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内容。
(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
(2)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
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
有利于发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
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
初级形式: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我国实际,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2.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偏差和失误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经济上: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主和富农——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