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

丝为 基 体 制 备 了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 lc lri moe ua m—
p itdp lme , F 包 覆 的 S ME纤维 , 与 高 r e oy r MI ) n P 并
效液 相色谱 ( P C) 用 以萃 取辣 椒 粉 和 家禽 肉中 HL 联 的苏 丹红 添加剂 。B a c ln h等 引用商 品化 的 P DMS /
硅 氧烷 复合 物 S ME纤 维 , 几 种 苯 系物 进 行 萃取 P 对
分 析 的检 出限为 2~ g L 5n / 。
2 固相微 萃 取 的应 用
2 1 固 相 微 萃 取 在 环 境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
8 8n / 。Y . g g e等 叫利 用 顶 空 萃 取 模 式 , 用 羟 基 采
间、 涂覆 速率 、 干燥 条 件 等 的考 察 和 优 化 , 高 了整 提
个 萃取 装置 的萃 取 效 率及 物 理 化 学稳 定 性 。 同时 ,
高通量 9 一 板 的 自动 化装 置 设 计更 好 地 节 省 了分 6孔
析时 间 , 高了数 据结果 的可 靠性 和精 确性 。S r 提 a ̄i
・
2 0・ 2
色
谱
第 3 0卷
分 子筛具 有规 整 而 均 匀 的孔 道 , 径 大 小 约 为 孔
析 。该 方法 对干燥 样 品 的检 出 限低 于 0 1  ̄/ g .5 p k 。 g
分 子数 量级 , 广 泛 用 作 催 化 、 附 及 离 子 交 换 材 被 吸 料 。Sl ai 一 是 一种 典 型 的 MF 类 型 的 分 子筛 , ic le1 i t I 其 特 有 的三 维介 孔通道 只 能允 许 分 子直 径小 于 0 6 . a 的分子 通过 。Z u等 通 过 水 热合 成 法 制 备 了 m h 以 Sl a t. ic le1为涂层 的 固相微 萃 取纤 维 。通 过 对 6 i i 种不 同取代 基 的苯 衍生 物 的萃 取分 析 可 知 , 纤 维 该 对邻 位 和对 位 取 代 的苯 系 物 具 有 明显 的形 状 选 择
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

SM P E根据 “ 似 相 溶 ”的选 择 性 原 理 , 合 被 相 结
行 的传 统食 品 。我 国 发 酵 肉制 品 如 金 华 火 腿 、 威 宣
火 腿 和 中式 香肠 等 以其优 良的 品质 和特 殊 风 味受 到
分析 物 的极性 、 沸点 和分 配 系数 , 过 选 用不 同涂层 通 材料 的萃 取 纤 维 来 实 现 分 离 、 集 的过 程 。研 究 表 富 明 ,I P D —S ME的定量 依据 是萃 取涂 层 中分析 物 的萃
21 第 2 0 0年 期 总第 3 6期 4
内凌善 业
ME NDUS AT I TRY
. 综 述 . : . : .
固相 微 萃 取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及 其 在 发 酵 肉 制 品 中 的 应 用 院 四川雅安
6 5 1 204
广泛应 用 于食 品 、 品 、 药 残 留 、 境 和生 物 技 术 药 农 环 等领 域 。
1 固相 微 萃 取 技 术
1 1 固相微 萃取 基础原 理 .
基 本 的 S ME是 通 过石 英 纤维 表 面 涂渍 的 高分 P
子层 对样 品 中的 有 机 分 子 进 行 萃 取 和 预 富集 , 后 然
酵、 干燥 或 熏 制 工 艺 加 工 而 成 的一 类 色 泽 、 地 特 质
殊 , 味典 型 的 肉制 品 , 今 已有200 年 的悠 风 至 0 余
久历史 。发 酵 肉制 品主要 可分 为 生火 腿 和 发 酵 香肠
两 大类 , 因其风 味独特 且耐 贮 藏 , 已成 为一 类 世 界流
i e e tt n y a s,a h n isa p ia in n fr n e a r d c swe e lse n r c n e e r nd t e t p l t si e me td me tp o u t r it d.Thepr mii g p o — c o o sn r s
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

1 1 固 相微 萃取 的萃取 方式 和原 理 .
S M E 的 操 作 方 式 有 两 种 : 种 是 将 S M E 萃 取 纤 维 直 接 插 入 较 洁 净 的 液 体 样 品 中 , 为 直 接 P 一 P 称 S M E 法 ; 一 种 是 将 S M E 萃 取 纤 维 置 于 液 体 或 固 体 样 品 的 顶 空 进 行 萃 取 , 顶 空 固 相 微 萃 取 法 P 另 P 即
, 式 简 化 为 上
( 3)
1 1一 K h f 。 V c
可 知 , 接 S ME 中 , 取 涂 层 中 分 析 物 的 萃 取 量 与 其 在 样 品 中 的 初 始 浓 度 呈 线 性 关 系 1 , 足 直 接 直 P 萃 .这
S PME 的 定 量 依 据 。
Ai E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 0 7 0 2 ;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 技 司 2 0 — 5 国 No 2 0 7 2 ) 教 教 0 0 1 6号 )
4 29
维普资讯
第 5期
陈
猛等 : 固相 微 萃 取 研 究进 展
固相 微 萃 取研 究 进 展
陈 猛 袁 东星 许 鹏 翔 昌敦 虎
( 门大 学 环境 科学 研 究 中心 , 门 3 1 0 ) 厦 厦 6 0 5 摘 要 : 固相微 萃取 的发展 背景 、 用及 其研 究进 展 作 了综 述 。 引 用文献 1 5篇 。 对 应 4
固相微萃取萃取头制备技术及试验方法的进展

。由
于 1=>? 具有 操 作 简 单、 溶 剂 用 量 少、 快速灵活便
收稿日期: !""/ 01" 01"
作者简介: 徐 2 溢, 女, 副教授, 3&4 : ( "!/ ) 5,1!1--/ , 60)784 : 9:;8<=> <(7? <@? <A?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B"", ) 、 国家教委留学人员基金 ( 外 留 司 $$5 C ) 、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 D63E"1 0"! ) 资助课题 ?
