如果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各个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用和光荣职责。
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两便,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会议主席团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成熟后,才能走向消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
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
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鸸需要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二)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的总的一般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循序渐进过程相适应的。
因此,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一、单项选择题((10题))1.D 2.A 3.A 4.A 5.A 6.A 7.A 8.B 9.B 10.B 1.社会主义时期是A.民族消亡的时期B.民族同化的时期C.民族融合的时期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ⅴ2.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A.在不断增多ⅴ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3.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特点、民族差异A.长期存在的时期ⅴB.迅速消失的时期C.迅速扩大的时期D.越来越多的时期4.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淡化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淡化6.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A.增多ⅴB.减少C.淡化D.没有7.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没有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原因A.有毛泽东主席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ⅴC.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D.市场经济的建立9.第一次做出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表述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ⅴC.邓小平D.江泽民10.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表述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的领导人是A.江泽民B.胡锦涛ⅴC.温家宝D.回良玉二、多项选择题(10题)1.BCD 2.ABCD 3.ABD 4.ABC 5.ABCD 6.ABC 7.ABD 8.ABC 9.ABCD 10.ABC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的途径有A.民族革命B.废除各民族内部旧的政治制度,即政治革命ⅴC.废除各民族内部旧的经济制度,即经济革命ⅴD.原来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各个民族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ⅴ2.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有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共同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ⅴ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和社会原因ⅴ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ⅴ3.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有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C.有利于民族自决D.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ⅴA.民族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ⅴB.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ⅴC.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D.民族不平等的政策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表现领域有A.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方面B.风俗习惯方面C.心理素质方面D.宗教信仰方面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有A.产业结构ⅴB.生产方式ⅴC.生产力水平ⅴD.改革开放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原因有A.历史原因ⅴ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ⅴC.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D.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ⅴ8.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反映了A.社会发展规律ⅴB.民族发展规律ⅴC.社会主义的本质ⅴD.各民族发展方向的多样化9.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D.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10.国家关于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的安排有A.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中央派小型代表团前往祝贺并发贺电ⅴB.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新华社发消息ⅴC.自治州、自治县的庆祝活动,中央或有关部门相应派代表前往祝贺并发贺电ⅴD.大宴宾客,馈赠贵重礼品三、判断对错(10题, Aⅴ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一、引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二、政治意义1.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最基本的政治任务。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通过吸收借鉴其他地区或者其他民族的优秀经验,可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3. 促进人才流动和知识交流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知识交流,推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这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实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意义1. 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2. 扩大内需市场和拓展对外市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扩大内需市场和拓展对外市场。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来支撑自己的发展。
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可以扩大内需市场;同时,在对外开放中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特色来拓展对外市场。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色,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意义1.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通过加强交流互鉴,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民族团结内涵和意义
民族团结内涵和意义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本文将从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民族团结的内涵民族团结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共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
1.政治团结:各民族在政治上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民族繁荣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2.经济团结:各民族在经济领域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3.文化团结: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包容、学习,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4.社会团结:各民族在社会领域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构建美好家园共同努力。
二、民族团结的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
3.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民族繁荣和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弘扬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5.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消除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美好家园。
总之,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作者:————————————————————————————————日期: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
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
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
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
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
①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
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
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一重要原则已载入宪法,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并且长期不改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
因此,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不仅帮助以前受压迫剥削的民族达到政治上的平等,而且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展现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在家庭的祥和繁荣,使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代化。
因此,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国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这种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差距上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在当前,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同其它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经济格局也决定了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
如果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而缺乏后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答: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答: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斯大林1913年写《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 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5. 三个过度: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8.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9.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10.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12.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13.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①民主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法制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⑤团结统一原则⑥发展繁荣原则1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看一下多选)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物质基础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社会条件③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组织保障15.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16. 西部地区包括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二、名词解释1、中国民族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年月).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年月).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的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权利.意识.情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三、判断题.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民族关系五、简答题。
论名族团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的民族问题虽然表现复杂多样,但是从根本上说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这是我国民族问题的主题。
它决定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牢牢把握这一工作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与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
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历史长短、不分先进落后一律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
平等,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而且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全面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就是实践全面平等的基本观点,本质是“共同”。
对一个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发展水平等条件大为不同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各民族“共同”,并不是、也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发展,当然也不是在一个既定模式下的共同发展。
我国的国情特点,只能采取有条件快速发展的地区先发展,进而这些地区的发展成就(资金、技术、市场、经验等),通过国家的统筹、协调和地区间的支援、合作,带动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的加快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大局”就是对共同发展最深刻的、实事求是的解读。
因此,“共同”就是大局,共同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共同”,而是通过阶段性的、策略性的先、后发展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协调各民族、各地区发展愿望最有效的方式。
我国在东部率先发展,进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除历史遗留的发展差距、缩小现实扩大的发展差距,就是对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要求的统筹兼顾,也是实现全面平等、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概况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民族都摆脱了民族压迫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充分发展的阶段,在发展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都融入整个社会,共同性大大增多,成为一种自然历史趋势。
但各民族的特点将长期保持与存在,只有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逐步实现自然的民族融合。
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一)关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西方的说法大多受宗教影响,认为是上帝制造和安排的。
