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6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6篇)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材内容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12个小方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次品:介绍次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次品的特点。
2. 找次品的方法:介绍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法、筛选法等。
3. 找次品的过程:讲解找次品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4. 找次品的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技巧,如观察、分析、总结等。
5. 找次品的实践: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能独立完成找次品的任务。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技巧,能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找次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次品和正品,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践活动。
2.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辅助教学。
3. 划分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 准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次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次品:介绍次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
3. 方法讲解:讲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法、筛选法等。
4. 步骤讲解:详细讲解找次品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5. 技巧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技巧,如观察、分析、总结等。
6. 实践活动: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找次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次品的概念,了解次品检测的基本方法。
- 学会使用天平或其他工具进行次品检测。
-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次品检测的基本方法。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判断次品。
- 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天平、砝码、不同重量的物品(包括次品)、记录表格。
- 教学课件或黑板。
- 实验指导书。
2. 学生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带好实验服和安全眼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次品?次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到我们的使用?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寻找次品。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次品的概念和种类。
2. 介绍次品检测的基本方法,如天平称重法、感官检测法等。
3. 实验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次品检测。
(三)分组实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小组沟通。
(四)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次品。
2.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2. 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学具准备:9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A出示: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中小学找次品教案
中小学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次品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次品的特点。
2. 教授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如排序法、筛选法等。
3. 通过实例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找次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次品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次品的概念和特点,教授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3. 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找次品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找次品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次品的特点和找次品的方法。
2. 实物材料:准备一些次品和正常品,用于演示和练习。
3. 练习题:设计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找次品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2. 利用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商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次品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次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
3. 演示:用实物演示找次品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何找出次品。
4.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找次品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八、教学延伸1. 让学生思考次品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防止次品的产生。
2. 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领域,如数字、文字等。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定义:次品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中,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测试等方法找出次品。
3. 找次品的过程:将产品分为若干组,逐一进行观察、比较和测试,找出不符合要求的次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次品的特征,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找出次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次品检测仪器、产品样品、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产品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和正品的产品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次品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3.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各组学生展示找次品的结果,分享经验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6. 课后作业:布置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次品案例,让学生了解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找次品成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找次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第1篇】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11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外观与合格品完成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找次品”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例1,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用天平称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其中用画线的方法找次品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要加以引导。
组织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经历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试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难点:用文字和画线的方法找次品。
【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情境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
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
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就会翘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天平的工作原理。
(2)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测次品的方法。
(板书课题:找次品)【新知探究】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找次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次品:介绍次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次品与正品的区别。
2. 找次品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找次品方法,如目测法、手感法、称重法等。
3. 找次品的过程:讲解找次品的具体步骤,如分类、比较、筛选等。
4. 找次品的实践: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5. 找次品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找次品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找次品的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次品的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次品和正品,用于展示和实践活动。
2. 准备一些找次品的工具,如放大镜、称重器等。
3. 准备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和正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找次品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次品和正品有什么区别吗?如何快速找出次品?”2. 讲解:介绍次品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次品,并记录找出的次品数量和时间。
4. 展示和讨论:每组展示找次品的结果和过程,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5. 总结: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
2. 学生能够将找次品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答复。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
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
〔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
〔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二)探究新课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
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2、研究2个球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3、讨论3个球的问题生表达称球的过程。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生自由答复。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问题激趣师出示5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生: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
生:还可以用天平来称。
师:看来办法很多。
同学们见过天平吗?师出示天平并做简要介绍。
天平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托盘,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上扬的那端物体就轻一些,下沉的那端物体就重一些。
师: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要从外观一样的物体中找出一个轻或重的物体,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为“找次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1、操作。
师:请同学们用5个圆片代替5瓶钙片,摆一摆,画一画,你能找出次品吗?称了几次?学生模拟操作,可以画图表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交流。
生:(拿出学具演示或结合图示汇报)先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不平衡,上扬的那端就是次品,称1次就可以找出;如果平衡,说明这两瓶不是次品;再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上扬的那端就是次品,那就要称2次。
师: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瓶钙片,可能出现几种情况?用这种方案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生:左右两边各放一瓶钙片,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用刚才的方案称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生:我的方法和他不同。
在天平两边各放两瓶,如果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次品在上扬的那两瓶中,把那两瓶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端,天平不平衡,上扬的那一瓶就是次品。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定义:次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感官判断、仪器检测、数据分析等。
3. 找次品的技巧: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找出次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找次品。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次品商品、正常商品、检测仪器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商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次品?如何找出次品?2. 讲解次品概念:解释次品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次品的含义。
3. 演示找次品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方法找次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找次品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找次品的活动,评价学生对次品概念的理解程度,对找次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内容:学生能否明确次品的定义。