电子共轭体系因而该涂层具有对分子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识别能力及其缺电子多烯的化学性质将其用于杯芳烃环糊精以及一些多肽的分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量
!""# 年 $ 月 %&’(&)*&+ !""#
色
谱
!பைடு நூலகம்#$%&% ’()*$+, (- !"*(.+/(0*+1"2
!"#$ !! %"$ , ,!- . ,/#
98*)-.6) :1"#,2 34560 7,89"0:;958;,"<( 1=>? ) ,6 5 6,73#0 5<2 0@@08;,A0 526"93;,"< 5<2 20& 6"93;,"< ;084<,B.0 ,C4,84 8"<80<;95;06 A"#5;,#0 "9 <"<A"#5;,#0 8"73".<26 @9"7 #,B.,2 6573#06 "9 405263580 "@ 6573#06$ 1=>? ,6 8"735;,D#0 C,;4 5<5#E;0 603595;,"< 5<2 20;08;,"< DE F56 849"75;"F9534E ,4,F4 309@"975<80 #,B.,2 849"75;"F9534E ,5<2 ";409 ,<6;9.70<;5# 70;4"26$ G; 85< 39"A,20 75<E 52A5<;5F06 ,6.84 56 C,20 #,<059 685#0 ,#"C 6"#A0<; 5<2 6573#0 8"<6.73;,"< , 64"9; 5<5#E;,85# ;,706 ,#"C 20;08;,"< #,7,;6 ,6,73#0 533595;.6 ,5<2 6" "<$ H40 ;40"9E "@ 1=>? ,6 ,<;9"2.802 ,C4,84 ,<8#.206 0B.,#,D9,.7 ;40"9E 5<2 <"<&0B.,#,D9,.7 ;40"9E$ H40 <"A0# 20A0#& "370<; "@ @,D09 3903595;,"< 70;4"26 5<2 90#5;,A0 0:309,70<;5# ;084<,B.06 590 2,68.6602$ G< 52& 2,;,"< ;" 8"77098,5# @,D09 3903595;,"< ,2,@@090<; <0C#E 20A0#"302 @5D9,85;,"< ;084<,B.06 ,6.84 56 6"#&F0# ,0#08;9"<,8 203"6,;,"< ,859D"<&D560 526"93;,"< ,4,F4&;073095;.90 03":E ,77"D,#,I5& ;,"< ,590 39060<;02$ ?@@08;6 "@ 0:;958;,"< 7"206 ,60#08;,"< "@ @,D09 8"5;,<F ,"3;,7,I5;,"< "@ "3& 095;,<F 8"<2,;,"<6 ,70;4"2 60<6,;,A,;E 5<2 3908,6,"< ,5<2 6E6;075;,85# 5.;"75;,"< ,590 ;5J0< ,<;" 8"<6,2095;,"<6 ,< ;40 5<5#E;,85# 39"8066 "@ 1=>?$ ( 6,73#0 3096308;,A0 "@ 1=>? ,6 39"& 3"602 5; #56;$ :"; <%-/* :6"#,2 34560 7,89"0:;958;,"< ;@,D09 3903595;,"< ;0:309,70<;5# 70;4"2 2 2 固相微萃取 ( 6"#,2 34560 7,89"0:;958;,"< , 简 称 1=>? ) 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 采样、 萃取、 浓缩、 进样于 一 体 的 新 型 萃 取 分 离 技 术, 具有 操作时间短、 溶剂与样品用量少、 重现性好、 精度高、 检测 限 低 等 优 点, 1$$" 年 由 加 拿 大 K5;09#"" 大 学 =5C#,6IE< 首 创, 1$$/ 年 美 国 1.30#8" 公 司 推 出 商 品化装 置, 该 装 置 被 美 国 权 威 杂 志 @$1$4+7# & A$6 0$-,B%$(2 评为最优秀的 1"" 项 新 产 品 之 一
毛细管内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 的 S ME方法 和操 作 模 式 【 主 要 有 : 1 固定 相 P 3 I , () 外 露式 , 如外 涂纤 维 S ME Fbr P P ( ie ME)容器 壁 涂 S 、
要对毛细管内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萃取模式 、 固定相 制备技术 、 萃取条件和与色谱在线联用技术等研究 进 展做个 综合 概述 。
现性 也 较好 , S R D小 于 50 .。此 外 , 有高 度 生物 亲 具
和性 的烷 基 一二醇 基硅胶 ( D ) 为一 种 限进介 质 A S作
1 . 管 内金 属 丝 固相 微 萃 取 ( r i t e .1 2 wi — — b en u S M ) 和 管 内 纤 维 固 相 微 萃 取 (bri t e PE i — —b fe n u
1 毛 细管 内固相微 萃取模 式
目前 使 用 的 毛细 管 柱按 照 固定 相 在 毛 细管 中
的存 在形 式可 以分 为开 管柱 、 充柱 和整体 柱 。根 填
式 ( esl l ) 膜 式 ( e bae) 搅 拌 转 子 式 Vs l 、 e Was m m rns、
( t— a P ) ( ) S rb r ME ;2 固定 相 内含式 , i S 如毛 细 管 内微
福 建 分析 测 试
Fj nA a s & Tsn ui nl i a y s et g i
毛细管 内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 宇巍
( 州市产 品质量 检验所 , 福 福建 福州 302 ) 5 0 5
摘 要 :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萃取技术 , 与其他固相微萃取技术 比较 具有萃取效率高 、 固定相种 类 丰富 、 易于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毛细管 内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萃取模式 、 固定相制备、 萃取
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固相微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前处理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食品、临床、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分析。
本文主要综述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技术联用原理和发展现状,介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展望。
标签: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研究进展固相微萃取(SPME)是在固相萃取(SP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萃取分离技术,它摒弃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很多缺点,具有下述优点:操作简单,萃取速度快,样品需要量少,所需有机溶剂少,易于实现自动化,与当今国际上提倡的绿色环境友好型样品前处理要求相符[1-3]。
随着液相—质谱技术的发展,SPME又越来越多地与液相色谱联用并取得很大进展。
1 与液相色谱联用的固相微萃取类型1.1 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类似一个注射器,由手柄和萃取纤维头组成。
萃取纤维头是涂有不同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外套不锈钢细管以保护石英纤维不被折断,纤维头在钢管内可伸缩,将SPME针管刺入样品瓶,推出纤维头浸入样品溶液,萃取一定时间后缩回纤维头退出样品瓶,插入SPME-HPLC专用接口。
该接口由一个六通阀和解吸池组成,解吸池与进样管相连,将六通阀置于载样状态时,纤维头插入解吸池,六通阀置于进样状态,流动相冲洗纤维头洗脱富集的化合物并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和检测器进行分离和测定,纤维头退回钢针中,拔离进样口,此为动态洗脱。
动态洗脱不彻底时可进行静态洗脱,即在六通阀置于载样状态时使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的洗脱溶剂注入并充满六通阀和接口的洗脱室,静态洗脱一定时间后将六通阀置于进样状态。
