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造成的影响,维护接种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定义
预防接种反应定义
就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体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定义
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与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三、发生的原因
1、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
2、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与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
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
3、个体方面的因素(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
4、其她因素(接种时间、药物影响、其她,如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与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等)
四、处理
1、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
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与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与行动能力的现象。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
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3、过敏性休克: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死亡原因多为窒息与末梢循环衰竭。
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同时肌肉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250mg,并吸入氧气。
4、过敏性皮疹: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
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5、急性精神反应: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轻少见,最常见表现为急性休克性反应与癔病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就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
处理方法: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些镇静剂。
五、报告
1、报告内容:姓名、性别、年龄、监护人姓名与住址、接种疫
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与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与诊断单位、报告人与报告时间等。
2、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如认为可能就是异常反应与事故,应进行登记,并向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人报告,同时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3、报告时限:发现异常反应时,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报告,如为严重事故,应在2小时内报告,与此同时,不得延误调查与抢救治疗。
4.填写报告表格
六、流程
询问接种疫苗史与疾病史→有无禁忌症→如有暂缓接种或禁止接种→发生反应→分析反应类型→如为一般反应→给予对症治疗→一旦发生休克→立即平卧、汇报医生就地抢救→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送入抢救室进一步抢救→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及人→报告同级卫生防疫机构→填写报告表。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
(一)目的与依据
为及时发现、判定与妥善处理疫苗预防按种工作中发生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效开展应急医疗救治与卫生学调查,指导并督促相关机构按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减少与平息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证免疫规划正常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品异常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类型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就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与/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及不明原因等五类。疫苗反应就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反应;实施差错就是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事故;注射反应可因受种者对注射的恐惧与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偶合症就是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明原因就是指发生原因可能难以确定的反应或事件。
最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包括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事故与群发性心因性反应三种类型。
1、接种疫苗后感染
接种疫苗后感染多就是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当、疫苗或稀释液被污染、稀释后疫苗搁置时间过长等原因所致,可引起注射部位局部化脓、脓肿、蜂窝组织炎,全身性感染、脓毒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