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Lebesgue积分的知识要点与复习自测

第四章Lebesgue积分的知识要点与复习自测
第四章Lebesgue积分的知识要点与复习自测

第四章 Lebesgue积分的知识要点与复习自测

一、非负简单函数与非负可测函数L积分的知识要点:

◇体会非负简单函数、非负可测函数L积分的定义,理解为什么它们的L积分总是存在的,并且为什么它们的L积分都可用下方图形的测度来表示;

◇能正确地区分非负简单函数L积分存在与L可积的差异;非负可测函数L积分存在与L可积的差异;

◇熟练掌握非负简单函数与非负可测函数L积分的常用基本运算性质【数乘性、加法性、不等式性质、集合的可加性和完全(可数)可加性、集合的单调性和唯一性(即几乎处处相等的非负简单函数或非负可测函数的L积分必相等)】,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积分的运算。

◇熟练掌握并能正确地叙述非负可测函数列L积分的两个重要的极限定理(Levi 定理和Fatou引理);能正确地区分这两个定理各自的适用范围(Levi定理只适合于单调递增的非负可测函数列,而Fatou引理对任意的非负可测函数列都适合);会用Levi 定理证明非负可测函数项级数的逐项积分性(Lebesgue基本定理),会用Lebesgue基本定理证明非负可测函数L积分的集合的完全可加性;会用Levi定理证明非负可测函数L可积的重要性质—积分的绝对连续性。

◇注意体会将非负可测函数根据集合的可数不交的可测分解,借助集合的示性函数转化为非负可测函数项级数的方法;

注意体会将非负可测函数通过截断函数转化为单调递增非负可测函数列的极限的方法。

◇会用积分的几何意义简洁地证明:非负可测函数的L积分与表示它的单调递增非负简单函数列的选取无关;以及Levi定理。

◇ 掌握并会证明有关非负可测函数L 积分的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① 设()f x 为可测集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则()d 0E

f x x =??()0..f x a e =于E (称

为非负可测函数积分值为零的特征);

② 设()f x 为可测集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则()()f x L E ∈?()f x 在E 上几乎处处有限(称为非负可测函数L 可积的有限性,注意L 积分存在不具有这个性质);

③ mE <+∞,()f x 为E 上几乎处处有限的非负可测函数,{}n y 满足:

n

y ,lim n n y →∞

=+∞,00y =,1n n y y δ+-<,

则()()f x L E ∈?10

[()]n n n n y mE x y f x y ∞

+=≤<<+∞∑;

④(非负可测函数L 可积的积分绝对连续性)设()f x 为可测集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若()()f x L E ∈,则A E ??,A 为可测集,总有

lim

()d 0mA A

f x x →=?,

即0ε?>,0δ?>,使得A E ??,A 为可测集,当mA δ<时,总有

0()d A

f x x ε≤

⑤ ④的另一种表示:若0()()f x L E ≤∈,可测集n e E ?,且lim 0n n me →∞

=,则

lim ()d 0n

n e f x x →∞

=?。

◇ 将非负可测函数()f x 表示成单调递增非负可测函数列的极限的几种方法: ① 对任意自然数m ,先将

21

01

[0,][0,)[,][

,)[,]22

m m m m k k k m m m -=++∞=?+∞=??+∞, 再利用逆象集的保持集合的运算性得

21

2,001

[0()][()][()]22

m m

m m m k m m k k k k E E x f x E x f x E x f x m E -?==+=≤≤+∞=?≤

作非负简单函数列

1,

[()],0,1,,21

2

22

(),[()]m m m m m k k k x E x

f x k m x m x E x f x m ??+∈≤<=-?=??∈≥?

,

则()m x ?,且l i m ()()m m x f x ?→∞

=(将非负可测函数表示成单调递增非负简单函数列的极

限的方法)。

② 对任意自然数n ,取(),()()min{,()},()n f x f x n f x n f x n f x n

≤?==?

>?——称为n 截断函

数,则

()

n f x ,且lim ()()n n f x f x →∞

=。

(将非负可测函数表示成单调递增非负可测函数列的极限的截断函数法)

③ 若0()..f x a e ≤<+∞于E ,取(),

()[()]0,

()n f x f x n f x f x n

≤?=?

