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老子五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 “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 “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 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田地万物的 开始,用“有”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 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 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 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 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 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 、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 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 “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 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 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 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 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 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 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 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名人之一,存世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其作 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对“道” 无 的阐释 有
深奥 探求
众妙之门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
1、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 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 “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 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 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 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课堂检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 《道德经》 五千言,又称 《老子》 ,是
道家思想的经典。 (2)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道
,认为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
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
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 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 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 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 去体悟道德实质。
《老子》五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 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 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 对立而和谐,前后左右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 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 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调为己有。 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占 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老子》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 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 的发动者。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 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 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 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 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 一个形容词。
何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 犹如马致远在《秋思》中所写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个“古 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 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 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 《左传》中所说的 :“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 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 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 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 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道德经》,又称 《道德真经》、《老子 》、《五千言》、《老 子五千文》,传说是春 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 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 重要来源。《道德经》 分上下两篇,共81章。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 整的哲学著作。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 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 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 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 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 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 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 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 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 “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 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田地万物的 开始,用“有”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 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 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 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 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 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 、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 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 “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 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 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 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 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 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 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 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名人之一,存世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其作 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对“道” 无 的阐释 有
深奥 探求
众妙之门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
1、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 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 “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 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 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 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课堂检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 《道德经》 五千言,又称 《老子》 ,是
道家思想的经典。 (2)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道
,认为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
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
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 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 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 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 去体悟道德实质。
《老子》五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 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 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 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 对立而和谐,前后左右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 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 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调为己有。 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占 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老子》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 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 的发动者。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 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 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 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 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 一个形容词。
何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 犹如马致远在《秋思》中所写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个“古 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 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 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 《左传》中所说的 :“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 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 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 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 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道德经》,又称 《道德真经》、《老子 》、《五千言》、《老 子五千文》,传说是春 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 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 重要来源。《道德经》 分上下两篇,共81章。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 整的哲学著作。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 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 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 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 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 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 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 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 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