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第4-1章章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4-1章章呼吸作用

戊糖磷酸途径 (PPP)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可以不经过EMP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就是PPP途径。即葡萄糖被胞质溶胶和质粒中的可溶性酶直接氧化,产生NADPH和一些磷酸糖的酶促过程。 6G6P+12NADP++7H2O 6CO2 +12NADPH + 12H+ +5G6P+Pi 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成熟和老年组织中及逆境时发生较多
葡萄糖 ATP ATP 磷酸葡萄糖 → 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磷酸甘油醛 乙醇 2 NADH 二磷酸甘油酸 乙醛 2ATP 2ATP 丙酮酸 磷酸烯醇 磷酸甘油酸 式丙酮酸
淀粉、葡萄糖或果糖在细胞质内,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C6H12O6+2ADP+2NAD++2Pi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对高等植物来说,不管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糖的分解都先经过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 然后才分道扬镳。
葡萄糖→→丙酮酸 无氧 →无氧呼吸→酒精或乳酸 有氧 → TCA循环→CO2
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EM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在细胞质进行
三羧酸循环 (TCA)---在线粒体进行
磷酸戊糖途径(PP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醛酸循环---在乙醛酸体、线粒体进行
乙醇酸氧化途径---在细胞质进行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EMP) Embden,Meyerhof,Parnas
无氧呼吸(发酵)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或乳酸: C6H12O6 2C2H5OH+2CO2 +Δ G(-226kj) C6H12O6 2CH3CHOHCOOH+Δ G(-197kj) 苹果、香蕉等贮藏过久有酒味,稻谷酿酒。 胡萝卜和甜菜的块根等贮藏过久有乳酸味。 无氧呼吸是植物适应生态多样性的表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放出能量的过程。

5、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氧分子的总轨道。

6、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分子),同时使ADP被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7、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8.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二、填空题1、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 首先发现的。

2、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当植物组织受伤时,其呼吸速率加快。

春天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导致秧苗发烂,这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乱的缘故。

3.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 O2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_ ATP _的产生。

4.糖酵解是在细胞细胞基质中进行的,它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的共同途径。

5.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 ATP合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 ATP__的产生。

6.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细胞基质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基质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嵴部位。

7.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38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6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酒精发酵酶:
C6H12O6
2C2H5OH+2CO2
+能量 (△G°′= -226 kJ·mol-1)
精品课件
乳酸发酵: 酶
C6H12O6
2CH3CHOHCOOH +能
量 △G°′= -197 kJ·mol-1
在高等植物中称为无氧呼吸,在微生物 中称为发酵。高等植物通常是以有氧呼吸为主,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暂时缺氧也可进行无氧呼 吸。
质子传递体包括一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NAD+、FMN、 FAD、泛醌(UQ或Q)等,它们既传递质子又传递电子。
除了UQ和细胞色素c(Cytc)外,组成呼吸链的有4种酶复合体, 另外还有一种ATP合酶复合体,它们嵌在线粒体内膜上。
精品课件
复合体Ⅰ:含有NADH脱氢酶,FMN,4个Fe-S蛋白 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FAD, Fe-S蛋白) 复合体Ⅲ:含有2个Cytb(b560和b565),Cytc 和Fe-S。 复合体Ⅳ: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 Cyta,Cyta3。把Cytc的 电子传给O2,形成水。 复合体ⅴ:又称 ATP合成酶或称H+- ATP酶复合体
精品课件
(三)抗氰呼吸
1. 抗氰呼吸的概念
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这 种呼吸途径称为抗氰呼吸。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
电子传递主路交替运行,因此,抗氰呼吸又称交替途径。
精品课件
2. 植物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
➢放热增温,促进植物开花、种子萌发 。 ➢增加乙烯生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 ➢代谢的协同调控。 ➢增强抗逆性。
交替氧化酶又称抗氰氧化酶,它将UQH2的电子交给O2 生成H2O。它与氧的亲和力高,不受CN-、CO、N3-的抑制。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中心,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共同特征,是将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给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O2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P/O比:在以某一底物作为呼吸底物时,每利用一个氧原子、或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所酯化无机磷的分子数,或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有几个ADP被酯化呈A TP。

它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5、氧化磷酸化: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伴随A 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