为避免记忆效应,在下次萃取进行前需将纤维头洗净并晾干。
此方法由于其经典性一直沿用至今。
1.2 管内固相微萃取为使SPME更好地与液相色谱在线耦合,Eisert等人发明管内固相微萃取装置,它将萃取固定相涂覆于GC毛细管柱内壁代替传统萃取头,一端插入试样溶液中,另一端与六通阀相连。
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

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是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萃取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探讨。
一、应用领域及需求1.药物开发:药物中间体的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等。
2.环境监测:水、土壤、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
3.食品安全:食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物的检测与分离。
4.化学工程:化工原料的纯化、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等。
二、萃取分离技术的现状1.传统萃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工艺复杂、时间长、溶剂耗量大等问题。
2.共价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溶剂特性或添加萃取剂,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在药物开发、催化剂制备等方面显示出较大潜力。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化合物。
5.固相微萃取技术:采用微量的吸附剂直接吸附目标化合物,具有快速、高效、省溶剂等优点。
三、研究进展1.萃取剂的改进和设计: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萃取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了其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2.新型萃取材料的研发:包括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3.萃取工艺的改进: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溶剂体积、溶剂浓度、萃取温度等,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减少工艺复杂性。
4.联合技术的发展:通过将不同的分离技术进行组合,如萃取-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等,可以提高整体分离效率和减少能耗。
四、挑战和展望1.萃取剂的选择和设计:目前常用的萃取剂仍然存在选择性、稳定性和毒性等问题,需要开发更高效和环保的萃取剂。
2.萃取分离过程的机理研究: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和传质过程等机理,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分离效率。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现了较大的发展。
本文通过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农药残留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1.2 固相微萃取原理及其制备技术1.2.1 基本原理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借助相关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在一定的基质表面上固载具有吸附萃取功能的涂抹材料,使其同需要检测的样品进行微萃取,微萃取方式包括直接微萃取方式和顶空微萃取方式,然后再将目标分析无进行富集浓缩,通过与进样装置进行直接联用,或者解吸后在进样,实现对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进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对固相微萃取效率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萃取条件影响,包括萃取的时间、温度,以及样品基质的ph 值和采用的解析溶液等;另一方面,还包括萃取头设计,以及涂层的性质、薄厚、体积等因素。
在萃取头设计中,最开始的设计形式是纤维式,其载体是石英纤维,其后产生了可自行搅拌的萃取棒式、管内固相微萃取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针尖式固相微萃取、芯片式微萃取,以及固相微萃取膜的设计形式。
1.2.2 制备技术固相微萃取的核心组成,在于微萃取涂层部分,微萃取涂层的性质,对萃取过程的选择性以及灵敏程度有着直接决定作用,涂层吸附萃取性能的高低,以及其薄厚程度、耐溶剂性能、热稳定性能高低等,都是直接影响目标分析物富集与分析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目标分析物的高倍富集的目的,加强对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的研制,是促进固相微萃取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涂渍法、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与聚合、分子印迹技术等,还有当前最新型的电化学沉积法。
电化学沉积法主要是利用金属丝作为地材,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属丝表面沉积涂层,金属丝底材的设计有效地提升了萃取头的机械强度。
同时,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固相微萃取制备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吸收了分子印迹技术及固相微萃取技术的重要优势,能够实现非常高的选择性以及灵敏度。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色谱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2 S ME涂 层 材 料 与涂 渍 技 术 P
固相微 萃取 ( P E 核心 装置是 在 一根 长约 SM ) 1c 长 的 熔 融 的 石 英 纤 维 表 面 涂 上 一 层 厚 度 为 m
W ANG Xu, FENG a Xi o-x a i ng
l . ni o a V ct nl eh i o e e Ta) 0 4 2 n0j 1 nB h i oai a Tc nc C l g , ini 3 0 0 ) o l a l 1 n
Ab t a t o i - h s c o xr e i n i e e h oo y o ov n - r e a tr a ie f rs mp e p e a a i n s r c :S l p a e mi r e ta t s a n w tc n l g fs le t f l n t o a l r p r t d o e e v o
摘要 : 固相微 萃取是近十年 来发展起 来的新型分 离富集技术 , 简便快速、 无污染 、 易于和其它技 术联用。文 中对 固相微 萃取 的装置原理 、 涂层材料 、 涂渍技术 、 萃取方式及其在分析检测样品预处理 中的应用发展 方向进 行 了 讨。 探
关键词 : 固相微萃取 ; 色谱分析 ; 涂层
第2 4卷第 2期
21 0 0年 3月
天 津 化 工 Taj hmiaId s ini C e cln ut n  ̄
Vo. 2 1 24 No. M a .01 r2 0
固相 微 萃 取 技 术 在 色 谱 分 析 中 的研 究进 展
王旭 。 晓翔 冯
( 津 渤 海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津 3 0 0 ) 天 天 042
