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上册生物第4章知识点: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合集下载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蛋白质代谢 (1) 课件 (共26张PPT)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蛋白质代谢 (1) 课件 (共26张PPT)
第四章 第4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显示:
体重比正常人高10%以上者和正常相 比:患高血压的几率高6倍
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 患糖尿病的几率高5倍 患胆结石的几率高2.5倍 患膝关节炎的几率高6倍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全世界因肥胖死亡的人数是 因饥荒饿死人数的两倍还多。
• 儿童少年食物中更应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均衡营养。
随堂检测
1.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 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那么三者 被消化的终产物分别是------------------( )A A.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B.麦芽糖、胆固醇、氨基酸 C.蔗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和多肽 D.CO2和水、胆固醇、氨基酸和多肽
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糖类
脂肪
氨基酸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区别和联系:
能否在 体内储存
代谢 终产物
糖类 储存 CO2、H2O
脂肪 储存
蛋白质 不储存
CO2、H2O CO2、H2O、尿素
主要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消化吸收
主要代谢 均有合成、分解和转变,都需要酶的催化 途径

每日膳食营养比例表:
均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
衡 能量的30%,午餐应占40%,
营 晚餐应占30%。

20% 70% 10%
平衡膳食
• 膳食营养计算器
• 选做活动: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周的的营养餐
不能盲目的节食减肥
2006年11月15日,21岁的巴西知名模 特安娜·卡罗琳娜·雷斯顿死于厌食症, 172,临死的时候不到40公斤。

高中生物 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素材(1) 沪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 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素材(1) 沪科版第一册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老年人的必需营养物质健康饮食老年人新陈代谢减弱,减少的幅度大抵是60岁人的基础代谢比20岁人的减少16%,70岁人的减少25%。

所以老年人对营养物质有以下一些特殊的要求:(1)蛋白质:老年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所以老年人要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至少应当和成年期吃得一样多,每天每公斤体重为1克-1.5克;到70岁以后可适当减少。

蛋白质代谢后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已经减弱,清除这些毒物的能力较差,如果蛋白质吃得太多,其代谢后的有毒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一定要适量,既不能少,也不宜过多。

(2)脂肪: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所以应当少吃一些脂肪,适量吃一点植物油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3)糖类:实验表明,老年人对糖类(淀粉类食物)的需要量是很严格的:老年人对糖分过多、过少的适应能力减弱。

因此,不少老年人都有患轻度糖尿病的趋势。

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4)维生素:老年人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有所减少。

但是,由于吸收不良或排泄增加等原因,老年人往往有维生素缺乏的现象。

老年人应该注意摄取的维生素有A、Bl、B2、C、E。

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绿色或黄色蔬菜;各种水果、粗粮及植物油中。

(5)无机盐:因为老年人多有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使钙质的吸收减少,所以50岁以上的人往往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女性较多见。

因此,老年人要多吃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等。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每天可补充钙质2克。

为了促进钙质的吸收,应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

(6)水:老年人的饮水量根据各自的需要而定,注意不要有意识地过多摄入。

总之,老年人的饮食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营养的平衡。

因为老年人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应适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转化 糖类(肝细胞)
蛋白质代谢
食物中的 消化 蛋白质 吸收
自身机体 分解 蛋白质
转化 糖类
合成 自身机体蛋白质
血液 中的
脱氨基
含氮部分
尿素
转化
氨基
不含氮部分
糖类、脂肪

分解 CO2+H2O、
能量
转氨基
新的氨基酸
(非必需)
第四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淀粉酶
淀粉
葡萄糖
麦芽糖酶
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肽酶
脂肪
胆汁 甘油
脂肪酶 脂肪酸多糖脂肪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
脱氨基
氨基
葡萄糖糖酵解 丙酮酸
转氨基
C2 三羧酸循环
O2 H+ 线粒体内膜
CO2
ATP
CO2
H2O
糖类代谢
食物中 消化 的糖类 吸收
肝糖原 分解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血 糖
合成 肝糖原(能量储存)
脂肪 氨基酸
转化
肌糖原(供肌肉运动) 转化
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代谢
食物中 消化 的脂肪 吸收
储存 分解 脂肪
糖类 转化
氨基酸
血液 中的 脂肪 酸和 甘油
合成 脂肪(皮下、内脏处 的脂肪细胞)
氧化 分解
CO2+H2O、能量(需 要能量的组织细胞)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课件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课件沪科版