>?,则

()

n f x ,且lim ()()n n f x f x →∞

=..a e 于E 。

④ 若()f x 在可测集E 上非负可测,记(0,)n E E B n =?(显然n

E ,且n E 收敛于

E )

,()()()n n E f x f x x χ=?,其中()n E x χ为n E 的特征函数,则 ()n f x ,且lim ()()n n f x f x →∞

=。

二、一般可测函数L 积分的知识要点:

◇ 掌握一般可测函数L 积分的定义,理解为什么并非可测集上的任何可测函数都有L 积分,并知道一般可测函数L 可积的含义,以及与L 积分存在的区别;

◇ 熟练掌握L 可积函数的常用性质【绝对可积性、有限性、唯一性、线性性、不等式性、集合的完全可加性、积分的绝对连续性】。

◇ 熟习积分绝对连续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① ()()f x L E ∈?0ε?>,0δ?>,使得A E ??,A 为可测集,当mA δ<时,总

()d A

f x x ε

② ()()f x L E ∈?A E ??,A 为可测集,总有0

lim

()d 0mA A

f x x →=?;

③ ()()f x L E ∈?n e E ??,n e 为可测集,只要lim 0n n me →∞

=,总有,lim ()d 0n

n e f x x →∞

=?。

◇ 熟练掌握L 积分的控制收敛定理的两种形式:

几乎处处收敛意义下的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

依测度收敛意义下的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

以及在mE <+∞下的有界控制收敛定理。并能利用控制收敛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求某些由积分定义的数列的极限,证明一般可测函数L —积分的逐项积分性(P 112第37题)等。

◇ 通过几乎处处收敛意义下的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的证明仔细体会Fatou 引理在讨论可测函数列L 积分与极限可交换性问题中的作用,进而明白并掌握合理利用Fatou 引理讨论积分与极限可交换性问题的方法。

◇ 通过依测度收敛意义下的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的证明仔细体会反证法和F.Riesz 定理的联合试使用在讨论可测函数列L 积分与极限可交换性问题中的作用,进而明白并掌握合理利用反证法和F.Riesz 定理讨论积分与极限可交换性问题的方法。

三、R —积分与L —积分的关系的知识要点:

◇ 掌握R —正常积分与L —积分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的R —反常积分与L —积分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些关系来求某些函数的L —积分的值(注意:在求值时,往往需要先利用积分的惟一性将所求积分转化为某R —可积函数的L —积分,然后再利用关系),判断某些函数的L —可积性。

◇ 理解函数R —可积与函数连续的关系,并能利用这种关系判断某些函数R —不可积。

四、Fubini 定理的知识要点:

◇ 能正确理解并掌握Fubini 定理的条件,正确叙述Fubini 定理(包括非负可测函数的情形与一般可测函数的情形),并了解利用Fubini 定理解决概率论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的方法(如:卷积不等式,利用分布函数将重积分转化为单积分),并会用Fubini 定理证明一些累次积分的可交换性。

五、几种常用的转换方法:

◇ 将可测子集上的积分转化为n R 上的积分的方法:

设()f x 是n R 上的可测函数,n E R ?是可测集,()d n

R f x x ?存在,记

(),()()()0,E f x x E

F x f x x x E χ∈?=?=?

??,则()()d

n

E R f xd x Fx x =??(将子集上的积分转化为n R 上

的积分的方法);

◇ 将可测函数表示成一列可测函数列的极限的几种有效方法: ③ 设()f x 为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

① 记(0,)n E E B n =?,()()()n n E f x f x x χ=?,其中()n E x χ为n E 的特征函数,则

lim ()(),n n f x f x x E →∞

=∈

一般地,任取n

y +∞,记(0,)n n E E B y =?,()()()n n E f x f x x χ=?,

其中()n E x χ为

n E 的特征函数,则lim ()(),n n f x f x x E →∞

=∈

② 设()f x 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n E }是E 的一列收敛于E 的可测子集,记