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找次品,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能否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次品检测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找次品的技巧。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第一篇:《找次品》优质课教案《找次品》教学设计-----徐怀涛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思想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课前交流: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棒?师:请不同。
生:(回答)师:咦,怎么回事?生:不好确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从外观上看,它们一模一样,可实际上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在生产生活当中我们把这种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那当遇见次品时需要把它找出来吗?生:需要。
师:大家的声音里感觉少点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航天飞机事故图片)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次品的危害很大。
师:再问大家一次,当有次品的时候要不要把它找出来?生:要。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宣布上课)师:大家请看课题,你希望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生:找次品的方法,如何最快找到次品。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一、探究新知(一)探究2和3 师:这两瓶钙片,谁有办法找出其中的次品?生:掂一掂,数一数。
生:可以用天平师:天平咱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天平长什么样?谁能用身体模仿一下?生:用身体模仿师:多么美丽的一架天平啊,那么如何用天平找出其中的次品呢?谁来当天平给大家找一找?生:天平两端各放1瓶,哪边轻就是次品。
师:你把钙片分成了几份?生:两份。
师:天平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用身体表现出倾斜)师:次品在哪里?指一指师:如果次品多了几片呢?生:哪边重就是次品。
师:需要称几次?生:1次师:看来从两瓶里找次品,只需要称1次就一定能找到。
如果是3瓶呢?请看屏幕,需要称几次?师:猜一下?生:2次,1次?师:独立思考一会,然后跟大家说说你称的方法,你分成了几组? 需要称几次?生:分成了三份,天平两端各放一瓶,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就是次品,(指一指)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上升的就是次品,(抖一抖)需要称一次师:称1次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生:两种,平衡或不平衡师:不论天平平衡或不平衡,只需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概念: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筛选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次品商品、质量合格的商品、放大镜、比较表格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商品、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次品商品和合格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次品商品?2. 讲解次品概念:介绍次品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次品产生的原因。
3. 学习找次品的方法:讲解观察法、比较法、筛选法、实验法等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方法找次品商品。
5.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找次品的结果,分享找次品的方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并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找次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找次品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3.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能理解次品的概念;(2)学生是否能掌握找次品的方法;(3)学生是否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拓展话题:探讨次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次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拓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新课讲授】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板书课题:找次品)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
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策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2、教学难点探究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若干个零件(可以用棋子、小正方体等代替)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情景:有 3 瓶钙片,其中 1 瓶少了 3 片。
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学生思考并交流方法,可以用手掂一掂、数一数等。
3、教师引导: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二)探究新知1、认识天平(1)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让学生观察天平平衡和不平衡时的状态。
2、从 3 个物品中找次品(1)教师提问:如果有 3 个零件,其中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2)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天平进行实验操作。
(3)小组汇报称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总结:3 个物品中找 1 个次品,称 1 次就能保证找出来。
3、从 8 个物品中找次品(1)教师提出问题:8 个零件中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不同的称法,并记录下来。
(3)小组代表汇报称的方法和次数。
方法一:把 8 个零件分成 3 份(3,3,2)第一次称:天平两边各放 3 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 2 个中,再称1 次就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重的那3 个中。
第二次称:把有次品的3 个分成(1,1,1),天平两边各放1 个,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 1 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个就是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找次品一、教学目标:1.理解次品的概念,能够辨析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
2.提高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对次品的辨识能力。
3.培养学生对次品进行修复和改进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白与彩色纸板、常见次品样本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用肉眼观察五个物品,然后回答每个物品是否为次品。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次品的认识和兴趣。
2.展示次品样本(10分钟):通过PPT等方式,展示常见的次品样本,如断裂的铅笔,刮花的钢笔,颜色错误的彩色纸板等,引发学生对次品的讨论和思考。
3.讲解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次品和合格品的定义以及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次品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合格品样本,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次品与合格品的区别。
4.找次品游戏(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次品样本以及一些合格品样本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和判断。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次品特征,找出课桌上的次品,并进行记录和说明。
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5.学生自我检测(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以前学过的物品,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次品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个环节,检验学生对次品的辨识能力。
6.判断和改进次品(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次品样本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对次品进行修复和改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7.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对次品的判断和改进继续进行思考和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判断的方式,辨析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并培养了学生对次品的辨识和改进能力。
特别是通过判断和改进次品的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次品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找次品》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5篇
1、《找次品》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创境激趣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二、自主探究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2)自主探索。
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4)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 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3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1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学生准备天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生自主回答)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师出示2瓶钙片)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
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
(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找次品”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次品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活动一:讲解次品的定义。
教师通过PPT展示次品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次品的定义。
3. 教学活动二:学习使用天平秤。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天平秤,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
4. 教学活动三:小组合作找次品。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找次品,并记录找次品的过程和结果。
5. 教学活动四:分享与讨论。
各小组分享找次品的过程和结果,讨论找次品的技巧和方法。
6. 教学活动五:问题解决。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找次品活动中的操作准确性、使用天平秤的熟练程度以及找次品的效率。
3. 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过程、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课件
学生用具:表格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找次品
什么是次品?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小小质检员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
2.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怎样利用天平能快速地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呢?
(3)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
1.利用砝码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
2.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3.3瓶只称2瓶,只称一次,通过推理就能判断出哪一瓶是次品。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的是少的。
教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不同的方法,3瓶只称2瓶,只称一次,通过推理就能判断出哪一瓶是次品。
这种方法既快速,又能保证一定能找到次品。
我们可以画3(1,1,1)这样的示意图来表示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8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你可以在纸上画图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小组合作注意事项:首先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做法,其余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果听的不是很明白,等他说完以后再提出质疑,如果你和他意见相同就不必重复发言。
如果意见不同就可以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组员说的过程中小组长要认真做好记录,把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老师发的表
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提示学生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
(3)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
最少的次数找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如果9个零件里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⒊小结: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份,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
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你知道吗?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目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只
(1)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
(2)从上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怎样找方法最好?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份,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
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板书设计:
找次品
最佳方法:尽量平均分3份
最多与最少只相差1
3(1,1,1)1次
8(3,3,2)3(1,1,1)2次
9(3,3,3)3(1,1,1)2次
10(3,3,4)4(1,1,2)2(1,1)3次
11(4,4,3)4(1,1,2)2(1,1)3次
28(9,9,10)10(3,3,4)4(1,1,2)2(1,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