气泡发生量 不明显 极多 一般
实验结果
线香亮度
暗淡
火焰燃 烧
无变化
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4 5
0.5 不明显
暗淡
5 5
0.5
一般 无变化
2、酶的概念: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 能力的生物大分子,也称生物催化剂。
3、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命名:酶的来源﹢所催化的底物 (如:胃蛋白酶)
6、酶是生物催化剂,上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
回答以下问题: (1)图2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 pH的影响。 (2) 胃蛋白酶在pH为2的条件下活性最高。
作业
• 练习册第4章第1节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二节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1642年 赫尔蒙特
发现问题 :植物增重的物质从何而来? ↓
一、色素的提取: 石英砂——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叶绿素 提取液:无水乙醇(注意:5毫升无水乙醇分次添加) 二、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 注意:滤液细线“匀、细、齐、浓”(防止色素带之间的重叠;积 累更多色素),阴干。参考图4-16 三、色素的分离: 纸层析法的原理: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使不 同的色素在扩散过程中被分离开来。 层析液:石油醚 注意:67页右下角
3、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 粒体中
持相同
酶的活性的发挥,需要最适的温度和pH
练习:
1 叶绿体合成六分子葡萄糖,需要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是(
)个
A 6 B 12 C 36
D 72
2 在光合作用中,需要消耗ATP的是( )
A C3还原 B CO2的固定 C 水的光解 D 叶绿素吸收光能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2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2

尿素
三羧酸循环 CO2+H2O
不含氮的
+能量
部分
转变 糖类、
脂肪
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 尿素、CO2 、H2O
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1)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有人建议减肥者限 制进食肉类食物,而用 大量米饭等淀粉类食物 代替。他所依据的原理 是什么?
你认为这样的建议 合理吗?为什么?
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1)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氧化分解
蛋白质 膳食纤维 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
所以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素材(2)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素材(2)沪科版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应让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②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首先使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例如,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则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成葡萄糖。

③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摘要】主要论述了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来源、生理生化与营养功能。

介绍了糖与肥胖、糖与疾病的关系,体育锻炼对血脂成分的影响,优质蛋白质的概念及食物来源。

结合运动时人体代谢特点介绍了运动过程中糖的补充类型和方法;运动过程影响脂肪代谢的因素如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体内肉碱含量,糖代谢水平,氧供应量,机体内脂肪酶活性,运动训练程度与水平等以及氨基酸和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运动和糖一、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亦可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一大类化合物。

沪科版生物高一第一册-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课件

沪科版生物高一第一册-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课件
BMI>28 肥 胖
摄入量大于消耗量,体重增加。
如何合理减肥?
限制食量,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
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力劳动。
曾依
意大利厌食症患者广告
❖ 厌食症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女 性,患者由于过于敏感体重的增加而饮食失 常,心脏和大脑因营养长期失调而丧失正常 功能,最后导致身心衰竭,走向死亡。
肛门
脂 乳化 肪 分解
甘油 肝脏中 丙酮酸 加入 糖代谢
转变
合成
储存
脂肪 分泌物
细胞成分 脂肪酸 线粒分体解基质C2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摄入脂肪一定会发胖吗?控制体 重是否就不能吃脂肪类食物?
❖长期处于饥饿条件下,人的体重 会减轻,为什么?
甘油 肝脏中 丙酮酸 转变 糖
转变
储存
量 转变 糖糖类、脂肪、蛋白质、水、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
❖ 合理膳食即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食 物中,七大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摄入量及 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要求。
上海市居民膳食结构“4+1” 金字塔方案
➢ 试分析食谱中的膳食搭配是否合理?
早餐:一个肉包 一个鸡蛋 一瓶牛奶 午餐:烤鸡腿 番茄炒蛋 米饭 晚餐:红烧肉 炒豆苗 米饭 排骨汤