()()()n n E f x f x x χ=?(x E ∈),其中()n E x χ为n E 的特征函数,则

lim ()(),n n f x f x x E →∞

=∈。

③ 设()(1,2,)n f x n =,()f x 都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1

n n E E ∞==,n E 单调递

增 ,n E 为E 的一列可测子集,且lim ()(),n n f x f x x E →∞

=∈,记

()()()n n E n f x f x x χ=?(x E ∈)

, 其中()n E x χ为n E 的特征函数,则仍有lim ()(),n n f x f x x E →∞

=∈。

④ 设()f x 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n E }是E 的一列收敛于E 的可测子集,且lim ()(),n n f x f x x E →∞

=∈,记()()()n n E n f x f x x χ=?(x E ∈)

,其中()n E x χ为n E 的特征函数,则仍有lim ()(),n n f x f x x E →∞

=∈。

⑤ 由lim ()()d 0n E

n f x f x x →∞

-=?

可以推出()()

0n f x f x -?于E ,进而推出

()()n f x f x ?于

E 。 复习自测题:

1、据理说明下面所列的结论是否成立:

(1)设n

E R ?为可测集,()f x 为E 上的非负简单函数或非负可测函数,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2)设n E R ?为可测集,()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3)设n E R ?为零测集,()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3)设n E R ?为可测集,且mE <+∞,()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4)设n E R ?为可测集,且mE <+∞,若()f x 为E 上的有界可测函数,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5)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

1,2,k =为E 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1

()()

k

k f x f

x ∞

==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6)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1,2,

k =为E 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且

lim ()()k k f x f x →∞

=,则()f x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7)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1,2,

k =)为E 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lim ()k k f x →∞

lim ()k k f x →∞

为E 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8)设n E R ?为可测集,()f x 为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则()f x 在E 上几乎处处有限;

2、利用积分的绝对连续性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 设n

E R ?为可测集,()()f x L E ∈,记[()]k E E x f x k =≥,1,2,k =,则

(1)lim 0k k mE →∞

=,lim 0k k kmE →∞

=,lim

()d 0k

E k f x x →∞

=?

(2)0()f x ≤<+∞..a e 于E 。

② 设n E R ?为可测集,()()f x L E ∈,则

(1) 对任意0ε>,存在n

R 上的连续函数()x ε?,使得,

()()d E

x f x x ε?ε-

提示:注意恰当利用延拓形式的鲁金定理。

(2)存在n

R 上的一列连续函数()k x ?,使得,

1

()()d k E

x f x x k

?-<

?

,进而lim ()()d 0k E k x f x x ?→∞-=?。

③ 设n

E R ?为可测集,0()()f x L E ≤∈,记

0()d E

f x x λ≤=<+∞?

,(0)0F =,(0,)

()()d E B r F r f x x ?=?

其中{}

(0,)(,0)B r x d x r =<,则

(1)0

lim ()0r F r +

→=,()F r 在(0,)+∞上单调递增且连续; (2)lim ()()d E

r F r f x x →+∞=

?

(3)存在不相交的可测子集12,E E E ?,使得

12E E E =?,1

2

1

()d ()d 2

E E f x x f x x λ==?

?。

提示:(1)利用积分的绝对连续性以及集合的单调性;

(2)注意到极限的归结原则以及

()()1

{0}(0,)lim

(0,)k k E E E B k E B k ∞→∞

==??

?=?,(0,)()()()k E B k f x f x f x χ?=,

用Live 定理可得,lim ()()d E

n F n f x x →+∞=

?

(3)对()F r 用连续函数的介值性得出,存在可测子集1E E ?,使

1

1

()d 2

E f x x λ=?

再取21\E E E =注意到积分的集合可加性即可得出

2

1

()d 2

E f x x λ=?