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长期深入美洲印第安人中,对其历史、社会、部落组织、婚姻、习俗等进行科学的考察,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古代社会》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
马克思非常重视这部著作,认真阅读并写了详细摘要。
恩格斯在马克思研究基础上,根据摩尔根书中提供的详实材料,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古代氏族社会与民族和私有制、阶级、国家起源的规律。
这部著作贯穿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不断扩大。
为了加强实力,亲属部落或邻近部落结成地域联盟,对立的阶级与国家逐步形成。
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步发展成以地缘关系结合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产生了,这就是“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民族不同于种族。
种族也称人种,是由人的体肢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为标志,属于生物学范畴。
一个种族可以包括很多不同的民族。
民族也不同于国家。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国家的是统治机构。
民族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变革,也从古代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用和光荣职责。
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两便,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会议主席团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成熟后,才能走向消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
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
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鸸需要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二)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的总的一般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循序渐进过程相适应的。
因此,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2、在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3、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探索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形成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创新时期。
4、邓小平指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观点,各民族关系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5、从民族社会属性角度,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6、民族识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4)至此,我国民族数量达38个。
第二阶段(1954—1965)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1978—1986)在1979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识别得到确认。
7、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8、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9%,汉族占91.51%。
9、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趋势,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10、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势:第一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压迫民族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11、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
民族问题的特性有: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意义摘要:一、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涵二、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三、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正文: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对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要求。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政治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政治制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政治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经济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经济生活中的共同富裕。
经济共同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文化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上的共识。
文化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四、社会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正义。
社会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实现国家富强: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二、保障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是维护国家统一、增进各民族间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社会公平:共同繁荣发展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减少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和谐度。
四、提升国际地位:共同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共同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由它最长的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板。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共同进步才能带动整体进步,这和民族繁荣是一个道理,各民族只有共同繁荣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起来,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谈起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曾经那个在人生囧途时吃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满足得似神仙的乞丐,开创了明朝,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的领导者,朱元璋,他是怎样做到让本已因战乱而颓废的国度再度苏醒?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朱元璋收复疆土的最后一战是与陈友谅交锋,陈友谅何其精明,但还是输了,是朱元璋比他精明?是朱元璋比他实力强?要知道,当时的陈友谅大军最擅长的就是水战,而恰恰就是那场水战让陈友谅元气大伤!这还要说是朱元璋的军事头脑救了他,也帮了他,到他后来统治国家,这种高瞻远瞩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朱元璋赶走蒙古人以后,废除了四等人的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恢复了中国人当家作主的地位,而对待那些没有逃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朱元璋也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们。
那些留在中国的“色目人”,也就是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人,称为现在回族的祖先,中国得以和谐。
就是他的这种思想让当时的明朝渐渐发展起来并到后来繁荣一时。
这说明了什么?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国家兴旺起来。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发展与停滞,王朝的兴衰与消亡,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
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无论是苏联解体、前南地区冲突和中东问题,都是因为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才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凋弊,人民遭殃,教训极为深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历史早就决定了的,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缘关系,所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应该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1)含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2)作用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3)地位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1)含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2)作用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地位重要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1)含义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都得到提高2)作用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要点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这是前提2)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如高邮回族乡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4)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一重要原则已载入宪法,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
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并且长期不改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
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
因此,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不仅帮助以前受压
迫剥削的民族达到政治上的平等,而且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展现社会主义中华
民族在家庭的祥和繁荣,使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
代化。
因此,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国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这种民族在
经济文化发展差距上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在当前,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同其它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
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经济格局也
决定了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
地大物博。
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
如果民
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而缺乏后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整体目标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我国
在20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
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一客观现实而做出的。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
点和难点是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
繁荣富强。
从当前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来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族全面小康
社会的建成,就没有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没有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复兴,就谈不上整个中华民族
的复兴。
虽然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政治、文化、宗教、心脏其它因素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
性、多样性的特点,但发展经济、发送人民生活是总纲。
因此,要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民族
地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各民族人民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其行省质量。
同时,在民族地区的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
效益的基础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动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创造出保证各民族
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必将在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以及各
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剥削制
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各民族都平等地享受到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
但
是,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及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抢救无效原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各民族在享受各项平等权利方面,还因经济文化发展没事找事受到制约。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了,才能彻底消灭历史
的遗迹和影响,才能全面增强民族地区科技教育实力、提高各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继而提高其整体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
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解决好社会总问题。
当前,我国民族问题比较集
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高生产力及社会整体
水平,发送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满足各族人民的关切与要求,才能处理好当前的民族问题。
(六)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
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我国有两万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祖国的边疆,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少数
民族与国外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种民族分布与我国边疆建设和国防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边防巩固需要有安定的社会
环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必须把边疆少数民族和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起来,这是稳定连续地区,加强民
族团结,也是保卫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与安全,也需要努力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经济,促进其共同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充
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建立在丰厚牢固的物质基础之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
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成为祖国边防的铜墙铁壁。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的方向,并且有着丰富的内
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