6、能荷:说明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是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细胞中的腺苷酸的总量是恒定的,若腺苷酸全部为ATP,则能荷为1.0,细胞充满能量;若腺苷酸全部为ADP,则能荷为0.5;若腺苷酸全部为AMP,则能荷为0,细胞能量完全被放出。

7、能荷调节:通过调节能荷维持细胞内ATP、ADP、AMP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8、末端氧化酶:指处于生物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系统的最末端,最终把电子传递到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

9、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即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0、底物水平磷酸化:由底物的分子磷酸直接转到ADP,最后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1、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在某些条件下与正常的NADH电子传递途径交替进行,因此又称为交替途径。

12、呼吸速率:也称为呼吸强度,是衡量呼吸强弱的生理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的体积或所吸收的O2的体积或有机物质的消耗量来表示。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解析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解析
酸循环)
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为水和CO2的循环过程。
1)场所:线粒体 2)三羧酸循环分三个阶段: • 1,柠檬酸的生成阶段: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
在柠檬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柠檬酸; • 2,氧化脱羧阶段:柠檬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
成琥珀酸,此反应释放CO2,并形成ATP; • 3,草酰乙酸的再生:由琥珀酸转变成草酰乙酸
• 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3种:
⑴ 糖 酵 解 (EMP) ⑵ 三羧酸循环 (TCA) ⑶ 戊糖磷酸途径 (PPP)
1 糖酵解(EMP途径)
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1) 场所:细胞质 2)糖酵解的化学反应如图,可分为3个阶段: 1,己糖的磷酸化:淀粉或蔗糖降解为己糖, 己糖被ATP活化为1、6-2磷酸果糖; 2,己糖磷酸的裂解:磷酸己糖裂解为2分子 磷酸丙糖,即3-磷酸甘油醛和二羟磷酸丙酮; 3,ATP和丙酮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氧化释 放能量,最终形成丙酮酸、ATP和NADP+H+.
(2)能量不足,有机物过度消耗 (3)缺少代谢重要的中间产物,如:乙酰CoA
3 CO2
• 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当外界环境中二氧 化碳浓度增高时,脱羧反应减慢,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4 H2O
➢ 种子:干燥种子的呼吸作用很微弱。 吸水后,呼吸速率迅速增加。
➢ 整体植物:接近萎蔫时,呼吸速率有所增加, 如萎蔫时间较长,呼吸速率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底物的分子磷 酸直接转到ADP而形成ATP,所 以称之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 糖酵解(EMP途径)
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3)总反应: C6H12O6+2NAD++2ADP+2H3PO4→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与题解(08级园艺、设施)1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与题解(08级园艺、设施)1

第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基本内容:4 .1 .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把作为呼吸底物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按照其需氧情况,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但至今仍保留着无氧呼吸的能力,在缺氧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是高等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

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物体的死亡。

1.呼吸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不断氧化分解,并将释放出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转换成ATP,供植物体内其它生理活动所需要;2.呼吸代谢的许多中间产物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激素、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原料。

所以,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中心。

3.呼吸作用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4.提供还原力(NADH 、NADPH),用于物质合成过程等。

4. 2 呼吸代谢多条途径呼吸作用通过多条途径控制其他生理过程的运转,同时,呼吸作用本身又受到基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呼吸代谢多条路线理论的内容包括三个多样性:1.呼吸化学途径的多样性包括有EMT`、PPP、TCA、GAC等。

EMP-TCA循环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分解的重要途径,而PPP途径和抗氰呼吸在植物呼吸代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植物衰老时,PPP会加强,植物感病时、跃变型果实抗氰呼吸会加强。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糖酵解。

2 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多样性,包括主链细胞色素系统、抗氰支路等。

3 呼吸作用末端氧化系统多样性,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抗氰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植物依赖于呼吸代谢多样性,适应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

4. 3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传递体可以把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有序地传递给氧生成水。

呼吸传递体有两大类:氢传递体(NAD、FMN、FAD、UQ)和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系统、铁硫蛋白)。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Ⅱ习题⼀、名词解释呼吸作⽤呼吸跃变 P/O 巴斯德效应有氧呼吸⽆氧呼吸消失点抗氰呼吸磷酸戊糖途径⽆氧呼吸呼吸链温度系数伤呼吸呼吸商氧化磷酸化糖酵解⼄醛酸循环呼吸速率末端氧化酶三羧酸循环⼆、写出下列符号的中⽂名称EMP TCA PPP HMP RQ DNP三、填空题1. 产⽣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是()和()的共同途径。