c n a n t n T e p p r d s u s d t e p i c p e ,o t g mae i l,o t g o e a in e ta t n o h P o tmi a i .h a e ic s e h r i l sc a i t r s ai p r t ,x r ci f t e S ME,n o n n a c n o o ad
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新进展

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新进展摘要: 固相萃取技术( SPE) 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前处理方法,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药品、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对固相萃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发展展望。
Abstract:Solid phase extraction ( SPE) technology is a fast-developing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with wide appl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SPE inthe analysis of food,drug andenvironment were summarized,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f solid phase extractionwas also reviewed.关键词: 固相萃取; 样品处理; 应用概述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技术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大大增强对分析物特别是痕量分析物的检出能力,提高被测样品的回收率。
固相萃取是一个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
在固相萃取中,固相对分离物的吸附力比溶解分离物的溶剂更大。
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床时,分离物浓缩在其表面,其他样品成分通过吸附剂床; 通过只吸附分离物而不吸附其他样品成分的吸附剂,可以得到高纯度和浓缩的分离物。
它大大弥补了液液萃取法的缺陷,具有节省时间、溶剂用量少、不易乳化等优点,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满足样品制备自动化的要求。
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

1 前 言
固相微萃取 ( l —pa i o tco ,P E 是 s i h e c e r tn sl ) od s m r xa i M 18 9 9年 由 P wi y a lzn等 提 出并 发 展 起 来 的快 速 、 敏 、 s 灵 方便地适 用于气体和液体样 品的新颖样 品前处理技 术 u 。它是 利用 分析 物 对 活性 固体 表 面 ( 融 石英 纤 J 熔
( . eam n o h ̄syTasu N ra U i r t Tasu 7 10 ,hn , 1D pr et f e t ,i hi o l n e i ,i h i4 00 C i t C r n m v sy n a
2. le e o lIi Colg fCl n e a d e c lEngn ei g, h a iest Ya n 71 0 0, ia; n Ch mia ie rn Ya n Unv ri y, h a 6 0 Ch n
维 表 面涂层 ) 有一 定 的吸 附 ( 收 ) 吸 亲合 力 而 达 到 被分
石英纤维上涂敷一层厚度为 3-' O m的萃取涂层材 0- Op -l 料 , 高 聚物 固定 相 或其他 多孔 材料 , 维与形 状 如注 如 纤 射器 的不 锈 钢 柱 塞 相 连 , 缩 在 钢 针 头 之 中 ( 1。 收 图 ) 压柱塞 从 针头 中顶 出有涂层 的纤 维并 与试 样溶 液或 顶
Re e r h p o r s fS f h s i r e t a t n C  ̄hg s a c r g es o o d P a eM c o x i TA u , 1 a Y N u e ,INR i MAQ蚰3 2 i
微萃取技术在发展之初主要与 G C联用对样 品进行分 析 。 19 95年 C e 人 设 计 出 了 SME高 效 液 相 色 谱 hn等 P ( P C 联 用 仪【 ,P HL) 2 SME的应 用 范 围也进 一 步扩 大 , J 可
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进展

收稿日期:2006—03—25作者简介:马健(1962-),男,辽宁锦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方面研究.【学术研究】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进展马 健,柳 意(锦州师专,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其技术原理是通过石英纤维头表面涂渍的高分子层对样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预富集,可与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联用.在国内,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医学、食品等领域的监测、分析,而国外研究则主要集中在SP ME 装置的应用上.关键词:固相微萃取;应用;原理中图分类号:O65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6)03-0017-020 前言固相微萃取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适用于气体和液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其它的样品制备技术相比,具有快速、灵敏、方便、样品需要量小、无需萃取溶剂、易于自动化的优点.1 原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石英纤维头表面涂渍的高分子层对样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预富集,其操作简单.首先,将涂有固定相的萃取头插入样品,待测物质将在固定相涂层与样品中进行分配直至平衡;接下来,再将萃取头插入其它分析仪器的注射口,当待测物脱附以后,可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111 萃取头目前所使用的萃取头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形如一个微量选择器,某些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涂渍在一根熔融石英(或其它材料)细丝表面构成萃取头;第二种则是内部涂有固定相的细管或毛细管,称为管内固相微萃取.前一种萃取头可直接与分析仪器连用,在进样口将萃取头探入,将分析物解吸后进行分离与分析检测.后一种更多是与高液液相色谱直接连用,萃取后经溶剂洗脱.112 进样方式固相微萃取进样方式有两种:直接和预空.直接取样是将纤维头直接插入液体样品中或暴露于气体中,尤其适于气态样品和干净基体的液体样品.预空进样是将萃取头置于含有待测样品的上部空间进行萃取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易挥发和半挥发物质,因为该类物质容易逸出液上空间.[1、2]113 涂层的选择涂层的选择是主宰萃取选择性和灵敏度的重要步骤,与其它的萃取方法一样,应遵循“相似相溶”这一规则,没有一种单一涂层可以萃取所有的化合物.11311 选择的要求选择的固定相涂层首先要对有机分子有较强的萃取富集能力,其次要有合适的分子结构,保证分析物在其中有较快的扩散速度,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分配平衡,并在热解析时能迅速脱离固定相涂层.此外,由于分析物是在高温下被解析,因此,所选涂层还必须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1312 涂层厚度的选择在气相色谱中,对于挥发与中等挥发物质所使用的柱,涂层的厚度是不同的,直接影响保留和分离.