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为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特制定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
活动时间:2019年3月—9月。
活动班级:大班全体幼儿、家长
研究团队:成立幼小衔接研究小组,研究过程中要积极吸纳家长、小学教师参与,形成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研究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氛围,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1、幼儿园:经验丰富、研究型、学习型的优秀大班教师团队。
2、学校:一年级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
3、家园、园校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四、活动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探索适合我园幼小衔接的有效对策,将零散的幼小衔接中科学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园本化”,成为适宜本园开展的、可操作性的幼小衔接策略,提升幼儿入学成熟水平,为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行为准备、学习方式打下基础,帮助幼儿达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度;建立家、校、园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共同体”,使每
一方面都是幼小衔接的实施者受益人。
具体出发点包括: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2019年3月,确立课题,启动阶段。
制定行动方案,调查摸底,明确任务。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2)结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3)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选派骨干教师编制《幼小衔接家园联系手册》,发放到全体大班家长手中,作为家长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行动指南。
4、进行幼小衔接调查问卷摸底,了解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全面分析,便于对症下药,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5、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1)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实施方案》,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交流活动。
(3)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9年4月——7月,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主要通过一是问卷、访谈活动,查阅资料文献,进行理论探索。
二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制定议题,构成研究取向。
小学、幼儿园及家长组成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共同体,根据计划分层面展开活动。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开展手拉手活动。
幼儿园与小学开展联谊活动,不定期的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讲课、讲经历、讲趣事,讲《小学生守则》等,进一步感受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增强孩子入小学的愿望。
4、召开“幼小衔接”月主题活动: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
通过组织“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提高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如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
“利用环境、自然习得”,提供的可操作的材料(识字角),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
(6)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
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能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7)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
(8)进行入学水平训练: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
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16年9月)家长、小学双方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2019年9月)为课题总结与反思阶段。
本阶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开学阶段组织调研,进行课题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5、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
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
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