2. 糖酵解的酶系定位于()内,三羧酸循环酶系定位于()内,呼吸链的组分定位于()上。

3. 末端氧化酶有()、()、()、()和()五种以上。

4. 抗坏⾎酸氧化酶是⼴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种含⾦属()的氧化酶,存在于()中或与()结合。

5. 酚氧化酶是⼀种含⾦属()的氧化酶,存在于()、()内,在烤烟时,要防⽌(),避免()产⽣,以保证烟叶质量。

6. EMP 在()中进⾏, TCA 在()中进⾏, PPP 在()进⾏。

7. EMP - TCA 途径中, CO 2 释放发⽣在()中,具体反应部位是()、()、()。

8. 若 2 分⼦葡萄糖经线粒体彻底氧化,那么在 EMP 中净⽣成()分⼦ ATP ,在 TCA 中净⽣成()分⼦ ATP ,在呼吸链上净⽣成()分⼦ ATP 。

9. EMP-TCA 中脱氢部位为()、()、()、()、()和(),催化相应脱氢反应的酶为()、()、()、()、()和()。

10. PPP 中 CO 2 释放部位是(),脱氢部位是()和(),催化两步脱氢的酶分别为()和(),脱氢酶的辅酶为()。

11. 呼吸商的功能在于指出()和(),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并彻底氧化时,RQ 为(),若底物为脂肪或蛋⽩质时, RQ 为(),若底物为局部氧化的有机酸时, RQ 为()。

12. 呼吸链上偶联的 ATP 形成部位为()、()和()。

13. C 1 /C 6 ⽐值变化可以反应呼吸途径的发⽣情况,如果只有 EMP-TCA 途径发⽣,那么 C 1 /C 6 应等于(),假若同时还有 PPP 途径发⽣,则 C 1 /C 6 应⽐()。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5、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

6、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关系: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属于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没有光便没光合作用,有光不一定有光合作用。

8、光合作用的应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环境等。

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内膜相当于半透膜,而细胞内的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通过细胞膜和叶绿体膜散失到细胞外。

当光照强度比较弱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小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而当光照强度比较强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真正制造出氧气。

10、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不仅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而且对维持整个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装片的制作方法(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系统及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

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是植物体的第二器官。

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婴幼儿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青春期)。

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特点。

生物是一种生命现象,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植物生理学-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呼吸作用

糖酵解途径分三个阶段:
(1) 已糖磷酸化 (2) 已糖磷酸的裂解 (3) ATP和丙酮酸的生成
糖酵解
和发酵途径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 途径

糖酵解一些中间产物(如丙糖磷酸)和最终产物丙酮酸
的化学性质十分活跃,参与不同物质的合成

为糖的异生提供了基本途径 糖酵解释放一些能量,供生物体需要,对于厌氧生物 来说是糖分解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在进化上
无氧呼吸早于有氧呼吸,因为地球开始时无游离氧,只 有绿色光合生物出现后才有氧,进而有了有氧呼吸

至今仍有专性嫌气微生物只能在无氧下生活,有氧 反而有害

高等植物虽有各种氧化酶,但仍保存了无氧呼吸的 方式,在种子萌发初期和体积大的延存器官中(块根、 块茎及果实)内部仍进行无氧呼吸; 在水淹时也可进 行无氧呼吸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Plants carry on both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呼吸作用中能量的储存与利用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O2 O2浓度下降时,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增强 长时间无氧呼吸会造成植物受伤死亡 CO2
CO2对呼吸作用具有抑制作用,但只有在CO2浓度远远超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节影响呼吸作用的指标一. 呼吸作用的指标1. 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干重、鲜重、蛋白)的植物材料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来表示。

2. 呼吸商简称R.Q,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的比值.二.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1.底物种类底物种类不同, 呼吸商不同.葡萄糖C6H12O6+6O2→6CO2+6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6/6=1.0棕榈酸C16H32O2+23O2→16CO2+16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16/23=0.7苹果酸C4H6O5+3O2→4CO2+3H2O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4/3=1.332. 遗传特性和代谢类型低等植物的呼吸速率较高,而高等植物的呼吸速率较低;生长迅速的植物呼吸速率高, 生长慢的植物呼吸速率低.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一)水分在一定范围内, 呼吸速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植物严重失水时, 呼吸速率会异常的上升,是由于细胞内水解酶活性提高,产生较多的可溶性糖,以后便显著地下降.(二)温度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有三基点:最高、最低、最适.最适温度是保持稳定的最高的呼吸速率的温度. 一般温带植物的呼吸速率最适温度30-40度.温度通过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而改变呼吸速率.(三) 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浓度的变化对呼吸速率、呼吸类型都有影响。