涂层越厚,对待测物吸附量越大,可降低最低检出限;但越厚,所需平衡萃取时间越长,使分析速度减慢,因此,需综合考虑各种情况.[3]2 固相微萃取的连用技术固相微萃取待测物可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联用进行分离.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 eachers College V ol 18N o 13Sep 1200621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是研究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技术,对于小分子量高挥发性物质,多用气相色谱加热,汽化前在柱头进行冷捕集或利用其溶剂效应减少损失,进行定量分析.212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不适于热不稳定化合物反表面活性剂、药物、肽、蛋白质、强极性杀虫剂等半挥发和不挥发组分的分析,而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解决其局限性,扩大固相微萃取的使用范围.该联用技术出现于1995年,在其后的几年中有了进一步发展,较多地用于较强极性化合物的分析中.[4]此外,固相微萃取还可以与红外光谱、分光光度计、电解分析、微波调制蒸馏装置等联用.3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311 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31111 酚酞脂类化合物酚酞脂类化合物主要作为增塑剂应用于塑料、树脂、合成橡胶的生产中,还可以作为纤维素、香料的溶剂及润滑剂、稳定剂等,是环境中分布较广的有机污染物,可引起哺乳动物嗜睡、条件性维生素缺乏等症状.其中,α—(二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脂有机物致癌阳性率高,当水中邻苯二甲酸脂达110mgΠL时影响水的自净作用,邻苯二甲酸二甲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已被列入中国水环境中首要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但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麻烦费时,并需大量有机溶剂.王若萍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酚酞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富集效率高达4~225倍,整个分析过程只需50min,检出限达0101~4010μgΠL,可以满足环境水样监测要求,已用于地面水源、海水、饮用水中酞酸脂含量的测定.[5] 31112 有机磷农药分析有机磷农药在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最多,但目前低浓度、难挥发、热不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分析方法不十分理想,急需发展高灵敏度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可靠分析方法[6].1994年固相微萃取技术首次应用在有机磷农药的分析中,E VS OR等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萃取河水中六种有机磷农药.此后,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大部分应用是基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与各种检测技术联用.固相微萃取在水样中测定有机磷农药已有大量应用,但土壤样品中应用较少.31113 废水中酚类的测定酚类化合物是环境科学必需检测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目前,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主要是采用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步骤多、费时,且需大量价格较高并对健康有害的高纯有机溶剂,受到方法本身的限制.赵汝松、柳仁民[7]等建立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探讨了萃取时间、搅拌速度、离子强度、pH值和解析时间等条件对萃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1∶2烯基涂层对水中酚类化合物有较好的萃取效果,用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结果满意.此外,张红雨、张杰、黄秀华研究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直接测定水中三种氯酞的方法,得到了分析三种氯酞的固相微萃取最佳萃取条件.选取聚丙烯酚酯萃取头,水溶液调至pH=2,并用NaCl 饱和液室温下持续搅拌直接萃取40min,纤维萃取头在260℃脱附5min,所采用的方法快速、方便地测定水中三种氯酚,无需浓缩和预处理.31114 其它氯化苄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农药等及其它助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于氯化苄具有一定毒性,排放含有氯化苄的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的氯化苄具有重要意义,但氯化苄的测定方法很少,赵汝松等人建立了一种非平衡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监测水中氯化苄的新方法,整个分析过程只需15min,85μm的聚丙烯酸脂涂层对水中的氯化苄有较好的萃取效果,用于河水中氯化苄的测定,结果满意.此外,有机氯农药、除草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作为水和废水检测的重要指标应用固相微萃取法测定也有应用.还有报道研究了水样、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四乙基铅,底泥中丁基锡、有机汞、芳香酸、脂肪酸等的固相微萃取法[8].312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方面,固相微萃取已用于生物代谢产物、体液等中的微量有机成分分析.在临(下转70页)参考文献:[1]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6-9[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裴爵三.国际标准交际舞[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 刘国忠,朱成杰)(上接18页)床和生物样品分析中,主要用于分析人体血液中和体液中乙醇、苯、甲苯、氯化物、安非他明、镇痛剂、麻醉剂、抗抑郁剂、巴比妥酸盐、苯并二氮、可卡因、类固醇等.此外,还可用于分析中草药及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如烟草中的生物碱、烟叶中的香味物质等.313 在食品中的应用在食品检测方面,已用于准确检测咖啡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食品颜色添加剂中六氯苯、植物油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蜂蜜中杀虫剂残留、酱油中苯甲酸等的分析.314 在固体表面物化性质研究中的应用物化色谱法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遍及物化所有领域———热力学、动力学、表面科学、催化以及高分子物化等.程序升温吸附(TPD)及程序升温分解(TPDE)是进行物化色谱法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传统的TPDΠTPDE法过程复杂、非相关因素多等不足,使其研究受到限制.若以目标分析物做成固相微萃取吸附基质,联用色谱进行TPDΠTPDE研究,将大大简化操作,提高研究效率.这类实验技术与固相微萃取联用可成为研究固体表面性质和催化性质的有效手段,并可得到众多的而其它方法难以得到的信息.