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示意图
氧化分解 CO2+H2O+
淀 粉
葡 萄 糖
合成
转变 转氨基
多能糖量(糖原)
脂肪 氨基酸
脂 乳化 肪 分解
甘油 氧化分解 丙酮酸转变 糖
合成 分解
脂肪
脂肪酸 氧化分解 CO2+H2O+ 能量
合成 新的蛋白质
蛋 白

(完整word版)2017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word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2017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word知识点总结

第四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消化系统金下條下飲下秣十二柑肠12消化道:口腔一食道一胃一小肠(十二指肠)一大肠一肛门分泌 唾液淀粉酶 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分泌胃:胃腺 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蛋白质胃蛋白酶,多肽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淀粉胰淀粉酶 > 麦芽糖口腔内只能初步消化淀粉,食道无消化功能;胃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的主要器官,脂肪只能在小肠消化。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甘油和脂 肪酸、氨基酸;大肠无消化功能,但有吸收功能。

消化道各段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胰脏:胰腺分泌、胰液<胰麦芽糖酶 麦芽糖胰麦芽糖酶〉葡萄糖胰蛋白酶 胰脂肪酶蛋白质一胰蛋白酶〉多肽 脂肪 胰脂肪酶,甘油+脂肪酸小肠:肠腺 分泌〉小肠液、肠麦芽糖酶 淀粉肠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肠麦芽糖酶> 葡萄糖肠肽酶多肽一肠肽酶一> 氨基酸肠脂肪酶脂肪一肠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3、糖类代谢 氧化分解* CQ+H 20+能量合成 卄卄十 ■•-肝糖原 分解小肠上唾液淀粉酶胰麦芽糖酶 皮细胞淀粉 麦芽糖 一> 葡萄糖皮细胞血糖胰淀粉酶 肠淀粉酶 肠麦芽糖酶 吸收(葡萄糖) 消化、脂肪代谢 胆汁 胰脂肪酶 肪乳化作寸脂肪微粒1肠脂肪酶 蛋白质代谢消化护宀眉蛋白酶枯口」肠肽酶 蛋白质 多肽 --------- 胰蛋白酶k __________ ________氨基酸甘油小肠上 皮细胞 吸收合成.”肌糖原转变「脂肪转变转氨酶J 氨基酸(非必需)氧化分解CO+HbO+能量转变转变/肝糖原7 消化小肠上皮细胞 吸收合成'分解构成■>组织细胞成分重新合成》脂肪储存户皮下、内脏器官表面等厂乳汁形成.------ 特殊的分泌物4■: ”组织细胞成分 皮脂、酶芒自身蛋白质 转氨基作用》新的氨基酸—>氨基转变尿素排出A 体外 (含氮部分)4(2) 消化道中消化酶对食物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情况: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JL胰腺i消化液消化道口腔胃小肠淀粉唾年粉酶肠淀粉誨胰淀粉酶| *肠麦牙耦离(消化产物)r小肠、i绒毛丿麦芽糖\ \ |胰麦芽糖酗t V T |Aw萄加V/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亠h \ 肠肽爾"血管(1)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小肠绒毛小肠微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绒毛内毛细血管绒毛内毛细淋巴管1--小肠腺5四、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转变关系五、体内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来源途径六、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终产物糖类:CO+HO 脂肪:CO+HO 蛋白质:CO+HO+尿素 七、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共七种。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2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2
来源
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变
血糖
(80~120 mg/100ml)
去路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原
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2.脂肪代谢
消化道
脂肪
乳 胆化 汁作