3、利用Live 定理解决下面问题:

设R n E ?是可测集,()f x 为E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且()f x <+∞于E ,记

[()]k E E x f x k =<

,证明: (1)n

E ,且1

lim k k k k E E E ∞→∞

==

=;

(2)()()()k k E f x f x x χ=,且lim ()()k k f x f x →∞

=,其中()k E x χ为k E 的示性函数;

(3)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4、利用Fatou 引理解决下面的积分与极限的可交换性问题:

① 设n

E R ?为可测集,(),1,2,

k f x k =为E 上的可测函数,若

lim ()()k k f x f x →∞

=..a e 于E ,且存在0()()g x L E ≤∈,使得,()()k f x g x ≤..a e 于E ,则

(),()(),1,2,

k f x f x L E k ∈=,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 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提示:取()2()()()k k F x g x f x f x =--用Fatou 引理。

② 设n

E R ?为可测集,(),()(),1,2,

k f x f x L E k ∈=,若

lim ()()k k f x f x →∞

=..a e 于E ,且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则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提示:取()()()()()k k k F x f x f x f x f x =+--用Fatou 引理。

③ 设n E R ?为可测集,(),1,2,

k f x k =为E 上的可测函数,若

lim ()()k k f x f x →∞

=..a e 于E ,且存在0(),()()k g x g x L E ≤∈,使得,

()()k k f x g x ≤,lim ()()k k g x g x →∞

=..a e 于E ,lim ()d ()d k E

E

k g x x g x x →∞

=??,

则(),()(),1,2,

k f x f x L E k ∈=,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

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提示:取()()()()()k k k F x g x g x f x f x =+--用Fatou 引理。

5、利用几乎处处收敛意义下的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和F.Riesz 定理以及反证法解决下面的积分与极限的可交换性问题:

① 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1,2,

k =),()f x 为E 上几乎处处有限的可测函数,若

()()k f x f x ?于E ,且存在0()()g x L E ≤∈,使得,()()k f x g x ≤..a e 于E ,则(),()(),1,2,

k f x f x L E k ∈=,lim

()()d 0k E

k f x f x x →∞

-=?

,进而 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② 设n

E R ?为可测集,(),()(),1,2,

k f x f x L E k ∈=,若

()()k f x f x ?于E ,且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则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③ 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1,2,

k =),()f x 为E 上几乎处处有限的可测函数,若

()()k f x f x ?于E ,且存在0(),()()k g x g x L E ≤∈,使得,

()()k k f x g x ≤,lim ()()k k g x g x →∞

=..a e 于E ,lim ()d ()d k E

E

k g x x g x x →∞

=??,

则(),()(),1,2,

k f x f x L E k ∈=,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

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④ 设n E R ?为可测集,()k f x (1,2,

k =),()f x 为E 上几乎处处有限的可测函数,若

()()k f x f x ?于E ,且存在0(),()()k g x g x L E ≤∈,使得,

()()k k f x g x ≤于E ,lim ()()d 0k E

k g x g x x →∞

-=?

(1)()()k g x g x ?于E ,且lim

()d ()d k E

E

k g x x g x x →∞

=?

?;

(2)(),()(),1,2,

k f x f x L E k ∈=,lim

()()d 0k E

k f x f x x →∞-=?

,进而

lim ()d ()d k E

E

k f x x f x x →∞

=?

?

提示:(1)注意到

()d ()d ()()d k k E

E

E

g x x g x x g x g x x -≤-?

??

和lim ()()d 0k E

k g x g x x →∞

-=?

立即可得,lim

()d ()d k E

E

k g x x g x x →∞

=?

?。

对任意0ε>,注意到

[()()]

[()()]()()d 0()()d k k k k E x g x g x E

mE x g x g x g x g x x g x g x x εεε-≥-≥≤-=≤-?

?

和lim

()()d 0k E

k g x g x x →∞

-=?

可得,

lim [()()]0k k mE x g x g x εε→∞

-≥=,即lim [()()]0k k mE x g x g x ε→∞

-≥=,

所以()()k g x g x ?于E 。

(2)用反证法,并利用(1),F.Riesz 和③即可。

6、利用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或Live 定理解决下面的极限问题: 证明:

(1)22

(0,1]lim

sin d 01k kx

kx x k x →∞=+?;

3

2

22(0,1]lim sin d 01k k x kx x k x →∞=+?;

1

2

22

(0,1]lim sin d 01k kx

kx x k x →∞=+?

(2)2[0,)lim (1)d 1k x k x e x k -+∞→∞+=?;2[0,]lim (1)d 1k x k k x

e x k

-→∞+=?。

7、利用L 积分与R 积分的关系计算下面的L 积分:

(1)设Q 为[0,1]上的有理数全体,2

2sin ,[0,1]\()ln(1),x

x e xe x Q f x x e x Q

?∈?=?+∈??,求

[0,1]

()d f x x ?