[9]4 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固相微萃取(s 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研究目前主要是利用Supeleo公司的商品SPME装置进行应用研究为主.SPME最初只用于环境水体中易挥发化合物的提取分析.随着方法技术的完善,现已逐步应用到食品、医药卫生、临床化学、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应用扩展方向主要涉及有机微量物分析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物质.最新研究较集中地反映在以下分析领域:大气中污染物分析、水体及土壤中污染物分析(VOC、DOT、锄草剂、杀虫剂等)、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及其香味或变质臭味分析)、复杂液体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可以看出,此类研究主要是在SPME商品装置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象的扩展、分析条件的优化等工作,多属应用研究.5 展望随着人们所面对的分析体系越来越复杂,人们采用的分析手段越来越高.作为真正的无溶剂萃取技术,随着性能更好的萃取头涂层材料的出现,其技术、仪器装置等的不断完善,固相微萃取技术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马继平,王涵义,关亚风.固相微萃取技术[J].色谱,2002,20(1):16-20.[2]康凯,卢俊彪,范园染.固相微萃取的发展状况[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4):371-376.[3]黄悯嘉,游静,粱冰,等.固相微萃取的涂层进展[J].色谱,2001,19(4):314-318.[4]范毅,冯钰崎,达世禄.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进展[J].色谱,2001,19(6):457-502.[5]余惟乐,等.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M].北京:科学工业出版社,1999.[6]王新平.固相微萃取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15(2):135-140.[7]赵汝松,柳仁民,崔庆新.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2001,30(10):1240-1242.[8]林树昌,胡乃非,曾泳淮.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80-299.[9]雷晓玲,王俊德.固相微萃取在药品和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J].色谱,2002,20(2):210-215.(责任编辑 王心满,于 海)。
固相微萃取在食品挥发性组分测定方面研究进展

Re e r h pr g e so s ld pha em i r .e t a to s a c o r s n o i s c o. x r c i n . de e m i a i n o o a iec m po nt f o s t r n to fv l tl o ne si o d n
soto n so et dt n l rpo es gme o s cna ob sdi o jn t nwi a e h r mig f h aio a pe rc si t d , a l eu e cnu ci t a r t c t r i n h s n o h vi y
YU — ng, Ze ho HE a —x a DI Xi o i n, NG ng, Yo CHANG i ha Ha -s n
( ol e f i c n e n n ier g S a n i nvri fcec n c n l y X ’ 1 0 1 C ia) C l g f S i c dE g ei , h a x ies y i e dt h o g , ia 7 0 2 , hn e oL e e a n n u tos n a e o n
中图分 类号 : S 0 . T 2 7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 9 7 ( 0 0 0 —0 4 — 0 08 5 8 2 1 ) 7 04 3
物 质 。HS S ME较 D - P -P I S ME优势在 于 : 首先 , 消 能 除静态 水层对 萃取 影响 而使被 测物分 散能 力大 大提 高;其次 , 避免 将水 蒸 汽带 入色 谱柱 , 长柱使 用 寿 延 命; 第三 , 能使 S ME技术应用到组成较为复杂样本 , P 更适 于分析气 态、 液态和 固态样 品中挥发性成 分。顶 空 固相微 萃取 要成 功提 取被分 析物 中风味组 分需 两 个 步骤:将被分析物从 提取相 中分离 ; 从基质 中释放 被 分析 物 。如 酒 中风 味组分 测定 大多 采用顶 空固
固相微萃取纤维研究进展_刘红妹

通过物理沉积法第一次将石墨
第3 期
刘红妹, 等: 固相微萃取纤维研究进展
159
2
SPME 的使用寿命
SPME 纤维的使用寿命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 涂
[ 3 3 - 3 4] . 为了解决不锈钢 体进行 SPME 纤维制备研究 丝基体表面不具有 - OH 键, 不能进行键合处理的问
层的稳定性及载体的机械强度. 上一部分已经讨论 了如何改善涂层稳定性的问题, 这里我们重点从加 强载体机械强度方面进行讨论. 商品化 SPME 纤维以及大多数实验室研制的新 型纤维大都采用熔融石英丝作为载体, 这种材料的 机械性能较差, 操作过程极易出现石英载体的断裂 , 严重 影 响 了 萃 取 头 的 使 用 寿 命. 1997 年, 爱尔兰 Brigham Young 大学 Lee 等[19]首次将 C8 多孔材料利 这一创新大大提 用环氧树脂粘附在不锈钢丝表面, 高了载体的机械强度, 延长了纤维的使用寿命, 并开 拓了在金属丝上制备 SPME 纤维的先河. 从此, 很 采用金属丝 多学者开始致力于金属丝载体的研究, 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由单一的不锈钢丝逐渐扩展到 铂丝、 金丝、 铜丝、 铝丝、 钛丝、 锌丝等单组分金属丝 以及钛镍合金等多组分金属丝. 如在铂丝上研究者 们先后制备了聚吡咯类有机聚合物涂层 胺
[5 - 6] 武汉大学的 Zeng 研究小组报道了采用 sol - gel 技术制备具有氧化铝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 Al2 O3 - OH - TSO ) 、 氧化钛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 烷( TiO2 - OH - TSO ) 2 种有机 - 无机复合涂层的 SPME 纤维, 并发现其在改善耐酸碱稳定性方面有 突出的表现, 都可以在 pH 0 ~ 14 范围内保持很好的 TiO2 - OH - TSO 纤维的耐高温能 萃取能力. 同时, 力达到了 320 ℃ , 而 Al2 O3 - OH - TSO 的耐高温能 力达到了 400 ℃ . 随后, 研究者们使用 sol - gel 技术 制备了大量的有机聚合物及有机—无机复合涂层, 并发现它们在稳定性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1. 2 无机涂层
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固相萃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固相萃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农药残留; 中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是农药残留量的问题。
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医中药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不但要保证中药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要在质量标准体系上体现这种安全性的体制保证;另一方面,随着中药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对中药农药残留量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农药残留量问题是也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不敌日本的汉方和韩国的韩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中草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等标准相比[1],存在以下问题:①指标覆盖农药品种过少,未成体系。
