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

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
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一】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找次品》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找次品》精品教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四、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模拟天平学具一个、圆形学具若干个。

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

师看了刚才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回答。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板贴找。)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

【课件出示小比尔·盖茨的问题这儿有81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2.研究2个球

【课件演示把2个球放在天平上】

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

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

3.讨论3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3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课件再次演示过程,并板书枝状图。】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4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没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

生自由回答。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课件出示如下小组活动要求。(1)四人一组,用棋子代替玻璃球,用尺子

代替天平,摆一摆。(2)4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想一想,你们组的方法是否既做到了“至少”,也做到了“保证”?】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如果只测量一次,最多可以保证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

5.讨论9个球

【课件这儿有9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球的个数再多一些,例如9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呢?

【小组活动要求如下。(1)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

方法。

(2)9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哪种方法符合题目中的“至少”和“保证”?】

生在实物展台上汇报9个球的测量方法,师板书在黑板上。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书,哪种方法符合题意?

师为什么把9个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次品一定在某一份的3个球里,不管是哪一份,3个球只需要一次就只可以找出次品来,所以9个球只需要2次;但第二种分法有2份分出的数量是4,4个球需要2次才能找出次品,9个球就需要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如果球的数量在9以内,你们觉得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好还是4呢?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份分出的数量不能超过3。

6.5~8个球的研究

师(出示记录表)4个球只需要2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9个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来,那么大胆猜测一下,在4与9之间的5、6、7、8个球至少需要几次就能找出次品呢?

请生自由画图分析,然后汇报。(重点是8个球。)

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中。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10个球的研究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

师10个球,称2次还能保证找出次品吗?

请生试着自己画图分一分,然后汇报。(让生明确10个球至少需要称3次,因为无论怎么分,至少有一份超过3个球。)

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

师2次最多可以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9个。)为什么?(利用板书中的枝状图让学生明白每份最多3个,3个3就是9。)

2.3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师3次最多可以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呢?(引导生发现每份最多放9个,3份就是3个9,即3×3×3=27个。)

师28个球至少几次可以找出次品?

3.4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最多27个,3份就是3个27,即3×3×3×3=81,最多81个。呼应前面的小比尔盖茨的问题。)

4.观察记录表,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记录表,5次、6次分别能保证在多少个球中找到次品?最多多少个?

师以此类推,测量的次数增加,可保证在更多的球中找出一个次品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我们为什么要探究找次品?

【篇二】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2020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三】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114页

主题找次品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学习难点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天平)记得吗?我们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他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初步认识天平

(2)学习例1

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师有个小朋友身体缺钙,买了3瓶钙片,(出示三个钙片)其中有

1瓶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这个小朋友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

师大家帮忙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1)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师质疑不进行实际称,你能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2、出示例2

解决8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篇四】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114页

主题找次品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

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学习难点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天平)记得吗?我们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他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初步认识天平

(2)学习例1

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师有个小朋友身体缺钙,买了3瓶钙片,(出示三个钙片)其中有

1瓶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这个小朋友不注意将

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

师大家帮忙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1)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师质疑不进行实际称,你能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2、出示例2

解决8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篇五】找次品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06~107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记录登记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次品吗?

生自由发言,师适时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们把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找次品。

二、教学例1

1、师我这里有3盒钙片,观察外观有什么特点?其中有一盒少了3片。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盒少的找出来吗?

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用天平称等。

板书用天平称

师你会用天平称吗?怎样找出少的那瓶?谁来说一说?能不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呢?

指名学生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师那么随意拿两盒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看课件示意图,能否判断次品在哪个盘里?为什么?

