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中国山水画写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浅谈传统山水画临摹之“四要”

但凡 习山水画者 , 无一不 是从 临摹 传统 山水 开始 。
临摹前 的读画和审画 , 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过程 。带着诸 多问题 , 从构 图 、 笔墨 、 色和画 中所表 达的意 境着眼 , 设 去观察 临本 , 才能真正掌握 山水画临摹 的精要 , 在 日 并
的符 号都是 中国画的必要元素 。《 雪山萧寺 图》 中画家 运用 了雨点皴和豆瓣 皴 。这使得 “ 的表现有 了新 的 景” 程式语言 。画家 和这雄伟 的景观保持 了一段距离 , 自 使
然成为外在 于我们 的客 观对象 。用笔粗细 、 疾徐 、 顿挫 、 转折 、 圆等多种变化 , 方 用此来表 现质感 。五代 画家荆
二、 笔墨之美
后的学 习中加 以实践 , 比如 《 山萧寺 图》整 幅画是雪 雪 , 景但 并没有用 白色 , 全是 以墨色变化皴染 出来 的。作者
用 笔 的苍劲有 力使 画面 中每块 山石 的造 型毫无 雷 同 , 整体 感强烈。山谷 间走动 的两个戴着 斗笠 、 动态各异的
人 显得生动有趣 。天 空和河 面均用墨青使 整 幅画作 品 和谐 统一 。作 品宁静 、 肃穆带 给人 的震撼 , 又有身 临其 境 的感 觉。
硬呆板则用擦法过渡 , 画面会 明显改观 。点有好 多种符
式, 也是创作构思 由抽象进入具象 的第一环节 。晋代顾 恺之把章法 叫做“ 置阵布势 ” 。唐代张彦 远在《 画》 论 中 说 :至 于经 营位置 , 画之 总要 。” “ 则 当代徐 悲鸿说 :章 “
号表示 , 圆点 、 有 胡椒点 、 角形 点等 , 时点也是一种皴 有
点、 , 染 再加干 、 、 、 , 湿 浓 淡 合理调配 。皴的方法有很 多 , 古人常用 如披麻 皴 、 叶皴 、 荷 雨点皴 、 劈皴等 , 斧 都是按 照各种各样 的山石质地 创造 出来 的。初 学者大量 临摹
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8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王法亮(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阶段与创作方法,点明了临摹、写生与创作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意境一、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临摹是我们学习好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临摹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传统经典山水画的技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心灵去感悟、理解,也去感受他们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精髓。
有很多名家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巨然的《层岩丛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容膝斋》、沈周的《庐山高图》等。
二、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对景写生、抒情造境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
第一阶段的临摹已经对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写生则是锻炼与培养我们在大自然中对景对物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把观察到的结合造型与笔墨作于画面之中。
‘师造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到自然山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
把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写到画面上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经营去组织的,画面的构图和虚实变化,以及对笔墨处理也都要经过个人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在大自然中写生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俯察品类之盛,一切思绪都在高度敏感之中,无论你在画面中是在勾、皴、擦、点、染都是你当时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对笔墨的真实理解,这一刻可能不是准确的、完美的,但却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也许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会受到当时某一情景或画面的启发而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国画入门教程:国画山水画的基本功,太全面了!

国画入门教程:国画山水画的基本功,太全面了!学画的四点准备(一)造型能力的锻炼①塑造形体的能力。
②表现空间的能力。
(二)自然规律的研究包括山、水、树、石、建筑、舟车、烟云、流水等。
(三)对传统技法的学习“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即“监摹、写生、创作”。
对传统的学习、研究是山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临摹学习是为了借鉴,决不可在自己的创作中照搬照抄。
临摹分为整体临和局部临。
整体临便于领会精神,局部临便于掌握技法,两方面相互相成,结合进行。
(四)专业工具的运用主要指笔、墨、纸、水、色等性能的了解和掌握运用。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
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
”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
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
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二)墨法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
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
浅谈中国画创作中临摹、写生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画创作中临摹、写生的重要性作者:付杰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1期摘要:传统中国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途径来完成的。
临摹是学习别人的技法,写生是到生活中搜集素材,而创作是临摹和写生的发展,是对大自然的艺术加工。
为了能更好地把“自然生活”转化为“艺术形态”,我们即要不断学习、继承优良传统,还应多深入现实、体验生活,通过反复锤炼,反复思考,让创作水平得到增强和提高,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关键词:继承传统;临摹;写生;创作一、中国画中临摹的重要性临摹是中国绘画学习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及方法,是继承前人表现技法的一个主要过程,众所周知,一个画家的成长,一般来说要经过从临摹到写生、创作的过程。
临摹主要任务是学习前人的表现手法、艺术处理及创作方法等,能够学习到前人如何从生活中选择题材、处理体裁、表达思想、慨括物象、经营构图和笔墨运用,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把前人长期积累的创作方法、笔墨技巧等经验很快继承下来,从而学习前人的优秀传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说临摹是基础课,是中国画技法学习入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今天创作出新的重要条件,所以南宋谢赫的著名《六法论》中,把“传移摹写”作为一法,所谓“传移摹写”就是临摹。
现在有些人认为只要多画写生、素描、速写之类,就可以代替甚至取消临摹,这是极端错误的,古人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
当然,学习前人作品,如果全部否定或全部肯定都是不对的,因为前人的作品,也并非十全十美。
所以我们临摹作品时,也应该选择好的范画,因为一个范画往往并非面面俱到。
例如笔墨很好,但构图却不佳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思想上一定要弄清楚,学习时有所侧重,择画应以理法性强、章法严谨、笔法规范、墨法多变、色法和谐而典雅者为佳。
临摹须先学会读画,要把临摹和读画结合起来,同学习写文章要读书一样,要学会分析、梳理及研究,找出范画的技法效果、特点、以及风格流派、用笔用墨及构图取材方面的特征和技巧,做到了然于心。
临摹、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