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农药残留只规定了六六六等三个农药品种的限量,而第五版《欧洲药典》对农药残留限量有34个品种之多。
②缺少以风险性评估为基础,制订中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③标准制定相对滞后,且缺少对相关农药残留数据的系统检测和监控。
④中药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落后,未能关注国际发展趋势。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中药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标准研究工作,逐步建立科学完备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其中,重点的工作有,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控制的农药品种数量、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值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农药残留限量检测技术的研究[2]。
中药农药残留量分析过程有以下特点,一是农药残留含量低。
在进行检测前,要经过农药残留的提取,分离和富集等前处理过程。
二是中药材的质地差异大。
有的是植物的根、茎,质地较硬;有的是花、叶,质地较脆;有的含糖分较多,质地较粘稠等等。
对不同的质地的样品要采取不同的前处理方法。
中药农残分析的前处理过程是进行农残分析检测的前提,是决定农残检测成败的关键环节。
把现代分析化学中的提取分离技术应用于中药农残分析也是中药农残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现代分析科学的发展,对复杂样品中痕量目标物质的检测需求日益增长。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作为一种模拟自然界中抗原抗体识别机制的人工合成方法,在制备具有特定识别性能的材料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技术则是一种无需使用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目标物质的萃取效率和选择性,而且能够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增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论文旨在综述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新材料开发、样品前处理、痕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研究背景:介绍分子印迹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是一种模拟酶底物或抗体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IPs)对印迹分子(也称为模板分子)进行专一识别。
这种技术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定制具有特异性识别“钥匙(模板)”能力的“人工锁”。
自1931年Polyakov首次提出“分子印迹”概念以来,分子印迹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共价印迹法和非共价印迹法等,使得该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仿生传感、模拟酶催化以及临床药物分析等多个领域。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则是一种创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于1989年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Pawliszyn及其合作者Arthur提出。
该技术基于熔融石英纤维上涂覆的固定相,通过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实现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的一体化。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应用的现状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应用的现状一、概述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简称SPME)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以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极大地简化了分析流程,提高了分析效率。
该技术的出现,不仅克服了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缺陷,还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固相微萃取技术中,熔融石英纤维或其他材料作为基体支持物,表面涂渍有不同性质的高分子固定相薄层。
这些固定相利用“相似相溶”能够对待测物进行高效的选择性吸附。
通过直接或顶空方式,固相微萃取技术能够从复杂基质中快速、准确地提取目标化合物,为后续的分析检测提供可靠的样品。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仪器装置、萃取纤维涂层、联用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型萃取纤维涂层材料的研发,提高了固相微萃取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固相微萃取能够与其他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相结合,实现更精确、更全面的分析。
在食品分析领域,固相微萃取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
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营养成分以及风味成分等都可以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高效提取和分析。
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控制以及新产品研发等方面。
对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应用现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定义与特点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最早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Pawlinszyn及其合作者于1989年提出。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在于使用涂有固定相的熔融石英纤维来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
这种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诸多缺陷,而且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显著提高了分析检测的速度与效率。
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_张哲