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含量(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的消失点。

从有氧呼吸来看,在氧浓度增至一定程度, 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一氧浓度称氧饱和点。

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植物进行正常有氧呼吸。

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间长了,会导致植物受伤或死亡。

造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 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乳酸等的累计,会使细胞蛋白质变性;(2)释放能量有限,ATP形成少,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使植物消耗养分过多;(3)丙酮酸有氧分解受阻,中间产物少,严重影响植物体内物质合成。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比值。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释放CO2的量 R·Q = 吸收O2的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R·Q是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R·Q = 6CO2 / 6O2= 1
1、呼吸底物的性质 (1)呼吸底物为糖类(G)而又完全氧化时,R·Q为1。
乙醇酸氧化E(过氧化物体)
章节一
细胞色素氧化
交替氧化E
酚氧化E
Vc氧化E
乙醇酸氧化E
分布部位
所含金属
对O2亲 和力
对氰 化物敏感
线粒体 线粒体 质体 细胞质 过氧化 微体 物体
若糖类在缺氧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呼吸商大于1,异常的高; 若在呼吸过程中形成不完全氧化的有机酸,呼吸商小于1。如G不完全氧化成苹果酸:
三、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的影响 1、不同植物种类,呼吸速率不同。
植物种类 呼吸速率(氧气,鲜重) μl · g-1 · h-1 仙人掌 3.00 蚕豆 96.60 小麦 251.00 细菌 10 000.00
二、呼吸商的影响因素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R·Q = 4CO2 / 11O2= 0.36
如:油料种子萌发初期,棕榈酸先氧化为蔗糖。
(2)若呼吸底物是富含氢的物质,如蛋白质或脂肪,则呼吸商小于1。
C16H32O2 + 11O2 C12H22O11 + 4CO2 +5H2O
乙醇酸氧化途径
PPP在G降解中所占的比例与生理过程有关:
感病、受旱、受伤的组织中,PPP加强 植物组织衰老时,PPP所占比例上升 水稻、油菜等种子形成过程中,PPP所占比例上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吕俊12011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吕俊12011