师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1)教师巡视指导找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八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找次品 教材第111、第112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七。 1. 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 2. 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 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发现并应用规律。 天平、卡片、小药盒等。 师:制药厂的质检员在进行质检时,发现3瓶钙片中有一瓶里少装了3片,为了保证质量,这瓶药不能作为正品出厂,需要找出这瓶少装了3片钙片的药品,你能设法找到这瓶次品吗? (板书:找次品)

1. 探究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师:请大家想想办法,帮质检员找到这瓶次品。 生:掂一掂。 师:3片钙片的质量很小,掂一掂的办法可能不行。 生:数一数。 师:数的方法太费时间了,并且要打开药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生:用天平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学生说出用手掂,用电子秤称,用天平称等方法。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如果不实际称量,你们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演示一下。 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组找出了办法,只称一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我们组先给3瓶药品编号,分别是1、2、3号,把1号和2号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3号就是次品。 师生共同总结:从3个物品中找出次品(轻的是次品),先任取2个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物品是次品。 2.研究从8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找出次品呢? 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选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个“语文园地”和1个“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所选3篇课文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借助图片、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有趣的动物”,在大胆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话时吐字清楚,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语文园地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写字、古诗积累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快乐读书吧”围绕“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小蝌蚪找妈妈2以童话的形式介绍 了一群小蝌蚪在找 妈妈的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长成了小 青蛙。 1.认识4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 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 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4.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是什么 2 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以及水的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 办法2 儿歌运用形象的比 喻和拟人手法,介 绍了蒲公英、苍 耳、豌豆传播种子 的方法。告诉我们 大自然很奇妙,我

1 小蝌蚪找妈妈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叹号和问号。 重点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角色对话。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字词教学 借助插图:“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归类识字: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 新课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教学背景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

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材 分析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

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 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 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单元 整体 目标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教学背景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完整版)找次品教案-公开课

《找次品》教案 李钰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1-113页的内容。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经常听王老师说咱们五( 3 )班的孩子思维敏捷,聪明好学,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最棒。二:探究新知 活动1 课件出示2瓶口香糖图片 同学们,李老师呢喜欢吃口香糖,现在老师这有2瓶口香糖,但是其

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一个,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 生:思考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办法。 生:汇报数一数天平来称用手掂一掂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用天平来称,天平大家都见过, 课件出示天平 师:如果用天平称,可以怎样找出少了的一瓶?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生:汇报天平原理 天平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下垂,轻的一端就会上扬。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发现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来的那瓶就是吃了的那瓶。 师: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活动2 师:咱们5(3)班的孩子真是智慧多多,现在李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智慧岛,来一场智慧大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汇报 师:刚才咱们是2瓶口香糖,现在如果是3瓶口香糖,其中一瓶吃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脑袋”“塘”“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等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宽”“顶”“肚”等9个字,会用“已经”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3.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认识13个生字,能读准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知道小蝌蚪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

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2.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 五、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声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六、理清层次,分段朗读。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妈妈、乌龟) 3.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学习第一部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1)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2)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让学生做手势)

《小蝌蚪找妈妈》案例分析.doc

《小蝌蚪找妈妈》案例分析 情境教学片段——小蝌蚪找妈妈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让我们一起来当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吗? 生:(兴奋地)好:师:那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吗? 生:知道,老师你看我把双手当成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生:我把脚尖踮起来轻轻地移动。师:让我们一起游吧。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池塘里快活地游着。) 师出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的图片并讲解——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别处去找吧。”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蝌蚪遇到鲤鱼妈妈的情境,你们边表演边思考一个问题——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师扮演鲤鱼妈妈,生扮演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蚌。)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模仿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生:小蝌蚪虽然长出两条后腿,但我看到图片上的小蝌蚪还甩着尾巴在游,所以我把双手当成小蝌蚪的尾巴。生:我看到图片上小蝌蚪的两条后腿有的伸、有的缩,我认为那是小蝌蚪在学蹬腿,所以我边蹬边甩尾巴。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让我们以六人小组的形式轮流来扮演鲤鱼阿姨和长出了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好吗? 生:好:(在音乐伴奏下学生分六人小组进行表演。) 师出示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片并讲解——小