(2)设Q 为[0,)+∞上的有理数全体,2

2sin ,

[0,)\()ln(1),x

x e xe x Q f x x e x Q

-?∈+∞?=?+∈??,

[0,)

()d f x x +∞?

(3)设P 为[0,1]上的三分Cantor 集,

2

32sin ,

[0,1]\()sin 1ln(1),x

x e x e x P f x x e x P

?∈?=???++∈????, 求

[0,1]

()d f x x ?

(4)设[0,)E ∈+∞,0mE =,2sin ,

[0,)\()ln(1sin ),x

x

e xe x E

f x x e x E

-?∈+∞?=?+∈??,

[0,)

()d f x x +∞?

8、用Fubini 定理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p

E R ?为可测集,q

F R ?为可测集,若(,)f x y 为p

q

E F R R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或Lebesgue 可积函数),则

(,)d d d (,)d E F

E

F

f x y x y x f x y y ?=?

??

9、(第3、4章的综合题)设n

E R ?,mE <+∞,(,)f x y 为1

R E ?上的实函数, (1)若对几乎所有的x E ∈,(,)f x y 都是y 在1

R 上的连续函数;对任取的1

R y ∈,(,)f x y 都是x 在E 上的可测函数,证明:对于任何E 上的实值可测函数()g x ,()

(,())F x f x g x 也是E

上的可测函数。

(2)设(,)f x y 还满足:存在常数0C ≤<+∞,使得,对任意1

,x E y R ∈∈,

()(,)1f x y C y ≤+,

若(),()n g x g x 是E 上的可积函数,lim ()()n n g x g x →∞

=..a e 于E ,且

lim ()d ()d n E

E

n g x x g x x →∞

=?

?

证明:

()()lim ,(),()d 0n E

n f x g x f x g x x →∞

-=?

第9题的参考解答:

证明:(1)由条件可得存在一个零测集0E E ?,使得任取0x E E ∈-,(,)f x y 是y 在1

R 上

的连续函数。由可测函数与简单函数的关系,存在E 上的一列简单函数{()k x ?},使得

()lim ()k k g x x ?→∞

=..a e 于E ,故存在零测集F E ?,使得任取x E F ∈-,有()lim ()k k g x x ?→∞

=。

由条件可得,对每个k ,(,())k f x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因为1

()()i

m

k i E i x c x ?χ

==

∑,其中

1

m i i E E ==

,i E 可测且两两不交,所以由(2)

,在每个i E 上,(,())(,)k i f x x f x c ?=为可测函数) 任取()0x E E F ∈-, ()

(,())lim (,())k k F x f x g x f x x ?→∞

=。

所以,由可测函数的极限性,()(,())F x f x g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

(2)反证:设存在00ε>和{}i n ,使得

()

()0,(),()d i n E

f x

g x f x g x x ε-≥?

(*)

由条件易知()

(),(),()0i n f x g x f x g x -→..a e 于E 。

又由条件知:()

()()

,(),()2()()i i n n f x g x f x g x C g x g x -≤++,

令()

()

()()2()(),(),()0i i i n n G x C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则由Fatou 引理

()()

()

()()

()

()()()

()22()d lim ()d lim ()d lim 2()(),(),()d lim 2()()d lim ,(),()d 22()d lim ,(),()d .

i i i i i i i E

E E

i i n n E i n n E

E

i i n E

E

i C g x x G x x G x x

C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x

C g x g x x f x g x f x g x x

C g x x f x g x f x g x x →∞

→∞

→∞→∞

→∞

→∞

+=≤??=++--?

?=++--=+--?

?????

??

由于mE <+∞,且()g x 是E 上的可积函数,故()

()lim

,(),()d 0i n E

i f x g x f x g x x →∞-≤?