Chemiosmotic Mechanism (Part 2)
膜间隙
基质
化学势
质子动力势
膜电位差
通过电子传递的抑制剂研究电子传递 链的顺序
琥珀酸 ↓ FAD ↓ NADH → FMN → CoQ → Cytb → Cytc1 → Cytc → Cytaa3 → O 2
(二)生物氧化
1. 磷酸化的概念和类型
非氧化 阶段
6磷酸葡 萄糖酸
氧化阶段
6-磷酸葡萄糖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6-磷酸葡萄糖 经过两次脱氢一次脱羧形成 5-磷酸核酮糖
(五)乙醛酸循环(GAC)
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 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 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 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GAC)。动物和人类细胞中没 有乙醛酸体,无法将脂肪酸转变为糖。植 物和微生物有乙醛酸体。油料植物种子 (花生、油菜、棉籽等)萌发时存在着能够 将脂肪转化为糖的乙醛酸循环。
(4)分流电子:当细胞含糖量高时,EMPTCAC迅速进行时,细胞色素主路电子饱和, 发生满溢时,交替途径起到分流电子的作用。
的4-5倍。二硫键的氧化还原调节酶活性。
Proposed structure of alternative oxidase.
❖ 抗氰呼吸广泛存在于高等植 物中,如天南星科、睡莲科和白 星海芋科的花器官与花粉,玉米 、水稻、豌豆、绿豆和棉花的种 子,马铃薯的块茎,甘薯的块根 和胡萝卜的根等。此外在许多真 菌、藻类、酵母中也发现有抗氰 呼吸的存在。
or
Lactic acid
Ethanol + 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1965年,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教 授提出了高等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的论点。
一、植物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内容
(一)呼吸化学途径的多样性
(二)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 (三)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
(一)呼吸化学途径的多样性
目前已发现,在高等植物体内存在多条呼吸代谢途径:EMP、无 氧呼吸、TCA、PPP、乙醛酸循环和乙醇酸途径等。
PPP在G降解中所占的比例与生理过程有关:
① 感病、受旱、受伤的植物组织中,PPP加强; ② 植物组织衰老时,PPP所占比例上升; ③ 水稻、油菜等种子形成过程中,PPP所占比例 上升
5.乙醛酸循环
(1)定义 指脂肪酸经β-氧化形成的乙酰辅酶A在乙醛酸体中生
成乙醛酸的过程。它是脂肪降解及转化的途径,可把脂肪
(三)增强植物的抗病免疫能力
三、呼吸作用的度量
(一)呼吸速率(呼吸率或呼吸强度)
指单位时间单位植物组织(干重、鲜重)或 单位细胞或毫克氮所放出CO2量或吸收O2的量或 放出的能量数或者是干物质的损失量。常用的单
位是μmol ·g
-1
·h
-1、μl
·g
-1
·h
-1等。
(二)呼吸商(呼吸系数,Respiratory quotient, R.Q)
(二)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
1.电子传递体系——电子传递链 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实际上是NADH和FDAH2的氧 化脱氢的过程,但是其中的氢不能直接被氧所氧化, 而是要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最后才能与氧结合生 成H2O。 电子传递链——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氢, 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传递体,最终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 道,因与细胞摄取O2的呼吸过程有关,所以又称呼吸链。 呼吸传递体分为两类: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前 者包括一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NAD+、FMN、UQ等, 它既传递电子,又传递氢;后者包括细胞色素系统和某 些黄素蛋白、铁硫蛋白,它只传递电子。
生理意义:
1. 放热效应; 2. 促进果实成熟; 3. 代谢的协同调控; 4. 与植物的抗病有关。
(三)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指能将底物上脱下的电子最终 传给O2,使其活化并形成H2O或H2O2的酶类。由 于它们位于生物氧化过程的末端,也是在整个 有氧呼吸的末端,故称为末端氧化酶。
高等植物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系统包括:细胞色 素氧化酶和抗氰氧化酶。而线粒体外(主要在细胞质) 的包括: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黄素氧化酶等。
第一节 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一、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指生活细胞中有机物通过某些代谢途径逐 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高等植物中,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二、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一)供有机物生物合成的原料
(二)提供可利用的能量ATP
需要呼吸直接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细胞对水 和离子的主动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器 官建成以及开花和受精等需要消耗能量。 不需要呼吸直接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干种子 的吸胀吸水、离子的被动吸收、蒸腾作用、光 反应等。
3.制红茶时,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使茶叶 中的酚类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
在众多的氧化酶中,存在最普遍、 在呼吸作用中所起的作用最大的还是细 胞色素氧化酶,其它的末端氧化酶对植 物的呼吸作用仅仅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 用。但是植物体内的这些呼吸末端氧化 酶,各有其生物学特性,其多样性能使 植物体在一定范围内能适应各种外界环 境。
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如1h)内,放出 CO2的mol数与吸收O2的mol数的比率。 R.Q= 放出的CO2量 / 吸收的O2量
(二)呼吸商
1. 呼吸底物的性质
(1)如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又完全氧化时,R.Q是1。 C6H12O6 + 6O2—→6CO2 +6H2O R.Q = 6 /6 =1 (2)如呼吸底物为富含氢的脂肪、蛋白质,吸收的氧 量多, R.Q小于1。以蓖麻油为例,呼吸商是0.73。 2C57H104O9 + 157O2—→114CO2+104H2O R.Q =114 /157 = 0.73 (3)如呼吸底物为含氧多于糖类的有机酸,R.Q大于 1。以苹果酸为例,呼吸商是1.33。 C4H6O5 + 3O2—→4CO2 + 3H2O R.Q = 4 / 3 = 1.33
4. 戊糖磷酸途径(PPP)
特点:
(1)磷酸己糖可直接被氧化成CO2而不经过EMP-TCA。 (2)在整个反应中受氢体是NADP+,而不是NAD+、FAD。
生理意义:
(1)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是合成植物体内多种物质的 重要原料。 (2)产生的NADPH+H+除了进入呼吸链提供ATP外,主 要还提供物质代谢所需要的氢。故这个途径作为物质合 成代谢的供应比作为能量来源更为重要。 (3)一些中间产物可沟通各个代谢反应。
辅 酶
定 位
NA DP NA DP NAD
细胞质