脂肪 微粒
胰 脂 肪 酶
甘油 和 脂肪酸
小肠上皮细胞
甘油 脂肪酸
脂肪
血液循环
淋巴系统
血液循环
脂肪组织
甘油 肝脏 丙酮酸 糖代谢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蛋白质 膳食纤维 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
所以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4.4
生 物 体 内 营 养 物
质 的
转 变
1.糖类代谢
消化道
淀粉
血管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蛋白质代谢 (2) 课件 (共18张PPT)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蛋白质代谢 (2) 课件 (共18张PPT)

思考:肥胖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什么危害呢?
高1.5倍 患糖尿病的几率高 5 倍 患高血压的几率高 6 倍
体重超重30%者和正常人相比
死亡率高出50%
肥胖的危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26:4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第二课时)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
BMI =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偏 瘦 : 体重指数 < 18 正常体重 : 体重指数 = 18 – 25(我国:18.5-23.9) 超 重 : 体重指数 = 25 – 30(我国:≥24) 轻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30(我国:≥28) 中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40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四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word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四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word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四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word教案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四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word教案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糖类新陈代谢一、教材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切换”就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生命科学》教材高一年级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总貌紧密结合植物体的新陈代谢规律自学,从物质上涌和能量上涌的维度重新认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就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重新认识生命现象与本质的基础内容。

同时,该部分内容与人的日常饮食问题密切有关,就是对人体身心健康非常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就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就是培育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个较好载体。

二、教学设计我所面对的学生大致在十五、六岁左右,而且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成就欲望较弱,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要注重思维训练、观念建构和人格建塑。

同时,他们也可能有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不吃早餐、饮食没规律、偏食、贪吃洋快餐、过分追求苗条身材等等,这对他们的一生健康素质和和谐发展有负面影响,本节生命科学课要透视生命本质的同时学以致用,及时给与科学分析,让学生自己判断并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课是开展此项教育的好载体,因此我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以适应学生发展。

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适度的鼓励,提供更多一些材料,使他们看一看、议议、想一想,化难为易,使一些科学知识认知目标高效率同时实现,省出的时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非政府学生通过推理小说和收敛思维训练活动培育其逻辑推理和辨认出问题能力。

考虑到学生朦胧中似乎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升学压力也大,可能会太注重知识的考试、做题价值,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目标,认为这些不过是德育的东西,所以,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实用性、知识的有用性有时有一定难度,这堂课应该是很好的载体。

针对前述对学生和教材的认知,这堂课没非常大的科学知识容量,我将立足于推动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的构成,不是只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实现,使学生忘记三小营养物质之一糖类的消化和稀释过程以及糖类新陈代谢的几个途径,而是更多地彰显使学生经历赢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深入细致地发掘营养物质新陈代谢的实质,更著重培育学生学会分析、推论。

(完整word版)2017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word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2017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word知识点总结

1第四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2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口腔内只能初步消化淀粉,食道无消化功能;胃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器官,脂肪只能在小肠消化。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大肠无消化功能,但有吸收功能。

消化道各段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消 化 腺 分泌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口腔:唾液腺 唾液:唾液淀粉酶 分泌胃:胃腺 胃液:胃蛋白酶 分泌 胰脏:胰腺 胰液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麦芽糖酶 胰脂肪酶 分泌 小肠:肠腺 淀粉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多肽 蛋白质胃蛋白酶 多肽 蛋白质胰蛋白酶 淀粉 麦芽糖 胰淀粉酶麦芽糖 葡萄糖 胰麦芽糖酶甘油+脂肪酸 脂肪 胰脂肪酶小肠液 肠肽酶肠淀粉酶 肠麦芽糖酶 肠脂肪酶 分泌 淀粉 麦芽糖 肠淀粉酶麦芽糖 葡萄糖 肠麦芽糖酶 多肽 氨基酸 肠肽酶甘油+脂肪酸 脂肪 肠脂肪酶3一、糖类代谢唾液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胰麦芽糖酶 肠麦芽糖酶 消化 肠淀粉酶 胰淀粉酶 吸收 小肠上皮细胞2+H 2O+能量 肝糖原体外4(1)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2)消化道中消化酶对食物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情况:小肠绒毛上皮细胞5四、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转变关系五、体内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来源途径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终产物糖类:CO 2+H 2O 脂肪:CO 2+H 2O 蛋白质:CO 2+H 2O+尿素 七、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共七种。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需经消化后才能吸收,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直接吸收,膳食纤维不消化也不吸收。