,从而

与(*)矛盾。故结论成立。证毕。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 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3 .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2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第四章知识要点

第四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内容。 (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 (2)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4.1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 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葡萄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蛋白质→氨基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脂肪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壁有许多皱襞,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内壁有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透明、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发光物体本身决定. 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 (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注意: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光线接收器

最新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C :2 2 2 ()()x a y b r -+-= 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 2、点00(,)M x y 与圆C :2 2 2 ()()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4.1.2 圆的一般方程 1、方程02 2 =++++F Ey Dx y x ○ 1、当042 2>F E D -+时,方程022=++++F Ey Dx y x 为圆的一般方程,其中圆心为??? ? ?--2,2E D ,半径长为F E D 4212 2-+,即4422222 2F E D E y D x -+= ?? ? ??++??? ??+ ○ 2、当042 2=-+F E D 时,方程022=++++F Ey Dx y x 表示点??? ? ?--2,2E D ○ 3、当042 2<F E D -+时,方程022=++++F Ey Dx y x 无解,不表示任何图形。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2 x 和2 y 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 、E 、F ,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补充:已知直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公式推导: 以()()2211,,x y x B y A ,为直径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是()()()()02121=--+--y y y y x x x x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几何法:直线0y x =++C B A l :,圆心C :022=++++F Ey Dx y x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 代数法:直线0 y x =++C B A l :,圆心C :022=++++F Ey Dx y x ,两方程联立,消去x 或者y ,得到关于y 或者x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21C C ,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2121r r C C +>时,圆1C 与圆2C 相离; (2)当2121r r C C +=时,圆1C 与圆2C 外切; (3)当<-||21r r 2121r r C C +<时,圆1C 与圆2C 相交; (4)当||2121r r C C -=时,圆1C 与圆2C 内切; (5)当||2121r r C C -<时,圆1C 与圆2C 内含;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 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z y x 2、有序实数组),,(z y x ,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语言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胡壮麟版

Chapter 4 4.1 syntactic(句法的)relations 4.1.1 positional relation(位置关系) For language to fulfill 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t must have a way to mark the grammatical roles of the various phrase that can occur in a clause. Positional relation or word order refers to the sequential(有序的)arrangement of words in a language. Positional relation are a manifestation(表现)of one aspect of syntagmatic relations Word order is among the three basic ways (word order genetic and classification) to classify language words. Six possible types of language SVO VSO SOV OVS VOS English is SVO. 4.1.2 relation of substitutability(可代替性) Firstly relation of substitutability refers to classes or sets of words substitutable of each other grammatically in sentence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Secondly it refers to groups of more than one word which may be jointly substitutable grammatically for a single word of a particular set. This is what Saussure called associative(联想的)relations or in Hjemslev’s paradigmatic(纵聚性的) relation. 4.1.3 relation of co-occurrence(共现) Means words of different sets of clauses may permit pr require the occurrence of a word of another set or class to from a sentence or a particular part of a sentence. Thus relations of co-occurrence partly belong to syntagmatic rations partly to paradigmatic relations. 4.2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stituents 4.2.1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Any syntactic string of words ranging from sentences over phrases structures to certain complex lexemes(词位) 4.2.2 immediate constituents(直接成分) Constituent is a part of a larger linguistic unit. Several constituents together form a construction: S NP VP De t N V NP De t N The girl ate the apple This is tree diagram. 在句子结构分析中,成分用来指任何语言单位,而该单位又是更大语言单位的一部分,如在The girl ate the apple 本身的(A)the boy(B) ate the apple (C)都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练