Cu 黄素 蛋白
细胞质 过氧化 物体




极低



细胞色 素氧化 酶
交替 氧化酶
血红素 Fe 非血红 素Fe
NAD
线粒体
极高
+++


NAD
线粒体
高+--来自酚氧化酶在生活中的作用:
1.将土豆丝浸泡在水中(起隔绝氧和稀释底 物及酶的作用),抑制其变褐。 2.制绿茶时,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炒杀青, 破坏多酚氧化酶,可保持茶色翠绿和清香。
植物体内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相互关系示意图
1.糖酵解(EMP)
(1)定义:指在无氧条件下糖类分解为丙酮 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部位:细胞质 (3)生理意义 a. 糖酵解的一些中间产物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的重要原料,其终产物丙酮酸在生化上十分活 跃,可通过各种代谢途径,产生不同物质。 b. 糖酵解中生成的ATP和NADH,可使生物体获 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部分能量和还原力。 c.糖酵解普遍存在生物体中,是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经历的共同途径。
不敏感
外源
FP3
不敏感


敏 感
外源
FP4 (FA M) 非血红 素 铁 蛋 白
不敏感
不敏感
敏 感
抗氰 途径
内膜
内源


不敏感
不敏感

抗氰呼吸——交替氧化酶是含铁的酶,由于 它可以从正常呼吸链的CoQ或cytb处分出来, 越过部位Ⅲ,将电子传递给氧,从而对氰化 物不敏感,故称这种呼吸现象为抗氰呼吸。
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体系的特点是催化某些特殊 底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不能产生可利用的能量, 而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则与ATP偶联。
各末端氧化酶主要特性的比较
金属 基 辅 Cu 与O2 的亲和 力 中 与AT P的偶 联 — CN的 抑制 CO的 抑制
酶 酚氧化 酶 抗坏血 酸氧化 酶 乙醇酸 氧化酶
二、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的生理意义
1.满足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的需要。
2.抵抗不良环境的需要(抗低氧、抗缺氧、 抗低温、抗病虫害、抗机械损伤)。
第三节
呼吸代谢的调控
糖酵解的调节
氧、磷酸果糖 激酶和丙酮酸激 酶是调节糖酵解 过程的主要因素。
巴斯特效应 氧抑制酒精发酵的 现象或氧抑制无氧 呼吸的现象或氧抑 制糖酵解的现象。
2.无氧呼吸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包括从己糖经糖酵 解形成丙酮酸,随后进一步产生乙醇或乳酸 的全过程。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酒精发酵或 乳酸发酵,实现了NAD+的再生,这就使糖酵 解得以继续进行。 生理意义:
高等植物在无氧条件下,依赖于无氧呼 吸,可以暂时维持生命活动。
3.三羧酸循环
(1)定义
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 体,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 化分解,最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称为三羧酸循环(简称TCA循环)。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呼吸代谢的调控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重点 1. 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2.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二、难点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3 2
FP
交替氧化酶
不同电子传递途径的性质
途 径 定位 NADH 来源 内源 内源 NADH 脱 氢酶(辅 基) FMN FP2 鱼藤酮 抑制 敏 感 抗霉素 A 抑制 敏 敏 感 感 C N抑制 敏 感 敏 感 P/O
主路 支 路 一 支 路 二 支 路 三
内膜 内膜内 侧 内膜外 侧 外 膜
3或> 2 2或< 2 2或< 2 1
(2)部位
线粒体基质
(3)生理意义
第一,TCA循环中的脱羧反应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来 源。 第二,TCA循环中有5次脱氢,再通过呼吸链的传递, 与氧结合成H2O,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第三,TCA循环中虽然没有O2的参加,但必须在有氧条 件下才能进行,使NAD+、FAD在线粒体中再生,该循环 才可继续。 第四,TCA循环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前体。
2. O2供应状态
同样以糖为呼吸底物,若处在无氧条件下 发生酒精发酵,只有CO2 释放,无O2 的吸收, 则R.Q远大于1。
若呼吸底物不完全氧化,吸收的O2较多地 保留在中间产物里,释放的CO2 就相对较少, 则R.Q小于1。 如G不完全氧化成苹果酸: C6H12O6 + 3O2—→ C4H6O5+ 2CO2 +3H2O R.Q = 2/3=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