1、什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素材(1)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素材(1)沪科版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二、光合作用三、细胞呼吸四、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一1、自我更新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将它们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这个过程叫同化作用。

同时,生物体也不断地将自身的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并将代谢终产物排除体外,这个过程为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了生物的新陈代谢。

2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①合成反应(生物催化剂——酶)小分子形成大分子②分解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3 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RNA)活性(高效性)专一性酶分子上存在一个特定的活性部位,该部位只有与其催化的物质的结构和形状上完全契合才能起催化作用。

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或分解反应。

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酶,只有在与辅助因子[辅酶(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结合时才显活性。

4 ATPA——腺苷T——表示其数字为3P——表示磷酸基即一个腺苷上连接3个磷酸基A-P~P~P “~”——高能磷酸键二1、光合作用的历史1642 比利时范-赫尔蒙特认为GHZY的物质来源水1771 英国普里斯特利光照是必要因素1785 空气的组成。

光合——CO2 + H20 = O2 + 淀粉1939 美国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光合ZY释放氧气来自与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2、叶绿体及其色素A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由双层膜包围,内含有基质和几十个基粒。

每个基粒由多个类囊体重叠而成。

类囊体是由膜围成的空心饼状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膜上,类囊体结构使受光面积大大增加。

B 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吸收红橙光,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叶黄素(黄)光谱——蓝紫光3、CO2 +2H2O ——光能、叶绿体——(CH2O) + H2O +O25首先,结合在类囊体膜上的各种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叶绿素a分子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在类囊体上经一系列传递,最终传递给NADP+(氧化型辅酶II)。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4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ppt课件4

三大营养物质转变的物质基础 基本骨架都是碳链
淀粉 糖原
脂肪
蛋白质
三、合理膳食 每天摄入的食物中,七大营养素种类齐全 、摄入量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要求。
脂肪 (脂肪组织)
中间产物
转 氨 基 作 用
氨基酸
(非必需)
(二)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多肽酶 氨基酸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糖代谢中 转氨基作用 间产物
血液循环
氨基酸
合分 成解
自身组织 蛋白质
氨基
转 变
尿素
脱氨基 作用
碳链
转 变
糖类 脂肪
三羧酸 循环
CO2+H2O+能量
(三)脂肪代谢
脂肪
胆汁 乳化作用
第4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没有酶 不吸收
一、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消化→吸收 →利用
(一)糖类代谢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血液循环
葡萄糖
(血糖)
氧 化 分
分合 解成
合 成

肝肌
CO2+H2O+能量 糖 糖
原原
分 解
三碳化合物
转 化
甘油
二碳化合物
连 接
脂肪酸
缩 合 (肝脏)
脂肪微粒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脂肪
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转变 甘油
丙酮酸
(脂肪组织)
分解
脂肪酸
糖氨 类基


分 解
血液循环

能 二碳化合物


或 细
三羧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高一上册生物第4章知识点:生物体
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知识结构网络]
一、糖的消化、吸收、代谢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
三、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
四、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及条件
75________________ (一种代谢产物)在三大有机物的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76 _______________氨基酸。

用;糖类可以转变成○
77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大量转化成脂质,而脂肪(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糖类○
78______________ 转化成糖类。

不能○
79_________ ,80______________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

三者的供能顺序是:首先○其次○
81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是○
82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形成中间产物,
83_______________才能形成氨基酸。