0 / 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把 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会画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看得的平面图形(视图) ▲知道并会画出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2、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 基本元素。 点、线、面、体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联系: ▲知道由常见平面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几何体的形状。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简述为: .·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 时,就称两条直线这个公共点叫它们的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如图,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有AM=MB=2 1 AB 或 2AM=2MB=AB 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AM=MB= 2 1 ( 或 AM=2 =AB ) 类似的,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 三等分点。 把线段分成相等的n 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n 等分点。 4、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 之间, 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连接两点之间的 ,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会结合图形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线段的“和”“差”图[2]. ▲会根据几何作图语句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3],会用几何语句描 述一个图形。 §三【角】的定义 名称 表示法 作法叙述 端点 直线 直线AB (BA ) (字母无序) 过A 点或B 点作 直线AB 无端点 射线 射线AB(字母有序) 以A 为端点作 射线AB 一个 线段 线段AB (BA )(字母无序) 连接AB 两个 [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面看 上面看 左面看 点 线 面点 体点 动 交 交 交 动 动 图形语言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反射 1、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 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透明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个条件) 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s m c /100.38?=。 4、光年:路程的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太阳光是平行光。 6、应用及现象: (1)激光准直。(例子:排队、挖掘隧道、打靶瞄准、木工刨木头)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 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皮影也是。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 可形成日食。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7、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实验重要) (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 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反射类型: 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 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一.静电场: 1. 真空中的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⑴库仑定律公式:122r q q F k e r = 适用范围: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 ⑵电场强度定义式:o F E q = ⑶电场线:是引入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曲线。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静电场电场线性质: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不闭合,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不中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电通量:通过任一闭合曲面S 的电通量为 e S E dS Φ=?? dS 方向为外法线方向 ⑸真空中的高斯定理:1 int 1e S i o E dS q Φ=?=ε∑? 只能适用于高度对称性的问题: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 应用举例: 球对称: 均匀带电的球面 2 00()() 4r R E Q r R r ?πε? 均匀带电的球体 ?????? ?>πε<πε=) (4) (42030R r r Q R r R Qr E

轴对称:无限长均匀带电线 2o E r λ= πε 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 ?????>πελ<=) (2) (00R r r R r E 面对称: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2o E σ = ε ⑹安培环路定理:0l E dl ?=? ★重点: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①点电荷场强公式+场强叠加原理②高斯定理 电势的计算方法:①电势的定义式②点电荷电势公式+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的定义式:(0)P A P A U E dl U =?=? 电势差的定义式:B AB A B A U U U E dl =-=?? 电势能:0 0(0)P p o P P W q E dl W =?=? 2. 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 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 ⑴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Ⅰ.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即为等势体。 Ⅱ.导体表面紧邻处的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即导体表面是等 势面 ⑵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表面 ⑶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

基础(2018版)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大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要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专攻博览,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修德。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3、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4、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 1.我们生活在“水球”上,我们的生命离不开水,但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和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上农业上 生活上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 3.水净化的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明矾的作用 4. 硬水与软水:硬水是;软水是。鉴别方法:加若 。硬水软化的方法:、 5.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二低”:、“三靠”: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 ...: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 纯净的水是色味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温度为时,水的密度最大。 8.水的电解试验中,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燃烧,发出火焰是。且体积比为,电解水试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 9.在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10.在化学反应中的“两变”是指 “五不变”是指

11.用表示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二是以为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书写时:先在左边写,右边写,中间连“=”号,然后,最后标明及生成物中的“↑或↓”符号。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镁在空气中燃烧 ⑵铜在空气中加热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⑷碳在氧气中燃烧 ⑸铁在氧气中燃烧 ⑹硫在空气中燃烧 ⑺铝在空气中加热 ⑻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⑼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⑽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⑾通电分解水 ⑿氢气燃烧 ⒀汽车尾气的转化 13.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后质量减少

XX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XX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一、平行四边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两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 四 章 四 边 形 性 质 探

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 (二)判定:两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菱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矩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判定: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正方形: (一)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边平行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相等 (二)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90度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和等腰梯形

(一)定义和性质: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二)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最新初二上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一节电路图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短路:电路中没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 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 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4)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并联电路----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 1、电流

(1)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3)电流的符号: I (4)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 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1)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 每小格表示0.02A 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 每小格表示0.1A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③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1、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 接通电路等等 2、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 Ps.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 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 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4.两类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 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敌我之间的矛盾采用专政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5.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毛泽东关于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包括: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 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7.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8.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9.党的八大提出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0.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 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11.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12.周恩来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了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13.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光的反射 一、光源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透明、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发光物体本身决定. 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小孔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 (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 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层分层 光球层太阳黑子气候异常 色球层耀斑影响短波通讯 日冕层.太阳风极光干扰地磁场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a. 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 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 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 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 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 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 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 °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 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 月21 日前后) 直射赤道秋分日(9 月23 日前后) 直射赤道 夏至日(6 月22 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 月22 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