临摹、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作者:兰欢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
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很多种,可以从绘画的颜色和形式上来分;也可以从绘画的技巧来分。
而通常学习山水画都是通过临摹、写生、创造来进行训练。
本文就山水画创作中临摹和写生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临摹;写生实践;山水画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80-01一、引言山水画是中国发展历史中发展过程最为丰富的画种,山水画在南朝时独立成科,具有自己獨特的风格。
使用描摹、写生的方式来学习传统绘画再自己进行创造,是中国历来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人留下来的文化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哺育了祖国无数美术大师和绘画能人。
二、会读画临摹就是依照参照物进些描摹的过程,在临摹之前,要对所要临摹的作品进行构思,形成整体框架,再对形式计巧,笔触、背景、内容等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传统资源的延续,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这样才能吸收经验,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层次。
三、临摹的目的在临摹时,我们要明确自己临摹的目的是什么,在临摹过程中要真正吸收到我们从临摹中学习的笔触和画法。
概括和提取优秀部分,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变表现形式。
“迁想妙得”、“批红判白”。
黄宾虹曾经提出,想要学习如今老师,不如以古人为老师;以古人为老师,不如自己开创新的天地。
四、写生中运用临摹在山水画创作的写生中,作者是直接面对自然来进行的艺术行为,通过画笔描绘自然的风貌,即抒情又写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皴法”在古人总结中定义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实物的写生来创造不同形式的皴法。
写生是一种由表面到深入理解的过程,从所见到所感,通过对生活中真实体验,用写生的手法创造出有意义的形式加以记录和删减,从而累计素材。
五、写生在创作中的作用写生不仅可以对绘画构造,画面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也是自主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
《山水临摹》课程教学大纲.doc

《山水临摹》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山水画的学习自然是从临摹入手,本科阶段的学习应有大量的临摹课,尤其是低年级应以临摹为主。
因此,本课程设有临摹①、临摹②、临摹③、临摹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山水画材料工具的特征、用笔用墨的方法、皴法、树石法、云水法、点景法、设色法、构图法等基本方法,对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特征等有正确地认识。
同时辅以史论、画论等理论学习,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传统山水画,从而做到师古人之心而非死搬古人之迹,不断加深对山水画的认识,不断提高用笔墨表现山水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手授示范与多媒体演示、点评分析与艺术欣赏相结合贯彻于教学始终。
不同的临摹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总的原则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即刚进画室的低年级学生,先学习树石法等基本技法,然后再临习完整作品,临时要采取先繁后简的原则,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笔墨的理解和用笔墨表现丘壑的能力有限,从简的范本入手容易愈画愈简,使画面空洞无物。
再后,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逐渐把自己对范本的理解和感受融入临作中。
到高阶段可以结合写生、创作的经验加入新的笔墨造型语言进行意临或自行组合。
同时,山水画自来就南北有别,南方山水重笔墨,用笔灵动自然,但有时因其对笔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丘壑结构;北方山水则刚好相反,注重丘壑结构,往往容易忽视笔墨的灵动与润泽。
鉴于此,临摹采取南北结合的原则,笔墨与丘壑并重。
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山水画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临摹。
学生作业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或以小幅为主或以大幅为主或大小相间。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临摹①授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60学时(3周)临摹②授课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80学时(4周)临摹③授课学期:三年级上学期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120学时(6周)临摹④授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60学时(3周)四、教学内容与进度临摹古代山水画作品范围临摹不能只局限于某家某派,凡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
山水画的临摹,你走对路了吗?