(4)糖类到氨基酸首先经过○再经○氨基84___________作用形成
○85_______________转化而成。

酸形成脂肪或糖类则需经过○
86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大营养物质中在体内不能贮存的是○
[重难点突破]
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下面仅就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情况进行讨论。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

Ⅰ:糖类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可大量转变为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两者结合生成脂肪,这种转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大量进行,这就是人和动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转变为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谢途径,但甘油经一系列过程可以转变为糖,而脂肪酸却几乎不能转变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转变为糖。

这就是肥胖后很难减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通过转
氨基作用产生与之相对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这也是人体每天必需摄取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类。

蛋白质水解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不含N糖类
Ⅲ: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氨基酸可以转变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既可转变为脂肪,又可转变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转变为磷脂等。

②脂肪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可以先转变为丙酮酸,然后再经转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几乎不能转变为糖类,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总之,人和动物几乎不能利用脂质来合成蛋白质。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局限性
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

②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在正常情况下。

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区别和联系:
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都必须经过消化与吸收相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转变。

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点才能完成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最终产物均有CO2和H2O贮存方式不同:糖类和脂肪可以在体内贮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贮存。

不同代谢最终产物不同: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质的代谢终点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只是一种能源物质(只在糖、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方由蛋白质供能)
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
C.糖酵解、乳酸、胆固醇
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转化关系。

解析:由图中看出:Z是脂肪酸,Y是三碳化合物(丙酮酸),X是呼吸过程的糖酵解过程。

此题与细胞呼吸相结合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过程。

三大物质代谢通过细胞呼吸而联系起来,因此,细胞呼吸及其产生的丙酮酸是联系物质代谢的纽带与桥梁。

答案:A
解题指导:解此类题目要分析并识记三大营养物质转化关系、转化条件,并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细胞呼吸联系在一起。

二、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1、转氨基作用:
也称氨基转换作用,是指氨基酸中的氨基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上,从而形成新的氨基酸的过程。

这样能使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转变为含量较少的氨基酸,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体内过剩的氨基酸,又满足了机体的需要。

经过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数量没变,但种类却改变了。

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几乎都可发生转氨基作用(苏氨酸和赖氨酸不能进行),但通过转氨基生成的氨基酸则为非必需氨基酸。

2、脱氨基作用:
是指将氨基酸中氨基脱下来,成为NH3的过程。

以后NH3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转变最终转化为尿素(如人体内)和尿酸(如鸟)排出体外,其过程可用下述方程式表示:脱氨基作用是蛋白质氧化供能所必需发生的过程,人和动物体几乎所有氨基酸都可发生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都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它们生成的不含氮部分都可转化为糖类或脂质,也可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例2]反应1:苏氨酸酶1 丁酮酸+NH3,
反应2:谷氨酸+丙酮酸酶2 a酮戊二酸+丙氨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1的作用是转氨基,它可以使氨基酸种类减少
B.酶2的作用是转氨基,它可以使氨基酸数量增加
C.酶2的作用是转氨基,它可以使氨基酸种类改变
D.酶1的作用是脱氨基,它可以使氨基酸数量增加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脱氨基和转氨基作用。

解析:反应1的作用为脱氨基,它可使细胞内氨基酸数量减少。

反应2为转氨基,通过氨基转换将会形成一种新的氨基酸,而氨基酸的数量并未改变。

答案:C。

三、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1)肝脏在糖类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肝脏中,葡萄糖和糖元可以互相转化;从小肠吸收来的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成糖。

其中特别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以保证全身(特别是脑组织)糖的供应。

血糖的含量通常维持在动态的范围内。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收到体内,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含量仍然维持在动态的范围内。

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的含量仍然维持在动态的范围内。

(2)肝脏在脂质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肝功能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就出现厌油等症状,所以肝病患者要少吃脂肪。

此外,肝脏还是合成磷脂、胆固醇等的重要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