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伯伯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乌龟伯伯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蝌蚪遇到乌龟伯伯的情境,小朋友们边表演边思考——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生:好!(投入地表演着。)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模仿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 生:我把双手举在头上当成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生:因为刚长出的腿比较短,我把手放在身体旁边当小蝌蚪的两条前腿,边蹬边游。生;我看图片上小蝌蚪的动作很像我学蛙泳的动作,边蹬腿边划手。师:小朋友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模仿的动作都各不相同。让我们以六人小组的形式轮流来演乌龟和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好吗? 生:好!(在音乐伴奏下学生分蛆进行表演。) 师出示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图片井讲解——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跟睛。小蝌蚪游过去叫:“妈妈,妈妈尸青蛙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2020-02-02 情境教学片段——小蝌蚪找妈妈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让我们一起来当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吗? 生:(兴奋地)好:师:那你们

找次品教案

教材分析: “找次品”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推理能力。这些内容往往是从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中改编而来,承载着多元的教育价值,教师对这些内容所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的把握,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以及是否在学生思考困难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由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不易“一刀切”,教学中真实的差异性体现是正常的,教学中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分析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意图,先研究“5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感受到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参指出,优化的思想在这里可不强调,只要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对优化有所感悟即可。接着,安排例2通过让学生探索和比较找次品的多种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猜测、归纳出优化方法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能力。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但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序的教学进程,如何让学生经历优化方法的提炼和应用过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值得我们教者思考和深入尝试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经历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析、比较、概括出最优化的方法,发现这类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口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3、逐步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最优的分组策略,寻找被测物体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1、从小数据入手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始,我以微软公司的招聘问题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找次品”问题的特点:一是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称;二是要从保证找到次品的各种次数中寻找最少的次数。学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会胡乱猜测,此时,我顺势引入解决问题的程序,即波利亚所说的“从最简单的做起。”让学生通过2、3、4、5的解决逐步明确问题的步骤:2的解决让学生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等都属于这一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一、教学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之一(实用文本)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

《1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聋四年级第八册 《1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语文聋四年级作者单位: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姓名:钟声芳 第八册第三单元课程:看图学文11、小蝌蚪找妈妈12、骆驼和羊 课文13、草原上的鹰14、通知15、农夫和蛇(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聋四年级第八册,第十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是一篇聋四年级本册书的中间课文,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理解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看、听、话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的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似,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对于听障学生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同时这还是一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由于聋哑学生理解领悟能力尚弱,再加上本班学生原本底子就较薄弱,真正深入课文去体会是不可能的,但学生到了四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学起来应该不会太吃力。而且,真的要使一堂课上得生动,就得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可能都见过小蝌蚪和青蛙,只有少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此课文中能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1.在聋哑孩子9─11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教案-word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 次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

《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课教案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了解蝌蚪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宽,kuān,三拼音,10笔。肚,dù,左右结构,7笔。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两个哪里头顶肚皮孩子跳到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案

第7单元找次品 找次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例1、第11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学习方法。 4.在学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而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分法。 难点:尝试用数学的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们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原理是什么? 2.教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分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例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1)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1)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2)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小结并揭示课题。 (1)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2)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教学设计 -----徐怀涛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思想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棒 师:请不同。 生:(回答) 师:咦,怎么回事 生:不好确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从外观上看,它们一模一样,可实际上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在生产生活当中我们把这种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那当遇见次品时需要把它找出来吗 生:需要。 师:大家的声音里感觉少点什么,请看大屏幕 (播放航天飞机事故图片) 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次品的危害很大。。。。

师:再问大家一次,当有次品的时候要不要把它找出来 生:要。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 (宣布上课) 师:大家请看课题,你希望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 生:找次品的方法,如何最快找到次品。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探究新知 (一)探究2和3 师:这两瓶钙片,谁有办法找出其中的次品 生:掂一掂,数一数。。。。。 生:可以用天平 师:天平咱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天平长什么样谁能用身体模仿一下 生:用身体模仿 师:多么美丽的一架天平啊,那么如何用天平找出其中的次品呢谁来当天平给大家找一找 生:天平两端各放1瓶,哪边轻就是次品。 师:你把钙片分成了几份 生:两份。 师:天平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用身体表现出倾斜) 师:次品在哪里指一指 师:如果次品多了几片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实录(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5)、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