山水画的临摹,你走对路了吗?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方法之一,一些国画名家开始学习都是入手。
古人讲临画不如读画,临摹只能掌握表面的笔墨效果,读画乃真研究作品的涵义、通体构图处理手法等等。
初学者应一步步走,不能过急,首要掌握笔墨基本功,进一步到生活中体验,总结前人和他人经验,逐步地创作出自己的绘画风格,要离开任何形式的拐棍,走自己的路。
对于初学者来说,临画、读画有同等的重要性。
要双管齐下,眼睛提高了,手才能提高,在不断实践中,笔墨技巧也就会如水涨船高一样上升。
古人把摹和临分开来。
临:对照临本来画。
摹:把画稿铺在纸底下勾画出来,要求一模一样,肖似原作,如同制作假画。
我们学习是为了继承传统练习技法,掌握毛笔性能,懂得中国山水画的一些道理就行了,不只求相似,但求笔法、墨法对头。
在山水画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临摹来认识、熟悉及掌握笔墨技法和各种物象的表现形式。
古人讲“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临画时,要临画与读画相结合。
选择好要临摹的范画后,要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范画,从范画的意境、品向、构图、空间、虚实疏密、笔墨设色等诸方面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找出要临摹范画的艺术特点所在,以及表现手段上有规律性的范本。
临画要尽可能地临出范画的画面效果,临画时要能收住心、不要粗心大意、似是而非地草率临摹。
临画最好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从山石树木开始画起,先画单棵树,然后再画杂树、丛树;先画一块石,然后再画一组石。
先临物象结构比较清楚、笔墨比较规范的画,然后再临变化较多、较复杂的画;先临局部,然后再临整幅;如此这般,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临摹才能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东西,基本功也会更扎实和牢固。
每临摹完一幅画,要把临的画与范画做一比较,看看有什么问题及差距,然后再重新临摹一遍。
再临时,就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前一次临摹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新手来说具有共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与步骤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与步骤作者:黄勇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山水画的写生方法,步骤,以及创作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写生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山水画发展的现状,借鉴前人画家的写生经验,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体会,提出若干具有现实意义的山水画写生方法与写生步骤。
关键词:山水写生透视造境引言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这种艺术在抒发主观感情的同时,没有完全离开具体物象世界的描绘。
在视觉上能引发人们对描绘对象有关的联想你,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中国绘画是视觉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总体是抒情的、写意的,这并不意味着山水创作可以抛弃现实,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通过对自然山水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所以山水写生是必不可少的。
一、写生的重要性1.“师造化”是历代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所推崇和信仰的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山水画家的独特创造,无不是从“师造化”中得来的。
写生作为现代山水画教学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的手段而被广泛运用,同时,它在画家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画家得经常外出写生寻找创作源泉,否则,他们就会因“胸无丘壑”而创作不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2.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回顾中国山水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山水画家,尽管有着高超的传统笔墨功夫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但由于忽视写生(其中包括对自然山川的观察和体验)而创作不出生动、感人的山水画作品来。
清代以“四王”为代表的摹古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摹古派画家有着精湛的传统笔墨技巧,他们力求做到笔笔有来历,而且,他们的文化素养在当时也个个堪称了得。
但是,由于他们完全沉浸于古人的思想、技法和意境之中,而没有到生活中去吸收养分,最终完全被古人俘虏而失去了自我。
山水画写生的八个技巧和四重境界