现代科学仪器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第3期2013年6月N o.3 J u n. 201333收稿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张哲(1978-),男,辽宁省葫芦岛市,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仪等仪器分析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 哲(葫芦岛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 葫芦岛 125000)摘 要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技术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试样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离和富集。
固相萃取技术克服了传统分离富集方法的一些缺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化学、石油化工、食品、农业、半导体、临床和制药、地质、核科学等领域。
固相萃取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
介绍了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的装置,固相萃取的操作步骤,着重介绍了固相萃取在环境分析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 固相萃取;分离;富集;环境样品中图分类号 TH701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id Phase Extraction in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AreaZhang Zhe(Huluda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Huludao,125000,China)Abstract Solid phase extraction is a fast developing 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race components.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separation-concentration methods are overcome by SPE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SPE.SPE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in environment area,chemical and petrochemical fi eld,food and agriculture,semiconductor,clinical and pharmaceutical fi eld,geological area,nuclear,etc.SPE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fi eld of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mple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In this paper,the basic principle of SPE, th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etup and the operating steps of SPE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SPE i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Key words Solid phase extraction;Separation;Concentration;Environmental sample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急剧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m1m2kv f + 2m1m2vs kv f vs n = 1− exp − A t c0 mvsv f + 2m2kvsv f kv f + vs 1
A:涂层的表面积 m1,m2:分析物在样 m1,m2:分析物在样 品和固相涂层中的 质量转移系数 m=D/δ (m=D/δ ,D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δ:涂 层厚度 ) t:提取时间 t:提取时间
发展方向
SPME的发展历史 的发展历史
–1989年,Pawliszyn 提出 1989年 –1993年,商品化 1993年 商品化Fiber-SPME –1993年, In-Tube-SPME -GC 1993年 –1996年,商品化Fiber-SPME-HPLC 1996年 商品化Fiber–1997年,商品化 1997年 商品化Fiber-SPME-GC –1997年, In-Tube-SPME-HPLC 1997年 –1999年,Pat Sandra 提出 1999年 提出SBSE技术 技术 –2001年,一种新形式 2001年 一种新形式In-Tube SPME-GC
n = K k fs v f c 0
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
萃取相的种类 相似相溶机理 PDMS, PA, PDMS-DVB,CW-DVB, CW-TR
萃取相的体积 搅拌 萃取温度 盐析效应
n = k fs v f c 0
Fiber-SPME
Fiber-SPME的特点 的特点
简单,快速 简单, 无毒害: 无毒害:不需要或需要少量有机溶剂 适用性强: 适用性强:现场采样 易流失出现鬼峰 萃取率偏低, 萃取率偏低,重复性差
基本理论
٭٭٭ ٭ ٭ ٭ ٭
Fiber SPME 液液萃取
– 平衡理论
n =
k k
fs fs
v v
f
f
c
0
v
s s
+ v
Kfs: 待分析物 在涂层和样品基 质中的分配系数 Vf: 涂层体积 Vs: 样品的体积
n = k fs v f c 0
C0:样品中待分 析物质的初始浓 度
– 非平衡理论
SBSE萃取相的制作技术 SBSE萃取相的制作技术
– 套管法 – 溶胶凝胶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反应温度低, 反应温度低,易于控制 制品的均匀度纯度高 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凝胶表面呈现多孔结构
缺点: 缺点:
制作周期长
发展方向
新形式SPME技术的研究 技术的研究 新形式 – 萃取相种类 – 萃取相的制作技术 – 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
谢
谢
Seminar Ⅱ
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 报告人:刘文民 导 师:关亚风 研究员
主 要 内 容
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的发展历史 ) 基本理论及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 SPME技术 技术
–纤维针式 纤维针式SPME(Fiber-SPME) 纤维针式 ( ) –管内 管内SPME (In-Tube-SPME) 管内 –固态搅拌棒萃取 (SBSE) 固态搅拌棒萃取
Fiber-SPMEFiber-SPME-GC
自动时样器
泵
GC 样品池 萃取瓶l
Fiber-SPME-HPLC
In-tube-SPME
Detector
Injector
GC Oven
Press-fit
Analytical Col.
In-tube-SPME-HPLC
In-tube-SPME-GC
In-tube-SPME-GC
8 7
1
2
GC OVEN
5 6 3 Heating Case
9
11
12
4
– SBSE
–1999年由 1999年由 年由Pat sandra 提出 –提出背景
纤维针
样品
搅拌子
Fiber-SPME
SBSE技术的特点 技术的特点
优点: 优点: 萃取固定相的含量 自身完成搅拌, 自身完成搅拌,避免竞争吸附 应用范围广 缺点: 缺点: 需要特制的解吸器 萃取所需平衡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