山水画写生的八个技巧和四重境界李可染先生在写生写生是画家师法造化的重要途径,是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是绘画作品的基本素材,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客观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画家忽视写生的意义,也有很多画家不明写生的真谛,还有很多画家知道写生的重要却不知道写什么,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画家自身的进步和整个山水画创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写生的技巧和境界作以下体会。
技巧:一曰游。
人的见识最初都是从游开始,游扩大了人的视野,使人不拘于虚。
游的作用古圣先贤和历代师长都讲的很明白了,然而游的技巧却很少有人做明确的研究。
其实,游既然是为了扩视野、长见识、见实情,那么技巧也就很简单了,游应以“补缺”为要,所谓“补缺”就是去游那些自己没有见过事物,体验那些陌生的情景,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见识阅历。
所以每一个绘画者的写生都是从游开始。
因此山水画的第一幅成熟作品便是展子虔《游春图》,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
二曰看。
看是游的目的,游的过程中始终在看,只不过不单只用视觉,还得调动其它感官的配合,综合用心才能有所得,会看的才能真正领略每一项物事特有的意义,如《陈毅将军看松诗意图》。
三曰观。
大部分人可能以为观就是看,二者没有区别,笔者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不然,我这里观和看所指侧重不同,看主要是指了解轮廓,引起发思考。
而观则是指驻足久视,遥想画外之音,景外之情。
如朱竹云《松荫观瀑》会让人生发时空联想。
四曰赏。
对于非常美好的,不同于一般的,不易得见的景物用看和观则都不够了,所以需要用赏。
自然造化神奇多样,虽然千差万别多有不同,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好恶之分,美丑之别。
赏要有难得之美妙景色和难得之心胸气度方可得其要害,画出来的多是对胜景的钦慕,如李可染先生《漓江胜境图》,让无数人不禁神往。
五曰读。
读是对于那些游而留恋,看而不透,观而不止,赏而不足的物事,则需要仔细研读,挖掘其内涵,发现其价值,汲取其精华,消化其营养。
国画山水画的写生技巧

国画山水画的写生技巧国画山水画的写生技巧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其师承传授,都依老师的专长按科进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画山水画的写生技巧,欢迎参考~国画山水画的写生技巧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1.写生的桥梁作用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且往往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由于国画技法,如山水中的皴法等,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
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以所习技法表述真实山水,另一方面,用大自然中山水的万千姿态,印证传统山水程式,明了这些程式之由来。
2.写生的记录作用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
且不论古代没有相机、摄像机,对不可能长游细察的山水记上一"异"十分必要,即使在现代,有了相机等现代化记实工具,但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
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
但光从临摹上得到体会,毕竟是吃别人嚼过的馍,"纸上得来终究浅"。
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一不小心便会陷入泥古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这里,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也正是这一点,才是现代山水写生教学向传统山水写生观靠拢的起点。
二、现代山水写生教学的`两个误区误区之一:"泥古不化"。
山水画写生方法

山水画写生方法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
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
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
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
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
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
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1.写生的桥梁作用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
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
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写生的记录作用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
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
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
中国画的十大基本要素中国山水画的三大创作基本规律

中国画的⼗⼤基本要素中国⼭⽔画的三⼤创作基本规律记得上学时写作⽂写⽂章,总是要提到三要素,中国画也会有很多要素,现在总结归纳在⼀起,就⽐较⽅便,既然是基本要素,难免要概况⼀些,只能是有时间在细细详解。
1.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以⽂载道的表现⼿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
这⼀点好多⼈或不知,或不会⽤,会⽤了⼜没有⽂化的关怀。
⽂化的缺失是笔墨⽆法得以理解、⽆法得以传承的'硬伤'。
什么是笔墨呢?清⼈刘熙载有云:'⾼韵、深情、坚质、浩⽓,缺⼀不可以为书。
'书者,⼼画也。
若不懂笔墨,何谈以⽂载道,中国画⼜有何内涵之说? 2.⽓韵 '⽓韵⽣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韵'。
'⽓韵⽣动'亦不只是⼀个⽂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的⼀种⽣存理念。
所以说,中国画是⼈⽂的,是科学。
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筋、⽓、⾻、⾁。
⽽'⽓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
所以有'⼈格不⾼,画格难求其⾼'之说。
3.势'势'是⼀种画⾯关系,更是⼀种修为,没有'势'就不会有'⽓韵⽣动'。
'势'有两种:⼀是画⾯结构之势(造险);⼆是笔墨运动之势(⽓韵⽣动)。
中国画是鲜活的、'形⽽上'的,'势'是扑⾯⽽来的第⼀印象,或险绝、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论⼭⽔、⼈物、花鸟,皆是⼀种圆融的开合关系,绵绵不绝,⽣⽣不息。
4.境 中国画之境,远⾮⾃然之景或西画之景。
若画家不明事理,误⼊景区,越描越像,越像越描,离中国画的本真意义越来越远。
殊不知'境⽣于象外'、'境由⼼造'之理。
⽯涛有'名⼭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必怪'的警句,画家当深悟。
传统山水画的临摹方法

传统山水画的临摹方法
在山水画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临摹来认识、熟悉及掌握笔墨技法和各种物象的表现形式。
古人讲“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
临画时,要临画与读画相结合。
选择好要临摹的范画后,要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范画,从范画的意境、品向、构图、空间、虚实疏密、笔墨设色等诸方面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找出要临摹范画的艺术特点所在,以及表现手段上有规律性的范本。
临画要尽可能地临出范画的画面效果,临画时要能收住心、不要粗心大意、似是而非地草率临摹。
临画最好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从山石树木开始画起,先画单棵树,然后再画杂树、丛树;先画一块石,然后再画一组石。
先临物象结构比较清楚、笔墨比较规范的画,然后再临变化较多、较复杂的画;先临局部,然后再临整幅;如此这般,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临摹才能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东西,基本功也会更扎实和牢固。
每临摹完一幅画,要把临的画与范画做一比较,看看有什么问题及差距,然后再重新临摹一遍。
再临时,就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前一次临摹中存在的问题。
要能通过对一张画的临摹,既练习和解决手头上的笔墨技法,也要能弄通分析透这张画的各方面艺术特点,这样既提高了笔墨技法,同时也增进了艺术修养及对画的辨识能力,为自己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点击链接,了解与购买《芥子园画传》全集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山水画写生的学习心得

浅谈山水画写生的学习体会山水画是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南北朝独立成科,迄今大约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历经各代艺术家的实践,业已形成了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
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是从“所见”到“所知”,由“视觉”到“传达”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
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用写生的方法把生活中有意味的形式加以记录,从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素材是创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资料,进行创作时,才能有所选择。
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无论是浅绛、水墨或者青绿,其目的都是在于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表达。
“写境”,即寄情于真实的自然景观;“造境”,即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之上,强调作者对情感的表达。
我们从熟悉的校园来到新鲜的大自然,空间的变换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身处自然,感触自然。
才能更深刻的表现自然,画家石涛就曾久居深山数十载,之后在自己的画作上无限感慨的题写:“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字样,其意在于,告诫后辈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作为基础,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创作出生动而丰富的作品。
下面是我在前一段时间的写生中的几点体会:1、感悟自然。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情感,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灵。
古人云:“悟对通神”,想要准确的领悟山水画的绝妙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
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纯美的大自然当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灵魂。
只有这样,才能使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山水画的精神得以升华,做到“情境合一”。
2、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方法,认识大自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春景则协和销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
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
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
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中国山水画临摹的重要性

中国山水画临摹的重要性作者:陈通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创作技巧、方法的主要手段。
作为中国山水画学习的初始阶段,临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临摹目的入手,对中国山水画临摹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以往经验,提出了中国山水画临摹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临摹;中国山水画;目的;临摹方法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27-01中国山水画学习过程中,临摹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全面了解中国优秀绘画文化和传统的基本方式。
要学好中国山水画,必须掌握临摹方法。
对于学习者而言,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从历代山水画家作品中汲取营养、启发灵感,了解并掌握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内在组织规律,达到笔墨训练效果,更快速的掌握山水画创作技巧、方式。
可见,临摹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山水画临摹的目的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国山水画学习的重要内容。
董其昌曾经总结过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步骤,说到“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
简单的说,就是学画时要先学习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形式后再向大自然学习,将两者综合起来表达自己。
这一学习经验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上特别适用,临摹就是学习前人传统和方法的手段。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山水画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不是单纯的工具,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带有一定的意象性,其所表现的出的物象一般不能直接在对象身上观察到,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后而得来的。
所以,要掌握这种语言,必须先学习前人的技巧、方法,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国山水画。
二、中国山水画临摹的重要性1.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的主要手段。
临摹是中国山水画学习的基础环节,通过临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包括精神、技巧、美学思想、艺术规律等。
浅谈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感受

浅谈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感受作者:于洋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0期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学习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循回渐进的过程,不仅要认真临摹,学习古人的笔墨语言和精神力量,而且要学习对景写生,对景抒情,对景造境,最后达到独立创作,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系。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1 临摹大师,学习传统谈到临摹,这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这种方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其自古以来的笔墨技巧和造型表现是我们作为晚辈应该一直研究的课题。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大师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用心灵去观察,去理解,也去感受大师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何为大师?在《辞海》中有一条是这样解释的: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绘画理念,得到大师所流传下来的巨大财富。
以我个人之见,有以下大师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元代倪瓒的《雨后空林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清代石涛的《飞瀑奇峰图》等等还有很多,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临摹掌握。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做到对历史的尊重,对大师作品的尊重,刻苦钻研,提高和培养自己对新旧事物的观察认识和理解能力。
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会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位画家的背后也都会有这样一层一层的台阶,我们经过查阅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段时期的每位前辈所走过的成功之路也是艰辛坎坷的,但之所以会成功,除了坚忍不拔的信念之外,还有众多大师的足迹也同现在的我们一样是踩着前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山水画写生方法

山水画写生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防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
这个点是当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
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1.写生的桥梁作用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
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因为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
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写生的记录作用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
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很多变化。
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
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
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2: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1)不要"泥古不化"。
过度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
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